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名承天下-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这样做才会大祸临头,从此与那至尊龙椅失之交臂啊。”
这王老头儿是咋知道简化字的呢,说来也好笑,他被李承宗从宇文化及手中解救出来之后,就跟着来到了琴岛府,来了之后,发现琴岛府整一个大工地啊,老头儿带着好奇心去看看这汉国究竟在搞啥工程,难道就不怕跟那位刚死掉的陛下一样弄得天怒人怨,等靠近了却发现这工地上虽然有监工,可那监工却也在轮换着参加劳动,而且那些百姓并没有前朝被逼着修建运河时候那样的一脸愤怒个无奈,相反这些百姓们的热情还挺高,老头儿这就好奇了,也正好他的赶得巧,赶上了督工的锦衣卫趁着歇息的时候给那些百姓们上文化课,这不看还好,一看作为儒门忠实门徒的老头儿生气了,那还能叫字?当他弄到一本简繁字体对照词典,还问清了那些教课的人是出自锦衣卫,还知道锦衣卫是个什么机构之后,王老头儿的文人脾气发作了,汉王殿下这是要自绝士人阶层啊,这可不行,我得劝劝,这才有了今日的对话。
按照王老头儿的预计,这时这个年少的汉王殿下应该大惊失色,然后马上大礼拜见,口称“先生何以教我”之类的话才对嘛。不过看到对面的汉王,一点儿惶恐之色也没有,王老头儿郁闷了,这个汉王是真不懂啊,还是个傻大胆啊?
………………………………
第47章 自绝于士人
“殿下你这缺胳膊少腿的字也算自成一体,想着要是有一日,你能打下一番基业后。也会在治下推广此种字体吧?”王老头儿问道。关于简化字这一点,李承宗早就跟自己的追随者已经讲过多次,也不知道是老头儿猜的,还是有听到风声。不过这些都无所谓了,李承宗点了点头就算承认了。
“此乃大谬也!”王老头儿激动地一拍短案,没料拍到了刚才洒在桌面上的茶水,顿时溅起一片。
“王老大人且说说看,为何推广不得?“李承宗作为一个腹黑男,他打算让王老头儿好好的装次十三,然后再狠狠的打脸。
”殿下,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可是殿下,你弄出来的这套缺胳膊少腿的字,且不说能不能与仓颉相提并论且不好说,就那六书也不是很符合啊,更不要提你这字体毫无美感,亲不见,爱无心,体无骨,龟无脚。。。。。。。。依老夫看,哼,什么简体体,残体字而已!!!“王老头儿,李承宗听完了大汗,王老头儿,你是不是后世那个小岛穿越而来的湾湾啊?
王老头儿仿佛没看到李承宗的脸色变化,他自顾自的说道:“殿下要是敢这么做,天下读书人的十年寒窗都白读了,儒家经典也白念了,他们会罢休?他们都将与你为敌!不说这士人掌握着清议,他们不会与你罢休,就是那些世家大族又岂肯罢休?殿下,这光凭着一帮子泥腿子是不行的,从古至今,有谁能靠着白身黔首能成气候的?”
李承宗不愿意了,王老头儿,你说的太过分了,必须反驳你,“王老大人,这些本王有话要说,先来说这愚民,哼哼,开民智有何不妥,本王从来就没觉得谁比谁更高贵?要是高贵有用,何必改朝换代?百姓们之所以造反,还不是活不下去了,为啥活不下去了?还是穷?为什么穷?不识字!不识字,就被人奴役,被人欺负,本王叫他们识文断字了,本王治下的官吏才不敢欺上瞒下。。。。。。。。这愚民之策在本王看来才是大大的不妥。”李承宗胸里这个气啊,王老头儿,要是听了你的才是大错特错。
“再说这繁简之争,您老人家不就是觉得繁体字高贵一等,至于嘛,这文字不过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一种工具罢了,既然是工具,自然是越简练越好不是?再说了,你以为本王知道咱们汉字的渊源啊,据本王所知,咱们用的汉字真往上追溯,那么兽骨上的殷文、钟鼎上的大篆;包括金文、蝌蚪文,都是为了器皿与竹简而存在的。秦皇一统六国之后,那个书同文岂不是简化了大篆之后弄出来的小篆,从小篆在发展到隶书,这《说文解字》曰:‘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这约易不就是简约简易嘛。”李承宗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
“本王知道你是精于书法,你说法成就多在繁体字。换成简体字,不好看,这本王不反对,可你说本王搞简化字会丢掉一些属于汉人文化道统,这本王就不同意了,咱们现在用的隶书、楷书、行书,都是从上古那些老字里,一路简化过来的。可汉家文明也没有因为一路简化,而道统中断吧?你老人家作为一代书法巨擘,不也没有亲手举着斧凿去刻碑,可谁敢说你没文化?所以要是有人跟我说钟繇的隶书、王羲之的行书还有您老人家的楷书都简化过了,没文化,这本王是没法同意的。
老大人啊,咱们汉家文化能浩荡数千年,靠的不是将殷文、大篆、小篆、石鼓文一路逶迤而下,抱着不放。文化是要传承的,而越是简易的,越是方便书写记忆的,越方便传承不是?咱们汉人这么多,而汉字,每个字,哪怕只少一笔,也许识字的人便能多一些。要知道汉字有几万呢,可常用字也就几千吧。庄子学问够大吧,可他也说了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只要这文化流传下去了,具体的字句忘了也不妨。那还拘泥个字形干啥?是故,简化字体这件事,华夏历史千年以来,都在这么做。古人做得,为何本王就做不得?”
“殿下,王绩王大人求见!”正当李承宗陪着杨蓉还有柳桃儿俩老婆吃饭的时候,门外的警卫进来对李承宗禀报。王绩这老老头儿要干啥,李承宗在接见前隋官吏的时候,见过他,也知道这个老头儿是隋朝教育家王通(号文中子)之弟,初唐诗人,还知道他是隋末举的孝廉,后来说是不乐意做官,辞官还乡,后来又被起复做了六合的郡丞,因为天下大乱,他在还乡的途中,被宇文化及所掠,后来被自己解救,嗯,还因为这老头儿是所谓的大儒,在自己外公裴矩的我建议下,还给了他一个清贵的官儿做,如今这个老头儿要见自己作甚?
噢,想起来了,这老头儿可是儒门的死忠,搞不好是来挑自己的刺儿的,李承宗想了想,对警卫说道:“胡四海,让王大人进来,就说他碰巧了可以跟本王一起用膳。。。。。”
胡四海喏了一声,就出去通知王绩,不一会儿,一个干巴老头走了进来,他见到汉王与两位王妃都停下了用膳,站了起来迎接自己,老头儿激动了,这是多大的恩宠啊,还有这汉王好古怪的一家子,他和句容公主是两代皇室结合而成的夫妻,说是天潢贵胄也不为过,可这汉王府也太小了吧,还有那宫女也不多,阉人更是绝迹,再看看他们一家三口吃的,也不是什么大鱼大肉,老头儿在想想他在汉国走访时候,百姓们对李承宗的拥戴程度,艾玛,这简直就是文王重生啊。
老头儿赶紧给李承宗夫妻行礼,“见过殿下还有两位王妃!”李承宗大度的说了声:”王老大人,这里是某的私宅,不是议事的东华厅,没必要那么正规的。。。。。。“
“殿下,礼不可废,你身为汉王,一国之君,这臣下见君,哪有不行礼的说法?”王老头儿虽然迂腐,但李承宗也认为这老头儿也有可取之处,那就是老头儿身上有少见的文人风骨。但这礼法?李承宗可不喜欢,有这套礼法在,李承宗想跳出封建圈子玩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根本不可能啊。
“好了,好了,王老大人,说说你找我啥事吧?”还李承宗觉得是开门见山好了。
“殿下,你出身高贵,又是个有大志向、有大报复的英主,偌大的齐鲁之地也被你打理的井井有条,然老臣在周游您治下青莱二州之后,有些话实在是不吐不快。。。。。。。。”王绩看了下李承宗然后说道、
“嗯?难道我哪儿做错了,请老大人指正,放心,我不会因言治罪的。。。。。。”李承宗虽然心胸不怎么大,但是他也知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的。
“那,那老臣可就说了,老臣要说殿下的错事,这首先第一件错事就是乃是教那些黔首识文断字,还是那种缺胳膊少腿的字!”老头儿这张嘴够毒啊。
李承宗听了一愣,还以为是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没想到他竟然说得是这件事。当初李承宗巧遇苏烈苏定方,然后聚拢流民,在他拿出简化字和汉语拼音的时候,没人反对啊,噢,他现在明白了,感情包括老苏在内都是文盲啊。
看到李承宗愣住的样子,老头儿仿佛很是得意,得意洋洋的说道:“殿下,关于这个,老臣也听说了,你当初是苦于身边没有识字的人,因此想让所有人都识字,这个初衷是好的,但做得事情却是错了!”
李承宗决定耐着性子,继续听着他说,看老头儿能说出一番什么道理来。
“老子曾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此时老头儿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地背着圣人之言,“孔圣人也曾言:是以圣人之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在把老子和孔子都搬出来之后,老头儿的眼睛一下睁开,似乎精光闪闪,盯着李承宗继续道:“殿下做事只在乎结果,却不遵从圣人之言,此大谬也!”
听到这里李承宗心里这个冷笑啊,王老头儿,你还以为我真的是原来的那个李承宗?这愚民政策的危害,老子比你们这些家伙可知道的多了,同一个政权,一个朝廷要是视臣民为草芥,臣民视之如寇雠,愚弄百姓,那必然终得恶果。如果是一个正常的统治者,要做到既畏威又怀德并不难,无非是成本,效益等方面的考虑,不会缺德地把他的民众、劳动者仅当成会说话的工具的。
这还是首先第一条,那第二条呢?李承宗很想知道王老头儿能说出啥来?
王老头儿颤巍巍的继续说道:”开民智已是不该,孰料你还教他们缺胳膊少腿的字!老夫知晓殿下这简化字能自成一体,可殿下可知道,正因如此,你这样做才会大祸临头,从此与那至尊龙椅失之交臂啊。”
这王老头儿是咋知道简化字的呢,说来也好笑,他被李承宗从宇文化及手中解救出来之后,就跟着来到了琴岛府,来了之后,发现琴岛府整一个大工地啊,老头儿带着好奇心去看看这汉国究竟在搞啥工程,难道就不怕跟那位刚死掉的陛下一样弄得天怒人怨,等靠近了却发现这工地上虽然有监工,可那监工却也在轮换着参加劳动,而且那些百姓并没有前朝被逼着修建运河时候那样的一脸愤怒个无奈,相反这些百姓们的热情还挺高,老头儿这就好奇了,也正好他的赶得巧,赶上了督工的锦衣卫趁着歇息的时候给那些百姓们上文化课,这不看还好,一看作为儒门忠实门徒的老头儿生气了,那还能叫字?当他弄到一本简繁字体对照词典,还问清了那些教课的人是出自锦衣卫,还知道锦衣卫是个什么机构之后,王老头儿的文人脾气发作了,汉王殿下这是要自绝士人阶层啊,这可不行,我得劝劝,这才有了今日的对话。
按照王老头儿的预计,这时这个年少的汉王殿下应该大惊失色,然后马上大礼拜见,口称“先生何以教我”之类的话才对嘛。不过看到对面的汉王,一点儿惶恐之色也没有,王老头儿郁闷了,这个汉王是真不懂啊,还是个傻大胆啊?
………………………………
第48章 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要和士人为敌,这样的豪言壮志是说出去了,可李承宗也不是自大,他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可自己还有和自己一样志同道合的人。只要他们越来越多,那就变成了两个新旧读书人集团之间的较量。只要武力够强,控制的地方够多,用拼音识简体字的人够多,一样能干翻那些旧式的读书人。
就算不说后世的历史,从古至今,高高在上的儒门子弟们也不是没被干翻过。北方草原上的野蛮游牧民族屡屡能击败信奉儒家的中原王朝,这就是一个明证。
哼,他李承宗就不信了,离了儒家士子,还治不了国了?没有了张屠户,还吃不得带毛猪了??别看儒家自己吹嘘是治世之学和世间真理,但是讲真,只要是个帝王还想有所作为,那就不会听他们瞎忽悠,要是真信了他们那一套,那就离衰亡不远了,汉元帝就是极好的例子……。。
在李承宗跟王老头儿大谈士人无用之后,老头儿哆嗦着大叫异端,说李承宗不尊孔孟,小视读书人的力量乃是大逆不道之举,还说锦衣卫乃是一堆不良人,习文识字乃何等神圣之事,岂能任由贱籍操弄。。。。。。。。反正就是不能取消了文人的超然地位,要不然他们这些文人就。。。。。。。
李承宗怎么可能妥协,开啥玩笑?要是顺着你们,老子干嘛脱离李唐自立啊,直接去想办法谋取皇太孙的位子岂不是更好?还不是老子不想跟你们同流合污,想在华夏这块热土上描绘一副属于自己的新画?
在老头儿气哼哼的走了之后,李承宗一脸无奈的看向杨蓉,“这些文人,气死我了,这些所谓的读书人,开口孔孟圣人,闭口道德孝义。。。。。。。。这些整天抛头露面,吐沫星子四溅的主,在名利场里挣扎,很难静下心来修身,齐家,所以,最终身不修则胡言乱语,家不齐则后院大乱,终究有捂不住盖子的那天,不知道到了哪日他们该怎么办?”
“哎哟,我的大王,你怕了???不就是一些封建文人么?这些酸腐文人就跟咱们那个时代的公知一样,道德先生么,哼哼,不就是我可以不道德,但你必须道德,我可以肆意妄为,想干一切想干的事情,但你却必须忍受,因为我是孔孟学徒,圣人的子弟么?说白了你的简化字和汉语拼音方案还有普及知识触动了这些人的利益。他们很快就会站在道德的立场上批判咱们两口子,你等着瞧吧。。。。。。”杨蓉是李承宗的爱人和知音,普天之下也只有她才懂李承宗。
“怕?我怕怕个屁啊,当兵的人从知道怕是啥,我也不否认这文人里有不少的好人,可这个阶层,真的留不得,作为一个标准工业党,他们就是我最大的敌人,我始终认为这些酸秀才们从来不会以追求正义、公平、真理为己任,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为杜撰各种歪理邪说来满足自己那点可怜的欲望,知。识。分子的集体无良无耻,集体以愚弄百姓为己任,以做权力的帮凶为荣换取残羹冷炙,是古代中国无法取得人文进步和从工艺升华到科技进步的根源,蓉蓉,这是一场不带硝烟的战争,我们必须赢,不然真的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但我现在分身乏术,忙不过来,这场舆论争夺战,你来做,怎么样啊?”李承宗打算让自己的老婆出头打退封建文人的进攻。
“哼哼,能和你踏到一个鼓点上的只有我咯,不过希望将来的史书上不要把我写成慈禧就行。。。。。。。。毛爷爷曾经说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从这句话里你悟出来了啥?”杨蓉是历史学高材生,毛爷爷那一套,她可清楚得很。
“考我是不是?你我虽然现在的身体都是天潢贵胄出身,但我们都明白,世家门阀和士人阶层都靠不住,他们们要是靠得住,母猪都会上树,你我能依靠的只有那些被人瞧不起的下层人。。。。。。。”李承宗说道。
“对啊,咱们能依靠的就是你治下的那些工匠,农人还有商户,还有十多万忠心耿耿的军卒。而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和孔孟门人嘛,我建议你成立一个宣传部门来引导咱们治下的百姓,只要百姓们跟咱们一条心,他们的威胁不算啥。。。。。”杨蓉用肯定的语气说道。
“宣传部门?宣教司这个名字如何?你来出任汉国第一任宣教司尚书,只是苦了你了,大着肚子还要为我做事唉。。。。。。”看着自己爱妻的大肚子,李承宗语气里充满了宠溺。
“咯咯咯,自商王武丁的妇好之后,还没有女人做尚书这样的高官呢,你是要挑战世俗么??你就不怕他们说我母鸡打鸣么?”杨蓉小小的跟李承宗开了个玩笑。
“怕啥?谁敢这么说,我就杀谁的头!”李承宗杀气腾腾的说道。
“阿威,放心好了,这驭下之道,我懂得不比你少,何况这宣教司乃是收拢人心的利器,怎么任由他人掌握?至于大着肚子,还不是你干的好事??”杨蓉给李承宗回了一个极其妩媚的眼神,让李承宗差点就心神失守。
“放心好了,之前你在征战的时候,我就注意到这一点了,宣教司的人选我已经有了初步的名单,我只要搭起架子来,剩下的事儿就是他们的事情了,不过宣教司要开展工作,需要你的锦衣卫配合,不然。。。。。。。”杨蓉继续说道。
“锦衣卫?好办!我给锦衣卫的宋忠下个命令,全力配合你的宣教司的工作。。。。。。。”李承宗果断的说道。
两口子商量好了之后,汉王政府体系了又多了一个新机构,宣教司,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宣教司居然被李承宗的老婆,汉王后杨蓉掐在了手心里。。。。。。。
………………………………
第49章 完胜(上)
“荒谬,妇人竟然堂而皇之的坐上尚书的高官,李承宗这小崽子要干嘛?不行,必须阻止他乱来,要不然我华夏道统和儒家传承危矣。。。。。。。。。”在得知杨蓉出任汉国宣教部尚书这样的高官之后,王绩勃然大怒,在他看来,李承宗是在做断绝华夏道统还有儒门传承的事,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基于这个原则,他喊来了几个与他臭味相投的家伙,让他们出面阻止李承宗一意孤行,而他自己则会前往长安,求见唐皇李渊,让他出面牵头对付李承宗这个不听话的小崽子。。。。。。。
王绩的话得到了几个家伙的热烈回应,是啊,宣教部尚书这个官,光看尚书两个字就知道这绝对是高官,如今汉王的女人跳上了前台,这是是什么,是后宫干政啊,不但是后宫干政,都直接跳到前台做起官来了,就算你是汉王王后,前隋公主也不行,女人做官,那我们男人咋办呐?
这一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之前就对李承宗很不满的文人纷纷跳了出来,就连裴矩也劝说李承宗不要让杨蓉出任宣教司的主官,可谁知李承宗的意志非常坚决,他不仅要让女人能识文断字,还要让她们走进汉国的军政体系呢。
由于李承宗建立的汉国严禁结党营私,所以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封建文人们并不敢太过放肆,在一番试探之后,他们纷纷向李承宗亲自创立的《瞭望》,《光明周报》等以前他们从未瞧得起来的媒体投稿,痛批杨蓉出任宣教司主官乃是后宫干政,还说啥牝鸡司晨,惟家之索什么的,总之他们的意思就是一条,李承宗必须按照他们的想法来行事,要不然就是大逆不道。。。。。
还不仅如此,那些文人们和在李承宗这里碰了钉子的前隋官僚还有世家大族们阀的利益代言人甚至把战火烧向了李承宗推行的新政,什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啦,什么兵贵愚啊,什么丘八干嘛要习文识字?什么法不传六耳,让黔首也识字是不对的,什么贵贱有别,什么不尊孔孟,大逆不道啊,什么汉王只重奇技淫巧,乃亡国之举啊,这些人火力全开,可以算得上古代的大喷子集中开火了。。。。。。。。
在李承宗和杨蓉看来,这些人开口孔孟闭口道德,不过是些自诩清高背地里鸡鸣狗盗的士子官员罢了。
为什么有的人做官他就不结党不吹自己有多清高,自己做好手头的事,收点小钱改善生活就完了呢?
为什么有的人明明收钱开了一点不手软家里处处剥削强占土地,还天天说自己是为了江山社稷黎明百姓?这一类人有的是圣贤书读多了就那么想的,更多的人脑子里装的可能只有自己家的利益而非考虑到民生国运。可是他们偏偏嘴上又要做出一副高姿态占领道德制高点用最严苛守旧的道德标准指点评判江山处理事情。
他们对别人用绝对道德理论,等到了自己这里,对自己用功利主义,这样的一群人,怎么可能入得了李承宗他们两口子的法眼。
既然他们已经出手了,作为被讨伐对象的小两口自然是打起来了一百分的注意力,“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们要全力配合王后的宣教司,将这些家伙的嚣张气焰给打压下去。。。。。。。”李承宗给锦衣卫下达了命令,在汉国可没啥风闻奏事的清流御史,说话造谣可是要负责的,不过这也是反对派们攻击最狠的罪证之一。
杨蓉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