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4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蝇一般蜂拥而上。

    “宫里情况怎样,我听说有兵马从西门出城去了。”

    姜蓉飞快说道,乔郡主也说:

    “咱们王眷可有好大的生意,真打起来,少说得有十几万的损失啊。”

    乔郡主这话其实说的也不太对,百里燕在王眷其实没有多少门店和资产,都是派驻王眷的外庄掌柜,负责商业谈判和供货的,没有单纯的门面,真正有生意在王眷的是轩亭侯父子还有兰渊公主。

    一众娘们儿围着叽叽喳喳,堵得百里燕说不上话:

    “都行行了行了,天还没塌呢。空儿你过来。”百里燕唤来周空,将一半合符与调令交到其手中:“大王有令,调你的镇军严查永兴河渡口与通往陔陵的所有要隘,即刻生效。”

    周空闻讯差异,忙令人去取另一半合符,而后又说:

    “王眷真反了吗。”

    “没有,情况尚不明朗。大王是被叛乱给惊怕了,有备无患的好。记住,将侦骑斥候先派去介康仓,严防有人断了陔陵后路。”

    “那为什么不封锁道路戒严。”

    “不行,如今已非是二十年前,全国财税都郡占一半,都郡之中陔陵、王眷、瑞田、永兴又占七成,戒严势必引发严重后果。你快去吧,到了永兴,先将情况详告宗伯泰、赵安陵、苏洪、蒋杰、陆肇五人,而后再发兵。”

    “明白。”

    凡是皆有轻重缓急,戒严宵禁虽然立竿见影,但首都和经济重镇戒严带来的政治和经济动荡叠加效应,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关系,是一加一大于二甚至呈几何倍数增长。

    正如王眷不能严惩是一样的道理,王眷垮了,咸国的财政的直接损失超过一成,间接由此带来的损失比直接损失更多,咸国沉受不起如此巨大的损失。

    经济中心集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集中资源办大事,由点及面带动区域发展,都郡西郡能率先富强,亦是得益于都郡东郡的经济圈辐射。

    同样,资源集中的坏处也在于此,过于集中的资源容易束缚手脚,不敢大动干戈,西寰也正是看到王眷的特殊性,而敢于藏污纳垢与其中。

    与周空交代清楚,百里燕又与姜蓉道:

    “蓉儿,广信你可差人回去?”

    “没有,情况不明,我哪能贸然差人回去。”

    “嗯,这就好。此事不是什么大事,不要大惊小怪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那大王准备如何处置此事,会大开杀戒吗?”

    “得看什么性质,我总觉其中怪怪的,不相似有人预谋叛乱。”

    这时乔郡主说道:

    “我看也不像。听兄长说,这王眷城里乌烟瘴气的,干什么的都有。好些人游手好闲没正经事可做,还都是其他诸侯国逃来的,说不定是他们活腻了呢。”

    此时所有人都将王眷“叛乱”给想复杂了,乔郡主说的其实一点没错,王眷“叛乱”就是一场意外。


………………………………

第911章 王眷事变(17)

    当天下午申时,焦木华的简报送达国政监,太子最先看到简报,凝重的神色顿时轻松起来:

    “原来是虚惊一场”

    “太子殿下,焦将军怎么说。”

    卢皋问,太子将简报转给卢皋等人传阅,待简报传至百里燕手中看个仔细,忍不住脸上抽筋,心中疑惑更甚。

    焦木华率禁军骑兵上午申时便赶到了王眷,此时内乱已经平息,罪魁祸首“符凌君”伏法被擒,原因竟是“孕息”,也就是高利贷引发火拼,由于借钱的目的是借钱为本牟利,因此民间将借贷行为堪称是孕妇怀孕或是借鸡生蛋,故称之为“孕息”

    符凌君借了高利贷,至于原因暂还不清楚,但放高利贷的是志国富商“童韦”,用现代的话说,此人是黑白通吃的黑老大。符凌君屡次欠下巨额高利贷不还,或者说还不上,亦或者说干脆做老赖拖着不还,于是童韦几次三番带打手人上门恐吓。

    符凌君不胜其烦,遂打算报复,但不巧碰上百里燕宝马被盗,城中官兵搜捕盗马贼。

    无巧不巧富商童韦的六匹优良战马被百里燕扣下,童韦遂找上符凌君要其出面解救,符凌君拒绝,童韦恼羞成怒之下以武力恐吓,二人一言不合便刀兵相见,双方都带了上百号人,混乱中童韦被杀,毙命者十余人,童韦控制的黑恶势力群龙无首,而深夜械斗招来了官军,走投无路之下遂狗急跳墙。

    按说两三百人的私斗也不可能引发大规模袭杀官军这等恶劣事件,但坏就坏在童韦手下的一班亡命之徒。

    当下械斗是重罪,在咸国亦是如此,更何况是在外国人在咸国的地盘上与咸国权贵械斗,还杀了人,心虚之下这些亡命徒边跑边喊:“官军杀志人……”

    这一喊其实还不打紧,但要命的是廖平两天的全城搜查确实抓了些混混,而且天一亮仇瑞浦正打算大规模抓捕,这其中又涉及黄彻。

    黄彻是王眷城幕后的庄家,赌档几乎被其全部吞并,黄彻连日协助官军盘查往来行人,无不给人以联想。既官府丢马是假,替黄彻出头抢夺地盘是真。

    而且被扣马匹的商人不少是志国商人,如今得益于志、咸两国的紧密贸易,志国人在王眷的产业其实很多,其中不乏一些非法生意,一些志国国内的混混流民,便投亲靠友混迹到王眷城游手好闲。

    现在志国人这么一嗓子一喊,由于口音的缘故,咸国官军多数是听不懂的,听不懂就只能任其瞎嚷嚷,一边嚷嚷一边追杀,于是真成了“咸军大肆屠戮志国人”的情形。

    志国人素来是比较团结的,加之百里燕强扣马的消息传开,之后的情况就显而易见了,最先动手的正是志国的盘踞在王眷城内的黑恶势力。

    他们也不纠缠,杀了官军之后知道王眷不能再呆了,便开始逃命,由于马匹被扣在城南廖平的大营里,光靠两个脚板子显然是逃不快的,遂趁咸军夜间轮休,攻打了大营,廖平不妨之下被杀了个措手不及。

    这是焦木华的简报全部内容,百里燕倒不认为焦木华会替谁掩盖什么,有卤侯、廖平、仇瑞浦三人在,掩盖没有任何意义。

    真正让百里燕困惑的是为何是志国人走私贩马,此前在王眷看到登记花名册也很纳罕,预料到王眷的马匹定是走私而来,但一直是怀疑是晋国人所为。

    其次符凌君家底不说丰厚,但至少还不至于沦落到皆高利贷的份上,为何非得借童韦的高利贷,他借高利贷做什么。

    最后,驻扎王眷的辅兵尽管不少是陆续几年轮替的义务兵,但也有不少安置的老卒,暴民突袭之下伤亡六七百人,折损近三分之一,着实有些说不过去。

    不得不令人怀疑有其他势力,趁乱混在了其中火上浇油浑水摸鱼,因此乱民的数量超过了官军,兵器和作战经验也不差,夜间突袭之下难免招架不住。

    众人轮番看过简报,态度大相径庭,百里燕亲身实地卷入其中,心里明白这件事从根本上并不简单。其他人未必这么想。

    简报最终被呈到广渊殿,咸王此前已有七八分相信是反叛,看到简报如何也不信是高利贷引发民乱。焦木华是盐枭背景,提拔这么多年,甚为信任,欺君之事显然是干不出来的,更何况卤侯已亲赴王眷彻查,藏也藏不住。

    咸王怒将简报拍在几案上厉色说道:

    “堂堂封君,缘何欠下巨债,简直荒唐!”

    “父王息怒,志国商贾狡诈无耻,符凌君定是上了童韦的恶当,此番暴乱亦是志国人欺人太甚暗中作乱,理应加以捉拿严惩。”

    咸王不予理会太子说辞,直问百里燕:

    “永兴侯,此事你如何看?”

    “回大王,此事来龙去脉还应将符凌君押来陔陵过堂审问才知细节,臣此不敢妄下定论。不过有一事甚为蹊跷,既然只是偶发械斗引发杀人,当时志国不法之徒分散于全城各处,即便官军确有追捕误认追杀之实,缘何能短时内引动全城骚动进而攻打廖平大营,此乃其一。

    其二,廖平麾下尽管新兵居多,但老卒亦有不少,即便被偷袭,不到半个晚上伤亡近三分之一,这也未免太过巨大。臣认为,乱民第一时间想到袭击军营,或许不会是偶然,同时如此短时内聚众重创官军,其实力绝不逊于官军。

    倘若只是志国不良之徒与商贾护兵,应还不至于掀起如此暴乱。”

    “爱卿意思是说,暴乱或许是偶然,但内中另有原因。”

    “是的,单独一件治安事件演变成全城暴乱,绝非半刻之功,最快也得数日。志人短短半夜不到掀起暴乱,其中缘由耐人寻味。”

    言毕,太子说道:

    “父王,儿臣以为,正是扣押马匹之事引起志人不满,故而籍此寻衅企图要挟咸国让步。即便没有符凌君之事,不是今日也是明日,必引起志人作乱。”

    太子此话言外之意是百里燕扣马不对在先,而志国刁民人不满寻衅在后,各打了五十大板。

    但看似各打了五十大板,但百里燕细想发现,这件事折腾来折腾去,谁都受损了,不仅是三侯、勋贵,西寰受损也不少,但似乎唯独他太子没损失。因为他无论在朝堂还是在自己家里,他太子都没有财政实权。

    而且在咸王和内阁态度都保守情况下,太子还要继续揭伤疤,这是存心不嫌事大,要把伤口扒开,让咸国贵族、内阁还有西寰撕破脸。

    孕息这件事百里燕此前本没有郑重对待过,因为市场还不成熟,而今太子否认孕息是主要导火索,那他哪里来的专业知识能否定其中关系,就连内阁都不敢轻易否认,而他太子却这般肯定。


………………………………

第912章 太子真容

    此时咸王不满太子说法,未做当面回应,遂问卢皋:

    “卢爱卿,此事你以为如何?”

    “回大王,马匹之事干系重大,换做是其他诸侯,上等良马断然是不准私贩交易。而我咸国律法开明,准许贩售好马,但奸商罔顾律法约束,不惜贩卖禁马,此乃不赦之罪,早晚得抓,现在抓还只是王眷一地,若是日后再抓,或许遍地暴乱,早抓比晚抓的好。”

    “嗯。”咸王点头肯定,又问高勋:“高卿以为卢卿之意如何?”

    “启禀大王,扣马之举并无过错,但王眷乃京畿重镇,事先既无准备,亦未告知大王与内阁商议,此事虽无错却也不妥。当然,大司农以市价购买按说倒也并无问题,换做是谁也想不到这等奸商不满足于此,而突然寻衅引发祸端。”

    高勋此言不痛不痒,但厉害在于理解的立场因人而异,站在太子立场,听着似乎何乎太子立场,换做是咸王,听着有何乎咸王的心境。

    众人皆未听出异样,咸王顺其自然的理解成自己的立场,遂又赵逊说:

    “赵卿,私养军马危害几何?”

    “回大王,私养军马易助长各郡勋贵豢养骑兵成害,加之如近国力增幅巨大,勋贵财力比之从前今非昔比,私养军马之害甚于外患。”

    “是啊,赵卿所言正是寡人所忧。既然此番因僭越律法养马而起,那诸位就替寡人解此烦忧,想想有何良策可解此患。不过寡人言明在先,必须是两全其美之法,既不能全禁了私人养马,以免日后马匹断绝。也不能继续放纵私人养马,只此一条,诸位替寡人拿个良策。”

    咸王趁热打铁,却结结实实坑了百里燕一把。这明摆着要将昨晚商定的开征养马税,经由他口说出,届时所有的不是都是他百里燕的。

    此言一出,众人面面相觑议论纷纷,咸王以热切的目光扫过众人脸上,殷殷期盼着百里燕替他排忧解难。

    此时诺一言说道:

    “大王,私贩军马无不是从国外而来,臣以为因增强边关盘查,增设哨卡以遏制军马入境。”

    “这恐怕不妥。”卢皋反对道,接着又说:“我国边境多为平原,边关不通可走小径,防不胜防。边关加紧盘查,马贩势必另辟蹊径寻找他途,若增强巡护,又得调用军卒骑兵往来巡逻,如此不仅调用甚多兵卒,延绵几千里边境,也收效甚微,难以见效。

    臣以为若不能全禁,应该加强国内监管,将人户马匹登记造册,擅养优良上等军马者严惩不贷。”

    “儿臣赞同卢将军所言,各地官府常年疏于管理,此番可籍此机会督促各地加强管制。”

    “哦,太子也赞同卢爱卿之举。”咸王悠悠说道,似乎很是欣慰,但话锋一转下刻又问百里燕:“永兴侯,此议以为如何?”

    看着咸王殷殷期盼的目光,百里燕真心不想由自己提出议案,但一想到废立太子遭致的不满,他更担心自己的事业半途而废。相比于外界的压力,百里燕更不希望咸王失去对他的信任,进而影响永兴的基业而半路夭折。

    横下心来,他说:

    “臣以为加强管束是应该的,但却治标不治本。如今各郡勋贵,乃至富商豪强,私兵甚重。少者数十上百人,多者一两千,有甚者豢养骑兵以私用。纵然律法宽宥,但不得不仿图谋不轨者。

    故臣以为,因新修养马律法,但凡私人,无论勋戚权贵亦或是私人均有养马权利,严禁养军马,私人按养马品级与多寡征税,勋戚贵族因是国之栋梁,战时可用之以战,可按爵位适当放宽,但仍应以马匹数量与品级征税。

    同时加强马市监管,打击私贩战马,籍此双管齐下,既能遏制军马泛滥,还不至于扼杀国内养马市场,也为国库每年新增养马税以开财源。”

    百里燕和盘托出昨晚所议全部计划,为免遭串供之嫌,咸王未急着表态,故作深思平静之色,观察着众人脸色,待内阁诸人议论后,咸王方说:

    “卢卿有何要说?”

    卢皋完全赞同百里燕的举措,但却是不知咸王“险恶用心”,于是便欣然肯定了所提举措:

    “臣以为此举可行。”

    “哦……”咸王沉吟一声,目光看向赵逊,刚想开口,太子插话说:

    “父王,儿臣有话要说。”

    咸王扬起斑白的长眉,转向看向太子问:

    “太子有何话讲?”

    “儿臣以为,开征马税恐有不妥。”

    “哪里不妥?”

    “儿臣以为私人用马商贾最甚,若开征马税,对咸国贸易不利。而且马匹往来时多时少,有母马者年生一胎,计未必精准,由此而生多缴赋税势必遭致商贾埋怨,请父王明鉴。”

    “太子所虑有理。”咸王大加赞赏了太子建议,下刻却话锋一转问百里燕:“永兴侯,太子所虑,爱卿意下如何?”

    百里燕闻讯不禁心脏痉挛,咸王存心要他与太子对着干呐。

    而且方才太子明明赞同卢皋监管马匹,如今提出了举措又表示质疑,这是他妈的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他太子倒底是玩的哪一出啊!

    开征马税本意在制约权贵养马扩充私兵实力,商贾作为特殊群体,马群本是牟利的工具,当然不可能将之限死,徒增弊端。

    太子提此议明看是在为某些人开拓,推翻马税。但仔细细想之下却是依附太子的权贵和商贾,与其说依附他太子姜蛰,实则是依附西寰和方伯的权势和财势,正如去年绸商,名义上是依附他太子姜蛰,实际暗地里仍然是西寰和方伯在活动。

    于是百里燕整治绸商,实际是间接打击了西寰和方伯的经济来源,而他这个太子,本就没有任何实权,甚至连基本的零钱花销都受到西寰柔性监管,但却是落得了个实惠人情。

    说起来我姜蛰也尽力了呀,都是他永兴侯心黑。而嘴上太子不说西寰的不适,但暗地里何尝不是因为绸商依附西寰和方伯,站错了队被百里燕打击。

    如果说去年的绸商受损还看不出太子的城府,此番王眷事变中,太子仍然超然在暴风核心之外,而且这么多年,他竟多次铤而走险游走在各大势力之间走钢丝,他姜蛰才是真正的高手啊。

    也不知咸王是否洞悉太子的心思,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咸王显然并不想太子继位后与百里燕太和睦。或者说,王眷一事,他百里燕太过独断,引起了咸王警惕。

    此时百里燕已进退两难,自己推翻自己的提案显然说不过去,如此有损自己的威信,也无法向咸王交代。如若反驳太子,只能加重日后的矛盾。

    权衡再三,百里燕选择向咸王屈服。

    “臣以为太子所虑确有道理,但商贾马匹多以驮马为主,中等马次之,好马不会多,因此修订新法时可开一道口子,但凡我本国商贾持证者所持驮马、挽马尽数免除征税款。如若要养好马彰显身份,可按平民之例,免除两匹普通上等好马的税赋,好马超出,则按税率征缴马税,以一年为限,核查报备缴税一次,第二年复查之,中间若有增加,若非暴增,不再重复审核。”

    马税的初衷是遏制权贵养战马,普通的好马,中下等马、驮马、挽马完全可以不征税,同时开放平民阶层养一匹或两匹普通好马,能保证国内中上等良种马在民间的存续量。

    以咸国现在的农业产出与日后农业发展趋势,普通人不仅养得起猪牛,一两匹马,甚至好马也能养得起。

    太子本意是以拥有马匹人群最多的商贾为借口,打击马税政策,现在干脆开特例允许商人持证养中下等马,马税的意图一览无遗,太子又说:

    “父王,免除商贾中下等马税恐有失公允,要免,其他人等也应该免。”

    咸王不动声色,缓缓说道:

    “免或不免皆有利弊,免去商贾驮马、挽马税赋实为方便商贾往来贩运商货,征税将加重对商贾盘剥,商贾所曾税赋最终将摊薄至百姓头上。太子若认为哪些人需要减免马税对百姓有利,可与诸位大臣商议,无需再报寡人。”

    咸王打发太子与内阁商议哪些人可以免除马税,等于是让太子与百里燕和内阁协商免除权贵的马税,那还要开征马税做什么,显然百里燕与内阁是不能同意的,咸王无疑是丢了一个软钉子,让太子哑口无言,但何尝又不是太子尽力了。

    压住了太子,咸王趁热打铁再问赵逊,准备最终敲定马税:

    “永兴侯议案赵卿意下如何?”

    “启禀大王,我咸国马场远在千岳山,其间相隔志、徐两国,眼下交好倒也无碍,倘若日后交恶,千岳山马匹恐难牵回咸国。国内开禁私人养马本是好事,但私养军马又生弊端,单纯以律法加以约束,已经养起来的战马、骏马以及大量私马如何处置将成棘手问题。

    若强征,必引众怒,若国库出资,价格低了与强征无异,加高了国库支出不免是一笔巨大支出,如此吃力不讨好之法,确实棘手。老臣以为以征税定额数,此举可行,至少也是折中之法。”

    “嗯,赵卿老成持重,想来定是深思熟虑。诺卿、高卿,你二人意下如何?”

    “臣附议。”

    诺一言赞同道,高勋亦然:

    “臣也附议,不过臣有话要说。”

    “哦,高卿还有何良策献于寡人?”

    “启禀大王,既然要按马匹品级与养马数征税,但马匹的裁汰与生老病死繁复多杂,每年征税如何复查又如何审定这些都得从长计议商议周密。”

    咸王听着也突然发现,他突发奇想的容易,真要征税操作起来确实有难度。


………………………………

第913章 量身定制

    若有所思片刻,咸王再问百里燕:

    “永兴侯对此议可有良策?”

    “回大王,高大人所议确实值得商议,不过也并非全无破解之道,关键在于马蹄铁。”

    马被人类驯服之后,马蹄的频繁跑动大大加速了马匹老化受伤的概率,马匹上的角质层受到地面的磨损而伤及马匹,由此出现了马蹄铁。

    早期的马蹄铁是皮革,此后出现一段时间的都是青铜或铜制品,铁器出现之后,由于马蹄铁厚度所限,青铜或纯铜马蹄铁过脆亦或太软,耐久性不如皮革,因此铜制品效果不如皮革。

    但皮革包裹马蹄也有问题,尽管更换取材方便,但皮革在潮湿地域和长期行军容易引发马蹄真菌疾病,因此铁质马蹄铁出现之前,马蹄的寿命并不长。

    当下由于铁器尚未普及,诸侯国的铁质马铁普及率一般,咸军得益于永兴特产,十年前便尽数实现了铁质马铁。而鉴于铁质马铁耐受性远高于皮革与铜制品,咸国铁质马铁并不对外销售。

    近些年咸国铁料的出口,也促进了铁质马铁的普及,但数量仍不算多。加之马铁是消耗品,产铁不足令各国完成马铁的转换。

    马蹄铁终归是损耗是家常便饭,只需要在马铁不参与磨损的外延与上表面,既紧贴马蹄的一面敲上编号与钢印,每年征税只需看钢印,便知道这匹马今年有无上税。

    四个蹄铁同时敲印,即便一个损坏更换,也只需根据其他三个马铁重新敲印。如此轮流更换马铁,钢印的序列永远不变。

    为防止恶意更换蹄铁,逃税或是偷梁换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