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昏君自救记-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吓的几位朝臣们以为又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呢,赶紧地告退了。
杨广也诧异,最近一切都平安无事啊?难道说是太子的母亲谢氏又怎么了吗?
没听说啊!
“你怎么了?慢慢说!”
“父亲,你是不是也要退位?丢下儿子走了?”
这没头没脑的话让杨广皱起了眉头,他什么时候说要退位了?
“儿子听人家说,父亲清理朝堂是在给儿子铺路,父亲要退位了!”
这番大不敬的僭越之言也只有司马遹敢说了,杨广这才明白过来。
“你啊,担心什么呢朕还年轻,能陪你很多年呢,别怕!”
因为上皇的逝世,司马遹似乎更加没安全感了,生怕自己一步小心就走了,让杨广欣慰欢喜的同时也有些不爽。
“有时间胡思乱想,你还不如去户部去看看历年的账册之类的,快点儿去,都多大人了,还这般撒娇,也不知羞!”
司马遹这才知道自己是相差了,红着脸跑了出去。
杨广微眯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很多年之后,司马遹一直都在想,自己当初的那点小把戏父亲到底看透没有,可是不管看透没看透,他都没机会知道了。
永远都不知道了……
………………………………
第100章 司马遹番外
司马遹的人生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他是太子司马衷唯一的儿子,可是不幸的是,他的母亲,本来该是皇帝司马炎的才人。小说
司马炎担心自己的傻儿子不通人事,便派了自己的女人去伺候太子有痴傻名声的司马衷。
可谁知,这个谢氏谢才人竟然这般好命,春风一度,竟然有了身孕。
十月怀胎下来,司马遹出生了。太子的庶长子降临人世,大家也不怕他将来没有继承人了。
年幼的司马遹生活在这深宫中,倒也不算是不幸,小小年纪的他早早地就显示出不凡来,让当时的晋武帝很是欣喜,而且还发出了很高的赞叹来。
司马遹因为皇帝的青睐,日子过的自然是不差的,不过让他们母子越发忐忑的是,太子要大婚了,而且娶的还是贾充的嫡女。
太子正妃来了,嫡子还远吗?有了嫡子,自己还能这般地吃香吗?
虽然年幼,可是艰难的宫中生活让司马遹看的很明白自己的处境。
好在这一切都不会发生,这可真是太好了。
太子殿下一朝成为了聪慧无比的上天宠儿,太子妃被废,发配到了金墉城,身为太子唯一的儿子,司马遹的待遇也是水涨船高,日子一天天地明媚起来了。
除了本就不嫌弃自己的皇祖,司马遹又多了一个珍爱自己的父亲,这种酸酸甜甜的感觉真的很奇怪。
不用每天教导他也知道自己该狠狠地抱住父亲的大腿,更何况他还有个母亲教导呢。
能在这深宫之中活下来的女人都是不能小瞧的,谢才人能生下司马遹,自然有不凡之处。
现在儿子有了父亲的关爱,有了皇帝的教导,本就低调的谢才人更是恨不得将自己隐藏起来,生怕因为自己,儿子的出身遭到诟病。
她更怕的是,太子还会大婚,还会有正妃,还会有嫡子,所以,流言一直不断,可是从来没有人能联想到谢才人的身上。
在外人看来,这女人就是走了狗屎运的幸运罢了。
却不知道,这宫里几乎就没有蠢货,正经的蠢货是活不下来的。
来自父亲的关爱让司马遹享受到了不同于母亲的种种关照,强大的男人魅力成功地将司马遹变成了脑残粉。
在和母亲在一起时,他几乎三句话里有两句是关于父亲的,尤其是在太子舌战群臣之后,父亲就像是散发着光芒一样!
这是司马遹的原话,谢氏已经想不起来太子长什么样了,听了儿子的话,摸摸他的脑袋瓜儿,说道,
“既然如此,你就该好生读书,读的书越多,越聪明,你父亲就会越喜欢你!”
司马遹恨不得将所有的时间都拿来读书,尤其是在太子南下去荆州之后,他果然读了很多书,果然让皇帝越来越喜欢。
当然,更多的是,父亲的称赞让司马遹能好心情好几天。
到了后来,司马遹其实已经有些想不起来自己幼年时期的不幸了。
太过平顺,幸福的生活让他沉浸其中,压根儿就不回去回想过去。
不过司马遹身边有一个安静到几乎没有存在感的谢氏会不断地在儿子得意忘形之时提醒他。
让他想起噩梦一般的曾经。
贾南风手持画戟,生生暴打孕妇时,谢才人拉着儿子在偷摸地看着。
这件事一直都是秘密,只有他们母子知道的秘密。
所以面上温和阳光的司马遹心中还曾经有这么阴暗的一块儿,即便是杨广也不知道。
所以,他每次都能冷静下来,得意从不忘形,让皇帝和太子越发地器重与他。
终于,司马遹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他被封为了皇太孙,继承人的地位确立了!
欣喜的司马遹简直不知道该如何才好,这个时候,谢氏又一次地强迫着儿子冷静了下来。
虽然一遍一遍地,很是残忍,可也很有效,司马遹被封为皇太孙之后,虽然仍旧和父亲一起生活,并没有特意开府另设属官。
可是一切都不一样了,一切都名正言顺起来了,他是父亲唯一的继承人,将来这大晋国的一切,都是自己的。
这般地告诉自己,司马遹的态度理所当然起来,当家做主的那种感觉很不一样。
越发地舒展的司马遹让皇帝和太子在心疼的同时也更多地器重了。
司马遹算是彻底地能放开了心境了,不过这和得意忘形并不相同,谢氏也不干涉儿子,让皇帝和太子殿下全权接手他的教育问题。
自己能做的,差不多已经做完了,现在,一切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大晋灭了偏安一隅的吴国,完成了大一统的伟业,太子殿下也如愿以偿地登基,成为了皇帝。
皇祖成为了上皇,至于司马遹,理所应当地太子殿下。
曾经属于父亲的东宫,这次全部都是自己的了。
司马遹将自己的房间安排到了父亲的旁边一间,他觉得这样能感受父亲曾经的生活,这样就很好。
至于皇帝自己,自然是搬去了太极殿了。
整个东宫的属官又重新换了一批,皇帝很是贴心地为儿子准备的人才,希望他们能辅佐太子一二,让他尽快地成长起来。
当然,皇帝对于太子的满意程度也是少有的,这个少年人也担负的起任何的赞誉。
当今的风格和以往的皇帝有很大的不同,不过司马遹还是从中学习到了很多。
他历练了很多的部门,知道了很多事情,学习到了很多的法子。
当然,人心是最不可揣测的,司马遹并不觉得自己能有什么危机感,他是铁板钉钉的继承人,绝对不会有人会回来取而代之的。
可是,谢才人却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虽然陛下没有皇后,后宫也只有小猫两三只,可是没有坐上那个位置,永远都不可大意。
虽然司马遹已经是太子了,可是他的母亲,仍旧是谢才人,父亲似乎是忘记了他还有母亲一般,从不提及。
谢才人告诉儿子,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呃,杨广是真的忘记了,并不是故意的!)
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司马遹虽然想要给母亲最好的一切来回报她,可惜的是,自己现在不过是太子,很多事情都不是他能做主的,所以他只能忍耐,忍耐到自己能做主之时。
上皇和父亲离开京城之后,太子第一次开始了自己的监国生涯,虽然还几个辅佐的老臣,可是那种大权在握的感觉真是美妙极了。
尽管谢才人警告儿子不可得意忘形,可是少年人还是忍不住地有些放肆。
直到父亲的书信到来之后,自己的所作所为,父亲一清二楚!司马遹想到这种可能,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总算是明白了母亲的一腔好意,收敛了自己的性子,越发地谦和起来,早请示,晚汇报。虽然父亲说了让他自专,可是司马遹还是坚持了这种习惯直到皇帝和上皇回来。
果然,皇帝对于太子的种种表现都很满意,司马遹变的更老实了。
纯孝的儿子,孙子,他做的越发地熟练顺手了,得到的赞赏也更多了。
司马遹在想,自己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大权在握呢?
到了后来,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监国的机会,独自理事的机会,可那种感觉不一样啊,不一样的!
再后来,司马遹也曾经试探过父亲的态度,想知道他是否会和皇祖一样,早早地就禅位给自己。
不过那次,吓出了司马遹一身的冷汗,好在父亲似乎一直将自己当成孩子看待,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可是从哪儿之后,司马遹再也没有敢试探过父亲了。
直到很久很久之后,父亲竟然真的选择了禅位,可是司马遹竟然已经没了当初激动的心绪,平淡地接过了玉玺,成为了大晋国的第三任皇帝。
至于他的父亲,在睡梦中睡了过去,再也没有醒过来,一起同行的还有他的母亲,一辈子都是才人的谢氏。
司马遹虽然尊奉母亲为太后,可是她永远也享受不到这番荣华富贵了。
父亲母亲同一天逝世,司马遹一下子就成为了无父无母的孤儿,当然,他也不算是没有亲人,他自己也有妻妾孩子。
可是那种根断了的感觉很不一样,很不一样!
这个时候的司马遹,体会到了当初皇祖谢世,父亲一夜头发斑白的痛苦了。
不过他再也找不到人来诉苦了,自己已经成为了别人的天,别人的支撑。
他稚嫩的长子也已经开始伸出触角来试探这个世界了,。司马遹虽然觉得孩子稚嫩又可笑。
可是,想到曾经的自己,也是这般地稚嫩和可笑时,他又笑不出来了。
当初的父亲看着自己时的心情是不是和现在的自己相同呢?
他忍不住地就会这般地想道,为曾经稚嫩的自己感叹莫名!
好在自己真的有一个伟大的父亲,而他,说不定也会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如同皇祖教导父亲,父亲教导自己这般,他也会教导自己的儿子,让儿子去教导如今还不知道在哪儿的孙子。
大晋国总要在自己父子手上,继续发扬光大下去。
至于将来,谁知道会是个什么模样呢!
司马遹登基之后,他的叔伯们,往日大晋国的诸侯王们,总算是站稳了脚跟,有了属于自己的底盘,一个两个地觉得自己有底气了,指手画脚的模样让人厌恶。
司马遹知道,这是他们不忿呢,他采取的措施很简单,不过是在东南西北放了几炮而已,即使这般简单,也让自己的叔伯堂兄弟们老实了一辈子,不管是向哪个方向扩张,都从来没有想过要入侵中原地区。
其实司马遹知道他们是在虚张声势,知道他们和皇祖父亲达成的协议,可是他并不像成为了天下之主后,还依靠这先人的荣光,靠着自己才是真理,这是父亲手把手教会自己的。
司马遹是司马衷的儿子,绝对不能给父亲丢脸!
司马遹一辈子,后宫之中也极为地简单,所有的孩子都是皇后一人所出,他是庶子,体验过那种艰辛,所以他的孩子,只能从正妻的肚子里出来,至于其他人,还是算了吧。
尽管听上去残忍,可是司马遹一直坚持到底。
一辈子两个儿子,三个闺女,足够了……
………………………………
第101章 正德帝1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祖籍安徽凤阳,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しw0。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
弘治十八年(1505年)即位后沉溺于女色,宠“八虎”,修豹房,曾因玩火乾清宫失火,置国政于不顾。
应州之役中“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出战,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为政期间荒淫无道,但是仍时常上朝听政、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
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
正德年间国力衰微,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不至于朝廷亡乱,如果有孝宗的制节谨度,则为明君。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崩驾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以上来自百科。
朱厚照自认为自己的一辈子是光辉的,灿烂的,虽然死的有些不大体面,可是作为一个皇帝,朱厚照认为自己英明贤武的。
世人眼里,自己宠信宦官,不是明君所为,可是朱厚照看来,自己利用几个小宦官就能对抗朝臣,达到掌控朝堂的目的,最后那几个阉宦不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吗?
世人多愚昧,果然不假。
不过死的倒是有些窝囊了,落水受寒而死,这对于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来说,实在是太不体面了。
作为任意妄为的皇帝,朱厚照觉得自己还不如死在战场上呢。
不过呢,死都死了,他还能如何?
心中抱怨了再抱怨,也无济于事不是吗?
朱厚照是个任性之人,性子也算豁达不羁,所以很快地就将这些事儿给扔到了脑后。
他现在处于混沌之中,不过并没有因此产生恐惧或者不安,反而对于自己轻飘飘的状况特别感兴趣,各种试探,玩的不亦乐乎。
系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遇上这么一位宿主,所以说,他还是喜欢杨广啊。
可惜呢,那位竟然说自己有所感,正大光明地躲懒去了。
系统没法子,想要维护自身的运行,也只能继续选一位宿主了。
明武宗朱厚照就成为了新任宿主。
朱厚照再次悠悠醒来,回到了自己的十五岁,虽然回来了,可是并不是没有代价的。
自己这一辈子,都不得随心所欲了,还要做一个让世人称赞的明君贤君,这都叫什么事儿啊!
这一年,明孝宗病重,作为嫡长子的朱厚照马上就要再一次地成为皇帝了。
他才十五岁,少年天子,多么地意气奋发!
不过朱厚照很清楚,自己将来的路有多难走。
尽管明孝宗算的上是有道明君,朝臣们也算得上刚直廉洁,可是对于朱厚照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儿。
尽管朝臣们刚直廉洁,可是死抓着权力不放到底是几个意思?
以至于后来,他不得不抬举阉宦们对抗朝臣,至于自己所建里的豹房之类的戏耍场所,朱厚照并不认为这是错的,这是朕的私事,别人无权诟病!而且这就是在表明皇帝的态度,你们爱道德绑架,可是朕偏偏不听!
孝宗皇帝不幸在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时一病不起,五月病死,终年36岁,葬于泰陵。
朱厚照在辅政大臣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和太后张氏的共同关注下,再次登上了那个冰冷的座椅,成为了大明朝的第十任皇帝,也是大明朝第一位以嫡子身份继位的皇帝。
尽管明太、祖朱元璋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可是不管是建文帝还是明成祖,后面的几位,都没有一个是嫡长子出身。
终于,终于,大明朝迎来了第一位嫡长子出身的皇帝,朱厚照继位,尊张氏为皇太后。
朱厚照对于太后的观感十分地复杂,关于自己的身世,他也听了不少的版本,这也是让朱厚照暴躁叛逆的原因之一。
幼时的自己是真的忧心过的,嫡出与否,对于朱厚照的影响不是一星半点儿的,而且他还曾经有一个嫡出的兄弟,不过早殇罢了。
所以他很担心自己像是别人所言那般,是使女郑氏所出,不过是被张后抱养而已。
做出种种的叛逆之举,不过是为了吸引父亲母亲的目光罢了。当然,也不能否认那些鹰犬、歌舞、角抵的有趣之处。
比起成天读书习武的日子来说,显然歌舞的放纵生活更加轻松、吸引人,不是吗?
更何况,那个时候的自己不过是个孩子罢了,父母看似严苛,可若果真下手管的话,他发誓,自己一定会戒了那些东西,做一个听话孝顺的好儿子。
可惜的是,让朱厚照失望了,皇帝倒还算严厉,不过身为母亲的张氏态度暧昧,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明孝宗宠爱张氏,张氏温柔贤惠,容貌妍丽,学识广博,可是对待儿子时,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年幼的朱厚照只觉得心里发慌发冷!
弘治十六年,朱厚照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身边站着的是曾经的东宫太监刘瑾,执掌钟鼓司。
虽然刘瑾后来很不堪,可是他现在对自己还有用,而且这位也并不是完全就是个逢迎拍马的奸佞之人,刘瑾本身颇有才华,朱厚照觉得必须让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之后才能“走狗烹”。
比如说,后来成为文官之首的侍皇太子讲读杨廷和,“明朝三才子”杨慎的父亲。
文官集团壮大,朱厚照想要打压他们,显然不是容易之事,前世他先是重用宦官集团,后来文官集团逼着自己弄死了所谓的“八虎”。
既然宦官不行,那就换武将吧,此时的大明朝,和开国时期又有所不同,明成祖朱棣实行的文武并重,所以文武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不过可惜的是,“土木之变”之后,大明武事转弱,导致了武将被文官死死压制的局面。
朱厚照后来扶持武将,甚至还认了个义子,可最后呢?
还是被他们泼了无数的脏水,成功地成为了昏君。
朱厚照继位之后私下的放纵和在朝堂上的憋屈也有很大的关系,甚至一度,皇帝以不上朝来要挟官员。
朱厚照不上朝的行为,开启了后代皇帝不上朝的先例。
不过可惜的是,即便如此,朱厚照至死并没有赢得这场和文官们的争斗。
可悲之极!
朱厚照立于朝堂,心思却已经飘到不知道哪儿去了,朝臣们站的时间越久,越是忐忑。
良久之后,还是一直陪伴皇帝的刘瑾才轻轻地碰触了一皇帝一下,让他收回了自己的神思。
上朝上的没滋没味儿的,这是朱厚照的第一感觉。
听听这些人说的什么“皇上亲录大理少卿吴一贯等所勘边情于阙下事干刑狱宜付所司,不必亲劳圣断,盖以万机丛委或不暇给投间抵隙之人将为取宠市权之计,此今日之体统不可不正者也,望自今政务委之九卿,设或未当责有所归,则事不烦而理……请继自今刑狱悉责成中外有司并勘问官秉公讯鞫违者以故失论,庶臣劳于下君逸于上,而庶事亦不至隳废矣。诏今后内外法司及奉旨勘事官务秉公道根究实情,不许顾忌偏枉。”
这就明明白白的告诉皇帝,陛下您是要处理大事儿的,小事儿就交给臣子们来料理吧。
朱厚照差点儿就破功,这都特么的算什么事儿啊!
自己一个当皇帝的,竟然不能亲政,不能亲自处理政事,到底是几个意思?
尽管知道这是他们的试探之意,可是朱厚照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监察御史沈赉(lai四声),好的很,朕记住你了!
弘治十八年六月,初廵抚都御史史琳以保定等府民间草场租银太重奏定轻则上地亩银五分中三分下二分至是金吾等卫请比民间例输纳。从之。
泰宁等卫达子满蛮等款塞自陈为北虏所侵,絜其累重欲入内地以避之,守臣以闻兵部言宜稍加存恤以示怀柔而严为之备。从之
定幼军觧补开豁例,兵部奏府军前卫幼军逃者审年未五十无疾者仍觧本役……从之
漕运参将山东都司署都指挥佥事温和乞改……许其暂改子孙承袭仍于原卫。从之
户部言辽东频年灾伤仓库无蓄,先如郎中王荩所请已预送银一十五万两矣,荩复乞加添银七万四千余两接济支用,宜如所请。从之。
初吏部尚书马文升言旧制所当修举及军民利害所当兴革者凡十事孝宗皇帝令所司议,于是户部议该行五事,一定均徭买办则例宽穷民盐钞征纳二禁革势豪官军侵占查理原额册籍以备稽考;三;近有兴贩私盐或贱买官盐或买补残盐夹带余盐越境者,此皆势要乘时射利,宜禁革迹煸怂竟僖猿头铣谥肌槿肓钤僖椋畏ㄊ乱艘晕牛嘞ご又
……
所以,他们要的不过是个傀儡罢了,并不是要求一位有道明君,重生之后的朱厚照,再一次确认了这一点……
………………………………
第102章 正德帝2
四朝元老的刘健,赫赫神童出身的李东阳,光明磊落的谢迁,这是朱厚照的辅政大臣。。
时人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