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勋叹了口气,随着百里燕去找酒肆。

    赵逊受封上大夫以来,除了恩赐的两百亩食邑外,几乎没什么产业,不像其他王公贵胄士大夫,利用特权和渠道以养士的名义,豢养大量商贾为其牟利。

    赵逊只因情报需求,令丁肃以营商为名到处活动,这些年也是攒了不少家资,《推商税》一旦实施,丁肃怕是也难逃征税。

    而其他王公贵胄士大夫为了规避新政的冲击,一定与咸王、公孙岳暗中达成了妥协,此番新政将他们全部排除在外,自然也包括他们以养士名义豢养的商贾。

    而赵逊就不同了,丁肃与他只是前任上下级关系,赵逊在朝中也无根基,由于江东一战,朝中又与鼎炀侯朝不和睦,他并不敢明目张胆的将丁肃纳入幕府。于是这丁肃一直是独立门户,赵逊出宫先去找他,也是向他问计。

    赵逊只是个武官,对经济一窍不通,而新政是内朝内阁推出的政令,他虽然在朝,却非内阁,他也说不上话。

    一路骑马游走,新政的消息已经散开,不少底层的百姓拍手称快,有些人已经按耐不住的到处宣扬。

    城西绝大多数是贫民居所,酒肆相较城东的豪华楼阁,城西的酒肆很是寒酸,仅仅是木板和泥墙搭起的屋舍,屋顶铺着木板,然后盖上草棚,连瓦片也没一块。

    赵逊门下的门客每月收入颇微,高勋收入有限,没有百里燕这等可以自谋生路的手艺,吃酒的机会很少,多数也都是来城西廉价的酒肆吃上两碗。

    勒住马缰,二人停在一家名为津醉坊的酒肆外,百里燕看着酒肆的门匾说道:

    “高兄,就此处酒肆如何。”

    “津醉坊?莫不是城东津醉坊的分家铺子。”

    “正是,是今年年初城西新开的酒肆,酒虽不如城东津醉坊,却比城西其他酒肆更为过瘾,听说还有那兑了水的白酒。”

    百里燕自己其实也制酒,但主要用来蒸馏酒精用以消毒,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轻易拿出来贩售。

    时下酿酒多数用的都是粮食,酒曲是官府严格控制的物资,酒坊若要酿酒,需要向官方购买酒曲酿造,然后才能销售。因此酒肆的利润其实并不高,多被官方给盘剥。

    时下法律较为粗陋不健全,百里燕的认知要比当下人高出两千多年,在他看来是漏洞百出。

    按律,未经许可销售粮食酿制的私酒是违法行为,可以罚款。对酒的定义也很狭窄,只规私定了私贩三种酒才能罚款,苦酒、黄酒、米酒,这三种酒因消耗粮食,因此受到一定控制。

    但是咸国地处亚热带,时令水果水果非常丰富,许多的酒坊粮食酿酒占到六成,对酒曲的依赖并不高,贫民酒肆多半都是自酿果酒,以此规避官方的酒曲税,而果酒税率只有粮食酿酒的一半,因此酒肆的盈利大头多半是果酒和肉食。

    不过酒税虽然明文规定了销售私酒可以入罪罚款,却没规定私自酿酒不销售该处以判什么罚。就好比你持有枪支弹药,藏家里不犯法,拿大街上炫耀就可以获罪一样。

    百里燕不想找麻烦,也用水果酿酒,然后蒸馏获取酒精,果渣二次发酵去除酵味儿之后,做成糖膏出售,也能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

    二人进入酒肆,揽起下摆,二人正襟危坐于东北角挨窗的一桌。

    喝酒多半是跪着或者盘腿,座下有草垫,方便食客跪坐。如是在城东,垫子可以是棉质的蒲袋。

    百里燕点了一壶白酒,一斤白切牛肉,两碟吊豆,便与高勋喝起酒来。

    吊豆是这个星球特有的作物,直径一厘米左右,黄褐色,滚圆滚圆的像麦丽素。

    口感介于松子与开心果之间,富含油脂,是内陆干燥气候特有的种植作物,但产量很一般,咸国气候温湿,不适宜吊豆种植,多半都是从志国用大船进口,价格是普通稻谷的四倍,炒熟之后可以下酒,吃口很香。

    一口酒下肚,百里燕一皱眉,顿时想骂娘。

    白酒兑水太多,酒精含量最多二十度,该有的香醇荡然无存,非但如此,价格还不便宜。

    这白酒也是博源君酿出来后,开始大规模生产,并向梁国以外的列国出口,由于被博源君所垄断,价格也是颇高。

    白酒最早进入咸国还是两年前的冬天,经由博源君酿制成功后,便在梁国兴起,随后开始扩散。

    比之当下不到十度的苦酒、米酒、陈酒,白酒口感香醇浓厚回味无穷,度数至少四十以上,甚至五十多度。一经出现,颇受市场欢迎。

    第一批进入咸国的白酒是直接进贡给咸王的国礼,此番安泰侯姬通过境咸国,更是一口气进贡了一百坛梁国美酒。

    当然,价格自然也不菲,是苦酒、米酒、陈酒的六倍以上,即便兑过水,也要贵上三倍。

    继续喝了两口,高勋很是享受,这应该是他第一次喝到如此“昂贵”的白酒,每喝一口都要闭目回味一番,仿佛人生在酒精的熏陶下升华进入了另一个全新的境界。

    “高兄,《推商税》二十一条,你以为如何。”

    百里燕打断高勋,把他拉回话方才未完的题。高勋微微摇了摇头,放下酒中缓缓说道:

    “且不说存盈税,时下各行个业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若是算上王公贵胄封地自行征税,便是多如牛毛不胜其烦,许多税赋多有重复,本该先行整顿税目,减轻百姓赋税休养生息,而后再行征缴商税,如此方可安定人心。如今百姓生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再开营商税目,无异于雪上加霜。”

    “高兄所言不差,《农桑令》虽有起色,却未祛弊端。百姓尚未从四年前的粮荒中站稳缓过气来,如今《推商税》直指富商,如此一来,富商怕是人人自危。一旦富商携款出逃,亦或者变相涨价,最终受损的还是百姓。”

    “正是如此。”高勋赞同道,叹了口气,很是萧索之色:“大王为充实国库,增开税目征收商税,商人的利益减少,势必以增加售价盘剥百姓。真是旧疾未愈,再添新病,长此激进变法,咸国早晚毁于公孙岳一人。”高勋一口闷酒下肚,心情很是悲观。


………………………………

第109章 新政风波(3)

    咸国现行的税率在列国中较高的,税目也是五花八门,连家里有把菜刀,一根鱼竿,一张渔网都要收税,甚至还有“厕肥”税。就是茅厕里拉下的屎,也得上税,就因为大粪可以肥田,提高亩产,因此也就有了上税的动机。

    这次推行的《推商税》最厉害的是存盈税,除此之外还增加了“过手税”和“转运税”,通俗的说,类似于增值税和公路养护费。

    所有货物从原产地贩卖至目的地,中间的流转过程中都有几道贩子,这些贩子只要过他们的手,并且他们有盈利,就得逐层收税,这还不算,货物的最终销售的净利润,得征收超额过手税。

    转运税就简单了,你的货运输了多少陆路、水陆,都要受转运税,相当于公路养护费。

    这样一来,商人的最终利润会被增加的税目稀释,再加上存盈税兜底捞,朝廷得以通过吸商人的血,充实国库。但所有增加的成本,最后都会反应到销售终端的物价上,商人少赚了,完全可以通过提高价钱,从老百姓身上赚回来,并造成通货膨胀。

    《推商税》最终将把物价推上天,同时公孙岳没有出台价格管控机制,这是《推商税》的最大硬伤。增税必然导致价格上涨,这是正常经济现象,只要商人还有利润可图,就应该限制涨价。

    但公孙岳在《推商税》中只字未提价格管控政策,这意味着不是内阁对新法后果的估计不足,便是咸王为通过变法,默许了公孙岳与权贵达成妥协。允许王公贵胄在此次涨价风暴之前,开始囤货,坐等价格暴涨。

    亦或者,公孙岳目的就是大量查抄商贾,没收资产,坐等价格上涨,然后出手换取大量国库所需的物资和贵重金属。

    由此来看《推商税》的背后充满了复杂的利益交换,但百里燕仍不明白,公孙岳究竟为何要如此激进的推进变法,如此明显的经济弊端,他就不知道?大司农莫安正就没上奏?

    而当市场通胀达到顶峰,消费力远不能适应市场价格之际,消费开始萎缩,经济进入下行通道,出现通货紧缩,甚至萧条。

    一胀一缩之间,国家把老百姓和富裕阶层的钱,统统卷进自己的口袋,结果只能是统治阶层通吃所有阶层。当然,时下是君主制,王天下,甚至连完全的封建制度都算不上。

    喝着酒,百里燕吃了口牛肉,又往嘴里塞了两颗吊豆说道:

    “高兄,眼下木已成舟,你我也无力左右朝局,依在下之见,此事不宜纠缠过甚,否则恐招致非议。”

    “魏贤弟是担心议贤馆的那些酸腐之人?就他们也知天下大事,不过一群逞口舌之快,毫无建树的小人尔。”高勋不以为然。

    时下的制度下言论空前自由,人人皆可议政论政,诸子百家方兴未艾,变法的浪潮空前高涨。

    “议贤馆”便是咸国国都陔陵城内一处说政议政的馆场,坐落于城东闹市区的三层高楼。议贤馆的客栈的二楼、三楼是客房,为所谓的文人墨客提供基本的免费食宿,而费用则由咸国自掏腰包。

    一楼的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内殿,周围可容五百人跪坐,内殿中央由各派的当红说政派畅谈国政,甚至可以各方辩论,围坐的其他人也可以畅所欲言评点一二,甚至不乏唇枪舌战的精彩激辩。

    议贤馆百里燕也曾去过几次,在他看来,绝大多数都是酸腐的文人吃饱了撑着,躲在议贤馆混吃等死,与其说是议贤馆,不如说是养闲官。

    想当初相国公孙岳也是在议贤馆辩论胜出发的家,后被现在的咸王收入太子府中,一上台便委以丞相重任。

    百里燕担心,高勋作为赵逊门客,他也经常去议贤馆论政,以他现在的思想,不免遭到支持新法者的攻击。

    “高兄,话也不能这么说,你可知‘人言可畏’这四个字?”

    “人言可畏?”

    高勋顿显迷茫,百里燕不清楚是自己表达有误,还是这个成语的内涵还不存在于时下,只见高勋紧锁眉头苦想许久。

    “高某不才,还请贤弟指教。”

    “指教二字愧不敢当,在下也是略知一二。”

    “贤弟请说。”高勋放下筷子,听得认真。

    “高兄可知《推商税》最为拥戴者何人。”

    “商贾、百姓皆无利可图,为大王与权贵获利,拥戴者自是王公贵胄一干人等。”

    “不然。”百里燕道,喝了口酒继续说:“商人敛财天经地义,世上也没人愿意干亏本的买卖。而百姓只能听天由命,无论价格贵贱,百姓只能购买商人财货,别无选择。

    前番《农桑令》一举推高粮价,以至民怨沸腾,不法商贩借此囤积居奇抬高粮价,敛取不义之财,由此令百姓深恶痛绝。

    如今民愤方平,家财万贯者无不是囤积居奇赚得盆满钵满,而百姓家徒四壁食不果腹,倘若此时再向富商课以重税,百姓定然群起而攻之,但凡商贾富人有钱者,百姓皆敢于揭发私藏财货者,以泄私愤。

    若是你我妄议《推商税》弊端,市井之言定然以为你我在替奸商摇旗呐喊鸣锣开道。届时众人公议,你我何以应对。”

    “但《推商税》对百姓毫无益处可言,百姓何以拥戴新法。”高勋似乎仍然不解。

    “高兄,天下百姓目不识丁者十之八九,明事理者十不足一,焉能各个与高兄这般深谋远虑料事在后。”

    “贤弟是说,百姓之所以拥戴新政,实是为泄一己之私愤,而忘乎所以。”

    “正是如此。”

    是人,都有红眼病,当有别人腰缠万贯吃饱喝足,穿金戴银妻妾成群之际,你家徒四壁打着光棍,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你心理平衡吗,肯定不平衡,论谁心理都不平衡。

    公孙岳推出《推商税》,便是给了心理不平衡的普罗大众一次泄愤的机会。但凡是商人,就没一个不偷税漏税转移财产的,被举报者多数都是实证。

    全天下富裕阶层毕竟是少数,《推商税》就等于把富裕阶层推到了穷人阶层的对立面,鼓励穷人检举揭发私藏转移钱款的富裕阶层。即便你如实申报财产,但只要查,永远都能查出莫须有的名目。

    当民愤处于亢奋的高点,价格变化没有引发实质生活窘迫时,老百姓自然拥戴新政,倘若高勋堂而皇之的指责公孙岳的《推商税》,结果只能是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甚至被暴民冲入家中殴打致死。

    尤其是高勋时常去议贤馆论政,以他的性格,还不把《推商税》说的一无是处。

    如此一来,无异于开罪拥戴新政的酸腐穷文人,而文人多数都是穷困潦倒却又能识几个字。时下真正懂经济的文人,怕是一万个人里都没有一个,跟他们谈经济,如同对牛弹琴。

    百里燕说话之际,酒肆之内突然鼓噪起来,不知什么时候,来了几个穷读书人,身着各色粗布直裾,点了几壶苦酒,半斤白切猪肉,围坐在酒肆中央说起话来,人还挺多,有七八人。

    “诸位,都听说了吧,议贤馆申时开说,相国大人的得意门生恭首谦将主持说政,论辩《推商税》。”

    “是嘛,这次可真是大快人心,那些个奸商不义之徒,压榨我等百姓是何等残酷,也该轮到他们吃点苦头。”

    “对,前番奸商作祟民不聊生,奉阳君作乱便是这等不义之徒为了一己之私,祸害我们咸国。若非这等败类,咸国岂能向晋国称为下邦之国。”

    “正是如此,奸商当道法令不明,依在下看,相国新推《推商税》正逢其时。”

    说话者多半都在谈论《推商税》,无一例外都是新政的拥戴者,矛头也指向了富裕阶层。

    正值百里燕细听之际,高勋几杯酒下肚,听闻丞相得意门生恭首谦要在议贤馆论道,他打了个酒嗝壮起胆子:

    “魏贤弟,恭首谦申时要在议贤馆论道,你我前去一探究竟,看看他如何自圆其说。”

    “高兄,恭首谦此人极善辞令,高兄贸然前去与之激辩,万一落得个下风,岂不被人耻笑。”

    “诶,大丈夫顶天立地,败于下风何足道哉。走,你我速去,晚了便只能站着了,走吧。”

    高勋催促着,全然不打算把自己的名声放在心上。百里燕虽然担心,但也打算一探究竟。

    公孙岳能让恭首谦出面开讲论道,多半是在为即将实施的《推商税》做舆论准备。

    封建社会的天下舆论主导权,一半掌握在君王和国家决策机构,另一半则在天下文人知识分子的口中,老百姓只是舆论哄骗下的良民。为了新法的名正言顺,就需要舆论的鼓噪和引导。

    而恭首谦此人是公孙岳的得意门生,今年不过二十二岁,确是巧舌如簧极善诡辩。

    百里燕三年前刚到陔陵,曾在议贤馆听过其对志国推行新历法的纵论,恭首谦当时抨击志国推行的历法是危害世间的歪理邪说,公开指责志国狼子野心,想取梁朝而代之而号令诸侯。

    其最核心的论据是自古以来,历法都由中央王朝制定,从无任何诸侯王制定历法一说,志国擅自推行新历法,意在谋权篡位。


………………………………

第110章 新政风波(4)

    事实上志国正因为在推行了新历法,才有了连续三年的大丰收。当然,对于普遍缺乏科学常识的时人而言,可以归咎为天恩或者祭天感动上苍这等神明学说,但凡是普罗大众无知无解的“神奇”现象,只要是一张嘴,随便你怎么说。

    志国推行的历法新书百里燕层托丁肃弄了一本,确实要比目前流行的梁国历法旧书更为精准。

    不光记载了历法和农耕的作息周期,还有记载海潮和月球、太阳的位置关系,而负责编修新历的却是志国一个年仅二十五岁的文官上官太岳。

    柜前结了酒水账,百里燕翻身上马,与骑着驴的高勋一同前往议贤馆。

    不知道为什么,高勋总喜欢骑驴,百里燕不由问道:

    “高兄,为何不向赵大人要一匹马,总是骑驴干什么。”

    高勋一笑,顿时眉飞色舞说:

    “咸国马匹不足,但是这驴子却不比马匹差,速度固然不比马匹,但驮力比之马匹高了三成,口粮却只需马匹八成。”

    像是问道他得意之处,高勋夸夸其谈,很是精于此道。

    百里燕恍然大悟,驴子的托力确实比同体形的马匹更大,吃的也更少。但是列国用驴子充当脚力的却不多,后勤主要还是靠人力推车和马拉车,驴拉车不是太多。

    一方面是驴蹄较小,不容易钉蹄铁,跑着跑着驴踢就烂了。

    二是来蹄铁眼下多为青铜,不耐用,给驴子钉蹄铁不划算,于是驴踢跑着跑着就会烂。

    第三也是最现实的,老百姓用驴充当脚力牵磨,也作为猪牛羊之外,肉类主要来源。

    尤其是内地只有一季稻米和小麦的诸侯,驴吃得少产肉多,力气大,非常适合“卸磨杀驴”废物利用。

    一路前往议贤馆,大街小巷此时议论纷纷,一多半都是在说《推商税》。沿途许多地方都能见到公榜檄文,不时可见成群结队的书生正赶往议贤馆方向,多半是听说有大动静,想要一开眼界,亦或者一展身手。

    待赶到议贤馆,申时还缺半刻,馆外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停着几辆普通的马车或者车帐。

    说是普通,因为这些车辆没有任何可以表明身份的挂饰和家徽,这种车辆多半不是王公贵胄和富贵人家用车。

    将马交给门前侍者,由于高勋骑得是驴,使者意味深长的上下打量高勋一眼,百里燕见其不敬,从怀里掏出了五十文钱塞进侍者手中:

    “这位小哥,劳烦将我朋友这匹驴子一块牵走,投些草料。”

    “行。”

    侍者将五十文钱揣到手中掂了一掂,随后揣进怀中,牵着一驴一马绕去马厩。这时高勋颇有些不快:

    “这等狗眼看人低的小人,喂头驴也得讨要小钱,真是岂有此理。”

    百里燕心中暗笑,高勋是个读书人,自视清高,不屑与收受小钱的小人为伍,自然视卑躬屈膝走后门为不耻,百里燕却也只能附和着他:

    “此等打点之事虽非必要,却也少不得。高兄虽是正人君子,但怎知道小人的厉害。走吧,马上便要开讲,兴许还有个缺呢。”

    迈入议贤馆,亭廊外有一半丈宽,五丈长的玄关,玄关左侧有兵器架,时下文人多半佩剑,但凡佩剑者,都要交出兵器,由专人警戒看管,以免一言不合引发流血事件。

    中央大殿的地面铺着枣红色的木质地板,但凡听讲之人皆要脱鞋光脚而入。

    大殿背北面南之侧竖立一扇惊人幅面的屏风,尺寸少说长宽两丈阔,一丈高,屏风自左向右写有“天下公器”四个大字,意为舆论是天下的公权力,说白了,就是舆论自由。

    巨大的屏风挡住了其后的内室,大殿的内室类似于演讲台后的准备室,为当天的主讲者提供安静的休息场所。

    虽然还不到申时,现场五百个位置座无虚席,百里燕也是在最外围的角落找了两个紧挨的位置跪下,活像个酸腐的文人骚客。

    期间不时有议贤馆的侍婢,端着小食游走期间推销茶水和小食,像极了了火车上的贩售阿姨,幸苦的推着一辆总是需要借过的手推车,兜售着各种零食小吃。

    议贤馆也不例外,来此议政论政的文人墨客,一多半都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儿干,舞文弄墨干嚼舌头,小吃茶水自然必不可少。

    百里燕要了一小篓的芦柑和一壶茶,高勋就点了一壶茶,煞有准备舌战群儒,口渴了随时要接济一番似得。

    “我说高兄,今日人可不少啊,楼上都有众人围观。”

    百里燕示意高勋看去二楼,可见不少读书人已经围在二楼围栏处,等着开讲。

    高勋看了一眼道:

    “今日三子齐聚,自然各方瞩目。”

    “三子?哪三子。”百里燕不解问。

    “广叔子、明阳子、长陵子,当世纵论之元老,没想到今日竟能同抵陔陵。”

    高勋语带吃惊,其口中提到的广叔子、明阳子、长陵子都是当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此三人都是推崇变法的三派典型代表,很显然周围叽叽喳喳的声音中,还是有些有价值的信息干货。

    其中广叔子的背后代表的是诚道派,明阳子则推崇愚论流派,长陵子是丞相公孙岳所代表的激进变法派,雄论道学说的代表人物。

    此三派是目前诸子百家之中,各国都较为推崇的三家变法流派。诚道派主张温和改革循序渐进,同时对动梁朝的复兴,收诸侯私权重归天子手中,是同文书苑最为推广的流派学说。

    明阳子的愚论流派比较歪门邪说,主张唯心论,一切有天命授意的意志都应该被接受。推崇推动教育改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