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林姑姑-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钟沅澜那边是不必盼了,若皇后头胎是个闺女,将来的日子只怕要艰难些。

    至于王熙凤那边……听太医说,脉象极是强劲有力,定是个皮实的小子。

    这般算来……

    还是得和大哥抢闺女!

    五月十七夏至。

    傍晚宫里头来人,说皇后娘娘于正午十分生下一子,老圣人赐名司徒璨。

    林沁正坐月子呢,虽平国公府从不忌讳什么,但到底得防着些不能叫风吹着了。

    贺景风隔着门帘同说了此事,林沁也只能叫他送去洗三礼,不能亲自前去了。

    好容易到了六月初六,昨儿刚办完了贺瑞炯的满月礼,林沁今儿便想着,要去宫里头瞧瞧司徒璨。

    林沁养胎坐月子闷久了,好容易完事儿了,立马就嫌弃上了马车,自个儿在马棚里挑了匹好马,摔着马鞭子便出了门。

    还未进宫,便撞见了急急忙忙赶着车的兴儿。

    “这是怎么了?”林沁一勒马缰,横停在了兴儿前头。

    “吁!”

    兴儿赶紧停了下来,疾声道:“安国公好!我家奶奶快生了,打发我去请太医呢!”

    这话说的又急又快,林沁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还在那头问道:“这是发动了?不对啊,昨儿我还问了,太医说王熙凤这胎还没那么快生啊!”

    林沁刚说完这话,便立刻回过神来。

    “要生了?”

    “你赶紧的,赶了马车过去,我先走一步,去叫太医把药箱收拾起来。”

    说着,便一马鞭抽了下去,径直冲了出去。

    兴儿还在后头喊道:“那真是多谢安国公了!”

    王熙凤到底身份不够,比不得那些个王妃公主,产期将近便有太医时时候着。

    像这般提前发动的,太医这儿也不会提前备下要用的药材,只得现拾掇起来。

    林沁催着太医收拾好东西,刚走到太医院大门口,兴儿正好赶到。

    也不多说,直接上了车去了荣国府。

    贾琏已是急的满地打转了!

    去年平国公府忽的就指了个太医来,竟诊出王熙凤将将有三个月的身子了!

    后来才知道,是安国公正说起“送子娘娘”的事儿,顺带便叫太医来看一看。

    幸好太医来了,不然以凤姐这个要强的性子,身子不适还强撑着管家呢!

    大房上下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邢夫人也不管早先的龃龉了,日日来到凤姐的院子里,帮着管家带孩子,只盼着儿媳妇能安下心来养胎。

    凤姐也是个乖觉的,婆母都示好了,她便常常将手里的事务分下去,只带着贾芮在邢夫人跟前凑趣儿。

    至于老太太那边,凤姐借口养胎,直接就不出院子门了,哪里能去给老太太请安呢!

    若有个万一,不是给老太太找晦气么!

    凤姐原有些要小产的样子,渐渐也全养好了。

    养好了还不止,养的这腹中的孩儿身强体健的,太医每次搭脉都要感叹一番。

    也正因着这般,太医早说了,这一胎只怕要晚几日生。

    如今算着,别说晚几日了,都能说一声早产了!

    太医来时,心里头也纳闷。

    昨日还来问过脉的,一切皆好,远没到要生的时候。

    趁着王熙凤才刚发动不久,太医赶紧的探了探脉象。

    倒是奇了,竟又是月份足了,该生了!

    太医一声“该生了”,稳婆便将凤姐移去了产房,将贾琏等人全挡在了外头。

    而太医则进了隔间候着。

    贾琏还想着闯进去呢!

    平儿在里头喊道:“二爷,奶奶说了,您若是再如同上次一般闯进来,她便要叫你好看!”

    “噗!”

    林沁听得直发笑。

    上次王熙凤生产时,她并不在场。

    当然,一般来说别人家生产她也不会去,人家也不会欢迎她一个外人去。

    这次是正巧赶上了,又不好送来太医转头就走,这才留了下来陪着一块儿等着。

    只是可惜了,凤姐连生两个儿子,也不知巧姐儿托生去了哪里……

    荣国府这会儿没人有空来招待客人了。

    林沁也不恼,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悠哉悠哉的喝着。

    左右添丁是喜事儿,蹭蹭喜气也好!

    说快也快,林沁方喝干了一杯茶,里头就传来了婴啼。

    不一会儿,平儿便出来了,却是苦着一张脸。

    贾琏见了,脸色一白,嚯的站了起来。

    “这……这是怎么了?是母子均安吧?”

    平儿眼中闪过一丝心疼,却低头应道:“奶奶生下二少爷,母子均安。”

    “好啊!好事儿啊!爷又抱上儿子了!赏……”

    贾琏话还没说完,便戛然而止,僵在了那边。

    “既……既是母子均安,你怎么……”

    平儿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二少爷身子有些弱,太医正在隔间为他调理呢!”

    “身子有些弱?”

    这下子,林沁也放下茶杯站了起来。

    她向前走了两步,问平二道:“太医怎么说?原不是说这一胎脉象极是强劲有力的吗?还说定是个皮实的小子,怎么……”

    平儿无措的摇了摇头:“太医也说不知。”

    希望越高,失望越大。

    若没有起初那句“脉象有力”,只看今儿早产一事,孩子生下来略有些弱也说常事。

    但原先说的好好的,忽的全推翻了……难免叫人往坏处去想!

    “你去里头候着,问问太医缺不缺药材,咱们府上收着些极好的备用。仔细看看太医是怎么给茂调理的,你悄悄的学上两手。”还是贾赦先缓了过来,吩咐平儿去里头看顾着。

    “茂儿?”邢夫人问道。

    贾赦点了点头:“茂者,盛也,美也。便借个百草丰茂的寓意吧!”

    这厢贾赦刚为孙儿起了名,里间却又忙乱开了。

    只听得林之孝家的咋咋呼呼的嚷嚷道:“不好了,太医你快来!奶奶又喊肚子疼了!”

    众人一愣,贾琏三步并作两步便冲了进去,拦都拦不住。

    太医原先在隔间给贾茂看过,正在开方子呢,听得这话也顾不得什么产房忌讳不忌讳的话儿了,赶忙去了里间。

    王熙凤正侧躺在里头,因方才生产脱了力,虽是一脸的痛苦,却也只能发出几声细碎的□□。

    平儿跟了进来,打发了林之孝家的去隔间照看贾茂,自个儿上前帮王熙凤伸出个胳膊来,好叫太医把脉。

    这个太医最是个医者仁心的。

    先前出了早产和孩子体弱的事儿,已是叫他懊恼不已。

    如今又出了岔子,他便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去辨识脉象。

    “这……快!把稳婆叫来!”

    太医再三号脉,这才发现了细微的不对劲。

    “叫稳婆来看!好像还有一个!”

    稳婆得了赏钱正吃着茶呢,心里头还盘算着一会儿能不能叫主人家再多封一份赏钱来。

    忽的就来了个小丫鬟,二话不说,夺走茶碗掷在一旁,拉起人便走!

    一路踉踉跄跄的来到产房,听得贾琏在那儿不住的追问“什么叫还有一个”,这才意识到,出大事儿了!

    稳婆忽的就来了气力,甩开小丫鬟的手便窜了进去。

    身手极是敏捷,只带起了一道劲风,人早已进了里间。

    “快快快!再取剪刀热水布巾来!”

    既知道了问题出在哪儿,产婆也了主意,知道该如何施为了。

    她看了看虚弱的王熙凤,皱了皱眉,问道:“奶奶可还撑得住?”

    王熙凤白着一张俏脸,惨然一笑,有气无力地说:“我倒是想,可我实在是没有气力了。你记着,定要保下孩子!”

    这种丧气话儿,稳婆自然是不听的。

    “平儿姑娘,你去问荣国侯讨一些老参来,一半切了薄片叫奶奶含着,一半去煎了浓浓的参汤来,温在一旁准备着。再叫厨房做一些米糊蛋羹肉泥来,需得是容易吃又好克化的!”

    平儿得了这话,便像是得了主心骨一半,立刻便跑出去传话了。

    稳婆又转过头来宽慰王熙凤:“奶奶请放心,生产时脱力老身见多了,老身定能帮奶奶渡过此劫!”

    又连吓带哄的说:“奶奶若想撒手去了,怎么不为孩子们想一想?奶奶你是眼睛一闭腿儿一蹬就万事不管了,孩子刚一出生便失了母亲,往后该有多苦?反过来,若是撑过去了,一胎双生两个孩子,这是多大的喜事儿啊!”

    被死命拦在隔间的贾琏也喊道:“你若敢就这么去了,你瞧我不娶个十房八房姨娘回来!”

    不知是稳婆说的有用,还是叫贾琏气的,王熙凤脸上渐渐有了神采。

    “我拼死拼活生下的孩儿,我还要等着他们来孝顺我呢!”

    小半个时辰后,稳婆终于又抱出个孩子来。

    “大喜!这是大姑娘呢,龙凤呈祥!”

    孩子身子倒是无碍,只是哭得跟猫儿似的,叫人听了颇为心疼。

    林沁晃过了贾赦挤开了贾琏,抢先抱到了孩子:“哟!终于见着个闺女了!”

    “闺女好啊!给我儿子当媳妇儿吧!”
………………………………

第54章 元春出阁

    54礼成

    腊月初五,元春出阁。

    时人眼中,元春都二十有四了,方初次定了亲事。

    甭管原先为着什么缘故耽搁的,必得早早儿嫁了才好!

    贾政便是这般想的。

    更何况,他还盼着明年三月,女儿女婿双双中举的荣耀呢!

    而王夫人呢,眼瞅着都定亲了,到底寻回了一些慈母之心。

    元春本就定亲晚,若要退亲,不论是什么缘故,只怕是再难嫁出去了!

    既打定了主意,王夫人便忙了起来,催的媒婆两头来回跑。

    过大礼订婚期,根本马虎不得!

    趁着王熙凤二儿子的满月宴,王夫人终于是寻得了机会,与郝楠仁的母亲见了一面。

    刚一见面,心凉了半截!

    当年顾氏入门不过半年,夫君便一病去了。

    只留下个遗腹子,拼死拼活的生下来,取名郝楠仁,艰难养大。

    郝楠仁二十一岁,是顾氏方嫁人便怀上的长子;元春二十四岁,虽也是长女,前头却还有个贾珠。

    论起来……顾氏比王夫人还小上五六岁。

    可如今冷眼瞧着,顾氏倒像是同贾母一般大!

    灰白的头发,失了保养显了皱纹的脸颊。

    这也还罢了,顾氏虽一身锦缎,但遮不住因劳碌而枯瘦的双手。

    王夫人忍了又忍,勉强扯出个笑来,打了个招呼:“顾太太好。”

    顾氏诚惶诚恐的站起身来:“夫人安好。”

    王夫人眼角一抽眉头一跳,好悬才忍住了一声斥骂。

    她可是悄悄过来的!

    两家已是订了亲,是要旁人说她上赶着去讨好女儿的婆母?

    好歹应付了两句,王夫人便借口府中事务繁忙,转身离开了。

    心中还暗暗下定了决心,要将自己三成的嫁妆给元春作陪嫁。

    珠儿早逝,他那份便给了宝玉吧!

    而顾氏,看着匆匆离去的王夫人,不屑的牵了牵嘴角。

    她虽比不得这些个养尊处优的太太,看事儿却是门清!

    不然也不会狠下心来做帮工,只为儿子筹措束脩。

    什么府中事务繁忙,要找借口也不会找个好点的,谁不知如今荣国府当家作主的是大房?

    若非仁儿的老师做媒,这样的人家她是断断看不上的!

    幸好,未来儿媳妇儿听说是个聪明的……

    纳征之日,郝家送来的聘礼倒不见简薄。

    却是林沁借着林如海,借了一批东西给郝楠仁。

    都是下聘用得着的,极是方便。

    约定五年内还清,折成银子再加些利息,林沁也算是小赚一笔了。

    成婚之日,贾母为元春请得了金太嫔为主婚,金太嫔又说动了宜乐长公主为正宾。

    荣国府出的三十二抬嫁妆,加上原封送回寓意不贪男方家的聘礼,元春也算是能羡煞旁人了。

    第二日一早,元春便早早儿的起了身,洗漱毕还不及用饭,便来到前头向顾氏敬茶。

    顾氏欣慰的接下了这碗媳妇儿茶,送到嘴边喝了一口,便立刻让元春起身了。

    出身荣国府,入过皇宫,考中秀才,却还能这般不骄不纵,至少不会是个蠢的!

    儿子输在了家世,便更不能娶个蠢妇了!

    既然贾元春的家世能帮得上仁儿,那只要贾元春一日不犯错,那她这个做婆婆的自然要护着她一日!

    只要仁儿好,她便是退让几步,又有何不可?

    “给娘磕头了!”

    元春按着规矩,恭恭敬敬的向顾氏三跪九叩首,改了口,礼数半点儿没错。

    “好好好!”

    顾氏笑着递上了不薄的改口费,又虚扶了元春起来。

    顾氏招了招手,示意元春上前。

    她轻轻地挽起了袖子,露出了右手上带着的一个上好的玉镯。

    正经的鸡油黄,难得的是水头也足,绝非凡品。

    “这玉镯,原是郝家当家太太的信物。当年我嫁入郝家,婆母将这镯子传给了我。可惜我们命薄,没能过上几天好日子,婆母便撒手去了。我也守起了寡……”顾氏一边说着,一边摩挲着玉镯,眼中颇有些不舍。

    最终却还是咬了咬牙,将手中的镯子褪了下来。

    顾氏伸手拉过元春的右手,说道:“我操劳了大半辈子,如今仁儿也算是有了出息,成家立业了。我也想着要想想清福,这镯子便传给你了。”

    元春不意顾氏竟这般干脆,一时愣在了那儿。

    顾氏将玉镯给元春带上了,拉着元春的手左看右看,叹道:“一双十指玉纤纤,腕白肤红玉笋芽。这样的好物件,果然还是你们年轻的小媳妇儿带着好看。”

    “这……这太贵重了!”元春忙说道。

    还不等她推辞,顾氏便假意翻了脸,瞪着她说:“我郝家祖上也是有权有势的,可惜后来家道中落,竟是大不如前了。这个镯子,说是郝家当家太太的信物,如今也不过就能调遣这一府的人罢了。你若不嫌弃,那便好生收下吧!”

    元春自然不能说嫌弃!

    只得收下了镯子,又再三谢过了。

    元春在郝家过得极是顺心。

    只可惜,在郝家过得越是顺心,倒是越发的衬托出了回门时的不如意来!

    三朝回门之日,王夫人早早儿便打发了人来请。

    贾元春见了亲自前来的周瑞家的,很是为难。

    按着京中习俗,回门都是将近正午方回的,用过午膳说上一两个时辰的体己话儿,便该走了。

    若为着多团聚些时候,早点儿回去,也是有的。

    只是这周瑞家的来的实在早了些!

    莫说顾氏原就因为身体不适,起的比旁人晚些,此时不过辰时,贾母都还没起呢!

    未拜见了婆母未向婆母辞别,如何回门?

    总不见得大不孝的,去将婆母唤醒吧!

    元春僵着一张脸,一直等到了巳时。

    等东跨院里的丫鬟来报老太太要用早饭了,这才同郝楠仁一道,姗姗来到顾氏房里,伺候她用饭。

    顾氏笑着拉着元春坐下,摇头道:“咱们家里,除去使唤的人,也就我们三人,很是不必讲究这些个!”

    “难得伺候一回,您受着便是了。”元春说着,复又站了起来,“旁日里我偷个懒,您不计较便是。今儿却是回门的日子,便该从一早儿便做足了礼数!”

    顾氏见她说的在理,便点了点头,不再多权。

    食不言寝不语,待用过早饭,顾氏才开口问道:“荣国府可来人接了?”

    元春点了点头,命人将周瑞家的带来了。

    周瑞家的见了顾氏便是好一通奉承,自觉说足了好话儿,这才开口说了正事:“亲家太太,我们家太太特地一早儿便打发我来,接姑爷姑奶奶三朝回门!”

    顾氏闻言,几不可见的皱了皱眉。

    接姑奶奶回门,娘家人来得早了,既能说是想念女儿,也有可能被人传作是看不起女婿家。

    再一个,来接回门的,通常都是新媳妇的兄弟。

    即便是那贾宝玉年幼无知,不还有个堂兄贾琏?

    好歹也是正五品的官身,只有个堂姐长脸的份!

    怎么着都不该是派个奴才来啊!

    元春回了荣国府后,见了王夫人,叙完离别之情后,头一个要问的便是这件事儿:“母亲,为何不叫琏儿来接我回门?”

    王夫人笑着摇了摇头:“琏儿年轻不懂事儿,哪里做得好这些?再说了如今他可是你父亲的顶头上司,你父亲哪里还乐意搭理他?”

    “别说如今琏儿在工部做的极好,便是他当真一事无成,那也比叫个奴才来接要好上千百倍!”元春一脸失望。

    王夫人也挺失望的。

    周瑞家的是她最信任的心腹,连宝玉都要叫一声姐姐,却被女儿说成这般……

    只是今儿到底是三朝回门的大喜的日子,也只得换了话头,随意捡了件事儿来说。

    “我的儿,咱们不提这个了。”

    “自成婚后,姑爷带你可好?姑爷府上有没有屋里人?有没有心思不正的小丫头?母亲这儿倒还是有些人手的。”

    元春摇了摇头:“姑爷一心向学,哪里有这个心思?”

    王夫人左右看了看轻声道:“男人哪有不偷腥的?就说你珠大哥哥吧,一样的读书人,当年也纳了几个屋里人侍候着。”

    “再不然,我这儿给你准备了金钏,带回去叫姑爷收了房,总比那些郝家的家生子好些。你可千万别学你那个敏姑妈,死活拦着不叫夫君纳妾又如何?还不是只留下个闺女,落得个无子送终的下场!”

    元春自然是拒绝的。

    因而叫王夫人恼羞成怒的说了几句,最后带了一肚子的委屈,从荣国府回了郝家。

    郝楠仁也不好去宽慰她,毕竟那是自己的丈母娘。

    自己这个做女婿的,总不能顺着妻子去抱怨丈母娘的不是,更不能随了听了丈母娘的话儿去做出些膈应妻子的事儿来。

    一路无话。

    幸好,回到郝家后,有件喜事儿等着他们。

    夏存良已是在郝家正厅等候多时了。

    他心知郝楠仁是齐恒侯林海的弟子,贾元春也算是得了安国公林沁的照拂的,见了两人便带出三分笑来。

    元春早年在宫中,对太监的势力还是有几分知晓的。

    见夏存良亲自前来,赶忙拉着郝楠仁迎了上去。

    夏存良却是叫身后的小太监捧出个锦盒来,笑眯眯的说:“圣上听闻京中竟有‘秀才娶了秀才,秀才嫁了秀才’这等佳话,特赐手书一份,以作鼓励。愿二位再接再厉,早日中举,为国效力!”

    郝楠仁恭敬地接过,展开一看,却是四个大字:佳儿佳妇。
………………………………

第55章 一同中举

    55中举

    崇和六年三月初十,贾元春与郝楠仁一同赴乡试。

    郝家如今才刚刚有些起色,住着的仍是郝家的旧宅,只是在郝楠仁成亲前用历年的积攒略微修整了一下。

    元春虽带了不少嫁妆来,里头宅子也有两座,看着倒是比郝家老宅要好上许多。

    只是不管是顾氏还是郝楠仁,都做不出贪人嫁妆的事儿。

    元春的嫁妆如今还攥在她自个儿手里呢!

    她倒是有心请婆母一道搬去自己名下的宅子,只是顾氏借口要将宅子留给后人,推辞了。

    元春不好将婆母一人丢在旧宅,便不再提起此事,只悄悄儿将自己的嫁妆银子略取出些来贴补家用。

    顾氏与郝楠仁不是不知,只是郝家确实艰难,也不能十分推辞。便将这事儿记在心中,对元春愈发亲近了。

    只盼着将来,郝楠仁有了出息,也好将这银子补回去。

    左右这些嫁妆将来都是要留给郝楠仁和元春的孩子的……

    郝楠仁与元春原先还寻林如海讨教功课,如今乡试的日子渐近,二人已闭门读书十来日了。

    家中一应事务都是顾氏在打点着。

    笔墨纸砚、蜡烛饭食等物,顾氏早就准备习惯了。

    如今虽多了一个元春,但所带的东西自然是一模一样的,照着再多准备一份便是了,很是便宜。

    临送两人出门前,顾氏拉着元春的手,慈爱的叮嘱道:“此去不许太过焦急,好生做文章。以你的才干,必能榜上提名。”

    “再不然,还有仁儿呢!”

    说着,顾氏将头转向了郝楠仁:“至于你……绷紧了皮儿去吧!”

    郝楠仁哭笑不得:“母亲,您这是有了儿媳妇儿就不要儿子了啊!”

    顾氏点了点儿子的额头,笑斥道:“尽胡说!老天便宜了你一个这么好的儿媳妇儿,你若再不出息,那是要天打雷劈啊!”

    “元春她已是定下了,等中了举便要等授官了。而你呢,即便此次能中举,后头还有会试殿试等着呢!若你此番不中,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