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朝中有人提出咸王禅位,反对者恐怕也无十足底气。

    这时姜蓉又道:

    “贼兵来势凶猛,不知魏先生可有破敌之策?”

    百里燕苦笑道:

    “恐怕要让郡主失望了,五十万人倘若都是村夫,尚且容易对付,如今贼兵经过两月激战,战力比之当日更为凶悍,以咸军之力,恐怕难以招架。

    甚至咸军当中绝大多数从军者都为穷苦佃户,黑巾军以天意自居,诛除暴政免税负,一旦被其煽动,咸军也将哗变。孙国与坛城便是前车之鉴。万一咸军在陔陵哗变,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姜蓉脸色顿时黯然,她说:

    “形势竟能有如此恶劣?!”

    “吕济大军多数乃当年江东之战老卒,战力了得,战死三万余人,仍有一万余人不降,可见吕济带兵有方,深的将士拥戴,否则怎能被杀。

    黑巾军为歼灭吕济,集中四十余万人马前后夹击,也是忌惮咸军战力。如今吕济战死,数万咸军叛降,咸军战力丧失过半,临时征召役兵,又怎能确保役兵不会重蹈坛城覆辙。”

    黑巾军最具鼓动性的是邪教式的精神寄托,以战死升天享受荣华为荣。而只要有压迫,就一定有反抗。在邪教煽动之下,甚至根本算不上压迫的人群,也能被鼓噪起来犯上作乱。

    军队战卒无一例外来自平民阶层,黑巾军煽动的正是大头兵,很难说新征役兵不会临阵倒戈,更何况黑巾军来势汹汹。

    咸国戍兵、郡兵,以及各地受封的私兵,在吕济战死后总兵力不会超过二十万,至少还需要征召三十万役兵,才能于黑巾军在野外勉强决一死战,以眼下咸国人力资源和国力,征三十万人还算容易,但要保障五十万人脱产和吃饭,非常艰难。黑巾军攻打咸国,无疑是招绝妙的好棋。

    至于晋国,此时北军主力尚在歧国,只运十几万毫无战斗经验的新兵驰援陔陵,于战局杯水车薪而已,晋国此时也断不会轻易出兵卷入根本没有波及本土的民变,最多象征性的提供些钱粮。

    甚至宁可坐看陔陵被破,咸国满地找牙,晋国再以上邦之国身份,出兵平叛,公然将整个咸国吞并,如此岂不更加划算。

    宗主国尚且如此,志国、长孙这等大国,岂能做出头鸟,跟气势正盛的黑巾军死磕,让黑巾军与咸国相互耗着,甚至把晋国卷入其中,坐收渔翁之利方是上上之策。

    由此可见,黑巾军在中原各股势力之间的微妙关系掐算的极为精妙,对局势的把握异常老道,远不是几个农民所能干的出来的事情。

    姜蓉不懂兵事,对政事看的却是透,得知百里燕如此想法,她也愈发悲观起来。

    “倘若陔陵被破,广信能否守住?”

    “这要看如何守,倘若守北海郡,以北海近人口,养军十万应不是问题。倘若只守广信,断无自保可能。”

    北海郡地处平原,几乎无险可守,即便有丘陵,也不占据渠地,完全可以绕行。

    但北海各城有一大优势,土地很大,城于城之间、县与县之间路途少则五六十里地,多则百余里,步兵急行军一日可达,骑兵急袭只需两个时辰。城于城之间互为犄角,届时打得赢就打,打不赢躲进城里,进退两便。

    黑巾军兵力虽众,打下都郡攻克陔陵,势必要分兵镇守,甚至回援孙国守住老巢,攻打北海郡兵力势必骤减。黑巾军明年的粮草也是问题,不可能一味的依靠掠夺和外部输入,自给自足是现实问题。

    陔陵只要能坚守至秋后,晋国主力从歧国抽身,即便陔陵失守,想必冬天晋军就该来捡便宜了。届时广信拥兵自重割据藩镇,量咸王也没脸指责广信公所作所为。

    书房中一直等到未时,也不见姜闵等人回府,倒是姜蓉贴身家将许捍眼睛直愣愣的等着百里燕。

    他这人不怎么说话,说话也是从头到尾一个调调,不知道什么叫语气,也不知到姜蓉怎么就容得下这么个家将带在身边。

    约莫过了未时,书斋外脚步悉索,原以为是姜闵,姜蓉出门一看,是罗松亭一人独自前来书斋,姜蓉诧异问道:

    “罗先生,我父亲呢?”

    罗松亭略施一礼说:

    “回郡主,主公忙于军务,今夜怕是不会回府了,想必魏公子此时已到书斋了吧。”

    话音落下,百里燕迈出书房略施了一礼:

    “罗前辈,不知主公何有吩咐?”

    “有些事情想必你也知道了,此番勤王乃不得已而为之,贼军竟能短时内集结五十万大军,在下也是失算了。”

    “那主公准备何时南下勤王?”

    “三日后,三日后即南下勤王。主公命我回府传令于魏公子,点齐本部人马编入先锋军,随主公南下勤王。”

    战事迫在眉睫,姜闵与罗松亭等人商议后决意扩军募兵,三日后南下勤王,募军规模暂定三万,太守府也将募郡兵一万,两万人将继续留守广信备战,另外两万将由姜闵亲率南下勤王。

    “罗先生,我父亲也要南下吗。”姜蓉紧蹙着秀眉焦急问道。

    罗松亭点了点头,平静说道:

    “主公与公子将亲率大军南下,韵风、宋平、许捍留下镇守广信,郡主肩上的担子可不轻。主公南下后,郡主当担起公府日常,万不可懈怠。”

    姜蓉目中闪着泪珠,一想到父兄都要出阵,此时此刻的她与千百万平明百姓家的妻女又有何异。

    这时百里燕问道:

    “罗先生,能否容我先回荒村一趟安排诸事。”

    “主公也有此意,但务必在三日后于城南大营集结,过时当按军令处置。此外,魏公子可知吕济将军因何战败。”

    罗松亭一问,百里燕只当是考他兵事,他回道:

    “莫不是冒进轻敌?”

    “吕济老成持重,说他冒进轻敌不免有失偏颇。传言吕济大军因上天授意而必败。”

    “上天授意?神召?”

    罗松亭点了点头,姜蓉、许捍二人骇然。这时罗松亭又道:

    “不过以在下愚见,吕济极可能是中了贼军不明妖术,进而冒进轻敌。魏公子此番为先锋,当小心行事。”

    “诺。”

    姜闵让自己打先锋,显然也担心重蹈吕济覆辙,中了黑巾军的妖术。

    所谓妖术,至少站在科学角度而言,无非是时下今人之常识无法解释的各种自然现象,而人在蒙昧之时,天生又具有惊惧异变的本性,别有用心之人便是利用了此种自然现象引发的恐惧,趁机发动偷袭,一举歼灭了吕济所部八万人。

    若安罗松亭此言推测,这股攻入咸国的黑巾军中定时有人掌握了一定的自然常识,进而利用人们普遍没有意识到的知识,令吕济大军陷入了混乱,引发巨大的恐慌,率先瓦解了士气。

    倘若如此,此番面对势如破竹的五十万黑巾军,要是再有一两招后手,难保残余的咸军主力不会受到所谓妖术的震慑和打击,突然士气崩盘。

    弄的不好,此前击溃孙国主力,应该也是用了这等所谓的“妖术”。

    黄昏时,百货堂草草打烊,与萧儿、刘灶、杨盾、司空南等人骑马连夜返回荒村。

    荒村眼下已有人丁逾两千人,除早期移入的本地流民佃户与剿匪解救良民,陆续又安置了最近两月从外地逃荒、避难的流民。

    这些人中难免鱼目混杂,甚至不排除有黑巾军的耳目混杂其中,一一甄别也只能是搞的人心惶惶,索性荒村的税赋极轻,自剿匪以来又得大量金银和工匠,荒村主要资金来源从农业渐渐转向手工、工商业。

    尤以纺织、烧瓷、榨油、冶金等收入颇丰,足以筹措充足的金银铜钱,从农民手中购买大量余粮,禽类和牲畜的肉类开销,也极大满足了村民日常所需。

    甚至家中有女子在纺纱、纺织工坊做工的,每月还有额外钱粮油盐收入,每季能得布料,一家老小的生活比之任何地方都不止高了三个档次,哪里还能奢望更多,更别说是去造反了。

    人心都是用人心换来的,没有谁是天生造反的贱民,若非日子过不下去,老百姓何苦提着脑袋去造反。


………………………………

第165章 天下大乱(6)

    连夜赶回荒村,彻底梳理了一遍荒村在籍所有青壮男丁。

    村中此前便有护兵骑兵一百,乡兵屯卒两百人,此等规模遭遇山匪马贼尚能自保,遇到千人队根本招架不住。时下乱世横空,也顾不得请示赵逊,只能强行扩军。

    荒村各种杂七杂八兵器储备尚有千余,主要是缺乏甲胄,再编两三百人问题不大。荒村名义上护兵仍按一百骑兵配置,屯卒扩充三百人,编制到五百人规模,保境安民的同时屯田生产,暂由刘家父子节制。

    刘家父子虽不是领兵打仗的料,但麟城远在后方,还有广信挡着,黑巾军一时半会儿也没有攻破北海郡的可能,让他们守住两千多人的村子,防止渗透袭扰,集中壮丁屯田问题不大。更何况还有工正杨盾,如何取巧,杨盾心里最是清楚。

    萧儿暂时安排她住在公府,荒村就不用她操心,一个姑娘家也不合适东奔西走,荒村要有什么事,刘家父子随时可以派人联络。

    不过百里燕暗中还是交代了刘家父子、杨盾、萧儿四人,万不得已时,尽可能保住所有的工匠撤入广信城内,钱和器械什么的都不要了,哪怕是荒村哗变,只要保住了工匠,一切还能从头再来。

    荒村百姓绝大多数是目不识丁,即便丰衣足食,也难说不会受到邪教蛊惑出卖自己人,万一荒村也哗变,广信、麟城守军势必要反扑。

    哗变村民脑子一热,也可能大开杀戒,到时百里燕苦心经营的根据地也就完了,撤离工匠,是最坏情况下的最后措施。

    安排荒村防御扩军一事整整花了一天,第二日小憩了半日,又马不停蹄的视察了所有工坊。

    黑巾军兵锋正盛,与之正面决战已无避免可能,要么大胜,逐黑巾军于陔陵以西。要么大败,整个都郡沦丧,紧接着黑巾军就该北上攻打北海郡。

    以北海郡眼下的战备,多半难以招架,荒村即便转入战时动员,对战局并无任何影响,甚至咸军大胜,荒村还有可能因战时机制,荒废农事、工事。

    既然战败连裤裆也将输掉,不如干脆赌一把,赌此战定能击退黑巾军,利用战事争取的时间,进一步强化荒村经济潜力,战争倘若真能打胜,未必不是荒村之福。

    将工坊之事交代给杨盾,百里燕最后视察了锁子甲和新式兵器的生产。锁子甲工坊现有男女工三百余人,女子占了七成,主要是女子更适合做精细的装备套环工作,而钢环和拔丝等体力工作都由男子负责,如此也提高了生产速度。

    眼下平均每七人,每月能生产四件至五件兵卒锁子甲,三月过去,已有各型锁子甲四百余件,将官锁子甲工时长,只生产三十余件。

    百里燕(既魏贤)带走其中三百件,剩余百余件装备荒村护兵,陆续还有生产可继续配备屯卒,以增强战力。

    锁子甲都为钢制,尽管钢材比之精铁、生铁更防锈,但也耐不住日晒雨淋长期侵蚀,因此锁子甲都用一中北海特产的苍青色植物染料烧煮用于防锈,工艺已经近似于现代的化学煮黑防锈工艺。

    新式冶炼锻打的钢制长杆兵器以长刃枪为主,长刃枪的刃部是一种介于马槊与长枪之间的兵器,刺杀的同时,中长距离的挥砍性能强于长枪,但又不至于如马槊一样容易折弯折断。

    短兵器以长柄横刀为主,刀刃长度约在八十公分左右,适合步兵肉搏,因为横刀只有一侧刃口,而剑有两侧刃口,因此剑的开锋极耗废人力,是刀的两倍。

    钢材目前依然优先生产锁子甲,一是铁料远不够,二是兵器生产颇耗人力和金属材料。

    钢材质地远比青铜、生铁、精铁更加坚硬。但眼下缺乏理化手段,钢水出炉后品质其实不高,仍需要反复锤打改善材质,然后包钢、热处理,所有工序只能靠人力,幸苦不说,效率极低,打造一柄上好钢制战刀,需要三个铁匠几天时间,开刃便是占了三分之一工时。

    大规模制造所需人力、财力,效率极不划算。苦于附近没有大河,不能兴建以水车提供扭力的木结构铁墩锻压锤,索性北海常年多风,百里燕计划未来筹建大量风车。

    一来用于研磨粮食和其他原料,二来可用风力建造风力锻压锤,锻打钢材,节省更多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时下对风力的使用尚未见有典籍记载,只有传言听闻砡工派总堂有大型木质水轮机械。即便是古时中国,风力磨坊的大量出现也是在明朝,宋朝之前仅有少量发展。

    第三天全村大宴,一来笼络人心,二来有些平时不能说的话,此时可以借题发挥,给某些人以警醒。三来黑巾军以不明自然现象蛊惑蒙昧农民,有些事情有必要打预防针,做好预防工作,让相邻乡里相互监督,发现苗头也可及时扑灭于萌芽,不至于酿成祸端。

    时至今日,黑巾军内权利部框架依然披着一层神秘色彩,从孙国民变至今已过去近四月,黑巾军军制和上下级统御关系几乎永远是个谜团,没人知道谁究竟是黑巾军的真正统帅,甚至连他们的编制都不甚了解。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权贵统治阶层轻视所致,另一方面黑巾军利用所谓的“妖术”,很大程度可以震慑收拢内部的人心,使之严守秘密。

    第三黑巾军起事以来,其主力飘忽不定,统帅核心无人知晓,即便是所谓的君父万涅,也不曾知道其究竟什么来头。如果从邪教的角度出发,将万涅捧成天神在人间的代言人,万涅未必就是真正的黑巾军统帅,但也许只是个傀儡幌子罢了。

    第三天黄昏,百里燕率领护兵与司空南、萧儿返回广信,萧儿暂时安排住在广信公府,本想令司空南留守荒村统帅护兵和屯卒。但转念一想,司空南是大将之才,今年已是三十三岁年纪,最高职务不会是自己麾下的百夫长,让他继续留守荒村,不免将他埋没。

    此番大战规模是百万级的战役,胜则大胜,败则亡国,不如让他随军见见市面,历练些经验,将来任用也能有个副手可用。

    第四天佛晓,城南大营四万战卒军容严整的整齐列队于校场,广信太守余庄、城府司马许昙,广信公姜闵以及诸将齐聚点将台台上,姜蓉与母亲何氏等家眷只能远在校场之外含泪眺望父兄、丈夫披甲上阵。

    按制,封君不主持封地出兵事宜,只有封侯、封公可主持本地出兵之事,临时编排将官职务,广信公姜闵作为广信城实封地领主,自当义不容辞主持出兵誓师大会,率领勤王军南下勤王救驾。

    在一番慷慨陈词过后,四万战卒齐声怒吼,吼声响彻云霄震动九天,附近百姓旁观者甚多,都在关注城南大营今日情势,更多人都在议论纷纷,议论黑巾军与咸王的善恶优劣。

    百里燕甚至开始担心,倘若勤王军战败,不仅仅是对整个咸国的冲击,甚至是对中原列国民心巨大的煽动。届时根本不用黑巾军,各地的农民和贱户,就能群起而攻之,掀起声势更加浩大的战火。

    誓师结束,姜闵依次任免各军将领。

    姜闵总督大军,自率中军骑步一万两千人,长子姜乾为司马使,罗松亭为幕僚军师,胡陌任前军右都督,领骑兵四千,王九为后军左都督,统步军四千。

    先锋营不设左右都统,设先锋官一人,由百里燕充任先锋官,补兵八百,会同市槽转运使两百人马合计一千,另补战马四百五十匹,以为前锋驱使。

    大军辰时四刻动身,百里燕为先锋,最先率军出城,胡陌等人紧随在后,浩浩荡荡向陔陵开拔。大军补给由各地郡县接应,待到陔陵,再由大司马姜严总督大军后勤供应。

    走在路上,司空南不免疑惑问道:

    “魏大人,广信公麾下短时何来如此众多战马,大人不觉奇怪?”

    “多些骑兵不是好事嘛,此番定是恶战,没有骑兵压制黑巾军,难有胜算。倘若能有十万骑兵,此战也许尚有胜算。”

    “可,可北海郡地处北地,即便养马,也养不出这等上好战马。卑职看,这些战马皆来自宋、徐两国的上等战马。”

    司空南其实想说广信公是不是想造反,此时即便司马南是百里燕心腹,也断然不能此时和盘托出。

    广信公豢养战马一事百里燕也只其一不知其二,此番勤王仅新增战马便超八千匹,尚不知姜闵还有多少,又将战马养在何处。此次南下应该绝非广信公全部实力,至少还藏着一半。

    南下勤王意在试探咸王态度,倘若勤王有功,姜闵扩军便成事实,咸王无可奈何,倘若咸王反应过激,姜闵很可能联络其他人隔岸观火,甚至不排除联络赵逊。

    想到这里,百里燕不禁担心起勤王之事,吕济之能在鼎炀侯之上,想他鼎炀侯此时也无胆量,率领不到二十万的残军与五十万黑巾军对垒,那么统帅之人只能从上卿、上大夫、大司马当中择一人充任统帅,有很大可能再次启用赵逊挂帅。

    一来黑巾军势头正盛,兵力总数是咸军两倍还多,即便晋军东调镇守北地十多万新军,也得半月至一月能够完成,半月之内黑巾军就能兵临城下,此时恐怕没人敢于接这么个烫手山芋。

    打赢了,自然是天下奇功,但问题是二十万打五十万,哪里可能有胜算。万一打输了,还要背负亡国破都的千古骂名,那些个安享荣华富贵的权贵勋戚,何人有此魄力敢于临危受命,也只有把烂摊子撂给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赵逊,胜则胜尔,败则赵逊一人罢了。

    大军陆续离城,秦翰站在城南鼓楼上眺望东南,心里则是再想,陔陵攻克之后,就该轮到他崭露头角了。

    “秦爷,姜闵已经出城,我等也该动身去长孙国了。”高衡道。

    “嗯,砡工、御客两派最近可有动静?”

    “暂无动静。不过听说御帅正在赶赴徐国途中,势必要经过孙国,不免要令人侦查一番。”

    “是啊,徐国调镇南二十万大军北上平叛,千岳山数千里防线只有宋国十万大军独镇,御帅此时南下,意在镇守南地,严防金雪狄大举北上。

    如此一来,御客在中原腹地数十万人半数将南下镇守边关,少了御客,此战倒也顺利些。免得御客卷入其中,便麻烦了。”

    秦翰略松口气,高衡不免担忧说道:

    “秦爷,万一金雪狄此时北犯突破千岳山攻入中原,这又如何是好?”

    秦翰紧蹙着眉头,捻了捻寸短的胡须道:

    “是啊,莫非他们还有此毒计不成?”

    “不可不防啊秦爷,这些老怪物自恃都是天神化身,可是什么都干的出来。真要是金雪狄北犯,中原列国便不得不抽兵南下,少则八十万,多则一百多万。届时中原列国主力尽数南下,黑巾军趁机做大,列国恐怕将不复存,到时谁能制衡黑巾军,恐是未知之数。”


………………………………

第166章 天下大乱(7)

    金雪狄上一次大举进犯已是二十多年前,声势浩大不亚于黑巾军,高衡担心黑巾军将中原列国主力吸引至北方,意在调虎离山,将千岳山防线抽空,利用外虏北犯,击溃中原主力军团,从而好在中原做大,巩固根基。

    金雪狄一族常年久居千岳山之南,其所在地域和国情不明,每次北犯少则四五十万人,最多时一度高达大军八九十万,且普遍配备铁器和轻重骑兵,利用特有的独角马转运补给,将大批粮草由金雪狄控制的内陆源源不断运往北方,以供给大军的粮草开销。

    中原大乱,再有外敌叩边,中原王朝的危局将雪上加上。

    御客大帅南下,意在召集御客,填补因徐国抽兵北上落下的巨大防务漏洞,倘若在御客集结之前,金雪狄突然叩关,仅凭十万宋国镇南军,将难以招架战力更加凶悍的金雪狄,届时中原局势势必更加险恶。

    勤王军出城不久,唐桃急急匆匆赶回桂乐坊,手中拿着的香袋攥得无比紧实,推开肖春玉的绣房,便见她焦急走在内室,脸上挂满了愁容。

    “小姐。”唐桃焦急喊道:“百货堂四日前便关了,实在寻不到魏大人。”

    “那定是随勤王军走了。”肖春玉失落道,俊美的容颜顿时凋落几分芬芳之姿,将手按在胸口,看着唐桃手中的香袋说道:“把香袋给我吧,他会回来的。”

    “可是,现在满大街都在传言,黑巾军势如破竹,咸国这是要亡了。”

    “别胡说。”肖春玉提着嗓门骂了一句,纵然她从不呵斥,唐桃还是愣怔了一下。

    “小姐,我们怎么办呀。其他姐姐都说黑巾军专掳富贵人家的女眷和妓楼、乐坊的女子充营妓,万一,万一要是广信不保,那怎么办呀。”

    “不,不会的。”

    肖春玉想到了姜蓉,姜蓉广信公姜闵的女儿,姜蓉一定还有全身而退的后路。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