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扛着AK闯大明-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明朝,传下来的兵书极多,例如孙子兵法,即使是放在后世也不过时,不论是火器还是冷兵器,不论是陆地战、还是海战,都有其可取和共通之处。
刘鸿渐现在很后悔当年穿越来时,没去搜罗一些军校的教科书,也怪当初那老头,即便不给他去军校图书馆的时间,难道就不能给他几个小时时间去万能的互联网上搜搜吗?
唉一想到在后世几乎万能的手机,到了大明却只能当手电筒用刘鸿渐就扎心。
“对了老顾,你在朝中任职时,可曾有听说过一个叫汤若望的外番人?”刘鸿渐没来由的插了一句。
倒不是他历史学的好,这得益于当年看的一位姓金的作者写的一本清初,那里头有个汤玛法牛逼的不行,康麻子正是靠着这家伙巩固了伪清统治的。
料想那老头的年纪,这个时候也许、说不定还能派上用场。
“山长大人,那人可是粗不短的身材?一脸大胡子?”顾佳皱眉思量了一番道。
“恩,也许吧。”刘鸿渐模棱两可道,他哪儿知道这厮是不是里描述的那样。
不过料想应该也差不多吧。
“那就是了,当初在下在礼部任职时,曾有听说钦天监有个姓汤的外番人,似乎是来自一个什么什么神圣罗马帝国,不过后来因为屡次上书奏请先帝为其开设什么教堂,便给逐出了京城,后来听钦天监的同僚说好像去了西安,说是要去传教。”
陈年旧事,也难为顾佳还能想起来。
事实上,当年明朝若能重用这个外番老头,大明在火器造诣上说不定会是另一番作为。
这个立志在中国传教的老头自天启年间踏上大明这块土地,一直在中国呆了四十七年,最后也死在了中国,就葬在利玛窦的旁边。
至于这利玛窦,也是一个立志在中国传教的老外,只不过比老汤早了几十年。
若说起来,这俩人也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利玛窦为万历皇帝进献了坤舆万国全图,直到现在大明兵部所用的地图仍旧是这厮捣鼓出来的。
而这老汤为了传教也很卖力,为了赢得崇祯大叔的信重,这厮从老家欧罗巴带来了一大堆数理天算书籍,并列好目录呈送朝廷,一并带来的还有欧罗巴最先进的科学仪器。
这些东西可都是经历过文艺复兴的欧罗巴人的科技成果,并且这厮还在当年的十月预算出了月食,也就是所谓的天狗食日。
奈何朝廷不识货,最后这厮被打发到了钦天监,专门给朝廷观测天象、推算吉凶。
要知道这厮可是多尔衮入关后,伪清最牛逼的火器专家、仪器专家,数理化也是门门通,伪清还专门为其建造了火炮厂。
到了大明反而被朝廷给整到钦天监专职做了神棍,这真是……
去西安了?卧槽,不能被那个姓李的快递员给整死了吧!刘鸿渐心里一咯噔。
………………………………
第679章 你便是那唐玄奘
可转念又一想应该不会,如果这老头儿被李快递员搞死了,那他就不会出现在康麻子身边,毕竟康麻子时李快递员已经挂了许久了。
“老顾啊,交给你一件事,这件事事关重大只有交给你本山长才放心。”刘鸿渐一脸神秘的冲讲武堂副山长顾佳道。
“山长请说,在下必然不负所托。”顾佳以为必然是件极难的大事,赶忙起身拱手道。
“这事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劳烦你亲自跑一趟西安府,找到那姓汤的老外。”
这老汤学了一身西方的本领,仪器学可以让这厮去工学院授课,火器学可以让这厮去军械所捣鼓,顺便将让这厮来讲武堂讲讲西方兵阵啦、地理啦等等。
来了大明不将他榨干真是都对不住人大老远跑一趟不是?
至于担心这厮将军械所以及讲武堂的机密带回去?不存在的,这厮是老死在大明的,倘若没有老死,那也得死在大明。
大明多好呀,比天天瞎几把打的欧罗巴要好太多。
“这……”顾佳一脸黑线,心说还以为什么事,原来是让他找那欧罗巴的传教士,还搞得神神秘秘的。
可他跟那老头也不认识呀,虽说都一朝为官,但先帝将人打了板子撵了出去,谁知道人还认不认朝廷。
“可万一那汤若望不来怎么办?”顾佳嘴角抽了两下为难道。
人在西安过得好好的干嘛要跟他来京城,上次人可是差点死在京城的。
“不来?怎么会不来呢?恩……这样,你找到了人就告诉他,来给本王办事,本王给他盖教堂,给他盖亚细亚最大的教堂,让他当红衣大主教。”刘鸿渐一脸坏笑道。
利玛窦也好,汤若望也罢,还有无数从欧罗马远洋而来的其他传教士也都算上,这些家伙来大明可不是真的来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
身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心心念念的来大明,可不就是为了传播他们那所谓的上帝。
刘鸿渐相信这姓汤的肯定知道他,毕竟这些老教士可都是中国通,有大明安国郡王的承诺,还不马上屁颠的跑来干活儿?
至于建造大教堂,刘鸿渐也不会欺骗那老头,建就建呗,反正大明百姓也不会信他们的什么上帝。
连衣服都不穿的神,算什么神?真是有失体统,这在本就没什么宗教土壤的大明压根就传不开。
“你拿着本山长的牌子去锦衣卫,让那边的人协助你,要尽快把人找到,然后老顾啊……还要劳烦你跟这外番老头去趟欧罗巴,恩就是他们那个神圣罗马帝国。”刘鸿渐从腰间将腰牌取出扔到了桌上道。
“啊?去欧罗吧作甚?”顾佳一听就不淡定了,身为讲武堂的副山长,他自然知道欧罗巴在哪儿,甚至神圣罗马帝国是个什么情况他都知道。
可这差事为啥非要他来干?贼远不说,听说那边一直在内斗,打的昏天黑地的,一着不慎就有可能挂掉。
他现在生活多充实呀,白天在讲武堂忙事业,晚上回家儿孙满堂,最小的幺女顾洺旖才十二岁,每天晚上回家都热热闹闹的幸福的不得了。
总之这事儿他不干,绝对不干,就算山长大人把天说破了他也觉不去欧罗巴。
“老顾啊,大明之中兴近处看军备、远之看教谕,此不用本山长说你也明白,对不对?”刘鸿渐一脸的好说话,甚至还起身来将生无可恋的顾佳按回了座椅。
“你看咱们讲武堂,既担负着大明新一代将官的培养,又承继着大明军制改良的重任,实是大明军备之中流砥柱,在这上头在座的诸位都应该感到骄傲。”
刘鸿渐丝毫不吝溢美之词,直将在座的讲武堂教谕们说的个个舒舒服服。
“可是。”刘鸿渐说到此停顿了一下,几个年岁大些的教谕手一哆嗦。
“讲武堂教程紊乱不成体系,所教授的各科目都是新设,我等更都是赶鸭子上架,很多方面考虑不周,这极大影响着咱们讲武堂的声誉,更有甚者影响着大明中兴的进度,这是本山长决不能容忍的。”刘鸿渐声色变得严肃起来。
“据本山长所知,欧罗巴那边早在白十年前便已经建立起数十所大学,哦,这大学就跟咱们讲武堂一样,是专门培育各方面人才的所在。
他们有已经成熟的教材,也有更专业的教谕,我们完全可以如那唐玄奘一样过去取取经,鲁大师不是曰过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成大事也。”刘鸿渐继续循循善诱道。
从科技、文学体系上看,此时的欧罗巴诸国确实已经趋于成熟,比如伽利略、开普勒等一大帮各类学家已然故去,笛卡尔、牛顿等新秀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所以老顾啊,你便是那唐玄奘,去吧,中兴大明的重任就看你了。”刘鸿渐给顾佳倒上一碗茶水,重又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不是他不想找其他教谕去,实在是其他的教谕要么是年岁太大,要么干脆就是行伍出身看起来就不像好人,只有老顾这厮文文气气的正统的科班出身。
而且听闻这厮还自学了荷兰、罗马等语言,这差事非他不可。
再带上汤若望西行取经,凭着他安国郡王给这老汤许下的宏愿,他不信这个心心念念想在大明发展基督事业的家伙不卖力。
如今锦衣卫在外番国的摊子早已铺开,有那边人照应安全上应该也问题不大。
刘鸿渐这么一说,所有教谕都将目光注视在了顾佳身上。
“山长不用说了,在下去便是。”顾佳几乎不敢相信这话是他说出来的,但说完他也没有后悔。
其实不用刘鸿渐言明,顾佳也知道讲武堂的问题所在,外加上看了那么多关于欧罗巴的书籍,去实地考察一番也不为过。
敲定了讲武堂接下来的路子,刘鸿渐优哉游哉的打道回府。
接下来的几日里他难得的享受到了西山的初春美景,整日里左手牵着儿子,右手抱着女儿,晚上更是软玉酥香小日子过得着实惬意。
直到朱慈烺在朝堂之上宣读了京营、科举改制的旨意……
………………………………
请假条。
今天回老家了,没办法更新,抱歉。
………………………………
第680章 同仇敌忾
京城,夜半,李府。
“孟暗,你是内阁首辅,今日之事,你得拿个主意。”东阁大学士张天禄沉声道。
“是啊首辅大人,科举之制乃历朝之定制,自我大明承继四海,便定以八股、明经取士之制,此之后近三百年未曾更改。
如今圣上一意孤行,冒天下之大不韪,置太祖皇帝祖制于不顾,实为昏君之行也。
此事已经超脱了我等之间的纠葛,还请首辅大人务必以大局为重。”礼部左侍郎马光远起身拱手道。
张天禄与马光远皆为东宫党,历来与朝中先帝旧臣分庭抗礼,可如今这事儿已经超越了派系之争,倘若真由着皇帝胡来,将科举之制那般更改,他们是要被后背戳脊梁骨的。
今日刚上早朝,朝臣们便意识到有点不对劲,因为今天圣上表现的太反常了。
不仅喜笑颜颜的全部答应了他们这些臣子的提议,还对内阁的几位老大人几番关心,溢美之词更是不要钱似的。
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虽然这么形容当今天子有些不加档,但张天禄诧异之余,当时心里就觉今日定然有大事发生。
内阁其他人自然也与他是一样的想法,朝堂之上僵持了一刻钟后,朱慈烺终于宣布了京营、科举改制之事,满朝文武皆哗然。
朝臣们自然反对,满朝文武皆下跪请天子收回成命,但朱慈烺很明显是有备而来,不仅枉顾全体百官的劝谏,反而欲越过内阁以中旨行文天下。
中旨既没有经过内阁批准的旨意,在大明即便是皇帝要下旨,没有内阁的批复,这旨意便不作数。
这就更令朝臣们愤慨了,最后朱慈烺拂袖而去,徒留得跪的满地的朝臣,不欢而散。
可愤慨归愤慨,事情还是要去解决,京营改制倒是可以答应天子算作缓和之策,但科举是万万不能动的,即便是得罪天子也在所不惜。
朝中百官向来是天下举子之楷模,如今天子等同于否定孔圣人,否定儒家经典,如此乱来不仅让他们这些臣子难看,更是令孔圣人蒙羞。
得罪天子顶多是一时之不快,倘若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就等着遗臭万年吧。
“诸位莫急,今日下了朝老夫也请见圣上,奈何圣上言倘若事劝谏他收回旨意者,一概不见。
唉,圣上年轻,依老夫看,此事不见得是圣上的主意。”内阁首辅李邦华叹了口气道。
几年来他见证着大明的奇迹,并一直默默的支持者着先帝乃至当今天子,只要不是太过火,他向来不曾忤逆天子,但今日之事实在是让他骑虎难下。
“哼,还能是谁,定然是那西山上的安国郡王出的鬼主意,这个年轻人仗着圣上的信重,做事向来骄横跋扈,不仅不将我等放在眼里,甚至欲将天下读书人都踩在脚下,是可忍孰不可忍,我等皆承孔孟之道方有此官身,倘若真由着他,我等的颜面何存?天下读书人的颜面何存?孔圣人的颜面何存?
这事儿,老夫即便身死也断然不肯屈服!”文渊阁大学士方岳贡昂声道。
如果此时方岳贡猜不出谁是始作俑者,那便不配入内阁了,今日之聚虽无人召集,但朝中重臣皆不约而同的前来商议,唯独那礼部尚书韩郁未曾前来。
这韩郁平日里虽甚少与他们交往,但实是安国郡王在朝堂中安得一双眼睛。
韩郁不来说明什么?做贼心虚,狼狈为奸!
“四长,安国郡王虽年轻,然大明能有今日此子居功甚伟,科举改制虽是他孟浪之举,但也应该是出于……”
“孟大人,安国郡王自称是你内侄,当年又是经由你才入得朝堂,你自然是替他说话了。”方岳贡没等孟兆祥把话说完便将其打断,语气也极为不善。
“四长你这是什么话?老夫虽然与他相识,但这几年也并未多走动,况老夫读的是圣贤书,行的是磊落事,孰是孰非老夫还是分得清的!”孟兆祥听闻此言自是心中愤懑。
“既能分得清,何不见你去劝劝你家侄子?反倒是过来与我等为伍,难道是他派你来侦查我等之意吗?”方岳贡吹胡子瞪眼睛,手指头几乎戳到了孟兆祥的脸上。
“你……”孟兆祥站起身来气得浑身发抖。
“好了好了,二位切勿急躁,反倒乱了自家阵脚,都消消气,此事我等还需从长计议。”李邦华见二人越说言辞越激烈,自然不肯坐视不理。
“对呀,如今之计是赶紧想个法子让圣上收回成命,只要圣上首肯,即便是那安国郡王也断然不可能抗旨不遵,二位还是莫要伤了和气。”张天禄起身拉住孟兆祥,想将其劝回到座位上。
孟兆祥与方岳贡本属先帝旧臣,向来与张天禄的东宫派不对付,若是先前他自是乐得看二人互怼,最好是能打得不可开交。
但今日之事还需与旧臣们达成一致意见,倘若还没个章程便自己先乱作一团,也不是他想看到的。
“哼!你们自个商议去吧,省的某人心里膈应!”孟兆祥热脸贴了人冷屁股,对于李邦华这等说辞,心间自是不满意,说完便拂袖而去。
“这……”张天禄讨了个没趣,被晾在当场。
“张大人无需劝谏,走便走了,老夫羞与其为伍,我等自商议便是。”方岳贡又道。
众人见事已至此也只得作罢,一群人重又坐下开始商议。
然而他们都知道安国郡王如今的权势有多大,不仅是当朝摄政王,还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掌管天下军权,再加上圣上对他的信任,以他们如今的力量,根本奈何不了人家,屋内一时陷入沉默。
“何不如我等修书一封,传至香山同社、浙西闻社、江西则社等诸子,将我等之志传与天下举子,圣上不是意欲跳过内阁下旨吗?
我等由着圣上便是!”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倪元璐沉默了半晌发言道。
安国郡王倒行逆施意图倾覆儒家至圣,圣上枉顾满朝文武之愿从之,倘若将此事先于圣上教天下士子知悉,天下读书人同仇敌忾之下,自然便是他们最大的依仗。
若天下人皆反对此举,圣上还敢置若罔闻吗?
………………………………
第681章 登门拜访
倪元璐之言顿时令在座之人烟钱一亮,是啊,那安国郡王自持手握军权,他们也不是孤军奋战呀!
难道安国郡王能将天下读书人都杀光吗?真要如此恐怕圣上也不能容他,没有皇帝能允许臣子如此作为,况且圣上还需要他们治国理政不是吗?
“汝玉之言正和我意,天下读书人千千万,只要我等能统合他们的力量,自然拥有了与那狂妄小子对阵的力量。”张天禄一巴掌拍在椅子扶手上。
其实他刚才便已经想到此计,但他非东林,而那江南诸社其实皆为东林之储备力量,诸社之上又有复社,复社魁首张采又与方岳贡等人有旧。
他正想着如何引导内阁同僚使此计,没成想倪元璐一语中的。
现在以他为首的东宫同僚们情况也有些不秒,本来早已搭上的秦贵妃的线,也不知怎的前几日贵妃娘娘竟托人告诉他不再争储,并拒绝了他的请见。
如今之计,唯有继续韬光养晦,待东林之人与那安国郡王撕杀得两败俱伤,东宫之臣方有出头之日。
“如此,老夫容后便修书一封,还劳烦诸位将自己名讳一同书与此信,以壮我儒生之威!”方岳贡只考虑了片刻便答应了。
说完还瞅了一眼内阁首辅李邦华,他知道李邦华与那安国郡王有些交情,看那一眼便是催李邦华表态。
李邦华虽为人刻薄,少于内阁其他同僚深交,更是不怎么得六部之人所喜,但他终是内阁首辅,倘若李邦华不表态,他们的行动自然大打折扣。
方岳贡、张天禄、倪元璐等皆看向李邦华,李邦华坐在主座上沉默了片刻,自知不表态不行了,便站了起来。
“诸位不用这样看着老夫,老夫与诸位一样读的也是圣贤书,孔圣人在老夫心里与诸位一样神圣而不可侵犯,诸位之计老夫没有意见,也会签字。
但老夫不想真将这事儿闹得满城风雨,朝廷如今才有点起色,经不起这般折腾呀,唉!
老夫明日便只身赶赴西山,去见一见那安国郡王,老夫倒要瞧瞧此子想干什么?”李邦华叹了口气。
他不想如此却又无可奈何,满朝同僚,再加上当今天子都从未让其纠结过,对于西山的那位安国郡王,他心里真的是复杂的很。
说大明为其所救毫不为过,但这人杀戮心过重,几度屠戮朝臣、屠戮勋戚,并一向不将朝臣们放在眼里。
功过相抵,他本不想与之为敌,然现在看来,不去不行了。
“老夫就知道孟暗兄觉悟高,时日已经不早了,我等便不再讨饶孟暗兄,待老夫回去将书信修好,明晚我等再作计议!”方岳贡起身拱了拱手道。
他现在斗志昂扬,恨不得马上跑回去洋洋洒洒例数那安国郡王之胡作非为,好教天下文人口诛笔伐,让其臭名昭著,方解当年郑三俊郑阁老之气。
方岳贡说完,众人皆拱手而去,而负气提前离开李府的孟兆祥,此时已经在王恭厂安国郡王府门口晃悠了两刻钟了。
自刘鸿渐一家搬到西山别苑后,刘老太爷在西山住了半年便以出入不便为由,自个儿重又搬回了京城府宅,只偶尔才回去西山抱抱自己的孙子、孙女儿。
如今的刘老太爷倒是也不孤单,凭着儿子的能耐,成功的当上了富二代他爹,并将当年一起在王家药铺做工的老友都邀请到了自己诺大的府宅居住,刘老太爷吃住全免不说,还给按月发银子,并美其名曰苟富贵勿相忘。
刘老太爷慷儿子之慨,每日与这群与他一样年纪的老家伙喝酒打诨、下棋打屁倒也其乐融融。
刘鸿渐身为锦衣卫指挥使,自然知道自家老爷子的做派,但他从来不过问,不就是花银子嘛,只要是老爷子活的开心,他有的是银子给老爹花。
孟兆祥本来住的就离京城内郡王府不远,自然知道刘老爷子在京城,他本来想直接去西山寻那安国郡王,但犹豫了许久,觉得还是先来找刘老太爷。
孟家与刘家虽是故交,但若论关系孟兆祥还是觉得与刘老太爷更近一些,再加上当年求他替那小子呈交书信的也是刘家太爷,现在这个人情,该讨回来了。
哐哐哐——哐哐哐——孟兆祥深吸了一口气,终于是敲响了郡王府的大门。
“谁呀,这大半夜的。”少倾,护院家丁迷迷糊糊的提着灯笼出了耳房。
“劳烦代为通报一声,老夫乃老孟家孟兆祥,有急事特来请见刘家老叔。”孟兆祥老爹去的早,他虽已近五十岁,但若按祖上辈分来算,仍旧算是刘德隆的子侄辈。
是以虽然刘德隆不在朝中为官,但已经身为内阁大学士的孟兆祥仍旧谦虚的以辈分称呼。
“孟大人,稍等,小的这边去通报。”门子久居京城,自然知道门外是何人,赶紧开门将孟兆祥迎入中厅,自己则奉上茶后去寻老太爷。
少倾,刘老太爷嘟嘟囔囔的披着件衣服赶来。
昨儿与老孙头下棋下的上了头,他才刚刚睡下便被下人唤醒,但一听来人乃是他刘家的贵人,仍旧不情不愿的起身来见。
刘老太爷是非分得贼清,他刘家能有今日,老孟家的小子居功甚伟,若不是孟家相助,他刘家多半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孟家小子大半夜前来肯定是有紧要之事,但他刘老汉不过是个闲云野鹤,得了儿子叮嘱,他更是向来少于朝中文武走动,那这孟家小子前来,定然是有事求他儿子了。
许是又不好意思去求他那儿子,便寻来找我刘老汉了?
这可如何是好,他自是不想给儿子寻麻烦,但直接推脱又于礼不合,毕竟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