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食之神-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处可大了!”刘芒从完成任务的喜悦中回过神来:“你还记得,我以前跟你提过,中国和东瀛两国之间,餐饮文化的最大不同吗?”

    “我记得啊!”李若男点点头。

    “你说东瀛料理最大的优势是使用分餐制,吃完一道菜再上一道,这样的话就不会破坏食物的口感。而中国人喜欢在一个大桌子上吃饭,多种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完全没法吃出食物的原味。”

    “没错啊!你想想,如果我能将两道不同菜品的口感配合起来,分开吃是两种不同的味道,合起来又是另一种味道。这样的话,中餐常用的合餐制,是不是又能占据了优势呢?”

    “道理是这样没错,可这也太难了!做菜的同时,要想着几种菜品,口感之间的相互配合,还要经过人的口腔才能展现出其它的味道,没有几十年的经验,想想就头大啊!”

    “三种以上配合起来是挺难,但两种合在一起,我还是能办到的。”刘芒的脸上露出一抹自信。

    “刘芒,我问你……”李若男双手托腮,瞪大着眼睛盯着他。

    “怎么啦?”

    “如果有一天,老板和老板娘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你和我身上,那你会怎么样?”

    “我吗?”刘芒想了一下,狠狠的一咬牙。

    “我才不会那么傻!结婚了怎么样?有小孩又怎么样?人生苦短,时日不多!就算是抢!我也要把你给抢过来!”

    “你真是个坏人!”李若男听到这句话,脸色酡红,整个人像是喝醉酒一般,飘飘然起来。

    她伸手在刘芒的胳膊上轻轻掐了一把,声音小如蚊呐:“不过——我喜欢!”(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一孵双凤VS九转大肠(一)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菜品叫‘一孵双凤’,这道菜品是我们孔府家宴里的经典菜式。”

    一个下巴留着长须,身穿一件蟠龙绣花厨师服的中年男人,拿着话筒说道。

    晚上是这届厨神大赛决赛,四强争夺赛的最后一场,刘芒等人逛完街后,就直接赶来这观看了。

    “这个人叫孔瑞祥,是上届厨神大赛的季军,实力很强。”李若男介绍道。

    “他是从孔家出来的吧?那能拿到季军,就一点也不稀奇了。”刘芒回道。

    “孔家?是不是那个传承2500多年的孔家?”五眼插了一句。

    “了不得!你居然也知道!”刘芒诧异道。

    “那是,我以前看过新闻,说世上传承最久的家族并不是什么东瀛的天皇,也是不什么罗斯柴尔德,而是咱们中国的孔家。”

    “没错!中国封建社会,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圣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比皇帝家还要显贵。所以每朝的统治者,都把孔子的后裔封为圣人。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句话又是孔子的论述,历来作为饮食名言相传。所以孔氏子孙在饮食方面,较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经过孔府家族里,无数厨役的劳动,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孔府烹饪。”

    “要说保存了最多古菜谱,和最多古法烹饪技法的地方,孔氏家族可以说是全国第一了!”李若男也说道。

    “那是当然了,他们家的传承没有断层,一代代的传下来。而且以前孔府地位很特别,甚至不时要招待当朝皇帝,所以说它是大内的御厨也为过了。”

    “那您呢?邰远龄先生,今天给我们观众和评委们带来的是什么菜品?”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道‘九转大肠’!它也是我们九华楼开业至今,最为经典的一道名菜。”

    邰远龄是个小个子男人,穿着一套带着格纹的厨师服,给人一种精瘦精瘦的感觉。

    “哈哈!两家古酒楼的传人都撞到一块!有点针尖对麦芒的意思!”李若男笑道。

    “大姐头,这个九华楼也是传承家族?”五眼好奇的问道。

    “不是,九华楼没有孔府传承的时间长,不过从光绪年间开业一直到现在,也有上百年,在中国也算的上是老字号了。”

    “噢,‘九转大肠’我吃过,感觉味道一般啊,甜不拉几的,还有点异味,跟红烧大肠差不多。”五眼回忆道。

    “那你吃的肯定不是正宗的‘九转大肠’了。”刘芒接过话茬。

    “正宗‘九转大肠’的做法极为复杂,先要用特殊的方法去除猪大肠的异味。然后从肠子一头开始,把最细的一段肠子塞入较粗的肠子里。循序递进,直到将最粗的一段肠子内部塞满,一直塞满九层。然后经过汆、卤、炒、焖、等数个步骤才能完成这道菜品。”

    “老大,你会不会做?”听到刘芒活灵活现的介绍完这道菜,五眼肚子里的馋虫马上就被勾起来了。

    “如果是一般的普通做法,那我倒会!但正宗的‘九转大肠’肯定有自己独特的秘方,我又没在九华楼里学过徒,我怎么知道?”

    “老大,那以你现在的本事尝一遍后,是不是就能复制出来?”

    “哪有那么神?”刘芒哑然失笑:“这道菜的做法很复杂,所用的佐料多了去!好比那个卤水,肯定是人家的不传之秘,放了不下几十种料,没人指点的话,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

    “好了,各位评委已经就位,比赛马上开始!今晚的四强将花落谁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老大,那个孔瑞祥要做的‘一孵双凤’是什么菜,听起好高大上啊!”

    “哦,这道菜的做法,和上次我做的‘蟹镶橙’有些类似。大致做法是将两只雏鸡,加上一些辅料,塞入掏空瓜瓤的西瓜中,然后上灶蒸制。相比用煮、炖、炸、炒等方法做出来的鸡,这道菜能让西瓜的清香融入到鸡肉中,味道清爽怡人,香而不腻。”

    和刘芒所说的一样,台上的孔瑞祥取过几个新鲜的个西瓜,然后拿出刀,切去顶部,用小勺细细的掏出里面的瓜瓤。

    “少白兄,你看这次谁胜出的希望大一些啊?都是两道经典菜式?”

    今天坐在韩少白身边的不是李老,而是另外一个中年男人。

    这个男人和韩少白的年纪差不多,留着短短的胡渣,穿着一件藏青色的中山装,带着金丝眼镜,显得文质彬彬。

    “潭石兄,结果很难预料啊,倒是你们菜根谭,今年怎么不派弟子参加厨神大赛了?冠军不好说,但在前三甲里拿个排名,那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么?”

    “哎,老一辈的看不上这虚名,小的呢?又太嫩,索性再等几年,免得出来丢丑。”

    “也是……”韩少白打了个哈哈,话锋一转:“不过今年的厨神大赛上,可冒出了两个新秀啊!非常的有看头。”

    “嗯,我知道。”谭石点了点头:“是贺东临和一个叫刘芒的年轻人吧?”

    “没错!这两个人可以说是中国烹饪界里,几十年难得一见的奇才啊!其天赋,令我等汗颜。”

    “名皇轩的贺东临我知道,他其实多年前就有了问鼎厨神的实力,却一直忍而不发,埋头苦学。可这个刘芒…?我从来都没听说啊!是哪位大师的关门弟子吗?”

    “这个刘芒是我师兄的徒弟。”

    “哦…不语大师的弟子啊?他能有这么厉害,那就一点也不出奇了。”谭石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

    “可是!如果我告诉你,这个刘芒学厨才三年,并且半年前才被我师兄收为弟子呢?”

    “什么?少白兄你是在开玩笑吗?”谭石惊诧道。

    “没开玩笑,一点也没开玩笑!”韩少白一脸郑重:“我已经调查过了,刘芒他爷爷是楼上楼的创始人,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并没有将酒楼传给自己的亲孙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徒弟罗霸道。而刘芒从学校一毕业就开始学厨。满打满算,真的也就三年时间。”

    “如果真是这样,那该是何等的惊才绝艳啊!”谭石感慨道。(未完待续。)
………………………………

第一 百七十六章 一孵双凤VS九转大肠(二)

    几个挑先好的西瓜,掏去里面三分之二的瓜瓤后,孔瑞祥接过助手递过来,已经宰杀好的小母鸡。

    这道‘一孵双凤’,之所以能成为孔府的名菜。除了做法特别,调味考究外,其选用的食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就好比这小母鸡来说吧,一定得选用2个月左右的仔母鸡。而且这种鸡是孔府自家培育的品种,外界根本就没有流传。

    从小鸡出生能吃食到长大,只喂养黄芪、当归、柴胡、艾叶等几味中药和南方的一种竹笋虫。

    喂食的竹笋虫,广林人称之为‘竹蛆’,它靠啃食幼嫩竹笋吸收养分,一般寄生在竹筒内,从竹尖逐节往下吃,最后藏于根部。

    虽然这种虫子的模样有点恶心,但肉质肥嫩,有一股淡淡的奶油香味,也是当地的基诺族,常吃的一种美食。

    用这种虫子和中药材喂食长大的母鸡,体内的骨头会比一般饲养的鸡的骨头要软。

    上灶一蒸,轻轻一嚼,就能嚼烂。并且肉质也比普通饲养的鸡要鲜美,带着一股特殊的草药香味。

    而用来盛制母鸡的西瓜,也同样很有讲究。必须选用来自气候温差巨大的吐鲁番,用天山水浇灌过的压沙西瓜。

    这种西瓜的果肉吃在口中,有沙沙的感觉,特别的清甜爽口。用它和特殊饲养的小母鸡合二为一,烹饪这道‘一孵双凤’才能相得益彰。

    孔瑞祥的菜品对选用的食材如此挑剔,而那边的邰远龄也同样如此。

    ‘九转大肠’这道菜,自从研发出来,就已经在外面流传开来,各地的菜系里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对此,邰远龄是嗤之以鼻的。在他看来,现在外面的那些做法都不是正宗的‘九转大肠’,顶多只是借用了这个名字罢了。

    真正‘九转大肠’的做法,一直是他们邰家的不传之秘,甚至传男不传女,更别说什么外姓的徒弟了。

    就拿卤制大肠的这锅老卤水来说吧,它从清代道光年间,就已经存在的一坛老卤!是他们家真正的传家之宝!

    这坛老卤水宝贵到什么地步呢?他家的老爷子当年躲东瀛鬼子的时候,家里什么东西都可以不带,就只抱着这坛老卤水跑路。

    不止是这坛老卤水,连猪的肠子都很有讲究,一般饲养的家猪根本就不能入菜,连放养的都不行。

    要想做这一道正宗九华楼的‘九转大肠’,那就必须选用长白深山里的黑背野猪。

    这种野猪膘肥体壮,大的体重能达到两三百公斤。长年在山中奔跑,吃野草野果和各类昆虫,它的大肠的异味才比普通的家猪要小的多。

    并且它的一根肠子也比其它家猪的要长,一根就有十几到二十米,这才真正称得上是九转!

    邰远龄的助手抬过一个不锈钢的大盆,里面是一根盘曲在盆中的雪白猪肠。

    猪肠里面的污物早就清洗干净了,并用盐搓洗了三次,只等邰远龄做剩下的加工。

    邰远龄取过一只竹筒,将里面的绿色汁液倒入盆中,然后仔细的揉搓起来。

    “老大,他放的是什么东西?”五眼盯着墙上的大屏幕,好奇的问道。

    “不知道,不过我猜应该是用中草药捣碎的汁吧,他这样做是为了能更好的去除异味。”

    “我就不爱吃肥肠,总觉得恶心!”李若男蹙起眉头说道。

    “你那是心理作用!”刘芒笑了起来:“其实猪身上的下水,只要料理得当,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肥肠鲜香厚重,质感香醇,又特别有嚼头,最适合拿来下酒。”

    “老大,你看!那个孔瑞祥拿出来的鸡,好像和我们平常用的鸡有点不一样啊,鸡皮微微泛黄,而且露出的骨头是粉红色的,一定是经过特别饲养的吧?”

    这段时间呆在刘芒的身边耳熟目染,五眼对于辨别食材好坏的眼力劲,也日渐增长。

    “嗯,那是‘孔府鸡’,是孔府特别饲养的,据说是用乌骨鸡和一种珍稀的鸡类杂交而成的后代,极其稀少,从不卖出。只有来了特别的宾客,才会拿出来待客。”李若男解释道。

    “乖乖!不得了哈!那我等会要多吃点!”五眼一听,立马两眼放光。

    “对!还要记得打包!”李若男也恶狠狠的嚷道。

    刘芒诧异的看了李若男一眼,这个千金大小姐跟着他们混了一段时间,倒是越来越接地气了。

    孔瑞祥将小母鸡的大骨、翅膀及腿的明骨去掉,再剁去鸡爪尖、翅尖。然后放入盆中,加入料酒、精盐、白油、西瓜汁、玉兰片、海参、冬菇、葱姜丝拌匀,腌至入味。

    盆中的鸡在腌制,孔瑞祥趁着空档,取出一把雕刻刀来,在已经掏去瓜瓤的西瓜上雕刻起图案来。

    能走到这一步的,无一不都是烹饪界里的佼佼者,雕花这种小事,自然难不倒孔瑞祥。

    今天他在这几个西瓜上雕刻的是《孔子行教图》,这副图的原版,据说是唐代第一圣手吴道子所作。

    孔瑞祥从八岁起,就在家长的教导下开始临摹这副画作,经过30多年的磨练,自然是聊熟于心,手到擒来。

    两边的比拼都很激烈,这边的孔瑞祥在雕刻西瓜,那边的邰远龄,正紧张处理着盆中的大肠。

    外面那些冠以‘九转大肠’的菜,都是将肥肠切成小段,然后直接下锅烹制。

    而邰远龄之所以不屑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这道菜,还必须用他们邰家独创的一种技法,将猪的肠子一截截的塞成九层,才能上锅中烹制。

    为了练习这种特殊的技巧,从小就在自家厨房帮忙的邰远龄,可没少挨他老子的打骂。以至于现在想起来,还是一包鼻涕一包眼泪。

    “看到没有,在中国烹饪里,除了常用的一些刀上技巧和灶上功夫外,一些厨师和酒楼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技。”刘芒盯着大屏幕,跟旁边的五眼和李若男讲解道。

    “这道正宗的‘九转大肠’,我也只是听我师父说过,其中的门道连他也不是很清楚。换作是我来,肯定没这个邰远龄做的好,就算有人教,也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练习。”

    长长的猪肠在邰远龄的灵巧的双手下,迅速的变短、增粗、马上就能上灶入锅烹制了。(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孵双凤VS九转大肠(三)

    十几米长的猪肠被邰远龄塞成一米多,人手臂粗大小。他接着在两端打了个结,用牙签在上面扎出一些小孔,准备上灶焯水。

    邰远龄开始倒入的的绿色汁液,也是祖传秘制的。

    这种汁液最开始是用鱼腥草、茱萸捣碎加清油调和而成。后来又经过他太爷爷和他爷爷的改良,再次加入薄荷、迷香草等几种香料,让这个配方更加完美。

    用这种汁液揉搓过的肠子,才能毫无异味,经过油温爆炒后,还能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草木香气。

    肠子在锅中焯水受热后,然后投入一旁已经烧开的卤汁中。

    “好香啊!老大!这个香味真特别!”

    坐在观众席里的五眼等人,即使隔了二十多米远,鼻端也能闻到台上传来的那一股,若有若无的卤水香气。

    “嗯,这个卤水的香气悠远绵长,肯定用的是上百年的老卤!”刘芒点点头,回道。

    “刘芒,其实你的那个配方也不错,比他的更好!要是用你的方子调制出来的卤水,反复使用个几十年,肯定价值连城!”李若男说道。

    “这个没办法,有些东西是要靠时间去熬,就好比酿酒,也是越陈越香,我现在的底子还是太薄啊!”刘芒感叹道。

    先不说孔府经过十几代人精心培育的‘孔府鸡’,就连这个卤水,陈年的老卤和新卤,卤制出来的食材口感,就是不一样。

    孔瑞祥的西瓜雕好,盆中的仔鸡也腌制到位了,他将每个西瓜中塞入两只鸡,然后用打湿的宣纸封好口,放入蒸笼。

    蒸汽的热力会透过宣纸进入西瓜内,将西瓜里面剩余瓜瓤的甜味逼出来,和鸡肉的鲜味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味道。

    这种在瓜果体内塞入食材,上灶蒸制做成的食物,在中国烹饪里有个专用的名词――盅。

    比如说冬瓜盅、南瓜盅等,上次刘芒所做的‘蟹镶橙’也属于这种菜品。

    将近一个多小时的卤制,邰远龄的猪肠已经卤制好了,可以进行下一步加工了。

    经过这锅老卤水的温柔浸润,本来雪白的大肠现在已经变得红润透亮,香气扑鼻。

    稍微冷却一下后,邰远龄将大肠改刀成小段。每一段都有象棋那么大,细细一数,从外至内分成九层。

    起炒锅烧热,倒入适量食用油,油热后放白砂糖小火炒成糖色。

    炒至糖浆呈深黄色且冒小泡时,邰远龄马上倒入肠段,快速翻炒上色。

    这道菜炒糖色也是一个关键步骤,糖和油的比例要恰到好处,最后成型的菜品的颜色,能不能做到玫红之中带油光,就全靠这个了。

    肠段上色均匀后,邰远龄烹入料酒和陈醋,再加适量清汤,放姜末、蒜末、胡椒粉、盐,花椒沫用小火开始焖煮。

    相比邰远龄这边的忙碌,已经将鸡塞入西瓜上灶蒸制的孔瑞祥,就清闲的多。

    他的助手将等会要盛装菜品的盘摆好,而孔瑞祥则沏上一壶好茶,在椅子上翘起二郎腿,悠哉悠哉的哼起小曲。

    “这厮!倒挺会享受,好像不是来参加大赛,倒像是来度假的!”五眼笑道。

    “没办法,他的这道‘一孵双凤’,靠的是食材取胜,至于做法,远远没有邰远龄的‘九转大肠’复杂。只要火候一到,就可以上菜了。”

    “刘芒,你看好谁?”一旁的李若男问道。

    “不确定,双方都是自家传承已久的名菜,在菜品的色、香、味、形上肯定都不差,最后还是要看评委们自身的口味。”

    又经过半个小时的小火焖煮,锅中的大肠已经糜烂耙软,进入到最后的收汁阶段。

    邰远龄揭开锅盖,从兜里掏出一个油纸小包,将里面的粉末撒了进去。

    油纸里面包的粉末,是砂仁粉和肉桂粉。这两种调料是这道菜最后的秘诀,也是他家的‘九转大肠’区别于别家的关键。

    九华楼里知道这两种调料的,除了邰远龄和他已经退休的父亲,再也没有第三个人,连跟随他多年的几个徒弟都毫不知情。

    “轰!”邰远龄用膝盖一顶灶台上的开关,锅底的火焰马上升腾起来。

    锅中的汤汁立刻‘滋滋’作响,多余的水分在迅速收干,将红亮的芡汁,均匀的包裹在大肠之上。

    “拿盘来!”随着邰远龄一声喊,他的助手马上端过已经用萝卜花和食雕,装饰过的大圆盘。

    邰远龄用筷子将锅里的肥肠一个个夹出摆好,浇上剩余的芡汁,最后再撒上一点葱花做点缀,这道‘九转大肠’就完成了。

    “哦?终于好了吗?”韩少白活动一下手臂,站起身来:“谭石兄,我们上去尝尝吧。”

    随着邰远龄的这道‘九转大肠’完成,底下的观众席中发出一阵阵吞咽口水的声音。

    盘中的大肠闪烁着如同火山岩浆一般的红亮色泽,只是看上几眼,就能引动肚里的馋虫,让人产生吞咽的**。

    “老大,真赞啊!”五眼直勾勾的盯着大屏幕,艰难的咽下一口唾液。

    “嗯,光看菜品的颜色和色泽,确实能担得起经典这个大名。”刘芒点点头,表示赞同。

    “啧啧,要是吃上一口肥肠,然后再抿上一口小酒,那滋味……”五眼用手背抹了一下嘴巴,遐想连篇。

    “邰师傅,我听闻‘九转大肠’这个名称还有个典故?”韩少白用筷子从盘中夹起一块大肠,问道。

    “没错!当年我的先祖发明出这道菜品时,原本叫‘红烧大肠’。后来一些文人雅士尝后,感到此菜确实与众不同,别有滋味。又为取悦我先辈喜‘九’之癖,并称赞制作此菜就像道家‘九炼金丹’一样精工细作,便将其更名为‘九转大肠’!”邰远龄喜滋滋的说道。

    韩少白将夹起的大肠送入嘴中,咀嚼了几下。

    顿时,酸、甜、麻、辣、咸这五种味道就在他的口腔中爆发出来。

    这五种味道每一样都很均衡,没有一样突出,也没有一样稍弱。

    在牙齿的嚼动下,这五种滋味轮流迸发出来,滋味十足,满口留香。

    “等等!还有其它味道?!”韩少白瞪大了眼睛,惊呼出声。(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对决名单

    “韩主厨,这也是我们九华楼里,这道‘九转大肠’的特别之处!除了传统的酸、甜、麻、辣、咸这五味外,它还有另外隐藏的四味,暗合九转之数!”邰远龄大笑起来。

    “其它四味?”韩少白咂巴着嘴巴,再次品味起其中的滋味来。

    “软、香、鲜…?还有一味是?”韩少白蹙起眉头,想了一会,却找不出最后的一味是什么。

    “对了!是甘!”一直到整块大肠都吃下肚,舌尖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