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4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必呀。”宗伯泰否定了蒋杰判断,看向百里燕说:
“副帅还应当心梁国趁火打劫坏我军大计。”
“嗯,先生所虑有理,诚道派用心险恶,知我军破其困锁,必出手反制,出兵趁火打劫攻占卫国土地并非没有可能。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呵呵,不可说也不可说也……”
宗伯泰闭口不提破解之法,百里燕愈发好奇:
“先生何话不能现在吐露,非得等到日后梁军出兵才说。”
“若是此时说了,可就不灵了。待到时机成熟,在下自会相授。”
“哦……”
百里燕不再追问,他相信宗伯泰不想说的事,定有不能说的原因和道理。
………………………………
第1041章 杜锐勋降
继续询问了些琐事,片刻不久周空带着小莲子等一干女卒威风凛凛的回到治所,手里揣着一箩筐血淋淋的犀牛角登堂入室,百里燕不知其手中何物,心生好奇问她道:
“周将军手中拎的何物啊?”
“外出打了些野猪,反撞上一群犀牛,被我给结果了性命,斩下犀角。”
“什么啊,犀牛!”
百里燕闻讯吓了一跳,忙是起身上前查看周空的战利品:只见萝筐内摆满犀角清点之下大小竟有二十五根之多,这时宗伯泰还不忘上前恭喜一番。
“犀角清热凉血,定惊解毒,可是世间不可多得的一味良药啊。”
闻讯宗伯泰此言,百里燕眼前顿时一晕。
在物质匮乏的农耕社会,犀牛角却是具有治病的功效,有些当下的疑难杂症,很大程度上是长期营养缺失引发的慢性病,以动物性资源入药也是合理的。
但医学和生物技术发达之后,很多动物性资源是可以被替代的,因此捕杀珍稀动物也就没有必要。尽管当下犀牛还很常见,但也不多了。
由于犀牛皮远好于牛皮,因此犀牛皮以前一直是各国竞相装备的上等铠甲,各国均以扑杀犀牛取皮制革武装重步兵。
千年来不间断捕杀,致使犀牛在中原大幅锐减,咸国、晋国几乎难觅犀牛踪迹,犀牛的生存环境也被压缩到了长孙、孙国西北、梁国、燕国、歧国一代。
索性梁朝建立之初姬氏以犀牛为国兽,从此以后各国均不得有计划的大规模捕杀犀牛,但私下里权贵捕杀活动仍然无法避免,但总体上犀牛没在梁朝治下灭绝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若是按近几百年的战争烈度和人类发展活动,犀牛应该是早灭绝了。
周空手中一箩筐的犀牛角有大有小,多半是碰上一大家子给她一锅全端了。尽管百里燕不是动物保护主义者,但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关乎整个生态良性发展,等到物种灭绝了,最终受害的是人类自己。
“周将军,捕杀犀牛之事下不为例,不开再行捕杀。”
周空不解,颇有些不悦,将箩筐往地上一扔,不快说道:
“这是为何,不就是些犀牛吗!”
“早年间犀牛曾广布与各国,然犀皮乃上等甲具,数百上千年间人为杀戮滥捕制成铠甲,致使各国犀牛锐减。而今咸国、晋国犀牛近百年间再难觅踪迹,志国犀牛更是已经绝迹,若人人皆扑犀牛,犀牛早晚被人所捕杀殆尽,此等灭种之事怎能做得。
从今日起,全军不得捕杀犀牛,今后咸国也要订立律法,也不得私捕犀牛,否则入重罪。”
周空闻讯还要入罪,立时黑下脸色:
“为了几头犀牛,你要治我的罪,哼,小莲子,咱们走!”
“哦……”
周空怒而离去,百里燕很是无奈。
“这女人真是的,不让杀犀牛竟也跟我较劲,真没道理。”
这时宗伯泰说:
“副帅,犀牛果真有如此重要?”
百里燕深吸一气缓缓说:
“先生可能有所不知,这天下虽大,万物虽繁,却自有其生息繁衍之规律道理,绝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若杀伐过甚,早晚殃及自身。
以德康、甘府两郡为例,此两郡皆为沃土之地,但在此之前曾有广袤森林,大片沼泽湿地,历代君王为得粮草,而大肆砍伐树林,填平沟壑沼泽。
似是得到了土地得到了粮食,实则如今两郡的洪泛何尝不是树木砍伐之后,土地失去了固力,被水冲入江中,人为填平了沟壑,淤塞了水道,进而每到汛期,此两郡必遭洪泛。
致使我国接收甘府之后,只得一面修筑堤坝,一面疏浚河道拓宽内河,期间耗费财力物力无数,而且还是坐拥精良匠术情况之下方才止住洪泛,换做是从前,如何能治这漫天大水。
这何尝不是向万物索取太甚,而遭世间万物之反噬,只不过前人贻害后世,不巧轮到了我辈决心花费大力气整治罢了。
这犀牛亦是同理,其不似猪一年可生养十数头,圈养之后取之不竭。犀牛繁育缓慢,饲养甚是困难,倘若不加以节制,早晚要被屠杀殆尽。犀牛屠杀殆尽短期内尚且看不出害处,但倘若被屠杀殆尽的是牛羊猪鸡鸭鱼,人无肉可食,岂非害了自己,屠杀犀牛亦是如此。”
早期社会物质匮乏,认知有限,生存尚且无法满足,根本不会在乎对自然的索取,近代人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现代物质基础上的科学伦理,如果有一天食物断绝,还有谁会在乎动物保护法,谁在乎的都是明天自己能活。
周空、宗伯泰乃至当下所有人无不是如此想法,在当今所有人看来,百里燕的不免有些杞人忧天,吃饱了撑着多管闲事。
十二月十三下午,收到卢皋转发自赵逊战报,杜锐勋投降。这意味着四十多天的围困,最终以东线卫军全面投降而告终。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杜锐勋企图多次突围,均被赵逊第一集团军击退。
咸军攻卫前准备极为充分,考虑到围困城池的需要,事先定制了大量铁丝网和铁拒马。给杜锐勋里三层外三层一围上,拒马四角钉死三寸长的大铁钉,卫军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想要突破拒马和铁丝网围困根本不可能。
被围十日后杜锐勋营中粮草耗尽,其仍然不降,卫军士气进一步瓦解,陆续开始逃亡投降。
此时赵逊按计划祭出第二招,在卫军断粮后第三天给杜锐勋送去了粮食和取暖用的煤炭,但这不是怜悯敌人,更不是养虎为患。
赵逊之给了粮食和煤炭,其他一概没给,虎口湾之战发生在十月中上旬,被围已经是十月中下旬,断粮是十一月初,因此卫军冬季被服准备不足,入冬进九后肯定熬不过。
而粮食给的不是面粉不是大米,是籼米,因为籼米所能提供的能量最低。
同等重量,面粉和大米的热量相差不大,但同等体积下面粉的重量比大米更多,相较而言大米更少,而籼米的热值比普通粳米少,因此相同体积下,面粉食物的热量是大米的一点五倍到两倍,是籼米的两倍以上。
当然,大米也可以碾成米粉,但多数情况下不那么做。
小麦碾成粉状很大原因是麦粒是粗粮,口感差,彻底煮熟或蒸烂的消耗的热能和人工比水稻更多,且颗粒状的麦粒不易消化,能量和营养获取效率低。
碾压成粉改善口感降低加工所需耗能的同时,也易于吸收消化,而大米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食用面粉的作战效率往往高于食用大米军队的作战效率。但如果大米碾成粉末,就需要在消耗人工,因此米粉不划算。
不过小麦的效率不是最高的,最高的应该是糯米,糯米的淀粉含量是多数谷物中最高的。但其致命缺点是产量小,在没有科学改良之前,糯米产量比小麦少,且需要更多的光照和温度积累,因此不是能种水稻的地方都能种糯米。
除此之外还有一样至关重要的补给卫军也没了,那就是盐。
光有粮食和煤炭,充其量是冻不死饿不死,但要是没有盐,嘿嘿,不需要十天都得虚浮无力,二十天后就只能躺着喘气,没有棉衣没有盐,杜锐勋拿什么跟咸军作战。
当然,咸军的好意杜锐勋起初并不领情,怀疑咸军投毒,动摇军心。但饿到第六天时候,卫军已经饿毙八百多人,加上咸军不断抛洒的传单,杜锐勋已无法约束兵士疯狂抢夺粮食和煤炭,于是开了这道口子,卫军得以继续苟延残喘至十一月底。
然到月底,全营卫军由于没有盐的补充,无不虚浮无力躺地喘气,而且光吃饭没油没肉,卫军兵士无不胃肠干结排便困难,涨肚难忍战力尽丧。
咸军开始围着卫军大营整日放空炮,抛洒劝降书,走投无路之下杜锐勋派护将王谢与赵逊交涉四天,才谈妥投降条件,最后杜锐勋是给用担架抬出来的。
赵逊赶忙令人给其输生理盐水和葡萄糖,见到这架势,杜锐勋真真正正才知道何为井底之蛙,原来从一开始,自己就已经失败了。
杜锐勋一降,其他仍在包围中的城池陆续开城投降,咸军压力得以环节,东部战事就此结束。卫军被接触武装后,根据“成份”进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
对奴隶军,尤其是西海四国的奴隶进行政治教育,不仅得靠嘴皮子说,还有人献身说法。然后是普通庶民卫军兵士,抽取典型代表送往甘府郡各地参观咸国之下的民情,再比较卫国民情。
对于卫国贵族专权阶层,跟他们讲人身平等是没用的,直接拉去甘府郡的首府沣庆打脸参观浏览,得让他们知道沣庆这么个地方郡府,也与卫国都城一般繁华。
最后再去卫军此前处心积虑想要搞掉的彤祥生铁厂,得让他们知道一期工程一天就能产一万多斤生铁,一年就是三四百万斤,比卫国全国生铁、钢铁产量加起来还多。
如此以现实打脸,宣传攻心,政策疏导,舆论造势,投降的几十万卫军将很快被瓦解战斗意志,最大程度消除反抗危害,并且一日三餐好吃好喝管着,日后无论其最终选择留下还是返回卫国,自上而下都会怀疑自己的国家是国家吗,越活越觉得不像是人。
………………………………
第1042章 夫妻烧烤
百里燕此前还很担心咸国经济发达物质,生活丰富后人心堕落,军队意志退化士气衰弱,影响战斗力生成,现在来看,这种担心有些杞人忧天。
常言道:“君不教民以战,是为弃之”,民众和军队更应注重和平时期的备战训练和政府舆论引导,积极做好和平时期的武装训练和国防意识,有利于战时的国防动员。
如若平时疏于对民众的国防宣传,缺乏战备意识,降低军事训练强度,等同于自废武功,是为放弃了武装自卫能力。
其次,制度化的军事体制,是保障有效维护军队技术传承,减缓军队技能衰退的有效措施。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队和企业一样,经验在丰富的长辈都有退休的年纪。但不同于企业技工,军人不是永远都与战争打交道,成平日久,有经验的军人会退伍会老却,而技工的技术却会应为产品的生产和不断迭代更新而得到进步,因此军队比企业更需要制度化保障军队技能的延续。
最后,咸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领域益开化,保持绝对领先地位,国民得到的是全所未有的人身权利和最大的自由空间。
商品和物质不受限的交易和发展,让国民享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同时咸国又是一个复杂的大熔炉,近二十年间不断有移民迁入,带来人口的同时,也输入了外部诸侯国的危机和不平等。
咸国能得到的,诸侯国给不了,失去了咸国,他们将失去一切。环伺整个中原,咸国之外更像是一片蛮荒不化的落后社会,没人想重新回到以前的日子,失去现在已有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当这股情绪充斥在社会底层形成传统,并加以舆论引导和国防宣传,这股力量将在体系的催化下,迅速凝聚在以军队为核心的战斗旗帜下,形成一股坚不可摧的钢铁洪流,所有人将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保卫自己财产而战。
黄昏时,摆了炭炉、烤架和铁板,与周空在治所后院的高墙下烤肉。因为捕杀犀牛的事,周空不痛快了整整两日。
“你还在生我气呢,就这么小心眼啊。”
“哼,为了几头犀牛,连十年的夫妻情分都不要了,你说你按的什么心。”周空愤愤不平,依然没给好脸色。
“不是说了吗,下不为例,下次注意不就行了。真要杀,来年开个动物园,从此地捉几十上百头回去养起来,养多了放出去给你打不就完了嘛。”
“就你注意多,可说定了。”
“好,一言为定。”
也不知道周空什么毛病,前日为猎杀犀牛一事闹出不愉快后,小莲子私下找上门来说周空特喜欢猎杀犀牛,见着犀牛就把持不住,百里燕这才知道周空还有猎杀犀牛的特别嗜好。
说起来犀牛也没招她惹她,也说不上多么痛恨,反正看见犀牛周空就手痒。
这犀牛是生猛动物,性格看似温顺,实则火爆起来十分之凶悍,因此猎杀犀牛多以陷阱诱捕,加之皮糙肉厚,普通的兵器和弓矢不起作用。
而且猎杀犀牛是为了取皮和牛角,因此用重弩就会射成马蜂窝,所以多以网捕和陷阱。
周空投靠黑巾军掌权后,不止一次亲自捕杀犀牛,由于猎杀犀牛风险很大,成功率不是很高。但枪械出现之后人,与动物的武力差距彻底拉大,周空猎杀犀牛直接用枪,简单粗暴倒是顺手方便,干净利落。
在此之前百里燕并不知周空有这个“毛病”,结果不小心触了她的逆鳞。而且仔细观察也能看出她对猎杀犀牛有特别快感,一听说养犀牛给她,脸色即刻阴转晴,此前的不快顿时烟消云散。
“来,尝尝为夫煎的牛肉滋味如何。”
“你的手艺还能差吗,全国的庖厨都出自府里,你都快成庖家祖师了。”
“呵呵,谁让他们不如我呢。快尝尝,滋味如何。”
周空夹起推来的牛排一口咬下,牛肉组织锁住的鲜嫩美味肉汁如涓涓细流侵润每一个味蕾,其中滋味妙不可言鲜到了极致。周空大感惊奇,细嚼吞咽入腹,忙是问:
“这牛肉为何如此鲜美可口,你放了什么?”
“除用盐腌渍之外,就刚才加了些佐料,其他什么也没放。”
周空眉头紧蹙,只要她一蹙眉,就一定是在高度怀疑:
“我不信,什么都没放,为何与此前煎制的牛肉与众不同。”
“呵呵,猜不着的吧,此乃本地的野牛羚,非是家养的牛。夫人是孙国人,应该见过一种皮包骨头近似牛的野牛吧。”
“怎么,这是精骨牛的肉。”
“对,是精骨牛。确切的叫法应该是牛羚。由于性野,肉少,只吃嫩草,冬季掉膘,因此各地百姓极少捕之充用耕牛。故而此牛甚多,且肉质既是鲜美。”
孙国旧地以西至长孙国西南、梁国以东,约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广泛分布多种牛羚,也叫角马,由于牛羚对饲料极为苛刻只吃嫩草,不吃干草和谷类,所以不太长膘。
外观给人以骨瘦如柴皮包骨的感觉,加之野性十足攻击力强,动则就是几万十几万头集群迁徙寻找草场,人类很难驯化,且牛皮质地不佳,出肉率又少,食物要求苛刻,因此当下饲养角马的经济价值不大。
权贵偶尔会围猎,但受制于武器装备,也只敢围猎零星掉队少群的牛羚,集群牛龄根本不敢围攻,普通百姓缺乏必要的兵器和组织性,即便缺乏肉食也不会出现大规模围捕情况。
而中原土地辽阔,总体生态良好,未开发的草原和土地提供了牛羚的生存空间,供其迁徙寻找草场繁育扩大种群。而牛羚的迁徙有其自然的规律和路线,人类基本摸清牛羚习性之后,会避开他们的迁徙路线开拓土地,而不会选择在牛羚大军必经之路上开荒种地。
净源郡纬度偏南,有冬季,冬季嫩草长不出来,因此角马群应该沿着平原向北迁徙,进入长孙境内寻找草场。偶尔零星逗留在当地的牛羚是其他品种,食性有些差异,能勉强承受枯黄干草的饲料,不迁徙有其自身的生物种群特性,百里燕猎杀的正是其他品种的角马。
“为夫今日命人猎杀了两头公牛尝鲜,滋味不一般吧。”
“怎么就打两头,为何不多打一些,分给各军。”
“不可如此,倘若人人都打一头,此等牲畜便会越打越少,乃至灭绝,日后就没得吃了。夫人记住,切不可一窝全端,即便要打,也应打公不打母,打老不打小,自己够用便好,切不可杀尽,定要留些种令其繁衍。”
周空态度蛮横,不以为然说道:
“这精骨牛遍地皆是,占了土地却不长肉,留着作甚,杀光取肉种地岂不更好。”
“不跟你说了,夫人只要记住为夫今日所讲,今后照做便是,日后夫人自会明白的。”
与周空说动物保护,物种多样性根本是对牛弹琴,她根本没这个概念,百里燕甚至怀疑周空能这么说:“畜生都保护,猪还杀不杀,肉还吃不吃。”
说话之际,魏琦匆匆来道:
“副帅,有御客求见。”
“哦,人呢!”
“已请到中庭后堂。”
“快,引我去见。”
“诺!”
撇下周空,百里燕起身赶去中庭。
对卫开战御客前期的情报和舆论工作功不可没,没有御客的渗透,百里燕不能很快且准确的掌握卫军和卫国的情况,单靠咸国的得情报机构也很难摸清卫国真实状况。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单纯依靠战局推演和战场态势线索支持逻辑分析推演的战争模式,正在向情报获取决定战争走向的方向发展。
由于技术条件制约,农耕文明下的情报获取十分艰难,在双方将帅和内部均没有重大失误的前提下,临阵对决的两军将帅更多是依靠战场双方态势的变化,以及侦查斥候反馈的地方动态,以逻辑推演预判敌对双方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因此早期战争更考验将帅的逻辑研判。
而中后期技术进步带来的信息传递革命,让传统一纬的战争变成了一纬半的战争,既前线和情报两条战线。
因为陆军参谋体系的建立,往往意味着作战需要制定详细作战预案和确定进攻路线,因此情报窃取让战场变成单项透明,只对己方有利的战争活动。
眼下基于既有的格局和战争模式,御客窃取情报更大作用不是窥探卫军的战略部署,因为卫军不可能有陆军参谋部的架构,所以也没有什么现成写成预案的作战计划留给咸军。
因此卫国的经济、仓储、将帅底细、权贵势力派系、军队成份、各地官员的背景弱点,道路桥梁等等,才是主要窃取和掌握的重点。
来人都蒙着脸,以免被认出暴露身份,不过都会出示御客信物,与百里燕所持信物对照后以言明真伪。
“此乃门主转交永兴侯密函,请侯爷收好。”
百里燕接过竹筒,又问道来人:
“是何处消息?”
“不知,永兴侯看过便知。”
送情报的未必知道情报内容,如果有额外情况,御客门主会另有嘱咐口传,或是与情报本身有关,或许无关,但情报的核心内容不会告知传送消息者。
………………………………
第1043章 贼喊捉贼(1)
确认竹筒密封完好,百里燕随即拧开了竹筒从中取出一封信函。御客的竹筒通常只装蜡丸,装信函并不多见。可见需要表达的内容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待打开来函定睛细看,不由的心口一沉,据御客探得消息,梁天子直接出动了禁军攻卫,御客还被摆了一道。
起因是天子前往博源城避难,禁军主力仍在都城津邺,带走的只是内宫禁军和各大权贵私兵,而博源住不下大量兵马,因此禁军主力都在京畿地区,而御客视线随之挪到了博源城。
梁国从津邺抽调禁军出城,御客只以为是天花蔓延禁军出城避难,所以起初并未引起怀疑,直到禁军出了京畿郡一路向东进入关岭郡直奔边境而去,这才意识到梁军是在准备攻卫,此时再写信密报,待到消息送到,梁军早做好了准备。
“果然出兵了,胃口还不小。”
心中暗道,百里燕收起密函,抬手谢过来人:
“多谢壮士送信,今夜请在府上稍事休息,明日在赶路也不迟。”
“都是我等分内之事,永兴侯言重了。”
来人抬手还礼,百里燕随即令人安排一行人住进东厢房,随后令魏琦去将宗伯泰请来商议对策。
少时宗伯泰徐步而来,见百里燕面色凝重,宗伯泰已是猜到内情,但他仍谨慎的捂着自己的计囊,不欲张扬。
“副帅唤在下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宗伯先生请坐,看过这个先生就都明白了。”
将密函交予宗伯泰,百里燕径自坐回座塌上。少时宗伯泰看过全文,神色毫无波动,他说:
“侯爷准备如何应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