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4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良晨细思之下隐约明白了公良修深意,遂是说道:
“贤弟是想效仿景尚公之法”
“强势之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还有第三条路吗?大哥应该亲眼去看看咸国,即便是街市上的乞丐,都比我国治下百姓活的更像人。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然现在咸国岂止是得了人心,更得了天下众多门派鼎立相助。纵然未得江山,实则姬氏的江山,诸侯的土地,早已被咸国挖空墙角,千疮百孔已成危墙,君子岂能立于危墙之下坐以待毙。”
“那贤弟可曾想过我王会做何想,咸国如何能放过诸王。”公良晨问。
“欲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百里燕睿智过人,非是残暴之辈,其若有志定鼎天下,其有生之年必有收服诸王之良策传与咸王。”
“那贤弟可曾想过西寰与晋国是断然不会坐视咸国问鼎天下,更何况太子姜蛰与对西寰言听计从,与百里燕关系不睦,来日登基,必削百里燕权柄。”
“呵呵,大哥多虑了。大哥不曾去过咸国,不曾与百里燕打过交道,是不会知晓百里燕过人之处。且不说他是何等奸诈,其手下三员谋士宗伯泰、赵安陵、关龙翔无不是天下一等一的谋士,更有御客鼎力相助,耳目遍及天下。
愚弟今日敢说,太子姜蛰来日倘若对其不利,日后必为百里燕所废,而改立新君。”
“哦,贤弟此话当真!”
公良修闻听此言,心想公良晨定是心生臆想,他忙又说:
“大哥不会是想至咸王诸子于死地吧。”
“若是咸王诸子皆死,姜蛰与其两子便是咸国唯一储君,纵然百里燕废了姜蛰,也只能拥立西寰之子为王,百里燕若要灭晋,新王老王岂能同意。”
“我劝大哥莫要枉费心机,如今的咸国遍布御客,百里燕若有应变之策,断然有御客策应,非是外人所能图谋。若是不慎被御客拿住把柄,反有遭致杀身之祸,大哥可要慎重啊。”
“呵呵,贤弟放心,杀人又何必劳你我之手,自有人代你我杀之!”
公良晨目中闪过一丝残酷,他想到只有除掉咸王其他几个儿子,以及旁系继承人,再厉害的能臣干将,手中没有备胎,再碰上个昏君也无用武之地。
………………………………
第1039章 姬丰的企业
由于通信技术的制约,卫军战败的消息一时半会儿仅仅只传到了志、咸两国,加之咸军的封锁和西进,梁国、长孙等其他诸侯尚未察觉钱坤之变。
进入十一月天气转晴,气温骤降,百里燕所率第三集团军出德康后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狂飙突进直取中原,卢皋第二集团军主力紧随在后,沿途所过之处无不望风归降收城无数。
至十一月十八,第三集团军进入名田郡郡,遭逢卫军本土援军及民夫八万余人。这支军队是八月间从卫国临时征发的役兵,训练严重不足,还缺少兵器甲械,本打算东线能坚守一年半载,期间再行补充军械操练。
可结果半月都没挺住,东线既告瓦解,遭遇第三集团军无疑是灭顶之灾,在咸军空炮轰击之下,十万骑兵四周一摆,金银珠宝往面前一搁,这股卫军很快瓦解投降
此后就近攻取卫军秣梁大仓,修整两日待俘虏移交第二集团军前军,第三集团军继续西进,十一月三十进入康郡。
自康郡起,情况变得特殊起来。康郡以东的名田郡、秋君、原山、德康四郡黑巾攻伐之战曾被咸军占领,后被百里燕迁走多数人口,卫军占领后又迁孙国旧民,后补入卫国人口,因此这四郡人口稀薄。
进而名田郡以东开始,卫国迁走孙国旧民半数,又补入部分卫国人口,因此人口较多。但由于长期的压迫政策,为逃避迁徙和卫国压迫而举家逃命落草者不计其数,也有当年黑巾叛军残部迫于卫军残忍手段逃入山林未曾剿灭,多股势力合流后形成的山匪势力。
这些情况战前百里燕已从御客和云仓派处得到消息,遂委托御客代为游说,以收编这些人等。
大军一路西进,投奔者随即日渐增多,最开始还只是几百上千拖家带口的山匪。待到离开康郡,投奔者已经达六万余人,待进入黑巾军曾今的老巢净源郡,投奔者陡然暴增。
由于卫军曾在净源郡大肆烧杀抢掠奸**女,当地孙国旧民恨之入骨,咸军一到各地,反卫势力在便衣御客煽动唆使下揭竿而起攻打城内卫军,在内外压力共同作用之下,净源郡迅速落入咸军之手。
而与此同时,卫军大败的消息一路传到梁国博源城。没错,正是博源君姬丰的封地博源城,消息之所以传到此处,与正在蔓延的天花疫情不无关系。由于都城津邺天花蔓延,天子不得已离开都城避祸,于是就到了相对较远但又富庶的博源城避难。
新一批咸国交付的设备正在有条不紊的安装调试,拔地而起的新式厂房令天子眼前一亮,这是天子第一次见到与天子楼宇相当高度的建筑,而且还是砖石砌成的建筑。天子遂是问叔叔姬康:
“三叔啊,此砖房如此之高,堪比城墙,而墙面又如此之薄,不会塌了吧。”
姬丰闻讯一脸笑容,他说道:
“此砖房由砡工派监造,挖地七尺有余,墙内与大梁有好钢为筋骨,比永兴城砖房更为坚固,天子大可请放心。”
“哦……这便好。走吧,进去看看。”
“天子请。”
引天子入车间,迎面袭来一股浓烈的机油气味,天子不禁露出厌恶之色:
“三叔,此乃何味,如此古怪。”
“此乃一种油料,无毒,涂抹于金铁之上可做防锈之用。这等机械均为铁质,若不以油料涂抹,早晚是要生锈败坏。不过还请陛下小心,这些油料甚是肮脏,一旦沾染金贵面料无法洗去,天子的冕服价值千金,可千万当心。”
“嗯,寡人明白了。”
供应姬丰的设备一直拖到去年下半年才交付第一批,参观的这一批是九月十月陆续到的第三批货。设备虽然都是“新生产”的机床和锅炉,但时隔三年已经落后。
如今永兴城正在普及主轴变速机床,并且预留了电机和电器箱位置,为日后升级安装电机,排布线路提供了升级空间。
更多的设备仍装在大型木质包装箱内尚未启封,因此并未看到机床如何运作,机姬康随即又引天子来到已经建好,但仍未开工的车间继续参观。
此时只有零星三个永兴城外派的师傅,正在手把手的教梁国的学徒工匠车削、铣削、刨削三种基本工种,每个师傅身边都围了十个工匠出神的看着“削铁如泥”的神技。
此时天子驾临,一众学徒被驱散至一边,眼见一层层钢铁飞速旋转下变成一粒粒闪亮的铁屑,天子不禁大吃一惊:
“三叔,这难道便是传言中的削铁如泥?”
“呵呵,陛下说是便是。不过眼前并非最好机器,真正的一等机械尚未运来,待明年运到,能将数百上千斤好铁削成大铁棒,极是了得。”
“是嘛,天下果真有此等了得机器,届时寡人定要一睹为快。”
“臣到时一定恭迎陛下莅临。”
姬康点头哈腰很是勤快,尽管天子是自己的侄子,但仍是得称一声“陛下”。
天子驻足两刻有余,看到偌大的车间只有三台机床开着,不免纳罕起来,遂是问姬康:
“三叔,为何如此多的机器无人开动都空着呀?”
“回陛下,开动机器都要工匠,眼下工匠尚在永兴学工,陛下看到的这些是咸国派来的机器调试工匠,并非开动机器的匠作。”
有开机床就得有技工,当初的协议中明确规定了咸国替梁国培养七十名锅炉工,六十名车工,四十名铣工,三十名刨工,五十名冲压工、两百名钳工、钣金工,三十名测量、绘图、维修等技术工种,周期为期三年。
协议草案虽然是646年签的,但正式协议和钱却是647年才搞定,直到648年才把人送来,所以得到641年年初才算满期归国。
当然,就当下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学车、铣、刨根本不用三年,即便是现代也就只要三月,就具备了独立操作的初级工资格。
不过这是相对于具备文化基础的现代人而言的要求标准,当下世人不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和科学认知,梁国选派的这批工匠,也是从各行各业中优中选优的工匠,基本都识字,具备一定的基础加减运算能力,仅此一项在当下已经很是了不得了。
这批工匠抵达咸国后,先进技工班培训基础制图认图,尤其是必须掌握简易数字和基本加减乘除运算能力,仅此一项,足耗费了四月时间。
之后还不能直接拉去拜师,得去木工适应图纸,再转去钳工生产实践,理解基本的现代机械知识和测量原理,光这么一折腾就是大半年,第二年才能定岗培训,周期半年。
之后的一年半,作为劳力顶岗上班,顶下来的咸国技工师傅安排带永兴城的学徒,如此半年一年后永兴城又多了一批自己的技工。
不过事情到此还没完,才刚刚开始。这批梁国学徒学到的只是普通无变速机床,齿轮箱变速机床另置了新车间,他们根本接不到,平日授课也不会讲,因此他们学到的不是最先进的技术。
但不久后姬丰很快会发现,有机床有技工也不好使,还得有原材料、有订单、切削刀具。
梁国钢铁产量几乎为零,不过可以用铜、青铜、生铁以及劣质铁凑合着加工一些小玩意儿,不过成本肯定不便宜,实在不行进口咸国钢材也行。
而刀具,切削软铁生铁和铜制品,使用淬火钢尚且可以应付,要切削钢件,乃至热处理淬火件,特殊钢,非得用高速钢,甚至是硬质合金。当然,如果有锰钢热处理也能勉强凑合用,但梁国连碳素钢都炼不出来,锰钢就是做梦。
至于订单,这取决于创造发明和社会需求,从某种角层面而言,“订单”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因为只有需求,才会有订单。而需求来自于生产生活的进步发展,生产生活的进步发展需要“理念”,确切的说需要“脑洞”。
梁国是没有任何社会基础教育基础,一夜之间获得了机械加工业,其对市场,对未来技术是两眼一抹黑,除了模仿山寨咸国以外根本没有出路。
而模仿也得有这个资本,连刀具都没有,何谈生产制造,连基础的科学理念技术发展都没有,何谈社会发展需求,没有需求,又何来订单。
最后只能沦为永兴城之外的代工基地,咸国下订单,梁国照单生产,任何先进技术和理念统统都学不到。归根到底,没有基础教育和社会改革,任何的超前发展都是空中楼阁。
叔侄二人说话谈论之际,相国贾宙匆匆而来一脸的惊慌失措,好像是天塌了一般。
“陛下陛下……”
“相国为何惊慌,究竟出了何事。”
天子问,贾宙自知失态,忙收敛其脸上的惊恐,谨慎说道:
“此地人多眼杂,还请陛下借一步说话。”
“随寡人来。”
二人来到车间外无人处,天子又问:
“相国请言,究竟出了何事,难道博源城内也出了天花。”
“非也,是卫国,卫国在思水江边被咸军杀了大败,损兵折将二三十万人,据报咸军约四十余万人已过名田郡,正奔康郡而去。”
“什么什么什么……卫军败了,这怎可能!即便卫军败了,怎可能一仗折损二三十万人马,咸军兵力才有几何,如何能四十余万人杀到名田郡,是否消息有误。”
天子第一反应是消息有误,贾宙忙是否定说:
“陛下,消息千真万确,据报咸军此番起兵一百五十余万人马,使用了极为厉害震天火,只两天时日,隔江杀得卫军尸横遍野片甲不留,随后咸军副帅百里燕亲自率兵五万过江,遭遇卫军东征大将军杜锐讯十四万兵马冒雨突击一夜,结果杜锐勋折损六七万兵马,咸军仅伤亡万余人,据说过江咸军亦使用了新式火器,十分之厉害。”
“相国此话当真!”
“臣以相位担保,此消息绝无差错。”
“这……这可如何了得,咸国人口不过一千七八百万,如何能有一百五十万大军。贾相,消息函件何在。”
“尚在陛下行辕中,陛下一看便知真假。”
“即刻摆驾行宫。”
“诺!”
………………………………
第1040章 狗头军师
消息送达博源城是在百里燕攻入净源之前,第三集团军经过战斗减员和地方占领,并没有四十万人,多出来的数万都是山匪和山匪家眷,一路裹挟到了净源。进入净源后,四十余万人陡然暴增到了五十余万,都是反卫投诚的孙国旧民和山匪。
得益于先前两年的“基础群众工作”深入到位,百里燕通过御客深入当地摸排情况,传播进步思想和与咸国有关舆论,并派出在各地有亲眷和故友的孙国人,化妆商旅雇工到处现身说法。同时利用咸国的谍报机关和商业渠道,对孙国旧地实施经济、舆论、文化、思想全面渗透。
一边通过走私低价销售物资给予当地人实惠,一边通过货物夹带报刊和思想刊物进行舆论破坏,考虑到识字率普遍不高,因此刊物更多以插画漫画形式传播,极大方便了普通人的解读。
卫国由于长期对孙国旧民实施高压政策,而各地封爵领主对剿匪又不上心,更多指望卫王军队剿灭山匪,因此各地政出多门,难以采取统一的行政措施,又给咸国打开了方便之门。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百里燕采取的种种措施远远超出了当下世人的认知范围和应付手段,令卫国防不甚防。
匆忙赶回行宫的天子召集百官商讨对策,随后马不停蹄拜访了陌舂子求计。
“咸军来势汹汹,且已过康郡,掌门大师可有良策助寡人退走咸军。”
“只怕很是困难呐。本以为咸军要与卫军厮杀许久方能过江,故设计令卫国让出德康予志国,而后在长孙境内伏杀咸军,谁想到其势竟如此凶恶滔滔,看来定是百里燕欲擒故纵之计呀,前番有意示弱,实则早有预谋。”
天子闻讯不解忙问:
“大师此话何意?”
“若是所料不错,三年前咸国便已有西进之力,虎吞中原之野心,只是碍于代价甚大,故而一面积蓄力量笼络各方以绝后患,一面与卫国修好,纵容其攻伐长孙。只待时机成熟,再行出兵攻卫,目的旨在以最小代价攫取最大利益,此计着实歹毒,但绝非全无破解之道。陛下,如今朝野百官可有何公议?”
“众卿家意见不一,寡人实难下决断,故而向掌门大师求解。掌门既有良策,还请快快道来。”
“陛下莫忧,敢问陛下,朝中可有主张攻卫者?”
“有是有,太尉主张攻卫,然大司马与多数朝臣均反对攻卫。”
“哦,大司马为何反对攻卫?”
“大司马言,卫军虎狼之势不可抵挡,我军战之不敌。其次我军主力在北,调往东南准备极为仓促,辎重转运十分困难,短时内无法深入卫国作战,故而不能打无准备之战。”
由于长孙太烂,而传统威胁都来自南方,因此梁国主力大军向来布置在南翼和京畿地区,卫军北伐长孙后,为防范卫军的挑衅,梁军主力部分调往了北面,部分调入了京畿。
故而粮草辎重的转运站点也围绕这两地展开,而东南方向虽然与卫国接壤,但卫国主力在北在东,并未形成全面合围态势,短时内要调动主力军团出国作战,整个后勤的组织协调少说得一两月。
当然,梁国国小,这个周期会短不少,但战争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稍有常识的将帅都不会打一场根本没有准备,而且战略方向完全相左的一场战争。
这时陌舂子又说:
“陛下若想破此难局,唯有发兵攻卫,取卫土扼咸军,才有一线转机,此乃上策。”
“可卫军如虎,我军战之如何能胜。”
“陛下只见卫军之厉害,殊不知见卫军之命门依然我于我军手中。”
“哦,卫军有何命门握于我军手中?”
“百里燕西进意在抵达我国边境,籍此切断卫军连接卫国归路,同时亦切断了西线卫军补给之来源,因此我国攻卫是会遭致卫国怒火,但比之卫军粮草被断伤及脏腑,我军攻卫不过是皮肉之苦。
此时陛下只需遣使卫国,游说卫王以土地换便利,许诺经由我国境内,给困守长孙境内卫军提供粮草,卫王定会不究前罪而悻然允诺。
如此不仅可令卫军退出长孙,同时陛下手握数十万卫军性命在手,令其与咸军死战,此局可破也。”
天子似有所悟点头认同,却仍不放心,他说:
“寡人听闻杜锐勋此败,败于咸军新式震天火之下,十分之厉害,胜过以往震天火十倍,卫军如何招架?”
“嗯,此事确实棘手。”陌舂子点头肯定,捻着长须思索片刻后说:“震天火再是厉害,却非无敌,传言当年南境之战咸军有土工之法可破金雪狄飞兽落实,此法应该亦可用于震天火乃至其他火器。
此外,树林与山阴之背乃是震天火之死穴所在,而中原各地多森林,亦可加以利用。只要拖住咸军攻势,其百万之师绝无法久持。”
别看陌舂子只是个背后倒点子的狗头军师,然当下多数流派都十分注重实际运用和实践活动,因此不光动嘴,实际的理论应用经验相当丰富。
各流派都十分注重任何一次的实践活动,这也是诸多门派允许门人为诸侯效力的原因之一,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验证自己的思想,所以各大流派有着长期稳定的经验可以刷。愚论派、雄论道就属于看不惯诸侯做派,干脆自己出头的典型极端案例。
陌舂子虽然不曾领兵大战没有战争经验,但他有的是兵书,有的是外来经验的反馈。
地下掩体工事不仅仅能抵御投石机和飞鹰兽的袭击,对于弹丸破片有显着的防御作用。同时密集的树林对弹丸威力影响巨大,对早期破片弹、榴霰弹影响更大。林立的树木阻挡了弹丸的散布,因此树林能有效抵消早期破片弹、榴霰弹的威力。
而在榴弹炮出现之前,火炮并不能对反斜面目标实施隔山打牛般的火力打击,因此也很难起到作用。就事论事,陌舂子的说的是都没错的。
但前膛炮不能当榴弹炮使,很大程度上受到黑火药药渣的制约带来清膛困难。咸军如今使用使用无烟火药,炮口完全可以竖起来,使用大仰角间接炮击。当然,发射速率和精度就没什么指望了,但至少是可行的。
此外还有迫击炮也可以打击一些山势低矮的反斜面目标,精度远好于前膛炮,对树林目标亦有较好的杀伤,对掩体工事则要差许多。
十二月十一,净源宵城治所
“徐谨将军,第二集团军顾中第五镇军到何处了?”
“启禀副帅,刚入净源,算起来应该才到茵坪。”
“再派人去催,加快速度接管防区。”
“诺!”
由于推进过快,而第二集团军的马匹较少,接管、围困工作跟不上推进速度,为避免出现结合部出现空隙,百里燕不得不暂作停留,等待第二集团军赶到,同时安置战争难民,重新编组整训投奔的义军和匪军。
自进入净源后,向北通往卫军身后的通道,南下孙国旧地通往卫国的两条通道均以打开,现在的净源郡可谓是通往胜利的十字路口,谁控制了净源,谁占据整个中原当下的战略主动权,因而净源的接管和稳定显得至关重要。
询问过徐谨,百里燕又问蒋杰:
“蒋大都督,叶信、薛胜部可有消息?”
“启禀副帅,尚未有消息传来,不过根据此前收发的情报,长孙境内的卫军已经有所察觉,要南下赶到瑞郡恐怕来不及。此外今日得报消息,北上净源的卫军役兵停在了中末、春江两郡。”
“兵力多少?”
“约十一万人,其中逗留中末郡的约七万人,四万人在春江郡县。都是役兵,尚未发现跟随民夫与辎重,可能还在赶来路上。”
“继续派人再探。”
“诺!”
瑞郡是净源以北的孙国旧地,屏蔽净源郡,以及西面贡祥郡北部威胁,攻占瑞郡,意味着夺取了卫国在中原以北所有郡县,将其关在了长孙土地上。
春江、中末两郡位于净源、贡详南翼,云江穿其而过,将两郡南北一分为二。
询问蒋杰之际,一旁坐着烤火的宗伯泰突然说道:
“可有梁国的动静?”
“回宗伯先生,斥候进入贡祥未久,尚未传回消息。不过我军既已兵临城下,梁国此时再发兵,难得什么好处。”
“未必呀。”宗伯泰否定了蒋杰判断,看向百里燕说:
“副帅还应当心梁国趁火打劫坏我军大计。”
“嗯,先生所虑有理,诚道派用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