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类,食量巨大。

    且皮糙肉厚,一般的弓箭无法击杀,非得用强弩巨弩方可击杀,因极难捕获,故而种草原巨熊的皮毛是南方各国强手的奢侈品。

    同时也因此熊生性凶悍难以捕杀,所处生态环境极好,草原巨熊的种群非常可观。在前往掣驰城拢共十一天路程中,竟三次碰上草原巨熊,总数量近五十头,而且奔跑速度极快,永兴城所造连射手弩竟毫无用武之地,为此不得不舍弃数匹战马而保全队安全。

    抵达掣驰城已是八月下旬,距离御速令的交令日期还有几天,百里燕就地补充了粮草给养,打发鲁诚率领一百五十人原路返回接应司空南、卢皋等人。

    乍入掣驰城,其宏伟壮观的城墙令人终身难忘,即便是前世记忆中的城墙,也绝没有掣驰城如此高耸。

    为抵御南蛮金雪狄尺寸惊人的攻城器具以及战獠的攻击,南境各防区的主城高度都达到了惊人的六丈,将近十八米,围长最长的主城超过六十里,包青条砖,四门皆有瓮城,城门奇厚,以铜条加固。

    掣驰城作为南境最早的前进基地,自号朝以来的一千两百多年当中,历经无数次扩建加固,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方才修成如今如此宏伟的城池,陔陵与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掣驰城作为进入中原的最后屏障,既是联军的后卫大营,同样也是御客后卫大本营。御客在中原没有城池地盘,但在千岳山坐拥掣驰、飞云、月城三主城。

    城中一切军政要务皆归御客管辖,也包括税收、贸易、出产等等。即便如此,仅靠前线三座雄城的税收,实难维持战时三四十万御客长期的补给开销。

    入城第二日,百里燕未去御客治所,转而先去了咸国驻千岳山督军使府。

    督军使是各国派出千岳山武官,负责提供和转达南境情况,掣驰是各国督军使总部大本营,但由于距离中原腹地太远,一般等同于流放。

    咸国派驻掣驰的督军使汪谭,今年四十七岁,于十三年前发配至掣驰城出任督军使。汪谭曾是王宫禁军右都尉,因酒后调戏了咸王嫔妃,按律当斩,由于是盐枭子弟,而赦死罪,后被发配于此,一干就是十三年。

    虽说是被发配了,不过这个家伙日子却不像是被发配,到了掣驰之后,日子还越发比以前更好过。

    由于汪谭出身盐枭子弟,在掣驰城混长了之后,从当地御客手中开了一条口子,将咸国的食盐贩入御客控制的市场,但前提是低价,因此价格虽然是志国盐价的两倍还多,但运输成本极高,利润虽然很低,十几年来日积月累的财富,还是相当可观的。

    不同于中原内地,南境的民俗较为简单实用,盐铁、成衣、皮毛等生活用品在当地最为畅销,由于距离南蛮金雪狄甚近,几无权贵在此居住,奢侈品反而没什么消费市场。

    “汪将军戍边多年劳苦功高,魏某有礼了。”

    “呵哈哈……魏大夫少年英雄盖世神勇已是尽人皆知,汪某久闻大名,却不得一见而深感遗憾,如今能得见魏大夫亲临寒舍,汪某荣幸之至,荣幸之至。”

    “呵呵,汪将军客气了。”

    一番寒暄,汪谭的鉴貌辨色溜须拍马的本事让百里燕印象深刻,比之轩亭侯之流,汪谭那是更上了一层楼。也无怪乎汪谭在当地能吃得开,此人本性就精于此道。

    汪谭引百里燕入中庭,往来的婢女美妇络绎不绝,都快超过魏府的规模。

    “魏大夫请坐。”

    “魏某叨扰了。”

    “哪里哪里,来人,准备酒菜。”吩咐下人准备酒菜,汪谭又是说道:“汪某两月之前接到大王鸿翎急件,着令汪某为魏大夫提供便利。”

    “真是有劳了。魏某此来一路所见颇为开眼,此来掣驰先到汪将军府邸,也是前来讨教一二,还望汪将军不吝赐教。”

    “诶,魏将军威震八方,赐教二字汪某人实不敢当。”

    这时婢女端上羊肉米酒,硕大的羊腿鲜嫩无比,这要是在中原,已经是上等的款待。见百里燕颇为诧异,汪谭又道:

    “魏大夫刚来此地不习风俗,此等上好羊腿若是在中原,那已经是豪门贵人宴饮的佳品,但是在这南境草原之上,最不缺的便是这牛羊马匹。”

    “早闻听南境肉产颇丰,不曾想竟能如此便宜。”

    “呵哈哈,魏将军是有所不知啊,眼下虽然是便宜,要是大战一起,就是百万牛羊也不够百万大军所需,之后就只能吃风干的干肉和腌肉。故而两月之前,汪某着人购买绵羊两千余只,牛五百余头,干肉、咸肉三千石,供应南征大军之所需。”

    “汪将军如此慷慨,魏某感激不尽。”

    “呵哈哈……魏大夫客气了,来,喝酒吃肉。”

    汪谭笑声起伏,百里燕却反而觉得此种慷慨未免有些别的意味。

    两千只羊、五百多头牛、三千石干肉,中原的市价至少需要五六万寸银,或是等价的铜钱,即便是在南境肉类相对充裕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少于两万,督军使每年即便有额定的军资作为预算开销,但咸国在千岳山没有地盘,下拨的款项不会多。汪谭如此的大方,显然是这些年在南境打通了关系自己放养的,现在拿出来,显然另有所图。


………………………………

第419章 潜规则

    一边吃喝,百里燕(既魏贤)不忘询问掣驰城以及前线战况。

    当下主管掣驰军政大权的是御客“殿帅”蒲太极,四十五岁。所谓“殿帅”,“殿”实为垫底“垫”字的通假,因避“垫”字之晦,而用宫殿之“殿”,意为主政后方军政要务的大帅。

    殿帅总督联军的后勤供应,百里燕此来应向殿帅蒲太极交令,而后得其签发交令文书,去往前沿大本营月城,向御客大帅曹驰正复命。

    联军军政受御客影响极大,各国联军理论上进入南境之后受到御客节制,实际上操作起来问题很大,很多命令都可以打折扣执行。

    此外当地经济受到战时军事管制,粮价优先供应联军,因此军队就地筹够米粮价格基本平稳,但是南境各处榷市的粮草,主要来自当地自产的小麦和豆类,战争之初,尚且能通过释放此前囤积存储的粮草,解决联军筹粮问题。

    随着战争烈度的持续增强,战争时间越久,南境对内地的物资保障愈发依赖。通常在全面开战的两年后,南境本地的粮草开始紧缺,后方的补给大量增加。

    整个千岳山中原军团控制的土地面积约有一个晋国的土地面积,东西长,跨度近四千里地,南北短,但也有两千五百多里,形状不规则,宋、徐、卫三国在此常驻人口约四百余万,常驻御客及家眷六十余万人,御客常年在千岳山保持有五万人的常备野战军,负责操练整训,为战时整训御客大军的组建和集结提供技术保障。

    而再往南方是金雪狄控制的大草原和原始森林,没有定居点,需要继续往南推两三千里地,才进入金雪狄人的本土势力范围。

    但其本土的人口潜力未知,土地面积未知。早年曾有御客派出人马南下深入三千里不见边际,难以知道金雪狄究竟从何而来,到底有多少人口和土地。

    “魏大夫,在南境不如中原,尤其是客军,所到之处都要金银开道,即便是在中原的梁国上币,在这南境荒蛮之地,也不免有些吃力。少了钱财,很难筹够足够的军资,此事还请魏大夫谨记。”

    “多谢汪将军提醒,魏某自当小心。”

    “此外,还有一事请魏大夫务必谨慎。”

    “汪将军请说。”

    “南境药材是紧俏军资,魏将军此来定是带足了草药吧。”

    百里燕立时明白,这家伙是想喝兵血。

    高原得了头疼脑热的立马要命,大出血更是无药可救。平日普通不致命的箭疮,到了高原地区很可能会要命,氧气的稀薄无法促使血小板凝结,体内也会因为贯穿伤导致内外压的严重失衡,因此高原地区对止血、风寒草药需求量极大。

    咸国地处亚热带平原,气候温湿,盛产止血草药。但要从中原运往千岳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力运输短则三五月,长则大半年。

    而经过炮制处理后的药材有效成分,暴露于空气中迅速氧化失效,因此止血药的保质期,要比其他普通药材更短。往运到南境后,一两年后彻底丧失药用价值。

    同时高原气候不适合大多数草药作物的生长,同时人工繁育和栽培驯化技术严重滞后,因此药物在当地的价格奇高。

    百里燕此行携带有大量自配的止血药粉和伤风感冒药材,汪谭能主动“认捐”众多物资,显然是有门路倒卖药材,赚取差额赚取利润。

    百里燕也不是不近人情之人,况且这汪谭在当地混的极熟,乃是十足的地头蛇,咸军在此活动,仍需其接应后勤接济,断什么,也不能断人家的生计和财路,这是天底下头一号得罪人的事。

    汪谭此时提出,虽然没有明着索要,但显然此前认捐的三千石干肉,两千只羊,五百头牛,不是白给的。

    想到这里,百里燕不动声色说:

    “实不相瞒汪将军,魏某此来确实携带有大量草药,不过其中半数都是魏某自配止血药粉与行军散,草药多是风寒药物,不知汪将军有何所需。”

    当闻讯都是自配药粉,汪谭脸色立时有些变化:

    “原来都是魏将军所配药粉,不知效果如何呀?”

    “外敷内服止血奇佳,不逊于救命仙草血殇风。魏某已在军中使用多年,眼下咸军所用止血药皆为此种药粉。”

    “哦,魏大夫还对医理颇有研习?”

    “不瞒汪将军,魏某早年是郎中,专研此道。”

    言毕,魏贤伸手从腰间武装袋摸出一只黄色小葫芦,其中装着的,正是百里燕自配的止血粉。

    “汪将军且看,此乃魏某所配药粉,此番携带甚多,将军若有所需倒也无妨。”

    汪谭接过葫芦打开一闻,一股特别的香气扑鼻而来。

    “魏将军,此药作价几何呀?”

    “此葫芦中装有药粉二两,卖给志国是一斤五根寸银,或是七贯志国铜钱。”

    “这么精贵!”汪谭诧异,又问:“其中莫非是有何玄机?”

    “此乃我魏府机密,不便相告。汪将军若是有所需,魏某可从军中调拨此种二两药粉两万瓶,以解汪将军燃眉之急。”

    “呵呵,那……汪某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百里燕堂堂上大夫,南征大将军,原本大可不必如此讨好一个小小的督军使,但形势比人强,汪谭对千岳山极为熟稔,短时内还少不了他。

    倘若此时将他得罪,三万南征大军便无可靠之人充当向导。同时他想要做点手脚,最终倒霉的仍旧是三万将士的性命。于情于理都没有得罪他的道理。相反,此人既然图利,反而是可以拉拢利用的对象。怕就怕一个什么把柄都没有,不受控制的肆意妄为。

    得到许诺,汪谭又从百里燕手中拿到各种草药六千余斤,足够他在当地谋取暴利。

    吃饱喝足,汪谭唤来两个女子:

    “魏将军,这两位是汪某命人刚从妓楼挑来的一等姿色,今日献给魏将军,以解数月相思愁苦,魏将军可不要推辞呀,呵呵……”

    百里燕见此状,心中颇有些不悦:

    “汪将军,战事吃紧,眼下当以大局为重,女色之事还是日后再谈吧。”

    “这……呵呵,魏大夫所言极是,战事吃紧,还是当以大局为重,大局为重啊……”

    “今日多谢汪将军款待,魏某军务在身,多有不便,先告辞了。”

    “那汪某恭送魏大夫,祝魏大夫早日得胜而还。”

    汪谭送百里燕至府外,百里燕骑马而去。路上,蒋杰问道:

    “大人,此人两面三刀,为何不将他撤走。”

    “此人对当地民情人情颇为熟稔,我军初来乍到,不免要他开路接应。此时将他撤换,无异于自找没趣。他只要稍有小的动作,便可至我军于万劫不复。”

    “哦……那将军现在作何去?”

    “今日已经喝过酒,此失去治所复命,颇为不敬。现在天色还早,先去当地榷市、农市了解恣情,待明日见过了掣驰城殿帅,再南下月城。”

    南境的情况复杂,汪谭应该并没有全部说透,否则他日后怎么继续坐吃后勤喝兵血。

    此番南下途径志、宋两国,沿途采买了大量军需物资,但掣驰城的情况要比中原情况复杂得多。当地极少见奢侈品,更多的是日用民生物资,当地的主要常住居民主要的收入,来自于畜牧和种植燕麦、豆科类植物,矿产很少。

    正如方千所言,当地的燃料、木料价格奇贵,木料比燃料还贵,药品同样奇缺,中原内地最普通的草药,在当地几乎是三倍五倍的价格。即便如此,按当地商贩的说法,赚得并不多,多数的成本都消耗在了运输途中的人力和过境关税。

    不过当地的羊皮、牛皮要比中原低得多,成色也好,牛皮制造的皮甲在御客专营的兵器防具铺都有出售,质地居然比中原的更高,且更为坚韧,甚至还有一等一的皮质扎甲有卖。

    此外当地御客已有统一的被服铠甲装具配置,皮制甲具占了多数,金属的细鳞甲、片甲、扎甲仍为少数。即便如此,御客的皮甲仍要比咸军轻步军配置的连体皮甲好的多。这都得益于当地的高原雪原气候,养育出的牛羊为抵御风寒,皮质都更为的坚韧厚实。

    第二天一早,百里燕前往掣驰城军政治所交令,殿帅蒲太极亲自接待,并询问了详细。

    据蒲太极的说法,此番召集天下名将二十一人,咸国最少,仅百里燕一人,志国最多,七人。孙国因陷战事未行征召,梁国按惯例未行征召。其余各国或是已经抵达,或是正在路上。

    其实百里燕十分想问蒲太极,御客是否想过征召黑巾军十二大天王,但最终也没问出口。一个天王尚且能把咸国搅的天翻地覆,要是能把十二天王都请到千岳山来,真有本事退敌,到时各国就是割疆裂土准其自立,也好过现在窝里斗。

    但蒲太极从头至尾只字不提黑巾军,要么还有什么内幕,要么是压根没有考虑过,或是被御客总部给否了。

    离开治所,百里燕领到了联军旗帜以及归速令,归速令既是御速令的交令证明,持此令没有特殊意外的极端情况,需二十五日内抵达月城前线大营。

    别看二十五天好像很宽裕,实际上从掣驰城前往月城的路程长达一千八百里,需要绕行多处高原峡谷,避开空气稀薄的无人区,以免大军因高原反应而全军覆没。百里燕随行只有五十人,小队赶路,二十五日也确实宽裕许多。


………………………………

第420章 后勤开挂补丁

    继续在掣驰逗留两日,百里燕(既百里燕)留下五人持他令函,等待司空南大军,随后在御客向导带路下,雇人驱赶着牛群羊群一路前往月城。

    千岳山中原联军所占宜居土地所建城池、要塞共计六十一座,如掣驰城一般的主城有六座,御客占了三座,宋、徐、卫三国各占主城一座。自开战至今,六十一座城池要塞丢失五座,皆因后勤困难而主动放弃。

    沿途前往月城之风景颇为壮丽,雪山峡谷连绵不绝,草原千里无垠。据御客向导说起,千岳山以西的横亘山脉,与以东的麓翼山脉,如同两个张开的臂膀,将整片大陆南北一分为二。

    横亘山脉向西延绵一万八千里直抵波棱海,就如横倒在版图上的难以逾越的屋脊,阻断了卫国南下翻越横亘山脉扩张版图的去路,因此自古以来从无人知晓横亘山、麓翼山以南的真实面目。

    四十余人每人三匹战马长途跋涉快速行径,日均行径还不到两百里,比之此前中原一人两匹战马轮流交替,奔袭一日两百五十里不觉累,高原行军艰难的太多,走的太快,极易疲劳生病。

    抵达月城已是十四天后,中途经兹城与伯郞两地时走的太急,人困马乏又是耽搁了三日。

    月城因天南关所在的天南山东西走向呈半月状,所形成的中海拔平原而得名。

    进入月城之际,天色尚早,在御客向导引路下,一行人等来到御客前卫大营军政治所军机司。

    军机司此刻一片嘈杂,来自各诸侯国的将领七嘴八舌的议论纷纷,一个御客匆忙进入,向御帅曹驰正行了一礼禀报说:

    “启禀御帅,咸国正南征大将军魏贤到。”

    话音刚落,帐下一片议论:

    “魏贤,就那咸国新晋的上大夫?”

    “传言此人今年只有二十三四岁,当年曾败韩合于尹秧城下。”

    “前两年正是此子将黑巾贼挡在陔陵之外,极为了得。北海郡一战轻兵直袭七百里,日行百里而夺两城。”

    众人议论纷纷,御帅曹驰正颇显的平静,他此刻想的不是靠一人一将能改变局面。定了定神,曹驰正面无表情说道:

    “有请。”

    “诺!”

    少时,百里燕入内,乍入众人视线,都是颇为吃惊。曹驰正将目光从沙盘移向百里燕,也是吃了一惊。只见百里燕身披奇特甲胄,腰缠不明口袋,肩背一个袋子,与列国军队格格不入。

    百里燕此时左右迅速扫了一眼,左右两侧座无虚席,但制服着装却是泾渭分明,各诸侯国将领都旗帜鲜明的自成一派。

    大堂中央摆着一副沙盘模型,一个年近五旬发略显花白,身披细鳞铠,身材不高,却很精神抖擞的男子正目光炯炯的上下打量着他。几乎不用怀疑,此人正是御帅曹驰正。

    沉寂片刻,曹驰正发问道:

    “阁下是咸国上大夫魏贤?”

    “正是,此乃归速令与魏某牙牌,请御帅过目。”

    “免了,想来天下也无人敢于在众位将军面前欺世盗名。”

    曹驰正命人收回归速令,随即又道:

    “魏将军此来一路幸苦,来人,看座。”

    “谢御帅。”

    御客取来马扎放于沙盘右侧,百里燕走进上前,猛是发现是那禽兽王彦飞正虎视眈眈盯着他:

    “魏贤,魏将军!”王彦飞冷言道,已经认不出当年被他劫持到晋国的那个歧国二世子。

    百里远心起怒火,当此大庭广众之下却也只能强压着:

    “阁下是王彦飞!”

    “哼哼,正是本大将军。”

    百里燕最后一次见王彦飞,已经是十七年前,那时的百里燕还是当世的百里燕,对王彦飞印象模糊。但晋军当中能算得上名将的,王彦飞算是一号人。

    此前掣驰城中已是从蒲太极处得知晋国、志国、宋国、卫国、徐国将领已经赶到,晋国带头的正是王彦飞,因此不用怀疑,晋将之中,除韩合外,王彦飞年纪最大,今年怎么也该五十五出头了。

    强压着心火径自坐下,此时御客递来一份军情,这颇让百里燕诧异。军情详细记载了过去一月的局势变化,最新的消息是昨日刚到。

    情势要比此前得到的消息更为严峻,天南关的门户天枢城十五天前就已经失守,敌军昨日就已抵达天南关以南两百里,兵力三十万,只多不少。算上斥候从天南关以南返回月城的路程造成的时间延迟,金雪狄骑兵先锋最晚明天就能抵达天南关外。

    天南关作为北犯必经之路,向西六百里是卫国的徐途城,向东六百五十里是宋国城池笃晖城,互为臂膀难以绕行攻取,中原联军以天南关为屏障,向东向西运兵自如,因此要想北上,必先攻破天南关,截断月城中枢。

    参详之际,曹驰正颁布了两道命令,第一道是下令卫国主城霄池、宋国主城业绥加紧备战,以防天南关失守,月城被围。如果天南关、月城、徐途、笃晖四地是外围防线失守后第一道防线,身处中线的主城霄池、业绥就是第二道防线的核心。

    第二道命令是给天南关守将,严令坚守不出。这道命令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很不容易。

    不同于中原诸侯之间厮杀,南蛮金雪狄对斗将情有独钟。

    两军交战,斗将纯粹是吃饱了撑着自找没趣,中原诸侯国几乎鲜有临阵要求斗将的记载。唯有金雪狄人,每次都要阵前挑战,一挑就是三两天。如不应战,金雪狄便会使出各种羞辱手段,迫使联军接受挑战。

    最下流的莫过于将赤身裸体的女人砍去脑袋,然后将火把插入女尸下体,将裤裆对准了联军。甚至是抓了中原女子,当着联军的面剖腹,总而言之,在中原人的眼里,金雪狄压根就不算是人。

    正值百里燕沉思之际,曹驰正突然问道:

    “魏贤将军对眼下局势可有见解?”

    百里燕交还情报,起身抬手略施了一礼说:

    “见解不敢当,不过魏某冒昧向御帅问一事,不知我军兵力如何?”

    “我御客现有兵力三十五万,宋军二十万,徐军五万,卫军十万,在座诸位将军尚有随行兵马合计十万,魏将军此来率军三万,眼下我军兵力八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