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有马贼袭扰。”

    “是啊,好在魏先生指挥有方,杀败了一干马贼数十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刘川将荒村被袭与近日开荒之事详细道出,约莫中午之际,赵逊散朝后回到府中,得知荒村被袭,赵逊颇感震惊。

    “赵大人,这是魏先生书信,说是赵大人看过便知道详情。”

    赵逊接过书信拆开细看,眉间隐隐浮出一丝担忧,少时片刻,赵逊与朱夏说道:

    “朱夏,先带刘川下去歇息,随后去将丁肃请来府上。”

    “诺。”

    朱夏领着刘川去了东厢暂住,约莫半个时辰,丁肃坐车赶到赵府:

    “赵大人,唤在下前来何事。”

    “丁财东坐吧。”

    二人坐下,赵逊说道:

    “最近数月你陆陆续续囤积了大量商货,这些我虽知道,但从未仔细盘点。你告诉本将,你手中现有多少商货。”

    “大人为何突然问起此事?”丁肃奇怪问道,

    “魏先生方才来信,建议即刻将手中财货出手,前往晋国置办棉麻于年后经由海陆,运抵广信上岸。”

    “这是为何?”

    “此事本将也未放在心上,多亏魏先生提醒,方才觉得在理。

    徐国、宋国、志国今年遭遇蝗灾,产绵十之四五毁于蝗灾。此前刚有传言,本以为并不严重。如今看来此事已经迫在眉睫。照此发展,明年布匹、丝麻等物价格飞涨已成定局。

    眼下只有晋国、卫国大量产棉尚未遭蝗灾侵扰,但想必已有动作。秋后怕是来不及,所以你即刻赶去晋国购买棉麻,年后即刻送往广信,以解燃眉之急。”

    “可新政之后边税、海税加征了两倍不止,算上人事打点、走脚钱,即便运回咸国,价格恐怕也不是一般的高啊。”

    “倘若布价翻了两倍,即便边税、海税增加,棉麻织成布匹后,依然有一倍以上的利润。”

    “什么,一倍。”丁肃大吃一惊。

    “岂止一倍,倘若布价翻了三倍,其中的利润将会更大。魏先生料定,年后春初,物价仍将上涨,届时边税、海税仍可能再征,你需在年后将棉麻运回咸国,且越多越好。”

    百里燕信中荒村袭一事一笔带过,并未深究。重点将西寰推动《推商税》谋取咸国财税之事交代清楚。

    信中直言公孙岳新政,意在将过去十多年间,因农桑令挤压的劣质商品,以新政的名义,打击商人抄没家产,将积压在权贵勋戚手中的劣质霉变商品卖出,同时又能通过打击商人的名义中饱私囊,让权贵勋戚继续拥护咸王的统治,而黑锅则要通过舆论转嫁给晋国。

    而西寰已经窥破内朝敛财动机,看到新政弊端,决定将计就计,籍此机会引入晋国资本,彻底控制因新政打击下导致的资本和生产力真空。

    但新政的持续推进将不可逆的彻底破坏咸国工商生产力,最终让咸国变成物价奇高,而生产力严重不足,迫使晋国每年将不得不投入数以万计的物资,保障咸国老百姓生计,避免发生大规模暴动,将晋国军力拖在咸国。

    如果放任不管,晋国又有可能丧失对咸国的控制。

    西寰本意不想让咸国经济彻底败坏到不可收拾地步,如此只能加剧晋国吞并咸国土地后统治成本,甚至可能被咸国拖垮,而不得不放弃咸国,给咸国权贵勋戚做了免费嫁衣。

    百里燕据此判断,这股涨价风潮明年夏天之前就该有所遏制,而平抑物价的资本来源是晋国,晋国很可能在物价极高时强势介入接盘咸国的烂摊子。

    在经济彻底破裂之前,提前挤破公孙岳泡制的经济泡沫,如此非但咸国权贵勋戚不能坐收渔利,还有可能赔了老本。

    此时丁肃再将大量囤货压在手中,非但不利于年后出货,还有可能砸在自己手中,因此所有囤货应在冬天之前全部出空。

    而后赶去晋国,用三到四个月时间收购棉麻,年初运回国内,春耕之前,趁着价格最高时,转手卖掉棉麻,悉数换成金银。之后等着晋国出手接盘咸国经济,如此可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攫取最大利益,还不至于落下个奸商的名义,同时又能博得老百姓的好感。

    赵逊虽不懂经济,但道理却与兵法相通。百里燕信中详述之下,赵逊再说与丁肃,丁肃立刻明白其中深意。

    “原来如此,魏先生眼界果然非同一般呐。若是不知其中内幕,我等明年怕是亏得血本无归。”丁肃叹道。

    赵逊将信烧毁后说道:

    “此事断不可泄露,只可做,不可说。此外,荒村遭遇马贼袭扰,损失颇大,广信公虽有小补,但无庄丁护兵拱卫,我仍就放心不下。时下御客有意剿匪,魏先生提议籍此机会招募护兵练兵,本将想令你运送皮甲百副运往荒村,你看如何。”

    “此事倒也不难,在下立即安排人手去办。”

    和兵器一样,甲胄管制相当严格。防身所用兵器尚能通过市场买到,只需向当地官府报备即可,甲胄却难弄到。尤其是鳞甲、扎甲等防御极高的甲胄,都是军队严禁外流装备,也只有轻型皮甲,权贵可以使用特权,以护兵的名义制备少许。

    赵逊贵为上大夫,本就可以豢养护兵,同时兼任有武职,豢养护兵是理所当然之举。

    此前因财力不济,豢养护兵需大量金银铜钱。如今丁肃转手囤积了大量财货,一旦变卖,将是极为可观的收入。待到明年百里燕棉麻计划能够实现,收入还能增加两倍以上。


………………………………

第137章 剿贼(2)

    约莫七天后,晋国平汤城范涛府中。王砺星夜兼程赶回晋国,不等休息一日,范涛紧急约见王砺,询问百里燕之事。

    “王兄,魏贤底细可曾调查清楚?”

    “大致已经调查清楚,魏贤此人确是岐人,与百里燕倒是六分相似。此人也通医术,但说来也怪,魏贤此人非但通晓医术、兵法,还精通耕作、放牧诸多农事,甚至传闻……”

    王砺欲言又止,顿时吊起范涛胃口:

    “是何传闻?”

    “传闻魏贤此人怀有妖术,能在炎炎夏日以一根寸银,十石寒冰之价,卖给广信城中富户。”

    听到这里,范涛将信将疑:

    “这怎可能。北地夏日酷热,冬季只穿薄棉所制衣衫,从未夏下雪,北地怎可凭空变出寒冰。此事定是讹传,不足为信。”

    “但魏贤所在荒村我暗中窥探多次,魏贤确实精于耕作。而百里燕常年幽闭质子府,从未出国平汤城,从何习得耕作之法。即便书中有所载,也绝非纸上谈兵。在下以为,魏贤应该不是百里燕。”

    “即便不是百里燕,你为何不曾将他除掉。对了,你此去率领敢死之士五十人,为何只返回了三十七人,其余十三人呢?”

    “我正要说起此事。咸国北地山匪频密,多次遭遇马贼、山匪劫杀,不慎折损了十三人,我也险些被马贼掳去。”

    “还有此等事!”

    王砺遭遇山匪劫杀确有其事,但也只损失了六人个人,另外七人是王砺与百里燕联手杀死,只要没有活口,当然也可以归咎与山匪袭击。

    只是范涛仍然半信半疑,但又由不得他不信。如果王砺私通包庇百里燕替其隐瞒,那王砺返回晋国,早晚是要穿帮的,如此一来王砺岂非自寻死路。

    但王砺所言句句属实,范涛总还是放心不下。思来想去,他又问道:

    “魏贤此人,你以为何如。”

    “当除之而后快。”王砺昧着良心果断附和范涛,他知道,范涛是在试探自己,同时也在考虑如何除掉百里燕。倘若一味包庇,反而容易露出马脚。

    “但西寰来信密告,有意令其助广信公篡位,此事你如何看待。”范涛道。

    “公主殿下目光长远,身居陔陵多时,对咸国了如指掌。倘若魏贤能随广信公造反,除掉他是名正言顺之举,同时亦可防止其逃亡他国。但是万一让广信公得其才,此事弄巧成拙反而难办,不知范先生有何计策。”

    “此事甚为棘手,西寰有意逼广信公谋反,但据我所知,广信公此人虽有心篡位,却优柔寡断持重有余,不见九成把握绝不会动手,想要促成广信公谋反甚是困难。

    但不知西寰是如何想的,断言能在五六年之内迫使广信公谋反,若是真能五六年成事,倒也天助我晋国。”

    西寰往来晋国密信频繁,声称可在五六年之内逼反广信公。但如何逼反广信公,西寰却是只字不提。但晋王认可了西寰之计,意味着魏贤已经是西寰计划中的一环,范涛再进言杀魏贤,晋王反而不会同意。

    ……

    荒村遭遇马贼围攻后不久,聚集荒村的御客已达八十多人,与动则数万乃至十数万御客而言,几十人的规模实在不值一提。汤钊的伤势在伤口清理后第五天恢复神志,第十天已经能够下地走路。

    赵逊捎来的回信与轻皮铠一起运到,虽然都是旧物,但好过没有的强。荒村经过马贼围攻,至今没有恢复过来,少了几十名壮劳力,百里燕又从广信与北海各地补入五十户人家。

    这天清晨,宋杰等人侦查返回,一如既往的毫无收获:

    “贼他娘的,这些个龟孙子,连找了七八天,连个影子都没有,真他娘的窝囊。”

    顾善嘴里骂骂咧咧,宋杰河边洗了把脸说道:

    “据周边百姓、官府所言,这伙儿马贼神出鬼没,想要寻得他们巢穴绝非易事。想来还是我等人手不足,难以大量撒出人手寻觅马贼踪迹。”

    这时方德摸着下巴说道:

    “宋杰,你说广信公不出兵剿贼,其中是不是透着古怪?”

    “据魏郎中所言,广信公与鼎炀侯素有嫌隙,而马贼流窜与广信、鼎炀、麟城三地,广信公贸然出兵进入鼎炀城地盘,鼎炀侯怕是不会答应。况且说,人家给钱给粮,并未亏待我等,如此也无可厚非。”

    “但我总觉得此事中透着古怪。当初你我鼎炀城被劫,险些丧命,荒村被袭击又与鼎炀城有关,其中难道就没有关联?”

    方德刨根问底,宋杰不以为然道:

    “待找到马贼巢穴,一切自会水落石出,现在赶紧回村吧。”

    回到村中,一百名壮丁在马森、马林率领下正在操练,其他御客也在单打独斗交手过招,演练协同战术。

    御客虽是江湖闲散客,却也有将帅兵法之道。

    战时御客也有封将拜帅的习惯,因此御客并非乌合之众,但凡各路御客集中作战,都要操典军列,即便是临阵磨枪,较为强悍的单兵作战实力,只要辅以简单阵列,御客攻城拔寨的能力也不可小视。

    荒村被袭最大的教训莫过于农民、佃户武备严重不足,毫无组织协同性,缺乏自卫和保护意识。

    时下尚武精神极为普遍,人人都会些拳脚防身。单打独斗问题不大,遭遇有组织的武装入侵,光凭个人的武勇单打独斗,反而容易吃亏。

    最近正值农闲,百里燕安排村中无事青年壮丁跟随御客操练,为日后编练护兵打下些基础。

    “宋兄,昨夜可有收获。”百里燕迎上前道。

    “连日将整个麟城治下全都翻遍了,依然音信全无,待其他人等回村,再做打算吧。”

    这时方德问道:

    “魏郎中,你与马贼究竟是何过节,为何要买你人头,三百根寸银可不低呀。”

    百里燕苦笑道:

    “是呀,在下一直以行医为生,要说得罪了谁,只怕是阎罗王不买在下的账吧。”

    一言既出,方德、顾善等人哈哈大笑。

    最近几日一直不见马贼踪迹,百里燕隐隐已经猜到要买自己人头多半是郭蓬、张并二人。这个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很。

    倘若王砺没有出现,自己多半会怀疑是晋国从中唆使。现在王砺放自己一马,自己得罪过的人,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不过耐人寻味倒是广信公姜闵的态度,要说自己起初还蒙在鼓里不知道的话,广信公和陈韵风多半应该知道,不排除当日请兵剿贼,广信公已经知道是郭蓬、张并所为,他却只字不提,这显然也说不过去。

    要么是广信公不愿意直接开罪郭蟠、鼎炀侯二人,要么是向假手御客隔山打牛,但又不想过多卷入招致鼎炀侯、郭蟠二人的反制,名义上反对,暗地里默许了御客剿贼。

    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说透利害关系呢?难道就真的信不过自己?

    事情到这里,似乎没有了线索。

    上午,醉香居、公府来了两辆大车,将二十石寒冰各自拖回城内享用。百里燕顺道去了公府,就编练护兵一事向姜闵说清。

    编练一百名护兵,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对姜闵而言九牛一毛,对于荒村和赵逊而言,一百人的护兵的开销绝非小数目。但毕竟要在姜闵眼皮子底下组建一支不受他节制的人马,姜闵是否松口还是未知数。

    但百人队开销很大,又恰逢荒村遭袭,此时提出编练护兵用于策应安全保护商队,姜闵应该没有直接拒绝的理由。

    自从上次缴获了马贼战马,来往荒村和广信的时间大大缩短。普通的驮马速度让人绝望,跑二十里路就需要歇大半天,赶上天气酷热,马还咳喘。自从有了缴获战马,狂奔二三十里,也是顷刻之事。

    刚进城,大街小巷铺天盖地充斥着各种劣质生活商品。价格相较上个月,又长了一成多,姜闵非但没有采纳“禁市配给”的谏言,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来大量商品,与劣质商品以相同价格一起在市场流通。

    以麻布为例,咸国本地产的麻布门幅较宽,而市面上正在销售的麻布的门幅明显要短一寸。

    棉布同样如此,咸国的棉布因采用丝绸的相近织机织布,因此棉布的质地细腻,纱线较密。市场上正在销售的棉布,纱线较粗,如同沙皮纸一样。显然不是咸国本地产棉布,更不会是公府此前囤积的棉布,而是从国外弄来的货。

    此外还有熟牛皮、粗麻等,销售的数量明显多于往日,老百姓也更倾向于购买质地较新的产品,劣质过期商品此时反而变得滞销起来。

    来到公府,姜闵正在内宅处里公务。广信城作为姜闵封地,除日常的基础行政之外,封地上大小事务皆有其一人打理,每天至少有半个时辰用于翻阅各县呈送的公文,内容也是五花八门。

    “主公,魏贤求见?”王九进门说道。

    姜闵抬头皱了皱眉,心想魏贤找不到马贼,这是来搬请救兵了吧。

    “让他过来。”

    “诺。”


………………………………

第138章 剿贼(3)

    少时,王九带百里燕(既魏贤)来到内宅,姜闵已经收起公文,来到正堂盘坐在座塌上。

    “魏贤拜见主公。”

    “免礼吧,是为剿贼一事吧。”

    姜闵目光深沉打量了两眼,倒也猜不透是何用以,只是隐隐感觉姜闵的目光暗有深意。

    “启禀主公,荒村十多日前因马贼袭扰,造成近百人伤亡。如今麟城守军严重不足,无法震慑流窜山匪。在下以为,当组建壮丁护兵拱卫荒村,同时也能保护商路安全。”

    “护兵?募集护兵可是一笔不费支出,荒村不过一百三十余户人丁,即便招募护兵,十个八个也无大作用。

    至于商路,麟城地处荒僻,人丁不过四万余人,商货多从广信城输出,由广信郡兵与公府护兵可保商路畅通无阻,这些年来也不曾有谁敢于劫掠广信城输往麟城的商货。”

    麟城地处偏僻,虽然土地很大,但麟城主城的规制仅是一座县城,属地下辖的县城规模又低一等,比村大又,相当于一个小镇,治下的人口不过三四万,也非北海沿海重要榷市,毫无贸易价值可言。

    魏贤组织十人八人的庄丁护兵,并无多大用处,反倒是魏贤把握的时间和节点,耐人寻味。

    以赵逊、魏贤当下财力,养十个八个护兵问题不大,三五十人便非常吃力,太少了起不到作用,多了财力不足。即便豢养三五十人,对于动则几十上百的山匪,也很难起到震慑作用。

    闻听姜闵似乎不想同意护兵之事,百里燕继续说道:

    “主公,荒村秋天即将开瓷窑,我已联络赵大人,有意先将瓷器贩入咸国内地和晋国,沿途前往陔陵这段路,须有护兵保护。因此在下打算先期招募五十庄丁充作护兵,待明年再招五十名护兵,由一百名护兵策应商路安全,在下想应该足够了。”

    “一百人!”

    姜闵大吃一惊,一百人每年的耗费可不是小数目。

    养兵不同于养老百姓,当兵的就靠吃饭,食量是普通人的一点五倍甚至两倍,一百人每年的口粮少则五六百石,多则七百石,酱菜、肉类四分之一,如果是养精兵、重步兵,一年九石粮食三石酱菜、肉食也挡不住。

    此外还不折算装备和损耗,即便魏贤每日有两根寸银卖冰钱,荒村屯田,仅仅勉强能养一百多人。

    此时王九冷冷笑了一声道:

    “魏先生莫不是托大吧。一个荒村不过一百三十余户人家,养一百护兵,怎养的起。”

    百里燕道:

    “荒村秋后开窑,窑场的收入足养百人队。”

    窑场其实是半垄断行业,受探矿技术限制,并非所有人都能发掘陶土、高岭土,由此导致了事实上的垄断。

    咸国作为最大的陶器、瓷器出口国,陶土、高岭土储量极大,许多矿藏都是露天矿,用心便能发掘。相较于志国、卫国等国铜矿、铁矿丰富,但陶土、高岭土极为少见,因此对陶器、瓷器需求量极大。

    瓷器中尤以咸国出产的釉色陶瓷为上品,颇受列国富裕阶层青睐。咸国上品官窑釉色陶瓷甚至可以卖到两三根寸银一个的高价。一旦荒村的新品瓷器投入市场,将彻底搅动整个咸国赖以生存的瓷器产业。

    闻讯魏贤开办窑场,姜闵反而不以为然,广信城中便有公府的窑场,秦翰也开办有窑场,要说赚钱,确实是一大块收入,而且供不应求。但是一口气养一百个护兵,未免胃口太大了,核算开办窑场所需的费用,姜闵很怀疑赵逊能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吗?

    他问道:

    “魏先生,开办窑场需一大笔支出,护兵的编练费用你又从何处筹措。”

    “请主公放心,开办窑场与编练护兵支用都由荒村支出,无需公府一分文钱。”

    “好大的口气。”王九粗着嗓门说道:“一座窑场动则几千贯钱,护兵每年少说上千贯支出,这笔费用又从何处筹措,莫非天上掉下来不成。”

    “王九兄弟所言极是,开办一座窑场确实需要一大笔支出,但在下无需开办一整座窑场,只需半座便足以。”

    “哼,魏先生未免信口开河了吧。”王九嗤之以鼻。

    确实,百里燕根本不打算开办一整座窑场,一是钱不凑手。四月下来手中的金银铜钱都置办了固定资产,还有安家费。前番又被马贼袭扰,有伤亡的农户每家又补偿了十贯铜钱,让本就入不敷出的存款只能吃老本,开办一整座窑场当然不现实。

    二是新品种骨瓷问世,势必供不应求,前期主打高端路线,即便产量不大,需求量会很高,销路自然非常紧俏。保证每月都能销售一空,钱能迅速回流自己手中,扩大窑场规模不成问题。

    姜闵此时将信将疑,他不相信百里燕能在半年之内办起窑场,更不相信能养活一个百人队。于是说道:

    “魏先生既然要开办窑场,那就办吧。至于护兵之事,荒村地处偏僻,确有策应商路安全之必要,但兵甲用度孤也无余额,相信赵大人会替魏先生酌情解决。如有难处,可尽管开口,孤力所能及之内,当鼎力相助。”

    “多谢主公。”

    姜闵嘴上说的好听,要鼎力相助,但过去四个月,除了把自己晾在荒村之外,没有委以任何重用。当初与赵逊谋划的另起炉灶一事,现在看来当真是走对了一步。

    百里燕离开不久,王九不惑问道:

    “主公,此子未免太过狂妄,两月之内办起窑场莫不是痴人说梦话。且不说锱铢钱粮耗费无数,时下销路多半为官府所垄断,他又有何德何能,难道就靠赵逊一届武夫?”

    姜闵捻了捻长髯,心中同样是大惑不解:

    “此人行事乖张不着边际,且看他如何去做。若是败了,碰个头破血流也是好事。”

    若非荒村被袭,百里燕料定姜闵不会轻易松口,现在他一口气招募一百护兵,至少姜闵看来是绝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时再办窑场,反而更加显得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若以正常程序,要姜闵认可一百员额,姜闵绝不会同意,相反而还会起疑,因此只能用非常规手段,反其道而行之,将事情夸大到难于登天的地步。

    以姜闵的性格,绝不会轻易下方兵权,更何况不为其所控制,但区区百人队却无伤大雅,姜闵虽然愿意松口,但多半以为百里燕无法成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