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里燕、高勋二人径自退去,中途百里燕边走边问高勋:

    “高大人可知大王何事要与周将军说。”

    高勋也正纳闷儿,摇头道:

    “真不知,大王此前并未提及,我看反倒是被周将军惊吓的不轻,你怎的就偏要讨她做八夫人呢,未免太煞风景了吧。”

    “嗨,高兄你是不知道,此女子不是一般的利害,手中又握有重兵,我与赵安陵三次设巧计败她于城中,倘若是正面硬碰,即便取胜,我咸军少不了得死伤两三万人代价。”

    “此女真有如此厉害?”高勋问,心生警惕。

    “那是当然,周空在昌尹一带因其施仁政颇具人旺,她要是有反复,后果难料。”

    “哦……可她毕竟是女子,女子练军者古不多见,拜将者更无一人,若令她统兵,传扬出去岂非让诸侯耻笑我国中无人。”

    “所以呀,收她做八夫人,而后消兵,让她无话可说。如此将其手中兵马裁去多半,又能用其才,岂不一举两得。而且女子为将极具迷惑,不瞒高兄,本侯攻那照时也不知守将竟是女人,故而皆从男子心性去考量,结果险些上了这婆娘的当,所以女子为将有女子的好处,日后辅以谋士,定叫他国胆战心惊。”

    女人和男性的思维角度存在根本性的诧异,男性很少能有女性细腻的心思。而且当下男权主义当道,男性统帅的作战思维从男性角度出发去考虑对手,而女人有讨好男性谋取生存的天性,因此女子为将更容易揣摩男性的心理活动。

    当然,并非说女人全无弱点,同等条件下作为成熟的统帅,女人的心理耐受能力不及男性,且容易迷失战略方向,例假和经期也影响性格波动,一旦受挫,长时难以走出阴影。

    百里燕不知咸王与周空第一次见面,要说些什么,与高勋坐等在桂花树林的石台前边喝茶边说:

    “高兄,调整军制裁减冗余的奏本,大王考虑的如何?”

    “大王大致同意,但外朝反对者却有不少。”

    “又是庆忝君米垣,中大夫谭乐之流?”

    “除他二人,御史大夫李旭,太尉鼎炀侯张隽也不赞同。”

    “哼,鼎炀侯倒也罢了,他的摊子大,倒是这个李旭,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对事。”

    军制变动消减员额最后改的还是各地权贵的兵权,动了地方权贵的利益,反弹是必然结果。

    当下各诸侯国军制都是以地方征兵,地方贵族与朝廷各自派荐人选出任中高层武官和统兵将领,因此各军的各营多数情况下上以籍贯编列单位,既能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同时也方便了地方势力对军队的影响,奉阳君的叛军正是其势力深入军队造成的恶果。

    实行新军制后,大量自黑巾军叛乱以来久经沙场积累战功的武官凭借战功出任职务,而平日并不卖力的权贵将因军功不够,或是裁汰,或是不动,甚至降职处置,籍此将军权彻底收归朝廷。

    李旭是那种永远不知进退的混帐御史,该他跳的时候当缩头乌龟,不该他反对的时候冲锋陷阵,当然不可否认他确实也替咸王做了不少事实,但关键时刻就掉链子瞎捣乱。

    鼎炀侯与东原、江东、岁当各地小贵族勾结甚密,李旭今年整治一番后贵不聊生,鼎炀侯压力巨大,此时再改军制,鼎炀侯难逃削权,好不容易养起的私兵就此解散,换做谁也不乐意。

    庆忝君米垣是岁当郡地方一霸,封在岁当庆忝县,其父米光柏滑如泥鳅,永兴河战役为保存实力遇敌便溃,而且溃的极有技术,赵逊几次三番找他麻烦均未成行。

    米光柏于三年前病故,其子庆忝君米垣继位后变本加厉,竟打起中原民注意,前去招兵买马被百里燕制止。

    前番派遣远征军意在削弱地方势力,各地贵族抽兵一半,庆忝君为保实力,不惜纵兵出逃遁走野地逃回岁当避风头。待到远征军一走,其又重整旗鼓卷土再来。

    别看米垣只是个县级封君,但却坐守岁当通往志国的陆路商渠,私设关卡截留税金,增开榷市交易买卖。

    利用永兴城十多年间创造的有利经济环境,和岁当地处大后方的稳定,谋取大量钱财,其麾下如今有兵两千多人,这还不是其全部实力,以其家底短期内维持五六千人都不是问题。

    一个小小的县级封君,财力物力能养兵小五千人,其他那些身处大后方的贵族利用行政推进不利,永兴经济对外辐射的有利条件,近些年获取的利益可想而知。

    一旦天下太平,这些个贵族很快又将重新洗牌恢复经济活力,日后势必形成强大的经济集团。

    至于中大夫谭乐,一个为了增加现金收入,什么钱都敢收的跳梁小丑,就像一泡刚拉下的屎,他就是乱飞的苍蝇。

    与高勋聊了足有两刻多种,仍不见咸王召见,正值百里燕纳闷儿之际,抬头见远处卢皋、诺一言、鼎炀侯还有太子,四人神色匆匆,直奔咸王所在而去。

    “高兄,国政监定是有事发生,我等快去。”

    “好!”

    司马、太尉、外执使朝议或是不朝,办公期间都在国政监与太子共同处置每日常务,同时而来只能是发生了超越四人权限的突发事件,需要请示君主。

    二人相向而去,见太子,百里燕躬身行礼:

    “参见太子殿下。”

    “永兴侯无需多礼。”

    “谢殿下。”

    对姜蛰,满朝文武半数以上都不看好态度不冷不热,内阁几乎是一边倒的不信任。但在立长不立幼的权利继承制度下,如没有原则性的过错和意外生亡,姜蛰继位是大概率事件。

    当此形势下,咸王有心废黜,却左右暗示要百里燕挑这个头,然当下体制和氛围都不具备废长立幼的条件,贸然开此先例,做成了新王日后不一定感激你,反遭猜忌。失败了就更简单,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成为反面教材被后人评说。

    甚至百里燕的丰功伟绩还会成为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其尚且不能废长立幼开先例,后人缘何能效法。

    对于姜蛰,百里燕矛盾而复杂。其若无意外,日后继位没有悬念,如何处置与太子的关系已成当务之急,这也是百里燕不敢贸然开罪西寰,与姜蛰正面冲突的原因。

    一番短暂寒暄过后,高勋说:

    “大王正在单独召见周空将军,太子与三位大人同来,可是有十万火急之事。”

    “是这样,太子妃传来消息,晋王不日将撤回镇西郡。”太子飞快说道,喜色已是跃然脸上。

    百里燕闻讯诧异,忙问:

    “太子殿下,消息确切?”

    “千真万确,是太子妃令人亲来传话与我。”

    “嘶……影子都没见着,逃的真是快呀!”

    百里燕心起疑窦,西寰不太可能此时横生枝节,但难保晋王使诈以,一面以西寰为掩护拖延咸军调兵,一面继续积极准备战争动员全国。

    想到此处,百里燕问卢皋:

    “卢将军,咸西与江东近日可有消息传来?”

    “暂未收到晋军撤兵消息传来,估计晋王的命令尚未送达王彦飞部,还得有些时日,永兴侯是担心晋王使诈?”

    “嗯,那范涛师承公叔阔,行事专走极端,难保他不会关键时刻出卖太子妃,以博取战机。”

    “不会的!”太子否定道,努力维护西寰的声誉:“太子妃与晋王太后母女情深,晋王怎能欺骗自己的母亲。”

    姜蛰的话本身没错,儿子怎能欺骗自己的母亲,但在国家利益面前,亲情血缘只是桌上可以随时舍弃的牌,谁当真谁是傻子。

    此话从太子口中说出,作为臣子,没人会敢于反驳,百里燕未做正面回应,转而话锋一转:

    “消息来自太子妃,尚未得晋使马仲宁确认,为保万全,我看得尽早率军赶赴江东,以防不测!”

    “永兴侯所虑不无道理,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这他国兵马也不可不查,还是小心为上。”

    诺一言肯定道,众人随即前去面见咸王。

    此时咸王仍在与周空说话,而且还坐着说,少时蒋浩上前禀报:

    “大王,太子来了,卢皋、诺一言、鼎炀侯几位大人也到了,相似出了大事。”

    咸王闻讯蹙眉,脸色紧绷:

    “难不成是晋王出兵了!”

    “不清楚。”

    蒋浩话音刚落,一旁周空接话说:

    “咸王放心,晋王断然不回来攻。”

    “周将军何以如此肯定?”咸王好奇问。

    “江东一马平川,取之十分便利,但要过那望亲江却不容易。苏洪率兵数日内可抵望亲江西岸,晋军即便能攻取江东郡,咸军也只需撤走兵马在江面以西沿岸布防,拖至明年咸军主力回援。届时晋军只占咸国一郡之地,与咸军隔江形成僵局对峙。晋军突袭过江直奔陔陵的计划将毫无用武之地,反可能激怒咸国,招致报复。

    届时非但咸国向晋国用兵,咸国对晋称臣的大好局势也当然无存。以百里燕手段,晋军多半不是其对手,如此耗着,对咸国虽然不利,对晋国更不利,最终受益的只能让志国做强。”

    “哦……”咸王短叹一声,心中却想:“你如此了得,若非寡人老迈,吃不住惊吓,定也是要纳此女做妃。”

    迅速掩饰去脸上异色,咸王与蒋浩道:

    “让他们来见寡人。”

    “诺!”


………………………………

第802章 温柔一刀

    少时蒋浩引太子等人前来,姜蛰一眼看到周空猛是吃一惊:

    “父王,她……”

    咸王扬了扬眉泰然说道:

    “这位是周空周将军将军。”

    “她便是周空!”太子瞪目如鼓心惊肉跳,哪里还想再看第二眼。忙是转过目光忙说正事:“父王,太子妃令人前来送信予儿臣,晋王近期可能收兵罢战。”

    咸王闻讯深感意外:

    “哦,消息确切吗!”

    “是西寰令人来报,并未得晋使马仲宁当面肯定,许是晋王消息尚未传到。”

    太子言毕,卢皋上前说道:

    “大王,虽有太子妃所言为凭,但仍不可不防,应继续增兵以示我军实力,以免令晋王复生再掀战端之心。”

    “臣附议。”百里燕道。

    咸王略作思考说:

    “两位爱卿所言极是,增兵之事刻不容缓。眼下已是年底,又得劳永兴侯舍弃家为寡人戍守边疆,爱卿可愿前往镇守之?”

    “大王诏命,臣万死不辞!”

    百里燕斩钉截铁道,咸王拍着大腿说:

    “好,永兴侯明日即刻出发赶赴江东,务必使晋人不得小觑寡人实力!”

    “那臣与周将军即刻告退,准备出兵事宜。”

    “准奏!”

    言毕,百里燕与周空先行告退,待走出百灵园,与小莲子二人汇合,百里燕忙问周空:

    “大王与你说了什么,能说三刻钟时间。”

    周空昂着头,目光审视着百里燕,一脸得意之色:

    “咸王有令,不得告诉你。”

    言罢,周空昂首阔步转身先走,百里燕猛是一愣:

    “嘿……你这女人……”

    直到多年后,百里燕才得知咸王与周空并没说其他,光聊人生了。周空不说,一是没什么可说,二是说了百里燕不一定会信,三是咸王话里话外另有弦外之音,通过周空之口说给百里燕听,味道和意图将大打折扣,非但不是好事,反可能节外生枝。

    走出百灵园,二人即刻出宫。出永泰门时,一四十出头男子衣着靛色云纹丝锦深衣迎面而来:

    “请问阁下可是永兴侯。”

    百里燕定睛细看来人面生,但能出现在永泰门外定是有些来头,否则外围的禁军早将他轰走。

    “阁下有何指教?”

    百里燕问,那男子掏出名帖递来:

    “我家主人有请永兴侯前往百翠阁一叙。”

    “你家主人!”

    百里燕心生警惕,结果名帖一看,“方伯”二字赫然醒目。

    “你家主人有何事?”

    “永兴侯去了便知。”

    “那好,你且等着。”

    言毕,百里燕回首与周空说道:

    “周将军且先回府,本侯要去见个故人。”

    “你去就去呗,与我说什么。”

    周空爱搭不理,一副无所谓之色。百里燕无奈摇头道:

    “你呀你,就是嘴不饶人。”

    翻身上马,百里燕随来人去往百翠楼。

    百翠楼是西寰以太子府的名义,效法轩亭馆开设的酒肆菜馆,大致上就是山寨的轩亭馆的菜品和营业模式,对轩亭馆的生意冲击挺大,尤其是不少菜品没有技术含量,看一眼就能怀孕,为此百里燕花费了不少心思,研制了许多秘制辛香料配方烹制菜肴,让百翠楼无法复刻。

    百翠楼坐落于城中核心偏西地段,此前是贫民居所和作坊所在,陔陵经济繁荣后,城西大有向城东靠拢的苗头,城西外围地带如今早已沦为商业地段,并不断向城西聚居区推进,土地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一日比一日高。

    此前百里燕从未考虑过地价问题,只以为当下饭都吃不饱,哪里会有房价问题。

    然城西大规模兼并开发之后,尤其是叛军退往咸西,当年勤王军的权贵势力在陔陵地区扎下了根,眼见陔陵经济日渐繁华,永兴城风生水起生意兴隆,遂竞相在陔陵置业开办生意门店,专做永兴城的贸易。

    于是城内的土地价格也水涨船高,为此百里燕四年前以永兴侯的名义,将城西买进大量土地以备不时之需。

    一来趁早买地坐等升值,对于永兴侯府这等商业集团根本是九牛一毛,二来日后抛售以打压地价,不至于地价、房价过高影响市政拆迁和城市规划。

    新政眼下只涉及城市以外一切可耕种的土地和非耕地,远未到土地性质完善地步,城中土地仍旧属于贵族的特权地带,无法以行政强行收购和剥夺,动用经济手段加以遏制效果要好得多。

    不久骑马至百翠楼前,偌大的招牌极为醒目。受制于建筑工程技术,当下三层的木质结构建筑并不多见,而这百翠楼正是三层木结构,修建的极为精致巧妙,一楼是酒肆,二楼是开放式餐饮,三楼是雅间。

    将飞羽交给护兵,百里燕随来人前往三楼。待到行至三楼入口,那季锦昇着便衣与十名护卫守在过道外,而三楼间寂静无声,已被提前清空。看到此处,百里燕清楚今天来此的多半不会是方伯,应该是西寰。

    见季锦昇,百里燕抬手略施一礼:

    “季将军。”

    “永兴侯请!”

    “是西寰?”百里燕问。

    “殿下恭候多时。”

    “那好。”

    做短暂交谈,百里燕继续往里走。季锦昇此人近年五旬,平日行事极为低调,但私下活动极为猖獗,久居陔陵十多年,季锦昇为西寰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间谍系统,对此百里燕通过御客监视心里十分清楚,然而却不能动用强制力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继续往里走,很快见到西寰贴身侍从管事顾晨守在一间屋外。

    顾晨也是西寰身边的老人物,其不光随西寰一起进入陔陵,当年在平汤时,顾晨也是西寰从小的贴身侍从。可以说,西寰是顾晨从小看大的,其如今年逾五旬,却还在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有时百里燕也好奇,人到高处时,为何不激流勇退呢。

    “顾管事。”

    百里燕略施一礼,顾晨身手推开屋门:

    “永兴侯请!”

    “多谢。”

    径自入屋中,西寰正坐于座塌上,空气中弥散着茶的芳香,这时顾晨随手从外合上屋门,室内只西寰与百里燕二人。

    “燕子弟弟,请坐吧。”

    西寰语气柔和,没有半点此前的锐气和阴狠,转而平静了许多。越是如此,百里燕越是警惕西寰外表下的毒辣。他站着问道:

    “太子妃殿下请本侯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燕子弟弟就非要如此不近人情吗?”

    “非是本侯本侯不近人情,殿下贵为太子妃,本侯本不应该在此私下相见,然既然已来,该有的尊卑礼数本侯不敢有半点懈怠僭越。”

    别看西寰放低了身段,谁也不知道西寰其中是否有诈,万一盆脏水泼身上,日后姜蛰登基,要找不痛快将会很容易。

    见百里燕不为所动,西寰姿态不改继续说道:

    “燕子弟弟,你我也曾有缘,如今这地步也非我本意。但身在王侯家,又是女子,我也有难处。看在多年相识的份上,燕弟弟可否给我一个薄面高抬贵手。”

    “呵呵……”百里燕冷笑道:“太子妃殿下何出此言,本侯可不曾记得何时为难过殿下,何谈高抬贵手,殿下不如有话直说吧。”

    “那好吧。”西寰正了正脸色,端起桌上的茶具攥在手中暖着,略作思考后说道:“想必燕弟弟也已知道,我兄长即将退兵,但并非没有要求。”

    “晋王退兵与否,尚未得晋国消息,本侯只听太子妃一面之词如何能信。至于要求,应该由晋王向我王提请,如果晋王有这张脸的话。”

    “燕弟弟不要误会,我王兄并无要求,而是要我王兄退兵,舅舅必须说服我母亲,而要说服我母亲换取外朝的支持,总得有利不是吗。

    如今母亲已许下重利,但舅舅如若不能兑现,我失信事小,日后王兄再用兵咸国,恐将无人再替咸国出面,我这个太子妃也算是到头了。”

    “大王以许诺新置商营使与尹秧君,还想要什么!”

    “商营使虽好,却是个虚职,最后还不是要过燕弟弟这一关。”

    “那太子妃殿下要本侯如何抬手?”

    “燕弟弟坐拥永兴城,百货堂每年所获利润丰厚,我舅舅也不贪心,燕弟弟若能以本价让出永兴城两成的货物与我舅舅,日后什么都好说。”

    “呵呵,真是做的好生意,太子妃怎不让本侯倒贴呢!”

    永兴城每年向国外输出五成左右的商品总产值,其余五成来自内部消化和储备。以咸国当下的市场消费力能,国内只能消化三成,另外两成都用于囤积储备,以备战事所需。

    这也是百里燕不急于扩张产能的原因,一方面国外市场打不开,另一方面国内消费主力来自永兴、陔陵和都郡,其余诸郡经济较差,老百姓消费力低。

    如其他郡县都能有都郡五分之二的经济实力,咸国眼下的产能不仅能轻易被内部消化,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永兴城的产能都是初步核算过定下的指标。

    西寰张嘴就是两成产能以成本价转给方伯,相当于出口总量的百分之四十,即便永兴产能总量维持现状不变的情况下,以晋国的市场和人口基数,其有消费能力的中上阶层的消费能力无法满足,势必形成奇货可居,需求远大于供应的市场格局。

    届时压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售价,将为晋国统治阶层和贵族利益集团带来巨额收入,肥了晋国的同时,西寰凭其在咸国的创造财富的能力,在晋国国内的地位势必水涨船高。

    如果永兴城产能持续扩张,两成的份额不仅足够晋国垄断其国内消费市场,并能进一步打入宋国和志国市场,将咸国经济挤出当地。咸国流失税金和利润的同时,还要面临失去市场引发的经济危机。

    当然,百里燕可以选择拒绝,但西寰既然选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温柔一刀,很显然如果不满足她的胃口,晋军退兵之事将存变数,如果答应,方伯就是一只趴在咸国身上不断的吸血的蚂蟥。


………………………………

第803章 妥协与博弈

    百里燕默沉着,目光犹疑不定。西寰看在眼中,她慢慢品着茗香,似乎已经胜券在握,脸上却毫无声色。

    沉寂足有一刻,百里燕突然说道:

    “我咸国能得何好处?”

    “王兄退兵,难道还不够吗。”西寰反问。

    “当然不够!”百里燕坚决否定了西寰的筹码又说:“晋王发兵最终只会是两败俱伤。换而言之,晋国作为大国,却不能平服咸国,实则是你晋国败了。太子妃殿下现在想不费一兵一卒,从咸国拿走巨额好处,不觉得很可笑吗!”

    “那燕弟弟想怎样。”

    西寰故作退让,百里燕毫不信她。

    “除非太子妃殿下答应本侯三项条件,否则一切免谈。”

    西寰脸上虽然毫无波动,心里高度警惕百里燕所提三项条件。

    “哦,何条件。”

    “其一,晋国除盐铁外,其他货物任我咸国购买,不得限制晋国货物进入咸国,不得征收或变相征收高额出关税,更不得恶意抬价。

    其二,转给方伯的两成货物中,一切军资、人力、书籍、匠术不在两成之列。其三,晋国北军撤尽数撤离广信。若许三项条件,方伯年后便可取货,太子妃意下如何?”

    “前两项好说,北军之事我可做不了王兄的主,况且说撤出广信,北军何处安家!”

    “晋军入咸本为共御叛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