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候他又十分怀念刘鸿渐在的时候,每逢遇到大事,只要刘鸿渐在场,这厮肯定是吊儿郎当的翘着二郎腿就将所有难题化解。

    何曾让他这么为难过?

    “臣以为可以派遣小股战舰去外海骚扰,这些战舰并不与荷兰人硬战,只需牵制住荷兰人的主力,让其无法全力攻打东瀛就好。”李邦华心中早有定意,沉着的道。

    “好,就这么办!另外锦衣卫必须时刻关注荷兰人以及东瀛那边的消息。

    还有,尽快将这消息传到罗刹,让安国郡王也心里清楚。”朱慈烺又道。

    说到心底,朱慈烺对荷兰人还是有些不放心,甚至有些发憷,他毕竟没有打过多少仗。

    将这边的消息传给刘鸿渐,也是让其明白这边的实际情况,好让他自己权衡要不要尽快赶回来。

    这事儿若是让刘鸿渐知道恐怕又是一番嘲讽,狗日的荷兰佬除了海军强大点,还有啥?

    他们如果真的牛逼还至于只敢在大明外海叫嚣吗?有本事真的在陆地上来一战,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但如果荷兰佬知道刘鸿渐的心声估计也会狂笑,老子说话算话,说打海战就打海战,有本事你把大明的水师拉出来,咱们在海上打!

    “微臣遵命,前日得了消息,运往近东的下一批补给已经抵达北海,这批补给如果能按时送到安国郡王的手中,向来前线的压力会减轻不少。”李邦华小声道。

    这批补给出了必要的粮食、弹药外,还包括半年前就研制成功但没有量产的后装弹夹式膛线火枪。

    当初是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外加上钢铁产量吃紧,急于打造榴弹炮而搁浅。

    现在前线的安国郡王已经不再催后方提供更多的榴弹炮,而是催炮弹了。

    一百多门榴弹炮已经足够前线使用,而同样工艺复杂的后装膛线火枪也立马实现了量产。

    弹夹式后装枪第一次采用金属弹壳子弹,弹壳以黄铜制成,样式已经与后世常见的锥形子弹无异。

    而先前之所以暂时没有量产,还是因为刘鸿渐要求后装火枪要提供弹夹,弹夹又不是弹匣,倒是不难做,难得是还要修改后装火枪的结构。

    因为刘鸿渐要的是有枪栓的便捷式火枪,这也是刘鸿渐对大明火枪的终极构想,只要拉动枪栓就可以将弹壳取出并将下一发子弹自动压入枪膛。

    别小看这个进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火枪上的每一项技术革新都是建立在血淋淋的战场上的。

    而大明火枪能最终将弹夹式后装枪研制成功,也是技术更新迭代了多次,并经历了无数次战役才逐渐成熟。

    从最初的火绳枪到前装遂发枪,再到前装膛线枪、纸壳弹,再到后装膛线枪、底火、金属外壳子弹,大明用了四年。

    而后世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人用了整整两百年,才完成火枪的终极进化。

    后装栓动膛线枪也会终结一个时代,终结火枪大方阵时代,终结排队枪毙战术,而且是提前一百多年。

    在研制火枪的最初阶段,刘鸿渐就一直描绘着这幅蓝图,大明士兵再也不必喊着口号排队设计,而是士兵挖好战壕趴在战壕中自由的、快速的设计。

    如果在火枪上再加上瞄准镜,那就更妙了。

    栓动火枪极大的加快了火枪的装弹速度,以往火枪打一枪再装弹的时间,栓动火枪足可以打完一弹夹六发子弹。

    后装栓动膛线火枪全枪长三十三寸,其中枪管长十八寸,全枪带弹夹重约九斤,采用的是四分之一寸口径子弹(约八毫米)。

    同样采用的是木质枪托,钢制枪管,在枪膛后部上方突出来一个圆形小铁栓,只需拉动枪栓就可以将子弹从弹夹压入枪膛。

    如果有懂枪的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枪的外观像极了后世的八八式步枪,也即中正式步枪。

    第一批赶制出来的栓动火枪数量不多只有五千支,原因还是限于子弹,以大明目前的工业水平还无法对子弹进行机械化量产。

    所有的子弹也好、炮弹也罢,全部是大明匠人们一枚枚的手动制作,这对匠人的危险性、专业性都要求极高。

    炮弹还好,子弹本就那么小一点,还要尽可能的保证精度,即便是发动了军械所上万匠人全部来生产榴弹和金属弹壳,也才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这五千杆栓动步枪配备了二十多万发子弹。

    将这二十多万发子弹平均到每杆枪上,一杆枪也就配备了四十多发子弹。

    “恩,朕玩儿过那栓动火枪了,确实是个好玩意儿,刘卿必然会喜欢的。”朱慈烺欣慰的道。

    上次御驾亲征后,朱慈烺对火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致,刘鸿渐也不反对朱慈烺玩儿枪,这厮甚至还玩儿过几次手榴弹。

    朱慈烺的乾清宫龙塌旁边的墙上,就挂着这么一杆栓动步枪,编号还是零零一。

    用他的话讲,这玩意儿有安全感,倘若有人敢在乾清宫行凶,他直接一枪就能干掉歹人。

    当然话是玩笑话,也就司礼监的庞大海和王二喜听听,王二喜是觉得朱慈烺私底下说话越来越向安国郡王,庞大海是觉得皇爷变坏了。

    “皇上,枪可不是随便玩的,太危险了,您万望注意龙体!”次辅韩郁提醒道。

    其余几个内阁老大爷也是吓了一条,内阁首辅、兵部尚书李邦华与户部尚书张天禄对视一眼,决定回去后马上追查这枪是谁交与朱慈烺的。

    “朕从内帑中拨给你们六十万两白银,立即扩大栓动步枪的生产线吧,栓动步枪的桎梏是子弹,子弹的桎梏是金属弹壳和底火。

    朕以为金属弹壳虽然新鲜,但咱们浇筑技术不是就能生产吗,至于打磨,普通工人只要掌握了游标卡尺都可以打磨,所以给朕务必尽快将产能提上去。

    朕给你们一年时间,大明的一百二十万士兵都要配备上这栓动步枪!

    怎么样,可以办到吗?”朱慈烺没把韩郁的提醒当回事,反而是看向了工部尚书王家彦和户部尚书张天禄。

    王家彦和张天禄大眼瞪小眼有些发懵,六十万两银子够干嘛的,扔到军械所里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更何况军械所是你朱慈烺直属的,关俺们工部和户部啥事?

    只是二人迟疑了一下还是拱手领了命令。

    唉,说到底不还是钱的问题吗?

    军械所的一应开支,可从户部支用,所需要的全部矿石、金属、器械可支取工部存货,说白了就是军械所可以打欠条,工部和户部必须全力配合。

    军械所可以给户部、工部打欠条,那户部、工部找谁打欠条去?皇上吗?

    呵呵,不好意思,你们自己去发愁吧。

    反正军械所的各类项目研发进度不能停,大明各地督造的大学、中学、萌学学堂也不能停,各行省、各府督造的主干道柏油、水泥混凝土官道也不能停。

    朱慈烺当了两年皇帝算是明白了个道理,大臣是用来干嘛的?

    当然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如果问题不够难办,又怎么来显示大臣们的能耐?

    所以万事是不用那么发愁的,直接推给大臣们来办就行了,这个大臣办不成,就再换一个,哪个大臣有能耐就将哪个大臣提上去。

    而他呢,只需要掌管好东厂和锦衣卫,看看哪个官员不老实、哪个官员手不干净、哪个官员站着茅坑不拉屎,如此足矣。

    左手握着军队,右手握着监察,这是刘鸿渐交给他的法子,现在看来,着实不错。

    甚至于朱慈烺都有点膨胀,他觉得自己处理政务的能力已经超越了自己的父皇,他很想找个人倾吐一下心中的那份兴奋和愉悦。

    但是他想来想去只想到了安国郡王刘鸿渐,唉,无敌总是寂寞的,朱慈烺如是想。

    定好了东瀛的基调后,会议如期解散,除了朱慈烺意兴阑珊外,其余大臣都眉头皱的紧紧的。

    泰顺元年就在紧锣密鼓而后有惊无险中度过了。

    又五天后,京城迎来了除夕,四处张灯结彩,百姓们走出家门在古老的京城接到上看烟花炮竹。

    而那万家灯火中,西山山顶的郡王府是最安静的一朵……

    ……


………………………………

第867章 年轻就是希望(第二更,4000字大章)

    京郊,西山别苑郡王府。

    天刚黑,今日是除夕,郡王府里里外外也都挂上了红红的灯笼和红色的绸缎,一应婢女们仍旧在四处忙碌对院子进行着最后的打扮。

    郡王府的后院连接着西山的一处山崖,刘鸿渐又着人在山崖边围起一圈篱笆,盖起一座凉亭,以供家人在这里乘凉叙话。

    “姐姐,天都黑了,咱们应该回去吃年夜饭了。”杨雪冲还在玩闹的凌风、凌雪、凌雨招招手道。

    凌风四岁了,当然也是四岁的最后一天,他比两个妹妹大七个月,又是男孩子个头也比两个妹妹高。

    得了二娘招呼,凌风牵着两个妹妹的小手小跑着跑向凉亭。

    孙秀秀坐在凉亭的凳子上冲着西北方向出身的望着,凉风吹动额前的青丝,露出月光下秀丽的容颜,她弯眉紧蹙,眼睛盯着远方不知在想些什么。

    “娘,天冷了,父王说不让你吹冷风。”凌风如小大人一般站在孙秀秀面前瓮声瓮气的催促道。

    “娘,饿,雨儿要吃肉,小白姐姐说今晚有鱼肉,还有牛肉和鲍鱼,大娘咱们快回去吃饭饭。”凌雨左手拉着杨雪、右手拉着孙秀秀就要朝院子方向走。

    “二娘,你快劝劝我娘,不然父皇回来又该怪罪我了。”凌风坚持道。

    按照明制,正妻的长子是不需要喊妾侍为娘的,顶了天喊声姨娘便可。

    刘鸿渐定的规矩虽然极为宽松,但在老婆孩子之间的称谓上却很执着,他要求孩子们都要喊娘,并且礼节上孩子们不管是对孙秀秀、杨雪还是坤兴都是平礼以待之。

    “你娘啊这是想你父王了。”杨雪踟蹰了片刻轻声道。

    她也想念远方的夫君,已经过去快半年了,一想到自己的夫君还在数千里外征战,杨雪就睡不着觉。

    只不过三个女子平时很少提及这个话题,因为一旦话题转到刘鸿渐身上,聊天马上就会停滞。

    三生有幸嫁给这么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杨雪恨不得刘鸿渐一天都不要离开郡王府,她没有孙秀秀那般识大体,甚至不希望自己夫君有那般大的权力。

    权力就意味着责任和重担,正是这责任让得她们一家子永远的聚少离多。

    “姐姐,夫君什么时候能卸下这副担子呀,他还答应咱们要带咱们下江南游玩呢!这个骗子!”杨雪噘着嘴道。

    虽然已为人妻、为人母,但杨雪很多时间稚气的像孩子,坤兴则是单纯的像孩子,可偏偏二女都有了孩子,于是孙秀秀就成了这群人的头领,虽然她也只不过二十出头。

    “不要这么说夫君,他也不想这样。”孙秀秀突然收起了目光,并将趴在她身旁的凌雪抱在怀里。

    “但是朝廷需要他。”孙秀秀又道。

    “也不知道夫君什么时候能回来,听锦衣卫的小梁大人说夫君已经打到了苏多格达,也不知道那是个什么地方,距离大明竟有六千里之遥。”

    杨雪自然不以为意,她性子直心里也藏不住话,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

    “打仗有什么好玩的嘛,都过年了也不回家,这几年来夫君只在家过过两次年呢!”杨雪又道。

    “快了。”孙秀秀起身来,准备朝家里走。

    “什么快了。”杨雪也抱起凌雨,牵着凌风跟上。

    “打下罗刹,大明的北境再无劲敌,那时候就太平了。”孙秀秀轻声道。

    到底是孙承宗的孙女,在见识上要比寻常女子多出不少,大明三百年来唯一的劲敌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这一点孙承宗最清楚,孙秀秀也知道一点。

    成祖朱棣五入蒙古,就是为了解决这一大患,但最后不得志。

    而后两百年鞑靼、瓦剌、朵颜三卫、女真人无不时刻在侵扰大明北方,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大明的九边,朝廷每年也不得不提供巨额的军费、粮饷、武器给九边。

    刘鸿渐曾对孙秀秀说过,罗刹国的哥萨克人也是游牧民族,若想北境太平,要么将所有游牧民族收拢融合,要么就只有歼灭之。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而如今大明西征罗刹在孙秀秀看来,也就是为了永诀此患吧。

    “那罗刹国听说比咱大明的疆土还大,夫君一个人打得完吗?皇上也真是的,净给咱夫君找麻烦。”杨雪诽谤完刘鸿渐,又开始诽谤朱慈烺。

    在她看来只比自己大一岁的朱慈烺十分的可憎,自己没能耐去打仗,却天天派他夫君去辛苦的东奔西走,难道大明六千多万人力就找不出个能打仗的吗?

    “咱们还年轻,夫君也很年轻,皇上也很年轻,年轻就是希望呢!”孙秀秀没有斥责杨雪,她知道杨雪很多时候都是无心之过。

    二人领着孩子一路向郡王府走,刚到后院门口便见坤兴抱着才十个月大的凌云出了门儿。

    “坤兴正要去寻二位姐姐呢,今天是除夕,柳姐已经将年夜饭准备好了,爹爹也到了呢!”坤兴温柔的道。

    “三娘,爷爷是不是又带过来好多怪爷爷?”老大凌风道。

    刘德隆算是郡王府里最快活的人了,他现在既不用考虑生计,就连家里的事儿也都是大儿媳在打理。

    而他则独自一人住在京城的老宅子里,说是老宅子也只是跟西山别苑的新郡王府相比,京城内的郡王府前身是成国公朱纯臣的国公府。

    这宅子在京城里论面积,除了皇宫外就属这宅子最大了。

    当然独自一人也只是说刘鸿渐一家子,独自一人是不可能的,老人最怕孤独,刘德隆也是如此。

    他知道自己儿子是大忙人,并且也不指望刘鸿渐天天在家陪他,于是就将当年一起在药店当伙计的同僚,以及同僚的亲戚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都接到了郡王府里来住。

    这些朋友只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老。

    反正也干不动了,反正郡王府管吃管住,碰到刘老太爷心情好了还有银子发,于是一大群老家伙就天天围着刘德隆转,乃至于刘德隆压根不知道孤独为何物。

    这不,又过年了,像往常一样,刘老太爷要跟家里人吃年夜饭,顺便也来看看自己的两个孙子、两个孙女。

    当然,刘老太爷是很够朋友的,吃年夜饭也带上了七八个关系最好的朋友。

    “哥哥,爷爷哪次来都带着那么多怪爷爷,去年都有呢!”孙秀秀怀里的凌雨插嘴道。

    他们姐妹三个偶尔也会去京城看刘德隆,只是诺大的宅子里全是老头、老太太,只会往他们手里塞核桃和糖,一点意思的都没有。

    “我要跟娘亲们坐一桌,不要跟爷爷一起,他老是用胡子扎我的脸。”老大凌风又道。

    不仅是刘德隆,一桌子的老大爷知道刘家规矩少,为了显示亲昵每逢见到小凌风都要上去用胡子扎,当然,是刘凌风这么认为。

    “好好好!还不是你爷爷想你了,快走吧。”孙秀秀担心外头太冷冻着年纪还小的凌云,催促道。

    刚入了门,但见刘德隆身披着雕皮大衣与一群老大爷说说笑笑。

    “孙儿,我的好孙儿,快来让爷爷瞧瞧,看看,我孙儿又长高了!”

    刘德隆见刘凌风走了过来,马上上前几步抱起凌风,并对几个同僚道。

    一番嘘寒问暖、外加被不少怪爷爷用胡子扎了又扎后,凌风终于脱困。

    “孙儿们,猜一猜这次爷爷给你带来了什么礼物?”刘德隆拍了拍院子内的马车道。

    马车上盖着块红布,下头鼓鼓囊囊的不知道放着些什么东西。

    “是玩具!”凌雪嚷嚷道。

    “不,姐姐,肯定不是,是吃的,有个老爷爷最会做点心了。”凌雨指着其中一个面熟的老大爷道。

    刘德隆的养老院,哦不,是郡王府里有个姓张的大爷做得一手好点心,也是因此赢得了凌雨和凌雪的留意。

    “不对!不对!再猜。”刘德隆微笑着摇了摇头。

    三兄妹猜了好几次都没猜中,刘德隆也不拖延,直接扯着老顽童式的嗓子掀开了红布。

    那是一整车的烟花爆竹!

    “爹,院子四周都是林木,在西山上放烟花太危险了。”孙秀秀自然认出了车子上是什么东西,但这让她很为难。

    前两年西山曾因为放烟花着过一次火,幸亏是山腰上的亲卫营发现才及时扑灭,也是从那时候起刘鸿渐命令禁止在西山上放烟花。

    “没事儿没事儿,老夫在老宅子里试过了,这烟花不是冲天的那种,京城的宋掌柜说这是新研制的烟花,叫火树银花。

    孩子们喜欢,老夫就琢磨着让孩子们高兴高兴。”刘德隆说完便搬起一箱子放在了地上,其余几个老大爷见状也赶紧下手。

    不一会儿一排排的烟花就摆满了院子,刘德隆手里拿着火折子,他决定亲自放给孙儿、孙女们看。

    “都准备好了吗,爷爷可是要点火了,不用捂耳朵,男人怎么能怕这个呢!”刘德隆笑道,说完还像便弯腰点火。

    烟花很快被点燃,刘德隆垫着老爷步快步走开,却因为年纪大了差点跌倒,几个大爷赶忙去搀扶。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啪——

    烟花在院子里绽放直冲起一丈高,有红色的、金色的、绿色的,也有五彩的,一棵棵火树在冬日里倾吐过年的喜庆。

    “娘,二娘,三娘你们看,好漂亮呀!”三兄妹开心的拍着手。

    火光映红了孙秀秀、杨雪和昭仁的脸,三女脸上都带着笑意。

    郡王府大厨柳红早已备好了饭菜,见烟火都点上了,也急忙搀着自己瘸腿的丈夫出来看烟花。

    刘老太爷看到自己的孙儿、孙女儿开心,他自己也开心,捂着自己的腰寻了一处椅子坐下。

    刚才跑得太急闪了腰,他不住的捶着自己的腰,口里直呼老了、老了。

    待烟花燃尽,一群人赶紧落座,刘德隆自然与七爵字,事实上朱慈烺几乎每个月都会往郡王府赐点东西,只不过这次是论车来送。

    “王妃娘娘,皇爷和皇后娘娘在宫里摆好了宴席,请你们赶紧过去呢!”王二喜宣读完圣旨重又露出了笑意道。

    “多谢陛下恩赏,这是一点心意,还望王公公笑纳。”孙秀秀给杨雪使了个眼色,杨雪马上摸出张百两的银票递给王二喜。

    王二喜本来还要推脱,做到他这个位子即便他自己不贪,手里的银子也花不完,而且郡王府向来都是不给打点的,王二喜一时还不习惯。

    “王公公收下吧,大过年的讨个喜庆。”孙秀秀微笑道。

    “那咱家就不客气了,都有些日子没见王爷了,说心里话,咱家可是想得紧呐!想当年……”王二喜似乎想起了往事,但刚开口却见大家都看着他,又不好意思的闭上了嘴。

    “王妃娘娘,快随咱家走吧,皇爷和皇后娘娘也都没吃饭,等着咱们呢!

    哦对了,皇爷特意叮嘱,把小王爷和小郡主也带上!”

    ……


………………………………

第868章 这是朕的承诺(第三更,4000字大章)

    皇宫内早已是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各各宫里都在放烟花,虽然依旧肃穆,但肃穆中又都透着喜庆。

    孙秀秀三女都不是第一次来皇宫了,尤其是坤兴,以前压根就一直住在宫里。

    对于哥哥的这一出坤兴倒是一点也不惊讶,因为每逢过年朱慈烺都会邀请安国郡王一家子入宫一起吃年夜饭,这传统似乎是从她父皇崇祯时就开始的。

    酒宴就摆在乾清宫,朱慈烺、陈皇后以及秦贵妃早已等候多时。

    见孙秀秀等人前来陈皇后赶紧起身来迎,秦贵妃本来不想起身的,因为她是皇贵妃,身份要比孙秀秀等人高,只是陈皇后都起身了,她也只好挤出一抹笑意起身来。

    “嫂子快快免礼,今日除夕,我们就是吃个年夜饭,你还是就当朕是三年前去刘兄家里的那个小太子就成!”朱慈烺指着早已摆放好的桌椅笑道。

    “妹妹,赶紧给嫂嫂看茶。”

    朱慈烺也有些日子没见坤兴了,真个是没当外人,殿内除了朱慈烺一家子和孙秀秀一家子外再无他人,就连一向笑呵呵的庞大海都被赶到了殿外吹冷风。

    不过这称呼也是挺奇怪的,坤兴嫁给了刘鸿渐,按理说刘鸿渐应该是朱慈烺的妹夫,而刘鸿渐偏偏又比朱慈烺大,而且他本人先前也是称呼孙秀秀嫂子。

    于是在强势的刘鸿渐面前,朱慈烺只能与其各论各的。

    “皇上,夫君今日不在,臣妾就以茶代酒替夫君敬皇上一杯了,祝愿皇上龙体康健,也祝愿大明蒸蒸日上。”孙秀秀举起茶杯冲朱慈烺和陈皇后以及秦贵妃点头示意。

    陈皇后也端起了茶碗还礼,朱慈烺则笑呵呵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姐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