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鼎炀侯被围的消息传到尹秧城,已经是两天后的下午黄昏,百里燕一如既往的在城西门外的河滩上搞些副食,前番是钓到一条水豚差点被人砍死,所以之后改钓龙虾、螃蟹、捞大虾,然后直接现煮先吃。

    而且这个年头基本上没人吃螃蟹、龙虾、河虾这些东西,不是抱着瞧不上的心理,就是觉得这些奇形怪状的东西让人难以下咽。

    就在着手准备下锅煮的时候,钟衡跟犯了命案的亡命徒一般,火急火燎杀到跟前:

    “校军郎,赵将军令你速去议事!”

    “这么急,莫不是真出事了!”

    “嗨,谁能想到多日前的戏言,今日竟能成真。韩合老贼调动十一万人马,在骇穗将张隽将军八万之众团团围住,如今已经被围住了。”

    “十一万人,他韩合哪来十一万人,肥城守军不到八万人,韩合少说留下一万多人,就算韩合能拉走六万,另外五万人何来。”

    “骑兵,皆是骑兵!”钟衡补充说道。

    “骑兵!嘶……糟了!”

    百里燕(既魏贤)猛然想起,此前自己呆在韩合大营那会儿是不知道军事部署的,按道理此番晋军攻打咸国,骑兵该有六七万,但一路上自己前前后后也就看到一两万,加上一路上被分派去各地城池守城,和坚守粮道,晋军骑兵到肥城之后,充其量只剩下三五千。

    难道这冒出的五万晋国骑兵当初没跟着一起攻入咸国?他不敢耽搁,伙同钟衡直奔太守府。

    赵逊召集众将正在商议鼎炀侯张隽求援一事,求援信就摊在桌案上,百里燕拿来细看,张隽让赵逊全权负责这次增援,而且还信誓旦旦的要把晋军的包围战,变成决战。

    只要尹秧城守军与围困肥城的咸军合兵一处,然后留下一部分人马继续围困肥城,大军向东进发,正好形成与晋军决战的态势。

    赵逊见百里燕已到,且看过求援信,于是问道他说:

    “魏贤,我已传令全军,速速启程前往肥城。你且与钟衡将军留守尹秧城,确保我军粮草辎重万无一失。”

    “赵将军,能否借一步说话!”

    “何意?”

    “此事不便当众说明,怕是众位将军难以认同。”

    “既如此,随本将过来。”

    跟随赵逊离开内堂,二人来到室外一口井旁:

    “军情紧急,有何话快说。”

    “赵将军,此兵发不得!”

    “这是何故。我军与晋军决战之形已成,若是不救鼎炀侯,岂非葬送大好时机。”

    “非也,倘若将军率军前去肥城路上,被晋军骑兵一部于夜间伏杀,将军为之奈何!”

    “嘶……你是说,晋军欲以骑兵袭我孤军!”

    “正是。鼎炀侯张隽大军既已被韩合合围,且有五万骑兵之众,何以令鼎炀侯送信之人逃脱,如此岂非蹊跷。

    退一步说,韩合麾下五万骑兵之众,鼎炀侯送出求援信予将军,韩合岂能不知我军必然前去驰援。一旦我军驰援,他韩合所部与我军便是势均力敌,反徒增晋军伤亡,此绝非韩合所愿见到。

    因此定会在我军合兵之前,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而且将军倘若被晋军袭击,晋军骑兵定然以将军之名,前来诈开尹秧城城门。一旦尹秧城陷落,围困肥城咸军便不得不抽调大军前来夺回尹秧,万一到时肥城之内晋军杀出,如此咸军之势岂非不攻自破。”

    “如此一言,我军却是凶兆毕露。但是若不驰援鼎炀侯,岂不坐等晋军围歼我八万大军。”

    “非也,倘若韩合真敢令骑兵突袭,我军可将计就计,歼灭晋军突袭骑兵所部,而后再令围困肥城咸军撤往尹秧城,以做尹秧城已经陷落假象。

    如此,晋军必然出城攻打围城之残余咸军,如此我军在此之前,伏兵于肥城之外,趁晋军杀出城外,我军大举杀出,从而夺下肥城。”

    “可如此,围困肥城咸军并不受本将军节制,若非驰援鼎炀侯,此部咸军绝不会后撤。”

    “将军可在歼灭晋军骑兵之后,令人诈谎围城咸军,围困肥城咸军在救粮与救鼎炀侯之间,必然先来救尹秧城。

    鼎炀侯随军粮草眼下尚够十日支用,而围困肥城大军粮草则由尹秧直接运补,存粮不过五日,倘若不救尹秧城,这部咸军数日后何以为继。”

    “妙,妙!”赵逊大赞:“如此便能占夺肥城之粮,以解我军燃眉之急。”

    “正是如此。眼下韩合十多万人马被拖于数日之外的骇穗,即便肥城有失,韩合亦来不及驰援。我军正可利用肥城修整,而后再去驰援鼎炀侯。”

    与赵逊说定,为了平抑众将领意见,赵逊依然按时发兵肥城,但是要等晚上出发,以便准备对付骑兵的工具。


………………………………

第67章 骇穗之战(6)

    此去肥城少说两天多路程,中间不免要宿营,一旦宿营,就有可能遭遇骑兵偷营。韩合眼下是十一万大军包围鼎炀侯,不可能抽调太多的人马偷袭赵逊,且骑兵相较于步兵战斗力本就很强,即便是步兵骑马,也比单纯的步兵占有机动力又是,因此不需要太多。

    两万五千步兵晚上被成千上万骑兵在睡梦当中偷营,那简直就是噩梦。为此需要准备充分,给偷营的晋军骑兵以沉重打击,不说完全消灭吧,至少让你损失惨重。

    于是当天傍晚,尹秧城辎重营调出库存长枪,数量足足可以装备五万人之多,所有长枪都被调空,随同大军前往肥城。百里燕与钟衡负责率领八千多人负责镇守尹秧城,以防不测。

    就在赵逊起兵离开不久,不明真相的钟衡城楼上问道百里燕(既魏贤):

    “校军郎,你可知赵将军调用众多长枪作何用?”

    “钟衡将军以为呢?”

    “本将不知才问你,何故又反问本将。”

    “那将军可知拒马做何用。”

    “自然是拒战马与营门之外,何故多次一问。”

    “既如此,赵将军调用众多长枪,便是做拒马之用。”

    “可如此,岂非太多。”

    “那就拭目以待吧!”

    话音落下,百里燕负手而去,只留下依然不知道为什么的钟衡还在纳闷儿。

    拒马这东西早期就是削尖了的原木或竹签、木签架设在大营门口,防止敌军步兵、骑兵冲击营门,由于是摆明着的障碍,所以很容易被存心要偷营的人下手搬走。

    比如用套索,套住拉走,用绳钩勾住拉走,等等等……

    此番晋军偷营的骑兵数量不会太多,但是劫营之前肯定要弄走破坏大营的防御设施,所以百里燕给赵逊出了个注意,把长枪以四十到三十五度的角度,插进土里一半长度,天黑之后插进大营的各处,然后拉绊马索,当天晚上少点灯火。

    如此晋军要是趁夜色偷营,眼前几乎是两眼一抹黑,这要是上万的搞集团冲锋,还是往大营里冲,那就是他们活该大霉。

    除了五万根长枪,尹秧城内所有竹竿、拒马、原木一概削尖运走,所有兵士一律改用钩镰戟,这样又能替换出近万根长枪。

    至于为什么不用钩镰戟,很重要的原因是太贵。

    一根长枪也就枪头是菱形的青铜,而钩镰戟需要大量青铜,同时后期的加工难度也比枪头更难,也更耗时,所以钩镰戟不划算。

    赵逊大军这么一走,尹秧城内旋即清静不少,百里燕思考着占据肥城之后,恐怕就该是晋军、咸军真正对决的来临。

    韩合丢了肥城,就等于丢了大本营,大量的粮草、辎重落入咸军之手,如此咸军可以熬到今年秋天不是问题。而咸国多数地方处于亚热带,稻米一年两熟。

    一旦熬过这半年,咸军粮草运过江,援兵也会源源不断过江,届时晋军恐怕就是不断的增兵,势必要陷入持久的消耗战,这是晋国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势必要在春耕之前与咸军决战。

    这样一来,主动权就从晋军手中,转移到咸军手中,何时决战,如何决战,不再由晋军说了算。

    但在此之前,肥城若是能够攻下,这鼎炀侯的八万人怎么救呢?

    好歹韩合以十一万人围困鼎炀侯的八万人,而肥城距离骇穗步行少说四天路程,期间韩合如果以骑兵优势,强攻鼎炀侯,歼灭这八万人的可能性很大。

    必须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拿下肥城,同时还能稳住韩合,甚至逼他自己放弃围困。

    但是想到这里,百里燕不禁为难起来,显然两全其美是不可能的,于是他的目光很快转移到围困肥城的那两万骑兵的身上:

    “对,用骑兵!只有用骑兵。”

    打定主意,百里燕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开始蒙头睡大觉。

    而与此同时,姒昌已经率领一万骑兵脱离了韩合大军,提前抵达了肥城与尹秧城之间的野外某地,等着赵逊的人马经过,而后给以沉重打击。

    可惜赵逊根本不给姒昌机会,大军随行两侧都有大车,而且还有弓弩手,一旦骑兵发动攻击,就有可能被大车阻碍,变得僵持不下。

    “启禀世子殿下,咸军人马已在十里之外,但随行大车甚多,且有弓弩手钩镰戟。”斥候道。

    “传我军令,准备突袭!”

    姒昌一声令下,一旁大都督魏涵阻止道:

    “世子殿下,咸军有大车拱卫,我军若是贸然出击,非但不能全歼咸军,还有被其反咬可能。还是待咸军松懈之际,我军再行出击。”

    “那以魏涵将军之意,我军该何时出击。”

    “待咸军扎营造饭,或者夜间熟睡,亦或者清晨十分似睡非睡之际突然杀出。”

    “何来如此多麻烦,即刻于我杀出,如此岂不能迎头痛击。”姒昌想的很简单,直接上去撸不就完了。

    “世子殿下,我军贸然出击,非但难以将咸军一网打尽,夺取尹秧之战也将化为泡影,还请世子殿下三思。”

    魏涵苦谏道,姒昌不为所动:

    “莫非本世子军令不是军令吗!”

    “非是末将不尊世子军令,而是韩老将军临行前再三嘱咐卑职,此战乃世子第一次单独出战,故而首战获胜至关重要,若不能大胜,将有损世子日后军中威信,还请世子殿下三思。”

    “也罢,既是韩老将军所言,本世子便在等半日。传本世子军令,全军待战!”

    “诺!”

    魏涵所言并非没有道理,由于眼下这个世界轻骑兵发达,同时没能发展出弓骑骑射技术,所以步兵反制骑兵的办法很多,尤其是以弓箭为核心,长杆兵器为防御的阵战,步兵并不完全惧怕骑兵,尤其是整建制的步兵结阵。

    其中最典型的工具就“挡马车”,这是一种两个轮子,一个人就能推动、拉动的车,车身后部有“助犁”,有点像大口径火炮稳定炮身的助锄,用作骑兵格挡时,只要放开助犁,助犁下有铜钉,用脚踩下,即可死死将挡马车与地面紧固。

    运输时车上可堆放辎重,亦或者空车。空车最好,尤其是辎重运输负担很轻的军队,非常乐意带上几百上千辆此种挡马车,一旦发现骑兵,立刻用挡马车把步兵给围起来,然后躲在圈内防御骑兵,用弓弩轮番射,再多的骑兵也敌不过。

    此战术类似于当年汉朝的李陵以五千弓弩手,以辎重车辆为屏障,防御匈奴数万骑兵,随后反把匈奴杀得人仰马翻。

    加上时下骑兵主要战术还是突击冲锋,连匈奴都不如,在视野良好的情况下,能轻易发现大规模骑兵,加之还有斥候,完全有时间给步兵组织防线。

    因此没有骑射技术,让眼下的骑兵对付有准备、有组织的阵战步兵非常麻烦。

    当然,如果正面野战,双方步兵攻杀,脱离了防御圈和组织化,骑兵对步兵的碾压是毫无悬念的,亦或者骑兵具有绝对数量优势,可以靠硬刚冲垮敌阵也行,但同时也可能因为敌军阵形防守严密,自己也损失惨重,这就是轻骑兵没有弓骑兵的劣势。

    同时集群骑兵欺负兵种单一,尤其是持剑,没有弓弩或长兵器掩护的步兵,几乎可以吊打。

    姒昌传令军队就地隐蔽待战的同时,赵逊所率咸军一刻不停加紧赶路,不过每天扎营的时间很早,基本上不等见天黑,赵逊就赶紧扎营。

    扎营也很讲究,先让随行车辆就地围成圈,然后弓弩手待命,其他人等人扎营,最后再把挡马车收回大营,今天也不例外。

    安顿扎营之后,也不急着埋灶做饭,而是等天黑,等天黑之后开始紧锣密鼓的埋锅造饭的同时,让各营将领根据事前商定方案,开始有计划有顺序的倒插长枪、竹刺、木刺桩,等着晋军骑兵突袭。

    之所以料定晋军今晚突袭,就因为大军是昨晚之后离开的尹秧城,晋军的斥候哨探一定也在附近,自己率军从昨晚上一直走到今天天黑,一路长途奔袭没合眼,一定是累的不行。

    要是等明天,大军下午就能与肥城咸军汇合,因此今天白天没动手,是惧怕咸军的防御阵形,而且晋军骑兵不会太多,都等着晚上劫营。

    于是咸军扎下大营坐等天黑不久,咸军一边埋锅造饭,一边暗中布插拒马枪。

    这拒马枪插的得有讲究,第一不能插在营寨的外围,要不然就给发现了。第二不能扎的显眼,所以得昏暗之下偷偷摸摸的干。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直接决定了对骑兵的杀伤效果,这就是“拒马枪阵”。

    拒马枪必须按规律、按顺序,有序的排列成有利于杀伤骑兵,还得有利于自己步兵运动歼敌的排列阵形,同时骑兵冲入拒马枪阵后不能给敌骑兵退走折返的机会,这些都是关键因素。

    如果不能一口气令晋军骑兵完全陷入拒马枪阵之中,就有可能溜走。


………………………………

第68章 骇穗之战(7)

    时至夜间亥时刚过,咸军遍插长枪,待伙营熄火,咸军一如既往扎营“歇息”,晋军斥候丝毫没有察觉咸军昏暗中异常。

    由于赵逊天黑前下令所有火把、篝火减半使用,导致不光营内视线不佳,自己人吃饭都能撞一块儿,营门外隔着老远就更看不见大营深处到底是在干什么,恰逢又碰上埋锅造饭,这晋军斥候压根就没发现,死亡陷阱已经张开了血盆大口,正等着晋军骑兵一头扎进来。

    时间在寂静中过的飞快,眨眼到了亥时四刻,空气中隐隐飘着股躁动的气息,甚至已经能够嗅到一丝残酷的杀机。

    姒昌率领晋军骑兵跃出埋伏地点,借着月光的银辉迅速展开劫营队形。

    通常情况下,劫营骑兵分为几个冲击波,而不是一窝蜂的围殴,第一波人最少,负责使用套索和绳钩,将营寨的拒马、木栅和阻挡物用马拉走,打开攻击通道。

    第二波是冲锋波,利用奇袭的突然性,率先打击毫无准备的营中步兵,从大营的一头径直杀出大营另一头。随后是第三波,也是最具杀伤力的杀伤波。

    此时敌方大营扛住第二破突袭,各兵种开始结阵,人员密集,这个当口上第三波劫营骑杀到,对人员的杀伤最大,不等对方站稳,骑兵前赴后继一扫而过。

    第四波紧接着第三波展开,杀人不是主要目的,放火破坏才是,骑兵也多半都是一手持枪,一手举火,为了方便放火,攻击速度有所减慢,因此要紧随第三波骑兵之后发起攻击,如此可前后照应,不至于被敌方步兵所截断。

    此时姒昌摆开队形,一、二、三、四,四个梯次波准备就绪。

    “魏涵将军,此时可否进击!”

    “咸军已睡,可以劫营。”

    “好,传本世子军令,全军进攻!!”

    “诺!”

    姒昌长枪一横,魏涵一声令下,一万骑兵进入攻击状态,先锋第一波数百骑全力杀出,待至咸军营前掀翻木栅拒马,第二波紧随其后,沿着打开的缺口杀入咸军营中,

    此时赵逊坚守中军,闻讯晋军劫营,他走出帐外:

    “传本将军令,各军各营,擅动者杀无赦。”

    “诺!”

    姚盛得令,迅速传达至各军、各营,各营自守营寨,眼看着晋军骑兵大举攻入营中。

    此时晋军第二波骑兵杀之北营,势头正盛,仅仅遭遇咸军微弱抵抗,便迅速向咸军中军帐所在突击。赵逊洞若观火,再次令道:

    “传令北营,撤退至南营大军身后五十步结阵!”

    “诺!”

    姚盛得令,骑马直奔北营,随后北营大举后撤,如同散兵游勇。

    此时北营已经大乱,晋军骑兵冲杀出北营开始分兵杀向各处大营,与此同时姒昌所率第三波攻击正在酝酿:

    “魏涵将军,本世子可否出击!”

    “因待我军骑兵杀至咸军中军外,我第三波骑兵方可出击。”

    “这是为何?”

    “中军乃敌军主将、精锐所在,倘若敌军有诈,亦或是集中精锐抵御我军进击,其定于中军设伏,故只有中军突击顺利,我军方可继续突击!”

    正常情况下扎营,行军方向前军是先锋营,既眼下的北营,而南营是后卫辎重营地,东营、西营是侧位营。

    由于南营以辎重为主,车马货物众多,骑兵如果突击南营,很容易被杂物阻挡无法突击,因此不适合作为骑兵首选突击目标,通常都是先袭击先锋,或者东西侧营,南营作为最后的纵火目标加以消灭,甚至完全可劫掠占为己有。

    而中军做为将帅所在,亦是精锐所在,如若有设伏,定是中军之内。

    魏涵让姒昌等着攻破中军,再发动第三波、第四波攻击,便是为防止咸军集中主力攻击自己骑兵。同时倘若中军被突破,敌军的士气和阵脚也会瓦解。

    魏涵知道此道理,赵逊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北营人马撤至南营后五十步,其实也就等于逃出了南营,在南营外结防御阵形,等着第二波晋军漏网之鱼从南营杀出。

    就在晋军骑兵攻杀至中军不久,赵逊令人佯装抵抗,片刻后继续佯装诈败,分兵撤往南营。

    此时中军突破,东、西两营混战,姒昌见机成熟,再次令道:

    “传我军令,给我杀!”

    “诺!”

    杀声再起,第三波骑兵去势汹涌,第四波举火紧随其后,此时赵逊撤至南营,南营遍地皆是拒马枪,营地周围以大车围城口袋形,一旦晋军骑兵扎入营中,赵逊令钩镰戟兵迂回至出口,从背后掩杀晋军骑兵。

    同时派出两支四千人步军,携带拒马桩、竹枪刺这类移动定防御拒马枪,迂回至西营、东营,准备合围兜住杀入营中的第三、第四波晋军骑兵,切断退路。

    姒昌所部数千人一路顺利杀入北营,而后兵分三路两路去了东营、西营,其自己率军主力杀向中军,见到咸军中军兵士纷纷逃亡南营,此时姒昌与魏涵已经失散,杀的还不过瘾的他,带着人马追杀而去。

    而与此同时,第二波攻杀的晋军骑兵多半正在杀向南营途中,与此前掠杀其他四营一般,晋军丝毫没有遭遇有效抵抗,依然坚决的执行着姒昌的命令,继续突击前进。

    直到黑夜中第一批马倒下,紧接着第二第三批,越来越多的晋军骑兵在没有遭遇咸军的反击下,撞上了四十度倾斜的拒马枪,战马高速撞击之下,拒马枪刺穿了战马的胸膛。马上兵士一个马失前蹄倒栽葱的扎向地面。

    这可是在冲锋啊,黑灯瞎火的毫无准备之下突然一击,愣是将栽下战马的晋国战士摔得粉身碎骨,头朝下的直接当场摔断了脖子,有甚者直接被马枪刺死。

    大批的骑兵还在冲锋,巨大的战线惯性已经无法阻止,前者倒下,后者践踏,许多人栽下马的第一时间不是被摔死,而是死于自己人的铁蹄下,踩的粉身碎骨。

    与此同时南营的地下挖了散兵坑,两两为一组,人就蹲在坑内,而表面用铜盾遮盖,一根绊马索从一个坑拉到另一个坑,骑兵飞驰而过,无数绊马索痛下杀手。

    噗……又是一片人仰马翻,黑夜中自己人的铁蹄一踏而过,前方刚刚摔倒,后方的铁蹄再次踩过。

    不论是摔死的、撞死的、刺死的,还是踩死的,晋军战线巨大的惯性渐渐吞噬在黑夜中泼来的箭簇下。

    此时赵逊一声令下,南营结阵的数千弓弩手,在钩镰戟掩护下搭弓射箭,一波波弓箭如同飞过的蝗虫,所经之处寸草不生

    晋军刚刚冲过一道拒马枪,不等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一泼箭雨强势袭来,如同疾风骤雨一般倾泻而下,杀得晋军人仰马翻体无完肤。

    与此同时,姒昌刚刚冲过中军,便见南营方向杀来一波骑兵。

    此时夜黑,本以为是咸军骑兵,待到近时仔细一瞧,乃是一骑兵都统仓惶而来:

    “报,报世子殿下,我军前锋全军覆没,全军覆没呀!”来人泣不成声,如同见了鬼一样大喊着。

    “胡说!”姒昌怒斥:“咸军中军已被我军击溃,何来咸军埋伏。”

    “世子殿下,咸军在南营设下埋伏,中军乃是假的,我军已经中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