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捡到一本三国志-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葛亮面色涨红,不知为何,他心口忽然燃烧起一股火焰来,怒火烧红了他的双眼,浑身隐隐颤抖着,双拳紧握,他咬着牙,缓缓站起身,双眼直勾勾的看着赵岐,说道:“你这厮!刘公东出扶余,西说二国的时候,你又在何处?!刘公奏施仁政的时候,你这熟读儒学经典的老贼,又在何处?”

    “我本以为,你身为天下大儒,执掌学府,定有一番高论,却不想,竟说出如此无道之言!”

    “你这等腐儒,妄图圣贤书!”

    “若要我离开,你只管上奏郑玄,将我驱逐便可!”

    “这等不分清浊,庸碌聚集的地方,我也未有眷恋!”

    诸葛亮说着,转身离去,只留下一脸惊愕的赵岐,看着他离开书房,诸葛亮怒气冲冲的走出书房,便朝着外头走去,诸多学子们有些诧异的看着他,不知在说着甚么,赵岐看着诸葛亮走远,看了看后方,弯下身来,从后方的屏风之中,走出了两人。

    “赵祭酒,真是为难你了。。。”天子笑着说道。

    “唉,陛下莫要如此言语,只是,这小子日后,怕是恨死了臣啊。。。”赵岐无奈的摇头说道,天子身后的郑玄,却是有些疑惑,问道:“陛下为何要如此激怒他?”

    天子笑了笑,说道:“朕那不成器的竖子,也需要舍人来帮他,这舍人的位置,朕总得找个仁义君子啊。。。。”

    “那若是他今日,没有因此而愤怒,答应了赵公的话。。。。”

    “那朕就得另外找人了。。。”天子说着,心里却是思索着,待在日后大汉太子身边的人,可以没有才华,但是一定不能是奸邪之辈。。。能够知恩图报,这很不错,那就决定是他了。。

    诸葛亮走在路上,询问了许久,方才找到了刘默的府邸。

    刘默的府邸,并不在城西,而是在城东,与周围平民的宅院没有甚么区别,甚至,这也算不上是府邸,周围有着栅栏,依稀可以看到种在里面的蔬菜,以及正在院落里觅食的鸡群,诸葛亮一愣,抬起头,又仔细的看着,没错,在木门上的确是挂着刘府的牌匾!

    诸葛亮推开了栅栏门,走了进去,刘默正在院落之中,诸葛亮看的清楚,他咕咕叫着,正在给鸡群撒食,听到背后的声音,刘默转过头来,看到诸葛亮,脸上一喜,又连忙叫道:“快些关门啊!!”,诸葛亮还没有反应过来,便有一只母鸡从他胯下跑了出去!

    “追!!”

    刘默拔腿就跑,诸葛亮也迅速跟上。。。两人开始在街道上抓起鸡来,跑了许久,气喘吁吁,那只鸡还是没有了踪影,刘默哀叹了一声,转过头来,拉着诸葛亮便朝着自己的府邸走去,边走边问道:“你怎么来我这里了?你是如何寻到的?”

    “这还不易?我只是找了几个士子,怒气冲冲的问他们,“东濊贼”在何处?他们就把我带到这里来了。。。。”诸葛亮眨了眨眼,说道。

    “唉,你就莫要再提了,这些士子,不当人,几日来,堵在门口骂我,还想打我,我也都忍了,不过,他们竟然还偷我家的鸡,偷了四五只,我报了官府,亭长抓了六人,现在还在廷尉大牢里呢。。。这亭侯之位,扰的我几日不得安宁。。还好有绣衣使者驻扎在周围,他们也没敢乱来。。。”

    诸葛亮皱着眉头,没有言语。

    “你真不该来寻我,我如今的名声。。。只会牵累到你。。。你如此大摇大摆的来找我,若是被他人看到了,唉。。。。”

    说着说着,来到了门前,刘默气的跳了起来!

    “天杀的贼子!!我的鸡呢?!!”

    只见大门敞开,里面的鸡却是一个不剩,二人走进去,在一个角落里,方才找到了一只正在觅食的鸡,刘默原先的恼怒瞬间消失,笑了起来,上前扑住了鸡,看着诸葛亮,说道:“哈哈哈,你等上片刻,这只鸡,够你我二人吃了!”

    诸葛亮坐在院落里,闻着青草的芬芳,听着不远处的犬吠,刘默正在远处,手持尖刀,熟练的宰杀了那只鸡,又开始点火做食。。。。

    没过多久,两人便吃了起来,诸葛亮边吃边问道:“天子不是赐予公百金麽?”

    “为何。。。如此?”

    “嘿,那些金子啊。。。我给了你一些,其余的给济民院了。。。你想想,我府里几只鸡别人都容忍不了,若是那百金还在我身上,那还了得,全雒阳的游侠士子估计都要来寻我了。。。”刘默说着,看着周围,有些惬意的说道:“何况,此地更为悠闲。。。”

    诸葛亮静静的看着他,想了片刻,方才说道:“我要离开门子学了。。。。”

    “甚么?!”刘默猛地站起身来,皱着眉头,思索了许久,问道:“是因为我的事情麽?”

    “不是。。。只是我不愿再读了。。。”

    刘默看着他,看了许久,说道:“你就是不说,我也知晓。。。唉,还是连累了你。。。”,刘默的脸渐渐变得坚毅起来,他看向诸葛亮,有些肃穆的说道:“你放心,我会让郑玄亲自把你接回去。。。”

    次日,朝议

    这番朝议,主要还是集中在刘安的身上,刘安要与倭王的长女成亲,事关重大,对于如何迎娶倭女,在何处进行大殿,又如何册封刘安,如何让刘安进入倭国之类的话题,都需要大臣们来商讨,天子对于这些,没有半点的担忧,如今的朝廷里,人才济济。

    对于这些事情,百官们各抒己见,建议百出,其中不乏有极为出色的建议,如郭嘉所言,他希望能够让太史慈前往倭国接亲,将士卒们留在倭国,带回倭女,在东濊与刘安成亲之后,便让刘安直接入住倭国,用东濊与三韩的士卒,强行整合倭国,让刘安名正言顺的成为倭国共主。

    另外,曹操的长子曹昂,也可以回去接任邪马台的位置,刘安作为狗奴国之首,只要两大国都在大汉的管理下,其余小国,迟早都会承认刘安的共主地位,不过,刘安与曹昂都还年幼,不能直接将他们独自派出去,那么,谁最适合带着他们前往倭国呢?

    百官顿时想到,当然是如今百官里最为出色的刘公啊,刘公大才,雄辩无双,自然应该是刘公前往!

    百官纷纷开始夸赞起刘默来,在他们的言语中,刘默俨然成为了媲美何子,力压王公的大贤。

    刘公如此大才,太史慈都不必与他一同前往,只要让公孙瓒带着那些东濊人,与他一同前往倭国不就成了?要知道,诸多将领之中,公孙瓒是唯独没有变换麾下的将领啊,他麾下骁勇营,又全是东濊人,与刘公最为般配不过!

    刘默静静的看着他们。

    他心里知道,

    这叫捧杀。

    8)


………………………………

推书

《神圣罗马帝国》

    一部奥地利的复兴之路,一部哈布斯堡家族的奋斗史!!!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复兴了!!!

    已完本老书《地中海霸主之路》,书荒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这本书与老狼一样,都是写的皇帝振兴帝国的路途,不同的,老狼写的东方的大汉天子,这本书却是西方的奥地利皇帝,外国历史,精品不多见,这本书,的确不错,推演合理,老狼也挺爱看的,推荐给各位书友们。
………………………………

第0430章 袁术归京

    天子看向了刘默,在出使这方面,除了吕奉先,貌似还没有人能够超过刘默的,就是吕奉先,也没有刘默这般出色的雄辩之才,刘默心里知道天子的想法,干脆也就没有给这些人言语的机会,走上前来,说道:“陛下,臣请出倭国为使。。。。。”

    听到刘默发言之后,众人这才停住口,眯着眼睛,看向了他,他们心里知道,出使倭国,并没有西南或者扶余那般的简单,首先,大汉在东濊的水军力量,并没有能达到横扫倭国的地步,而倭国的实力也没有以往那些小国那般羸弱不堪。

    更别说是如今,各处将领都在调换之中,汉军战斗力下降是轻而易见的,没有强大的武备,光凭着他独自一人,根本没有办法能够安稳的交接大权!

    让刘安登上王位,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定然会遭到当地势力的强烈反对,刘安即使在名义上有这样的权利,可是显然,名义并不能让处于混战的倭岛承认刘安的地位,刘默这般前往,不是失败逃回,便是再也不回,若是爆发了战事,哪怕征服了倭岛,刘默也不会有任何的功劳,反而会被怪罪!

    这样的好事,当然应该让他去啊。

    天子思索着,说道:“君这才从西南返回。。。。。”

    刘默笑着,说道:“陛下,臣离开东濊久矣,心里本就思念,如今还能顺道看看,臣心里极为欣喜,还望陛下能够应允!”

    天子这才点点头,说道:“善。。。”

    群臣窃喜,刘默却没有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他抬起头,看着天子,深吸了一口气,肃穆的说道:“陛下,臣听闻,为人臣者,当寻天下之才,为国取贤,以固栋梁,为人师者,育才为任,不误后生,矜矜业业,却不想,今日有门子学祭酒郑玄,以私仇误国事!”

    “门子学学子诸葛亮,为人聪慧,德行斐然,为众人赞,如此才子,竟只因郑玄不喜臣,故而驱逐与门子学,诸葛亮与臣亲近,臣以晚辈视之,见晚辈受的如此欺辱,臣心甚哀,有意前往倭国为使,心里又是极为担忧,不知如何行事。。。”

    天子一愣,问道:“君是要弹劾郑玄?

    “臣不敢,只是,臣向陛下请,请陛下给予臣一些时日,能够解决了晚辈之事,臣再赶往倭国!”刘默回答道,顿时,有臣子问道:“臣何以将私事处于公事之上,君要多少时日才能动行呢?”

    刘默回答道:“我也不知,诸葛亮之事,只怕四五月不能成,等事成,我便动身!”

    “这!!!”

    群臣哗然,纷纷弹劾起他来,天子有些复杂的看了看他,又转头看向了郑玄,郑玄有些无奈的上前,说道:“陛下,臣从未将诸葛亮赶出门子学。。。或是刘君有所误会。。。”

    刘默眯着眼睛,问道:“当真如此?”

    “确实如此!”

    刘默又看向了天子,大拜,说道:“既然如此,臣便安心前往倭岛,求陛下,能够代臣照看一二,多谢陛下!”,刘默再拜,天子点点头,说道:“你可安心,朕定然不会让他受到半点欺辱!”

    朝议便如此结束,群臣各自返回,刘默本是留下来,与天子再聊倭岛之事,没有想到,天子有宾客,不能留他,刘默便返回了府邸,准备明日再来拜见天子,天子的宾客,有两位,刚刚返回雒阳的袁术与黄忠,这两位军中大将,天子不可不见。

    黄忠与刘默回来之后,便忙着交接北军事务,还未曾拜见过天子。

    而袁术昨日便已经来到了司隶,今日是能够赶到雒阳的。

    袁术,是天子幼年的好友,又是同出于何子门下,两人有非同一般的感情,如此多年,袁术都在为天子镇守西边,多次击败了外羌的袭击,保护着西域商道,功劳卓著,天子心里也是格外的想念,坐在厚德殿里,回忆着幼时的种种往事。

    “国家!袁将军,黄中侯求见!”

    韩门笑着叫道,他是知道天子与袁术的感情的,天子上位之后,也是多次与袁术通信,果然,听闻袁术与黄忠来了,天子大喜,急忙挥手,说道:“快些将他们二人请来!”

    他有些紧张的看着屋外,他与袁术,已经有七八年未曾相见了罢,正想着,两个人从门外走了进来,走在前方的那人,正是袁术,袁术留着胡须,脸色愈发的刚毅,只是,脸庞上多出了数道伤痕,令人不敢正视,小胖子格外的激动,他站起身来,看着袁术,一时间,竟不知如何言语。

    袁术也是看向了天子,眼里满是惊喜,很快,他的神情渐渐变得肃穆起来,拱手,大拜道:“拜见陛下!”

    他身后的黄忠,也是一同拜道:“拜见陛下。”

    天子脸色也沉稳了下来,心里一颤,忽然笑了起来,急忙走上前,扶住了两位大将,亲切的说道:“朕的两位冠军侯回来啦!哈哈哈,何必多礼,何必多礼,来!”,他牵着两人的手,让他们坐在了自己的面前,这一刻,天子与袁术,就犹如童年时日一般,手牵着手。

    只是,两人中间,早已出现了一道不可动摇的隔阂。

    天子依旧微笑着,咧着嘴,袁术就坐在他的面前,他热情的与袁术,黄忠寒暄,问着他们的情况,问着军中之事,他心里有很多话语想要询问,可是到了嘴边,全然成为了形式化的寒暄,三人言谈甚欢,天子亲自设宴,三人坐在宴席之中,说说笑笑。

    直到韩门将他们两人送出门去。

    小胖子呆滞的看着袁术与黄忠走出去,看着他们的背影,他心里全然想不起,方才自己与袁术究竟谈了甚么,他心里那般多的言语,竟没有一句说出口,莫名的,感受到一股深深的苦涩,天子独自坐在厚德殿里,手扶双额,他知道,他还是失去了最后一位好友。

    原来,这便是孤家寡人。

    而袁术走出了皇宫之中,也是沉默了下来,华雄与关羽正站在门外,看到袁术走了出来,笑着走上前去,华雄看了看袁术,一愣,有些恼怒的说道:“将军怎是空手出来的,那天子便没有赏赐些甚么吗?”,袁术瞪了他一眼,说道:“天子脚下,你怎敢胡说!”

    华雄这才讪讪一笑,没有回答。

    袁术朝着城西走去,不知不觉加快了步伐,华雄与关羽跟在他的身后,来到了一处较为奢华的府邸之前,袁术抬起头,认真的打量着,也没有敲门,上前推开门,便走了进去,华雄一愣,想要说甚么,却被关羽直接拉进了府邸之中。

    进了府邸,袁术看着周围,陷入沉思,在不远处,有一人,正在花苑里忙碌着,翻弄着花草,听闻外头的声响,他转过身,一眼便看到了袁术,两人对视着,那人愣住了,浑身颤抖起来,问道:“回来了?”

    袁术半膝下跪,拱手,大吼道:“大汉后将军袁术!拜见阿父!!!”

    关羽反应过来,也一同半跪,喊道:“大汉后将军麾下校尉关羽,拜见袁公!”

    “大汉后将军麾下校尉华雄,拜见阿。。。拜见袁公!”

    袁逢看着袁术那一身的甲胄,

    仰头大笑,

    笑中带泪。

    “我儿回来啦。。。。”

    ps:要搞论文,又不想断更,便更个两千字,还有一个星期完课,大家耐心等待一下。。。。

    多谢支持。


………………………………

第0431章 黄忠随行

    熹平六年,九月

    宋酆告老还乡,以后将军袁术为执金吾。

    刘默与天子商议倭国诸事,天子并不是私下里与他相见,还叫上了曹操,郭嘉,荀彧,荀攸,贾诩,崔寔,一共八人,在厚德殿里协商要事,能够被天子召见,是证明了他们在天子心里的地位,这些人都很是开心,当然,也有贾诩这般,无奈前来的。

    他在宁州还没有待上几年,便又被火速带回了朝中,出任太尉,他也曾在西凉战事里立过功,跟随过段颎,跟随过张温,出任太尉倒也说得过去,只是,他上任之后,还是一如往常的低调,坐在百官之中,不参与任何的斗争,使得将领们心里不大服气。

    “刘公这般前往,有三事需谨记,一要避免战事,水军不足两万,能动用者,唯典韦麾下六千余骑,公孙瓒麾下三千,徐荣麾下一万,典韦之士卒,乃原先董君之悍兵,典韦长期与益州,唯通山战,徐荣麾下乃皇甫嵩之军,徐荣多年为校尉,却少有实战。。。。。”

    “能依靠者,独吕奉先与太史子义二人,此二人,兵马未曾调动,又久居与东。。。”

    “故而,不可擅自征伐。。。”

    “其二,乃是倭王之安危,倭王这番赶往,我想,定有歹人谋害,刘公定要保其安危。。。”

    “其三,东濊与倭岛商贸来往频繁,不可破坏航道,具体之事,可与太守刘玄德商议,此人大才,乃是司空卢公之弟子。。。。。”曹操看着刘默,一一讲述着,众人耐心的听着,曹操说完之后,荀彧摇着头,说道:“曹操避战护主之言,我是认可的,可是,商贸之事,或可不必。”

    荀彧说道:“若倭王要登基,定然会扰乱倭岛之局势,而倭岛长期,便是以物换取大汉之武备粮草,若是商贸不断,岂不是资敌之为?何况,局势一乱,商贸定断,此举太过为难刘公了。。。。”

    “荀君所言谬也,岂不知,卢公早已上言,不许以物易物,如今倭岛诸国,都是以物换我大汉之铜钱,以钱买物,加上大汉不收倭之钱,使得汉钱入倭,倭岛诸多,全然以汉钱交易,此乃卢公之大策,若是断了商贸,岂不是使得卢公之策落空?”

    “何况,他们买来的武备,乃是汉军所淘汰的,至于粮草,不能久存,若有异动,粮草贸易便可停歇,荀君不知农桑,或许不知这些。。。”郭嘉笑着说道。

    荀彧气的脸色涨红,看到他这般模样,荀攸立刻来到他的身边,拉着他的衣袖,生怕他起身便与郭嘉打起来,刘默并没有发言,心里思索着曹操的言语,天子看向了一旁的贾诩,皱了皱眉头,问道:“贾师以为如何?”

    “甚好,甚好。”

    “既然贾师认为甚好,那边与刘君一同前往如何?”天子笑吟吟的问道。

    贾诩瞪大双眼,沉思了片刻,说道:“这。。。陛下,臣思索良久,这倭岛之上,诸国林立,若是大举压上,连臣这般太尉就一同前往,只怕会使倭岛诸国,相互勾结,以抗王事,若要倭王登位,首先便是不能让诸国联合,臣以为,刘君率五千人前往便足矣。。。。”

    “去往之后,刘君可分诸国之心,尤其邪马台与狗奴国,可与曹昂分行,令吕奉先护曹昂,前往邪马台,不便以拜见亲戚为由,留在邪马台,刘默前往狗奴国,也不必与曹昂联系。。。两者分为。。。。”

    贾诩言语起来,刘默认真的听着,不时的点点头,荀攸紧紧皱着眉头,他愈发的感觉到自己地位的下滑,原本,能与他争夺的,唯独贾诩一人,可是如今,荀彧,郭嘉,曹操等人纷纷出头,愈发让他没有了发挥才能的地方,尤其是贾诩,在地方上治政已久,已经将自己远远甩开。

    而其余新人,都是有些震惊的望着贾诩,他们并没有想到,这位如同崔寔一般,向来低调,从不言语的大臣,竟然也有这般才能,唯独没有异样的,似乎只有崔寔,在贾诩说完之后,这位司徒渐渐睁开了双眼,有些不太清醒的说道:

    “听闻刘君乃是东濊人,东濊鱼虾甚是鲜美,前往倭岛,可带些鱼虾,一一拜见诸国王,以为礼物,另外,还要给我带些回来。。。我便提前给你一些钱,你回来之时,莫要忘了。。。”崔寔说着,又眯上了双眼,众人一时都没有明白他的意思,贾诩动了动嘴角。

    刘默一脸兴奋,说起这东濊的鱼虾,他就顿时有了精神,点着头,说道:“司徒公之言,臣定不会忘记,回来之时,一定给司徒公带来!我们那里。。。”

    “且慢!”曹操开口,看向刘默,问道:“君这番前往,定要有人随行,不知君心仪何人?”

    “黄中侯可否?”

    “可。”

    最后,事情便这般决定了下来。

    众人离开了皇宫,唯独荀攸被留了下来。

    走出皇宫,贾诩脸上有些无奈,他很羡慕那些告老还乡,不理政务的老臣们,他也很想那样,天子越来越难对付了,如今也搪塞不了啦,何况,当今天子的脾气比孝康皇帝还要暴烈,可是我今年还不过四十余岁啊!!究竟还要这庙堂里苦熬多少年啊!!

    “唉。。。。若是当初,在那姑臧县里,我没有出谋划策。。。就不会有今日的烦忧罢。。。”

    天子送走了群臣之后,又令荀攸在殿外歇着,令韩门将刘安叫了过来,刘安很快就要前往倭国,成为倭王,天子得好生安抚他,毕竟,他的封地实在太远,这次出行,说不得还有风险,比起刘协的陈留王,他的封地实在不堪,蛮夷之地,若是不安抚好他,天子的谋划,或许都要落空。

    刘安前来,朝着天子大拜。

    “拜见陛下!”

    “三郎来了?来,坐。。。”小胖子笑着说道,听着天子亲切的言语,刘安也不再那么的紧张,坐在了天子的面前,看起来,这些日子,他过得并不好,脸色有些苍白,整个人也消瘦了一些,孝康皇帝三子,唯独刘辩与刘安最为像他,刘协则是类母。

    “三郎啊,朕看你气色不好,怎么,不想去倭岛?”

    “不是。。。”

    天子处理着案牍上的上奏,抱怨道;“你看,幽州又有灾情了。。。朕啊,真是一时都松懈不得啊。。。”,他哀叹了一声,看向了刘安,脸色渐渐变得肃穆起来,他问道:“三郎,朕知道,朕让你去倭国,你心里肯定不开心,你可知道,为何会让刘协去陈留,你去倭岛麽?”

    刘安心里有些苦涩,他当然知道,因为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