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部将转身而去,黄彻脸色不快,破口大骂:
“嘿,你贼他娘的敢骂老子!”
“诈我在先,你还有理了。”
“那是为你好,记住得了赏银,别忘了分我一半。”
“我呸,想钱想疯了吧你!”
“呵哈哈……”
………………………………
第743章 过江
少时,见南门放下吊桥城门大开,蒋杰说道:
“侯爷你看,城门开了。”
“传令田鹏开路入城,方亮部紧随在后。大军入城之后,隔断街道扼控路口,攻击咸军者格杀勿论。”
“诺!”
此时城内杀声四起,水兵尽数涌入城中围剿圣勋司兵马,田鹏、方亮入城后迅速控制南门,引百里燕大军入城,后于南门城头见到黄彻、杜阳、方克三人。
“方将军此行劳苦功高,辛苦了。”
“百里将军言重了,为了各地百姓,在下所做也是应该的。”
这时黄彻、杜阳二人上前来,目光都是上下将百里燕来回打量几遍,黄彻先是说道:
“你就是那百里燕!”
百里燕循声望去,说话者五十出头,脸上老筋遍布皮肤黝黑,胡须飞扬很有个性,一席黑巾水军穿扮,身上披着斗笠,脚上是一双布靴。这时方克介绍道:
“百里将军,这位便是水军大都督黄彻。”
“哦,原来是黄彻将军,久仰久仰。”
百里燕抬手行礼,黄彻哈哈大笑:
“呵哈哈……早闻百里燕英勇盖世,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本将看你也非阴狠毒辣之人,你不会出尔反尔吧。”
百里燕并未想到黄彻当面问起此事,颇有些差异,遂是说道:
“请黄彻将军放心,咸军一应许诺绝非空言,日后更不会出尔反尔另施手段。不过还请黄彻将军日后务必遵从咸国律法,切不可再从操就业。”
“呵哈哈……本将心里明白,若非官府欺人太甚,老子哪里能当水匪。既然有百里将军此言,本将就放心了。杜将军,还不见过威名赫赫的百里将军。”
杜阳颇感尴尬,上前深施一礼道:
“在下杜阳,见过咸军副帅。”
“杜将军免礼吧。前番几次三番劝你,为何不降啊?”百里燕问。
“唉……”杜阳头一撇叹气道:“圣勋司兵马众多,压得厉害,纵然在下有心,我也轻易不敢如此而为,还请咸军副帅网开一面。”
“杜将军无需多虑,但凡只要降我,若非罪大恶极者,本将不计前嫌。杜将军能在最后关头幡然醒悟,实乃大功一件,该赏才是。”
“在下有愧,实不敢受此重赏。”
这时黄彻抓着杜阳的手说道:
“诶,杏城未遭大难,便是大功一件,这赏你是应得的,拒绝了可就不美了。”
“黄将此言在理。”百里燕肯定道:“杜将军献城有功,若不赏赐,反显我咸军无信,该赏的还是得赏,一分也少不得。”
黄彻此人虽是粗人,却是粗中有细,杜阳在降城一事上显然并不果断,百里燕可赏可不赏,或少赏,尺度全在他,而不在黄彻。
现在黄彻将此事作为由头,明是为杜阳,实则是试探百里燕度量。处置不当,黄彻日后少不了要生事端。
此时认可杜阳功劳,等于也认可了黄彻在杏城一事上也有功劳,功上加功,咸军如若翻脸,里外没有借口拿他开刀。
退一万步说,百里燕非肚量狭小爱财如命之人,钱到用时间,该用则用,花出去的钱,早晚要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流通,最终回流至永兴城和国库。不怕你们不拿钱,就怕拿了钱跑了,或是埋起来不花,才是最头疼的。
安抚了黄彻、杜阳,咸军入城迅速,收拾了圣勋司及其残部,叛军或死或降,至黄昏前,全城尽数落入咸军手中。
晚上百里燕于治所设宴,款待方克、黄彻、杜阳至深夜。黄彻对那千年陈极是中意,问是否还有,百里燕没做正面回应。
一缸千年陈,几万银子也买不到,喝一口少一口,哪里能是白开水。
酒席散后,百里燕召诸将会商,安排杏城守备:
“明日起,方亮部留守杏城,重点肃清圣勋司影响,安抚民生,不得滋扰民众,若有信徒聚众闹事,先劝解,劝解无效逮捕扣押,以说服为主,如若持械暴动,最后再以武力镇压,你可明白。”
“明白。”
“蒋杰,明日再派人前去催促顾中,令其加速赶赴杏城,务必于明日黄昏前抵达。”
“诺!”
入城不久,百里燕遣人去照城命顾中、周空、武备营赶赴杏城,恰算起来,最少应走二十里路下寨,随行并未携带辎重,急行军一日,明日黄昏前抵达杏城问题并不大。
第二日日上三竿,黄彻酒醒前来百里燕军中,因银子昨晚都如数给了黄彻、杜阳二人,百里燕只以为他是来再问酒的事情。
“黄将军真是好酒力,昨夜大醉,今日还能如此起早,着实不多见呐。”
“呵哈哈……哪里哪里,本将一个山野村夫,平日里只爱喝酒赌钱,其他都不入咱法眼。”
“呵呵,黄将军豪爽,本帅钦佩,不知黄将军一早前来所为何事?”
“是这样,本将虽是投了咸军,可我族里的眷属和手下那些弟兄家小还在江泉和汀山,在下想趁着消息尚未散开,前去将人接来,免落得个连坐之罪。
圣勋司那些狗东西一个个心狠手辣,若是知道了我这般弟兄从了咸军,还不知道怎么地呢。”
“哦……原来是为此事,那还请黄将军稍等一日可好。”
“这事儿耽搁越久,可越容易走漏消息,耽搁一日……”
“黄将军放心,本帅决不食言。”
“副帅不会是想搭顺风船去甘府郡吧。”
“此事黄将军莫要多问,明日便知。”
“那好,咱们可说好了,明日便走,耽搁长了,我可没办法向兄弟们交代。”
黄彻是德康郡汀山人氏,过了汀山水域向北,就是长孙国边境,其早年在汀山以打渔为生,官逼民反后在汀山的芦苇荡中打家劫舍。
利用汀山繁忙的水道昼伏夜出,劫掠往来的商船官船,最多时麾下有两千多人,几十条小船快船。
这些水匪主要来自汀山和江泉两地,而且江泉是重要港口枢纽,自古有出水匪的恶习,黄彻纵横往来两地,其部众多数来自于此,家小或是在城中,或是在水荡的水寨中,生性极为散漫。
与黄彻说定,百里燕马不停蹄赶往圣勋司,处置非法财产,安抚人心。
圣勋司作为黑巾军宗教洗脑的宣传机构,从一开始就干着非奸即盗,道貌岸然的龌龊勾当,所得不当牟利甚多,迫害的良家女子不计其数,最为遭人恨。
仅照城圣勋司查抄出的寸银有六千多根,金子数十,除去其中的五千根,照城圣勋司仅金银有一千多根,对于财政窘迫的叛军财政,一千多金银堪比是天文数字。
下午申时四刻,顾中、周空、武备营赶到杏城,百里燕调方克回照城,以肖渠为守将,共守照城。
之所以是方克,而不是周空镇守照城,原因仍是百里燕担心周空再生变故。
方克此人心眼其实不多,因其能力一般,起事后从未离开孙国,由肖渠看着,叶信、关龙翔在前线镇守,照城出不了乱子。
而周空不一样,此女子心思细密,照城一战心有不服,绝非是肖渠所能应付,随便一个心眼,都能将他玩死,非带在身边随时看起才行,放在照城无疑是颗定时炸弹。
黄彻随行带来的大小船只一百十二艘,多数是两千石船,再有是三千石船和一千石小船,此外还有不少五百石船。此前装运马正五万人用了近三百艘大小船只,马正上岸之后,半数战船又调往了千岁营中听命。
装人、装牲口和装货完全是两码事,装货不考虑货品性质,可以使劲塞,其中粮草、食盐、几何规则易保存的货品空间利用率最高。
而装人,如果能以体重计算,黄彻少说能装二十多万人,但人和牲口需要空间,占空率极大,充其量能装载重的八九分之一。
故而黄彻手头的一百十二艘船,无法一次装走五万多人,安全起见,只能先装两万人。
考虑再三,百里燕亲率一万七千人登船,令周空只带三千人,先行前往江泉登陆。
周空本部原有一万五千人,照城一战伤亡过半,仅剩七千余人,百里燕从方克手中调来三千补入其下,上船的既是方克的三千人马,如此令其兵不认将,将不识兵,防她使诈。
而与此同时,不曾露面的赵安陵赶去了瑶曲城,他的不期而至,让公良义、公良修父子二人极是意外。
“他不在百里燕身边,来瑶曲做什么?”
“修儿,这赵安陵也是赵家人吧。”公良义问。
“正是,说起来,还比父亲您长一个辈分。”
“那比你如何?”
“论谋略,与孩儿应在伯仲之间,而百里燕文韬武略虽是极为精通,但要论谋略,却是稍逊。不过百里燕见识甚多,仅此一点,孩儿其实不及百里燕。
此外孩儿还听,说百里燕身边还有一人姓宗伯,行事极为低调隐秘,平日极少见人,据说此人也是百里燕谋士,很是厉害,但从未与之谋面。”
“是嘛,这关龙翔便是与神通难分敌手,赵安陵一出,马神通立是败下阵来,如今又多了宗伯一人,这百里燕真是不简单呐。我看赵安陵亲自前来,定是有大事,否则应该是关龙翔才合情理。”
“父亲所言极是,不如看他说些什么。”
………………………………
第744章 借船
少时护兵引赵安陵入大堂,见公良修,先是抬手行了一礼,目光又转向堂上坐着的公良义:
“公良大夫别来无恙,这位应该便是公良大帅吧。”
“赵先生乃我同族,不必多礼。”
公良义道,赵安陵还是又行了一礼:
“话虽如此,但礼数还是该有的。”
公良氏和赵家本为同根,都是律国王室赵姓一脉,律国灭亡后,赵氏一分为二,一脉逃亡了咸国,一脉入志国,不久改姓了公良氏,说起来两家都是一脉相承。
话虽如此,赵安陵既是政客,心里非常清楚,且不说赵氏与公良氏因当年志国攻打咸国割地而一刀两断,如今各为其主,国家面前利益至上,亲情血脉不过是拉拢利益的筹码,为了利益随时可以出卖。
见赵安陵反应平平,公良义不在提家族一事,转而直奔正题:
“赵先生,此来不知永兴侯所为何事呀?”
“不瞒公良大帅,永兴侯希望借贵军水军一用,不知大帅意下如何。”
“嘶……”公良义吃了一惊,忙问:“你咸军要借我水军做什么,莫非是……”
“不错,我军此时已经拿下杏城,准备渡江攻占德康叛军粮仓。”
“什么,攻占德康。你们放着甘府、上关不取,过江去攻德康,难道不怕被叛军切断了后路有去无回。”
“公良大帅也该知道,叛军东线粮仓尽在德康郡,只要攻占了德康,东线叛军三两月之内不战自败。”
“你们是想先占了德康,断叛军的粮,而后再取甘府、上关、万川。真是好大的胃口,永兴侯也不怕撑死!本帅若是不借呢。”
“公良大帅一定是笃定我军过不了江吧。”
“你咸国水军要想入昌尹郡,只能走我志国境内,我若不让咸军战船西去,你们便无船可渡思水江,如何能取德康。”
“这就不劳公良大帅操心了,叛军水军大都督黄彻已弃暗投明归顺我军,此时此刻永兴侯正在前往德康途中,想必数日后便能登陆。”
“你们……”公良义大惊失色,他并未料到咸军会舍近求远,冒巨大风险跨江先取德康。
气氛沉寂片刻,公良义心神未定之际,公良修接过话问:
“黄彻既已降你军,为何还要向我军借水军。”
“黄彻虽降,然叛军在思水江上下游仍有水军战船三百余艘,对黄彻威胁甚大。黄彻虽是水匪出身熟稔水战,但能力却是平庸,难与叛军水师匹敌,故而需借贵国水军壮大我军声势。
如此一可震慑叛军水师令其不敢妄动,二来嘛,方便你我两军江上往来运兵。一旦阻断叛军粮草,快则两月,慢则三四月,东线从此再无大患,对贵军亦是极为有利。”
“你们占了五郡,就不怕长孙、卫国日后群起攻你!”
“公良大夫此言差矣,我军断叛军粮道,对长孙国亦有大利,其若攻我,便是狼心狗肺恩将仇报。三十五万叛军可将其杀得丢盔弃甲,我咸军数十万大军焉不能令他闻风丧胆。
至于卫国,四王并驾,焉知卫王不会坐山观虎斗,谁胜谁负这还不一目了然吗。”
“哼,你倒是掐算的精准。可我军借你水军,又有何好处呢,总不能白白借你等去与叛军厮杀吧,我公良氏总要向我王有个说的过去的交代。”
“这好办,据我军所获消息,德康郡有军粮约六百万石,民仓七五十余万石,可供应三百万人一年之需,或一千万人四月赈灾急用。我军若是尽取德康全军,便分两百万石粮给贵军,若不能,则分所得粮草之两成,二位意下如何。”
“咸军取了德康,那思水江以西及南北十余郡上千万百姓吃什么,日后发生饥荒,咸国就不怕被千夫所指为天下唾弃。”公良修义正言辞,全然将数日前密谋烧毁德康粮草一事抛之脑后。
赵安陵却不以为然,平静说道:
“如若叛军降我咸国,我王一定不会介意再多纳数郡,哪怕再多几百万张嘴,我王也一定想方设法养活饥民,这不劳二位费心。”
公良义闻讯,神色故作不满:
“听赵先生意思,咸王的胃口不止想吞五郡!”
“圣意何想,我等臣子不便揣测。但志王想必不止想吞四郡吧,如果我军拿下了德康,千岁、龙渊两军粮草减半,势必西退过江,届时志军可顺利南下,挥师西进,再夺数郡并非难事。
但如若拿不下德康,战事短则相持一年,长则两三年。届时咸军可拿下甘府、上关,而志军充其量拿下四郡。到那时,各国诸侯与叛军粮草耗尽,便只能罢战再等数年,甚至十年,如此反反复复久拖不决,哪日黑巾趁机离间诸侯投靠他国来攻你我,届时会是什么情形,二位应该知道。”
“赵先生所言虽句句在理,但兹事体大,还请容本帅细细想来。这几日就请赵先生在瑶曲小住几日,待本帅与诸将商议之后,再做决断,赵先生意下如何。”
“如此也好,但愿公良大帅早做决断,以免误了战机,在下告辞了。”
“那就请赵先生先东厢暂歇,来人,引赵先生去东厢。”
“诺!”
待护兵引赵安陵等人离去,公良义沉下了脸面不快说道:
“这赵安陵绝非等闲呐,百里燕有其相助,咸国日后必有入主中原之日。”
“咸国如今大势已成,极难撼动。若不能与之为善,日后必为其所侵。孩儿以为,德康郡这件事上,于我有大利,不应掣肘咸军。至于胜负如何,可暂观其行。退一步而言,即便咸军败了,我军亦可得趁咸军分散叛军力量,南下攻掠。于情于理,对我军都极为有利。”
“是啊……那你可知在此事上,赵安陵定是如此算计你我父子,正是因为于我军有大利,故而你我父子才不会回绝他。而且还拿德康郡粮草为诱饵,我等还不能不答应。一步被人算计,步步被人算计,着实令人被动,此事虽可以答应,但决不能如此便宜了百里燕。”
公良义发兵至今,军粮供应一直不畅,用于赈灾的粮草由志王派遣的官员负责发放,并不经由公良军转手,想要虚报截留,私下囤粮积攒力量,根本无从谈起。
赵安陵此时白送来两百万石粮草,无疑天上砸下馅饼,捡,明账上不是自己的,不捡,更不是自己的。
于是仔细拿捏了分寸,公良修晚上将赵安陵约到了北门城楼内吃酒。闻着熟悉的酒香,赵安陵府中酒虫大作,他道:
“公良大夫,此酒应是益草堂所酿的溢香醉吧。”
“哦,赵先生何以见得?”
“此酒赵某常饮,岂能不知,这可是最好的酒啊。不过,今晚请在下前来,不单单只为饮酒吧。”
“赵先生才智过人,今日在堂上所提之事,应是你与永兴侯精心算计的吧。”
赵安陵笑而不语,只顾着饮酒吃肉。观其脸色没有否认,公良修继续说道:
“那好吧,你我打开天窗说亮话,德康的粮草我父亲希望获其四成,不能再少了。”
“未免太多了吧。”赵安陵正色道。
“那你们吃下五郡之地,是否也太多了!”
“在下有说过要吃下五郡之地吗?”
赵安陵反问,公良修翻了一眼,收敛其方才悦色,严词说道:
“百里燕打下德康,难道还想吐出来不成。”
“地归地,粮归粮,两者何干。”
“赵先生,开战之前,我王可只答应你们四郡之地,如今你们吞了五郡,土地比之咸国加了一倍还多,若无我志国默许,你们焉能轻易夺取四郡。”
“那好吧,只要公良氏帮侯爷一个小小的忙,四成粮草可以考虑。”
赵安陵一言既出,公良修心生警惕,他道:
“小忙!借你水军已是天大的帮忙,还有何要求。”
“半个昌尹郡是我咸军打下,故而永兴侯希望战后将照城、杏城划入咸国治下。”
“什么啊,吞了五郡,你们还要杏城、照城,百里燕不觉得过分吗!”公良修痛斥道,今时今日才发现百里燕原来同样无耻。
“赵某话还未说完,公良大夫别急嘛。照城、杏城归属咸国,永兴侯可将德康的糯香、北阙两地让给贵国,我想志王定会同意。”
“说的轻巧,你军能否拿下德康郡还尚未可知,他百里燕倒先想着空口许诺骗取好处,天下若有这等好事,他怎不先给五十万银抵押于我。”
公良修言辞激烈,转而质问道:
“糯香、北阙两地平原,雨水丰沛土地肥沃,粮产颇高,杏城、照城地处偏远,丘陵覆盖半数,土地远比糯香、北阙少得多,百里燕能有此好心?不会另有祸心吧!”
“公良大夫误会,此两地粮产虽少,森林占地达半数,其中多数乃是橡树林。”
“橡树?你要橡树!”
“正是,咸国不产橡木,而我王对此木期望已久,故而一直想要获取此树。而杏城、照城两地森林极多,多数为橡树,正合我王心意。”
………………………………
第745章 德康之战
橡树当下与红木、楠木一样,都是作为制造精良家具摆设的上好木料,其主要生长在气候温润略干燥,地下积炭较多的土地上。
整个中原地区卫国、志国、晋国中南部都产橡树,但只有孙国的橡树半数以上长在海拔一千五百米,至两千米的丘陵和大平原上。其中杏城、照城两地橡树尚未开发,大片的橡树林具有极高的造船价值。
受制于当下工业和造船技术制约,造船仍以变形容易,保型较好的杉树、松数、柏树、樟木,甚至更贵的楠木为主,相反韧性极好硬度较高的柚木、橡树,受制技术能力限制,加工船板和船梁龙骨时保型困难,加工大型龙骨需要大型铁质构建的长期的加力弯曲,因而当下并无橡树和柚木建造的船舶。
万川郡有柚木,而照城、杏城有橡树,极为适合打造大型坚固的木质战船。
此外照城南翼的山里发现的铂矿,对炮钢的冶炼至关重要,另辟蹊径寻找铂矿,无疑耗时费力,最终不见得能有结果。
公良修并不相信百里燕的鬼话,橡树也许只是个幌子,其真正另有目的,但他实在想不出,也不会想到照城、杏城对咸国能有什么意义。
思考片刻后,他说道:
“此事关系郡属之地,本大夫无权决断,不如留待日后再行商议如何?”
“既如此,那昌尹北郡也留待日后再做归还,公良大夫意下如何?”
“哼哼…”公良修冷哼道:“我就知百里燕定是有诈,否则焉能以半郡两城换取两地。你说,百里燕要照城、杏城倒底作何用!”
赵安陵不慌不忙,继续喝着酒吃着肉,就是不说,公良修脸色渐变,隐有猜测:
“莫不是你们在照城发现了金矿!”
“金矿是没有,但是发现了毒矿。黑巾军在此经营数十年发现了毒矿,炼了之后是要死人的,里面既没有金子,也没有银子。”
“既然有毒,那你们要此地做什么。”
“实不相瞒,侯爷此毒矿之中发现了新式金属,煤炭无法将之熔化,故而需以另外手段将其炼取,用以制造火炮所需铁材,仅此而已。”
“你们用此造炮!”
“不完全如此,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