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台,由太子出面,以最高规格迎接姬通。
姬通本是去长孙会盟,抵达长孙国都后得知要去咸国,姬通本不同意,长孙国主则以不出兵为要挟,迫使姬通请示梁天子,梁天子想都没想,转手将咸国卖掉,换取长孙国出兵策应,并且对咸国远征军严格保密,致使姬通改道赴咸的消息并没有传回咸国,但御客的耳目消息一直在百里燕的掌握之中。
咸王面前,姬通一番痛诉了长孙的卑劣行径,信誓旦旦的保证事先毫不知情,至于真不知情还是假不知情,对于由此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毫无意义,再多的口头批判,也代替不了现实的批判。
梁国使团一行暂被安置在当初的梁国公使馆暂住,姬通马不停蹄的登门拜访了永兴侯府。
“经年不见,燕公子别来无恙。”
“托梁国的福,本侯吃的好睡的好,可就是病总是不好啊。”
闻讯百里燕抱病,姬通忙问:
“燕公子得病了?”
“哦,一点心病,无甚要紧的。”
姬通闻讯脸颊抽搐,立时知道百里燕话外之意。他忙叉开话,将姬康拉到身旁:
“康儿,还不见过救命恩人。”
姬康站的笔直,浓眉大眼英俊潇洒的大小伙,一席锦丝织就的云纹直裾,显得很是精神。见百里燕仪态威武严肃,姬康深施一礼道:
“姬康见过永兴侯。”
“少侯爷不必拘礼,快请上座吧。”
这时外甥李懿道:
“二舅舅,母亲可想你了,让二舅有空去梁国看望母亲。”
“是嘛,那就等平定了叛军,改天带你表妹一起去梁国走走,都先坐吧。”
将三人请进中庭内堂,百里燕令人准备了糕点和茶水,姬通准备了一份礼品,是砗磲制作的宝珠。
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类贝类,俗称贝王,在生产力低下的农耕社会,捕获砗磲十分罕见,因此由砗磲制成的珠宝十分名贵,
在咸国大量养殖珍珠之前,砗磲制作的宝珠价格比珍珠更贵,无论天然还是人工养殖珍珠,都会因岁月的流失而黯然失色,最后失去珍珠应有的光泽。
而砗磲和宝石一样,永远光滑光泽细腻如丝,因此砗磲更具稀有性。
百里燕照单全收了只有巴掌大一小盒的砗磲宝珠,姜蓉不在,暂时让蒋杰收了起来。
“安泰侯此来拜访,还是为劝说我王会盟之事吧?”
“不瞒燕公子,长孙国主托本侯劝说咸王会盟,但本侯也清楚,燕公子如今是咸国股肱,要说服咸王会盟,关键还在燕公子这里。”
“那本侯可以明确告诉安泰侯,咸国绝不会盟。而且此番长孙国未经我王同意,兵逼我军,若非念在梁国面上,定是要他长孙军有来无回。”
“燕公子这又何必呢,会盟对咸国只有好处,而且晋国许诺归还江东东郡,如此好事何时还有。”
“既然安泰侯说了,就请安泰侯日后转告晋王,只要晋国支付本息共计六百五十万贯咸国新币,或是等价寸银,我咸国可以考虑会盟,而且本侯要亲眼见到钱。”
闻讯百里燕狮子大开口,安泰侯脸色立时难看起来:
“燕公子,这未免玩笑了吧。”
“玩笑!晋人每年从江东东郡搜刮走粮草税赋又何止五十万贯新币,现在只要晋国归还六百五十万贯新币,本侯还嫌少,如果安泰侯觉得嫌多,会盟之事不必再提。
另外,既然长孙国替梁国出兵,本侯与我王商议后决意将我远征军调回咸国,请安泰侯转告天子,我咸国万余士卒为梁国捐躯,这血算是白流了,简直令人心寒!”
得知撤兵,姬通大惊,急忙道:
“永兴侯,此时撤兵,陷我梁军于何地呀!”
“长孙国既然出兵了,我咸军继续在梁国作战还有何意义。况且说,长孙国一兵一卒未派,梁天子轻易许诺了长孙国会盟,而我咸国为梁国战死一万余人,天子又如何待我咸国,岂不令我战死将士心寒!”
“永兴侯,这可万万使不得呀。”
姬通恳求道,李懿也忙着瞎帮腔:
“二舅,咸军可是能打,这时候撤兵,怕是梁军顶不住呀。”
“不是有长孙军吗,坐拥震天火,号称百万之众,难道连区区数十万草寇还收拾不了?”
百里燕顺话往下说,李懿的大舌头仍然无遮无拦:
“二舅呀,长孙军刁滑的很,根本不与叛军正面交战,整日龟缩在城中,以震天火开道,没了震天火或是遭逢下雨,长孙军就是地上的一坨烂泥,根本指望不上。”
李懿今年已是二十八九,生儿育女的大男人,口无遮拦的毛病依然是不见好转,三言两语把老底泄了个精光。
百里燕这时说道:
“我说安泰侯啊,长孙军如此不堪战,梁天子轻易许诺会盟一事,不会还另有隐情吧?”
“呃……”
安泰侯支支吾吾欲言又止,百里燕继续逼问道:
“哦……本侯算是看出来了,梁国是看中了孙国的土地,也想分一杯羹,但苦于战力不济,故而想依仗长孙国联兵,一起拿下孙国土地占为己有,这才给长孙国抓住了把柄,可是如此?”
姬通面红耳赤,憋了片刻终于是不在否认,不过还得冠冕堂皇的找个幌子:
“我梁国乃中原上邦,各诸侯皆能分得土地,梁国分得土地有何不可。”
“呵呵……那敢问安泰侯,长孙国许诺给梁国孙国几郡呐?”
“此乃绝密,焉能喧之于口,更何况我也不知啊。”
“那安泰侯可知长孙国许诺我咸国几郡?”
“几郡?”
安泰侯瞪眼忙问,百里燕竖起了一根手指说道:
“一郡,只有一郡。我咸国堂堂七郡之国,只分得一郡之地,不知梁国三郡之国,能分几郡呐,安泰侯?是两郡…三郡…还是四郡?”
姬通忙摇头否认,百里燕见其神态起伏,咬定梁国要吃下三郡,他果断喝道:
“哈,梁国胃口不小啊,区区三郡之国,竟也要虎吞长孙三郡土地。安泰侯啊安泰侯,难怪梁天子视我咸国将士性命如粪土草芥,原来早与长孙国暗中做下了肮脏交易,可怜我王还蒙在鼓里,简直岂有此理!”
“呃,不不不,永兴侯误会了……”姬通忙解释道:“绝无三郡,绝无三郡。”
“哼!安泰侯,南境之战若非本侯在蛮地周旋,金雪狄人此时此刻早是杀奔了梁国。非是本侯恫吓,安泰侯可去问城东金雪狄人古达帕。十年前,他们可是准备在梁国杀天子庆功的。
如今本将血流尽泪流干,无数咸军将士为中原捐躯埋骨他乡,非但不得安抚和好处,转眼便是出卖了为天子南征的功臣,如此薄待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难道不令人心寒吗。
往后还有谁人替中原流血,还有谁人尊奉天子为上邦,安泰侯你扪心自问,这公平吗,啊!”
百里燕疾言厉色口气咄咄,姬通面红耳赤大汗淋漓,巾帕使劲的擦着额头汗水,心里着实发虚。
“燕,燕公子的大功,天子铭记在心,断不敢忘记。”
“那这次会盟怎么说,长孙国改在我国会盟,未经我王同意,而是梁天子越俎代庖许诺的,而我咸国早已诏告天下不赴会盟,如今岂非让天下耻笑我王出尔反尔吗!”
“这……”
姬通语塞,里外他都不占理。
(本章完)
………………………………
第676章 活土匪
这时姬通一旁跪坐的姬康说道:
“永兴侯,会盟之事关乎天下兴亡,天子希望咸国能以天下安危为重,与各诸侯捐弃前嫌,同心戮力共讨叛贼,为民谋福早息兵戈。”
“不是本侯驳少侯爷面子,漂亮话谁都会说,沙场征战是要死人的,若非保家卫土,谁人出兵不为土地好处。梁国三郡之地,却要虎吞孙国三郡。我咸国七郡之地,是否也要吞七郡才公平。少侯爷还年轻,不懂的事,不要信口开河。”
百里燕没有因为与姬康的特殊关系而给任何情面,气氛一时变得沉闷无比,姬通没达目的,想走但又不甘心。沉默了许久,又是说道:
“燕公子,会盟之事就真的没有一点余地了?”
“晋国还钱还地,梁国保证诸侯国割让孙国七郡于我大王,可以考虑会盟,否则一切免谈。”
姬通未在说什么,立身而起略施了一礼:
“那本侯告辞了,康儿、懿儿,我们走!”
姬康、李懿起身客套行了一礼,转身随姬通离去,百里燕也没去送。待三人离去,赵安陵从内堂偏厅走出:
“侯爷,这长孙国战力不堪,野心着实不小啊。”
“哼,狼狈为奸!堂堂上邦,竟也做出此等龌龊肮脏勾当,简直令人齿冷!”
“眼下看来,得尽快动手,属下以为,长孙水军抵达之后,晋国很快将有动作。”
“嗯,赵先生所言正是本侯所忧,公孙岳那里准备的如何?”
“宗伯兄正与苏军师安排,不日可以出使。”
“一定要安排周密呀,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侯爷放心,有御客安排,此事多半不会有失。”
公孙岳前往黑巾军控制区,仍需要御客安排和情报支援,否则根本到不了核心地区。
早年黑巾军暴乱之初,有不少御客投奔黑巾军,当时给御客造成了不小损失。除南境以外的一切事情,御客的态度都较为宽松,也包括各地的叛乱和哗变,御客极少插手。
御客之初之所以没有干预,从苏方义的态度来看,一是惯例,御客作为一支准军事化力量,各国容忍其存在是因为金雪狄人的北犯,而各国都无心在南境投入兵力,也无力,各自顾着争霸,御客也就有了生存空间。
御客如若卷入中原纷争,其中立性将无可取信天下,数十万人的游荡武装将被各国所忌惮。
二是没有预见到黑巾危害会如此之大,御客总部始料未及。三是有御客卷入,干涉会变成同门相残。
四是门派之争,不宜上升为血腥屠杀,一旦开了先例,日后其他门派报复起来,同样是血腥的,因此诸子百家各有墨守成规的定例,极少发生兵戎相见的案例。
第五就是黑巾军爆发之初形势不明,后来南境出现警讯,御客注意力逐渐也转向了南境。
投靠黑巾的御客十数年间或死或伤,数量已经微不足道,人员的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越来越被黑巾郡高层边缘化,御客总部得以通过这些内线,游走在黑巾军各地之间搜集消息。
公孙岳将通过这些安全的网络渠道,前往雄论道派的大本营,或是与其相识的关键人物展开游说。
此后数日,姬通继续前往高勋、鼎炀侯与其他阁僚府中游说,而与此同时,陔陵城中流言四起,咸王不会盟、不打算收回江东东郡的态度在一群宵小的挑唆下,引发了民意舆论的剧烈波动,一度出现了咸王退位让贤,太子登基的言论。
同时百里燕也发现,当人的物质生活大幅改善,社会相对公平之后,个人精神世界的匮乏不免变得空虚,无事可做抽闲憋得慌的人越来越多,因为生产力的提高,生存的危机压迫减少,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谈论生计以外的内容。
十多年前咸军战败割地赔款,处于饥饿边缘挣扎的市井小民鲜有议论国事,战败仍停留在贵族和统治阶层之间。
现在这些吃饱的小老百姓,已经不满足于物质上的生活,开始追求现实中的精神需求,在精神生活匮乏的当下,宗教或是政治都是主要精神生活的消费品。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的信号,既有其不良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总体而言,首都地区经过十多年的推广发展,识字率得以缓慢的增加,社会正在向全面开化的边缘,迅速孵化出新的思想浪潮。
但需要积极正确的引导,使之成为可以利用的政治资源,百里燕开始考虑设立官办的新闻机构,以控制舆论的走向。遂从永兴城紧急抽调两套大字号活字铜板与工匠,大幅纸张五万张备用。
四月廿二,长孙王使节抵达云节,面见晋王转呈长孙王国书,待长孙使节退走,晋王得意说道:
“范相国,陔陵城中情况如何?”
“启禀我王,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在议论咸王的无能与胆怯,西寰殿下的计策果然高明。”
“呵哈哈……我这王妹韬略虽不如你等,但论心计和手段,可不逊色你等男子。”
“大王所言极是,公主若是能引动满朝文武不瞒,百里燕就是想压,也压不住陔陵城中十数万张嘴。”
“此庶子坏我晋国大计,寡人早晚要将它碎尸万段!”
晋王对百里燕恨之入骨,恨不能将其挫骨扬灰碎尸万段方解心头之恨。
“范相,永兴城的情况查探的如何?”
“守军只有一万余人,百姓工匠、女工数万人,砡工派也有数万人在咸国避难,就居于城中,日后会是很大的麻烦。”
“将他们赶走,寡人可不想与他们有任何瓜葛。”
“这……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寡人的永兴城岂容这些贪婪之辈窃据于此。”
“大王,砡工派是天下名门,与梁国和御客关系匪浅,百里燕又是御客上宾,砡工派的处置应以缓和手段加以驱逐,用强恐御客弹压。”
“哼,御客已如丧家之犬,何惧之有。”
晋王不屑一顾,范涛规劝道:
“大王,御客虽是元气大伤,却并未遭灭顶之灾,我晋国不应与御客为敌。此外还应提防百里燕搬请御客插手永兴城,坏我大计。”
“御客远在徐国,徐国北地尽数沦陷,再怎么快,也得一月个半月才能赶到,一来一去至少三月,待寡人占了永兴城,御客还能插手诸侯会盟不成。”
“虽说如此,但眼下在咸国会盟的消息恐怕百里燕已让人送往御客总堂,如若御客插手会盟,事情会变得棘手。故而臣建议长孙军在登陆永兴之后,我军应立即迫近陔陵,逼咸王就范,如若不然,可先轰击永兴城,给以施压。”
“好,传令姒清,王驾移往陔陵北门外两里,让咸王好好观赏观赏我军军容!”
“诺!”
……
两日后,四月廿四清晨,晋军、宋军二十六七万人近逼至陔陵,同时长孙军水师抵达永兴城以北十里河段,砡工派闻讯大惊。右门大师包宁慌张找到正在试车的程济源:
“济源兄,济源兄……”
“包兄何事如此慌忙?”程济源放下工作问道。
“你还不知吧,长孙水军已是到十里外,看架势是要进城啊。我可听说,长孙军都是活土匪呀,剿匪荡寇不怎样,烧杀抢掠都厉害的紧,这会盟不会是在永兴城吧!”
“这不能吧,苏方义与永兴侯怎不知。走,去找苏方义。”
苏方义此时正与宗伯泰在北门城头,长孙水军距离永兴城已是不足六里。包宁、程济源匆匆寻来,见二人都在,程济源忙问苏方义:
“苏先生,长孙水军到此,先生可事先得知消息?”
“不知,本以为要在沌口上岸,却是不知其会南下永兴。”苏方义违心说道,却也没说假话。
沌口距离永兴以北不远,水军快些一夜能到,就近而言,肯定要在沌口登陆。但长孙军显然不会将军事意图告知咸国,晋国既然要图谋永兴城,长孙水军直奔永兴城是完全可预见的结果。
当然,苏方义这话信与不信就因人而异了。
这时包宁又说道:
“苏先生、宗伯先生,永兴侯就一点不知?”
“侯爷确实不知长孙水军要在永兴上岸。”宗伯泰道,继续安慰包宁:“在下已命人将消息告知侯爷,想必午后应有消息。”
“可现在怎办呐,眼看着长孙水军就要到了呀!”
“还请二位门主放心,永兴城乃我咸国重地,断然不会令外军入城。”
宗伯泰说的信誓旦旦,包宁依然放心不下,拉着程济源来到无人处说道:
“济源兄,我怎觉得情况不对呀?”
“不对?何处不对?”程济源问
“你想,这会盟与咸国本无关系,长孙国突然而至,还直奔永兴城而来,你就不觉蹊跷?”
“如此一说,倒是有些道理。据说晋王逼咸王会盟,咸王不从,不会是要动手吧。”
“嗨呀,我也担心啊。永兴城如此众多家当可都是好东西啊,真要是一把火毁了,可就真的全完啦。”
包宁此时浑然不觉是百里燕和御客设下的圈套。
(本章完)
………………………………
第677章 摩擦
约两刻过去,一艘长孙快船驶抵永兴东城西门码头下,船上下来一队长孙兵马,意图占领码头,被苏洪率兵所阻。
“他娘的,谁敢阻挡本将军,闪开!”
船头右都尉将喝道,苏洪争锋相对:
“此地乃咸国重地,不得王诏,任何人不得在在此逗留,即刻返回船上,否则格杀勿论!”
长孙右都尉循声看去,不屑一顾说道:
“本将军奉我王命,登岸肃清闲杂人等,哪管你们咸王诏命。识相的,立即让开道路退出此地,否则本将视尔等扰乱会盟谋害我王,还不让开。”
长孙右都尉大手一挥,身后战卒肩扛火器倾巢而出,苏洪不惧恫吓,蔑视回道:
“本将数到十下,如若再不退回船上,休怪我军不留情面!”
“呵哈哈……”长孙右都尉咆哮道:“咸国鼠辈,瞎了你的狗眼,也不看看本将军身后这几十尊震天火答不答应!”
“哼!”苏洪冷哼一声:“敬酒不吃吃罚酒,一…二…三……”
苏洪口中不断报数,长孙右都尉不以为然:
“数吧数吧,呵哈哈……本将也数到十,你等鼠辈若不让路,看看是你嘴硬,还是本将的铁子硬。弟兄们,准备点火!”
右都尉大手一挥,船上数十门肩扛式火器转眼对准岸上数百咸军,苏洪此时已经数到五,数到六时突然喝道:
“弟兄们,手榴弹准备,延迟四个数!”
言毕,二十名掷弹兵一字排开,拉响手中手榴弹,白烟呼呼直冒,待到数到十下,苏洪一声令下:
“卧倒!”
下刻,数百咸军卧倒在地,二十枚手榴弹跃空而出,只留下一道白烟,转眼便是落在长孙战船甲板上。
见咸军莫名趴下,右都尉哈哈大笑:
“胆小鼠辈,终于也知我国军威,呵哈哈……”
笑声未落,一旁兵士便是捡起一颗正在冒烟的手榴弹急忙禀报:
“将军,咸军扔来不少铁坨,还冒着白烟!”
右都尉接过手榴弹定睛细看,不知端倪,却是讥诮说道:
“这些蠢货,疯了不成,此种铁物岂能伤我。”
话音刚落,一声巨响,二十发手榴弹相继炸开,那右都尉的人头转眼被炸粉碎,手榴弹半径三米之内一片狼藉,甲板上近百人死伤殆尽。
少时苏洪起身一声喝令:
“弟兄们,登船拿人拿家伙!”
“诺!”
百余人登上栈桥一拥而上,迅速将甲板上死伤者连同舱内长孙战卒一并缴械押回岸上,并将所有震天火拉回了永兴城中。
见城外大打出手,程济源、包宁二人大惊失色,包宁忙问:
“宗伯先生,你们怎么先动手招惹长孙军啊!”
“包大师也亲眼看到了,其在我咸国境内蛮横无理,欲图强行入城被我军所阻,其不从我军规劝,反欲击杀我军将士,此乃我军自卫之举,无可厚非。”
“可……此间乃会盟之期,这恐怕不妥吧。”
“诶,会盟之期长孙国如此蛮横,难不成要我咸军坐以待毙任其宰割。况且说这永兴城可是贵派根基所在呀,包宁大师不会是想在被长孙水军一把火烧了吧。”
“这……”
包宁一时语塞,程济源此时恍然大悟,他们是被宗伯泰给绑上了船,却是仍未想到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骗局。略作思考,程济源忙去问苏方义:
“苏先生,咸军如此不妥吧?”
“程大师大可放心,公道自在人心,想必程大师、包大师也不想永兴城毁于一旦吧。”
“理是这个理,可如此激怒长孙国,如此岂非自找麻烦吗?”
程济源担心道,苏方义不以为然:
“长孙狼子野心,程大师焉知其不会先下手为强。”
“嘶……”程济源猛是一愣,恍然发现苏方义话的味道不对。
此时苏洪摔人扛着战卒所用震天火来到西北城头,将缴获交予宗伯泰、苏方义:
“宗伯先生、苏先生,缴获战卒震天火三十五门,请二位先生过目。”
苏洪命人将震天火一字摆开,众人匆匆看过,宗伯泰忙道:
“苏将军速遣人将消息火速发往陔陵,同时命人将震天送往陔陵,交予侯爷与大王。”
“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