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食之神-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这道甜点味道只能用纯粹来形容。面粉、鸡蛋、奶油、可可、朗姆酒、各种水果……多钟食材的味道相互叠加,却又彼此独立,随着口腔的运动一点点在舌尖上荡漾开来。

    “只有这样的甜点,才能配得上萨莫色雷斯尼凯之名吧!”

    吕克·马丁内兹不知不觉就把这份甜点吃光了,等他回过神来,这才发现其他的评委同样陷入沉醉中。

    “这是我吃过最完美的一份甜点。”其中一位评委赞叹道。

    “我感觉,我心都要融化了。”一位女评委捂着胸口:“这道甜点的美味,都无法用语言去形容。”

    “有那么好吃吗?”林萧对此表示怀疑。

    “各位,这里还剩一份甜点,有谁愿意上来品尝一下。”阿贝尔笑道。

    “我!我!”不少观众举起手。

    “就你吧,那位漂亮的女士。”阿贝尔的目光扫过观众席,最后定格在单简身上。

    “我吗?”单简一愣,指了指自己。

    “是的。”阿贝尔亲自端着,走到观众席,将手中的盘子递给单简。

    “好吧。”单简拿起盘子边上的勺子,舀了一勺送入嘴中。

    “这……”单简仔细体会口腔中的滋味,过了一会摇头头。

    “怎么了,女士,不好吃吗?”

    “好吃。但这种好吃的感觉我说不上来。”单简将盘子递给旁边的刘芒:“总厨,要不你尝尝看。”

    “你是那个中国厨师?”阿贝尔看到刘芒,表情顿时一滞。

    “不介意我尝尝吧。”刘芒笑道。

    “当然不介意。”阿贝尔脸上的笑容陡然收敛,表情变得郑重起来。

    刘芒的两场比赛他都看过了,在阿贝尔心里,这个和他差不多大的中国人,同样具备绝佳的天赋,是本次大赛上最强的对手之一。

    舀起一块送入嘴中,顿时,各种滋味在舌尖上缤纷绽放,刘芒缓缓闭上眼睛。

    “老刘,怎么样?”过了一会,林萧问道。

    “不愧为黑金品酒师,对味道的把握已经到了极致!”刘芒吐出一口气。

    “首先,这道甜点的糖分把握得非常好,控制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相比整道甜品的分量,这个比例刚刚好。让人觉得甜,但又不会腻。以此为基底,面粉、鸡蛋、奶油等其它食材的配比保持在百分之五,这个比例……”


………………………………

第七百一十五章 南北之争(上)

    “刘芒先生,你在说什么?”刘芒是用中文对林萧说的,所以阿贝尔并没有听懂,但他看得出来,刘芒正对他的这道甜点进行点评。

    “他的意思是指……”刘芒一边说,林萧一边进行同步翻译。

    “这些食材在甜点中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使人的舌头能很轻易分辨出它们各自的味道……”

    “你……”听到林萧的翻译,阿贝尔脸色大变,因为刘芒说的,正是他这道‘提拉米苏’的制作心得和精髓。

    “还有,虽然甜点不用烤制,但冷藏的温度也很有讲究。”刘芒咂巴了一下嘴,细细品味舌尖上的那一抹清凉:“先用零下10度左右的温度,让浆液缓慢凝固,以保持其形状。最后调低温度,令外层呈现出脆壳的效果。最后上桌时,整道甜点的温度保持在8摄氏度左右,在这个温度下,人体的舌头最为敏感,最能感知味道的变化……”

    “这……”阿贝尔此刻的脸色很复杂,眼神中有惊讶,有诧异,更有佩服。

    “刘芒先生,很期待和您同台。”等刘芒说完,阿贝尔右手抚胸,微微欠身,离开了。

    这个时候,那个德国汉斯的乳猪也从烤箱中拿出。

    说实话,抹上一层蜂蜜进行烤制后,烤猪的颜色确实很漂亮。在灯光的照射下,整只烤猪金黄滴油,诱人心神。

    林萧说的没错,西方烤物的吃法很单一。烤猪只在大厅墙上的屏幕上亮了亮相,马上就被手持雪亮尖刀的汉斯大卸八块。

    淋上特制的酱料,再撒上用罗勒、薄荷等香料研磨成的粉末,这份花了将近两个小时制作的烤猪,终于送到评委们的桌上。

    “咔嚓。”刀叉切动猪皮,发出清脆的响声。

    “味道不错!”牙齿咬合下,猪皮带着点点油脂,蜂蜜浸润,赋予了一丝甘甜,猪肉很嫩,蕴含的肉汁吸收了西芹、洋葱的味道,口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能来到演播厅的,根本不会有庸手,汉斯的这份烤猪放在巴黎任何一家餐厅,都能收获一片好评,可在今天这种场合,却有些力不从心,和阿贝尔的甜品比起来,更是黯然失色。

    果然,评委们的打分出来了,阿贝尔以全票的姿态,没有悬念的进入下一轮。

    “老刘,小简,你们俩来当裁判。”第二天,林萧和贺东临一大早就直奔市场,买回一大堆的食材。

    “切磋可以,但不能过火。”刘芒端出茶杯抿了口:“咱们是一个团队,如果为了一些菜系之争而伤了和气,那未免太可笑了。”

    反正闲着无聊,大家不如找点乐子,既能消磨时光,又能磨砺烹饪水平,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那当然,技艺上的输赢,根本影响不了我和老贺之间的感情。”林萧一只手搭上贺东临的肩膀:“你说是吧,老贺。”

    “嗯,有争论才有进步。我也想领略一下上届厨神的风采。”贺东临说到‘上届’这两字时,故意加重了语气。

    “得,你还不如说过气好了。”林萧扯过一条围裙:“那今天咱们不分出个胜负,绝不收工。”

    “好期待啊!”单简搬过一个椅子,坐到桌前。

    “老刘,你出题目吧。”林萧扭动手腕,跃跃欲试。

    “第一道菜嘛。”刘芒扫过桌上堆着的食材:“那就各做一道‘木须肉’好了。”

    “木须肉?”林萧一愣:“老刘,你就不能出个稍微难点的菜?这道菜发挥不了我多少水平啊!”

    “你们不是一直争论菜品南北高低嘛,我看这道菜就很合适。”

    ‘木须肉’是道家常菜,本来属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孔府菜。以猪肉片与鸡蛋、木耳等混炒而成,因炒鸡蛋色黄而碎,类似木樨而得名。

    此菜胜在制作方便,原料随手可得。味道清新,口味鲜美、口感丰富、老少咸宜。不需准备很多食材,故而寻常百姓家一般都会制作。

    其实一些家庭主妇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刻意去做它,而是感觉菜不太够,或者肉有点少,于是加俩鸡蛋,泡点木耳,随手再抓点黄花菜、甚至香菇,热热闹闹整一大盘,下饭下酒都不错。

    也正因为流传广,做法又多样,所以刘芒才选出来故意为难这两位。

    “木须肉不错,越是家常菜,越考验厨师的基本功。”贺东临倒无所谓,反而很有兴趣。

    “好,我来当主持人。”单简拿起水杯凑到嘴边充当话筒:“第一届内部厨神大赛,第一轮比赛现在开始!”

    林萧和贺东临走到桌前,开始各自挑选起食材来。

    “老贺,你要黄瓜啊?巧了,我也用。”林萧‘嘿嘿’一笑,率先从七八根黄瓜中挑出两条品相最好的攥在手中。

    “欧洲出产的黄瓜可不比咱们国内常用的,口感有很大差别,你得注意点,别阴沟里筐了瓢。”

    “不会,我都没打算用。”贺东临拿过一袋口蘑:“我也提醒你一下,这种黄瓜皮的青气很重,得去皮才行。”

    “了解。”

    从俩人挑选食材做这道‘木须肉’就可以看出,中国南北菜品的做法确实有很大的差异。

    除了猪肉和鸡蛋,配料林萧挑选了木耳、黄瓜和大蒜。而贺东临选择了口蘑和玉兰片。

    主料猪肉的选择也有区别,林萧准备用纯瘦的里脊肉,贺东临则选用半肥半瘦的猪五花。

    先将食材清洗干净,林萧取过菜刀,将猪里脊肉切成0。5厘米厚度的薄片,再放入碗中,加料酒,玉米淀粉、鸡蛋清一起搅拌,进行腌制。

    同时,贺东临也将五花肉去皮,没有切片,却切成长条形的小段,只撒上一点盐,放置在一旁待用。

    “总厨,评判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次当评委,选手还是两位大神,单简很兴奋。

    “如果按菜色正宗来评判,显然有失公平,因为‘木须肉’本来就源自北方菜系。所以按色香味来吧,吃完后说出自己真实感受就行。”

    “嗯。”


………………………………

第七百一十六章 南北之争(中)

    口蘑切片,玉兰片改刀成菱形,贺东临再用鸡蛋黄加淀粉调了个浓芡,然后将五花肉片放入,用手抓匀。

    “老贺,你没搞错吧,芡粉上那么浓,不怕糊锅啊?”林萧也在给自己的猪里脊肉上芡,不过他的只用了一点生抽和料酒,再加上少许的水淀粉。

    上完芡粉,切好食材,林萧走到灶台前,准备开始炒制了。

    ‘木须肉’的做法简单,出菜速度也极快,只要将食材准备好,几十秒便可出锅。

    大火把锅烧红,锅中淋入油,等阵阵青烟冒起,马上将搅拌好的鸡蛋液倒入。

    “滋啦!”随着炒勺迅速的搅动,倒入的鸡蛋液在五六秒时间便成型。林萧马上盛出,放在一旁待用。

    “虽然‘木须肉’只是一道家常菜,但要炒好还是很不容易的。”刘芒放下手中的茶杯:“首先,鸡蛋要和其它配料的味道相互融合。吃在口中,香味萦绕不绝,久久不散才算成功。”

    “那要怎么才能做好?”木须肉’单简自然会做,但好像远达不到刘芒所说的效果。

    “第一,鸡蛋一定要与其它配料分开炒,只需炒至三成熟,蛋液将凝未凝为最好。”刘芒指了指林萧放在灶台上,已经炒过的鸡蛋。

    “这点林兄就做得很好,鸡蛋嫩得能在盘中发颤,外表蓬松金黄,成细碎的桂花状,这样最后加入时,它的香气和味道才会和其它食材充分融合。”

    “还有呢?”单简瞪大眼睛,认真听着。

    “第二,猪肉片也要嫩,切的时候要采用斜刀法,因为猪里脊肉的肉质细腻、筋少,若横切,炒熟后就会变得零乱散碎,没有嫩的感觉。但若顺着切,肉质又太老,只有斜切,才不会吃着塞牙,也不会碎散……”

    “总厨,贺师傅用的是五花肉,那又有什么讲究?”看一眼还在搅拌肉片的贺东临,单简又问道。

    “用五花肉来做‘木须肉’我也是第一次见,我猜他应该是想用炸来处理,类似‘酥肉’的做法。经过挂浓芡上浆,再经炸制后,肉片多余的油脂渗出,留下细微的孔洞,可以最大程度吸附其它配料的味道。”

    刘芒猜的没错,贺东临等肉片上都挂满浓稠的芡粉后,直接加热油锅,等油温六七成热,下锅开始炸制。

    等到肉片在锅中‘吱吱’作响,表皮金黄后,贺东临捞起,再升高油温进行第二次复炸。

    “老贺这做法很稀奇啊。”

    经过二次复炸后,贺东临捞起肉片,稍微晾凉,紧接着放葱姜包裹,加入高汤,把肉片放入其中小焖。

    这种已经不是传统‘木须肉’的做法了。但刘芒略一思索,也就明白过来。

    “这一轮,林兄应该输掉了。”

    炸至发酥的肉片经过高汤的焖煮,吸收了汤汁的鲜味,再和其它辅料一起和炒,食材上就已经胜出了。

    “老贺,你这是什么套路?”正准备下锅翻炒肉片的林萧,看到贺东临用高汤煮肉片,诧异道。

    “你管我怎么做,好吃就行了呗。”贺东临用炒勺轻轻推动锅中的肉片,让每一块肉片都彻底浸润到汤中。

    “不得不承认,老贺你这种做法其实已经赢了,可我不会轻易认输的。”林萧也和刘芒一样,只是想了想,就已猜到结果。

    上了一层薄芡的肉片倒入锅中,接着下黄瓜片,泡发后的木耳,下入盐、胡椒、生抽等佐料,最后加入一开始炒过的鸡蛋碎,用猛火大力翻炒,只在顷刻之间,林萧的这盘‘木须肉’便出锅了。

    “好香!”菜端到桌上,单简忍不住凑上前去,深深吸了口气。

    盘中的木须肉冒着腾腾热气,金黄的鸡蛋,青翠的黄瓜、漆黑的木耳……整盘菜配色简单,却生机焕然,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镬气十足!”刘芒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黄瓜片送入口中,忍不住赞了声。

    所谓的‘镬气’是指由铁锅烹调,运用猛烈的火力快速翻炒,尽可能保留了食材的原味,并配合适当时间,带出精华的菜肴。

    入口的黄瓜经过旺火爆炒,去除了其中的青涩气,只留下甘甜爽脆的口感,轻轻咬动,‘咯吱’作响。

    再夹过一块肉片细尝,吸收了鸡蛋、黄瓜、木耳等三种食材味道的肉片,除了入口滑嫩无比外,味道更是鲜香适口,令人回味无穷。

    “好吃!特别是这鸡蛋,又香又嫩!”单简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

    ‘木须肉’中掺杂的鸡蛋块,简直是整盘菜的点睛之笔。黄瓜、木耳、肉片在猛火翻炒下,自然会渗出少量汁水,而这些汁水,恰恰是食材中最精华的部分。

    鸡蛋碎块在吸收了这些汁水后,本来单调的口感变得丰腴起来,再配上自带的香气,每一次咀嚼,都像在舌尖翩翩起舞。

    “这样的菜,要是配上白饭,我能吃三大碗!”单简站起身:“总厨,你要添饭吗?”

    “嗯,来上一碗。”

    “别急啊,等我的菜上来,你们还不得吃撑啊!”贺东临用漏勺捞起锅中的肉片,准备和其它食材一起炒制。

    “贺师傅,我留着肚子呢。”单简夹起一筷子鸡蛋送入嘴中,再满满扒了一大口白饭,含糊不清道。

    经过高汤炖煮收汁后,本来外皮很脆的肉片,质地变得有些软绵起来,不过贺东临知道,经过他的特殊加工,现在正是最适合下锅的时候。

    玉兰片、口蘑先汆过一道水,然后下锅翻炒,最后加入肉片……

    贺东临这道‘木须肉’,有很明显的粤式风格,刀工精细,口味清纯,以食材自然味道取胜。

    “我的也好了。”勾上一些薄芡,贺东临将锅中的菜肴盛入盘中。

    相比林萧的‘木须肉’贺东临的这道卖相上明显要素雅一些。

    除了口蘑,玉兰片、肉片、鸡蛋三样食材都是同一个色泽,但在勾上薄芡后,食材表层带上了一层亮闪闪的油光,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

第六百七十七章 南北之争(下)

    “老贺,看着还不错。”林萧端过一碗白饭,大大咧咧在桌前坐下。

    伸出筷子,夹起一块肉片送入嘴中,只是咀嚼两下,林萧长叹一口气:“老贺,这轮你赢了。”

    “这么快就认输,可不像你的性格啊。”看到林萧像霜打过的茄子一般有气无力,刘芒笑了,他也夹起一块肉片送入嘴中。

    一口咬下,刘芒瞬间便明白过来,林萧为什么会如此爽快的认输了。

    贺东临所做的木须肉,在经高温油炸,汤汁浸润后,所有食材的滋味都渗透其中,吃在口中不但鲜嫩无比,外面那层带着稍许韧劲的糊皮更是增添了更多的风味。

    相比林萧按照传统方法制作出来的‘木须肉’,贺东临不但没有丢掉菜品本来的精髓,反而彩上加彩。

    更特别的是,这道‘木须肉’看似没有鸡蛋,其实鸡蛋已经被裹在肉片上,和淀粉一起在肉片表层定型,每次咀嚼都蛋香四溢。

    “等会我们再比过。”林萧就着贺东临的菜品,快速的扒下一碗米饭,嘴里含糊不清道。

    “总厨,下一道菜做什么?”等大家品尝完桌上的两道菜,单简问道。

    “第二道菜我早想好了,那就是红烧肉。”刘芒放下筷子,回道。

    “为什么是‘红烧肉’?”众人异口同声。

    “因为‘红烧肉’流传于大江南北,做法也丰富多样,更重要的,它最能体现一个厨师,对于火候的把握。”

    “红烧肉就红烧肉。”林萧站起身:“老贺,这轮我可不会输了。”

    “那不一定,如果我这次再赢,你可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

    “那咱们走着瞧好了。”林萧走到案板前,开始挑选食材。

    “还好,这次在市场上买的猪肉,品质还算不错。”林萧拿起一块猪五肉,用手在上面按了按。

    眼前的猪肉肥瘦相间,分成均匀的五层。瘦肉粉红,肥肉雪白,手指按下,能飞速弹回,足可见其新鲜。

    “这块肉咱俩一人一半吧。”贺东临也走了过来,说道。

    “行。”林萧取过菜刀,将这块重约七八斤左右的五花肉拦腰切成两段。

    在中国,好像没有什么比红烧肉流传得更广的菜了。无论是普通人家的餐桌,还是高级的酒楼,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那怎样的红烧肉才算好吃?苏派厨师的浓油赤酱?还是广式的腐乳相煨……万千滋味,相信每个做菜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老贺,我可开始做了哈。”见到贺东临捧着手中的五花肉,还在左看右看,已经开火架锅的林萧说道。

    “不急,不急。”贺东临从案板下方的抽屉里取出一把小钳子,眯起眼睛,细细夹去五花肉皮上的残毛。

    “哟,看来你这次还真想赢我。”林萧哈哈一笑,等锅烧至起烟时,提溜着五花肉,肉皮朝下在锅底不断擦动。

    林萧这样做的目地,除了能去除肉皮表层的污垢外,还能让肉皮紧致,等会烧出来的口感才会更棒。

    等五花肉皮受热变黄,质地变硬后,林萧拿着走到水龙头下,一边用钢刷擦动,一边用水冲洗。

    与林萧做法不同,贺东临把猪皮上的残毛取净后,再将肉块改刀成正正方方的形状,接着上锅烧水,把肉块扔入进行汆水。

    “总厨,他俩哪种方法更好?”单简小声问道。

    “这两种处理五花肉的方法都可以,并没有什么优劣。”

    “哦……”

    林萧的五花肉处理完,他马上改刀成麻将大小的块,接着下锅放入姜片,把肉块放入进行煸炒。

    “不用焯水去血污吗?”看到林萧将肉块直接下锅,单简奇怪道。

    按照正常的做法,五花肉在下锅前一定要先煮去肉中的血水,这样做成的红烧肉才不会被猪肉的腥膻气影响。

    “看情况吧,有时候我们做菜并非一成不变,这块猪肉比较新鲜,不用水煮直接煸炒也是可以的。”刘芒回道。

    随着林萧不停的翻炒,锅中的五花肉颜色渐渐转变,由白转黄,其中肥肉中的油脂渐渐渗出,在锅底发出‘滋滋’的响声。

    同时,贺东临扔下锅的肉块也汆水完毕,他用漏勺捞起,直接放入冷水中过凉,然后用刀在肉块上切出纵横交错,深至肉皮的刀口。

    “贺师傅的做法我也看不懂了,红烧肉不是切成小块再做吗?整块烧制,不会影响入味么?”

    “苏州有一道名菜,叫做‘酱方’,它的做法是将五花肉刮洗干净,修成正方形,用竹签在精肉一面戳些小孔,再用盐擦透放入钵中腋制一日。接着把腌制的方块肉取出放入锅中出水,洗净后肉皮朝下放入垫有竹箅的砂锅内,倒入原汤,加入酱油、绍酒整块烧制,今天老贺可能用上了这种做法。”刘芒解释道。

    等五花肉中的油脂流出一部分后,林萧把肉块夹出,就着锅底的余油开始炒制糖色。

    一般炒糖色用的多为冰糖和绵白糖,但这次林萧选用的却是红糖。

    炒糖色分两种,一种是油炒,另一种是水炒。

    油炒是直接在放油的锅中加入糖类,用小火慢慢融化,直至变成绛红的糖汁即可。

    水炒则是白糖和水各放一半,再加少量的油慢慢熬煮,到汤汁浓稠即可。这种方法做法简单,适合一些经验不足的新手。

    炒好糖色,林萧把肉块再次翻炒。加入糖汁,再经加热,肉块表层很快变得焦红起来。

    一大勺老抽酱油添入,放上一段桂皮,扔进两个八角,林萧提起一小坛绍兴黄酒,整坛倒入锅中。

    普通人家做红烧肉,一般只会加开水,顶多再放点料酒去腥增香,像林萧直接用上好黄酒代替水的做法,真的很奢侈。

    黄酒的度数并不高,大概也就在14到20度之间,加上在烹饪过程中,酒精会被挥发,所以并不会出现辣口的感觉。

    反而,只用黄酒炖制的红烧肉,兼具肉香和酒香,算得上诚意满满。


………………………………

第七百一十八章 鸡蛋的对决(上)

    除了选料,制作红烧肉的器皿也很有讲究,林萧和贺东临两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瓦煲来炖煮。

    这种从国内带来的瓦煲,口小肚大,上窄下深,为青泥制成,就算长时间烧灼,也没任何问题。

    之所以选用瓦煲,而不用铁锅,是因为肉块必须泡在汤水中小火炖煮,最后用大火收干。如果露出汤面太久,五花肉瘦肉的部分便会发柴,颜色也会不一。

    瓦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