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只是下旨削减宫中用度,但并没有想穿打补丁的皇袍,对于刚满二十岁的朱慈烺来说,他觉得那样太丢份儿了。

    可是安国郡王究竟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半个月前有消息传来说大军攻下了罗刹国重镇切尔诺格,之后便没了消息,这让朱慈烺心里十分的不安稳。

    眼见了入了十月,再有不到两个月就要过年了,他突然有些后悔当初听从刘鸿渐的建议回宫了。

    相比于宫内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他觉得去前线打仗来得更刺激。

    “哦对了,近日你可与郡王府有过来往?”朱慈烺道。

    刘鸿渐出征在外,朱慈烺除却保证大军的补给外,能做的就只有知会陈皇后多与刘鸿渐的夫人走动,和适宜的表达下对她们的关切。

    他身为皇帝又不好老往郡王府跑,而陈皇后向来与郡王府的夫人们关系好些,所以朱慈烺方有此问。

    “上个月孙姐姐曾着人送来两只烧鹅,说是府上厨子做的,臣妾还给皇上送去一只呢皇上忘记了?”陈皇后想了想道。

    “你没事也可以出宫去走走嘛,天天窝在宫里有什么意思?西山还是挺好玩的,恩,外头一向比宫里好玩。”朱慈烺随口道。

    宫里虽然宫殿林立,在外人眼里是威仪的所在,但在一辈子住在宫里的朱慈烺来说,还是外头的风景更美些。

    “这……不合规矩。”陈皇后有些迟疑。

    身为皇后,母仪天下,她不仅要做朱慈烺众多妃嫔的表率,做事还要看两宫太后的意思,她觉得两宫太后是不希望皇后经常出宫的。

    “什么规矩不规矩的,规矩是人立的,当然也能改,此事朕容后便与母后说,你勿需在意。”朱慈烺不耐的道。

    前线许久没有传来消息,他有些担心安国郡王,而远在西山的郡王府里,郡王府的家人肯定也是心里不安稳,刘卿是为大明征战,作为皇帝、甚至兄弟,他有责任照顾好郡王府里人的情绪。

    “臣妾知晓了。”陈皇后软软的道。

    “和坷哪儿去了?”朱慈烺一路走来并未见到自己女儿,便问道。

    “半个时辰前被昭仁带到她殿里玩了,她还想出宫去郡王府玩,不过臣妾没同意。”陈皇后道。

    身为后宫之主,陈皇后做事需要看周太后意思,这是礼节,而其他人若想出宫,首先就得经过皇后的同意。

    “这个丫头,性子越来越野了,以后看谁能降得住她!”朱慈烺恨恨的道,可说完他的脑海里马上又浮现出刘鸿渐的身影。

    唉,女大不中留呀!朱慈烺不无恶意的想,估计也就刘卿能镇得住了。

    到了下午,朱慈烺刚处理完积压的奏疏,庞大海突然来禀报说英国公张为先前来觐见,朱慈烺似乎想到了什么,便传其入乾清宫见驾。

    张为先算是将祖上留下来的威名彻底放下,其除了头上有个国公的名号外,家族内已经没有什么子弟入伍从军了,大抵上都跟着他入了西山商合经商。

    此番入宫他是来汇报西山商合的账目,以及分红的,这也是得了刘鸿渐的交代。

    西山商合每三个月总一次账分一次红利,如果刘鸿渐不在的话,西山商合的账目可交由西山郡王府来核算,而后分红。

    当然,作为最大股东,皇帝朱慈烺这边肯定也要做汇报。

    朱慈烺闻听西山商合的人来,自然知道这是来给他分银子了,对于这笔意外之财,朱慈烺一直都欢喜的紧。

    可随即他又想起目下国库的困窘,马上又高兴不起来了,大概这银子刚分到他手里马上就得交给户部了吧。

    否则国库没银子了,很多工程都要停下,这是得不偿失的,想到此朱慈烺嘴一绷问道:

    “英国公你就直说吧,这次朕能分到多少银子?”

    张为先闻言愣了愣,似乎是没明白今天皇上是怎么了,为何分钱了还不高兴,不过张为先没有胆量询问,而是按照朱慈烺的要求直接报上了数额。

    “启禀皇上,西山商合目下的盈余是两千一百余万两,按照文书,您可分得其中的一千零五十四万两。”张为先将账本放在桌上,平静的道。

    朱慈烺眼睛瞬间放大,天呐!一千万两!他似乎看到银子长了翅膀从他的口袋一一飞走。

    至少曾经拥有过,朱慈烺安慰自己道。

    ……


………………………………

第864章 切肤之痛(第四更)

    “何以竟有这般大的盈余?”朱慈烺吃惊之余疑惑的道。

    西山商合上半年已经分过一次红利,那次朱慈烺记得好像分了几百万两吧,这才不到半年又能有这般大的盈余实在是有点过分了。

    “启禀皇上,您不问臣也是要说的,前几日诸葛铁牛自南墨利加返航,带回来整整一船的白银,足足有八百多万两呢!

    听说是那个阿拉贡的谢意,如今阿拉贡已经靠着咱们大明的补给开始练兵,就等着大明的军队呢!”

    这笔意外之财多亏了西山商合开发的新航线,荷兰人封锁了大明沿海的绝大多数航线,但却忽略了远东,因为在欧罗巴人眼里,那块土地仍旧归属于罗刹,荷兰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去封锁远东。

    不过海参崴的那条航线只有夏季可以用,冬季便会冰封,而且沿途多岛礁、风暴,极为凶险。

    “这便是刘卿所谋求的海洋吗?果然有前途呀!”朱慈烺忍不住的道。

    在此之前朱慈烺对于殖民一无所知,如今只是西山商合派出去几个人,就搞来了这么多的白银,怎能不让朱慈烺啧啧称赞?

    唉,朱慈烺心里又突然叹了口气,如果大明再多几个能人,不说有刘卿的能耐,就算是有他一半的水平也行。

    这样大明就可以兵分数路,西征欧罗巴、下南洋、东洋、南北墨利加,齐头并进之下也能让刘卿歇歇,否则这么些年一直都是安国郡王在外头拼命,他这做天子也于心不忍。

    “皇上,这批银两臣下午就着人送到宫里,您看是直接入内帑还是?”张为先请示道。

    “不用了,直接送户部吧,就说是朕捐的。”朱慈烺忍住心痛,表情极为慷慨和大义凛然。

    张为先虽然不参与朝政,但身为国公京城内发生的事还是听说了的,闻言心里一凛。

    “皇上能如此为天下人表率,实在是令微臣汗颜,既然如此,臣也将这次分红的全部钱款捐与国库,待回去微臣便写信给黔国公,想来他也不会吝啬。”张为先郑重的道。

    二人之所以能保住自己的爵位,全是因为当初刘鸿渐与崇祯搞鸿门宴募捐时两家的倾囊相助,张为先心里清楚,只有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方能与国同休。

    有人捐钱朱慈烺当然不含糊,他其实心里明白的狠,勋戚们即便被他父皇和刘卿薅了两次羊毛但家中仍不缺银子。

    但前车之鉴之下,朱慈烺作为大多数勋戚的后辈也不太好意思再去薅,好在是张为先本就是人精,见朱慈烺隐晦的表达了继续薅羊毛的意思,马上将这事儿给接了下来。

    张为先回去后便给远在云南的黔国公、南京城内的诚意伯分别写信,并在写信之前就将二人应得的份额上交了国库。

    他没办法等到得了二人的回信再去捐,况且他很了解这二人的秉性,信中还言明让二人游说周边还在袭爵的勋贵们,三人一北、一中、一南分别执掌勋贵们的募捐。

    接下来的几天张为先以个人名义包下了京城最有名的醉仙居,宴请了京城内大多数已经变成流爵的勋贵们。

    酒过三巡后便将如今朝廷的困窘、以及朝臣和皇上的作为告知了在场的诸位,而后张为先就没了声音,只余在座的诸位流爵们窃窃私语。

    但张为先一点都不担心这群人不捐,原因很简单,叱咤商场的张为先很清楚这群人最怕的是什么。

    由于上一次的募捐让崇祯很是生气,除却极个别的勋贵幸免于难外,绝大多数的勋贵都变成了流爵。

    爵位的分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世袭罔替,也是最稀少的,即世袭次数无限且不降级,例如刘鸿渐头上的安国郡王,他挂了后,他的嫡长子也是安国郡王,之后子子孙孙无穷尽。

    次一等的便是世袭,所谓世袭其实就是降级以袭,就是爷爷传给爸爸时要降一等,爸爸传给儿子时再降一等,想要达到爷爷的爵位,孙子欸,你得努力,自己去挣点功劳去,让皇帝赏给你,可不是坐在王府里睡大觉的。

    不论是世袭罔替还是世袭,都是有铁券的,往往跟着开国皇帝打天下的有功之臣大多都是这个待遇,而之后分封的爵位基本都是流爵。

    所谓流爵也就是终身爵位,人死了爵位就没了。

    而能坐在酒楼内的几年之前基本上都是世袭罔替,否则以他们的能耐即便世袭,袭到将近三百年也就有袭无可袭了。

    对于他们来说最难受的就是将祖宗留下来的爵位给搞没了,而他们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得到恩赏好恢复祖宗的荣耀。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绝大多数的勋贵们都将自己家里的宝贝儿子送去了讲武堂,以期许子孙们发挥祖宗余烈好保住自家爵位。

    现在,英国公张为先又来募捐了,不少流爵勋贵们都清楚英国公与安国郡王的关系,以至于他们都会认为这是安国郡王的意思。

    安国郡王的意思基本又等同于当今圣上朱慈烺的意思,上次因为目光短浅不肯出力成了流爵,如果这次还……

    如张为先的意,仅仅几桌饭菜张为先就得到了二十几个流爵勋贵们的承诺,而且募捐的总额达到了恐怖的一百一十万两。

    上次虽然搬空了这群人的家底,但勋贵们都有生意做,来钱还是很快的张为先也不惊讶。

    醉仙酒楼开了头,接下里的一个月时间里,一些没来得及或者没得到张为先邀请参与那场酒宴的勋贵们主动找上了门儿……

    他们只有一个目的——捐钱,不让捐都不行必须收下,英国公府上从来没有这般热闹。

    募捐一直持续到年底,几乎每隔个三两天张为先、沐天波和刘孔昭就会送过来一批银子,银子也不多几万两到二十几万两之间,但朱慈烺真真切切的开心。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腊月二十五,这一天锦衣卫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


………………………………

第865章 东瀛乱局(第五更)

    距离过年还剩五天,京城内各衙门早已满是过年的气氛,官员们互相见面总要道上句喜庆话,即便是上级见了不喜欢的下级也不再过分苛责。

    锦衣卫指挥同知老梁这些天一直很忙,因为要负责收拢各地传来的消息,还要分门别类的将有价值的消息传达到宫里。

    不过老梁最近心情不错,因为他终于得到朱慈烺的首肯,过了年就将告老还乡,而锦衣卫指挥同知的位子则直接过继给了自己的侄子梁可望。

    他的身子骨确实已经大不如前,毕竟快七十的年纪了,人到七十古来稀,能在最后的几年发挥余热为朝廷效力,老梁已经死而无憾了。

    “梁大人,东瀛那边传来消息,荷兰人大举入侵了指挥使大人占据的岛根城!”锦衣卫指挥佥事王远火急火燎的跑过来道。

    “什么?”梁阳腾的一声站了起来,一点不像先前病恹恹的样子。

    “具体消息得问这个兄弟,他刚从东瀛那边赶来。”王远将身后负责东瀛事务的百户官吴文让了出来。

    为了将消息尽快传回朝廷,吴文冒了极大的风险横穿朝鲜海峡抵达威海,然后乘快马赶至京城。

    原来荷兰人自封锁大明东南海域后一直苦无良策,毕竟对于海洋霸主荷兰国来说,他们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海军了。

    秦家兄弟将东南沿海布置的到处都是炮台,几乎成了铁板一块。

    荷兰人这段时间没少进行尝试性进攻,他们一路从台湾开始,向北抵达广州、厦门、泉州、福州,一直尝试到上海镇,除了挨了炮台无数发炮弹外一无所获。

    打不下大明就没法向公司和议会交差,但这么一直耗着对荷兰国来说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为了征服大明帝国,荷兰人将近三分之二的战舰都聚集到了大明沿海,其中包括荷兰人的骄傲——一级战列舰胜利号。

    这艘拥有三层甲板的一级战列舰共装配了一百二十门火炮,只侧舷的一次齐射就可将总重达半吨的炮弹发射出去。

    奈何荷兰人一直是无的放矢,用战舰炮轰炮台的策略是愚蠢的,炮台坏了马上可以抢修,甚至连半个月都用不了,但战舰不行。

    而且论火炮的密集程度,即便是胜利号也抵不过炮台。

    舰队总司令兰洛特侯爵考虑了很久才将炮口指向了一个原本不是敌人的敌人——东瀛。

    负责封锁东瀛区域的分舰队指挥官接二连三的身死一开始令兰洛特侯爵十分的疑惑,足足一个月后他才调查清楚了东瀛的情况。

    原来东瀛之所以陷入内乱,还是由于一伙儿大明人的推波助澜,而兰洛特侯爵自然而然将这锅安到了安国郡王刘鸿渐的头上。

    因为以他对大明的了解,除了这个人,压根就不会有其他大明的官员敢于出海搞事情。

    于是兰洛特侯爵立即会见了东瀛名义上的掌权人德川龟松,并答应德川龟松荷兰人可以帮助他平定内乱,条件是将岛根的石见银矿交由荷兰人。

    德川龟松一听还有这好事几乎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了,因为石见银矿早已经不在他的手里,而且斋藤联军的势力愈加壮大,德川幕府已经有点支撑不住了。

    有东瀛人充当内应,兰洛特侯爵命令东瀛以及东瀛周边的三十艘战舰在东瀛外海汇合,于一个无风的早晨对岛根城进行了猛烈的炮击。

    同一时间荷兰东印度公司雇佣的陆军在东瀛东部登陆,并与德川幕府合兵一处与斋藤军展开陆地野战。

    “岛根城现在在谁的手上?南安伯的胞弟如今是死是活?咱们大明的那三千士兵呢?”梁阳听完后皱着眉头一连问出了好几个问题。

    “大人,卑职离开岛根时,郑大人仍旧在与荷兰人激战,所以卑职并不知道后来岛根城的情况。

    荷兰人这次进攻是蓄谋已久,卑职担心……担心……”

    吴文口中的郑大人自然是郑森的胞弟田川七左卫门,当时七左卫门见情势危急担心不立即求援就没有机会了,马上将吴文送出了城,以至于他根本不清楚东瀛目前的情况。

    “来人,备轿,本官要进宫!”梁阳沉默了片刻立即起身来。

    从东长安街到皇宫并没有多少距离,没多久梁阳便入了乾清宫,朱慈烺闻言也是大惊,但这么大的事儿他也拿不定注意,干脆就将内阁成员都召进了宫里。

    东瀛是朱慈烺首肯之下,大明朝廷经营的第一块海外领地,虽然谈不上殖民,但石见银矿的巨大产量一直很入朝廷的眼,特别是户部尚书张天禄。

    历朝的户部尚书都很抠,张天禄也不例外,因为银子花光了就要受朝廷官员尤其是当朝皇帝的责难。

    “北洋水师已经修正了将近半年,不如咱们派北洋水师与荷兰人一战吧!”张天禄少有的成了主战派。

    “不妥啊张大人,据沿海的秦总兵奏报,荷兰人的战舰中有几艘巨型战舰,以北洋水师目前的实力贸然与荷兰人决战还是风险很大,况且……”

    首辅李邦华说到此欲言又止,他想说况且安国郡王刘鸿渐没在朝中,战事上的事一向是他乾纲独断,关键是这小子还从来不打败仗,现在他没在朝中,贸然进攻的话,败了谁来背锅?

    而且北洋水师可是先帝的心血,安国郡王为此也是操碎了心,若是败了这后果不堪设想。

    别的不说,至少两年内大明将在海洋里没有一席之地。

    “李爱卿言之有理,我们必须从长计议。”朱慈烺考虑了一下,定下了这次会议的调子。

    在安国郡王没有回来之前,北洋水师不得贸然迎战。

    “新式铁甲舰建造的如何了?”朱慈烺问向工部尚书王家彦道。

    天津宝船厂与龙江宝船厂虽然各自独立向朝廷负责,但工部作为督建部门一直时刻的关注着两个宝船厂的进度。

    “回禀皇上,第一艘全钢覆盖式铁甲舰已经下水,采用军械所新研制出的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共配备各式火炮一百门,目前已经开始试航。

    第二艘和第三艘同类战舰已经开始同时建造,最快的进度预计还需三个月时间方能下水。”王家彦沉声道。

    “三个月,好!那朕便再忍那荷兰国三个月!”朱慈烺咬着牙道。

    ……


………………………………

第866章 无敌总是寂寞(第一更高,4000字大章)

    装备一百门火炮的战舰,已经足可以达到一级战列舰的标准,三层甲板还是全金属覆盖式,大明新式战舰一直在秘密研制,却从未在大众面前公开。

    而且新式战舰的火炮采用的也是新式火炮,即后装榴弹炮,同时战舰上还配备着五十门迫击炮,用于近距离无差别散射。

    柴油动力的新是战舰不仅在续航上得到极大提醒,航速上也比先前的蒸汽动力要快上不少,至少荷兰马车夫最先进的战舰也跑不过大明的新是战舰。

    更何况荷兰的战舰再牛逼也不过是风帆战舰,他们的风帆即便子再多、技术再高朝,逆风情况下也快不到哪儿去。

    而柴油动力的新式铁甲舰呢,逆风?这问题是不存在的。

    可以想见当这艘体积庞大的铁疙瘩开出海面,足以让世人震惊。

    如果真要说缺点,目前情况下唯一的缺点就是研发太慢、成本太高了。

    第一艘新式铁甲舰被刘鸿渐命名为日不落号,一开始朱慈烺和内阁官员都不明白日不落的含义。

    在他们仅有的认知里,太阳早晨升起、晚上落山,怎么会日不落呢?

    刘鸿渐对此三缄其口也没有多做解释,世界太大了,大明人太多了,他没有那个心思将万物之理解释给所有人听。

    最后刘鸿渐被逼急了,直言如果真的想知道,就去工学院旁听吧!

    天津宝船厂的墨桓为了加快建造进度,停下了宝船厂内其他所有战舰的施工,将最优秀的匠人派遣到巨大的新式战舰的施工船坞内。

    天津宝船厂有各式匠人不下五千人,而且高薪之下,雇佣的都是大明最优秀的匠人。

    他们分作两班,夜以继日的研究、试验,足足用了半年时间才将第一艘战舰研制出来、并完成试航,其间艰辛如此可见一斑。

    大国的底蕴就在这里,帝国主义的优越性也在这里,不若后世即便国力再强,也很难如此集中精力的去搞军工。

    国家不可能停下其他方面的研究专门去搞一艘战舰,因为百姓已经足够聪慧,他们也不会允许,国家必须考虑百姓的心声。

    但是在大明不用,百姓们很知足,能吃饱饭不被欺辱就足够了,他们甚至不在乎国家的强大,至少目前他们还没有这个觉悟。

    新式战舰的建成也正式结束了大明水师以量取胜的时代。

    以往打海战、水战,华夏民族总是以人数、以战船数量取胜,即便是五年前郑芝龙时代,郑家依旧是靠着庞大的战船数量强撑起南洋的贸易。

    动辄上千艘战舰去打荷兰人的一二十搜战舰,郑家巅峰时有战船超过三千艘,而所谓的战船大多数不过是单帆木头小船。

    与荷兰人打仗全靠人多、船多,以至于荷兰人战舰上的火炮压根打不完飞蛾扑火般冲过来的木头船,荷兰人的两次失败都是被乌压压的小船引火自焚造成的。

    新的时代就在于战舰不在多,而在精,大明的新式战舰就是如此,它的表层装甲足可以抵挡住目前荷兰战舰口径最大火炮发射的实心弹。

    但是战舰只有一艘,对于没有什么海战经验的朱慈烺以及内阁大臣们来说,他们认为一艘战舰实在太少,并不能在海战中取得优势。

    其实朱慈烺不同意北洋水师出战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艘战舰是刘鸿渐的心血,与荷兰人的海战注定是要写入史书的。

    作为掌舵者、亲历者,安国郡王刘鸿渐又岂能不参与这场旷世的决战?

    “还能往东瀛派遣支援吗?”朱慈烺沉默了片刻道。

    水师不能动,那么运兵船呢?把东瀛上的大明士兵接过来也成啊?

    “皇上,整个东瀛外海都已经被荷兰人封锁,况且……海参崴的航线也不能走了……”内阁首辅、兵部尚书李邦华道。

    东瀛地界上的三千大明士兵都是禁卫军、北洋水师里挑选出来的精锐,没有人比李邦华更清楚培养精锐士兵的难处了。

    “难道只能坐视不理吗?这就是你们的能耐吗?”朱慈烺质问道,言语间已经十分的不满。

    这时候他又十分怀念刘鸿渐在的时候,每逢遇到大事,只要刘鸿渐在场,这厮肯定是吊儿郎当的翘着二郎腿就将所有难题化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