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好景不长,红云烽火台第二次示警,金雪狄兵力攻打千岳山兵力增至八十万,战场遍布宽度三四千里的防线,而卫国大军迟迟不肯到位,致使千岳山防线兵力薄弱,连丢数地难以招架,御客与宋国联军被迫战略转移,继续向北退却,收缩防线。
御客的征兵令随即在一个月后贴满各地,三十五年来,御客第一次向天下御客发布动员令,情势在这个春天变得微妙起来。
南境的吃紧让黑巾军消停了不少,盛元628年入冬至来年二月间,百里年难得空闲,农务暂歇,军务有条不紊,永兴城日渐繁荣,经济见底企稳,今年下半年有望企稳回升,百里燕有空腾出手来视察新办的学堂。
永兴城陆续兴办了七所学堂,两所工匠学堂,一所武官学堂,四所儿郎学堂。
武官学堂与讲武堂、武备营相互联动,提供武官和受训士卒的基础文化培训。工匠学堂承担工匠及学徒的识字问题,同时普及传授基础工造技术。
儿郎学堂招收十四岁以下男童,军烈属、工匠子女优先,学费由官府出资。
经过近一年建设,好处是明显的,问题比好处多得多,首先师资是很大问题,武官学堂也就罢了,工匠学堂由精通技术手艺的识字工造官、工监、匠作,砡工派大师协助。
问题就出在砡工派大师身上,经常是出工不出力,拿了钱还不给办事,生怕传授了技术断了他们饭碗。
儿郎学堂情况说不上突出,但问题是根深蒂固的,儿郎学堂工作由赵家负责,全套沿袭了传统教育,都是一套一套的咬文嚼字。当然,百里燕并不反对,但不能总天天咬文嚼字,总得学点别的,至少数学和基本的常识应该学一点。
工匠学堂最突出的问题莫过于“计算”,文盲问题不大,尺寸计算拿捏不准是致命的,由于前阶段广招学徒,真是鱼龙混杂什么都有,农民、流民不认字也就算了,基本的加减都成问题,乘除更是奢望,工科乃数理之王,数学不扎实,基础的制造会成很大问题。
为此原本打算冬季年初小歇几月带带孩子的计划就此泡汤,百里燕不得不好亲自过问,从咸王宫书库尽可能翻找存世现有的数学典籍,逐一翻找基础内容,结果却不如人意。
百里燕记得当年与伍算探讨数学问题,内容涉及广泛,基础的勾股几何,简单三角函数、一元、二元基础函数,以伍算的数学功底,不会超过初二初三的水准,当然,专业的行业内容不能一概而论混为一谈。
最显而易见的莫过于表达方式,现代数理化表达方式系统化专业化,有既定的西方表达式与定义,而前数学成就停留在抽象的语言表达和心理演绎,书面化极少。诸如分数、小数点等,当下远未出现。
伍算作为砡工派造船大师,多半已经是当下较为少数的的集大成者,再往上走,涉及中高等数学,远超出当下社会技术积累的基础,如果出现,反而是令人吃惊的一件事。
咸王宫所收当时数学典籍多是加减之法,案例记载较为详细,但很少涉及乘除和简单代数,不过意外发现有早年的“七七律”,既七七乘法口诀。
没有现成的教案,百里燕只得白手起家。他来到这个世界快二十年,前世虽然辅修数学学位,但理科再好,也经不住岁月的蹉跎,为此曾一连数日关在书房,只为理出个头绪。
如此一忙就是三个多月,整理出不少,数理化都有,中肯的说,基础性较强,再往上走,需要更多的时间琢磨和论证,一两年甚至更久,同时手稿之中还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内容,其中最大的棘手问题并非来自这些前世知识是否错乱,而是表达式。
手稿内容无疑是天书,所有表达式形式、符号、数字仍需要时间加以改造使之本土化,编制一套符合当下中原文化特点,能被世人接受,而行之有效的表达式,但时间却不等人。
盛元629年三月,又是一年春耕伊始,经过一年修整,国民经济从濒临破产转为硬着陆,对各行各业冲击甚大,新田法也将在今年春耕后陆续实行。去年虽然解决了粮食和基本的吃饭问题,其他产业由于公孙岳的破坏,仍只能靠权贵阶层以专权垄断维持。
万事开头难,忙完了去年一年写完初稿,百里燕四月间刚刚得以松口气,腾出手来换换脑子,杜铭父子那里有些新发现,百里燕马不停蹄的赶去永兴城,但没几天,转眼咸王的急令就到了。
………………………………
第402章 新开局
“禀报大人,大王急召将军回宫。”蒋杰推门进屋禀报。
“来的真不时候啊……”
放下试片样本,离开试验台,百里燕仔细清洗了双手。少时与蒋杰说:
“知道是何事吗?”
“不知,来人正在外面。”
“把门关上,随我回陔陵。”
“诺。”
瑞田寨一战,百里燕曾经发现有当地郎中以豆类谷物做成的饼经过发霉处理,使之产生白色霉菌用于外敷治伤的情况,得到菌种后,这两年军中发酵了一些用于治伤,效果较为理想,由此猜测可能是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白色霉菌。
此前开益草堂时勉强做了架显微镜,很是简陋,后来忙于奔波一直也没用上。去年四月底让工匠新作了支架结构,之后又做了十一台两种规格的简单显微镜,精度和人机效果有所提升,操作时方便许多,但比之现代光学显微镜还差了不少。
此种白色霉菌也引起了杜铭父子三人的注意,由于使用豆类大饼发酵制取,既耗费粮食,同时速度差强人意,远无法满足前线需求,于是杜铭父子异想天开的尝试用果酒的酒酿,也就是果渣发酵霉菌。
起因是百里燕用显微镜让他们开眼后,想当然的以为世界上所有的微生物都能以一种方式培养出来,结果显然是失败的。
酒酿非但没能让霉菌变得更多,同时还把投入的白色霉菌给消化的一干二净。
当然,仅仅如此倒也不至于惊动百里燕,真正惊动他的是二次发酵后的酒酿变苦,杜铭父子只得全部倒入河中,但结果把鱼给毒死了,如此惊得百里燕亲自出面查找原因。
酒酿显然是没有毒的,有毒的只可能是白色霉菌与酒酿发酵后,发生了的化学反应和微生物反应,产生了有毒物质,新的有毒致病菌群,亦或是高含量抗生素致使鱼类过敏休克死亡。
遂取样后植入伤者化脓组织经由显微镜观察,明显可见菌群抑制作用,效果甚至可能比青霉素更好。
但想要将其培养成医学用高纯度菌种,并提取到足够剂量单位的有效成分,以目前简陋技术条件,几乎不可能。充其量是为微生物研究做一些基础性工作罢了,百里燕从没有想过二十年内能将之变成现实。
赶回陔陵已经是当天晚上,百里燕用大司马使令敲开城门,得以入城。咸王等在广渊殿坐立不安:
“臣参见大王。”
“魏卿免礼。最近这小半年,寡人听说魏卿动则将自己关在书房,不知魏卿所为何事啊。”
“回大王,臣就是看一些经典名作,以充实臣的见识。”
咸王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欣慰说道:
“魏卿乃我咸国栋梁之材,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这世上还有难倒魏卿之事?”
“不瞒大王,天下之大包罗万象,世界之大无所不有,臣纵然有些学识,但还不敢自负说,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世人虽多有谬赞,但其中好坏,多是阿谀附会,甚至包藏祸心,臣无时不刻不敢松懈。”
“好啊,寡人的好魏卿,朝中文臣若皆如魏卿这般,寡人咸国何愁不能图强。”
“大王过誉了,臣愧不敢当。不知大王深夜召见,所为何事如此紧急。”
“来,坐吧。”咸王示意百里燕坐下,又继续说道:“今晨卫国使者告知寡人,卫国要求增加兵器供应,降低售价,否则将停止向我国出售煤炭。”
“哼,这些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不出所料,定是以起兵南下御敌为借口,向我国勒索罢了。”
“魏卿果然是料事如神呐,魏卿可有良策应对?”
“他们卫国要多少?”
“在去年基础之上翻一倍,价格降三成。”
“亏他们说的出口!”
为换取银钱和外部物资的输入,永兴城军械司所产新式钢制兵刃半数用于对外出口,志国、卫国、徐国、长孙国是主要出口国,由此换取四国对管制物资以及贸易市场的不设限开放。
咸国虽然物产丰富,但是丘南郡被占之后,岁当郡的棉花产量无法满足国内一成的棉花需求量,因此只能依靠进口,志国是进口大户,其次铜料、锡、牛皮、牲口、煤炭、大豆、马匹、桐油、油脂、布匹都是重要贸易商品。
咸国煤炭主要来自丘南、咸西、岁当三郡,丘南郡煤产量占了半壁江山,岁当郡煤产量只占两成,炼钢需要大量焦炭,因此只能进口。
因岁当与志国接壤,志国煤炭出口控制极严,只有卫国愿意大量出口,但也不是没有前提的。
志国煤炭出口虽然管制严厉,但至少兵器交易的结算较为灵活,可以用贵金属交易,或者牲口、皮革、油脂、铁质农具、棉花、草药等。
而卫国不,咸国出售的兵器,最终得到的既不是金银,也不是紧缺物资,是歧国、燕国向卫国进贡的普通中下等丝织品、陶器、木材,甚至是用人口,而且还是压库压了七八年的陈年丝绸,但却要以市价强卖。
这些商品无不是咸国能生产,而且质量更好的商品,当然,你可以选择不买,但他也可以不卖煤炭给你。
现在既要增加供应量,还要咸国降价,彻头彻尾的是在讹诈,而卫国打着南下御敌的政治旗号,你还不能不给。
左右掂量利害关系,百里燕思酿再三决定先忍他一阵:
“卫国的煤炭需经燕国、梁国、长孙国水师护航方能抵达东原郡,一路上长孙国所收过路税最高,倘若降价出售给势必亏本,而且各诸侯国都如此效法,我国岂不成了亏本赚吆喝。价格绝不能降,即便降价,也不能便宜了他们。”
“若是卫国不允呢?”
“大王莫忧,卫国会同意的。”
“何意?”
“让卫国将枭民军家小送我咸国,同时再准我征募五万枭民军,以此补偿降价损失。若不照办,此后中止兵器交易。”
“卫国怕是不会同意吧。”
“若是将供应量翻两倍,他就会同意。”
“两倍!”咸王大惊:“魏卿啊,会否影响与他国交易?”
“臣正要向大王禀报此事。永兴河西岸纳入我军防线后,过去一年东岸大兴土木,新建水车、风车数以百计,大口炼炉数十座,永兴城工坊在砡工派大师相助之下产量大增。
眼下正在扩充招募学工,等到今年夏收,产量将比去年增加三倍。未来四至五年之内,有望令我军尽数装备钢制兵刃,如若只算二十余万戍兵,三年之内可以完成。因此即便现在出售更多兵器,至多迟缓我军装备速度,无法扭转已经形成的优势。”
“那魏卿又何必将卫国百姓移入寡人的咸国?”
“大王,民乃国之本,卫国虽与我国在陆路不接壤,但将来早晚要翻脸,一旦翻脸,这些在我咸国的枭民军及其家小所生民力,将为我咸国所驱使。倒是不如趁两国关系尚好,多从卫国圈些人来,将来万一翻脸,也不至于我咸国吃亏。”
最近已有风声在议论孙国亡国的可能,事实上黑巾军已经从南翼对孙国完成了迂回,攻打孙国心脏地带只剩下时间问题。如果孙国亡国,或是将来复国,都无法避免被卫国、徐国、梁国、燕国、长孙国、志国,甚至咸国瓜分的下场,届时会是什么局面都能难说。
一旦卫国参与瓜分孙国的平叛战争,介入中原战场,战后各国第一个矛头指向的必然是卫国,甚至晋国也要和稀泥,转移焦点,出兵参战。
眼下卫国是唯一没有卷入黑巾叛乱的大国,如果南下作战卫国仍没有伤筋动骨,可想而知日后中原各诸侯国会怎么想。
“大王,军械司产量增加后,成本将有所下降。短期内或许吃些亏,但长期而言五年、十年后,民力可为我国所驱使。”
“那好,寡人明日令荀牧前去与卫国使者商议此事,从速办理。”
“此外臣还有一事禀报。”
“可是……那叫什么来着。”咸王努力思考着,突然脱口而出:“飞球,寡人听说魏卿造出飞球,可是此事?”
“大王说的是热气球,不过尚未成熟,仍需测试。臣要说之事,是军械司两月前造出四轮辎重车,经过两月试用改进,已可大量生产。若能大量装备辎重营,可大大减少民力使用,以腾出更多的民力用于耕作积粮。”
“此车有何过人之处?”
“此车可载重粮草十五石,一个马夫两匹挽马或驮马便可牵拉,比两轮马车载货翻了两倍还多。同时可随军而行,空车载人或是装运伤卒货物,亦可用于阻挡骑兵。”
砡工派和军器监工匠合力攻关,终将四轮马车付诸于现实,载重量达到了十五石,极限可以装载十七石左右,大大解放后勤所需人力。得益于去年马匹繁育,得大量马驹,一两年后大批裁汰下等马可达用用于牵拉四轮马车。
日后技术进一步发展,金属轴与轴承出现,四轮马车的载重还能进一步提高。
………………………………
第403章 新政阻力
不过兴许是咸王坐惯了四轮车辇,对四轮辎重马车并不感兴趣,反而对能够“升天”的热气球【注1】表现出浓厚兴趣:
“此事寡人准了,先由国库下拨二十万贯铜钱专造此车。魏卿还是给寡人讲讲那什么热气球,传闻说此球能载人上天,飞至数百丈之高,可是真的?”
“是真的,不过操作甚为繁复,且不安全,仍需大力改进,使之完善后才能投入使用。故而,臣不建议大王乘坐热气球观景。”
百里燕(既魏贤)造热气球,意在利用热气球的高度优势,把人放到天上,了望战场,籍此为己方提供视野和预警时间。
理论上人的裸视视力【注2】可以在净空高度,看到四十公里外一架民航客机形成的一个点。纵然看不清楚,理论上可以确认有一个不明物体。而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处于行军状态,远在几十里外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将热气球用缆绳拴在地面,放入空中后用以了望预警,哪怕没有斥候,也能提前知道敌军大队行踪,甚至远比斥候所能掌握的宏观信息更为有价值。
就当下而言,热气球的选料极为有限,既要轻薄,又要具有韧性,百里燕为此让纱坊专门纺织密度更高更细的纱线,布坊专门织了一种纹理细腻,厚度略薄,强度较高的棉布。
热气球下半部分以此种精细棉布缝制成半球形,上半部分用上等丝绸,最大技术障碍倒非如何做成球形,而是缝纫。热气球所受内部气压极大,为此需专门设计缝纫工艺,保障接口强度。
百里燕之所没有提及,就是担心咸王兴血来潮,异想天开的坐热气球观景。万一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离开王宫回到魏府已是深夜,为了便于办理公务,咸王当初置办宅院特意安置在王宫东门外,徒步十数分钟就到,甚为便利。
永兴城诸事繁杂,百里燕三天两头出差,隔三差五回陔陵一趟,也是呆了三两天就走,无暇与女子们亲热。
这时刚走到内宅,厢房灯火齐亮,开门声此起彼伏,姜蓉唬着脸挺着大肚子,走出正房迎面而来:
“都什么时辰了,还以为你早回呢。”
“大王急召,我也脱不开身嘛。”
姜蓉打了个哈欠,肚子显得特别大。生下魏芳刚做完月子的头两月,姜蓉急不可耐的频繁行房,索性百里燕未将避孕秘法传授给她,恶意令她怀孕,也只有这样,百里燕才能轻松一些,否则每晚上来几次,谁也受不了。
说话之际肖春玉、唐桃、萧儿围了上来,春柔、春芳二女身份有别,站在自己的寝室外看着。
肖春玉也怀上了,肚子比姜蓉还大。姜蓉这时眼珠左右一扫落在萧儿身上,心里却是掐算着时间,琢磨着今晚时间也不早,百里燕肯定是累坏了,想干点什么估摸着也干不成,于是她道:
“今晚就让萧儿妹妹吧,明天还是照规矩来。”
“大夫人,今晚还是让大人陪姐姐吧。”萧儿推辞道,全然不知姜蓉的险恶用心。
姜蓉故作大度,似乎很不在意:
“诶,苦了萧儿妹妹独守空房多日,做姐姐的怎能都独占了去。妹妹今晚就多陪陪大人,春玉妹妹,你说是不是。”
“啊!”肖春玉一愣,旋即心领神会:“姐姐说的是,呵呵……”
“既然春玉妹妹没意见,那就都散了散了吧……”
肖春玉和姜蓉眉来眼去,百里燕心里哪里不知道姜蓉的把戏。
他每次回府也就呆几天,一般都是在姜蓉房中过夜,第二天肖春玉,第三天萧儿,第四天才轮到春柔、春芳,而且还经常轮不上。现在看似特殊照顾萧儿,实则是姜蓉不想便宜春柔、春芳。
即便是姜蓉、肖春玉怀孕情况下,晚上还是得合床,哪怕不愿意,有姜蓉镇着,春柔、春芳也不敢往百里燕的床上爬,这就是正室夫人的封建特权。
百里燕陪着萧儿去到她的房里,余光中却是看到春柔投来的目光,顿时停下脚步看了她两眼,而后继续走向萧儿的屋子。
“春柔姐,大人看我们呢。”传芳喜上眉梢。
“嗯,我们也回吧,过几日将军会过来的。”
“可是每次都呆不长,已经有四十天没能伺候大人。”
“这次会的。”
春柔拉着春芳走回房里,身上还是滚烫的。
灯火陆续吹灭,只有萧儿的屋子还是亮堂着。
“大人,我给你宽衣吧。”
“不是说了吗,别老是大人大人的叫,多别扭啊。”
“姐妹们都怎么喊,就萧儿叫大哥,萧儿也觉得别扭。”
“这规矩早晚得改改……对了,百货堂最近一月情况如何?”
“挺好的,好些达官贵人的夫人买了好多东西。”
“是嘛,轩亭侯没有伸手吧。”
“这倒没有,就是少侯爷什么都要过问,被他知道了不少东西。”
“呵呵,这个兔崽子猴精猴精的,跟他爹一样,眼里只有钱。”
去年三月,百货堂在陔陵新开张,主要销售永兴城的特产,随着今年经济全面好转,大量贵金属、铜钱的流入,生意一直不错。
轩亭侯父子二人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兰渊公主更是亲自出马挂帅,往百货堂安插人手,虽然货源、资金和走账最终都归入魏府,但对外销售的半数渠道都来自轩亭侯府,这意味着将来想要销售到全国,乃至出口,势必受到轩亭侯府的控制。
第二天早朝,内阁讨论了四件事,其中有两件是《授田法》施行后首都圈出现了的一系列问题。尤为严重的是隐田、隐户,以及权贵所有土地的置换问题。
新田制在草拟之初,就隐田问题有过明确规定,因各方施压最后不了了之。但随着新式耕作法的普及推广,以及人口流动性增加,实施新政的首都圈内的隐户问题暴露无遗。
隐户的初衷是佃户投靠权贵,而权贵利用特权获取隐田后,既能逃避隐田的纳税,同时又能免去佃户的劳役和征兵,还能用佃户耕作隐田而获取更为丰厚的收入。
而隐匿户口的佃户,只需向权贵支付耕种隐田的地租,却无承担官方更为高额的田税、人头、征兵、劳役等等,因此不少佃户更乐于成为黑户。
但现在新田制出台后,新式耕作法大大提高了亩产,且人人得享低保田,低保田亩产一点五石一下皆可免税,还能向国家租赁土地,多项举措并进之下,继续为权贵种地反而不划算。
因此大量隐户出逃,逃往永兴城登记户籍领取低保田。仅仅春耕前半年间,都郡东郡、北海南郡逃往永兴城登记而没有户口的人丁就多达五万多人,九千四百多户,这还仅仅是首都圈,不算整个都郡以及其他郡县。
其次最尖锐矛盾是田亩置换问题,都郡范围内权贵、官员、内外勋戚所有土地多达上百万亩,而且较为破碎,新田制在没有触动权贵核心利益的大前提下,以同等数量的土地,将所有权贵、官员的土地统一置换到陔陵以东的东郡,既能集约化使用土地,同时也能有效管理权贵的土地,但即便如此,反对者依然甚多。
原因也很简单,百里燕把这件事给想简单了。
权贵圈占的土地,无不是最好最肥沃的土地,将其一概而论集中迁走,没人能保证提供的新土地的产出能达到此前的产出,这是其一
其二,陔陵权贵土地的产出有一多半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