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4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要长孙心甘情愿让出三郡,其显然不会同意,故而需得从他处补回来,于是卫国再与长孙联手,卫国向长孙借道来攻我咸国,而晋国则从东面攻我江东,如此长孙西南失去三个郡县,便可从我国身上捞回来。
而志国则坐山观虎斗,由梁国出面游说卫国让出德康,继而先阻断我国西进之路,然后迫使我国向长孙借道北上,将我军主力骗入其境内,而后切断粮道,被卫军围歼。
故而只要我军主力被卫国围歼,卫国放弃一个郡县换取志国妥协,其便会同意,而志国只需给些钱财货物,卫国也不会空手而归。但志国只以为坐山观虎斗便能渔翁得利,却殊不知梁国意在将我军主力彻底歼灭。
一旦我军覆灭,那结果只能是卫军与志军、晋军相汇于北海,三大诸侯国永无休止的相互拼杀,而得利的只能是梁国。故而此计乃是连环计,将五大诸侯均算计在内,稍有不慎盘满皆输。”
宗伯泰一席话说的百里燕透心冰凉,他沉声说道
“按先生的意思,长孙、卫国一面于我求援说和,一面却在梁国撮合下商量着如何籍此为骗局坑杀我咸国。”
“是的,侯爷不应忘记雄论道、愚论派、诚道派三派明为相斗实为暗通款曲相互勾结,现在看来,这三派都只为一个目的,千方百计令诸侯厮杀令梁国收益。在下斗胆猜测,此三派也许从一开始便是一派,只不过是打着不同门派的旗号掩人耳目罢了。”
百里燕沉默,宗伯泰又说
“侯爷可是想到了前世?”
百里燕吃惊看着他,没有否认
“是,想到了前世一些事,颇有些似曾相识。但要世人相信,恐怕不易。”
“侯爷大可不必如此忧心,这天下生万物,万物生阴阳,既有阴阳便有激波,而阴必生阳之内,阳系阴之外,阴阳相激乃生雷电,风雨相倾四季往复,此乃世之常理不可逆也。侯爷若是耿耿于怀,日后必受此左右束缚心智,一切当从宽看待方能从容应对。”
“那先生的意思是顺其自然任其发展?”
“阴有缺而阳补,既是阴谋,便是谎言。其撒了一个谎,便是要编其他谎话以自圆,诚道派以阴谋诈术治天下,其有朝一日必受反噬。
而今侯爷以雷霆之势撼天下,诚道派此举无异于蚍蜉撼树,自绝于天下,其难成大事。在下料各国诸侯无人敢于铤而走险火中取栗,此一战侯爷大可放开手脚一搏。”
“先生的意思是说,我军一力降十会,四两拨千斤!”
“嗯……”宗伯泰思索若久摇了摇头“非全是,但侯爷这句‘一力降十会,四两拨千斤’倒是不假,确是可受奇效,可破诚道派诈术。”
百里燕其实并未领会宗伯泰真谛,但现在这些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一刻起,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东方,统一的步伐不可阻挡。
()
。
………………………………
第1014章 军机会(1)
实力面前,再多的阴谋诡计,再毒辣的卑劣手段,都是滚滚红尘中的一粒砂。纵观天下兴亡,历史潮流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无人可以抗拒历史的宿命,同样也无法改变历史的轨迹,思水江畔的一声炮响,终将被载入史册,为后人所铭记。
次日清晨,吴彬坐船返回江泉城,杜锐勋焦急等在东门外码头边,见吴彬下到岸上,他忙是上前略施了一礼急问道
“吴长史,咸军是何反应?”
吴彬神色复杂,耐人寻味说道
“赵逊、百里燕大为震怒,但听赵逊意思,似乎没有退兵的打算。”
“不退兵?!”杜锐勋重复了一遍,细思过后又说“那是要借道?”
“可本官听着不太像啊……”
杜锐勋闻讯吓了一跳,他忙说
“难道咸军还想过江攻我!”
“看起来是有此意。”
“绝无可能!”杜锐勋否定道,接着又说“咸军起兵至今不过两月,即便从七月算起也才三月,三月间咸军如何能完成备战,何谈过江登陆攻我,其最快也得入冬之前完成备战,在此之前,志军已然接管德康,咸军若不借道,又如何来攻我。”
农耕文明体制下,生产力的落后制约了战前储备规模,战争动员和物资储备是个周期漫长的过程,后勤调度受制于技术条件保障和思维局限性,需要庞大的统筹规划。
正所谓“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除了军事态势上的出其不意,更多是战前军事的秘密准备。
诸如粮草、器械、装备的转运征调工作,民夫的组织,钱粮的调拨,新兵的征集训练,常备军的扩军和重整,都是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而渡江作战所需征用的船只更是全国性的组织工作。
站在杜锐勋的角度,咸军根本不可能只用短短两三月时间内,完成正规军和新兵的整合训练,也不可能悄无声息全无踪迹在他眼皮子地下,完成人员调动和物资转运器械征调,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半年以上。
两日后,赵逊、百里燕两份急件送达咸王面前,得知卫国已将德康让给志王,咸王雷霆震怒。
“卑劣,无耻,志王老贼,寡人要活剥了他!”
“大王息怒,大王息怒啊。”
蒋浩劝道,咸王厉色说
“志王老贼出卖我国,叫寡人如何不怒。”
“大王,此时当思良策,以免遭致腹背受敌。”
“寡人怕什么,去,研墨!”
“诺!”
咸王当机立断,准了百里燕发兵请求,火速令人发往甘府。
九月廿八,十路镇军诸将齐聚阳都,其实只有九路,第十路镇军都由权贵乌合之众拼凑起来,因此并未置镇军,是临时编制,由卤侯系的东郭昌率领,官拜督军。
东郭昌今年三十五岁,在此之前既没有出任过像样的军职,也不是行伍出身,是个非常正经的“走私贩子”,专门从事食盐和食用碱的对外走私,既然是走私,无不是一些狠角色。
由于各国高筑关税壁垒和混乱的国外市场,导致咸国正规商品的销路受到各国权贵阶层的盘剥和控制,无法有效的利用商品和文化输出,实施经济渗透获取更大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因此也就需要走私,而且是官方私下支持的走私。
于是最近十几年间出现了大量走私贩子,为此还专门开立了不少黑色账户给他们洗钱。
东郭昌正是卤侯手下中最出色的一个走私头子,籍此西征机会,卤侯正好将其转正扶上位。
军事会议设在阳都治所以东空地上支起的军帐内,军帐占地一百四十平,长三丈半,宽四丈五,高一丈,军绿色牛仔帆布,空心管钢结构框架,周围以缆绳、钢钉、沙袋固定,即便面对八级强风也万无一失,小马扎往地上一坐,足以容纳十人一起开会。
看去下边乌泱泱一片,百里燕压了压手示意说道
“诸位将军请安静,军机会议现在开始。但在此之前,有件事赵帅要事先告知诸位。”
话音落下,坐下一片议论纷纷,这时赵逊说
“诸位,想必有人已经知晓,数日前本帅调走了十万人马,有人也许猜测是何用意,本帅今日不妨明白告诉诸位,卫国已将德康让与志国,故而此战志国可能介入,为以防不测,本帅决意调走十万人马赶赴都郡拱卫都城。因此开战之后,各位务必小心谨慎,志军动向不可掉以轻心。”
次一言既出,众人大哗,第五镇军大将军顾中先说
“志国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我国倾全国之力攻卫,他敢来找死,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这时徐谨说
“顾将军此言差矣,全天下不知道枪子儿往哪儿打的还大有人在,志军若是找死,正好让他们知道知道枪子儿的厉害。”
“说得对!”田鹏嚷嚷道,掏出转轮手枪指着天咆哮道“他敢来,老子就一个个崩了他娘的,呵哈哈……”
百里燕脸色一沉看向田鹏
“收起你的家伙,当心走火崩了你自个儿。”
话音刚落,众人哄堂大笑。
咸军抵达甘府不久,除个别重点照顾对象外,百里燕组织各镇军都郡、大都督、大将军三级主官观看了第七、第八镇六万人列队齐射,场面一度极为壮观。至此之后,各级将官对战事过于乐观。
待笑声散去,赵逊接着此前未完的话又说
“永兴枪炮正在源源不绝交付给大王禁军,不日即将成军,志国虽不足为虑,然诸位不可放松警惕。此番攻卫,必须抢在志国接手德康之前过江攻取全境,故而今日召集诸将前来,意在将战事提前。”
这时陆亭训说
“本将有一事还想请教赵帅。”
“陆大将军但说无妨。”
“大王可知此事否?”
“本帅于百里副帅均已上奏我王告知此事,想来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王定会赞同发兵之举,如若大王不准,本帅即刻收兵也就是了,陆将军可放心。”
倒不是陆亭训不放心赵逊、百里燕,毕竟他递上了投名状,赵逊、百里燕也没必要欺骗他,他更担心自己的座主张佑的态度。如若张佑要他保存实力,他自不会卖力,如果咸王决意发兵,他就必须全力以赴,给张佑长脸,博取更多的政治资本。
安抚陆亭训,赵逊又说
“各镇集结已有两月有余,新兵补充合练可有问题,能否一战?”
“启禀赵帅。”叶信立身说道“此番补充新兵与征召兵士训练娴熟,只需稍加调教便可堪用,可以一战。”
“嗯,叶将军此言看来是颇有底气呀,呵呵。”赵逊捻着白须点头认可,随即问陆亭训“陆大将军的第九镇为新筹镇军,兵士操演格杀斗技可否娴熟?”
“回赵帅,新兵能有老卒七分斗技者实不多见,本将麾下虽多是新兵,却胜以往十倍,此等新军稍加操练便可临阵,确实可以一战。”
叶信、陆亭训反应的情况总体反应了新军制颁布以来多年积累的成果。新军制下,全国实行通过制度化的耕战结合,非耕既战,定期轮训。并以村为单位,县城为集训点,武备营与镇军为输出单位,赴各地轮流驻点和抽查。
除学生、工匠、技工、知识分子、商贾、百业从业者等非农业人口,农闲时期十四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男丁实行定量军训,练习简单实用的格斗技能,战时征召可随征随补,缩短战时培训时间。
同时鼓励各地开办武官,传授武技弘扬武术,传播尚武精神,并允许农民和城镇人口前往官府报备,在指定地点购买官方出售的普通兵器和铠甲,实行定期抽查与兵器核查制度,以防止倒卖走私和非法蓄兵,籍此藏兵藏械于民间,减轻了战时国防装备的支出压力。
当然,官府出售的兵器铠甲等级低于咸军镇军装备,不计出口兵器,官府允许出售的装备品质略高于其他诸侯自己制造的铁器钢件,对外可杀敌,对内不至于民间叛乱对镇军、辅兵形成威胁。不过随着热兵器的普及,多数冷兵器都将退出舞台,成为历史。
此番西征征召的兵士二十万是辎工营,近五十万是当年裁汰解散,与最近七八年间服役期满退役的兵士。这七十万人战斗素养良好,作战经验丰富,重新征集调入原建制可迅速凝聚战斗力。
剩余四十五万人都是各地征召的新兵,最长的积累了两年的轮训时长,最短的有三个月,征召后集中整训,其中十万人补入陆亭训的第九镇,其余三十五万人一分为六,被一、二、三、四、五、六镇分走。
薛胜的第七镇、周空的第八镇,仍保持现有编制不扩充不压缩,以维持两军改编热兵器后的战斗建制,不至于因为建制的变更徒增麻烦。同时增补武备营年轻军官,以加强基层组织力凝聚力,吸收战斗经验,为日后扩充改编其他镇军提供一块试验田。
()
。
………………………………
第1015章 军机会(2)
询问过各镇情况,除东郭昌外,其余各镇兵员和整训均无问题,最大问题集中于各镇少的扩充了万人,多的扩充了二十万人,在此之前各军主官实际带兵至多四五万人,只叶信、关龙卿两人平灭黑巾叛乱统兵超过十万,其余各镇大将军、大都督均无五万人以上的统兵经验,一下冒出来这么多的兵马,个人的能力都有些捉襟见肘。
而且多数主官都年近六旬亦或六十多岁,再成长空间极为有限,包括百里燕、赵逊两人在内,也从没有指挥一百四十万大军,八十万民夫作战的经验,恐怕中原历史上也没有一个郡集结这么多军队的先例。
南征时百里燕最多指挥过三四十万的乌合之众,一百四十多万人的撤离,但乌合之众却是要比治军方便的多,因为只要重点照顾好各个山头大哥,下边的人马控制起来更容易。
但三四十万军队乃至上百万大军,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而是整个系统性的改变,是没有借鉴经验的。
为此百里燕的计划是
“有鉴于各镇情况于此番西征目的,本帅与赵帅、卢将军、关龙军师商议后,决定新置‘集团军’军制,以协调各镇军作战,便于指挥。”
话音未落,徐谨一镇军大都督鲍睿问道
“副帅,何为‘集团军’?”
“简而言之,是由多个镇军亦或是戍军集中于一人统御之下,但原有建制不变的高一等建制,此法是效仿金雪狄人军团编制所创立。
金雪狄人每次北犯,其最大建制为总长,相当于我们的大都督乃至大将军,统兵一万或是数万乃至十数万不等,总长之上设军团长,以统辖各总长,各军团长之上以蛮王或蛮王的亲信为军团群,继而容纳各个军团,构建更为庞大的军队。
如此可便于指挥,乃至拆散编制重组,这也是为何金雪狄人臼打不夸的原因,他们可不断调整完好建制的军队重新组建军团。而我中原则是以大都督为作战集群,兵力至多万余人,如此便极大制约了统兵将帅的兵力调度。”
金雪狄人军事上最大的成功是完善了作战建制,建立了更为先进的垂直指挥机构,极大的便于其指挥层下达作战命令,乃至重组被重创的建制。
中原军事体系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单纯依靠将帅个人层面,而不是依赖军事体制提升军队效率,这是双方军事主导思想最大的差异。
咸制改革的目的,意在建立更为完善的扁平化指挥结构,在推动科学进步,武器更新迭代的同时,同步完成军事体制的转变。
集团军很大程度上是军制改革成功后,更进一步的大胆尝试,以当下既有的传统作战系统,三十万至五十万已经是当下指挥系统所能容纳的极限,这还仅仅是保证不出大事,吃喝拉撒都管好的最低要求,要做到行动如一,令行禁止,乃至作战,根本不可能。
新增集团军建制有利于重塑指挥结构,明确战役和战略层级的区分,将原本复杂纷乱的各镇指挥权利,集中于零星几个人,而这几个人最终向一人负责,以此类推继而再构成集团军群、集团军集群等更大编制。
“现在本帅命令,陆亭训将军第九镇、高培将军第四镇及其东郭昌将军各部置第一集团军,由赵帅亲领指挥。顾中将军第五镇、莫云风将军第二镇置第二集团军,由卢将军、关龙军师统辖。
徐谨将军第一镇、叶信将军第三镇,方亮、田鹏第六镇、薛胜将军第七镇、周空将军第八镇,及东郭昌将军广信一部兵马置第三集团军,由本帅亲领,诸位将军可有异议。”
“敢问副帅,为何抽走末将广信军编入第三集团军?”东郭昌立身问道,百里燕接话说
“首先本帅也不避讳,广信军乃本帅岳丈兵马,带在身边本帅使者顺手,也放心。其二,诸位将军也该听到,本帅所率第三集团军连同广信军在内下辖六个独立建制,如此编制与接下来攻卫任务有关。
其三,东郭昌将军麾下各部如有广信军一般能杀,本帅即刻调该部出阵,若是没有,东郭昌将军率众安心留守赵帅身边巩固后方,不要做无畏牺牲,你可明白。”
“本将明白了。”
“那好,现在谁人还有异议?”
这时海军大都督陈瞿立身说
“各镇军皆有分派,为何独漏了末将海军与水军。”
“陈将军稍安勿躁,海军与水军本帅另有安排。”
陈瞿海军、水军战前员额约两万八千人,扩充后达四万八千人,补了两万人。
第三集团军的任务是向西突击,需要精简的编制和灵活的战术,编制过少势必引起地盘过多而拆分原有建制,打乱配属,不利于兵力调配。
周空、薛胜两部合计九万两千人,各型火炮三百六十门。叶信第三镇原有重骑兵两万,冲击轻步兵两万,各型火炮一百二十门,扩建后重骑兵为三万,冲击轻步兵两万万,重步兵两万,弓弩步兵四万,合计十一万。
徐谨第一镇军员额五万,弓弩手两万,重步兵一万,轻步兵两万,扩充后员额增至十万。
方亮、田鹏第六镇,员额两万均为步兵,含少量重装步兵,扩充后增至六万。广信军只有三千人,因此第三集团军只有三十六万五千余人。
赵逊的第一集团军下辖第九、第四、东郭昌三军,总兵力约四十万人。
卢皋、关龙翔第二集团军下辖第二镇、第五镇,员额四十五万,其中顾中第五镇原驻扎江东,员额只有两万轻骑兵,扩建后兵力翻了十倍,达二十万人,严重超出其统御能力,此时关龙翔的角色至关重要。
整个第二集团军无一人有统御十万人以上作战经验,卢皋至多带过几千人,几千人带几万人尚且可以凑数,带几十万人根本不是一个层级。
其南境返回中原后旧居朝堂,十多年不曾领兵打仗,陡然要他领兵数十万不免托大,遂安排关龙翔为军师,助其作战。
三个集团军总兵力约一百二十二万人,另有六万人的新兵,十万辎工营负责架桥开路戒护民夫转运粮草,另十万辎工营调回都郡拱卫都城,由赵逊节制,保障三军后勤。
划分完各军,百里燕立身而起,走向身后一丈长半丈宽的军绿色幕布将之撩下,一副中原全图赫然再现。
“诸位将军,此图乃孙国旧地地图,与此前下发各位地图大同小异,但诸位所见这副更为详尽,看不清者请往前坐,接下来将是会议重点,各位将军请务必记牢。”
言毕,百里燕示意魏琦,将会议纪要依次下发给在座诸将领,而后继续说道
“我军当面之敌为卫军六十四万人,其中五十七万位于德康境内,七万余人位于房岭境内,此番第一轮攻击重点为德康当面之敌,敌主帅为前卫国镇南大将军之子,现在的征东大将军杜锐勋。此人详细皆在纪要之中,诸位可以自己细看,本帅不再赘述,现在本帅介绍一下卫军部署。”
百里燕拾起木杆指向地图又说
“杜锐勋将大营扎在了江泉城,此地乃虎踞之地,扼控进出碧清河要津,同时亦是敌水寨所在之处,又是登陆最佳之处,因此卫军江泉内外屯有八万重兵,修筑土堡塞楼七十二处,各型火炮两百余门,无炮台。在江泉以西五十里至叶丰粮仓之间,驻扎卫军四万人,可随时增援江边。
在江泉以北汀山城,距离长孙国界不远,以北是丘陵,以南是滩涂,由于不利于步军登陆,同时距离江泉不远,卫军在此只驻扎了一万两千余人。
江泉往南一百五十里是箭鱼滩,箭鱼滩南北长三十里,滩涂纵身平均三十至四十步,滩涂以西是缓坡,利于登陆冲击,因此也是德康郡为数不多的高于江面的滩涂,极为适合步军由此野外登陆。
然卫军在此驻扎了六万人,沿岸并修筑了土堡工事四十七处,布置各型火炮一百七十余门,无炮台。而箭鱼滩以西七十里驻扎卫军五万人,依托森林、高地近可驰援箭鱼滩,退可固守森林高地。
再往南是虎口湾,此地向西凹进约两里,呈现虎口装,虎口南北高而西矮,滩涂纵身较窄,利于步军上岸,然易守难攻,卫军在户口两岸布置有火炮约八十门,驻军三万,虎口湾向西四十里是虎尾河,架设有浮桥,另有约七万卫军驻扎于虎尾河西,以接应虎口湾。”
话音未落,这时蒋杰突然提问
“为何虎口湾只有三万人,而虎尾河有七万?”
“这个问题问得好,就当下条件而言,强行登陆兵力应为守军三倍,若双方均为热兵器,登陆兵力至少五倍于敌,因此卫军一线兵力已经足够卫军防卫。
然杜锐勋乃是名将杜振之子,其继承了其父衣钵,其用兵布阵颇有些章法。其排兵布阵均呈现前后梯次配置,意在做最坏打算,我军若集中兵力强势登陆攻击一点,卫军短时内无法集中兵力救援。
故而一线守军奔溃后,设立二线极有必要,卫军可在二线收拢一线卫军残部,同时判明我军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