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食之神-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红的番茄、黄的土豆、绿色的罗勒叶和薄荷、再配上外皮金黄、鱼香四溢的烤鱼,真是让人过目不忘。

    “帅哥,现在可以吃了吧。”琼斯坐在桌子上,看着面前的烤鱼,眼睛已经挪不开了。

    “当然可以了,请慢慢享用。”刘芒微微一笑,拿起刀从草鱼的中段切下去。

    热气喷薄而出!鱼皮将馅料的味道锁住,在炭火的烘烤下慢慢酝酿,就等着在这一刻绽放。

    刘芒将草鱼分牛排一般的大块,分别送到三人的盘子中。

    琼斯看着盘中表皮金黄,馅料中往外渗透出汁水的烤鱼,顿时眼睛发亮。

    用餐刀轻轻一切,很容易的切下一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嘴中。

    “嗯嗯”琼斯咀嚼着烤鱼,嘴里发出阵阵的呢喃。

    鱼肉非常滑嫩,比起牛排和猪排来,口感要好上一大截。并且在混入蔬菜碎后,味觉的层次也更加丰富。一咬下去汁水四溅,妙不可言。

    更特别的是,相比鲜嫩的鱼肉,外层的鱼皮又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味道。

    入口给人的初次感觉是又脆又香。脆是鱼皮经过炭火的烘烤,收干外层水分的效果。香则包括了黑胡椒、罗勒叶以及淡淡的烟熏味道。

    接着再咬,脆马上又变成了弹,这是来自鱼皮本身的质地。最后牙齿彻底的咀嚼,鱼皮饱含的胶质感在口腔中化开,配合着鲜嫩多汁的鱼肉,让人的味蕾都欢呼雀跃起来。

    “太好吃了!”琼斯忍不住大声赞叹:“这样的美味,肯定只有厨神才能做出!”

    “琼斯,站在你面前的本来就是一位厨神。”李若男咽下一块鱼肉,挤了挤眼睛:“刘芒不但是中国的厨神,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也能成为世界的厨神!”

    “干杯!厨神先生!”古维举起酒杯:“如果这种鱼的做法能推向全美国,相信美国人民肯定会爱上亚洲鲤鱼这种鱼类的!”

    “对的,我们现在可以谈谈合作了。”琼斯点点头:“刘芒先生,这种菜品能进行量产化吗?”

    “量产化?”

    “意思就是说能不能让工厂来生产,做成半成品的东西。”李若男解释道。

    “应该可以。”刘芒思索了一下:“这个问题我也想过,有些菜品确实可以让工厂来生产。比如现在这个鱼丸和烤鱼。可以做成真空包装,食客买回来只需自己加热就行了,就和火腿肠一样。”

    “那就没问题了!”琼斯兴奋的打了个响指:“我负责搞定政府那些官员,争取到最大的补助,你们负责研制菜品,让它更符合美国人的口味。等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厂了。”

    “没问题。”

    众人边吃边谈,敲定了接下来合作的各种细节。等了一会,刘芒的电话响了,他拿起接听了一下,眉头皱了起来。

    “怎么了?”李若男问道。

    “出了点事,我们要马上赶回去。”

    “什么事?”

    “谭会长得到消息,韩国人也派出了一个代表团来到纽约,准备为饺子申遗。”

    “什么?”李若男一脸气愤:“这些韩国人也未免太不要脸了吧,上次的失败没让他们吸取到教训吗?还敢来?”

    “上次韩国人不是输了吗?天下第一饺的名号并不属于他们啊,这是他们自己承认的,有当时的录像作证,这个做不了假吧?”琼斯诧异道。

    “我们低估了这些韩国人的无耻程度,这次不止是饺子,就连元宵、面条、粽子,他们都当成了一个韩国面食系列,准备一起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刘芒忧心忡忡,如果真让韩国人成功,别说是中国厨师了,就是中国老百姓们也会骂声一遍。

    “刘芒,你不要急,元宵、面条这些东西都是中国人发明的,不是那么好成功的。”琼斯说道。

    “琼斯小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你得立刻送我们回去。”

    “没问题,我马上送你们去机场,你们可以搭乘卡耐尔先生的私人飞机去往纽约。”

    “那就太好了。”

    刘芒和李若男是在晚上七点多钟回到华夏楼的。

    华夏楼内的一间包厢里,这次来美国的厨师们都到场了,连林萧也赶了回来。

    “情况就是这样了。”谭石端起桌上的茶水润了润喉咙:“韩国几大餐饮集团组织了一个代表团来到纽约,我也是今天看到电视才知道的。”

    “他们来多久了?”

    “韩国人比你们早来了一个月。”周瑞明一脸懊恼:“我的消息太慢了。他们一来就录制了节目,今天已经开始在纽约的电视台播出了。”

    “什么节目?”刘芒问道。

    周瑞明拿起遥控,打开墙上的电视机:“这是我录下的,你看看。”

    电视画面上,几个身穿韩服的中年妇女正在教几个金发的美国人包饺子,看起来应该是一档美食节目。

    “若男,翻译一下他们的对话。”

    “好的。”李若男盯着电视看了一会,气得将手里端着的水杯在桌上狠狠一顿:“太可恶了,就没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民族!”

    “怎么了,那些妇女跟美国人说什么?”

    “她们说,饺子是韩国的传统食物,在韩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并且是从她们韩国流传出去,传入中国的。”

    “恬不知耻!恬不知耻!”虽然已经看过一遍,但周瑞明还是气得直发抖:“要是真让这些棒子们得逞,我们这些人以后还有什么面目去见地下的祖师爷!”

    “周老,你别急,大家一起来想想办法。”刘芒连忙扶着周瑞明坐下,说道。
………………………………

第四百三十八章 韩国人的企

    “要不我们也赶紧录制节目,送到电视台去播放?”林萧说道。

    “时间上来的及吗?”谭石问道。

    “这有什么来不及的,只要电视台能播就行了,不就是上去做个菜嘛,分分钟钟的事。”林萧不已为然。

    “周老,你在美国多年,电视台有熟人吗?能不能打个招呼,也播放我们的节目?”孔瑞明问道。

    “美国人不讲人情的。”周瑞明苦笑一声:“他们讲钱,这种电视节目是明码标价的,你给赞助费,他们就给你播放。”

    “要钱就更好办了。”林萧嘘了口气:“谭会长,这次来美国你们一共筹措了多少资金?”

    “哦,一共有3000万。”

    “那周老,制作这样一档节目,并在美国电视台轮流播出,大概需要多少钱?”

    “你是指所有电视台吗?那可就多了。”周瑞明心里略微估算了一下:“美国的电视台分公共台和收费台。大大小小有一百多个,公共台的收视率高一点,靠广告费生存,而收费台的收视率比较低,对应一些固定的人群。如果全部播出,那将是天文数字。几千万肯定是要的,并且还是美金。”

    “没必要全部播出。”刘芒想了下:“我们反击的是那些韩国人,他们在哪个电视台播出,我们也在哪里播出好了,绝不能让他们给这些美国人洗脑。”

    “有道理。”谭石点点头。

    “光在电视台播放节目是远远不够的,美食展览也要办起来,不但要办,而且还要大办特办,干脆直接做成美食节好了。”李若男回道。

    “美食节?”众人一脸诧异。

    “没错,电视台的赞助费太贵,我们不能自己去找美国媒体,而是要让美国媒体来注意我们。只要我们办得好,造成雪崩效应,那么效果会越来越大。电视台为了收视率会主动来给我们报道宣传的!”

    “这办法好!”谭石大赞起来,忍不住比了个大拇指:“不愧是百代集团的掌舵人!”

    “嗯,我也赞同若男的办法。美食节不止是美食,也可以夹杂一些中国的传统艺术在里面,比如说京剧、变脸、武术表演等等、让内容更丰富,让这些美国人不但有吃,也还有看和玩。”刘芒补充道。

    “没错,一边扩大宣传,让这些美国人了解我们中国的美食。一边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绝不能让韩国人抢了先!”

    “那也是一笔巨额资金啊!”周瑞明掰了下手指算了算:“场地,人员、食材、都是需要开销的!你们现在这点钱,完全是杯水车薪。”

    “钱没问题,我们百代集团可以赞助。”李若男回道。

    “那我也来赞助。多的没有,几千万还是拿得出的。”孔瑞祥答话道。

    “你们可别忘了我,我好歹也是标准的二代好不?钱多到都不知道怎么‘花’。”林萧掏了掏耳朵。

    “那我去联络纽约的华人组织,让大家都来帮忙做志愿者。这件关系到整个中国人的脸面,如果我们传承千年的饮食文化真让那群‘棒’子抢去了,那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自称炎黄子孙?。”

    “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众志成城!”谭石端起的茶水。

    “众志成城!”

    半个月后,纽约一家希尔顿酒店的豪华套房内……

    “西八!你是说刘芒和那个可恶的‘女’人也来到了纽约?”说话的男人四十来岁,正是上次来过中国的金太贤。

    “是的,金会长,他们已经租下了皇后区一个足球场,准备在那办一个美食节。”

    “看来他们是想和我们对着干?”一想起刘芒和李若男,金太贤就气得咬牙切齿。

    刘芒让他在韩国媒体面前颜面尽失,而李若男则联合琼斯落井下石,大肆狙击集团股票,让集团损失了几十亿的资金。

    “金会长?我们应该怎么办?中国人的美食节马上就要开幕了,今天纽约的各大报纸都是他们铺天盖地的广告。”

    “怎么办?我能怎么办?”金太贤越想越烦躁:“这里是美国,不是我们韩国!我有什么办法去阻止?”

    “会长,我们也可以办啊,并且就办在他们对面。”

    “我们是要办!”金太贤点点头:“你现在就去准备!不但要办,而且要办得比那些中国人还要大,并且你帮我联系约翰逊先生,要他的电视台加紧对我们韩国美食的宣传,至于赞助费,我们可以翻倍。”

    “我明白了。”

    ……

    “刘芒师傅,都准备好了,明天就可以开始了。”周小龙拿过一瓶水,递给刘芒。

    “这些华人真的很热情啊。”刘芒接过水喝了一口,感叹道。

    前几天周瑞明联系了纽约的华人组织,听说韩国人要将中国的传统面食申遗,整个华人圈都沸腾了。大家都组织起来,不但踊跃捐款,还自发的从美国各大城市赶来,短短时间就聚集了上万人。

    “刘芒师傅,你是常年待在国内,体会不到我们这些人心里对祖国的感情。”周小龙顿了顿:“身在异国他乡的人,才会感觉到故土的召唤。”

    “你不是美国出生的吗?”刘芒好奇的问道。

    “我虽然在美国出生,但是我从小被我父亲和爷爷灌输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国的长城、故宫、中国的诗歌、中国的美食早已经烙在我的心中了。”

    “有机会一定要回国看看,中国这几年发展很快,早和已经大不一样了。”刘芒拍了拍周道。

    这次租下的足球场已经让华人志愿者们布置完毕了。

    中间是一个四方的舞台,上面可以上演有中国特‘色’的表演。而四周则是一圈圈的长桌和制作摊位,方便到来的美国人前来品尝美食。

    至于美食节要不要收费这个问题,众人都讨论了很久。

    刘芒最后做了决定,只对前来的食客收取少量的食材费用。因为如果全部免费的话,怕有人借故前来捣‘乱’。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rw

    
………………………………

第四百三十九章 一根面(上)

    因为韩国人的介入,这次申遗主题也毫无争议的确定了――那就将中国的传统面点一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它们分别包括元宵、粽子、饺子、面条、包子、肉夹馍这几样中国的传统面食。

    谭石一开始还建议加入苏州的面点和粤式的早点,但经过众人的商议,决定暂时缓一缓。因为这两样是中国独有的,如果一起算入中国面点的话,以后无疑少了两样能申遗的东西。

    一大早,众人就已经来到布置好的场地开始忙碌了,为了办好这次美食节,光是食材就采购了上百万,很多佐料和酱料美国没有,都是临时从国内调运过来的。

    并且,这里的每一样面点、小吃、都经过刘芒的指导和大家反复的试吃,这才确定最终的口味,力求能一炮而红。

    “若男,怎么样?来了多少人?”刘芒一边巡视着三十几位中国厨师准备的摊位,一边问道。

    “放心好了,场外已经有几百人在排队,今天不是周末,人少一点是很正常的。”

    “嗯,有人来就行了,我相信这些美国人品尝了我们精心制作的面食后,随着口碑的传播,会越来越多的。”

    “是啊,这些美国人因为天天吃面包的缘故,对面食远比米饭要热衷,中华的饺子、包子应该最能让他们接受的食物了。”对此,李若男表示赞同。

    “刘芒师傅,我们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可以叫那些人入场了吗?”孔瑞明跑过来问道。

    幸好,这次来美国的厨师们都是中国厨师中的精英,很多人不但热菜拿手,面点、凉菜也同样有涉猎,这才能够忙活开来。

    “再等等,到点准时入场。”刘芒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老孔,我们的人手够吗?要知道,除了制作面点的人手外,场内的秩序也需要人维持,这也是很关键的。”

    “没问题,周老已经找了一家安保公司,场外的秩序由他们代劳,场内的由华人志愿者们完成。”

    “好的,那我也去准备了。”刘芒点点头,朝场地中央的那个平台上走去。

    今天是美食节开幕的第一天,因为签证的关系,从国内请来的表演团队要明天才能到达美国,所以今天只有刘芒亲自上阵表演了。

    为此刘芒想了好久,都没有确定要做什么,概应今天他制作的面点,除了要好吃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观赏性,这才能吸引别人的目光。

    最后还是团队中的一个蜀地的川籍厨师提醒,看能不能做长寿面。

    长寿面又称一根面,长久面等。是宋、元、明、清时期蜀国黄龙溪古镇著名的特色传统名小吃。

    黄龙溪地处平原,鹿溪河与锦江交汇穿镇而过,地肥水美,盛产小麦,每到逢年过节办喜事时,黄龙溪人就会用麦心粉制作一根面,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一根面,古时候没有机器,一般都是手工制作。

    这种面的做法很特别,它是将面团揉搓成面条后,在盘中摆出盘龙状,然后隔着两三米的距离抛入开水锅中。

    吃的时候和平常的面条也大不相同,因为它只有一根,口感也比平常的拉面要更加劲道和爽滑。

    更特别的是,抛面入锅的做法动作夸张但极具表演性质,但同时也很考验一个厨师的眼力和手劲。

    刘芒走到平台上,揭开一张不锈钢大圆盘上的白布。盘中是一早就揉搓、发好的面条。

    一根面的做工有些讲究。首先是和面,面粉要用上好的,用60度的盐水来和面,和面要力度适中并多搓揉,揉至面团软硬恰好,拉扯有丝时最佳。

    面和好后,要把大大的一团搓揉成细细的一根,把匀净的面环绕在一个大盘子里,期间还要不停的在面上擦上香油,防止面与面之间粘连。

    其次是“醒面”,所谓“醒面”就是在已经环绕在大盘子里的一根面盖上潮湿的纱布“醒”三小时,才能扯面。

    “刘芒,今天我们两人就看这个摊子了。”李若男挽起袖子:“你来下面,我来配汤底和盖浇头。”

    “嗯,夫妻档嘛,都是这样的。”刘芒随口答道。

    “呸,谁和你夫妻。”李若男腼腆的轻啐了一口,心中窃喜不已。

    除了面条外,面条上的‘帽子’也很讲究,‘帽子’就是浇头,是指盖在面条上的意思。

    这次的‘帽子’是刘芒昨天晚上准备好的,用荷兰豆、、番茄、蘑菇、火腿丁、猪肉碎炒制,再用小火焖煮而成,配上用牛骨熬制的雪白高汤,绝对能让人胃口大开。

    “刘师傅,我爷爷怕你忙不过来,叫我们过来帮忙。”周小龙带着几个志愿者走了过来。

    “那行,你们帮我收钱还有招呼客人吧。”刘芒点点头:“对了,这一碗面你们准备收多少钱?”

    “两美元一碗。”周小龙回道。

    “两美元是不是有些贵了?”刘芒计算了一下汇率,这个价格和国内一碗面的价格持平,甚至还要超出了。

    刘芒此行的目地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扩大中华美食在美国人心中的影响,如果价格大高的话,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一点也不贵,唐人街的拉面一般都要卖到六美元,我们这只收取一点食材的费用,人工完全没算上,简直是太便宜了。”

    “那好吧。”刘芒回道。

    对于物价这个问题,他这个观光客显然没有什么发言权。

    “大家准备好,开始入场了。”那边的谭石拿起话筒喊了起来,马上足球场的志愿者们就拉开了大门。

    “好了,我们也开始忙活吧。”刘芒灶台的火扭开:“反正不管有没有人吃,面还是要下起来的。”

    “刘芒师傅,怎么会没人吃呢?那些美国佬不吃,我吃!”周小龙舔舔嘴唇:“昨天晚上您下的面,我根本就没吃够,今天早上一醒来就想着呢。”

    “哈哈,好吧。那我就先下着,这种‘一根面’,除了卖味道,更是卖表演。”
………………………………

第四百四十章 一根面(中)

    “乔治,你说头派我们来报道这个美食节真的有意义吗?”一个身材矮胖,有些秃顶的男人说道。

    “哎,当然没有什么意义了,完全是给我们这两个新人找点活干罢了。”回话的是一头金发,个子高大的青年人。

    “也是,说不定我们辛辛苦苦拍摄的画面,回到报社连登都不会登,就会扔进了主编的垃圾桶。”

    “哎,真是羡慕那些家伙啊,能被派去报道那些大事件。汤姆,我们还要熬多久?”

    “再熬个两年,如果不出其它差错,又能报道一两件大新闻的话,那我们也可以和那些家伙一样。”汤姆有些抱怨的看了一下周围的人群:“这些中国人的美食节肯定要赔本。你看看,才来这么一点人。”

    “我们边吃边拍吧,反正来都来了,就在这解决午餐。”乔治回道。

    “好吧。不过看起来这里还不错,至少挺干净的,但愿不要让我失望,我可是很挑剔的美食主义者。”

    “得了吧,美食主义者?有天天吃肯德基的美食主义者么?”乔治大笑起来。

    ……

    “刘芒,水烧开了。”李若男朝锅中瞄了一眼,回道。

    “嗯,这些美国人都进场了,我们开始下面吧。”刘芒回了一句,然后走到放置面条的大圆盘前,扯住面条的一端,深深吸了口气,然后往锅的方向一抛。

    犹如一条腾空而起的白龙,长长的面条让刘芒这么一抛,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曲线,一头扎入开水锅中。

    刘芒右手扯左手抛,这根长长的面条便不断弯曲起伏,煞是好看。

    一般面点师制作‘一根面’的时候,离锅只有两三米远,并且中间一般还放上一个锅盖,为的是怕力竭时面条会掉到地上。

    可刘芒现在离锅有将近五米,并且中间空无一物,但手上的面条却宛如活物一般,在空中拉出一座犹如彩虹般的拱形,精准的落入到锅中。

    “好!”周小龙和前来帮忙的华人志愿者忍不住大声鼓起了掌。

    很快,刘芒掐断面条,微微一笑:“小龙,这碗面的分量比较大,是专门为你下的。”

    “不怕,再多我也吃得完。”周小龙眼巴巴盯着开水锅中那一根沉载起伏的面条,不知不觉中,嘴角流下一丝口水。

    “好了。”在锅中煮了一分多钟,李若男手脚麻利的将面条捞入一个大海碗。浇上一勺雪白的浓汤,再盖上一勺鲜红油亮的‘帽子’。

    “刘芒师傅,我也要。”一个华人志愿者闻到鼻端传来的香气,肚子情不自禁的发出‘咕噜’一声响。

    “对!也给我来一碗吧,我还没吃早饭呢。”另一个华人志愿者也附和道。

    “还有我,还有我。”

    “别急,别急。自己人嘛,管饱。”刘芒哈哈一笑,接着又扯起面来。

    周小龙端起面条,用筷子搅了搅,然后找出面条的一头,送入嘴中一吸。

    这种吃面的方法,也是刘芒昨天晚上教他的。必须夹住一根长面从头吃到尾,如果大夹大夹的往嘴里塞,是绝对品不出‘一根面’真正味道的。

    “滋溜!”劲道无比的面条混合着高汤和浇头一起入口,仿佛不用咀嚼,就自动往喉咙里钻去一样。

    用牛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