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里燕不动声色看了他一眼:

    “你要几个呀。”

    “嘿嘿,先一个,也尝尝女人什么滋味儿。”

    “哦,先要一个啊,感情你官儿不大,日后还要妻妾成群是吧。”

    百里燕瞪目如虎,脸色一沉,愣让苏洪心头猛是跳了一下,连忙讨饶

    “不不,将军误会,一个也成啊。”

    “我可告诉你们,眼下各国男丁死多了去,你们要讨几个女人本将不管了,但是别讨回去之后喜新厌旧嫌这嫌那,最后讨了一堆搞得怨声载道,我可不饶你们。

    丑话说在前头,日后咸国大政将变,容不得男子三妻四妾后胡作非为,有权有功也不行,你等可听明白!”

    “末将明白。”

    众人异口同声,苏洪见百里燕松了口,立时又恢复原形无所顾忌起来。

    之后五人边吃边聊,天黑后迅速敲定了攻打添城的计划。

    而与此同时,罗松亭将攻打添城的计划详细告知姜氏父子。

    “松亭,此计行之甚险,魏贤倒底有几成把握?”

    “有七八成。”

    “日日行军百里,就是铁打铜铸也受不了,万一被叛军追上,又如何能招架。”姜乾半信半疑道。

    “此事魏贤已经应下,多半不会有假。即便被叛军追上败了,也无碍我军大计。而如若魏贤此计得逞,战局将乾坤倒转,主公与少主眼下当速谋下一步。”

    “那依松亭之意,我军下一步该当如何?”

    “先取麟城,再占蒲城。蒲城叛军早晚得撤,但绝非现在。而蒲城人口已迁往麟城,日后恐怕也不会再迁回蒲城,晋军极可能先去占麟城,故而我军可以护卫麟城为名,派兵进驻麟城,如此将其纳入主公掌控之中。”

    “嗯,那就依计行事,魏贤所需一应用度尽数拨付。此外,从陔陵传来消息,咸王不知从何而来巨款,此番仅从志国购得粮草、器具总价多达两万寸银,起初以为是查抄公孙岳贼党所得,但孤思来想去,公孙岳贼党哪里能有这般财力。松亭,你可知其中缘由?”

    “这……松亭当真是猜不透了。”

    为了震慑叛军鼓舞士气,咸王有意将志国粮草运抵陔陵的消息放出,现在就是乡野匹夫,也知道咸王花钱从志国运来了三百万石粮草,数万头耕牛,十几万头猪,还有几十万具农具。

    消息要是假的,咸王也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在各地开仓放粮接济难民,要是真的,且不说哪儿来的这么多银钱买粮,就借粮也借不到三百万石,就算借到了,咸国也还不出利息。

    于是在姜闵看来,咸王的粮草来的蹊跷,完全无从得知咸王从何处弄来的巨款,从志国买到的粮草。

    此后数日,广信厉兵秣马加紧备战,驻扎在西门外的晋军如同一条嗅到肉腥味儿的恶狗,只要有丁点的肉腥,就能露出贪婪的本性。

    “魏将军,公主来信都说了些什么?”姒光喝着米酒问道,心里最近老不痛快。

    “公主说,咸王今日不知从何而来巨款,与宿敌志国暗中媾和筹买粮草辎重无数,还在从西海诸国征募枭民军。”

    “还有这等事!”姒光大吃了一惊,随即放下酒碗,夺过魏涵的密信细看。


………………………………

第382章 雇佣军

    枭民军是时下对雇佣军的称谓,其制度承袭募民军,是可以对外国诸侯开放的兵源,尤其是领土没有接壤,的非敌对诸侯,是枭民军开放的主要对象,其中卫国是出口枭民军的主要大户。

    卫国由于继续沿袭较为落后的旧贵族奴隶制度,致使生产力远不及中原地区,但是卫国幅员辽阔,北方有沃土大平原,南方和中部地区能种棉花、大豆、油菜等经济作物,南方的大草原还能畜牧,其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很大,因此人口很多。

    而且卫国奴隶数量庞大,由此导致贵族控制的奴隶和农民争抢肥沃土地资源,导致卫国的农民大量失地沦为流民。

    而卫国既没有完善的赈济制度,权贵没有接济流民的打算,毕竟几百万的流民,不是任何权贵大发善心能解决的问题,最终这些流民成为卫国国内动荡的根源。

    卫国通常采取的办法是,将流民迁往南方光照充足地区,驱使他们种植棉花,以换取口粮,而卫国则把棉花出口至中原,换取商品和其他需求品。

    亦或者以各种名义,打上流放的罪名,流放之千岳山防线,为卫国戍边争抢地盘拓荒。

    因战争需要,千岳山防线有卫、徐、宋三国割据的城池,在此迁有边民,以方便大军作战的后勤转运。卫国理论上与千岳山接壤,实际上相距五千里地,因此卫国大军并不常年出兵卫戍千岳山,但是提供劳力。

    因此卫国很乐意将流放者和苦役打发到千岳山防线,为卫国争抢地盘。

    毕竟将来还是有可能将金雪狄彻底消灭,如此一来,谁占有千岳山的城池,谁就获得了前进基地,而在卫、徐、宋三国当中,卫国国力无疑最强,也是最有可能占领千岳山以南大片草原的霸主。因此卫国早在百年前开始,就加速了向千岳山移民的速度。

    但再怎么移民,几百万流民不可能全部发配边疆,于是就有了枭民军。

    时下各国诸侯对人口管制较为宽松,人口流动性很大,尤其是天灾人祸不断的大背景下,人口迁徙的目标都是土地肥沃,能够过活的邻国,即便出动军队驱赶,就当下而言,漫长的边境线,很难以单纯的人力,将人口限制在领土之内。

    对于人力资源动则三四千万,甚至五千万的大国而言,在农业生产力相较落后,天灾时有的当下,出现流民群体几乎是司空见惯的常态。

    而卫国通过开放对外募军的措施,既养活了流民一家老小,卫国也能为此获得租金,同时还能得到外汇,解决了国内治安和政治成本,如此一举五得之法,放眼全世界也找不到这么好的买卖。

    首先,国外征募卫国流民充军,不能与卫国接壤,且不是敌对诸侯,同时又能削弱潜在霸主的募兵国,如咸国,便是能同时削弱长孙、志国、晋国、孙国、黑巾军的特殊地缘政治诸侯国,因为咸国与这些诸侯国统统接壤,是中原的核心动荡必争之地。

    其二,所征募流民必须是拖家带口的,不能独门独户。家小尽数留在国内,应征者出国打仗,而且一应装备都有募兵国提供。

    其三,募兵国要一次性支付安家费、佣金给予流民家属,用以安置这些流民家属开荒种地。同时募兵国给予应征者募民军待遇,但凡荣立战功,皆要给予募兵国国内三十年期以上的土地免税租期。

    且应征者在卫国的家属,享有租期之内的继承权,而卫国有权在租期之内,对这些国外土地征收与卫国相同的田赋,但不服劳役。

    第四,枭民军但凡在募兵国生儿育女的,卫国也要按卫国的规矩征税,分文不能少。

    也就是说,卫国非但要从流民身上赚取大把银子,不仅解决了卫国流民引发的社会动荡不安的问题,还能用募兵国的资金,安置流民家眷开垦荒地,稳定了卫国治安,今后还要在募兵国的土地上征税,最大程度的还剥夺了募兵国和敌对国的的战争潜力。

    当然,募兵国不会不知道卫国的如意算盘,因此但凡最硬的仗,都是雇佣兵充当炮灰先上,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道理,等到仗打完了,人也死差不多,哪里还会给你征税租地的机会。

    因此但凡加入枭民军的卫国人,都堪称虎狼之师,因为他们都知道,家里人被扣在卫国,他们出国打仗,多半没有活头,只有想办法活下去,赚到土地,死了才有价值,所以才有“枭民”这么一说。

    咸王派人出使卫国购买粮草,卫国的附加条件便是要咸国征募卫国的枭民军,否则一粒粮食,一头耕牛也不卖。

    按说咸国兵源枯竭,这个时候该高兴才对,这不是好事嘛,别人相求还求不来。但要是仔细算一下,募兵的钱那是天文数字。根据卫国要求,咸国要一次性向卫国枭民军家属支付十石稻米的雇佣费,以及价值十五石稻米的安家费。

    这意味着招募一个卫国人,需要支付二十五稻米的费用,相当于七口之家一年的最低生活开销。有了二十五石稻米,应征者家属被卫国安置前往荒地开垦,等到第二季卫国就能开始收税,等于是卫国用咸国的钱,替卫国解决了几十万人口的工作生计问题。

    卫国这次张嘴就要咸国征募五万枭民军,咸王拢共向卫国购买两百万石稻米,家畜十数万头,倒要倒贴一百二十五万石的粮草给卫国,换做是平时当然是不能认这笔帐的。

    但这次认了,于是引起了姒光高度怀疑,他一目十行将信看的透澈,半信半疑说道:“不会是公主上了咸王的恶当了吧!”

    魏涵闻讯,脸颊急速的一阵抽搐,匆匆掩饰去失态,继续说道:

    “公主耳目遍布陔陵,消息绝不会错。”

    “那公孙岳造反,公主为何毫无察觉。”

    魏涵脸颊又是一阵抽搐,却也无以辩驳,心里的鄙视也是愈发游上心头,话锋一转说道:

    “姒将军,我看咸军最近要有大举行动,你我还是小心为好,莫要上了咸军的恶当。”

    “咸军若有行动,我军为何不可。”

    “我军眼下只有三日粮草,海路又被叛军水师搅扰的厉害,眼下哪里也去不了,又能有何作为。以魏某所见,还是等长孙国水师主力赶到后,再做从长计议。”

    “哼哼,长孙国这些海蛮子,等他们过来,还不知猴年马月。三日粮草确实不够我军回到陔陵,但是去麟城应该是够了。”

    “去麟城?”魏涵诧异道:“姒将军要占麟城?”

    “有何不可。麟城土地比广信更大,土地比蒲城肥沃,眼下人口十万余人,待占了此地,咸军奈我何。”

    “可如此一来,若是广信军断我粮草,麟城粮草恐怕不够我军支撑一月,届时为之奈何?”

    “既然要占麟城,自当得等叛军退去之后,通往陔陵的粮道打通之后再行此计,哪能此时就去占了。”

    姒光似乎信心十足,魏涵心中暗自打鼓:

    “麟城不比雷城,我军占了雷城,好歹也说得过去,而麟城在咸军腹地,我军唐突占了麟城,公主那边如何向咸王交代。此事应与公主商议之后再做决断,以免让公主陷入被动。”

    “那是你魏将军之事,本将军奉大王之命在此立足,岂能无功而返。”

    姒光丢了雷城,战死三万五千人,伤了三万多人,到现在还没缓过气来,日后调回国内,又恰逢太子当政,姒光如果不能挽回败局,太子势必要拿他开刀立威。

    魏涵不想与其冲突,便不在提及此事。

    此时帐外中军官入帐来报:

    “报二位将军,咸军一支人马正由南门而出。”

    “这天都黑了,咸军出城做什么!有多少人马?”姒光道。

    “不知,天色太黑,看不清咸军有多少人马。”

    魏涵蹙眉若有所思,少时说道:

    “走,去看看。”

    姒光、魏涵骑马来到广信城外西南角,夜幕中咸军举着火把正向西南行进,速度极快。

    “怪了,咸军这是要作甚。”魏涵不解道。

    “能做什么,自然是去寻死!”

    姒光脱口而出,魏涵不禁侧目看了眼,继续说道:

    “走,去南门看看,倒底谁人坐镇。”

    二人带着护兵来到南门,就见正在出城的咸军未穿戴甲胄。广信公父子与罗松亭、宋平等人在城外送行。魏涵骑马上前略施一礼问道:

    “姜公这是要出兵攻打何处?”

    “原来是魏涵将军,难道晋军也有兴趣为咸国收复失地?”

    “收复失地?莫不是广信公戏言吧,就靠这等弱旅岂能收服失地。”

    魏涵半信半疑,罗松亭接过话,慢条斯理说道:

    “魏贤将军奉大王之命,出兵收复雷城。晋军若愿同往,我王一定感激不尽啊,呵呵……”

    魏涵觉得味道不对,就算要收服雷城,也没有不佩戴甲胄的道理。

    “罗先生,不会是另有他图吧。”

    “怎么,魏涵将军难道就不想收服雷城?雷城叛军兵力空虚,此时去打,岂不正好?”

    “哼哼,此等伎俩能骗三岁孩童,岂能骗得过本将。罗先生你也是谋士,雷城与广信间隔着关凌渡口与蒲城,且不说不能打下雷城,就算打下了,如何能互为应援。更何况蒲城叛军也不是瞎子,岂能容你军在关凌渡口渡河。”

    “呵哈哈……魏将军此言差矣,长孙国水师即将抵达北海,击退黑巾水师之后总要港口修整,雷城此地与长孙国桑北郡一地之隔,岂不正好。若是来我广信修整,吃拿卡要的,我广信岂能再多十万张嘴,呵呵呵……”

    “呵呵”的潜台词莫过于“你懂得”三个字,罗松亭措辞间不温不火,却是让魏涵面红耳赤半晌无语。


………………………………

第383章 穿插

    少时过去,魏涵厚着脸皮说道:

    “哼哼,本将就静候贵军佳音,告辞!”

    魏涵调转马头急驰而去,恨不能有多远跑多远。待等回到大营,姒光忙是问他:

    “魏将军,咸军究竟前往何处?”

    “说是去打雷城,本将是不信。”

    “打雷城?咸军是疯了吧。”

    “但是定有企图,还是让斥候盯着为好,以免再被咸军摆了一道。”

    魏涵担心咸军将黑巾军给引来,到时候晋军囤在城外,先倒霉的就是晋军。

    此时百里燕(既魏贤)率军急速向西南行径,离开广信十里地后,迅速变幻队形。骁骑营五百骑兵,四百人分为两组,两百人为一字纵队,前后两两相距五十米,每人手持一支火把,位于步军左右两侧十米处行军,步军不举火,夹在两侧骑兵之间,跟随两侧骑兵照出的光亮间行军。

    五十骑为收拢队,跟随在步军身后收拢掉队兵士,百里燕自率五十余骑与苏洪、陆肇在前开路。如此一来,叛军斥候很难通过火把数量,判断咸军倒底出动了多少人马。

    步军行军一般都排成四列或五列纵队行径,百里燕将八千人改为两列纵队行进,有意拉长了队伍距离,如此一来,叛军斥候就很难在夜色中知道咸军有多少人,而等到白天,百里燕军遁入草地森林当中,放出斥候警戒,叛军依然很难弄清楚有多少人。

    “将军,身后发现晋军斥候暗中跟随我军。”苏洪飞快道。

    “就让他们跟吧,该让他们长点记性,要不然当真咸国是好欺负的。”

    “那我就把兄弟们收回来了。”

    不予理会晋军斥候偷鸡摸狗的动作,百里燕军继续上路。约莫走出一个半时辰,百里燕下令全军就地修整两刻钟,补充水分体能。而后继续上路,如此往复操作,直到第二天天亮扎营,一夜行径九十多里。

    第二天黄昏,大军继续前夜节奏,兵士多半适应了昨夜行军的强度,当晚速度明显加快,至第三天天亮,一夜走了近一百二十里地。

    而与此同时,咸军离开广信城当夜,被黑巾斥候发现,消息于第二天清晨传回鼎炀城外雷霆天王中军大营。

    “报天王,咸军昨夜一支人马突然离开广信向西南而去。”

    “有多少人马,是骑兵还是步军?”雷霆问道。

    “步军居多,骑兵数百。具体有多少,尚不清楚。”

    “不清楚!”雷霆厉声道:“不清楚回来作甚!”

    “天王息怒,咸军队形甚是怪异,与寻常行军截然不同,故而无法看清咸军到底有多少人吗。”

    “滚下去,再探!”

    “诺!”

    斥候退出帐外,秦翰这时说道:

    “天王打算如何应对?”

    “哼,咸军装神弄鬼,这股兵马定然不多。”

    “那是诱饵?引我军分兵去追,好将我军各个击破。”

    “绝无如此简单。待探明了咸军动向之后,再做决断也不迟。”

    “哦……”秦翰一声轻叹,吸取了围攻广信的教训,秦翰再也不敢妄议军机。

    雷霆打算在等半日,等摸清了咸军情况之后再做部署,结果这么一等就等到了第三天早晨。中间的一天的真空时间,叛军斥候不是被百里燕骁骑营干掉,就是咸军藏入了树林草地之中踪迹难觅,不知详情。

    待到叛军斥候第三天早晨回到中军,雷霆恼羞成怒要杀斥候人头。

    “大胆,为何到现在才报!”

    “报,报天王,不是属下有意怠慢,而是咸军距此两百多里,且藏于草丛密林之中,又遭咸军散骑围攻,实在是赶不回来。”斥候道。

    “胡说,前夜出发,充其量走了两夜,到今早不过两日,岂能两日之内奔袭两百多里!”

    “属下不敢说假,此乃千真万确,为此属下险些迷路。咸军确实两个晚上走了两百多里地。”

    雷霆闻讯大吃一惊,随手摊开地图,向西寻找,这才发现咸军早就向西穿过了蒲城的防线一百多里地,距离雷城两百多里,池田四百多里。

    看到这里,雷霆再问斥候:

    “咸军多少人马!”

    “不到一万,绝大多数乃步军,且并未配甲。”

    “未配甲!未配甲能两天连走两百多里!”雷霆全然不信斥候所言。

    “禀天王,咸军是轻装简从,辎重车辆一概未带,故而能如此神速。”

    “那你能两日赤脚走两百里地吗!”雷霆反问道,斥候语塞。

    黑巾军步军急行军至多七八十里,且不能久持,保持两三天必须改回常行军调整状态。即便卸甲行军,也很难做到连续多日急行军,更何况是强行军,而日行百里已经是强行军。

    “来人!”雷霆唤来护兵。

    “属下在!”

    “派往广信的斥候可有消息。”

    “敬禀天王,广信方向并无任何异常,未见有咸军兵马离开。”

    “传本天王军令,着令将军黄濮点兵一万,传令蒲城,令关渎率军一万,二人共同前去追敌。”

    “诺!”

    护兵退出帐外,雷霆又问斥候:

    “咸军此前是向西南而行,昨日是继续向西南而行,还是向西而行?”

    “仍旧向西南而行!”

    雷霆低头看去蒲城新南方向,目光渐渐落向添城,不禁为自己的判断震惊:

    “难不成咸军真要再强袭五百里,直奔添城?秦财东!”

    “天王有何吩咐?”

    “咸军之中可有健步士。”

    “这似乎不曾听说,天下健步者唯有志国,我军能有如今战力,无不是志国将领操典。若是比志国健步更快,除非是……”

    “除非何事?”雷霆抬头看去,只见秦翰脸色难看,其厉色说道:“说,究竟何事。”

    “秦某曾听闻,魏贤当年初到陔陵行医,为锻炼体魄,曾每日清晨奔跑四十里而不累。照此估算,其健步日行一百里,乃至一百五十里,绝非难事。但难的是如何让成千上万人都能日行百里,这才是关键。”

    “如此说来,咸军如今已练出健士,欲强袭我军后方!”

    “这,秦某不敢断言。”

    “来人!”雷霆喝道。

    “属下在。”

    “即刻向添城、夏渠、卫津三地派出信使,责令三地坚守不出,咸军将于五日内强袭三地,信使务必于三日内送达添城,四日内送达卫津、夏渠,快去!”

    “诺!”

    雷霆做梦也不会想到,正是他这道命令,最终成全了咸军袭取了三地。

    黑巾军信使与三日后最先抵达添城,第四日抵达卫津、夏渠。此时百里燕率领咸军提前半日,于出发后的第七日后半夜,抵达添城西北十里,最快的一天行进了一百三十里路,平均每天行进一百一十里。

    “苏洪,传令各营隐蔽歇息,天亮后各营除兵器外,丢弃一切物品,口粮水囊统一保管,换上百姓衣服化整为零,向添城集结。你随本将率百人精干前去夺门。”

    “诺!”

    ……

    “陆肇将军。”

    “末将在。”

    “健士化整为零后,你率羽箭营三千弓手随后出发,于西门回合。”

    “末将遵令。”

    当下是没有化整为零这等说法,百里燕首提之初,在陆肇、苏洪眼里,队伍都化整为零了,与溃败已经没什么区别。百里燕令各营以百夫长为单位,将八千多人拆成八十多个单位,乔装打扮城秋收的老百,姓分散向添城集结。

    若是集群行动,且不说叛军提前接到了报信早有防范,其必然在城外撒出斥候守株待兔,故而进入添城属地之前,百里燕向西多走了三十里地,绕过城东面与北翼的视野,而叛军只知道咸军由东而来,斥候的主要侦查方向集中于东面,绝然想不到咸军已从外围绕到了其背后。

    大军修整半夜,天色放亮之际,百里燕与苏洪率精锐百人,化装成普通老百姓,将横刀藏于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