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木墙之后出现一条向下的木质楼梯,经楼梯一直通向地下一条暗道。暗道为砖石结构,痕迹很久,绝非新挖,至少有几十年历时。

    暗道三人宽,一人多高,两侧有火把槽,以方便照明。高勋点了一支火把在前带路,百里燕跟随在后不禁问道:

    “高兄,这条密道有些岁月了吧。”

    “我也不知,是咸王安排的地方,密道的具体细节,愚兄也不知。”

    “那密道通向城中何处?”

    “通向城南一处大宅,老先生就在宅中。”

    密道基本沿着直线挖掘,步行近两里来到另一个出口,出口上端有人接应,皆是手执利器的壮汉。

    地道的出口在一处小屋之内,出了小屋是个院子,院子的东面坐落一座大宅,游廊间有护卫警戒,保卫工作相当之严密。

    “贤弟,到了,老先生就在屋中。”

    “哦,有劳高兄带路。”

    “请进吧,我便不进去了。”

    高勋止步门外,百里燕孤身进到屋中,一直向内走了二十步,便见正厅右侧正坐着广叔子,身边空无一人,老人家手捧书简,闻听脚步声,立时抬头看来,见是百里燕,广叔子放下书卷说道:

    “魏将军请入坐。”

    百里燕躬身一礼道:

    “谢老先生赐坐。”

    来到广叔子跟前座塌径自坐下,百里燕接着说道:

    “不知老先生相请所为何事?”

    “正月之前将军遭遇刺客暗杀,老夫已经知晓,咸王也曾问起,问是否是黑巾乱贼所谓。老夫起初也以为是将军连破黑巾邪术,定是要除掉将军,不过将军后来与卢皋说起公孙岳,老夫猜想将军定是早就怀疑上了公孙岳,可是如此。”

    果然不出所料,卢皋终究是向咸王呈报了此事,咸王当然不会想到百里燕认定刺客是公孙岳所派,但是广叔子就不同了,公孙岳的种种反常举动,广叔子应该早有察觉。

    “老先生,此事大王可已知道内情?”

    “不曾知道,老夫无凭无据,哪里能做此等毫无依据之事。不过老夫留意公孙岳确实有些时间,不妨将军先说吧。”

    “在下起先倒也没有怀疑公孙丞相,只是他乃一届相国,咸王重用赵逊将军,意在取代姜严,此等明显不过征兆公孙岳却视而不见。

    非但如此,当年江东之战,也是因公孙岳而延误战机,致使整个江东东郡丢失,江东郡也被割去一半。其明知如此,竟还试图交好在下,如此岂非咄咄怪事。他难道不知大王已有废他相位之心?反而要来巴结赵帅,这未免匪夷所思。

    此外,公孙岳十多年来所推行之新政,无不是给权贵勋戚留下巨大的好处,最后坑害了全国百姓,加重了咸国内乱,加之沐阳仓东窗事发,公孙岳多年的新政彻底破产,咸王撤换相国已经势在必行。

    若非战事吃紧,公孙岳门生故吏众多,咸王有所忌惮,否则势要将他与姜严一起罢免。而如今公孙岳若无其事一般,丝毫察觉不出他有任何担忧之色,这似乎不合常理。老先生以为呢?”

    “嗯,皆说魏将军眼界高人一等,依老夫看,魏先生之雄才大略老夫也不如啊。”

    “老先生过奖了,在下当多向老先生讨教才是。”

    “呵哈哈……其实当年老夫便想与你纵论国政,却不想将军还瞧不上老夫,如今反倒自谦起来。你呀,将来定是能成大事之人。”

    广叔子笑声连连,接着又说道公孙岳:

    “公孙岳此人如魏将军所言,其表里不一言行相悖,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令人难以看清他真面目。自咸王超擢其为丞相以来,已有十多年,百姓深受其害是有目共睹。

    但满朝文武多半因新政而谋得暴利,甘受其驱使者若如牛毛。而咸王此人好大喜功极好脸面,对百姓生计多有疏忽,重用公孙岳绝非意外。”

    咸王此人性格最大缺陷在于只要让他过的舒坦,只要能满足他的私欲,效忠于他,其能将权柄放心的交给官员。

    公孙岳正是利用其这一心态,通过推行新政,满足了咸王急于建功立业,好大喜功的心态,同时又通过对政策的调整,让权贵阶层可以合法的手段,大肆掠夺底层阶层的财富,竟而将内外朝大多数文臣武将拉拢到其一边。

    而咸王对民生之事一窍不通,当满朝文武争相歌功颂德赞扬咸王公德之际,渠道的上下视听言路实质上已经荡然无存,咸王沉浸在文武百官歌功颂德营造的环境之中,自然无法了解王宫之外的实际情况。

    新政的推行,民生非但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善,相反的让底层老百姓更加赤贫,先是以《农桑令》让权贵和富裕阶层赚得盆满钵满,而后又用《推商税》令权贵打击抄没了富人阶层,进一步剪掉了咸国富人的羊毛。

    两项新政最终受益者都是权贵勋戚,反倒是公孙岳,丝毫没有得到任何的实际利益和好处,家中依然较为清贫,仅靠俸禄和咸王赏赐的田亩维持生计,似乎正真做到了公正廉明,为当世文臣武将之表率楷模。

    那么问题来了,倘若公孙岳此人是基于为自己树立权威和形象,获得文武大臣的支持,其故意在新政推行中大开后门,为权贵牟利,那现在咸国民生凋敝,而他公孙岳不贪不拿,他能得到什么?

    名声?

    咸国百姓因他新政而死难者不计其数,骂断他脊梁骨的老百姓都在排队。

    那是为了金钱利益?

    他家境清贫,几乎只靠俸禄和赏赐过活,说他为了利,显然说不过去,当然,不排除公孙岳是个表面穷贪,有钱不敢花,都藏在了隐秘地点。

    现在至少明面上,名、利公孙岳都没得到,那么就只剩下权利这一样,始终牢牢的被其捏在了手里。

    但就他做的那些个破事,随着沐阳仓的东窗事发,咸王废他相位现在只是时间问题,而他就难道一点不担心自己的脑袋会搬家?竟还如此泰然自若心安理得的像没事儿人一样,该吃就吃,该喝还喝。

    再反观大司马姜严,十天有五天称病在家不敢上朝,最多每天去后宫探视病入膏肓的王太后拜求照拂,他公孙岳凭什么就如此淡定。

    “老先生,种种异常绝非公孙岳推行新政如此简单,咸国现在的前因后果,皆因公孙岳新政而起,若无新政,晋国当年断然不敢攻打江东,今日黑巾军也不能如此轻易占取两个半的郡县,其中个中缘由实在令人难以捉摸。”

    “魏将军所言极是,相国手执一国权柄,当为君王效死命,为苍生谋福祉,如今公孙岳两者皆未做到,那谁才会是背后的最大的受益者,魏将军可曾有过考虑?”

    “不瞒老先生,此事在下确有考虑,表面上受益者皆为权贵勋戚,咸王也得到了百官颂德,按说此理没错。但此后咸国内乱,晋国趁机攻入江东,公孙岳屡次误导咸王不救江东,其又有通敌之嫌,不过有一事却是说不通。”

    “魏将军可是说咸王血脉不正之事,晋国起兵之前竟毫不知情,即便是奉阳君投靠了晋国,晋国满朝文武竟也不知此事,直到西寰嫁入咸国,此事才得以东窗事发。倘若公孙岳乃晋国内应,晋国便该提前知晓此事,而晋国却不知,其定不是在为晋国效力。”

    “正是,这岂非咄咄怪事?”
………………………………

第215章 疑云(2)

    公孙岳当政十几年,种种新政的最终受益者看似是权贵阶层,实际上于国于民非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把裤底输的精光。

    稍微有点常识,也该看到新政当中的诸多弊端,更何况新政弊端显而易见,即便是当下识字率极低,经济文盲一大片,但也不应该所有人都给蒙在鼓里。

    百里燕(既魏贤)最早怀疑公孙岳可能是晋国内应,但从咸王血统不纯这件事上分析,晋国情报网如此之强大,居然开战前还蒙在鼓里,直到开战后才知悉,未免太过戏剧。

    当然,这件事本身就是捕风捉影没有事实依据,但是晋国战前丝毫没有得到有关情报,显然是不正常现象。

    而公孙岳当年已经身为相国,他肯定知道市井传言,要想让晋国密探得到不丝毫内幕消息,除非公孙岳背后存有一套更为强大严密的情报体系,并且收买了晋国在咸国的所有密探和知情人。

    倘若这一假设成立,以咸国当年的国力,公孙岳有能力只用现有资源,背着咸王建立一整套完善而严密的情报体系吗?显然没有这种可能,他就只能利用外部资源建立这套体系。

    那么,帮助他建立这套体系的东家又是谁,又想要达到何种目的,谁才是最终受益者。

    晋国已经排除在外,志国也不太像,否则当年早就该出兵攻打咸国。长孙国就是个软蛋,几乎不用考虑。

    那剩下的只有孙国,孙国也有攻打咸国的想法,但现在来看孙国已如丧家之犬只剩下半条命,而公孙岳居然还如此淡定,那只能说其背后的东家也不是孙国。

    现在围绕咸国的中原四霸都排除了嫌疑,那还能是谁在背后支持公孙岳,给他输送人力物力。要组建如此一套完善的情报体系,其本身必须是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系统,否则不足以解释公孙岳种种举措的最终意图。

    倘若中原四霸都不是,这意味着中原腹地存在有一股看不见的巨大势力,通过操纵政局,达到他们的目的。

    “老先生,公孙岳莫非是另有来头!”

    广叔子脸色凝重,微微点了点头,肯定了百里燕的猜测:

    “怕是如此啊,可如此一来,这就更加麻烦了,我等行踪恐怕难以瞒得过他。”

    “现在内忧外患,公孙岳却没丝毫停手迹象,这只能说明眼下时局发展皆在其掌控之内,会不会是雄论道!”

    百里燕都为自己这一大胆判断而震惊。

    愚论派与黑巾军的关系眼下虽然没有实证,但诸如广叔子、罗松亭此等人人物或多或少都能猜到。

    而雄论道又是主张合纵连横,最终一统天下而不择手段的门派,其战略谋划不在诚道派之下,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公孙岳本便是雄论道信奉者,倘若其背后有雄论道摆布,公孙岳的所作所为,显然是以牺牲咸国的根本利益,甚至是亡国为代价,为中原某个强大势力兼并咸国而铺平道路。

    眼下晋国虽占了咸国一郡的土地,但种种迹象表明,晋国似乎并非战略合作者,更像是当年旱灾和新政所造成天灾人祸的共同结果。

    倘若晋国不是最终受益者,那会是谁?纵观中原四霸如今都被搞的鸡飞狗跳元气大伤。

    唯一的西海霸主卫国远在数千里之外,隔着孙国、徐国两大国,也没有出海口,从海上攻占咸国也没有可能,更何况晋国在歧国驻军,等于是封住了卫国北出北海的通道。

    如此一来,雄论道最终谋划的战略格局的终受益者会是谁,似乎没有一个大国是最终受益者。

    “老先生,不能是梁天子背着诚道派,还与雄论道暗中勾结吧?”

    广叔子捻了捻白髯,不置可否说道:

    “要说并非没有此等可能。梁国虽是列国上上之邦,但国力弱小,不足以重新一统列国。不过,雄论道尊王是尊霸主之王,而非天子之王,而我派奉天子为尊,故而雄论道似乎并无与天子暗中合作可能。”

    “老先生如此说倒也对,雄论道识时务,咸国内乱之前,最有可能依附的志国,现在看来,最有可能的会是晋国。但在下还是看不到晋国会是最终受益者,倘若晋国不是最终受益者,那会是谁呢?”

    大国博弈的战略进程,都是以受害者彻底失败而告终,公孙岳倘若在配合雄论道的战略计划,那就必须有最终受益者,而已现在的时局来看,中原列国都被始料未及的黑巾军杀得措手不及元气大伤,就眼下来看,还看不出谁是最终的战略受益者。

    倘若黑巾军得以覆灭,广叔子所预见的晋国称霸的格局将形成,如此看来,晋国似乎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但此前种种情况,又隐隐暗示晋国并非雄论道的战略合作者。

    当年的老相国公叔阔是广叔子的同门师兄,其得意门生范涛深受其影响,自然也是推崇诚道派,满朝文武多半又是相国公叔阔的政治遗产,称霸中原是公叔阔定下的既定方正,也没听说要一统天下灭了梁国。

    也就是说,晋国眼下是不存在与雄论道合作空间,如果合作了,哪里会不知道当年咸国的丑闻。

    整件事情发展到这里,再次又回到了原点,从一个谜到另一个谜,最终又回到最起始的那个迷,环环相扣令人难以勘破其中的任何一环,也许只要攻破一环,所有的秘密都将大白于天下。

    “老先生,此中的水恐怕不是一般的深,事到如今我们都被算计在内,便可见一斑。雄论道设下此等险恶毒计,布局之长远,行事之周密,不可不谓毒辣。咸国如今内忧外患,贸然动公孙岳后果将不堪设想。”

    “嗯,也许这正是他想要让我们三思而后行的底气。这样吧,此事暂不能告知咸王,魏将军当转告赵将军,要早做防备才是。”

    “在下知道了,正月过后,在下便立刻安排此事。”

    广叔子言下之意是要秘密调兵入城,但整个陔陵充斥了公孙岳的眼线,想要瞒天过海,又谈何容易。百里燕甚至怀疑,卢皋、春柔、春芳三人是否也已经被公孙岳所买通摆布,尤其是春柔、春芳二女,她们终年幽闭于深宫之中,难说不会受到公孙岳党羽的控制。

    想到这里,百里燕不禁脊背冰凉,倘若如此,自己岂不已经被其监控。

    不知不觉已是下午,回到益草堂时,二女手中拿着块蓝色棉布,仔细的裁剪着尺寸,很是用心尽力。百里燕看在眼里,目中更多了几分的猜忌和怀疑,如此两个貌美若仙的女子,夜夜与自己鱼水相欢,真难道是公孙岳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密探吗。

    这么一刻,百里燕再次回想起过去几日二女每日言行举止,似乎并未发现有任何异常,也许仅仅只是自己过于担心了。

    想到这里,百里燕打算正月过后新城筹建,将她二人带出陔陵在新城安家落户,以免被人利用。

    当天夜里,难得清静一夜,百里燕一夜未眠,想到时刻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禁都心惊肉跳。

    他两世为人,自以为深谙谋略之道,谁知从一开始,便彻头彻尾陷在时人的圈套当中浑然不觉,想来是多么讽刺。

    第二天,百里燕不动声色,一如既往的勾搭二女,日上三竿之际,换上华服肋下佩剑,仔细梳理一番,随后带上司空南与百人护骑,骑马前往轩亭侯府拜访。

    路上,百里燕吩咐说道:

    “司空兄,过几日返回驻地,你即刻带人前往荒村,将杨盾与刘家父子等一干工匠接到驻地,此外将荒村一百护兵,两百乡兵屯卒全数带来驻地,听候调遣。”

    “将军,如此一来荒村的护兵可就空啦,有个蟊贼滋扰,后果不堪设想。”

    “你从营中跳五十名非广信籍将卒,本将准他们调防至荒村驻守,可将家小接去荒村,每人抚恤十贯铜钱以作安家之资。到了之后,即刻重组护兵与乡兵屯卒。

    日后但凡从黑巾军治下劫掠之人口,不可能悉数安置于永兴河以东,势必要向地广人稀的属地迁徙,麟城土地远比广信大,人口却只有两三万,将来势必要往麟城迁徙人口,故而先做些打底,为日后接收流民好有个准备。”

    荒村有护骑一百,屯卒两百,编入麾下之后,将多出三个名额。百里燕将从麾下抽走三百老卒,潜入陔陵城中活动,一来可做内应,防止生变。二来暗中活动,排查公孙岳底细,到底罗织了多大的网络,能够将整个咸国都罩在其中。
………………………………

第216章 相亲记(1)

    骑马来到轩亭侯府,敞开的朱门权贵云集,拜访者络绎不绝,百里燕(既魏贤)示意司空南停在府外,自己下马上前将名帖递给了迎客的仆役。

    “在下策应使魏贤,应邀前来拜访侯爷与公主,烦请通禀一声。”

    门阍接过名帖看了一眼,立时眉开眼笑:

    “原来是魏将军大驾光临,在下立即前去通禀,请将军稍后。”

    “那就有劳了。”

    应是轩亭侯早有吩咐,否则门阍不会如此殷勤。

    少时片刻,门后走出一五十出头的蓝绸直裾老者,虽然不曾见过轩亭侯本人,但此人断然不会是轩亭侯,也不会是轩亭侯的长辈,那么只能是侯府的大管事。

    老者快步前来,当面先是行了一礼:

    “在下侯府管事马青,见过魏将军。”

    “马管事免礼,在下应侯爷之邀,前来赴约,还劳请管事通传一声。”

    “应该的应该的,魏将军请随老夫进府。”

    马青很是客气,想必也是轩亭侯有所关照,否则怎能如此客气接待一个第一次上门的客人。

    示意司空南等人继续留在府外不得生事,百里燕跟着马青进入侯府。

    今日访客极多,前厅挤满了拜访轩亭侯的客人,礼品居然直接堆放在游廊下,账房一边造册,一边驱使着仆役将礼品搬入府库。

    传说轩亭侯此人嗜钱如命极为贪财,但凡好处是一概照单全收来者不拒,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百里燕也不禁纳闷儿,姜亥的父亲怎就把女儿嫁给这么个视财如命的土豹子,还封了个侯爵,未免有僭越礼制之嫌。

    途径前厅,马青绕了个弯子没往前厅去,百里燕不禁问道:

    “马管事,侯爷不是该在前厅待客吗,这好像是去中庭吧。”

    马管事笑道:

    “魏将军所言极是,侯爷确在前厅待客,是夫人吩咐在下把将军领去后院,其他的在下不知。”

    “哦……”百里燕轻轻应了一声,心想兰渊公主八成是已经认下自己这个女婿,要不然也不能大过节的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让自己直奔后院见礼。

    后院属于内宅一部分,前厅之后还有中厅和中庭,中庭是大户人家接待贵宾访客的最高礼节,后院属于内宅,外来之人非亲非故一般也不让进。

    一路穿过中庭,隔着老远便能闻到一股清幽的花香扑鼻,北海之地冬季气温偏高,因此一年四季皆有花开,冬季也不例外。

    百里燕倒也不知这花香发自何品种,但却很少有大户人家会在栽种花香如此清逸的树木,像来是兰渊公主品味高雅,而精心培育的名花。

    刚踏入后院,举目可见廊庭矗立中央,两个女子身着绫罗华服背对着百里燕安坐廊庭下有说有笑,手中还拿着块白绸刺着什么,不禁给人以大家闺秀温良贤淑的好印象。百里燕转而想到,此二女子应该就是兰渊公主与女儿乔馫儿。

    马青见百里燕眺望廊庭目有神光,便是说道:

    “将军稍等,在下前去通禀侯夫人与小姐。”

    “那就有劳马管事了。”

    马青快速向那廊庭而去,见到兰渊公主之际欠身说了什么,兰渊公主回头看向百里燕,眉目间流露出几分喜色,又与身旁女儿说了什么,只见乔馫儿背对着百里燕扭捏了好久就是不回头,兰渊公主脸上的喜色更浓,独自与马青迎面而来。

    见兰渊公主迎面上前,百里燕也不敢怠慢,径自上前几步行了一礼:

    “魏贤见过公主殿下。”

    此时兰渊公主洋溢着优雅的笑容,上下仔细大量许久,目中尽是喜色:

    “魏将军气宇轩昂,当真是英俊不凡。”

    “青少风华之姿,让侯夫人见笑了。”

    言毕,百里燕从怀中掏出锦囊递上前去,锦囊之中坠着橘子大小的重物,份量却比金银等物轻便许多。

    “此乃魏贤一点心意,还望侯夫人笑纳。”

    “呵呵……魏将军客气。”

    收礼这等俗事,当然不是兰渊公主这等有身份地位的王室成员做得出来的。于是一个眼色,一旁管事马青心领神会上前接过百里燕递来的锦囊,心里也是觉得纳闷。

    纵然兰渊公主看上的是百里燕这个人,但是第一次见面就送个锦囊,愣是马青这等绝对见过市面的大总管,都觉不好意思。

    他收下锦囊,顿觉的没那么沉重,心想显然不会是金银之物,但也不像是玉器。玉器多为扁平状,或是棱角分明的方形球形,而锦囊的物件摸起来有些圆润,也不规则,实在想不出会是什么东西。

    不过别着急,主人让下人将礼物接过去的另一个妙处,便是主人当着宾客的面打开礼品,实为大大的没有礼貌,下人可以私底下偷看两眼,然后将消息找个机会透露给主人,这就是兰渊公主为何要让马青接过礼品的用意。

    待到兰渊公主引着百里燕前往院中,马青眼疾手快打开锦囊,低头一看,却见好像什么都没有,但是肯定又有东西,于是又将锦囊敞开,隐隐看见一透明物件躺在其中,伸手捞出定睛一看,差点没惊得马青给摔在地上。

    没错,锦囊之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