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一来,心怀出逃之心的百里燕势必认为此乃大好时机,于是必然答应随军出征,到时候抵达晋、咸边境,也就由不得百里燕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塞骞现在不在,塞骞回了孙国,孙国挨着梁国,到时百里燕转念一想,到了梁国能靠谁,只能暗中与塞骞勾连,而后出逃返歧。
要说范涛此计确实狠毒,晋国手上不沾一点血,就能让歧国大出血。
于是当天夜里,王硕等在府中,等着女儿王蕊回府。
“爹爹,何事唤女儿。”
王硕强挤笑颜道:
“蕊儿,今日博源君可又造访燕公子。”
“回父亲话,是如此,他二人相谈甚欢。”
“哦……”王硕捻着下颚长须接着道:“为父近日军务忙碌,无暇前去拜访博源君,不如明日蕊儿代父相请,前来一叙如何。”
“既如此,为何不令燕子代劳,他可是博源君食友,如此岂不更好。”
“蕊儿有所不知,燕公子既已做东,若令其请博源君移步,这恐怕不合礼制,也令博源君不快。倘若假以蕊儿之口,却无大碍。”
“女儿明白了,那明日女儿便去请博源君过府。”
“嗯,如此甚好,下去歇息吧。”
王蕊退走片刻,王硕暗自想开。
大王要杀百里燕,王硕当年原本也是赞同的,但时过境迁,人心也是肉长的,百里燕年不过十五六,年华正当时,自己把他给害了,良心上也说不过去。
恰巧这时,长子王砺刚刚离宫不久,推门而入见到父亲王硕:
“父亲!”王砺行礼道。
“嗯,砺儿回来啦。”
“今日朝务繁忙,故而晚了些。”
王砺如实作答,王硕观其脸色,似有隐瞒,于是问道:
“为何脸色这般憔悴,莫非今日并非是在宫中办差。”
“回父亲,孩儿有一事正欲询问父亲。”
“何事,讲。”
“孩儿主计平汤都城辖地粮草转运,近日忽然发现平汤辖地转运粮草比平年增加五倍,但驻军却减少了三成。父亲,莫非是要掀起战事。”
“哦!”听到这里,王硕诧异,他忙问道:“为父问你,粮草何时出现陡增?”
“大约两月前,平汤辖地之粮草转运增加了三倍,若是用以赈灾,也就太多了。若是再往前推,大约半年前,我平汤辖地之粮草转运便已有增加迹象。
若是半年之前,刚有春旱征兆,想来调粮不应是赈灾之粮,故而孩儿以为,大王正欲发兵。
而且平汤都城乃漕运枢纽,粮草皆由蒙寒江入望亲江,眼下仅仅平汤辖地一处便有如此之巨,以孩儿推算,所需供给大军人数不下三十万。若是加上北地各处粮仓,怕是至少要发四十万兵。”
“是啊……”王硕一息长叹,下刻严肃说:“此事事关重大,我晋军粮草调动乃大王机密,你切莫泄露半字。”
王砺闻讯父言,似有所悟,随即追问道:
“父亲之意,莫非大王果真要发兵。”
“你我皆乃大王臣子,大王所指,便是我等臣子所向。切记为父此话,莫要透露半点军机。”
“孩儿明白,那孩儿便退下了。”
“嗯,去吧。”
王硕担心之事终于发生了。
如果半年前就已经开始粮草转运,这意味着半年转运的粮草足可供三十万大军大半年的消耗,如果加上北地军仓粮储,供养一年半问题不大。
以眼下晋国国力,常备军超过六十万,咸国常备兵不到二十四万,调动四十万常备军布防咸、晋边境显然太多,同时还要提防志国偷袭,显然不可能调动四十万常备人马。
真要打起来,再征北方各地役兵、民夫,完全足用,所以最多也就二十五万至三十万常备兵力攻咸国,其中还有水军。
现在王硕怕就怕万一打成僵局,久拖不绝,必生后患。因此王硕本人并不主张立即攻打咸国,怎么也得等水军足以抗衡咸国水军,才是发动野战的最佳时机。
第二天质子府中,不等天亮,趁着日头还没上来,空气温度偏低,博源君姬丰乘车而来。他是个放荡浪子,为了吃也是豁出去了。
这刚一进门,便闻豆香扑鼻,引的博源君食欲大振,其边走边大声喊叫:
“燕公子、燕公子,今日又是何等佳肴伺候呀!”
博源君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境,这么热的天,要不是顾及脸面,他能赤膊上阵。
此时百里燕正跟何宽在灶房里煮豆浆,一大锅的豆浆沸沸腾腾,噗噗冒着热气。少顷,博源君循味而来:
“燕公子何在呀。”
“在,还请博源君稍等片刻,本公子片刻便来。”
百里燕应了一声,博源君顿时来了兴致:
“甚好,甚好呀,呵哈哈……”
博源君离开片刻,百里燕与何宽道:
“何伯,把豆皮挑出之后,将豆浆倒入木桶之内拎至内堂,本公子去拿些蜂蜜。”
“诺!”
吩咐了何宽,百里燕来到藏书阁,拿了一罐蜂蜜前去内堂。
此时博源君已然等候在此,敞着衣襟露出肥硕的前胸肚皮,身后随从举着芭蕉扇呼呼扇着大风。
少时百里燕徐步而来,将蜜罐置于桌案后径自坐下说道:
“让博源君久等了。”
“呵哈哈……哪里哪里。”博源君就见百里燕手里拿着陶罐,以为是吃的:“公子手中陶罐莫非便是今日佳肴?”
“哦,是蜂蜜,佳肴还需稍等片刻。”
“原来如此,呵呵……连日叨扰,本君很是过意不去。”说着,博源君示意仆从,拿出一个大包:“这些金银还望燕公子收下,藉此略表本君心意。”
听到这里,百里燕心想准没好事,于是转念说道:
“不知博源君此为何意呀?”
“既然燕公子问了,那本君便直言相告。公子府内的酱卤、烈酒甘醇香浓,令人回味无穷,不知燕公子能否割爱啊?”
“割爱?博源君是想要酱油与白酒?”
“非也,本君欲求酱卤、烈酒酿造之法!”
“什么啊!”百里燕大惊。
这个家伙这是得寸进尺呀,这么多天好吃好喝招待着,还要败坏我的名声。买酱油白酒也就甭说了,现在要强要酿造工艺,你是打算回去自己开铺子呢!
想到这里,百里燕说道:
“博源君,若要酱油、白酒在下奉送一车也就是了,何故索求酿造之法。”
“莫非燕公子不舍?若是此处金银不足以令燕公子心动,那就请燕公子作价,只要本君有的,燕公子皆可取之。”
博源君态度坚决,着实令百里燕有些棘手。
………………………………
第27章 博源君的伎俩
也就是这两天,百里燕有所耳闻,博源君抵达平汤城之后,别看一天到晚吃喝到处混死,实则暗地里到处差人联络商贾,以梁国使团的名义采购稻谷与小麦。
如此推算,博源君应该不光是在平汤城,应该是派出多路人马前往晋国各地一起行动。
粮食虽然是战略物资,但农市、粮市皆可限制交易,也就是官价粮。特殊时期每个老百姓每日只能买到勉强糊口的粮食,此外还有市价粮和官宦粮。
市价粮就是由商贾囤积交易的粮食,以及官宦俸禄。
官宦俸禄少则一年几十石,多则一年上千石,有封地的权贵有自己的土地产出,这些粮食都是可以自由交易换取金银布匹、皮革的财务,但是价格略高,尤其是灾年,价格极高,是平年的两倍甚至几倍。
梁国地处海运枢纽,商业发达,所以也就富得流油,但距离晋国却不近。博源君此来带了大量金银珠宝,目的就是为了沿途采购富户稻谷运回梁国,即便晋国不给,依然可以买到数量可观的粮食。
但如此一来,晋王就眼睁睁的看着粮食流出国门,置之不理?
当然不可能,但问题是晋国粮库充盈,根本不缺粮,但是缺金银贵金属,尤其是马上打仗了,打了胜仗少不了封赏,金银首当其冲。
既然博源君愿意做洋葱头,那就让他做洋葱头。反正买走的都是商贾、官宦的存粮,既没有损害到官粮,也没有损失军粮,何乐而不为。
所以总体看来,博源君此人看似傻大愣一个,实则粗中有细。
他突然提出要买酱油、白酒酿造工艺,显然不可能是回去自己酿着自用,他是想掌握了工艺好大批生产,通过陆路、水路、海路销往其他列国赚取更多的实惠。
这意味着他从晋国损失的金银,不需要几个月,就能赚到更多。
眼下酒类还只有米酒、黄酒、苦酒三类,其中米酒为上品酒,黄酒次之,苦酒乃下品酒,米酒基本上就是宫廷佳酿,酿坏了就成了黄酒,但蒸馏的高度烧白酒还没有。
百里燕酿白酒的初衷是蒸馏医用酒精,后来被塞骞知道了,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伍算更是隔三差五的要来喝几两。
由于百里燕垄断了酿造工艺,这也就意味着酱油和白酒是不同于其它商品的稀缺资源,酿造工艺就意味着专利。
想到这里,百里燕终于恍然大悟,博源君这些天在自己这里混吃混喝,除了一饱口腹之欲,恐怕也是撑撑自己摸摸底细。
想到这里,百里燕心念电转,他说道:
“也罢,既然博源君欲求酿造之法,本公子自当奉送。不过嘛……”
“不过何事,若是金银之物,任凭取用。”姬丰显然有些等不及了。
“非也,本公子想与梁国订立契约。倘若将来梁国出产酱油、白酒,需分利润之一成予本公子,博源君以为如何。”
“这……”博源君也是打鹰多年的老手,不曾想如今反被百里燕这只小麻雀啄了一口。
其原本是打算从百里燕这里骗走酿造工艺,回去好自己开业,大量酿造销售赚取利润。现在看,百里燕已经想到这一步,要不然何以与自己定立分利契约。
想到这里,博源君哈哈大笑:
“呵哈哈……市井流言皆言公子燕为人寡寂,以本君所见,燕公子实乃深藏不露啊!也罢,就一成利。现在便订契约如何。”
“本公子欲与梁国订立分利契约,而非博源君,博源君可知否。”
“梁天子乃本君兄长,本君签下契书,还朝后加盖国玺,再奉予燕公子如何。”
“那就待用过早膳,再行订立契约一事,博源君以为如何。”
“甚好,呵哈哈……”
博源君大悦,少时何宽拎来豆浆和糯米饭,百里燕伺候博源君喝豆浆:
“啊……真乃琼浆玉露也。”博源君大赞,热的已是满头大汗:“燕公子,此汤可有名乎?”
“有,乃黄豆泡发所磨,加以净水冲润,便成这豆浆。昨日的白玉豆腐,红烧豆腐,便是这豆浆以卤水点化而成的嫩豆腐与老豆腐。”
“妙,果然妙。未曾想天下尽有这般神奇。”
“博源君过誉,若是以豆浆泡饭糯米饭,加以蜂蜜调制,口味更佳。博源君可愿一试?”
“快快,本君已迫不及待。”
要说博源君是个吃货,绝对是达人。但要说他能力低下,现在看来此人十分有商业头脑,知道钱再多,手中无粮,也是坐吃山空等死。
现在还知道买专利,显然这梁国不一般,商业发达和经济头脑是支撑其国力的重要原因。
吃完豆浆泡糯米饭,百里燕令何宽取来文房四宝,定立酱油、白酒的分利契约,并抄写酿造工艺一份交予博源君:
“博源君切记,烈酒酿成之际,应先以瓢器舀出酒瓮之内半成上浮烈酒,剩下其余方可饮用。”
“哦,这是为何?”
“头酒有毒,切记不可饮用头酒。”
酿酒除了产生食用乙醇,还产生甲醇,甲醇密度比乙醇低,因此会浮在上层。古代酿酒,浮在最上面的一层酒是舀出倒掉,不能饮用。
虽然含量不是很高,喝了不说百分百死人,但总会有影响。就算是百分之四十的酒精量,头酒的甲醇含量怎么也超过百分之五以上。
理论上六毫克的纯甲醇,就能瞬间致瞎一个成年人,并伴有严重中毒休克和肝损伤,如果超过十毫升,就有可能致死,要是喝个二两头酒,就得死人。
拿到酿造工艺,博源君如获至宝。不过百里燕估摸着这酒要是酿出来,这货不会自己先喝,很可能先拿头酒舀出来,然后让死囚喝,看看效果如何。要是效果极好,这货能用来制成毒酒。
“如此甚好,此处金银还请燕公子收下,待到来日本君酿出佳酿,定不忘公子今日相助之恩。”
“博源君言重,本公子既已分得利,何来恩情一说。”
百里燕示意何宽收下金银,正欲引博源君前往仓库提取酱油和白酒,此时王蕊悄然而至:
“小女子见过博源君、燕子哥哥。”
“呵哈哈,王姑娘免礼免礼。”
“谢博源君。”
王蕊来到百里燕身侧,身后侍婢各自拎着一个布包裹:
“燕子弟弟,我与母亲近日又做了些衣衫,若是得了空闲,燕子弟弟不妨试试,倘若不合身,说于我便是,我回去再改改。”
百里燕接过包裹很是心喜,他说:
“真是有劳蕊儿姑娘费心了。”
“燕子弟弟哪里的话,都是应该的嘛。”
王蕊两腮泛起桃花红,扭扭捏捏很是娇美。
百里燕看在眼里,心里对王蕊其实并没太多想法。尽管她有情,但自己无意。
对她好,很大程度上是他爹,其次出于医德,自己也应该照顾她。要说男女之情,尽管相处了六年多,百里燕心里真没多少动情,很多时候都是演戏。
此时博源君已然在仓库里走了一遭,开口就要五十坛白酒,二十坛酱油。
“燕公子意下如何,五十坛美酒二十坛酱卤可否割爱予我。”
“酱油无妨,只是这酒,其中多半不是美酒,多是酒精,怕是喝了是要死人的。”
“酒精?何为酒精?”博源君不解问。
“酒也,五谷之精华,酒精,既美酒之精华,精华过甚者盈有余,日积月累久必生疾,故而名曰酒精。”
酒精是百里燕蒸馏白酒存储的消毒酒精,纯度没有百分之九十,百分之八十肯定有,这东西要是喝下去,不死人也比伏特加厉害的多,估计喝不了几顿就得酒精中毒。
百里燕扣下二十一坛酒精,随后令军士补了十二坛给博源君,如此一来,自己的小仓库基本也就空了。
博源君高兴之下,立即让人喊来车马搬运,大有一口气全部拖走的意思。
“得燕公子慷慨,本君感激不尽,今日便是告辞,明日再来拜访贵府。”
“博源君请。”
百里燕欲送博源君走人,此时一旁王蕊上前一步:
“博源君且慢。”
“哦,不知王蕊姑娘有何指教。”
“家父对博源君闻名已久,想请博源君过府一叙,不知博源君意下如何。”
“这……”博源君若有所思,随后接着道:“既如此,本君恭敬不如从。”
王蕊请博源君姬丰前往城府司马府做客,本来并不是什么值得注意的大事,但问题是王硕为什么现在才想起邀请博源君。
按说博源君来到平汤城有些时日,在歧国质子府混吃混喝也有七八天,这七八天王硕一声不吭,既没有过来试探动静,也没有主动提起过什么,这个时候请博源君过府,很难让百里燕放心。
待送走博源君回到内堂,百里燕私下问道王蕊:
“蕊娘,城府司马大人何故邀博源君过府啊?”
“蕊儿也不知,要不燕子弟弟问问我爹爹?”
王蕊把球踢给百里燕,百里燕脸色顿时诡异起来。
王蕊此话既是真话,也是无心之言。虽然现在生活自理没问题,智商也在正常水平以上,但政治这个东西,王蕊并没有这个脑子。
此前博源君第一次上门吃喝,第二天百里燕去城府司马府请安,当时王硕也没说什么,这次突然让博源君过府,还是让王蕊出面,显然王硕是想避嫌,避开歧国使者的注意。
很显然,王硕只把自己当个半大的少年郎,他认为自己还没有政治上的主见和意识。
思来想去,百里燕不得其解,只好静待其变。
………………………………
第28章 疾恶肠痈之症
待博源君离去,百里燕试穿了王蕊送来的布衣,上午陪着她上街走了一遭。下午王蕊回府,百里燕开练拳脚。塞骞在的时候,百里燕也时常偷懒,不在的时候,就可想而知了。
但言归正传,塞骞的枪术确实精妙,传说中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塞骞便是这出神入化的境界。
约莫下午申时一刻左右,西门芸芳悄然现身,来的很是匆忙:
“芸芳姑娘,你怎么来了?”
“实不相瞒燕公子,宋国使者廖翰前日突发热疾,王宫医官束手无策。家父知道廖翰与塞骞乃好友,故而想起燕公子,不知燕公子能否出诊。”
“那你父亲呢?”
“家父回了梁国,祖父年事已高,故而让芸芳前来相请。”
“既如此,本公子便去一趟。不过……”
“燕公子何事。”
“听闻宋国太子率使团前来献贡,此时可在馆驿。”
“在,已在驿馆,是昨夜到的,晋王还特意命王硕开的城门。”
百里燕之所以多此一问,因为宋国地处高原,此来一是为了进贡战马,恐怕也是为了粮食。如果是为了粮食,此次进贡战马绝不会少,若是这样,晋国骑兵攻咸,恐怕咸国凶多吉少。而且这个时间点,已经是迫在眉睫之时。
容不得多想,百里燕让何宽取来药箱与器械家当,随即骑马直奔宋国使团下榻馆驿,西门芸芳坐车要慢许多。
抵达宋国馆驿之际,里外都是人,其中不少郎中。见到宋国使者廖翰仆役,百里燕上前道:
“劳烦通禀一声,歧国世子百里燕求见。”
“世子来得正好,我家大人害病不治,里面请。”
“有劳了。”
百里燕话音落下,正欲前往,背后突来一声:
“慢着!”
百里燕回头一看,不是别人,是晋王中庶子范涛,他忙上前行礼:
“见过范大人。”
百里燕立时收敛起神色,此时范涛从马车下来,仔细打量比他略高更壮的百里燕:
“燕公子消息好生灵通啊。”
范涛若有所指说,百里燕不动声色道:
“宋使廖翰乃家师好友,本公子出诊,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公子为何左顾右盼而言他呀,在下并未问公子为何前来探病,而是问公子消息何来。”
“乃西门姑娘相告,范大人若不信可问西门姑娘。”
“原来如此。市井皆闻燕公子医术高明,年不过十六,便医术大成。今日在下奉大王之命,请许医官前来为廖大人诊病。既然燕公子也在,不如一起看诊如何呀。”
范涛不怀好意,百里燕心起戒备。
虽然还不知道这个家伙搞什么明堂,但许医官当年是诊断自己胸痹血郁之症的医官,也是晋王宫中为数不多医术高明的医官,他亲自出马给廖翰诊病,显然晋王很重视宋国。
想到这里,百里燕继续不动声色,跟随范涛、许医官等人进入馆驿之内。
由于昨晚挤入大量宋国使团还有商贾,导致人满为患,跟随范涛进入内院之际,可见众人围在游廊外束手无策,其中有一衣着祥云提花织锦缎,腰缠银丝带垂挂蹀躞者立即进入百里燕视野。
此人年纪不大,二十五六,所有人都围着他转,很显然此人便是宋国太子。范涛见到此人,很是恭敬施了一礼:
“在下晋王中庶子范涛,见过宋国太子殿下。”
“范大人请免礼。”宋国太子殷切道,下刻忙问:“不知晋王何时召见本太子。”
“回太子殿下,大王本想让太子休息一日,明日再行召见。只是未曾想太子殿下刚进都城,便遇廖使抱恙,为此我王深表歉意。故特命在下请来我王御用名医许医官,为廖大人诊病。”
“既如此,还请许医官为我廖使诊病。”
宋国太子话音刚落,此时廖翰仆役暗地递话给廖翰管事,管事又将话传给太子,太子闻讯廖翰故交,迅速调转目光现场一番搜索,随后落在范涛身后百里燕身上。
第一眼便让宋国太子生猛吃了一惊,其他郎中医官,少则二十七八,多数是三十四开外,经验老成者都是五六十朝上。眼前这位年不过十五六,一脸稚气未脱的少年,居然平汤城数得上号的郎中。
沉默片刻,宋国太子道:
“这位莫非便是歧国世子。”
百里燕上前深施一礼道:
“在下见过宋国太子。”
“燕公子免礼。闻听公子小小年纪便精通医术,想必公子此来定是为我廖使诊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