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鼎炀侯此番派长子张佑率军勤王,张家护兵才不过一千,咬牙又募新卒六千,方才七千人。

    原以为广信公姜闵来出兵一万应是姜闵的极限,不曾想一口气来了两万人,广信城还有郡兵一万,护兵一万,这已经不是勤王,是来示威的。这种情况下,谁还敢与广信公同流合污,战后还不是给清算的对象。

    眼下仗还没开打,各路勤王军就如此这般心怀鬼胎,真要是两军对垒,就以现在的凝聚力,能守住永兴河一个月,不被黑巾军吓死,就算是不错了。

    会议不欢而散,让姜乾很是恼火:

    “张佑为一己之私不顾存亡之危,要分北海兵权,着实可恶。”

    这时罗松亭不动声色说道:

    “此事乃意料之中,公子无需烦恼,以在下之见,广信可与北海郡脱离,与赵帅合兵,如此更有利于我军作战。”

    “可如此一来,北海郡勤王军兵权便要落入张佑这等小人手中。”

    罗松亭却笑道:

    “公子真以为张佑能比鼎炀侯张隽有更大能耐?其实不然,鼎炀侯张隽不过一无能之辈,徒有其表罢了。其子张佑又能有何作为,待战事一起,各路勤王军首战失利,自然会主动与广信军亲近,收揽人心兵权之事,公子切不可操之过急。”

    “那以罗先生之言,赵逊能会否同意广信军与戍兵协同作战?”

    “不能。”罗松亭断然说道:“戍兵战力终究在勤王军与各路杂兵之上,赵逊意在以戍兵为主力,各路勤王客军为辅兵,以免主力战力参差不齐,不听号令,而被黑巾军有隙可趁。

    即便是在下,也决不会将杂兵在短时内编入主力作战,如此无益于增强战力,反而削弱我军战力。赵逊由此才会令各郡客军推选大都督,赵逊只要下令各郡大都督,客军便能为赵逊用命。

    此时广信军单独列出与戍兵合营,其他诸郡将会如何看待,会否也提出此请。更何况公子焉知其他各郡之内就无分歧?”

    “那先生建议与戍兵合营,岂不落空?”

    “非也。眼下各路大军集结于永兴河畔,赵逊大军分驻沿岸各处隘口,兵力过于稀薄,其应该极力希望各郡客军能担负起镇守各处隘口之责,以便抽回各处戍兵集中兵力固守永兴河。

    以在下之见,各路客勤王客军都不愿离开赵逊主力过远,因此两日后会极力就驻防隘口一产生争执,故而公子自高奋勇前往乌坪驻防。”

    “乌坪!”姜乾大吃一惊,看了眼地图说道:“乌坪距赵逊大营六十里之遥,若有风吹草动,且不说赵逊出兵来都来不及,乌坪河面狭窄,极易贼兵渡河,如此岂不是引火烧身。”

    人都有聚众心理,都以为距离赵逊大军越近,一定越安全,所以两天后防务会议,各路勤王客军一定会极尽争夺距离赵逊大军最近的驻防隘口,一旦黑巾军过河,赵逊大军能第一时间救援。

    而罗松亭选择的乌坪距离赵逊大营以南六十里之遥,河面宽度不到一百米,极其有利黑巾军渡河,是永兴河上重要隘口,一旦乌坪遭遇围攻,两万人还不够塞牙缝的。

    姜乾的态度很是消极,这时罗松亭又说:

    “公子,你可知眼下驻屯乌坪的是何人?”

    “不知,与我军有何干系?”

    “眼下镇守乌坪守将乃大都督钟衡,麾下兵马两万人,两万戍兵镇守乌坪不足以抵御黑巾军。倘若我军进驻乌坪,赵逊极可能抽回一万兵马,继续令钟衡协防。

    而钟衡乃赵逊嫡系部将,早年是其麾下右都督,与魏贤关系熟稔,我军若是移防乌坪,赵逊定会全力助我。”

    “罗先生果然是好计,如此即便乌坪被攻,赵逊定是要全力救援乌坪。”

    “正是。此事仍需魏贤前去游说赵逊,赵逊方能同意我军移防,如此也能堵各路客军之口,不留话柄予人。”

    “好,本公子立即召魏贤前来,令他前去游说赵逊。”

    “不可,此事当在下亲自出面,与其推心置腹详细交代方能成事。”

    “这是为何?”姜乾诧异道。

    “魏贤曾是赵逊门客,虽拜于主公门下,但主公去年又轻慢于他,他定心怀不满。以他之能,岂能不知我等用计。倘若公子命令于他,他多半能从命,但他又作何感想。因此只能在下亲自将此事说与他,令他心甘情愿去办。”

    罗松亭始终不相信百里燕会全力辅佐姜闵,加之姜闵去年怠慢,百里燕心里已经产生了变化,倘若以命令让百里燕去做事,多半只能适得其反。

    与姜乾说定此事,罗松亭独自前往魏贤所在营地。见他正与司空南身披苍青色怪异锁链,心中不禁疑惑:

    “不知魏先锋所穿是何战衣,为何如锁链般怪异?”

    百里燕身披锁子甲行了一礼道:

    “此乃锁子甲,亦称铁布衫,有刀枪不入之奇效。”

    “铁布衫?”罗松亭暗惊,定睛仔细一瞧,铁布衫以细小苍青色小环相连,常识让罗松亭相信,刀枪不入只说确有可能。他又问:“此甲乃魏先峰所造?”

    魏贤点头道:

    “正是,一路都装于大箱之内未曾拿出,今日方得空闲穿戴。罗前辈且看。”

    话音落下,百里燕示意司空南拔出一柄普通铁剑,用挥砍、刺杀、割据三种用剑技巧猛砍自己周身,非但锁子甲毫发无伤,由于铁剑质地普通,锁子甲是钢材,几十剑挥砍劈刺之下,铁剑完全卷刃,一个个缺口如同锯齿一般。

    罗松亭见之不禁大奇:

    “天下竟有此等宝甲,魏先峰为何不早早献于主公呢?”

    魏贤摆摆手道:

    “罗先生以为,公子会否身披此等怪异甲胄冲锋陷阵,众人又会否相信此甲防御功效,恐怕不被斥之为异类,便是不错矣。”

    罗松亭闻讯点头肯定:

    “的确如此,故而魏先峰想以身犯险,以证此甲神奇?”

    “若非在下亲试,又怎能令众人信服。”


………………………………

第169章 天下大乱(10)

    新事物想要被当下世人所接受,没有实际效果,时常被斥为异类。锁子甲此等时人看来搞笑的铠甲,甭说冲锋陷阵,不被说成有碍观瞻动摇军心就算不错了。

    百里燕(既魏贤)也无普及锁子甲的打算,更何况也没有大规模生产的可能,仅能小范围装备。

    说明来意,二人来到无人之处,罗松亭将上午北海各路勤王军态度与驻防乌坪之事说透,倒也没有隐瞒什么。

    百里燕此前便曾估计,鼎炀侯定是不会让北海郡勤王军兵权交给广信公,只是没想到罗松亭会选择以退为进,前去镇守乌坪。既能堵住各路客军之口,同时又能依仗钟衡这层关系,让赵逊关键时刻出兵来救。

    百里燕倒也没有拒绝,只是心想罗松亭如此推心置腹,也是好心机,定是觉得他不会全心全意为广信公效力,同时又少不了自己相助,所以才如此推心置腹,以期望增加对广信公的依附。

    要说人性这个东西,往往难以用只言片语描绘的透澈清晰,罗松亭如此待人,倒也算得上厉害。至少百里燕觉得自己是知恩图报之人,再做出什么对不起广信公的事,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

    应下移防乌坪之事,罗松临了亭要走了四件将官锁子甲,想必是装备胡陌、姜乾、姜闵以及他自己,顺便将来仿制,也能有个参照。

    骑马赶去中军,得知赵逊前去巡防各营不在,百里燕只能守在中军,一直等到黄昏,赵逊才与诸将返回大营。

    “赵帅。”

    百里燕先行了一礼,赵逊一脸严肃应道:

    “何事!”

    “末将奉广信公令,向赵帅请命,广信军愿独自前往乌坪镇守。”

    “乌坪!”

    赵逊诧异,心中也已猜到姜乾用意,示意诸将帐外等候,召百里燕入账说话。

    “说吧,姜乾移防乌坪,可是因鼎炀侯之子张佑。”

    “正是。张佑极力反对拥立广信军为大都督,欲自立大都督号令北海郡客军。倘若如此,北海郡勤王客军,便要一分为二各自为政,不利作战,还请赵帅明见。”

    “那……”赵逊疑窦看向百里燕问道:“这是魏先生意思,还是姜乾之意。”

    百里燕诧异,心想罗松亭当真是厉害,赵逊此问显然是在质疑他出此计策是在为广信军谋取利益。

    钟衡眼下就驻扎乌坪,兵力略显单薄,广信军若是进驻,倒是可以增强战力。一旦乌坪有事,赵逊不得不派兵增援钟衡,等于躲在了大军羽翼之下自保实力。

    赵逊是职业军人,想避重就轻立战功没问题,但总不能国难当头往后缩,还要保存实力当缩头乌龟,这是赵逊所不能容忍的。

    二人四目相对,百里燕并未回复,他相信这件事只能是越描越黑,心想罗松亭当真是狠辣。

    沉寂了很久,赵逊方才缓缓说道,口气是极为严厉:

    “本帅量你也无此心。”

    “赵帅明鉴,在下只是一先锋官,此等大事并非在下所能议论,也只是受罗松亭之请,前来向赵帅请示。”

    “原是罗松亭之计。”

    百里燕诧异,原以为赵逊不知此人。他遂问道:

    “将军怎知罗松亭?”

    赵逊突然大笑:

    “当年老将魏旦曾相请罗松亭为幕僚,结果被罗松亭所拒绝,最后投了广信公,此事当年本帅还是知晓的。此番广信公令他为军师,想必广信军不会吃亏,今日一见果然没错。”

    “那赵帅意思是?”

    “乌坪不能无重兵镇守,钟衡两万人马皆乃轻甲步卒,实力单薄。广信军装备精良,此去可助钟衡。罗松亭既要去守乌坪,定是已有计策。”

    老将魏旦当年曾希望聘罗松亭为幕僚,参议军机,结果被罗松亭拒绝,最后反而投奔了广信公。

    当时赵逊尚未从咸西郡调往东线,不过赵逊调入魏旦帐下后,魏旦说起过此事。想必罗松亭也不曾想到赵逊早知他深浅,事先已有所防范。

    “也罢,广信、鼎炀两军不和,实非大军之福。其实不仅仅是北海郡一地,岁当、东原、都郡、江东等郡多是如此,号令迟迟不得统一。既然广信军要守乌坪,本帅便令其镇守乌坪。不过有件事本帅要事先与你说明。”

    “赵帅请讲。”

    “乌坪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一旦被黑巾军攻过河面,大军腹部将暴露于黑巾军兵锋之下,甚是危急。广信军若不能守住乌坪,什么后果,广信公自己掂量。”

    “末将明白了。”

    赵逊言外之意,广信公倘若没能守住乌坪,还给丢了。广信公的日子也就到头了,休怪他赵逊到时候不保他。

    由此可见国难当头,赵逊对拥立广信公为王已全无兴趣,除非广信军能在此役中有所作为。弦外之音便是倘若广信军此战立下逆天大功,咸王的日子将更加难过,以赵逊手中兵权,让广信公回朝参政将毫无阻力。

    得到赵逊肯定答复,百里燕松了口气,随后从肋下解下佩剑说道:

    “末将有两件礼物赠与赵帅,还请赵帅笑纳。”

    赵逊微微笑道说:

    “此剑莫非是荒村所造。”

    “赵帅明鉴。”

    百里燕拔出横刀,寒光闪闪的兵锋令赵逊大吃一惊:

    “好剑。”

    接过横刀,赵逊食指轻轻一弹,清脆之声响彻耳畔,挥刀一砍桌案一角,手起刀落毫不拖泥带水。

    “真是宝剑,魏先生何来此剑?”

    “回赵帅,此兵刃并非剑,而是横刀。”

    “横刀?”

    “正是,剑以刺杀为主,挥砍并不灵便。而横刀剑身细长,而刀背宽大,极适合砍杀,但刀剑有刺刃,又便于刺杀。而肉搏之中,刺伤不远不及挥砍之多,因此兵卒用剑更惯于挥砍,而非刺杀。”

    “嗯,魏先生所言不错。但本帅观此铁剑材质极不寻常,莫非是上好精铁所制?”

    “非也,乃钢。”

    “钢?何为钢?”

    “铁中之精华,精铁中之坚铁,则为钢。”

    时下对钢尚无概念,即便是古代中国对钢的定义,仅仅停留在坚硬无比的抽象概念。现代意义的钢,是含碳量适中的碳素钢,亦或者添加其他元素的铁基金属材料。

    但现代钢并不符合冷兵器对钢的使用要求,荒村所炼之钢,是百里燕摸索后,用灌钢法添加石灰冶炼剂得到的杂质相对干净的碳钢,在经过锻打,包钢、渗碳、油淬火再加工而成,得来颇为不容易。

    “此横刀削铁如泥,对时下青铜兵刃、精铁兵刃皆可一刀斩断所向披靡,即便是鳞甲重铠,亦能一刀砍穿直入皮骨。”

    赵逊闻讯精神大振,无不心动,他忙是问道:

    “那可否令工匠大量仿制?”

    百里燕摇摇头道:

    “目前尚不可,一柄横刀需名工匠数天时日打造,极其只耗力耗时,暂无法大批生产。即便是末将,此番也仅带来二十柄此刀。”

    “那真是太可惜了。此种宝刀若不能广泛装备大军,无助于大军战力。”

    “正是如此,故而在下正在筹备大量制造,改善制造之法,最快也许明年才能落实,倘若战事久拖不绝,此事也实难办到。此外,除此横刀外,末将还有宝甲,请赵帅过目。”

    从皮口袋内掏出锁子甲,赵逊又是一惊,他知道百里燕定有所用,但乍看之下还是不明锁子防御力如何。

    “此甲如衣,竟如此奇特。”

    “是的,此甲虽然怪了些,却乃钢环所制,坚韧无比,以时下刀剑难以砍穿,即便是箭弩也难刺透。但对钝器毫无招架之力,此事将军当知晓。”

    “原来如此,此甲倒也神奇,要说全无死穴倒也不可能。眼下既有宝甲,又有宝刀。若两者相倾,会是如何?”

    百里燕听了大笑,早料定赵逊要问此事。

    “赵帅明鉴,这普天之下并无攻守之绝对,即便是宝刀与宝甲相攻,胜负也在五五之间,最后只能落得两败俱伤的结果。”

    “嗯,所言极是。只可惜此两物皆不能大量制造,真是可惜了。”

    赵逊希望大批量制造,百里燕又何尝不想。

    且不说大批量制造代价极高,单说制造工艺所需要的炼钢技术,眼下只百里燕、刘灶、杨盾几人掌握,时人对焦炭、油淬火、渗碳等工艺毫无认知。即便大量仿制,也需要更多的煤和铁。

    再退一步说,这种装备倘若如大路货一样大量装备,你有的东西我有,那还有什么技术优势可言。更何况不等咸军大规模装备,晋军可能已经用上战场到处搬弄是非。

    因此技术是绝不能泄露一丝一毫,让其他人仿制的产品永远只能是劣质的山寨货。

    二人交谈之际,帐外突来一声急唤:

    “启禀赵帅,斥候来报,黑巾军先锋已经到永兴河西南五里。”

    中军官飞快说道,赵逊略有轻松的神色再次严厉起来:

    “魏先生,随本帅前去高台一观黑巾军如何。”

    “在下正有此意。”

    赵逊将横刀锁子甲收入身后木箱之内,随即与诸将前往河边搭建的高台。高台建在山坡之上,距离河畔尚有两百步距离,高度也是惊人,竟然超过了十丈,算上山坡高度,距离地面少说有一百米。

    天色虽已昏黑,但远远可见密如蝗虫一般的火把延绵不绝四十余里地,场面极为惊人。


………………………………

第170章 天下大乱(11)

    黑巾军自攻下沐阳仓后如同发了横财一般,在沐阳仓大宴了两天两夜,随后又修整数日,直到三日之前,其前军方才缓缓向北进击,也不向西趁机攻打都郡与咸西郡诸城,而是直扑陔陵而来,势有打下陔陵直接亡国,再取全土的架势。

    随赵逊登上高台,隐隐可见黑甲军先锋已经先到岸边,人数约莫五万人上下,咸军斥候被逼走投无路,纷纷跳下河去游过永兴河,黑巾军先锋也不放箭追杀,镇守在河对岸摆开阵势,似在等中军到来安营扎寨。

    永兴河虽然是河,却是条大河。

    当下自然环境优越,人类活动频率低,围垦开发程度远不如近现代社会破坏的严重,因此不少河流的河面宽度相当惊人。

    咸军防御河段位于永兴河中上游都城陔陵以西较宽处,河面最宽达二百六十步,正是赵逊所在中军下寨之处,河面最窄处便在乌坪,还不到百步,最是危险。

    黑巾军先锋展开阵列不久,不等其前军到来,便是给咸军一个下马威,天下间恐怕也只有黑巾军这般有恃无恐。

    但凡先锋,当是全军之锐,开路之先锋,行动迅捷,罕有先锋携带有投石机械重装备。

    黑巾军先锋用马拉来简易投石装置十多架,沿河一字排开。赵逊虽站在高台隔着四百多步看不真切,但听声音也知道黑巾军在河对岸架起了某种大型设备。

    投石机据其大小、原理和杠杆长度,射程在两百至五六百步不等,黑巾军所架投石机距离赵逊所在高台,已其在极限射程之外,大石几乎难以飞过宽度四百余步的缓冲地带,落入岸边营垒之中。

    即便如此,赵逊仍是担心黑巾军有诈,令沿河守军撤出营垒,后退百步结阵待战。

    约莫半个时辰过去,黑巾军先锋投石机架设到位,开始向抛杆铁勺内装填两大木桶,大木桶另一头有绳捻,点燃绳捻,随着一声机械巨响,投石机抛杆跃空而起,数十个木桶带着火星凌空翻飞。

    百里燕(既魏贤)心中默默粗略估算着弹道轨迹和落点,算来算去带火的不明物体至多抛出两百多步,根本不可能落在这边岸上,落点超过九成是在河里,那黑巾军抛射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

    不等细想,数十个木桶重重砸在河面,重击之下瞬时散架,顷刻间燃起冲天大火,愣是将数百米之长的河段烧的通亮,紧随又是一波木桶砸在河里,如此反复数次掀起凶猛大火,顿是令咸军大吃一惊。

    少时,对岸传来黑巾军万众齐呼:“神火……神火神火……”等等极具煽动性的口号。愣是咸军身经百战的老将,也难以置信的看着河面上气势惊人的大火,谁也不明白水如何能烧起火来。

    要说河面上有引火之物,落入水中也该熄灭才是,但是这么大的火,根本就不是寻常引火之物所能烧起来的,哪怕是战船,也烧不出这等熊熊大火。

    一时间全军上下弥漫着一恐惧和不安,而黑巾军还在不断使用投石机向河中投掷木桶,将河两岸烧的夜如白昼。

    此时百里燕恍然大悟,黑巾军这么做,便是想告诉咸军,若想要过河,他们就把河烧熟,活活烧死咸军,一来可以阻止咸军过河,被动守在东岸,二来恐吓咸军动摇军心。

    随着大火弥漫,空气中散发着令人厌恶的味道,百里燕皱了皱眉头,终于明白黑巾军往河里扔的是什么,空气中充斥着厘清的气味,黑巾军抛出的东西一定是石油。

    据史料记载,古代中国早在秦统一中原之前,秦在关中用简陋的技术曾打油井开采石油用于战争,西汉时期石油开采已成为战略资源,隋唐时期石油的军事化使用十分频繁,古称之为“脂水、水肥、猛火油、雄黄油、石脑油”等等。

    而时下并没有对石油或者石油的其他指代名称的记载,至少百里燕从未在任何典籍当中看到有脂水、地油、黑水油等等字眼的记载,甚至军队中也不曾出现有石油制作的引火物。

    以此推算,黑巾军定是在什么地方意外发现了浅表石油。

    诸如中东之地,打下去几米、十几米便是油田,而大庆打下去两千米才见油层,不排除黑巾军意外发现了浅表石油,利用石油的可燃性和难以扑灭的特点,将其投入战争当中。

    现在看来,孙国的大败很可能是中了石油设下的烈火阵,石油一旦烧起来,几乎很难扑灭,即便是现代,几乎没有其他手段可以扑灭。

    最原始的手段莫过于用沙子和泥土覆盖,即便如此,一旦大规模烧起来,逃都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灭火。

    在普通士卒眼中看来,这等用水都扑不灭,粘到哪里烧到哪里的黑色物质,无疑是一种极为恐怖的“神火”。这也就不难怪黑巾军如此猖狂,奉石油为神火。

    赵逊此时问遍麾下主将,竟无一人知道河面上烧的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是桐油,有人说是松油。但哪有这么大面积,一连烧了一个时辰,而臭气熏天的油脂,众人间竟无人知道黑巾军用了什么。

    百里燕(既魏贤)这时挤过人群,悄声与赵逊说道:

    “赵帅,黑巾军所用燃烧物,名曰脂水,亦或石油,色黑浓稠,即便浮于水面,亦无法扑灭,只能待其燃尽。”

    赵逊皱着眉头说:

    “魏先生怎知此乃脂水?”

    “赵帅所闻气味,便是脂水所特有气息,名曰沥青,乃脂水精炼后残余之物。”

    “那可有扑灭之法?”

    百里燕摇了摇头,苦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