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若大明执意不肯不肯降低关税的话,我们只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贸易了,是不是呀诸位?”艾博塔低着头似乎在嘀咕,也似乎是专门说给刘鸿渐听,说完还瞅了一眼弗朗查的汉斯以及奥地利亚的科林。

    几人没有吱声算是默认了艾博塔的说法,他们的人口虽然没有大明庞大,但是若论海军,大明目前还真不是他们的对手。

    特别是弗朗查和荷兰国,经历了欧罗巴的三十年战争洗礼,弗朗查和荷兰、意大利亚作为最终的战胜国、欧罗巴执牛耳者,纵横大西洋、小西洋、榜葛刺海而无敌手。

    倘若大明真的毫不退让,走私或者以武力胁迫都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只是,作为后世人,刘鸿渐岂能不知到他们的野心,只一看这些人的目光便知道,一个个都是贪婪的殖民地收割者、资本主义帝国的忠实走狗。

    欧罗巴的的崛起正是建立在无数利未亚人、亚细亚人、美洲人的鲜血与屈辱之上,这一点刘鸿渐比谁都明白。

    他很想从戒指里掏出AKM对这这群贪婪的家伙一阵突突突,好解了心头之恨。

    但是他知道现在还不行,谈判怎么谈都可以,谈崩了也没事,倘若各国的使节被他一锅端,那么这就不是简单的贸易问题了。

    而上升成为国家尊严问题,即便欧罗巴诸国不想与大明开战,到了那时为了国家的尊严依旧会硬着头皮来,甚至很有可能会是联军。

    大明目前的军事实力,仅仅能够自保,必须先隐忍下来。

    “诸位使节阁下,本王不知你们如何看大明、看大明的汉人。”对于荷兰国使者的挑衅,刘鸿渐并未生气,而是冷静的盯着艾博塔的眼睛深沉的道。

    “大明的汉人……”艾博塔很奇怪刘鸿渐为何突然如此询问,一时有些语塞。

    “本王的体内有个器官,比心脏更重要,它看不见,但确实在本王体内从脑袋一直贯穿到胯间。

    因为有了它,本王才能这样站的直坐的正,就算步履蹒跚也能笔直前行。

    如果本王允了你们,那东西就会折断……这比心脏停止跳动更让本王难受,它是本王最重要的东西,也是大明人最重要的东西。

    就算汉家的江山亡了,数千万汉人的也必须永远挺直,拿起刀枪刺向敢于侵犯他们的人。”刘鸿渐低沉的道。

    他声音平缓却又不可置疑,凛然而生的豪气充斥着他的胸膛,炯炯的双眸盯着艾博塔直把他看得左右而视不敢抬头。

    “不要质疑大明的决心,不信的话,你们大可以试试。”刘鸿渐收回眼神,端起桌上的茶水幽幽的道。

    虽然海上暂时没办法打开局面,但是在陆地上他刘鸿渐还没怕过谁,大明多的是不惜命的士兵,单挑也好、群殴也罢,大明都不怕。

    他之所以敢如此讲也是有底气的,大明的皇帝虽然奇葩甚多,但从开国的朱重八到崇祯大叔,没有一个是软柿子。

    用一个字形容那便是‘头铁’,即便是土木堡之变后满朝文武包括朱祁镇在内都成了俘虏,大明也没有向瓦剌的也先低头。

    没有割地、更没有赔一两银子,就是死磕,北京城下于谦于大爷硬是耗的也先撤了兵。

    虽然那段话已经被读烂,但是刘鸿渐还是想扯着嘶哑的喉咙告诉这些外番鸟人,大明三百年不纳贡、不称臣、不和亲、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头铁。

    还需要半年时间,待新征集的一万北洋水师新兵练成,大明将拥有一支两万人的海军,到那时大明终将会赶上大航海时代的末班车。

    唯一制约大明水师的仍旧是战船,大明从来不缺乏兵源,水师也一样,只要朝廷能开得起军饷,兵随时可以练,但战舰不行。

    唉,现在只能加快督促龙江宝船厂的重修,待龙江宝船厂也能投产,步伐就快起来了,刘鸿渐心道。

    “殿下言重了,我等只是来谈生意的……”艾博塔自然听出了大明的决心,一时竟有些怵面前这个年轻的大明王爷。

    “生意没什么好谈的,关税征收对于国家来说有多么重要,诸位想必心里也清楚。

    朝廷自不会朝令夕改,况且大明的关税与诸国相比也并无多少差距。”刘鸿渐沉声道。

    听完刘鸿渐的最终答复,几个使节互相对视一眼都没有答话,似乎是在考虑。

    “哦对了,艾博塔阁下、安东尼阁下,即便二位同意大明的关税政策,大明朝廷仍旧不能与你们贸易,还望二位周知。”

    刘鸿渐似乎是想起了什么,放下茶碗对荷兰国和小弗朗机国的使者道。

    “为什么?”艾博塔一听便急了。

    PS:小西洋,今阿拉伯海,榜葛刺海,今孟加拉湾,都数印度洋。

    PS:好久没求打赏了,求读者老爷们打个赏啊,我好惨的,不信你看。


………………………………

第654章 把岛还回来再谈

    “为什么?”艾博塔一听便急了。

    关税是没得降了,那大明的海务巡防司有两把刷子,走私的成本也有点大。

    而国内的贵族老爷们还十分喜欢大明的三宝,仿佛离了丝绸、瓷器和茶叶就不能显示他们的贵族地位一般。

    本来想着走一步看一部生意先继续做,关税之事回去再与总督大人商议,奈何面前这位王爷直接说生意不做了!

    这还得了?

    自南洋来一趟不容易,本来想着把关税之事谈下来也算一个功劳,说不定还能指望这个升职加薪。

    即便谈不拢大不了直接回去跟总督大人说,反正其他国的使者跟他一样都没谈成,他也没什么罪责。

    但现在不一样了,降关税的事儿没谈成不说,人大明还直接不跟你做生意了,这可如何是好,回去怎么跟总督大人交代?

    “是呀殿下,我等犯了何罪?即便刚才言语之间有不妥之处,也不至于失了两国之间的情谊啊!

    两国互通有无对我们都有好处,况且……大明其实是占了便宜才对。”大弗朗机国使者安东尼也很着急。

    他现在顾不得什么贸易逆差了,倘若丢了大明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他担心总督大人会发疯,而总督大人发疯之前肯定会让他先疯。

    大弗朗机国国力羸弱,才刚刚自小弗朗机国内独立,若昂四世励精图治意欲中兴大弗朗机,而南洋的殖民地以及大明的市场是皇帝陛下在亚细亚地区最看重的两个地方。

    “我大明的琉球、壕镜澳也被你们国家占据很久了吧,生意可以做,但请先把岛还回来再谈!”刘鸿渐十分镇定的道。

    他不信这些欧罗巴的殖民者敢提前三百年对中国动手,反正刚才已经装完了逼,那就再加点醋吧!

    荷兰国占领琉球刘鸿渐倒没什么说的,毕竟荷兰国实力在那儿摆着,人是凭实力从郑芝龙手里、从大明手里抢来的。

    但这大弗朗机国就不地道了,大约在一百年前,大弗朗机国一群商人(其实是王室指派)以在南洋遭遇风浪货物被打湿为由,恳请在壕镜澳靠岸晾晒。

    大明守澳官本着仁义为本,就好心的同意了,奈何这群鸟商人竟赖着不走了,还重金贿赂了海道副使汪柏,最后以五百两银子的价格谈妥。

    大弗朗机人从此便赖在了这里,即便汪柏调任,弗朗机商人依旧会给新接任的海道副使银子,毕竟大明官员的工资低,海道副使才是个六品官,一个月的俸禄不过十两,每年多五百两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接手的官员不嫌银子烫手,此后大弗朗机人一直呆在这里,壕镜澳也实际上被大弗朗机人控制。

    初时大弗朗机人仅为就船贸易,搭茅篷栖息,但不到十年,在濠镜澳的大弗朗机人大为增加,以至筑室千区,夷众达万人。

    但大明朝廷从未将壕镜澳租借给大弗朗机人,也没有正式同意大弗朗机人在濠镜澳居住。

    之所以朝廷没反应,全是因为那时大明当家做主的,乃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

    说白了,大弗朗机人就是脸皮厚、癞皮狗,自己拿自己不当外人。

    作为后世人,刘鸿渐自然知道中国为收复旧土做出的种种努力,那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澳门竟然被葡萄牙人占据了将近五百年。

    孙猴子才被五指山压了五百年而已,似这等癞皮狗倘若不被他刘鸿渐遇到便罢了,既然遇到了自然不能姑息。

    “额……”安东尼嘴角的胡子抽了抽,似乎想起了什么,但最终没搭话。

    壕镜澳如今有万余大弗朗机人,甚至超过了大明人的数量,大弗朗机人经营濠镜澳将近百年,此地的建筑风格、民俗文化都充斥着大弗朗机国的味道。

    对于刘鸿渐的质询,安东尼还真不知怎么回答,但毋庸置疑,安东尼认为濠镜澳就是他们大弗朗机的。

    “殿下,我等前来只为协商关税之事,至于您所言琉球,恕我直言,总督大人并未给我处置此事的权力,而且即便是总督大人,也很难……”艾博塔欲言又止。

    琉球乃是荷兰在南洋的重要基地,上头建着宏伟而坚固的热兰遮城堡,更设总督一人专职负责南洋诸国的贸易。

    这对荷兰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艾博塔是想说,即便是总督大人也没有这个权力,这完全不可能。

    “本王明白,那么我们也没什么好谈的了,诸位再见吧!”刘鸿渐说完也不停留,直接起身出了鸿胪寺衙门。

    特娘的,早晚有一天老子要开着战舰自己去将濠镜澳和琉球抢回来,刘鸿渐心道。

    五百两就将那么大一块地方送了人,这跟罗刹国毛熊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利坚有何区别,只不过一个贪财、一个短视而已。

    至于与大弗朗机、荷兰通商的事儿,也只不过是刘鸿渐图个口舌之厉而已,有银子挣,朝廷和黄大炮才不会管是哪国的。

    毕竟濠镜澳对于大明来说实在是太小了,小到跟朱慈烺说,他都不见得知道这地儿在哪儿。

    而琉球虽然大,但三百年来朝廷对这地儿都疏于管理,外加上隔着海峡也没几个汉人愿意远离故土。

    但荷兰作为海上马车夫,是目前海上力量最强大的国家。

    来不及了,一会补上。

    PS:濠镜澳,明朝旧称,指澳门。

    PS:小弗朗机指西班牙,大弗朗机指葡萄牙,1580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吞并葡萄牙王国,从此葡萄牙落入哈布斯堡王朝手中。

    欧洲三十年战争中,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荷兰击溃,陆军也被法国击溃,自此葡萄牙独立。

    哦,对了,葡萄牙与西班牙在欧洲中世纪时是一个伯爵的领地,1143年葡萄牙自卡斯蒂利亚王国独立,定都里斯本,卡斯蒂利亚王国就是西班牙的前身,两个国家都是曾经的海上强国。

    葡萄牙刚独立时,西班牙一直不承认,双方打了三百多年,西班牙一直摆不平,一直到1640年二次独立没落的西班牙王室才被迫承认其独立。


………………………………

第655章 隐患(第三更,为盟主秋夜大人最喜欢看书了加更3/3)

    信是北镇抚司副千户解兴华写的,北征罗刹国凯旋时,应察哈尔汗国之邀,解兴华以边军千户之名,带着神机营十几个百户、总旗负责训练察哈尔汗国组建的火器部队。

    而其还有一个任务,那便是搞清楚察哈尔汗国的内部状况,包括相邻的罗刹国。

    刘鸿渐可不相信毛熊会那么容易就认怂,这一点都不符合战斗民族的特性。

    信中解兴华毫不掩饰对察哈尔汗国火枪兵的蔑视,直言那群野蛮子端着枪就像老娘们拎着根烧火棍,他们天生似乎就更适合拎着刀子砍人。

    刘鸿渐卖给察哈尔汗国的火枪都是大明火器部队淘汰下来的一代遂发枪,这玩意儿也就对付同样是骑兵的游牧民族还顶点用。

    如今剩下的那点通古斯人都被他拉去哈答山挖银矿了,更西边是与察哈尔汗国接壤的罗刹国,毛子的火枪虽然没有大明的二代前装线膛遂发枪打的远,但也远比一代遂发枪更先进。

    若察哈尔汗国是想凭着这些半旧的遂发枪去应对毛子,无非是痴人说梦。

    但看了解兴华写的信他才明白,原来孛罗赤压根就没想用这枪对付罗刹人,而是为了立威。

    察哈尔汗国内部仍旧是由众多的蒙古部落组成,这些部落已经自治了数十年,想让他们听话必然需要实力,而遂发枪用来打拎着刀子的骑兵再合适不过。

    几轮火枪下去,再以本部铁骑对冲,几乎已经可以占据很大的优势,外加上刘鸿渐私下里提供给孛罗赤的少量手榴弹,可以说都是察哈尔的杀手锏。

    凭良心,察哈尔大汗对大明的这十几个教官好的没法说。

    毕竟是有求于人,察哈尔汗阿布奈、苏泰太后不仅亲自接见了解兴华,每人都封了个盟古官儿不说,拿着大明、察哈尔汗国两份俸禄,还每人都赏了一个盟古姑娘。

    看到此刘鸿渐嘴角上扬,他几乎都可以想到解兴华那厮该是多么嘚瑟,这个浑人满脸的络腮胡子,虽为锦衣卫副千户却邋里邋遢遭同僚嫌弃。

    没想到到了盟古竟如此受待见,听闻盟古人一个月都不洗一次澡,也算是臭味相投了。

    信中言明自签订厄尔口合约之后,罗刹国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震怒,远东统帅莫罗佐夫被撤职监禁,诺顿则被革去元帅之职。

    罗刹国内更是一片哗然,发兵征讨大明国、夺回失地的呼声疯狂高涨,只是阿列克谢都给弹压住了。

    刘鸿渐可不信这个年轻的沙皇是怕了大明,这不符合战斗民族的秉性,这厮肯定是在厉兵秣马等待时机。

    这个阿列克谢不简单啊,刘鸿渐心道。

    看到信的中间,刘鸿渐眉头皱了起来。

    “老爷怎么了,可是边关又吃紧了?”孙秀秀抱着儿子坐在一旁,见刘鸿渐眉间紧锁似有愁事便问道。

    今日下午锦衣卫送来一封边关的信件她是知道的,夫君好不容易能在家里陪她们,作为一个妻子,她是最不希望边关再生事端的。

    “没什么,边关好着呢!”刘鸿渐随口道。

    “饭菜都要凉了,你们几个先吃不用等我。”见三个老婆各自抱着孩子坐在桌边还没动筷,刘鸿渐催促道。

    罗刹国竟然也研制出了手榴弹!

    这对刘鸿渐来说实在是太震惊了,解兴华在信里说的明白,罗刹国境内的锦衣卫亲眼所见,并冒着生命危险将消息送到了解兴华手里。

    只是威力似乎不如大明的手榴弹大,这个刘鸿渐心里明白,毕竟大明的黑火药配方乃是后世经过千万次实验,总结出来的最佳配比。

    没有精确的数值,威力自然达不到最佳。

    坐在桌边想了一会儿,刘鸿渐心里也释怀,毕竟手榴弹的构造并不复杂,无非是一个容器、一份火药外加一根引信。

    只要熟识火器的专家稍作研究,引信的问题并不难解决。

    罗刹国掌握了手榴弹的制作方法,这对大明来说绝对是个坏消息,罗刹国西边毗邻欧罗巴诸国,说不定用不了多久,整个欧罗巴的国家都能学了去。

    唉,看来得想办法研究出更先进的火器来应对了,诸如罗刹国毛熊这等民族,必须把它打服了、打怕了,让它知道就算他们有再多人都干不过大明,兴许才会真正的聪明起来。

    可是……研究点什么好呢?

    线膛枪已然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火枪,然而一直受制于弹丸的装填速度。

    而后装枪的图纸虽然已经提供给了军械所,但实施难度相对于这个年代仍旧有点大,这几乎跟后装炮以及榴弹遇到的难点一样。

    后装枪要求枪的底部能承受巨大的冲击力,还有就是子弹也必须改成击针式,以及激发装置也大有不同。

    不论是枪的材质、还是子弹的材质以及撞针,都必须有强大的工业水平来作为基础。

    钢材不比铁和铜,只是拉膛线就废了老大劲,更别说更为精密的金属弹壳底火子弹。

    还有就是子弹的底火选材,目下大明的火枪弹丸皆是纸质弹壳式,其弹丸是用铅制成。

    铅弹有个好处,铅弹制作之时比枪管略大,铅质地柔软,以通条撞击软铅弹丸将其压扁,使之紧贴膛壁。

    这虽然提高了装填速度,但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弹丸由球变扁,射击精度受到很大影响。

    如果换成了后装,问题就更多了,这都需要军械所的匠人去琢磨。

    唉,还是抽空去军械所看看吧,兴许能提帮上忙也说不定,刘鸿渐心道。

    “爹爹,吃饭饭——”正思量间,粘了一脸米粒的笑傲天冲他喊道。

    “唉,这就来。”刘鸿渐应了一声。

    放下心里的事儿,刘鸿渐踱步坐在了桌边,坤兴起身盛了一碗米饭递给他。

    “夫君,明日皇后娘娘召见贱妾入宫。”孙秀秀擦了擦儿子嘴角的米粒温言道。

    朱慈烺登基后,太子妃陈可欣晋升为皇后,侧妃秦巧贞则被封了贵妃。

    “哦?所谓何事?”刘鸿渐夹了一筷子菜边吃边道。

    由于还在国丧期间,桌子上尽是素菜,不见荤腥,但刘鸿渐吃的极为香甜。

    “贱妾也不清楚,皇后娘娘临盆在即,许是心里不安生,想闻询些产后之事吧。”孙秀秀小声道。


………………………………

请假条

北漂七年,明天就要离开北京回老家了,今晚跟老友聚了聚喝懵逼了。
………………………………

第656章 不可忽视的问题

    “妾也不清楚,皇后娘娘临盆在即,许是心里不安生,想闻询些产后之事吧。”孙秀秀小声道。

    “那便去吧,还有你们两个,小九也有日子没回宫里瞧瞧了吧。”刘鸿渐对杨雪和坤兴微微笑道。

    对于老婆的说法,刘鸿渐心里不怎么认同,宫里有那么多的皇太妃、那么多的老太医、老女官,这些人都是过来人,若论产后之事,这些人远比他老婆要明白的多。

    而陈氏之所以召见他老婆,恐怕是另有它意,生产之事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听闻朱慈烺那小子独宠秦贵妃,而很少去皇后陈氏那儿,如今后宫一后一妃还有数个选侍中,陈氏和秦氏于去岁又在同一个月先后传来喜讯。

    也就是说皇后陈氏临盆在即,那么秦贵妃那边应该也快了,这就有点尴尬了。

    作为后世人,作为一个看多了宫廷剧、古装剧的有为青年,刘鸿渐是大抵知道陈氏在担心什么的。

    古代继承制起于商末、定于周初,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大明律·户令里也有明文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奸生之子,依子数量半分,如无别子,立应继之人为嗣,与奸生子均分,无应继之人,方许承绍全分。

    意思就是嫡子在继承权上优先于庶子,而嫡子又以嫡长子为贵。

    所谓嫡子,既明媒正娶的原配妻子(俗称大老婆)生的男丁,而妾(有名分的小老婆)生的男丁为庶。

    但长子即便是庶出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问题就出在这里,秦氏虽是贵妃但怀孩子比皇后陈氏早了那么十几日,也就是说排除其他原因这长子的很可能出在秦氏。

    孩子出生前是子凭母贵,出生后就又反过来成了母凭子贵,这就是宫廷。

    这时又没有B超这等高科技,靠把脉无法分析出男女,倘若秦氏先给朱慈烺生了儿子,陈氏却生个女儿,这对本来就不怎么受宠的皇后陈氏来说肯定是个坏消息。

    虽然大明向来遵循立嫡不立长的礼制,但可不代表没有皇帝抗争过。

    大明因国本闹出来的幺蛾子可真不算少,从最初的朱重八立朱彪而不立朱棣,即便朱彪没当上皇帝就挂了,从礼制上来算,位子仍旧轮不到朱棣。

    嫡长子、嫡长孙、嫡子,然后才能轮到庶长子、庶子,朱老四首先是庶子,还不是庶长子,位子最后落到了嫡长孙朱允炆身上。

    朱棣肯定不服啊,通过靖难抢了侄子位子,又担心为世人诟病,悄摸的改了明史把自己改成嫡子,迁都北京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大义自然是有的,但还有个原因就是,他觉得南京不太安全,而北京是他的老巢。

    后朱棣不喜跛腿的大儿子朱高炽,但也迫于礼制不得不传位给他,开国的两位牛人都因立储之事没少折腾,虽然从未赢过,更别说后人了。

    大明最出名的应该就是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这厮为了立庶出的福王朱常洵,跟朝臣死磕了二十多年,虽然最后还是没赢。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经过他与崇祯大叔几次三番的敲打,朝臣们已经逐渐失去了跟皇帝叫板的筹码和信心。

    京城南北两个大营就驻扎着京营十几万军队,这些士兵跟着刘鸿渐南征北战尝到了甜头,对皇帝有些绝对的服从性。

    朱慈烺本来就宠信秦氏,这就意味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