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财东与老王说话之际,前去探路的蒋杰已经回来。

    老王家西面是一条小街,两丈多宽,小街的对面是一家大户,过了这家大户是一个酒楼,酒楼的斜对面就是梁国公使府,但要直达酒楼,也绝非易事。

    先不说乱兵已经占了酒楼,将其当成了据点,在里面吃吃喝喝胡作非为。刚才一把大火之后,叛军已经加强了警备,梁国公使府外围所有出入口被封的严严实实,想要过去除非冲杀进去。

    闻听百里燕等人要去梁国公使府,王财东这时积极说道:

    “魏将军,王某人不才,但有一策可让将军安然脱困。”

    百里燕闻讯眼前一亮,忙问道:

    “哦,快说!”

    “这梁国公使府原是当今大王的太子府邸,因此挖有暗沟,这暗沟东西走向,一直通往现在的梁国公使府上。而今这条暗沟就在我前院的大门后,只要将其挖穿,便能一直进入梁国公使府。”

    “嘶……果然是妙计,此事若成,王财东功不可没。”

    时下虽然没有地下管网,但城池为便于生活和解决内涝,有地下排水的水渠管网,起点位于王宫之内,终点在城墙下的暗渠,并以王宫为核心,分向四个方向辐射。

    梁国公使府与太子府就在这条地下排水暗渠的管路上,其他权贵勋戚以及办事衙门的所在地,大多都是沿着这条排水暗渠或近或远依次修建府宅。

    王财东是二十多年前落户在这条街上,当时咸王还是太子,王财东买下这出宅子之后,果断就把前院向主干道扩了两尺,把这个排水渠给占到了自家院子里。并在自己院子里开外了明渠,以便于将污水从明渠之内排入暗渠。

    要说王财东是胆大的,周财东就没敢这么干。

    得讯这个消息,百里燕果断带人提了盏油灯来到前院,果然发现前院西北角是有个石墩倒扣着,石墩下面就是排水暗渠。

    “蒋杰,带人将此处挖开,动静小一些。”

    “诺!”

    蒋杰带人抄家伙将石墩挪开,用青铜铲将洞开挖开,百里燕则在关心东面烧起来的这把大火,菜油会不会沿着街面流进排水暗渠当中。

    但转念一想,要是已经烧到了暗渠之内,王财东家距离火源也就百十来步,要是火势灌入了暗渠当中,暗渠就该冒烟才对,现在看来,油应该还没进入暗渠当中,即便进去了,暗渠中有水,一时半会儿也烧不起来。

    少顷过去,蒋杰已经带人将入口挖开,一看之下简直叫人失望,暗渠实在太小,成年人难以通过。

    “将军,我去吧!”蒋杰自告奋勇。

    百里燕打量了他,体形倒也勉强能够进得去,但百里燕还是放心不下。毕竟时下没有较为严格的技术标准,眼前这个断面尺寸少年能够钻的进去,但不意味着其他断面的尺寸,都是同一个标准,要是万一给卡住了,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他将少年子悉数集中,从中挑了一个个子最矮,体形最瘦的少年子,脱光了甲胄只穿一条裤衩,进入暗渠之中。


………………………………

第289章 积变(14)

    约莫一刻钟后,少年子顺利通过暗渠钻入梁国公使府内,发现一处朝天的入口,却是被石墩盖着,石墩之上开了直径一尺的圆孔,人根本过不去。

    “来人来人!”少年子大声疾呼。

    不远处高度戒备的梁军听到声响,即刻带着二十多人循声而来,发现声音是从石墩之下而来,凑近一看,是一处排水暗渠。

    “弟兄们,当心有诈,给我围起来!”

    为首什长令道,小心翼翼凑近上前喝了一声:

    “下面何人,胆敢到此造次!”

    少年子努力将手伸出石墩,一块青铜的腰牌递了出去:

    “在下魏贤将军麾下,有紧急军情禀报。”

    梁军什长接过腰牌,用火把打光一看,果然还真是咸国先锋大将军魏贤(既百里燕)的腰牌。

    “你等着,待我去请示侯爷。”

    梁军什长即刻将消息通报给百夫长,消息最后传到安泰侯姬通耳边,姬通闻讯立时担忧起来。

    很显然,如果来人说话属实,这就意味着百里燕也是清洗对象,这场宫变目的是要清除赵逊党人,这样一来,咸国还有几人能带兵打仗,咸国要是垮了,叛军还不立马掉头去收拾孙国,而后兵临梁国。

    “快,速将来人带来见我。”

    “诺!”

    安泰侯话音刚落,李懿这时凑近上前没有心肝说道:

    “姑父,这魏贤平日里也是威风凛凛,今日居然也狼狈到要钻地洞的田地。”

    姬通闻讯倒也没说什么,只是面颊略微抽搐,心里不知道如何说自己这个侄子好。

    少顷,梁军将石墩挪走,将排水暗渠挖开,把人给弄了出来,带到了姬通跟前。

    “快说,魏将军现在何处?”

    “回侯爷,将军就在公使府以东不到百步的民宅。魏将军让属下转告侯爷,相国公孙岳乃黑巾叛军十多年前安插于咸国的内应,此番兵变便是公孙岳毒杀大司马,而激变军心所致,将军请侯爷速派人马接应将军。”

    姬通闻讯之下脸色大变:

    “什么,公孙岳竟是黑巾军内应!”

    这时李懿插话说道:

    “姑父,此消息是假的吧。公孙岳可是堂堂相国啊,相国何以要勾结叛军,而且还是勾结了十多年,天下那有密谋了十多年的民变乱军。”

    李懿不以为然,倒是姬通即刻想到,此事即便不全都是真情,但多半也已经八九不离十。广叔子就在陔陵城内,姬通是知道的,偶尔姬通还要暗中亲自拜会,咸国内朝的情况他还是较为了解的。

    此时此刻要说谁人还能发动叛乱,除了姜严的女婿栾冲,剩下的就只有公孙岳。但姬通实在想不通,公孙岳作为雄论道的信奉者,怎么会跟黑巾叛军同流合污,还是说雄论道也黑巾军的幕后始作俑者。

    想到这里,姬通不禁脊背发凉,一股寒气从脚心直窜天灵,头里顿时一阵发麻,不再敢往下想,越想,这个答案越是肯定的。

    沉默片刻,姬通令人将少年子带下洗漱,随后原地踱起了步子。李懿觉得自己姑父肯定是听信了不明真相的谗言,依然不依不饶的在为公孙岳辩解:

    “姑父,魏将军不能是听信了谗言污蔑公孙相国吧。”

    “不,公孙岳叛乱恐怕是真,但公孙岳究竟为何叛乱,姑父尚且不能定论。但倘若公孙岳与黑巾叛军一伙,那你我二人不用几日就得要身首异处。”

    李懿不信:

    “不能吧姑父,好歹我军可有十万人马驻扎城西外十里,叛军能如此胆大妄为?”

    “哼哼!”姬通冷冷笑道:“此时是侄儿能将大军调来,还是姑父能将大军调来。”

    “这个……”李懿哑口无言。

    姬通此时担心公孙岳公孙岳倘若在一日之内彻底攻陷陔陵,而梁军又难以确定城内消息,势必不可能轻举妄动,而赵逊也无法调动梁军和晋军前来救援,如此一耽搁,至少也得两三日后,咸军才能调来大军攻城,届时木已成舟,后果将不堪设想。

    黑巾军势必要借机大举攻打永兴河,一旦永兴河被破,陔陵迟迟不能收复,咸军、梁军、晋军这五十多万兵马将面临前后夹击一网打尽的恶果。

    公孙岳无论是否与黑巾军同流合污,陔陵兵变的直接结果对黑巾军都是巨大的好处,姬通此时没有理由不相信公孙岳与黑巾军早有勾结。

    但实在难以置信,公孙岳会在十多年前就已与黑巾军勾结一起,更无法相信黑巾军已经密谋了这么多年,这哪里是什么民变起义,是彻头彻尾的一场中原争霸。

    想通这一切,姬通迅速召回典崑与其商议营救百里燕。

    “典崑将军,你看如何才能将魏贤将军接应入府?”

    “这个……方才东面两百多步外突然失火,叛军已经有所戒备,此时若在主动招惹叛军,叛军很可能即刻攻打我军。”

    “那把火乃是魏贤所放,意在切断太子府通往我府通道,迟滞叛军向我府驰援速度。此时南营杀得正值激烈,倘若不能将魏将军接应入府,后半夜城南叛军歼灭咸军之后,势必要重兵前来围困我等,届时即便是想脱身也难了。”

    “可府外至少有一千咸军,两千多民军,太子府那边恐怕是只多不少,贸然动手,太子府若不动手,叛军终究从太子府调集更多人马前来攻打,侯爷可要谨慎处置,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那能顶住多久?”

    “府内战卒皆为禁军,装备精良,顶到天亮末将尚有把握,明日恐怕就难了。”

    “明日就明日再说吧,今晚先将魏贤接应入府,我想他定然不会贸然前来,定是有什么计策。”

    姬通现在宁可相信百里燕此来不是招风引祸,否则没这么巧合冒死前来,肯定是有应对办法。

    典崑迅速调动府中兵马,从内宅八百人中调走五百人加强前院大门,同时调来弓弩手爬上前院房顶。

    百里燕此时也趴在屋顶之上观察梁国公使府情况,夜色昏黑中隔着一百多步,看不清公使府中到底什么情况,过去大半个时辰,迟迟不见动静,百里燕不禁担心是不是那个孩子困在了暗渠当中。

    月快中天之际,东街的大火越烧越大,蔓延之势不可挡,火势已经烧到周财东家对门那户人家,相继点着了七八户人家,一时间呼救声铺天盖地。

    典崑此时密切关注火势发展,发现东街已经乱成一片,他当机立断下令放箭。

    为了围困梁国公使府,叛军里外围了个水泄不通,人头甚是密集,两百支暗箭一阵齐射,叛军猝不及防之下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死伤少说一百来人。

    “箭,有人放箭,速速应战!”

    叛将大声疾呼,只知道是糟了暗算,却还没有搞清楚状况,箭怎么就落在自己头上了。刚刚一声令下,又是一阵齐射,乱箭之下又是死伤一百多人。

    “是梁军!”

    这时有喊道,发现箭是来自梁国公使府方向,但叛将却还是没有搞清楚梁军怎么就会突然袭击了他们。至少他们觉得,梁军在不清楚陔陵情况之前,应该不会卷入到混战当中,城内的梁军也不可能知道是黑巾军在夺城,因此没有理由帮助咸军在第一时间反击。

    正是抱着这等麻痹大意的思想,叛军迟疑之际,公使府大门突然齐开,典崑率禁军杀出前院:

    “弟兄们,跟我上!”

    “诺!”

    一声令下,众军异口同声。典崑手操钢枪身披锁子甲,在少年子带路下,杀奔东街。

    去年百里燕卖了一批装备给安泰侯,除了其中大部分都赏给了部将,典崑便是拿到了一杆长枪一件锁子甲,如今冲杀最前的这批梁军,都是身披锁子甲,手持横刀钢枪,与叛军正面交锋之下,当即连刀带人一起砍死。

    公使府突起杀声,百里燕洞若观火,眼见梁军一次冲击就冲垮了叛军二三十步,他从房上跳下当机立断道:

    “高兄,你与周、王二人守在此处,我摔人前去与梁军接头!”

    “那好,你且多当心!”

    与高勋详细吩咐,百里燕率蒋杰等少年子,由王家侧门而出进入小街。梁军在公使府外一阵厮杀,加上东街这把大火,打乱了叛军既有部署,将围困公使府的三千叛军一分为二,其中两千多人还都是仓促组织起来的民军,遭遇梁军禁军猛烈冲击,根本招架不住,一阵便是败下阵来。

    小街此时已经空无一人,镇守此处的叛军已经调走,百里燕轻易潜入街道,见梁军距离小街已经不足三十步,百里燕果断从侧面杀出,强插入叛军之中:

    “蒋杰,跟我上!”

    “遵命!”

    一众百余人突然侧面杀出,只顾得正面激战的叛军毫无防备,百里燕等人身披咸军甲胄,昏暗中也看不清没有没臂缠白巾,结果冲击之下立时杀开了一个缺口。

    而侧面的叛军以民军为主,战斗力疲弱,被百里燕等官军一击之下倒,杀得是人仰马翻体无完肤。

    民军既没有装备甲胄,也没有像样的兵刃,普遍装备的仍是旧式铜剑铜枪等,这是一种锡含量略少的锡青铜,韧性及硬度不如当下已经成熟青铜配方,更别说是铁剑和钢材,此种军械在陔陵军械库存当中仍有大量库存。


………………………………

第290章 积变(15)

    民军被从侧面突然遭遇打击,没有坚持多久,便是被蒋杰等内披锁子甲,手持钢刀钢枪的少年子,杀得是人仰马翻肝胆惧惊,片刻功夫便是倒下两三百人。

    别看只是区区少年子,前后厮杀便如同买菜切瓜一样容易,丝毫没有心慈手软犹犹豫豫,便将叛军阵脚杀的大乱。

    典崑此时正率人马向东突进,而西侧只坚守不进攻,杀着杀着便是发现东侧叛军突然向后缩去,典崑这员沙场宿将凭借多年经验,进退张弛有度,清楚知道自己人少,敌方突然退缩,不可能是引他深入,叛军背后不远处就是火场,他们就是想退也没地方退,定是百里燕从背后杀了出来,搞乱了叛军阵脚。

    想到这里,典崑杀得更是卖力,丝毫不计伤亡,向叛军发动强突。与此同时百里燕也已掉头向西冲杀,从叛军背后开出一条血路,眼见十步开外梁军来势汹汹,叛军招架不住正在溃散,百里燕(既魏贤)当机立断喝令蒋杰:

    “蒋杰,速向后撤!”

    “诺!”

    梁军是从正面杀过来,百里燕等人披着咸军甲胄,这要是正面和梁军撞上,昏天黑地的他们管你是自己还是叛军,还不用刀剑把你戳个稀巴烂。

    此时已经达到袭扰目的,后撤便是趁乱原路撤回,防止被误伤,待梁军驱散叛军之后,再汇合也不迟。

    于是百里燕率领少年子趁乱后撤,原路撤回杀出的小街。小街之内已有乱军败退其中,混杂着官军与民军,正在强攻王财东家后院院门。

    百里燕摔人撤入小街,与一众人等撞个正着,起初叛军倒也没有其疑心,昏暗的火把光亮之下,隐隐却发现百里燕等人右臂没有白巾,双方人马立时紧张起来:

    “你等何处兵马!”为首百夫长操着咸国口音喝道。

    百里燕见他紧张,冷冷说道:

    “先锋大将军魏贤,受死!”

    百里燕举到便是砍去,只听那百夫长惊恐疾呼:

    “不,魏将军饶命!”

    遂即便听一声金铁脆响,百夫长执剑格挡,横刀却是已经猛砍下去,一个强劈将青铜剑一砍两段。百里燕收住威势,刀口却是已经架在那人肩上。

    “你认得我!”百里燕倒也没想到,乱军之中还能碰上个熟人,但似乎对此人毫无印象。

    “属下是城西的民户,三年前曾去将军益草堂瞧过病。”

    “此事本将早已不记得,你既是郡兵,又为何要造反!”百里燕厉色问道。

    “上司造反,我等这些属下又哪里能做得了主,若是不反,我等也是小命不保。”

    此时小街剑拔弩装,百里燕只有百人,对方有两三百人之多,双方对峙的同时,不断有溃兵逃入小街,形势异常紧张。

    “那现在呢,是反还是降。”

    “我降,我降。”

    “你这些弟兄降呢!”

    百夫长伸手解下缠在右臂的白巾,其他人见状,或是犹豫或是迟疑,百里燕横刀用力压着那人肩膀说道:

    “快,让他们易帜!”

    “遵,遵命……”百夫长欣然同意,转身说道:“弟兄们,魏将军仁义,咱们降了吧!”

    带头的投降,手下没有不投降的道理,在封建军政体系之下,军官往往一呼百应,历史上无数次的叛乱,无不是权贵和将领、军官拉起的杆子。

    百夫长一声令下,其手下的几十号人毫不犹豫解下右臂白巾,其余已经被打散的建制的叛军和民军,在百里燕威逼之下很快就范,相继扯下了右臂的白巾表示易帜。

    此时典崑率兵击溃东侧叛军,正朝着小街方向而来:

    “将军,梁军杀过来了!”蒋杰道。

    “你带弟兄们稳住他们,本将前去接头。”

    “诺!”

    多事之秋小心为妙,谁也不知到这些个叛来叛去的降兵能不能靠得住,万一诈降从背后一刀,谁也顶不住。

    梁军此时已经杀到小街,却没进来,而是布下了多人堵住出口,防止叛军从小街之内再次杀出。

    百里燕小心来到路口,确定是梁军无疑,便是上前喊话:

    “本将魏贤,梁军莫要放箭。”

    梁军已经得到命令,一旦发现魏贤踪迹即刻接应。虽然没多少人真认识百里燕,但到了这个份上,也没人怀疑有谁跳出来冒名顶替的:

    此时梁军一个什长躲在木盾之后喊道:

    “阁下便是魏将军吗!”

    “正是本将,速带人马前来接应。”

    “你等着!”

    什长说罢,便是将消息报给典崑,典崑闻讯便下令停止突击全线收缩,随即掉头撤往小街去见百里燕。

    “魏贤将军,现在情况如何!”

    “唉……一言难尽。全城除了王宫和城南大营,其余各出全都已落入叛军手中。”

    “那可知叛军有多少人马。”

    “最少三四万吧!”

    “这么多,你们咸军都反了不成!”典崑气愤说道,按这个数,陔陵拢共只有四万人马,全都叛乱了,咸王还有命活?哪里还撑得到明天天亮,这不是分分钟要死的节奏吗。

    百里燕这时说道:

    “也不全是,黑巾军提前潜入了不少人马,叛军当中倒也并非全是咸军,内宫禁军应该尚在大王掌握之中,叛军正在攻打的城南,是城府司马栾冲所部,栾冲应当尚没有造反,故而叛军才会先攻城南大营。”

    典崑眼珠一转,心想你骗鬼呢,谁知道你不是一肚子坏水,拖我们下水。

    “魏将军,侯爷正在府中等候,此处本将来断后,你率人马撤入府中。”

    “那好,多谢典将军。”

    典崑这时却不温不火说道:

    “魏将军别忘了,你可欠我梁国一个人情呐!”

    百里燕刚要转身,险些没有一根头栽个狗吃屎,关键时刻竟然被梁国抓住了一次小辫子,看来这个人情,将来还的肯定不轻松。

    不过现在也管不了这些了,百里燕令蒋杰速去转移王、周两家,掩护高勋、春柔、春芳二女前往公使府。

    至于那个百夫长和手下的三百多号人,百里燕是这么打算的:

    “你叫什么。”

    “回将军,在下吴登。”

    “你这些弟兄可愿随本将平叛?”

    “任凭差遣。”

    “好,现在随我即刻前往公使府,随本将平叛。”

    “诺!”

    形势的变化相当微妙,攻打城南和包围梁国公使府的叛军多半都是咸军,而黑巾军潜入陔陵的叛军嫡系,却和公孙岳早已买通的外宫禁军包围了王宫。

    如此一来,正在城南厮杀的两拨人,本质上都是咸军自己人还有民军,公孙岳用此手段,无非实在让咸军自己消耗自己,以减少咸军重新被咸王控制带来的威胁。

    一行人等陆续撤入梁国公使府,此前打散的叛军在援兵赶到后迅速反扑,典崑见势不妙,迅速收缩防线,很快又退回了梁国公使府。

    叛军没有接到强行攻打公使府的命令,见梁军已经“败退”,随即加大了包围力度,并且调来一千弓弩手正面对着公使府大门,防止在被梁军弓箭杀个冷不防。

    公使府中见到姬通,百里燕详细道出公孙岳叛乱内情,姬通却是感到费解:

    “魏将军,仅仅凭御客遇袭,便能断定相国公孙岳就与叛军暗通款曲?”

    “侯爷,公孙岳出任丞相以来,其所作所为没有一件可说是得民心之举,相反,这么些年倒行逆施重税苛政,咸国国库非但没有充实,相反国力日渐羸弱,百姓愈发困苦,其中种种好处,多半都在公孙岳操弄之下,暗中转移到了黑巾军手中,否则黑巾军何来如此众多财力养军百万之众。”

    “可本侯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天下间岂能有谋划如此长久之叛乱,要说三年五载本侯还能相信,现在一前一后少说都要有十七八年甚至二十年,怎么能一丁点破绽和消息都没有。”

    姬通难以理解,是因为愚论派和雄论道以宗教手段,创造了时下尚未出现的团体形式,既地下秘密社团,这是一种极其神秘的组织形式。

    该种组织在暗中实施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和军事阴谋,为团结内部,以神为名义,采取邪教手段和迷信措施,进一步渲染他们邪教思想控制中低层骨干,从而达到高层所希望达成的既定目标。同时应该还有另一套现在还没掌握的安全体系,用于铲除一直不坚定的内奸,既黑巾军内部的情报锄奸组织。

    黑巾军的出现,绝非一时半刻发展出来的庞大军事政治集团,而是一个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