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不会的。”

    肖春玉想到了姜蓉,姜蓉广信公姜闵的女儿,姜蓉一定还有全身而退的后路。再不济,投井殉节也总比好过沦为贱妓更有尊严。

    勤王军沿着驰道一路南下,日行军五十里,这个速度对于上万人的整建制队伍而言已是相当之快,即便如此,赶到陔陵也需半月。

    百里燕(既魏贤)率领先锋与大队拉开十里在前开路,约在出发后第二日黄昏,陔陵紧急发来黑旗驿卒呈送鸿翎急件,不出意料,雾聊坚守不到两日城破,雾聊太守与安丰君、沁园君等权贵、官吏一家老小所有男丁部分老幼悉数处死,女眷充入妓营以供淫乐。

    千百年来从古至今,无一不是权贵欺男霸**乐他人妻女,如今黑巾军逆势而动,专以灭杀权贵官吏,奸淫他们的妻女为报复,说来这是何等的讽刺。

    黑巾军攻破雾聊,也无分兵之打算,兵锋直指陔陵最后防线孝城,孝城东北便是咸国三大粮仓之一的沐阳仓。

    沐阳仓兼具丘南、岁当、咸西三郡边防重镇军粮之重任,集全国一半以上军粮、赈灾粮于此,有粮至少两百万石。

    雾聊失守之快远超陔陵预料,以至于根本凑不齐转运粮草所需车马民夫,只能寄希望于孝城阻挡黑巾军兵锋,迫于形势,咸王启用年逾七旬老将许嵩镇守孝城,以挡黑巾军锋芒,为沐阳仓的转运和勤王军集结争取更多时间。

    勤王诏七日后,传来赵逊手令,即日起全国作战兵马总归赵逊节制,各路兵马不进陔陵,直接开赴永兴河集结,赵逊亲率兵马十万开赴永兴河筑垒,欲以永兴河为屏障,阻止黑巾军破孝城后继续北上。

    黑巾军进抵孝城下劝降许嵩未果,强令大军攻城七天不克,黑巾军修整两日,又攻四天不下,许嵩家族子弟二十七人战死,全家女子悉数为寡。

    黑巾军两日后破城,城中未及出逃之官吏、权贵不忍妻女沦为妓奴,先后缢死妻女,持械与黑巾军血战至死,许嵩等人死战不退,于城破后一日,在城北太守府被黑巾军全歼。

    许嵩人头被黑巾军砍下,悬挂于城头三日,后令人将许嵩人头送至赵逊永兴河大营挑衅,闻讯许嵩惨死,赵逊失声痛哭,誓言诛杀黑巾军。

    许嵩也曾是与魏旦齐名的咸国镇国老将,若非年事已高,当年率领援军赶赴江东者非许嵩莫属。如今战死孝城,晚年还被割下头颅灭了全族,怎能不令人痛心疾首。

    咸王得知许家战没,追封许嵩护国公,立护国碑于城南大营,以彰许嵩功绩。

    黑巾军攻下孝城不久,再克粮仓沐阳,赵逊未免大军过河陷入死地,令守仓军纵火少粮,不知何故守仓军未能贯彻军令,黑巾军一击之下尽得沐阳仓八成以上粮草,数量达到惊人的四百万石,远超所载之两百万石。

    更有布匹、食盐、蔗糖、丝绸、皮革、甲械、被服等不计其数,至此方才得知陔陵之内半数以上权贵勋戚,将这些年所获不义之财,以官府名义囤积于军仓之内,为其中饱私囊,将国库变成其私人之财富。

    结果反而尽入黑巾军之手,肥了叛军。这也不难怪守仓军为何不执行纵火烧仓命令,显然谁也担不起开罪满朝文武的大罪。

    消息一出,举世哗然,上至咸王,下至百姓,得知消息者无不骇然。沐阳仓还仅仅只是咸国三大粮仓之一,另外两座粮仓若也是如此,咸国国之“富庶殷实”可想而知。

    广信军途径陔陵之际,姜闵率护兵两百进城面君,姜乾代其领兵继续开赴永兴河,于两日后抵达永兴河畔,此时各路勤王军、郡兵,连同赵逊兵马增至二十六万,距离五十万之数的规模,仍遥不可及。

    大军驻屯后当夜,姜乾率百里燕前往赵逊大营面帅,百里燕心里忐忑不安,黑巾军一路势如破竹,也不知赵逊有无一战的底气。

    姜乾一路上对战局发展十分乐观,至少他还认为,即便咸军大败,广信依然可以割据北海而自立,不知是罗松亭授计于他,还是罗松亭有把握守住北海郡。

    但百里燕看不出北海郡眼下有任何的把握能与黑巾军一战,甚至开始怀疑与广信公暗通款曲的志国,届时会否买姜闵的账。

    进至帐外,姜乾一番通禀,少时被准许入内。

    虽已入夜,帐内此刻战将云集,都是来自各地的将领和勤王军权贵,以及豪强首领在此听令。国难当头,也没人敢于不到会参议,做这个出头鸟。

    “广信勤王军司马使姜乾见过赵帅。”姜乾躬身一礼,百里燕随之行礼。

    “姜少君免礼。来人,再置两张马扎。”

    “诺!”

    护兵端来两张马扎,请姜乾、百里燕坐于最前,赵逊意味深长看了眼百里燕,随后继续此前未完内容,部署明后三日各军防区。

    勤王军来源复杂,兵员素质参差不齐,要彻底整合,就要打断各路勤王军之间的利益纠葛,但显然做不到。

    各路勤王军少则几百号人,多则如广信军上万的也有,都来自天南地北不同阶层。既有封君、封侯、封公的家丁、护兵和新募壮丁,也有各郡县郡兵,也有太守、城府司马亲自募集乡勇前来勤王,甚至还有地方豪强。

    原则上官吏、权贵此时能来,已经是忠君爱国,无需亲自阵前冲杀,但要将他们的兵马统归赵逊一人辖制,理论上没问题,实际上难以办到。

    这些个勤王兵马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山头,或多或少都打着保存实力坐看他人消耗的想法。

    尤其是陔陵的权贵,因沐阳仓损失颇大,倘若他们的家将护兵被消耗殆尽,外地的封君将来就可能做大,他们将无实力抑制他人兼并他们的利益,因此如何统整合这些人马是个棘手问题。

    赵逊麾下现有戍兵不到十万,郡兵五万,役兵三万,后续补充役兵还在路上,即便算上尚未抵达的勤王军,最乐观估计,咸军兵力短期内不会超过三十五万。因为还得供应三十五万人的吃喝拉撒的民夫多达数十万,尽管是本土作战,就近补给方便,民夫会少一些,但不可能没有。

    赵逊此时几乎比任何人都希望晋军北军十多万的新兵能够入咸作战,但在雾聊城破后,晋国仅派精锐骑过江进入陔陵,大有咸军战败后,护送西寰与咸国太子逃回江东架势。

    当然,晋国倒也没有到一毛不拔见死不救的地步。晋军给咸军补充了五万晋国甲胄,三万普通战马,四百万支箭簇,两万张强弓,青铜兵刃五万件,铁器兵刃三万件,粮草五十万石,晋国铜钱一百万贯,还有其他辎重无数。

    看起来挺多的吧,实际上真要用上战场,咸军也就成了晋军的雇佣军,易帜了。

    甲胄都是晋军制式,战马还烙着晋军的印迹,这哪是雪中送炭,根本趁人之危。即便这一仗打赢了,咸军从此也将沦为晋军装备的炮灰,要说这也是咸王自找的。

    面对各路杂兵,赵逊的办法是由各路兵马所属郡县,自己推举出大都督一人,大都督直接向赵逊负责,赵逊通过各郡大都督直接下达命令。

    各郡兵马则由各郡自己整合,务必在两日之内整合到位,届时赵逊亲自查营,有违军令者军法从事。

    如今的赵逊有先斩后奏之权,斩杀封君、太守可无需请奏,就地正法。谁人要是怠慢军机,可以试试赵逊这口刀的硬度。

    【注:本土作战的后勤难度,本质上不同于对外征讨,尤其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平原地区,由于后勤运输长度大幅减少,距离补给根据地更近,所需的征用的民力相对越少,原本用于生产和运输的人力,此时则能投入战争,用于增加兵员总数。同时本土作战是卫国战争,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各阶层的战争意志,动员潜力在短时内迅速增加。】


………………………………

第167章 天下大乱(8)

    会议持续至戌时末方才散帐,姜乾走时刻意又客套了几句:

    “家父让乾代为问候赵将军,若有驱使之处,还请赵帅吩咐。”

    赵逊微微笑道还了一礼:

    “广信公深明大义,本帅心领了。”

    赵逊心里当然清楚,深明大义那是假话,总不能让广信公的人马打头阵送死去,所谓“驱使之处”,无非就是有大功,而又相对轻松的战斗尽量安排广信军去打。

    言犹未了,赵逊又说:

    “今日为时不早,还请姜少君暂回大营歇息。本帅与魏贤多日未叙,还请将魏贤留下,不知少君意下如何。”

    “魏先锋本为赵帅所荐,久别重逢小叙也乃常情,赵将军轻便。”话音落下,姜乾与百里燕道:“魏先峰当听从赵帅吩咐,不得造次。”

    “末将遵命。”

    百里燕(既魏贤)躬身一礼,送走姜乾,心里不禁在想:当着赵逊的面如此严厉待我,无非是想告诉赵逊,自己已是广信的家将,以此在自己与赵逊之间打下一个榫子。

    殊不知,自己当年与赵逊是何等关系,岂能是一两句话能够挑拨离间。想必此计也不是罗松亭出的,多半是姜乾自作主张,要是罗松亭,绝不会当面说出此等话。

    姜乾走后,帐内只剩赵逊护兵数人。屏退左右,赵逊凝重的神色终于有所缓和。

    “此番魏先生能来,真是太好了。”

    “赵帅言重了,赵帅对在下有知遇之恩,在下怎忍心弃之。”

    “嗯。”赵逊点了点头,略显轻松的脸色顿时严肃起来:“此番民变来势之汹涌,规模之浩大,手段之凶残,乃旷古至今所亘古未有。本帅勉为其难挂帅出征实在不易。

    如今黑巾军两倍于我军,战力凶悍,凶险程度远胜当年江东之战。不知魏先生对此战有何看法?”

    “请恕魏贤斗胆直言,黑巾军战卒仅在咸国便有五十万之众,将军可曾想过,眼下正在徐国、长孙两地作战的黑巾军又有多少?”

    “此事本帅也曾考虑,但恐怕信者不多,故而当日宫内议政,本帅并未与咸王和盘托出,生怕惊吓了众人。

    根据本帅猜测,黑巾军总数恐怕不下八十万,动用民力至少三百万之数。如此浩大人力,即便是曾经的霸主孙国,也不过如此。而如今能召集八十万战卒,数百万民夫者,只寥寥数国。

    此事恐怕天下信者屈指可数,既然魏先生说出此事,定是认同本帅之言。”

    魏贤点了点头道:

    “赵帅所言极是。但赵帅可知,黑巾军为何能在一夜间纠集数十万大军攻城拔寨势如破竹,长驱直入攻入咸国,而无人能敌?”

    “此事也正是本帅疑惑之处。想这数百万人已是黑巾军所占辖地只半数人丁,几乎涵盖老幼在内,他们的吃喝拉撒又从何处取得,即便是吃官仓,难道就不怕官仓吃完后饿死?”

    “赵帅,北海诸国本为鱼米之乡,耕作因蝗灾而荒废,加之各国税赋极重,百姓民不聊生,起兵造反是迟早之事,这是其一。

    其二,孙国彭源郡又乃中原商渠要津,北达长孙南抵志国,东进咸国西去梁国,故而彭源郡官仓极为丰厚,尽管我等不知彭源郡究竟又多少官仓储粮,但是彭源郡、万川郡、丘南郡已被蝗虫摧残,即便黑巾军有心经营农耕自给自足,时下也断无此可能。

    而造反已经是造了,既不能种地获取粮草,那只能将所有人力投于战争,凭借彭源郡的粮草,迅速扩充战卒掠夺列国。

    此番沐阳仓被劫四百万石粮草,几乎是咸军鼎盛时半年之用度,足以支撑五十万黑巾军攻下都郡,熬到明年,加之黑巾军使用所谓真金源源不断从外获得补给。

    而都郡东郡土地广大肥沃,去年蝗灾多半殃及甚小,一旦被黑巾军占去,便成黑巾军盘踞之根基。倘若战事拖到明年春天复耕,夏天收获,这战局对咸国将极为不利,此乃其二。

    其三,黑巾军以邪术治军,挟天命自居,并称授君父眷顾者,死后可升入天国安享荣华坐拥妻妾,以此来蛊惑乱民奋勇杀敌。加之造反后饭食管饱,妓奴多为权贵勋戚之妻女,乱民平日积压之愤怒与仇恨得以宣泄,黑巾军自当是深得民心。

    然在下看来,黑巾军所行之道,无法持久,此战利害便在于能否坚守,只要能拖上两年、三年,甚至五六年,黑巾之乱早晚可平。”

    “魏先生方才说,倘若拖至明年,黑巾军将成大患,为何拖上三五年可平?”

    “在下敢问赵帅,黑巾军可是人否?”

    “万涅自诩天神下凡,本帅不曾看见,也不能妄下断言。这世上是否有神,本帅亦不能断言。但对寻常人而言,终归是人。”

    “既如此,他万涅自诩上神也好,是人也罢,但其麾下上至将官,下至战卒都是人,是人便有欲望,是人就需治理。民变之根本在于权贵勋戚倾轧数量绝大多数之贫民百姓。而黑巾军起事之根本,亦是权贵勋戚压迫百姓之枷锁。

    如今黑巾军成势,将来辖地之民数百上千万之众,黑巾军又如何治理他们治下百姓?还不得征税收租,权贵勋戚干过之事,他们也得干,否则何以养军,可以维持既有地盘,难不成真能从天上掉下来不成。

    赵帅贵为上大夫,当知战时民生极为疾苦,黑巾军生于战时,何来时间休养生息安抚民生。只要战争一日不息,黑巾军即便恢复农耕获得粮草,也将永无宁日奔忙于战事之间。

    更何况黑巾军此番已将长孙、孙国、志国、咸国得罪了个干净,甚至徐国也有黑巾军起事之像,如此各国都被黑巾军割去一块地,哪国能咽下这口气。”

    黑巾军不是天神下凡,他们是人,邪教也是人,是人不可避免的要满足生存欲望,同时也要面对权力阶层建立后依然无法规避的政治宿命。

    这个世界永远不存在绝对公平,只要有两个人以上,就一定存在阶层,黑巾军也不例外。

    眼下黑巾军已经成势,短时内要想扑灭已经没有可能。但如此庞大的巨兽,总要治理辖地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始终处于战争状态的黑巾军依然要去征税、征租,以维持这个庞大机器的继续运转,重复过去他们推翻的事情。

    时间一长,各种的利益集团权力阶层会自行产生,他们的出现依然无法逃避既有现实的宿命,仅仅只是新生阶层推翻旧有阶层而已,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格局。

    “所以赵帅,在下以为此战关键在于保存咸军实力,而非与之决战将其击溃,正面决战我军将毫无胜算可言。”

    “魏先生见解本帅已经明白,但将永兴河以西全部令黑巾军占去,本帅又如何向咸王,向天下百姓交代。”

    “赵帅,眼下已不是争一时之长短之时,如何保存实力,保住陔陵才是赵帅首要军务,倘若意气用事与黑巾军决战,恐怕正中黑巾军下怀。

    在下甚至怀疑,黑巾军中定有高人指点,此一战关系黑巾军长久存亡之计。黑巾军胜,咸国必亡,中原早晚也将为黑巾军所有。黑巾军若败,即便是战平,都将严重迟滞黑巾军之势,令其难以得到补充与修整。只要对峙数年,黑巾军气尽,再收复失地也不迟。”

    以咸军之力要想击败黑巾军毫无胜算,守尚可一战。

    黑巾军要的是争夺生存的空间和可耕种的土地,以时间换空间,百里燕意在以空间换时间,甩掉咸国的负资产。

    眼下黑巾军所占土地无一例外都是去年蝗灾泛滥之地,民不聊生形同水火,今年蝗灾又起,甚至还要持续到明年,只要将黑巾军阻挡在永兴河以西,哪怕让出咸西、丘南、都郡西郡,甩掉这个包袱给黑巾军,也未尝不可。

    黑巾军的本质毕竟只是邪教组织起的乌合之众,邪说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谬论,当内部利益集团崛起,谁还会在意天意神授,但凡阻挡利益的一切个人和事物,都是可以任意践踏撕毁。

    如今赵逊已非当年大都督,现在的赵逊身系国运于一身,如何取舍关系咸国存亡,关系他的一世英名。百里燕计策意在放弃咸西、丘南两郡,以及半数都郡城池,用空间争取更多时间。

    但要放弃咸国现有几乎三分之一的国土,他赵逊能同意吗?咸王能同意吗。

    深夜离开中军回到广信军大营,许多将卒仍没有睡的迹象。大军刚刚抵达永兴河畔,黑巾军尚未见到人影,关于黑巾军妖术神迹的种种传言已经甚嚣尘上,不排除大军当中已经混入大量妖言惑众的兵卒。

    司空南同样未睡,作为先锋副将,司空南始终没见百里燕回营,心里总有惴惴不安的感觉。

    “魏大人,你这是去了哪里,怎这么晚才归营?”

    百里燕神色平静,他说:

    “赵帅与我有生死之交,他留我帐内说话,问些军事。”

    “是嘛,早闻大人当年神勇,连赵帅都欣赏有加。不知大人可曾听说吕济大军被黑巾军妖术所败。”

    百里燕点了点头,司空南的眼神中隐隐闪现这几分恐惧。

    “此事我已听赵帅说起,不过这世上有些事情决不可全信,你我作为军人,即便死,也决不能被恐惧所阻,死也得死的轰轰烈烈,哪怕敌人是妖兽。”

    “军人?!”

    司空南诧异“军人”一词。时下尚无对当兵吃粮为国卖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甚至很多吃粮当兵的兵卒根本不知当兵是保家卫国,而将领只知杀敌积功,将来好得封赏,仅仅还停留在金钱和利益的驱动之下的农耕军队。


………………………………

第168章 天下大乱(9)

    关于黑巾军以妖术击溃吕济大军一说,一路上流传甚广,什么版本的都有,但无一例外都把矛头指向“天谴”。

    据赵逊得到的消息,吕济大军于黑巾军交战当日,遭遇平地天雷,致使大军受惊,士气瞬间瓦解,黑巾军之后才发动攻击。

    仅仅这种描述这就很能让人联想,其中最让人感到棘手,甚至说不可思议的是白天打雷。即便是打雷,至多是打几个雷,而不可能是在一大片空域高密集打雷。而且雷直接打在地面上,让吕济大军莫名其妙先死伤了不少人。

    假如一定要有个合理解释,黑巾军显然不可能预测到雷暴天气,更不可能用所谓的妖术招来雷公电母,只可能是再地下埋了什么,但总不能是地雷吧,除非黑巾军率先发现了火药,并将之投入了实战,如果是这样,黑巾军以妖术战无不胜的神化倒也说得通。

    中国古代火药的发现属于巧合,由炼丹方士在炼丹过程中发现。

    理论上而言,火药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只需要偶然的组合概率,是可以具备诞生条件的,因此与技术积累和时空没有任何联系,除非硫磺、硝、碳三中元素中有一种,或者几种不曾被人类所发现利用,导致火药不具备产生的条件。

    但硫磺、硝作为时下绝对管控的引火发烟军用物资,各国管控极严厉,其中硫磺只有长孙国火山下有大规模生产,其余各国产量不大,咸国更是少得可怜,加之当下严重缺乏矿物勘探技术,都停留在偶然发现,因此各国硫磺几乎都需从长孙国进口。

    要弄来足够的硫磺并制造出足以杀伤八万人大军的火药,几乎不太可能,地球史上也没有这么大规模的人工火药爆破的先例。

    更何况吕济在马庚河盘与黑巾军遭遇,火药埋河畔的潮湿在地下,不做成地雷,受潮后将会失效。即便放在瓦缸内,用数以万计的瓦缸做成地理,如何同时起爆也是问题。

    至少百里燕(既魏贤)不太相信黑巾军已经弄出了火药,并已经大量制造。倘若如此,黑巾军应该去揍志军,将中原霸主三十万大军揍垮,所有列国都会识相,黑巾军距离封国也是迟早的事。

    所以,黑巾军不可能有火药,而是用了其他什么手段在地下做了手脚。

    第二天,姜闵尚未从陔陵归营,姜乾以广信勤王军名义,召集北海各路勤王军首领,在广信军大营商讨整合北海各地勤王军之事。

    北海下辖蒲城、广信、鼎炀、麟城、茂丘、粟海六城,其中广信、鼎炀作为北海第一、第二人口重镇,广信被实封给姜闵,鼎炀虚封给了张隽,北海第大三大重镇粟海为北海郡治所所在,其他各城有封君六人,侯爵、公爵以上受封者只有广信与鼎炀。

    姜乾召集北海勤王军首领开会,欲求将北海驻地的勤王大权收揽于广信军手中,但鼎炀侯张隽长子张佑此番代表鼎炀侯坐镇鼎炀军,当然不会同意拜广信军为大都督,于是其他各路勤王军也不表态。

    此时谁都明白,广信军两万人马比之任何一路勤王军数量都更为庞大,倘若北海郡勤王军兵权归于广信军,日后万一广信公造反,整个北海的权贵谁能脱得了干系,张佑不点头,就是代表了鼎炀侯和咸王的意思。

    鼎炀侯此番派长子张佑率军勤王,张家护兵才不过一千,咬牙又募新卒六千,方才七千人。

    原以为广信公姜闵来出兵一万应是姜闵的极限,不曾想一口气来了两万人,广信城还有郡兵一万,护兵一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