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扛着AK闯大明-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京城南北两个大营就驻扎着京营十几万军队,这些士兵跟着刘鸿渐南征北战尝到了甜头,对皇帝有些绝对的服从性。
朱慈烺本来就宠信秦氏,这就意味着,如果秦氏真的生了皇长子,那么很可能就会被朱慈烺立为储君。
如果陈氏肚子里恰好又是个女儿呢?
“好呀好呀!雪儿长这么大还只去过一次皇宫呢!这次一定要好好逛逛。”杨雪高兴的道。
坤兴自然也没有意见,两个嫂嫂她最喜欢的还是陈氏,可能是性格使然,二者都属恬静不喜争抢的性子,只是她很幸运嫁到了安国郡王府。
她不仅不需要宫中女官管着,还可以随时的去宫里见母后、见兄长。
而陈氏作为皇后就没那么轻松了,即便她不想争,跟着她服侍她的那些人也不会同意,还有便是外廷,立储之事皇后天生就处在风口浪尖,一个不慎就会落得凄凄惨惨。
一切都扑朔迷离,如同一团迷云般的压力,也难怪陈氏会来召他老婆去宫里。
在刘鸿渐看来,陈氏虽然性子有点文弱,但情商也不低。
满朝文武,除了他能绝对影响朱慈烺的决定外,其他诸如外廷内阁、内廷司礼监都不足以匹敌。
他为先帝崇祯敕封的摄政王,虽然不怎么爱管事,但如果想管即便朱慈烺也没有权力强压,只是没有到那一步罢了。
而且不论是朱慈烺还是他,都在刻意避免某些容易引起尖锐矛盾的问题,比如刘鸿渐不上朝不管事,更比如但凡刘鸿渐提出的意见朱慈烺都会优先采纳。
甚至于在处置完各国使节的问题后,朱慈烺专门下了中旨,宣布安国郡王面圣可不行跪礼。
不论是出于彼此之间的亲情和信重,还是为了示好,明眼人都可看出其中蕴含的深意。
摄政王这差事不好做,弄不好就是个里外不是人,若不是老丈人有恩与他,他也不会应下来。
如此想来皇后召见他老婆的念头就很清晰了,因为作为后宫之主虽然可以召见当朝重臣,但不论是身份上还是礼节上都不太合适。
作为皇帝的女人,想交好臣子最好的方式便是交好他的女人,这一点上陈氏出于直觉,做的完全没有问题。
只是……关于立储,刘鸿渐的想法与任何人都不同,或者说特立独行。
他没敢说出来,因为一旦说出来不论是朱慈烺还是外廷、亦或是后宫、内廷都会惊讶甚至于反对。
他不会同意朱慈烺立长子为太子,也不会同意他立嫡子为太子,甚至于不会同意朱慈烺匆匆的立任何人为储君。
他知道早晚有一天要去面对,但至少现在能先拖着,因为在他的观念里不论是立嫡还是立长,都是那么的扯犊子。
刚出生的娃娃谁知道会是个什么货色,万一长大了是个二傻子呢?
大明帝国若真的想长久的屹立世界之巅,选择继任者就必须重新订立一套规矩,既不立嫡也不立长,唯贤而已矣!
ps:手机码字特别麻烦,感谢昨天和今天打赏寒寒的诸位老铁,也感谢投诉的诸位朋友。
………………………………
第657章 帝国应有的样子
???帝国,帝国,以帝为尊,杀伐果断、处政雷厉而风行,不为任何人所制。
如此,当能让一个庞大的国家最快效率的运转,而不用大事小事都要反复一而再再而三的商议、开会。
君主专制自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这优越性体现在军务上、政务上,让一个国家变得铁血、变得果决,让任何敢于挑衅大明的外番国更忌惮更恐惧。
所说缺点,仅有一个,那便是如果这个君王贤明则已,倘若是个荒淫无度的昏君,则很有可能迅速崩溃。
这就要求帝国选继任者时必须慎重再慎重,必须经历严苛的步骤,包括政务上、军事上、文学上。
而且为了增强比较性和竞争性,势必还要有多个备选对象,也就是多个皇子共同参与训练,文治武功一起来,最后选出最优秀的一个继任皇位。
而不是在朱慈烺才刚十八岁的时候就因为个人喜好顶下继任者,这太草率了,不仅对全大名的百姓不公平,对老朱家也不公平。
好在他从来不担心老朱家会缺乏皇子,因为老朱家还是很能生的,既然有王爷能生一百个儿子,你朱慈烺这么年轻力壮生二十个应该没问题吧。
崇祯大叔是因为忧愁忧思积劳成疾,崇祯大叔的兄长木匠皇帝是因为落水,再往前数正德也是落了水,除了这几个死的莫名其妙的皇帝外,朱家最后繁衍出了数十万的皇室,如此可见一斑。
除此以外便是完善这个制度以及巩固这个制度,而当代君主除却开疆拓土之外,最大的功劳还在于为帝国选出下一代的英明君主。
而他刘鸿渐要做的,就是作为一个帝国的改良者,在帝国强盛之初期,帮助朱慈烺成就一个伟大的帝王。
这不仅仅是为了崇祯大叔,也不是为了朱慈烺,而是为了全天下的明人,为了让汉家子孙都能挺直腰杆睥睨西夷欧罗巴。
能不能做成,刘鸿渐心里也没有把握,因为这些东西一旦公之于众,很容易激起天下百官的群起攻之,甚至朱慈烺也会深深怀疑。
官员的反对肯定会是空前的,按照原有的继承制度,若选出个二傻子一样的君主,倒霉的必然是天下万民。
但是官员可不这么想,二傻子好啊,真到了那时候天下的事儿还是得有人管,皇帝管不了,还不得他们来拿主意。
激烈反对也好,以死相逼也罢,舍小家为大家,不服气的就回家卖红薯吧,没有办法的事情,从来没有给改革是不死人的,也从来没有改革是没有阻力的。
但是他还是要去试试,为了百姓也好,为了自己的子孙也好,他知道不去试试的话以后肯定会后悔。
大明不是没有另外的路走,既当商品经济发展到非常繁荣的程度,逐渐诞生出的资本主义思想。
然而,虽然后世没好好学政治课本,他也隐约觉得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或者缺乏这种土壤。
汉人的文化与欧罗巴完全不同,在这样一个关系型的复杂社会里,用君主专制的帝国主义反而比资本主义那一套更合适。
但是这事儿谁能搞得清楚呢,走一步看一部吧,一条路行不通就换一条,总比以前万历皇帝一样,想查个案件都得靠绝食相逼,内阁才会同意。
也不至于像崇祯大叔一样,发的命令出不了顺天府,勒紧裤腰带供应辽东边军,却被袁嘟嘟忽悠的团团转,众筹个军饷吧,一个个官员白天哭穷晚上夜夜笙箫不亦乐乎。
这特么简直是在扯犊子,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大明的江山不是他们的,但银子和权力是他们的。
相通了这些事,刘鸿渐瞬间觉得自己肩头的责任很重,并不是说消除了内患,荡平了建奴就完事了。
如果不改良这个帝国,不用多少年,腐朽的帝国仍旧会在沉沦中腐朽,为了子孙他也要尽其所能。
在屋内又与三个老婆聊了聊家常,孙秀秀和杨雪各自抱着孩子回了屋,她们似乎有了默契般,尽量将机会留给坤兴。
毕竟她们都已经有了孩子,而坤兴仍旧没动静,刘鸿渐很满意家里的这种氛围,不需要等级,不需要身份,他们是家人,没有彼此的家人。
只是刘鸿渐对此毫不在意,女人到底无法超脱封建的大染缸,他才二十二岁,坤兴也才不到二十岁,着什么急呢?
“夫君,你觉得嫂嫂会生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坤兴温柔的给刘鸿渐宽着衣。
“这谁知道,她又没做B超。”刘鸿渐下意识的道。
“啊?什么超?”坤兴没听太明白,她对嫂嫂的子嗣还是挺关心的,毕竟那关乎大明的未来。
“哦,我是说为夫也不是神人,怎能知道这等他天机。”刘鸿渐反手也开始帮坤兴宽衣。
“夫君……九儿自己来。”坤兴羞赧得脸都垂到了胸前,但却并未躲闪,她似乎很享受自己夫君独特的亲昵方式。
“若是嫂嫂生的是个男娃就好了。”坤兴躺在刘鸿渐身边道。
“生男生女都一样。”刘鸿渐刮了刮小女孩的翘鼻。
“那怎么能一样呢,九儿就想给夫君诞下个男丁,夫君……你不要用那个套套了好吗?”坤兴感觉刘鸿渐呼吸变的浓重,而手也开始不老实,伏在他的身前小声道。
……
第二天一大早刘鸿渐破天荒起来做了个早操,只觉腰有点受不住,连早饭都没吃便溜达到了军械所。
宋大爷还是那般的神采奕奕,甚至于比两年前更加的精神矍铄,军械所里有太多的项目需要他去张罗,这里有属于工学的土壤,这里是天下匠人们的天堂。
“许久不见大人来军械所了,可是有甚要事?”宋应星见刘鸿渐扶着腰晃晃悠悠的进来,热切的问道。
“本王就是腰疼,哦不,本王就是来看看后装枪研究的进展如何了。”
PS:感谢书友龙鳞飞羽/小怪兽爱吃饭/angspeng888/醉里挑灯看斧/书友20190617的打赏,非常感谢,手机码字很不习惯,见谅。
………………………………
说明一下
昨天从北京到郑州,今天找到房子,电脑也邮寄过来了,但是……说出来你们可能不行,电脑被物流运坏了,里头的马克杯都碎掉,现在电脑在维修点抢救,我找的房子房租比北京少了好多好多,而且比北京的还大,但只有窗户边有微弱的信号,难受。祈祷明天一切顺利能恢复更新。
………………………………
第658章 专治腰疼
“本王就是腰疼随便走走,哦不,本王就是来看看后装枪研究的进展如何了。”早操有点用力过猛,刘鸿渐只觉腰疼脱口说了出来才觉口误,连忙打了个哈哈道。
“老夫内人娘家乃奉新县有名的大夫,其配置的药酒素闻有强筋健骨之效,老夫回去便修书一封且让他们带过来几壶。”宋大爷这么大年纪了啥没见过,他也不说破只言这酒是强身所用。
“哦啊哈,虽然本王不怎么饮酒,不过这酒果真有如此奇效本王便要尝尝了,有劳有劳。”刘鸿渐也不推辞,嬉皮笑脸的道。
早便听闻古时的人喜用虎鞭、山参等各类名贵草药炮制药酒,且效果极佳,如今正好试试,刘鸿渐心道。
这时山野之间满是野兽,杀只老虎什么的不仅不用去蹲黑屋,还会被乡里乡亲夸耀为牛人或者英雄,而那些老山参啦、灵芝啦各种鞭啦全是纯天然无公害,比之后世不知纯净多少。
“些许小事何劳大人挂齿,至于您刚才说的那后装火铳之事,不瞒王爷,实在惭愧军械所如今还没有什么头绪。”宋应星皱着眉头歉意的道。
明朝人称枪为火铳,而刘鸿渐总是开口闭口的前装枪、后装枪,以至于如今边军、京营内都习惯了这称呼,宋应星虽然不明白刘鸿渐为什么称火铳为枪,但也不计较。
后装枪的图纸已经给到了宋应星手里,不止宋应星,军械所立四五个老资格火铳匠人也都一起碰了个头,对于这个从屁股吃东西的古怪玩意儿,军械所内的老匠人都很是不感冒。
这几乎与一百多年后后膛枪刚问世时遭遇了一样的窘境,后膛枪之父德莱塞刚把第一支后膛枪展示给当时的德意志将军时并未得到认可,原因是这将军认为人是用嘴吃东西的,枪也一样。
邋遢如西方人尚且如此,更何况这些被儒家文化耳濡目染的老匠人。
宋应星倒是不怎么在意到底是从嘴装子弹还是从菊花,他本以为不过是变了样子的火器而已,但真的去研究了才发现根本没那么简单。
刘鸿渐提供的草图与他们所知的前装火铳构造大不相同,而且还是简图,宋大爷带着老花镜足足琢磨了好一段时间,才搞明白后装枪的发射原理,也就是重点在弹丸之上。
类似于将前装枪的火石击发装置换成了一根针似的东西,扣动扳机后那跟针撞击弹丸,将弹丸射出枪膛。
只是这对宋大爷来说有点难以理解了,因为他根本没找到后膛火铳的药室,没有药室就没地儿装火药,那么难道弹丸室被那跟针打飞出去的?
这难免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宋大爷甚至着火铳匠打制出一杆后装带药室的古怪火枪,然而根本无法保证气密性,而且从后头装弹丸,导致大一号的弹丸精度变差。
“可是卡在了那后装枪的子弹上?”刘鸿渐随口道。
“大人英明!”宋应星本来想解释一番遇到的困难,没想到刘鸿渐一语中的,这倒是让他意外。
在宋大爷眼里,刘鸿渐是军械所匠人们的保护伞,其眼光独到、特立独行,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几乎是个白板儿。
虽然不知道刘鸿渐哪里弄来的图纸,但宋应星知道不该问的不问,仍旧是刘鸿渐给什么图纸便按图索骥的去做,除非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
宋大爷也知道不耻下问的道理,比如虽然知道在工学上其实刘鸿渐的造诣差的还不如军械所随便一个匠人,但有时候总能提出些别出心裁的主意。
是以刘鸿渐言简意赅的道明后装火铳的问题所在,宋大爷的眼睛顿时就亮了。
“哪里哪里,本王也是猜测,宋老可知道雷汞这种东西吗?”刘鸿渐试着问道。
作为后世人,刘鸿渐自然清楚后世子弹的大致构造,无非是金属弹壳内置弹头、火药和底火,弹头和金属弹壳倒不是难事,虽然都是纯手工,但汉家不缺人、工艺也能保证,但底火就不好办了。
底火即火帽,能在很小外力作用下发火引燃整个发火系统的一种点火器材,其它体积小,感度灵敏,一般靠引信中的击针刺入火帽而发火。
说白了就是引信,这玩意儿军械所制作的手榴弹里就有,只是手榴弹的引信相对粗犷,无非就是通过拉出木柄中的内置好的火绳,靠摩擦引燃引信火药。
这玩意儿在手榴弹里也仅仅是勉勉强强,手榴弹的臭弹率仍然高达百分之十八,这问题军械所的火器匠人都知道,但没有一个人能解决。
原因是根本找不到更加敏感的易燃物。
抗日战争时期的木柄手榴弹引火装置用的是雷管,雷管的主要成分便是雷酸汞,也就是雷汞,化学方程式'Hg(ONC)2'。
由于这东西有剧毒、稳定性差、易腐蚀枪管和药筒,后来已经被更先进的物质所替代,他带的那些资料里对这雷酸汞只寥寥介绍了几句:
雷酸汞,一种呈白色或灰色的晶体,是最早用的起爆药,对火焰、针刺和撞击有较高的敏感性。
没了。
就是这寥寥的几句话,刘鸿渐都想赏那写书的人一颗枪子儿,他平生最烦的便是那些写书总以为读者啥都懂,什么高科技都只是寥寥几笔带过。
汞这玩意儿他倒是知道是水银,可酸呢?雷又是啥玩意儿?
作为一个半吊子大学生,刘鸿渐表示很蛋疼。
他知道有硫酸、硝酸、盐酸,还有醋也是酸的,但这是在大明,书里也没有说这些酸在这时候叫啥名儿。
鬼知道这时候有没有这些鸟酸!
“雷汞?老夫未听说过。”宋应星皱了皱眉思索了一下摇了摇头道。
“简单的说,汞就是水银,水银跟一种什么酸反应会生成一种新东西,这玩意儿能解决咱们后膛枪的底火儿问题。”
刘鸿渐只能如此概括,他也是很无奈,因为书里那作者写的比他还概括。
“水银……酸……”宋应星皱眉沉吟道。
他不怀疑刘鸿渐所说的结论,因为他明白刘鸿渐不会在这上头瞎说,而且事实证明但凡这种难题,刘鸿渐的所有建议都是有建设性的。
“无妨,老夫稍后就回去让咱军械所的匠人们去研究,只要有了方向,咱军械所定然能将这雷酸汞造出来!”宋应星放下心中的思索郑重的道。
PS:推一本书《盛唐大救星》重生为大唐名门的纨绔公子,还没来得及享受一天没羞没臊的二世祖生活,就要面临老爹倒台、家族覆没的噩运,为了成全自己的一世纨绔,王烁只好出手,拯救大唐,先从拯救老爹王忠嗣,开始!
………………………………
第659章 传承比保密更重要
只要有了方向,宋应星就有把握将这雷酸汞研究出来,缘由无他,大明不缺人才,或者说只要是人数能解决的问题,在大明就不是问题。
只是不论是化学没学好的刘鸿渐,还是信誓旦旦的宋大爷,都没料到这雷酸汞并不是硝酸和汞简单中和便能制成,除了这两种必要的物质之外,还需另外一种至关重要的中和剂。
让二人更没料到的是,最终雷酸汞是因为一次意外而制成的,不过这倒也不足为奇,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数的伟大发明中因为意外而问世的不知有多少。
“好久没去工学院了,本王可还是工学院的山长呢!走走,宋老,跟本王去工学院瞅瞅。”雷酸汞的研制一时半会儿搞不定,倒也不急于一时,刘鸿渐提议道。
宋应星自然不会败了刘鸿渐的雅兴,刘鸿渐是山长,宋应星的头上也顶着副山长的名头,只是二人都有点不务正业,工学院一直是徐光启之子徐骥在张罗。
自去岁四月工学院开山授课到如今已经将近一年,工学院的学生也都沉浸在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工学院实行的是半封闭制,每一旬只允许学生外出两个时辰,去西山山脚下新兴起的集市买东西也好、瞎逛逛看看姑娘也好,反正两个时辰内必须回去。
工学院背后有西山商合的财力支持,不仅不需要学生支付学杂费,就连吃住甚至穿衣都是免费的,刘鸿渐这一大手笔简直是提前五百多年实现了义务教育。
而在刘鸿渐的理解中,工学院是区别于大明各地的府学的,府学那群所谓的儒生除却上课之外还会去青楼勾搭勾搭小妹子,美其名曰风流才子。
但工学院不一样,这里没有什么之乎者也,需要的是一门心思的钻入理工的殿堂中,去挖掘、去探索,为大明腾飞奠基。
这一日下午,恰逢工学院排休,本是可以出去好好逛逛、见见花花世界的好时机,但工学院里并未有多少学生走动,不时有人进出也都是来去匆匆。
“石头,今日孙师傅讲的铸钢要义你研究明白了没?”工学院门口,牛大力咧着嘴拍了拍刚从外头回来的石开问道。
“那是自然,俺主修的便是冶炼科,这可是俺以后吃饭的家伙,哦对了,你爹不是安排你这次轮休回家商议纳吉的事儿吗?怎的还没回去?”石开坏笑着道。
十七八岁在大明已经到了成婚的年纪,只是这对于一个个雏儿来说仍旧是个值得扯皮的话题。
“大丈夫何患无妻?走走,回去教教俺咋的炼钢,孙师傅讲的太复杂俺没听懂。”牛大力瞪了一眼石开道。
他老爹牛大勇在军械所做铁匠,本来牛大勇是想着子承父业,让牛大力去工学院学冶炼,奈何牛大力不听父言执拗的选择了采掘科。
作为老一代匠人,牛大勇自不肯让手里的活儿失传,儿子去了安国郡王老爷的产业深造,虽然选了什么采掘科让他很窝火,但他仍旧没有强逼儿子选冶炼。
老牛家一家子都是安国郡王老爷养着,人要懂得感恩,即便安国郡王老爷让儿子去挑大粪他也没意见。
于是乎老牛又琢磨出了新法子,一个既不影响儿子跟着工学院学采掘,又不影响将手里的手艺传承下去的法子。
再生个娃呗!
当然,老牛虽然不算老,但也没心思再耕耘,这两年在军械所里也攒下了点家财,想着给儿子讨一房老婆回来,好尽快抱孙子接他的班儿。
只是这事儿跟儿子大力一说,老牛差点被气炸,说什么大丈夫何患无妻,大明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上次排休回来老牛拎着棒槌便要修理牛大力,牛大力自然跑路,父子俩到现在还闹着情绪。
牛大力自不与石开多说家里给他讨老婆的事儿,只是拉着石开便要往理工楼的实验室走。
“你一主修采掘科的,何以在辅修的科目下这般大工夫?”石开挠了挠头道。
二人本就是好哥们,石开自然不会拒绝牛大力的请求,只是他觉得多此一举。
“宋山长曾经教导我们,理工之学是互通的,要兼容并包、学以致用,放能通晓万物之理,走嘛走嘛,大不了晚上俺给你洗袜子。”牛大力腆着脸道。
其实他是不想回去看老爹那张臭脸,他现在全部的心思都在学业上,哪里有时间去考虑婚事。
而且他学这铸钢便是为了向老爹证明,即便他主修的是采掘,冶炼也不会落下,而且还会比他老爹更牛掰,因为他学的是铸钢、学的是科学!
铸钢要义乃是经过刘鸿渐允许,宋大爷与几个铸钢工匠合力编修出来的教材,即便是在工学院内也是极为重要的课程。
钢材是战略物资,将铸钢之法公布于工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