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4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样。

    “大王竟轻易放过了符凌君,此事难道就这么完了,不能吧……”

    “父亲,既然大王已诏告全城,应该是不打算继续追究了,契押之事人人有份,想追究也无从追起。”

    长子米易想当然道,米垣摇了摇头:

    “为父不是说此事,马匹之事百里燕难道就此打算罢休?”

    “百里燕不是已经开征了马税吗,他还想怎样。”

    “是啊……但愿他没有查到蛛丝马迹。”

    米垣的目光意味深长的凝视着王宫方向,他始终担心百里燕要顺藤摸瓜查到他的头上,如今到此告一段落,他还是不放心的。

    其实非是百里燕不想查,王眷之乱商贾出逃的出逃,被杀的被杀,留在城里的无不是人心惶惶,线索几乎断绝,继续查已无多少意义,同时不免引起不满情绪激起变故,不追查利益大于弊。

    马税的开征已经打击了权贵养军马的势头,追查马匹的来源意义已经不大。

    “父亲,二弟与朝阳君都押在城西仓库,孩儿以为风头过后就算了吧。”

    “不行,百里燕狡诈异常,谁也不知其倒底打的什么算盘。继续给我关着,风头过后,驱赶回老家禁足,五年之内不准离开庆忝半步,否则我就打断他的腿。”

    打断腿总比没命的强,王眷事变的罪魁祸首正是米克、胡埃二人,若非倒霉的符凌君背了锅,米克、胡埃二人足够得上杀头的,咸王也绝不会吝啬,削他米垣的封爵。此时足可见米垣的油滑,这个当口上夹起尾巴做人还是很重要的。

    而与此同时,天色稍晚之际太子回府,将事情来龙去脉与西寰一番细说,仍颇有微辞:

    “此事本因奸商寻衅杀人而起,却要废黜符凌君封爵,父王处置着实不公。”

    “太子所言话是不错,但王眷之变令诸侯商贾损失惨重,各国使节鸣冤不平,父王总得有个交代,否则日后如何威服诸侯。父王的一番良苦用心,太子应该体恤才是。”

    “本太子看,父王是老了,不分忠奸不明对错。”太子怒气哼哼,攥着右拳砸在案上,似乎是非常不满,他随后又将矛头指向百里燕说:“王眷事变永兴侯有不可推卸之责,其失察在前包庇纵容轩亭、卤侯、黄彻城中牟取暴利,后为了五匹马大肆于城中搜捕,最终激起事变,父王不仅不追查,反替其开脱,简直岂有此理。”

    要说王眷事变百里燕也挺无辜的,开头与结尾根本驴唇不对马嘴,各方势力拿的都是不是一套剧本,但最后演了一台戏,非要说他有责任,多年来严重忽视了王眷发展他有失察之责。

    但按太子的说辞,百里燕是飞扬跋扈,没有他的大肆搜捕,不至于激起民变。从这个出发点出发,似乎倒是没错的。总而言之,这件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从现代理性角度看待此事,是技术发展与大环境的局限,激化了放大现实矛盾。

    这个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完人,纵然百里燕两世为人,他焉如何能顾全方方面面乃至细枝末节的小事。既为领导,必着眼于大局,如何能面面俱到亲力亲为。

    见太子怒气腾腾,西寰不动声色的落井下石:

    “永兴侯是咸国的功臣,父王如何能对国之肱骨下以痛手,想来父王也是顾全了大局,不忍处置。倘若就此惩治永兴侯,招致其不满,日后被诸侯所趁,咸国还有谁人能堪此重任。”

    “哼,本太子就不信,没他永兴侯,我咸国的江山社稷就没人了吗!”

    太子说这话时心里其实不这是这般想法,然西寰却顺话继续往下说:

    “话可不能这般说,永兴侯所为无不是亘古未有之创举,父王还指望永兴侯辅佐太子图霸中原,此时若是惩治永兴侯,岂非令亲者痛仇者快。”

    “他有功于社稷不假,但也不能持功自傲飞扬跋扈。陔陵城内,除了父王,还有谁家能养几十匹千里跃,只有他永兴侯。举国上下,他永兴侯一年岁入便富可敌国,如此令其继续做大,日后令我如何用他。再者,如今国库年有盈余,钱坊财源不断,他尽还要以朝廷名义借公债开孕息,此举岂非滑天下之大稽。”

    “此举或许是永兴侯另有长久考量吧,今日时辰也是不早了,我着人去给太子准备晚膳伺候。”

    西寰敬谢不敏故作两可之说,而后示意贴身女婢伺候太子前往膳味斋。

    待到游廊外,西寰果断变色,蹙起黛眉问季锦昇与顾晨:

    “太子方才所言你二人可都听清楚了?”

    “听清了。”二人异口同声,季锦昇先说道:“按太子说法,所为期货便是契押,不过是将私市变之为公市,此举倒也不难解。只是属下不解的是百里燕缘何还要以朝廷名义举债,同时还要发孕息,这般所为岂不是自相矛盾之举。”

    “是啊。”顾晨肯定道,接着又要说:“咸国岁入年年皆有大量盈余,最后多数进入内府与钱坊经营,钱坊每年又能再生利钱,当此巨额盈余却还要举债,举债倒也罢了,还要举债开增孕息,简直闻所未闻。而且,岂有朝廷向民间借债的道理,真是天下奇闻。”

    这等浅显道理西寰当然明白,她不明白的是咸国而今极端富有,既不缺钱还愁花钱,却还要借钱,不缺钱借钱,最后放高利贷再牟利,所有逻辑套一起,完全不知百里燕意欲何为。

    她道:

    “既然二位都不明白,季将军,即刻将此事告诉我舅舅,此事他定能看出端倪。”

    “属下即刻去办。另外,咱们的人是继续留在陔陵,还是撤回晋国,请公主明示。”

    “志国的人已经暴露,百里燕突然停止追查,或许正等着本宫自投罗网,将我们的人尽速撤回晋国,雇佣的志国商人中断与他们的协议,我们在志国的人暂时蛰伏,另觅时机。”

    “属下明白了。”

    西寰往咸国贩用的是志国人而非晋国人,不仅洗白了马匹来源,还将自己置身事外,一直以来倒也相安无事。由于米克所作所为直接暴露了上层的网络,让本来与之没有干系的关系隐秘网络露出破绽,着实让西寰异常被动,索性王眷暴乱掩盖了所有痕迹,让此事得以平稳渡过。

    翌日,陔陵报纸额外加刊一期报道符凌君恶劣事迹,并加以“批判了高利贷和契押的社会危害”,同时放出朝廷即将整顿孕息与契押的风声,以试探舆论。

    王眷事变来的去的也快,前后数日间迅速平息,在朝廷大力整顿下有望短恢复了平静,重振此前繁荣。各地受封领主得到朝廷政令都不敢耽搁,陆续火速赶往陔陵“报到”,生怕这个当口被咸王废黜了封爵。

    广信公姜闵由于年事已高又中风的缘故,只得由姜乾与陈韵风代其赶赴陔陵面君。

    时间一晃到了四月初,前线陆续传来军情消息,长孙国丢城失地败仗连连,此前因王眷事变而沉寂的焦点,再度转向卫国与长孙的战争。


………………………………

第916章 富矿

    四月初二,博源君姬丰不请自来,说是不请自来,其实邀请函早发出去了。王眷事变看似只是死伤了些官兵与商贾,对各国诸侯没什么冲击,其实影响很大。

    契押本就是各国商人搞出来的“金融产品”,各诸侯国商人权贵蜂拥而入王眷,有关系的利用关系获取配额,倒卖赚取利润,没关系的只能刀口舔血冒险转卖到手的物资,最后接盘的算不上最倒霉,真正遭殃的是哪些投入资金,既没有拿到货,也没有拿回本金,被强制“平仓”的普通商人。

    这些参与倒卖的外国权贵与商贾,不乏有梁国的商人,公良氏的商贾,西寰控制的巨富等等,姬丰也不例外。此番上门,名曰为了订单,实则是为打探咸国虚实好谋取暴利。

    “博源君今日此来,一定是与本侯订立最终协议的吧。”

    姬丰一脸笑盈盈,张嘴就是一张招牌式的笑容,给人以一种人畜无害之色:

    “呵哈哈……不错,本君前来是与最终协议有关,但与永兴侯所言还有些出入。上月因王眷之事永兴侯不便而有所耽搁,今日前来是希望与永兴侯继续商讨最终作价。”

    听到这里,百里燕脸色未变,已经端在手头的茶盏,略用微力置于案上,只听咣的一声,茶盏左右摇晃了两下,百里燕不冷不热说道:

    “博源君是来讨价还价的。”

    “呵呵……生意嘛,自古讲究个货实价惠,咸国的机器没话说,可是这价钱实在太贵了,本君替天子经略,若是不能令天子满意,本君恐怕不好交代呀。”

    “哼,前番两次前来讨价还价,本侯已经让了你三十万新币,此番又来讨价还价,真以为我咸国的机器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工匠的血汗不值钱是吧。”

    百里燕疾言厉色毫不客气,姬丰讨价还价已经不是一次了,连同这次在内已经第三次。前两次共计许诺他三十万新币的让利,从三百七十余万降到了三百四十余万,百分之八的降幅还不满足。这其中还包括所有人员的培训、食宿、差旅等费用,学到的都是较为先进的加工技术,却只花三百多万的新币,天底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

    见百里燕动怒,姬丰打起了哈哈:

    “呵哈哈……永兴侯莫要生气嘛,你看咱们能不能换个法子。”

    “换个法子?”百里燕心生警惕,怀疑这王八蛋早有算计,遂接着问:“本侯洗耳恭听。”

    “永兴后你看,咸国钱坊对外贷款,却不贷给外民,你为何不妨贷于本君如何。”

    “什么啊,你要贷款!”百里燕吃了一惊,终于有点明白这货是想空手套白狼。

    “是啊,咸国先借款于我梁国,而后每年归还定额的本息,十年还清如何。”

    姬丰盘算的很好,用咸国的钱买咸国的设备,然后分期付款,均到每一年所需要支出的钱款虽比支付的购买款更多,但永兴机器两三年后陆续交付,由机器产生的利润丰厚得多,足以提前还清。

    按说国际大额贷款无不是国际跨国银行梦寐以求的业务,但前提是必须有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和政治秩序。咸国钱坊成立至今只开设国内贷款业务,不开国外业务,归根到底是局势动荡,其次是技术条件不具备支持开设国外业务。

    退一步而言,姬丰贷款不可能以私人名义贷款,而是以梁国和天子名义贷款,是宗主国向下邦借钱,历来借钱容易还钱难,更何况当下没有国际性的金融条约,指不定姬丰盘算着明年或者后年咸国被卫国打垮了,货币急速贬值,到时候账收不收得回来还另说,收回来也是贬值后的货币。

    见百里燕不作回应,姬丰小心着试探道:

    “咸国贷款将有利可图,永兴侯何乐而不为呢。”

    “呵呵……”百里燕冷笑着,没有拒绝的意思:“那好啊,博源君打算借多少,不会准备一个铜子都不花,全靠借吧。”

    “呵呵,正是。”

    姬丰厚脸无耻道,百里燕脸色骤然沉了下来,讥诮道:

    “你真开得了口啊,不怕噎死吗。”

    “永兴侯此话言重了吧,既是生意,借钱办货之举古已有之,更还怕我国搬走跑了不还吗。”

    与姬丰的合约总价达三百四十余万新币,其中两成约七十万以金银交易,在此之前要梁国国库一口气拿出这些金银确实不太容易,与穆尼交易之后,多了好几百万金银,拿出七十万是毫不费力。

    现在想一毛不拔借钱采买设备,与其说是精明过头,不如说是厚颜无耻到了跌地皮的份上。

    百里燕严词拒绝道:

    “此事甭说本侯不答应,我王也不会答应。至多贷给你八十万,新币,金银不能贷。”

    “八十万太少,三百万新币。”

    “不可能,只有八十万,没有商量的余地。”

    百里燕毫不退让,姬丰继续讨价还价:

    “那两百五十万总行了吧。”

    “不行,八十万新币,一个子也不能多。”

    “那易货与贷款并举。”

    姬丰提议道,百里燕再度拒绝:

    “当初协议之内并无易货交易,只许你梁国以新币与两成金银交易。况且说,你梁国并不能供应我所需之物,本侯缘何要答应易货交易。”

    “永兴侯何故忙着拒绝,不妨听完本君条件再做决断也不迟。”

    “哦,梁国难道还有我咸国所求之物吗。”

    梁国气候与相国相当,纬度稍微偏北一些,大体上梁国能有的农作物产咸国都有,并不像志、晋、宋等国的棉花、大豆、芝麻、吊豆、皮货、药材、矿产等存在贸易互补的条件。

    而铁、煤、硫磺、硝咸国如今都能自给自足,地质技术的建立,为咸国发现了一大批矿藏,已不存在大量进口的条件,最多用进口弥补一些储备,让其他诸侯的外贸账面好看一些,不至于贸易逆差过大而财政奔溃。

    梁国能出口咸国的特产少之又少,即便有,总额几乎可以忽略,百里燕实在想不出梁国能有什么是咸国所必需的,因此当初拒绝了姬丰易货交易的请求。

    此时只见几分从腰间掏出一个锦囊,并从锦囊之中提出一块鸡蛋大小略带金银色的石块:

    “永兴侯且看,若永兴侯愿易货交易,我梁国可用此金银矿石作为易货商品。”

    “哦……金银矿石。”

    百里燕意味深长道,不禁觉得可疑,遂示意魏琦取来,用放大镜仔细端看。

    矿石纹理层次金银灰三色交错期间,质地较为细密,可以确定不是硫铁矿形成的愚人金,也不是泛有金色的锌铜矿石,至少可以肯定其中含有金矿,至于是否还有银矿,还很难说。

    但看到这里,百里燕颇有些不懂了,姬丰好端端的凭什么以金银矿石作为易货商品抵押现款,根本没有道理。

    金元素在地表的矿藏中的含有量十分稀少,普通金矿每吨含量不过三两克,甚至一克半克,开采精炼成本极高。品味最好,最易开采的是富矿在早期人类活动中几乎开采殆尽,近现代社会开采的金矿,多数是品味每吨数克乃至一克的金矿。

    当下生产力低下,开采技术原始,自然资源丰富,金子的来源主要依赖开采天然富矿与金沙淘洗,甚至是天然纯金,既狗头金、骆驼金等。其中已知的绝大多数富矿都在金雪狄与西貘夷境内,中原富矿极少,即便有,品质也不佳。

    姬丰给出的这颗矿石标本的含金量虽不知多少,但品质极高,绝对是高品位富矿的金矿石,他博源君有什么道理拿如此品质之好的金矿石做交易呢。

    况且说,矿石是矿石,金子是金子,谁能保证你供应的矿石中金银含量有多少,要耗费多少人力,到时如何结账,又是件扯皮的事。这个当口提出此时,反常至极。

    细想到此,百里燕将矿石与放大镜置于案上,不动声色说道:

    “尹秧君能否告诉本侯,梁国可是发现了金矿?”

    “呵呵,此事本君也不知晓,是天子授意本君可籍此金银矿石与咸国交易。方才见永兴侯看的如此细致,想必一定是识货的。”

    “不错,博源君所给这枚矿石确实含金量很高,但本侯就不明白了,天子既有如此只好金矿,为何不以金银支付,而要大费周章以金银矿石结算呢,而且天子如何能保证金银矿石含量能足额支付所需钱款。”

    “提取金银时,我国将派遣工匠与官吏一同提取,直到足额支付咸国所需金银,其中的火耗人力可折换成金银一并支付。”

    姬丰始终一脸笑盈盈之色,丝毫看不出恶意,不禁给人真心实意的在倒贴,真是不同意就可惜的错觉。百里燕思来想去不对劲,但又心痒舍不得如此大笔的金银,遂试探道:

    “天子打算供应多少金银矿石,几年缴清。”

    “全部金银钱款皆用金银矿石,三年内缴清。”

    “这么多,你梁国能有如此众多金银矿石?”

    百里燕不禁怀疑姬丰所言的可信度。

    用三年时间缴清价值七十余万的寸金银的矿石,这个产量约几十吨金银,即便按每吨上百克甚至几百克黄金的富矿估算,也相当于五千吨含金的矿石。

    甭看梁国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出产几十吨金银,着眼目前低下的生产力,五千吨矿石以当下技术条件要花费多少人力成本开采和运输、冶炼加工,每年五六吨金银的出产量,放在中原也是个天量了。

    以志国占领的滋源郡为例,从此前情报来看,全郡一年也没有六十石白银的产量(约合三吨左右),黄金还不到十石,梁国开得什么矿,一年能出十吨金银用于支付外债,还不影响国库的收支。


………………………………

第917章 笑话

    越是细想,其中的情况越耐人寻味,百里燕不打算急接应下此事,他道:

    “此事干系重大,本侯一事也无法回复博源君,要不待本侯禀报我王再回复阁下如何。”

    博源君欣然接受,一脸大度的笑容:

    “就依永兴侯所言再等几日。”

    “那这块金银矿石博源君不会吝啬留给本侯吧。”

    “无妨,永兴侯留着便是。另外本君听到些风声,今日正好向永兴侯求证,还望侯爷能如实相告。”

    “哦……”百里燕轻吁一声,心想姬丰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不知博源君想问何事啊?”

    “本君听闻永兴侯有意管束契押,可是有此事?”

    “怎么,不会是博源君也托人在王眷城中赌此交易吧。”

    “没有没有,断无此事。”姬丰忙于否认,接着又说:“本君听说而已,坊间也传闻契押者众多,永兴侯兴师动众整治契押,恐遗害不浅呐。”

    “呵呵,此事就无需博源君操心了,本侯心中有数,定会给各方以满意答复。”

    “哦……这便好,这便好……”姬丰满口称赞之词,实则口不应心。

    “契押”曝光之前,百货堂生意事都由姜蓉、乔馫儿、萧儿打理,百里燕过问不多,而百货堂、朝廷榷市只负责替永兴城出货,并不管货出手后的去向,经年以来对下面的交易情况知道的确实也不多。

    加之经融机构银行体系与法律的不健全,时常日久形机制的缺失形成经融官僚主义,致使契押的形成一直未能引起官方注意。

    姬丰嘴上说没有参与,其实彻头彻尾是在撒谎,其是大担心咸国彻底取缔契押蒙受损失。

    王眷事变后百里燕通过私下了解了黑市情况,初步估算过王眷城地下黑市契押一年参与倒卖的的资金流量,保守估计总有四百万寸银,只多不少。

    别看这个金额很大,如果将其理解成股市一年的总成交量,分摊到每天,其实才一两万寸银的契押成交量,刨开本金,真正的价格上扬而获取的差价占成交量并不多,这还是贵金属的成交量,金银通宝年成交总量远大于这个数。

    倒爷们通过不断的倒卖契押,中间谋取的利润少则几十数百贯新币或金银,多则几百上千,梁国历来精于经商之道,如何能置身其外不大捞一笔。

    待送走姬丰,周空走出偏厅来到身边:

    “他分明不怀好意,不能轻易信他。”

    “夫人说的是,我总觉其中隐有蹊跷,还是谨慎些为好。魏琦!”

    魏琦上前道:

    “侯爷有何吩咐。”

    百里燕取来那块金银矿石交到魏琦手中详细交代:

    “即刻送往永兴城技术署的理化实验室,让他们尽快分离矿石成份,测算每种元素的比重,越快越好。”

    “诺。”

    永兴城开办化学课程多年以来,陆续培养了大批化学基础人才,永兴化学搬迁之后,麟城、永兴各有一处大型综合理化实验室,另有多所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研究和生产。

    同时百里燕每年拨专款,以资助学有所成的个人投身化学研究,并承诺毕业后十年内从事相关工作和私人研究者,经大学堂核实与考核,可以自行招募学徒,学徒经推荐允许通过专业对口渠道选拔,通过者直接升入大学堂进修,毕业可获学历认可。

    当然,如果以为拿了钱可以随性所欲那就大错特错,所有经费只用于支付研究者的工资与研究支出,不得做他用,每月的领取和报销都由大学堂财务部门专门核实。

    鉴于化学研究固有的危险性和重要性,从业者及其家属都有免费的就医福利,仅此一点,也是绝无仅有的。

    当下风气淳朴,摊子也不大,监督和管控相对容易得多,至今倒也没发现欺上瞒下拿钱挥霍的恶性典型。

    送走了姬丰,百里燕徐徐回到内宅与姜乾、陈韵风继续此前未完的话题。

    离开的功夫,姜蓉说了不少闲话,进屋时只听三人哈哈大笑,百里燕不明所以便问道:

    “你们说什么呢,这么开心?”

    姜乾边笑边说道:

    “蓉妹说妹夫你早晚有一日要升天成仙,我便问为什么,蓉妹便说你曾说要去月亮上看星星,我说如何能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