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风华-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佶面色青红交替,他当然明白,他用蔡京之策,欲以公主来结周铨之心,结果事情迁延,其中固然有他自己心意不决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周铨对他派出的两位公主并没有太多在意。

    换言之,周铨并没有收集公主的嗜好。

    “另外,我们还安排了一些人陪陛下一起去济州,免得陛下旅途寂寞。”简仲明见好就收,又笑吟吟地道。

    很快,赵明诚就出现在赵佶面前。

    赵佶这个人虽然当皇帝实在不称职,不过记忆力倒是惊人,一眼就认出了赵明诚:“你这不是赵明诚么,你曾任……对了,任保州知州,我想起来了,你弃职潜逃,原来是投靠了周铨!”

    赵明诚面带愧色,不过他勉强自辩道:“臣并不是弃职潜逃,童贯十万大军尚且守不住保州,臣只是一介文人,力不能缚鸡,智不足以止敌,唯有保全有用之身。臣也未曾投靠周……济王,臣是到了徐州之后,听闻陛下将要东巡,特来请求陪伴。”

    这话赵佶不可能相信。

    但是他也明白,身边有这样一个人,总比没有的好。

    两人相对了一会儿,简仲明会意:“上皇的行囊早已收拾好了,今日正午,午饭之后便要动身,赵先生,上皇这里便交给你了。”

    赵明诚还礼表示明白,等简仲明离开后,赵明诚下拜,给赵佶重新见礼:“罪臣赵明诚,拜见上皇,上皇万寿!”

    赵佶本来是想叫他平身的,但一想,干脆亲自走过来,将他扶起:“卿请免礼,朕……我被软禁于此,已经多日未见外人了,卿且告诉我,如今天下局势如何,是不是有大军勤王,周铨迫于勤王兵锋,不得不迁我至海外?”

    他想的倒美!

    赵明诚知道简仲明安排他与赵佶私下相见,某种意义上便是让他将如今的局面告诉给赵佶。他想了想,然后苦笑道:“臣带了一些东海商报,只是不在身上,而是在行囊之中,等上船之后,奉与陛下看,陛下就知天下局势了。”

    “你说给我听,我等不及!”

    “唔……金人在京外受挫,转攻西京,周济王召韩世忠追击,虽未全功,却也在西京之外,击杀金人万余,迫使金人北返……”

    赵明诚所不知道的是,这万余“金人”,其实都是投靠女真的各族各部,不少就是汉军,包括郭药师在内,这些人被女真人舍弃,作为殿后部队吸引韩世忠的追兵。

    所以韩世忠虽然获胜,但仍未全功,残余的金人还是从太原逃回长城以北。

    只不过这次南侵,金人损失惨重,不但折了阿骨打与吴乞买这两位最高领导人,还损失了近八万的女真将士――要知道整个金国的真正女真将士加起来也就是十五万多。另外,附属于女真的诸部损失更在十二万左右。

    最让金人头疼的,还有他们归路断绝,叶楚不等周铨的命令,已经主动出击,开始扫荡辽东之地,金人即使花费半年时间从大漠逃回东北,浑同江以南也已经没有他们立足之地,他们只能逃回起家的那些荒野去,而且还要面对汉军的进一步清剿。

    可以说,金人消灭辽国、扫荡河北、河东,除了太原那边兀术的收获之外,别的全部给周铨截了下来,胜利的果实被周铨夺去了。

    赵明诚不知道这其中周铨获得了多少,但是简仲明却从内部报告中了解了一个大概,仅是金银,这一战周铨缴获就值两千两百万银圆之众,若是加上牲畜、布帛,这一战给周铨带来的收益,可能高达五千万银圆!

    当真是炮声一响,黄金万两。

    当然,最大的收益还是人口、地盘和人心。

    周铨没有直接取代大宋,而是弄出了赵构摄政监国、群臣公议决事的新把戏,这看起来让有些人失望,实际上这个赵构政权完全是傀儡政权,它既要承担百姓们的不满,替此前赵佶、赵桓擦屁股,又要仰周铨之鼻息。在双方订下的秘约之中,东海商会在大宋疆域内所拥有的特权,便是周铨自己都有些惭愧。

    所有人都明白,周铨没有彻底取代大宋,只是因为准备得还不是十足,少则三五年,多则六到十年,大宋这个词将会进入历史。

    赵佶有些木然地听着周铨的战绩,等赵明诚说完之后,他又问道:“那朕的那位好儿子呢,若非他执意不听老父之言,何致于此!”

    “陛下如今在深宫之中,等闲不得外出,由康王监国摄政,群臣公议决事。”赵明诚道。

    “康王……这倒奇了,周铨对老九倒是另有相看。”赵佶喃喃说道。

    周铨当然对赵构另眼相看了,赵构这个人的个性,会是一个很好的代理人。或许赵构内心深处不想当傀儡,但他的本性决定了,他更怕的是连傀儡都当不成。所以,用他来摄政,想来赵桓在深宫中的处境不会很好,另外那些大宋的“孤忠”之臣们的希望会变成绝望。

    “康王聪睿,器量宏大,故此得济王臂助。”赵明诚无话找话。

    “怕是早就勾结上了,鼓动朕修京徐铁路的,就是康王啊。”赵佶道。

    赵明诚这下子连无话找话都没了。

    两人又默然了一会儿,然后赵佶问起钟相、方腊的情形:“蜀地呢,还有摩尼教,周铨就放任他们乱来,要知道,商道不畅,最受损的,还是他啊!”

    “蜀地是朝廷自己处置,至于江南,济王从京徐铁路筑路工人中招募新军三万,已经顺运河南下,要取扬州,将摩尼教赶回江南。”

    “新兵?有何用处?”赵佶哼了一声道:“摩尼教蓄谋已久,靠些新兵,我怕周铨要遭遇首败!”

    “虽是新兵,所用却是悍将,济王以韩世忠为辽东行军总管,以叶楚为河北行军总管,令岳飞为江南行军总管,即日就将南下,接手江南事务。”

    到了现在,就连赵佶都久闻岳飞之名,知道这是周铨左膀右臂级别的将领,更是一位年少有为的军事天才。他方才还对周铨用三万新兵对抗摩尼教有些不满,但现在却连连点头:“连阿骨打都在岳飞手中束手就擒,他既南下,想来方腊被擒之日也不会太久……可惜,这等人才,怎么都为周铨所用,朕想要用兵,却没有一名可用之将。”

    赵明诚这个时候忍不住了,他可是被童贯坑苦了,几乎身败名裂,因此他道:“上皇以童贯为帅,可用之将便是在大宋军中,也无用武之地!”

    “你……”

    “济王所用韩世忠,原本就是西军出身,可在西军之中,他只是一老卒罢了。”赵明诚道。

    赵佶哑然无语,韩世忠的名字,他同样听到了,在战场上僭越拿走周铨的兵权,最后指挥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将吴乞买的精锐尽数歼灭,其战果之大,仅次于岳飞。当然,他杀俘之事,也同样名传天下,只不过天下汉人,除了少数愚夫蠢祸还在叽歪两声,大多数都是一挑拇指,要赞一声杀得好的。

    只不过这等人才,在西军之中分明已崭露头角,却未得重用!

    “朕……我用人确实不及周铨,呵呵,赚钱不如周铨,治政不如周铨,军略不如周铨,用人也不如周铨,我看来今后要换个称号,就叫四不如吧。”

    赵佶苦中作乐,给自己取了一个绰号,赵明诚心里却暗暗说了一声,何只是四不如,不如的地方还多着呢!

    但赵明诚也没有弄明白一件事情,岳飞南下之事,被东海商报大张旗鼓地宣扬出来,远在杭州的方腊,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消息。

    “此天赐良机啊!”将手中的报纸放下,方腊长舒了一口气。

    “圣公,这是岳飞啊,就连阿骨打都不是对手,我们……当真要与之正面相争?”他身旁被任命为丞相的方肥面带忧色问道。

    “若是岳飞带他本部南下,我自不敢与之争锋,只有令前军退回江南,借长江天险与之抗衡,可是周铨兵力不足,所用者唯有新募的三万人马,这就是我的机会,若能击败岳飞,宋室必不安份,而我圣教声望,将节节登高,虽然不能彻底除去周铨这后患,却足以逼迫他坐下来与我们谈判了,毕竟周铨如今,还有数处强敌要面对呢!”

    说到这,方腊站起身来,目光炯炯:“传令,让裘道人、霍成富、郑魔王、吕师囊诸部尽皆渡江,令石生在扬州固守,勿让敌军南下,我们在扬州决战!”(未完待续。)
………………………………

五三一、方腊的大手笔

    扬州城并不是险城,因为大宋承平日久,扬州富庶,城防却有些失修,当初摩尼教起事,追击赵佶,苏州摩尼教香主石生为先锋,抢先夺取了扬州城,因此也就成了方腊所任命的扬州太守、两淮制置使。

    身为苏州人,石生更愿意回到家乡去耀武扬威,不过扬州亦是富庶,特别是两淮的盐商云集于此,南北商道交会在斯,哪怕仅仅是当了两个月的扬州太守,石生搜刮到的财富,已经比他此前最美的梦里梦到的财富还要多了。

    正是搜刮财富!

    虽然摩尼教举事之时,号召贫民的口号,就是反对大宋在江南的搜刮,特别是已经死了好几年的朱勔又被拿出来说事,还有朱勔之后接任应奉局者,再加上蔡京父子在金陵、杭州的盘剥,都成了方腊起义的理由。可是就象许多贫民暴动一般,若是没有一支高度觉悟、真正自律甚至近乎圣徒的队伍为骨干,那么很快就堕落成为比他们所憎恨者更为邪恶的存在。摩尼教也是如此,短短的两个月里,他们就完成了堕落的过程。

    方腊本人睡金榻用玉碗,这且不说,就是他手下的各处香主,也就是被他任命出去的各方太守,哪一个如今不囊中万贯奢侈淫逸!

    接到方腊的命令之后,原本对自己的使命没有多少把握的石生心定了下来。

    方腊在摩尼教中的号召力无与伦比,特别是他先隐忍再发作,让摩尼教举事前就做了充足的准备,因此,石生虽然畏惧周铨,可毕竟双方还没有正式交手,这种畏惧没有变成恐惧,也没能让他闻风丧胆。

    所以,他还是有一战的决心和信心的。

    站在城头,看了看四周,石生满意地点了点头。半个扬州城的人,如今都被他驱赶来加固城防,城头上防守物资堆积如山,甚至还有六门火炮这种铜炮也是摩尼教花费了老大气力弄出来的,其中投到兀术身边的无面者起了关键作用。

    “周铨能够凭借火炮守住汴京,我就能凭借火炮守住扬州,反正我也不须守得太久,只要将岳飞的三万新军牵制在扬州城下,给圣教友军以围住其的机会最多就是三五天功夫吧。”

    石生心中正琢磨着,然后就看到扬州城外,有一骑沿着运河狂奔而来。

    随他一起来的,还有远处滚滚的浓烟。

    石生虽然不是军旅出身,可是与官兵打了数仗,特别是手下不少就是从宋军厢军中的投靠来的,最起码的军事安排还是很清楚的。他知道岳飞部南下,必然是顺运河而来,因此在运河两岸都布有警哨,只要稍有异动,那么警哨就会燃起马粪,夜里则是火堆,同时派出快马向扬州示警。

    “咝这么近!”

    只不过虽然有所准备,石生还是倒吸了口冷气。

    他的警哨可是布出了四十余里,但是,现在燃起黑烟的地方,距离扬州城不足十里,这证明东海军来得极是迅速!

    “不妙,制置使,不是说来的只是新招募的民壮么,怎么会这么快,莫非其中有什么问题?”石生旁边,一人扶着城垛,脸色也变了。

    这位是石生的谋主,原本就是扬州人士,姓林名鹤,因为与官府有仇怨,在摩尼教举事之后来投石生。他更不擅军事,因此见状心里便有些打鼓。

    “兵不厌诈,周铨在报纸上放出的风声,怎么能尽信,而且就算是三万民壮,安知岳飞不会带上三五百精锐亲兵?”石生强自镇定:“不必担心,如今城上防备已齐全,等探明消息,我立刻派人求援我们的援军,就在身后,只要三五天功夫,他们就会截断运河,将岳飞包围于扬州城下!”

    石生对此是真有信心,毕竟摩尼教此时声势浩大,托赵佶、赵桓父子的福,来投靠他们的人特别多,仅石生手中的兵力,就多达十万。而被方腊点名前来支援他的诸将,兵力多的有近二十万,少的也有七八万,加起来足足是六十万大军!

    当然,这其中也有周铨的“功劳”,自从周铨发动工业革命之后,原先的手工作坊许多都破产关门,大量的城市平民沦落至无业的地步,又不愿意离开自己生长的城市,他们同样也成了摩尼教的支持者。

    虽然石生明白,这所谓的六十万大军,大多都是刚扔了锄头的农夫、失了织机的织工,方腊也对他们进行了一些训练,可是没有合格的基层士官团,这种训练只会成为走过场。但是,毕竟是六十万人,六十万对三万,哪怕是六十万棵树,站在那里让对方砍,对方也得砍得精疲力竭。

    很快那骑飞奔而来的骑士,就来到了扬州城下,此时扬州城早已各门紧锁,就是水门,都已落关,那骑到了吊桥前,城上确认身后没有追兵,这才将他接了过来,再用绳索将之悬上城。

    “岳飞大军三万,已经在离城二十里处下营,其精锐游骑,四散巡狩,将我们的大多数警哨都拔除!”

    听得这位冒死前来报信的摩尼教死忠的话,石生心中一沉,勉励了对方几句,然后立刻派出使者,向已经移兵镇江的方腊告急。

    “敌军新至,立营不稳,要不先攻上一攻,挫一挫对方锐气?”定下神的林鹤建议道。

    石生犹豫了一会儿,然后摇了摇头:“我此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能守住扬州,那便是奇功一件,至于别的事情还是以求稳为好。”

    他这边没有出兵邀战,倒是让岳飞很有些不适应。

    此时已经是大宋宣和五年,也就是靖康元年的十二月了,自从七月宋金冲突爆发,到如今正好半年,半年间风云变幻,岳飞也由北战到南。

    他对自己这次的任务其实不是很满意,在岳飞看来,摩尼教的大多数人都是被哄骗的百姓,杀戮这些人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功勋,因此应该以招抚为上。但对于摩尼教的上层,他则是深恶痛绝,在他看来,原本淳朴的百姓,就是被这些骗子与野心家们哄成了暴徒,若说百姓其情可悯,那么这些人就是其罪难恕了。

    岳飞更希望自己能够被派去开疆拓土,与外族而不是本族百姓交战。

    “将文告贴到附近,让百姓知道,我们是济王派来的队伍,是来护民的。”在确认石生没有发动攻击的迹象之后,岳飞下令道。

    淮南、江南文风极盛,因此他不怕这些文告百姓不认识,岳飞相信,这文告里的内容,很快就会传到摩尼教的“圣军”中去,虽然最初时未必有什么作用,可是等到战局差不多定下时,其作用就会显现出来了。

    周铨曾不只一次对他说过,一次好的宣告,可以抵得过一场战役的胜利。

    次日,岳飞督师前进到扬州城下。

    经过加固后的扬州城,在南方算得上是一座雄城,若没有火炮,想要破城就必须付出很重的代价。当岳飞到得城下时,城头立刻响起了炮声,仿佛是在提醒他,摩尼教手中也有这种战场上威力最大的勇气。

    一枚炮丸甚至落到了岳飞身侧,溅起的尘土几乎都扑到了他的身上,但他眼皮都没有抬,只是举着望远镜看着城头的防备。

    “一群乌合之众,便是兄长济王没有别的安排,我也可以在三日内破城。”看了一会儿之后,岳飞心中道。

    然后他看到城头升起了一面大旗。

    这面大旗是林鹤的杰作,见东海军不来攻城,只是在外头窥探虚实,他便让人将这面大旗升起。

    旗上绣着一行大字,隔得里许,也能看得清楚。

    “周铨死于扬州城下!”

    石生也看着这面旗,然后笑道:“也不知对面会不会上当,岳飞是周铨义弟,年轻气盛,而且刚刚在燕京赚得若大名声,或许能中你这激将法。”

    林鹤自己却没有这么高的自信,他苦笑道:“这点伎俩,恐怕瞒不过岳飞,不过他能看穿更好,制置使,咱们能拖延一日,就是一日。”

    “正是,若是他看不破,咱们就借着扬州城防之利,挫一挫他的锐气,若是他能够看破,咱们也可以多拖一天想来圣公的命令,已经传到那些家伙那儿了吧。马上就要过年,若是他们赶得快,或许能边过年边与周铨谈判!”

    “若一切能顺利那就好了!”林鹤喃喃道。

    进展不能说不顺利,此时大宋中枢虽然已经建立起了新的秩序,划归周铨的地界也已经人心思安,可是扬州左近,却是极度不稳。一来是担忧摩尼教,二来则是不知自己未来会如何,因此,当得知摩尼教悍将裘道人、霍成富、郑魔王、吕师囊四人分别攻打高邮军、滁州和盱眙,当地地方官纷纷弃城而走,短短五日之间,岳飞部就陷入重围之中,区区三万余人马,正面是扬州的坚城,四周则是三十万的摩尼教大军。

    而在此时,聚兵于镇江的方腊,终于亲自过江,领兵二十万,与石生会合,准备完成最后一步。

    方腊此时深信,自己终于胜了周铨一次,可以逼迫周铨坐下来谈判了。未完待续。
………………………………

五三二、莫非有变

    “摩尼教的使者?”

    应天府,周铨放下手中的公文,有些惊讶地抬起头来。

    “是,摩尼教使者求见。”李宝瓮声瓮气地回道。

    在经过数个职务的轮转之后,李宝最终还是被调回了周铨身边,他也已经是有妻有儿的人了,但仍然和当初在汴京中一样,凡事不太愿意动脑,做事情比较暴躁冲动,故此虽然勇猛无彼,除了岳飞、韩世忠等悍将没有几个能够正面和他抗衡,但官却总是当不好。

    “让他走吧,不见。”

    “是!”李宝没有问为什么,直接转身回去。

    他更喜欢在周铨身边效力,这样他就可不用动脑筋,反正周铨会将所有问题都处理得妥当,也不需要他动什么脑筋。

    他走了之后,周铨摇了摇头,摩尼教会派使者来,也不意外。

    看来方腊虽然野心还在,却没有那么大,只是想着和自己划江而治,最多是划淮而治。

    若从战略局面来看,方腊确实占据了优势,六十万左右大军,切断了岳飞三万孤军的退路,而且还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岳飞部。若不是携带的粮草军资充份,岳飞部这个时候都要崩溃了。

    但是,方腊还是小看了周铨,也小看了岳飞。

    骄狂的金人都说撼山易、撼护卫军难,这个难,可不仅仅是因为护卫军训练有素,更是因为身为军胆的岳飞,拥有特殊的感染力。

    岳飞的三万人确实是新募的筑路工人,否则瞒不过摩尼教遍布天下的细作,但是,方腊没有意识到,产业工人与乡间农民的区别。乡间农夫,不经过长期训练,根本没有纪律可言,而产业工人则不然,他们的工作过程中,纪律便已经深深烙在了他们的心中。

    或许岳飞这三万人攻实不足,可是短时间内稳守营寨,却是绰绰有余。

    至于时间多短……

    周铨举眼望向东南,悠悠地道:“时机成熟,他们也该动了吧!”

    东南,隔着海峡,在金山港中,六艘巨大的运输帆船贴着码头一字排开。

    贺途抱着胳膊,站在青龙号的船首,望着正在登船的军士们,嘴角向上弯了一弯。

    与当初相比,贺途面上多了几分剽悍,一道长长的伤疤,从他的左眉一直延伸到了鼻翼,险些将他的一只眼睛都划开。

    而在他身边,陆海懒洋洋地望了李二宝一眼。

    这位名字也叫李宝只是因为与周铨身边的李宝区分改成二宝的,如今已经成了护卫军海军的重要将领,此次大行动,便是他负责。

    “我说了,半日时间,三万人可以尽数登船,你们看,这是最后一批了,我没说错吧?”李二宝年纪比起陆海贺途要大上十余岁,不过对这二位,他可不敢怠慢。

    这二位与半路投靠的他不同,乃是周铨最亲近的阵列少年出身,原籍都是汴京,后来随周铨去了狄丘,再后来历次作战,几乎都有参与。或许因为天资缘故,他们不象岳飞、韩世忠那样功勋卓著,也不如叶楚那般早就可以独当一面,但是这么多年历练下来,他们也已经成熟可靠了。

    特别是这两年来,他二人主持对吕宋的军略,在热带丛林之中与那些食人生蕃、大食奸商争斗,虽然有胜有败,却是胜多败少。这也让他二人手中沾染了不少血腥,二人屠灭的吕宋土著,加起来数量都已经超过十万了。

    也有人就此向周铨提出异议,觉得这样做太过残忍,周铨问明是这些土著见财起意,先对移民于此的汉人下手,不但没有追究他们滥杀之过,反而公开给予他们许可状:凡有于此侵扰汉人拓殖者皆可便宜处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