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烈祖-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扬州城。大牢。

    李建勋拎着一篮子的酒菜,从幽暗的小径中,一步步的走向大牢的最深处。

    这里是死囚牢房,只关押朝廷的头号重犯,一般小贼想蹲在这里,都还没有那个资格。

    在其中的一间牢房里面,一名四十余岁的犯人,被极为粗大的铁链、脚镣困着,他虽然行动不得自由,被关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之中,但神色看起来,倒显得几分坦然。

    牢头见是李建勋进来,也没多阻拦,直接给他打开牢房,惯例的说了一句,道:“犯人很快就要上刑场了,李公子长话短说吧。”

    李建勋点点头,钻进牢房之中。继而将篮子里的酒菜,一一排列出来,道:“安将军,建勋来送你一程,走好!”

    不用说,被关在牢中的男人,正是前润州刺史,安仁义。

    安仁义毫不客气的捧起酒坛子,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直至半坛子好酒下肚,这才拍了拍李建勋的肩膀,道:“你是有心的人,记得曾经答应过我的条件!”

    李建勋道:“安将军可以放心。家父已经就任润州刺史,城中一切不变。包括安将军的家人,以及追随你多年的那一批将士,都已经安排妥当。”

    安仁义再无牵挂,道:“如此,我可以安心上路了!”

    两人遂一起干酒。

    期间,安仁义有感而发,道:“还是杨行密命好啊!手底下不但有李神福、王茂章诸多名将忠心耿耿,更兼有建勋、神秘刺客这等奇士效力,难怪他可以坐镇扬州,高枕无忧。”

    “安将军谬赞了。”李建勋谦虚的应了一句,继而苦笑道,“不过,在昪州战场上,突然出现的那名刺客,却并非吴王所派遣。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如此厉害的角色,到底是谁!”

    安仁义摇头表示不信,道:“我虽与田大哥兵分两路,但对他的实力,却相当有信心。当时要不是那名刺客突然杀出,李神福早已败亡,杨行密亦将坐立不安,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建勋不用诓我,那刺客除了杨行密心腹,断然不会有他人。”

    李建勋道:“李神福大将军回扬州述职时,曾当众向吴王问及此刺客身份,而吴王亦当众表态,不曾派遣任何人刺杀田頵。依我看,刺客一事,多半是田頵本人德行有亏,而遭致仇家报复。只是谁也料不到,这名刺客,竟有如此扭转乾坤之能罢了。”

    安仁义怔了怔,倒也没再反驳,仰天叹道:“也许这都是命中注定吧。田大哥盖世豪杰,岂料大业将成之际,却无端落败于他人之手,甚至连到死也弄不清楚刺客的身份,岂不可悲。”

    。。。
………………………………

第二十九章 安仁义临死赠言

    大牢中。《

    安仁义自己喝了一口闷酒,又往地上倒了一口,当是敬了田頵一杯,接着才对李建勋道:“既然大家都不知道刺客的身份,多说无异。抛开刺客不论,再来说说你吧,安某人临死之前,对你尚有一言相劝。”

    李建勋拱了拱手,谦然道:“还请安将军不吝赐教。”

    安仁义道:“这几天在牢狱之中,我听说你与杨渥等人走得很近,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

    李建勋愣了愣,道:“算是吧。”

    安仁义道:“杨渥此子,志大才疏。而且六亲不认,心肠歹毒,我劝你还是尽早远离此人,不然迟早受其拖累。当年,杨行密曾经收过一个义子,杨渥不容于他,就蛊惑周本去杀此人,而杨行密又出奇的护短,以至于对杨渥的恶行,一再容忍。等再过几年,杨行密一死,杨家的江山,必然毁在杨渥之手。”

    李建勋挠了挠头,道:“大公子当年的事情,我也曾有所听闻。不过先不论他是龙是蛇,只要有吴王在世一日,他自然会懂得收敛。”事实上,李建勋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杨渥的劣迹,但他一心想要迎娶杨千寻,而杨渥在这件事情的态度上,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是以才对杨渥敷衍应付。

    安仁义冷笑道:“那你以为,杨行密还能活多久?”

    李建勋道:“我前日才见过吴王,看他龙马精神、神采奕奕,再活过一、二十年,理应没有问题。”

    安仁义语出惊人的道:“杨行密能再活个一年、两年,就已经可以谢天谢地哩!”

    李建勋大吃一惊,道:“何以见得?”

    安仁义道:“我在润州时,曾经与葛从周有过一面之缘,‘杨行密命不久矣’的断语,就是出自他口。当年是葛从周亲手重创杨行密。对杨行密的伤势,他自然是一清二楚。任由吴廷绍医术再高明,终究也是回天乏术。”

    李建勋一脸震骇,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安仁义又道:“其实你与杨渥,根本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我大概知道,你为何会与杨渥走得极近。是否为了与杨家结成姻亲?”

    李建勋点头苦笑,道:“安将军虽然身在牢中,消息倒也还是那么灵通。我对杨家千金,的确是一见钟情。”

    安仁义摇头道:“不是安某人的消息灵通,实在是因为你与徐家二郎君约战一事,影响太深。前两日,就有几名狱卒说起这事,他们商量着要凑起来多少银子,全都往你身上下注。”

    李建勋傲然道:“他们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我一定能大败徐知诰!”

    安仁义语重心长的道:“这正是我想劝你的。你的实力,足够傲视同侪,的确是应该有这样的自信。不过徐知诰这个人,也绝非是泛泛之辈。当年,勇冠三军的周本,亲自暗杀此人,结果还是奈何不了他,此人的实力深浅,由此可见一斑,而当年的他,才仅仅十岁。你若因为自己武艺了得,而对旁人起了轻视之心,早晚要吃到大苦头。”

    李建勋不以为意的道:“当年是方夫人出手救了徐知诰,这小子,不过是运气好罢了,与他本人实力无关。”不知为何,每次与别人说起徐知诰,李建勋的心里,就很难平静,这大概是因为联想到徐知诰天天和杨千寻在一起,叫他的心里,极不痛快。

    安仁义摆了摆手,道:“不管徐知诰是运气也好,实力也罢。总之这个人,你绝对不可以小觑。试想想,一个年纪轻轻,就为人师表,在鱼龙山庄连开三个班子、赢得全庄上下爱戴的人,又岂会是易与之辈?”

    李建勋默然半晌。这个问题,他一直都没有正视过,现在听得安仁义如此分析,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应该是嫉妒!嫉妒之心,蒙蔽了他的眼睛。

    李建勋终有所悟,道:“晚生受教了,得安将军一言,我会更加认真的、对待即将到来的一战!”

    安仁义忽而意味深长的道:“你这一战,其实是胜是败,都无所谓,各有各地好处。但不管结局如何,关键就在于,无论胜败,你都不能娶杨千寻,否则你们广陵李家,将全部毁在你的手里!”

    “这怎么可能?”李建勋惊吓得顿时跳了起来,道,“安将军可否不要危言耸听?”

    要不是李建勋知道,安仁义活不过今天,他肯定怀疑这家伙别有居心。现在则是一副心中惶惶的样子。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安仁义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说这样的话来吓唬他!

    果然,就听安仁义压低声线,道:“其实这一次,我与田大哥举旗反抗杨行密,原本也与奉国节度使、杨行密的妻舅朱延寿,结成了同盟。但在举旗前夕,朱延寿似得到了什么消息,又忽然退出。”

    李建勋倒抽一口凉气,道:“安将军的意思是,朱延寿也有意谋。反?”

    安仁义道:“朱延寿早有反意,而他的姐姐朱夫人,则在王府之内策应。我料想这次朱延寿突然按兵不动,就是因为朱延寿从他的姐姐那里得知,杨行密重病缠身,命不久矣。这才老老实实的蛰伏两年,等到杨行密一死,淮南全境,他便唾手可得。”

    李建勋心中狂跳,安仁义的这份“供词”,不论是对他,还是对杨行密,都显得非常重要。而他也开始明白,之前安仁义所说的,千万不能娶杨千寻的意思。

    朱延寿与其姐朱夫人,两人联合谋。反杨行密,原本与他李建勋没有多大关系。可是若在这个时候,李家与杨家结成了姻亲,他就会变得身份尴尬,无可避免的被卷入这一场内斗当中。

    若以杨行密女婿的身份,去对付朱延寿以及杨千寻的生母,那他必然得罪了杨千寻,使得李家不得安宁。如此孽缘,还是不求为妙!

    而若以杨千寻丈夫的身份,去对付杨行密或者杨渥,又得罪了杨家,以及周本、李神福等大批拥护杨家的势力,更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看来杨千寻这个淑女,他李建勋是无福去求了!

    不知何时,李建勋手里已经是捏了一把冷汗,他有些心神荒乱的站了起来,道:“安将军,你今日所言,事关重大,建勋必须马上回去,与家父从长计议。法场之上,请恕建勋不能相送!”

    安仁义坦然道:“你就安心去吧,记得好好的保护自己,然后你才有能力保护我的家人,以及你自己的家人!”

    *****************

    鱼龙山庄。

    在文院、武院一里以外的地方,有一片环境清幽的居住区,名为“念芳居”,其中又分为“梅芳苑、兰芳苑、竹芳苑、菊芳苑”四个小苑,分文别类的安排庄民居住。

    早前昏迷的时候,李正伦就是在竹芳苑中养伤。这里本就有一间专门留给他自己小房子。

    在竹芳苑往后两里以外的地方,则是鱼上尘这个鱼龙山庄庄主的绝对领地,称之为“鱼龙居”,当然,除了鱼上尘本人之外,杨二妹也住在这里,包括修炼、休息、学习等等所有功课,都在鱼龙居里面完成。

    李正伦琢磨着,一时间也不便去找杨千寻,免得打扰了她的休息,于是就想起了杨二妹,权当是一种思念的慰藉。

    算算日子,杨二妹早就该出关啦。也不知道这妮子,现在强到哪种程度了。鱼上尘将仙门秘。法倾囊相授,且杨二妹本身悟性又高,想来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李正伦从竹芳苑的房子里出来,走过林荫小道,就打算径直往鱼龙居去看杨二妹,谁料才走到半路,身后就有“师父、师父”的呼声响起,不用想也知道是小宝这家伙追了上来。

    李正伦就地立定,转身等小宝跑到近处,有些不耐烦的道:“就不能让我喘口气吗?难得来看二妹的。”在李正伦想来,小宝气喘吁吁的追来,肯定是学院一大批的事情等着他处理了。

    这阵子,鱼上尘和自己都不在庄中,而杨千寻又分身乏术,穷于应付,学院里面,不用想也知道,肯定乱糟糟的,一团乱麻。

    小宝却是笑嘻嘻的挠头,道:“就是知道师父来看杨二妹,所以我才追过来的呢。前一阵子,有一个道士来了咱们鱼龙山庄,自称是扶摇子,他本是来找你的,但听说你躲起来闭关修炼了,找不到你,于是他就又去找了杨二妹。然后他们就一起离开了,到现在也没有回来。”

    李正伦听得眉头大皱,一边往回走,一边问道:“扶摇子可有留下什么书信?”

    扶摇子,除了陈抟还会是谁?这家伙也是的,自从六年前大悲寺一别之后,就从来没到过扬州一趟,这一次不声不响的找来,指不定出了什么大事。

    小宝还真从怀里掏出一份书信来,道:“留倒是留下了一封书信,但却没人看得懂。”

    李正伦拆开来略微看了下,脸色却是变得越来越差。

    陈抟的书信,仍旧是以《睡仙经》的排字规则写的,小宝等人不明就里,自然不可能看懂。其中讲到:他与吕洞宾见面,知悉前任仙门门主米青烟,早已在六年前“羽化飞仙”而去,而此次所谓的仙门葬礼,不过是仙门门主林缥缈,针对鱼上尘布下的陷阱,目的就是为了夺回当年被鱼上尘盗走的“飞仙丹”。

    李正伦不禁头皮发麻,问道:“方夫人回来了吗?”

    小宝茫然摇头,道:“方夫人本来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隔三差五的就会消失一阵子,除了你,还有谁知道她去了哪儿?不过大伙儿也都习惯了——虽然这一次方夫人离开的时间,实在是长了一点。”

    李正伦就知道自己关心则乱,这件事情,小宝又怎么可能知道?还是抽空去问下“飞鸽”的人比较妥当。

    唯一值得宽慰的是,在昪州时,李正伦与王戎谈了条件,让他负责关照鱼上尘。

    有王戎那个自称“天下无敌”的胖子保护,鱼上尘应该不至于遇到什么不测。当然,他们两个人的身手再厉害,面对整个仙门的合围,麻烦在所难免。

    现在唯有希望吕洞宾以及陈抟,前往仙门之后,能够劝服林缥缈,使其收回成命。如若不然,按照陈抟信中所言,不但鱼上尘有麻烦,自己这个服下半颗“飞仙丹”的人,也将被仙门列为头号目标。

    ****************

    李建勋匆匆回到自家府门,听管家说,家主去了吴王府谈公事去了。李建勋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吴王府。心中则暗暗祈祷,可千万别又是谈什么“儿女婚事”才好。

    等到了吴王府,见到父亲李德诚,李建勋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不过在场之人,除了父亲、吴王之外,还有徐知诰的义父,徐温。三人其乐融融,时不时大笑出声,应该是在说有关“庆功宴”的事情。

    李建勋暗暗留意杨行密,从表面看来,吴王还是一副健朗的样子,哪里有半分伤重的迹象?

    但李建勋也知道,吴王绝不可能让他手下的将领,见到自己病危的一面。如果安仁义所言属实,这多半是吴王在神医吴廷绍的帮助下,而强行装出的姿态。目的就是为了震慑那些蠢蠢欲动、别有居心的将领。

    杨行密见到李建勋到来,却是豪气一笑,道:“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建勋啊,两日之后,本王将在吴王府设庆功宴,嘉奖有功之臣,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啊?”

    李建勋连忙躬身,道:“建勋不敢妄议,一切悉听大王安排。”

    “那好吧。”杨行密点了点头,笑道,“早就听说,你与徐家二郎约期一战,我看,你们不如就在庆功宴上,切磋助兴,如何?”

    李建勋犹疑了一下,不知道杨行密这句话有什么涵义,但没等他深想一层,就看见父亲李德诚对他微微点头,示意李建勋答应下来。

    。。。
………………………………

第三十章 摄服

    看见父亲表态;李建勋就不再犹豫;道:“能够在大王以及诸多前辈大将面前、班门弄斧;是建勋的荣幸!”

    杨行密转而对徐温道:〃现在建勋已无异议;你们家二郎;总不会露怯吧?〃

    徐温毅然表态;道:〃大王用心良苦;敦美便是绑,也要把他绑来。。。〃

    杨行密点了点头;忽然长叹一声;道:〃想当年;咱们‘三十六英雄‘;兄弟齐心;横扫江淮;东却钱镠;北拒朱温;天下莫敢与争。如今叛的叛;死的死;剩下的兄弟;亦终究逃不过英雄迟暮的下场。我们这一代的人;将会渐渐老去。接下来的年月;就要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喽。〃

    顿了一顿;又扼腕叹息;道:〃只可惜;三十六英雄;后继无人。诸将之子;惟有建勋与知诰;自强自勉;奋发有为;余子皆庸庸碌碌;不值一哂。〃

    李建勋连称不敢;道:〃大公子礼贤下士;敢作敢为;才真正是我辈翘楚。〃同时想到的,是安仁义的劝告。徐知诰此人;平时看起来胸无大志;任意妄为;原以为他只是在扬州的公子哥中;颇具一些虚名;但想不到;竟连吴王对此人的评价;也是如此之高。看来自己真的是小瞧了他。

    杨行密呵呵的笑了几声;听到李建勋对杨渥的恭维;也不知道心里面是苦涩;还是开心。

    李德诚这时才叮嘱李建勋;道:〃大王刻意安排你与知诰在众人面前一战;目的就是要激起年轻一辈的奋发之心。届时大王不但赏赐丰厚;而且还会将掌上明珠;赐婚于获胜之人。你这几天;就别再出去花天酒地的了;好好准备应战吧。〃

    李建勋登时吓了一跳;道:〃不好!〃?

    杨行密、徐温的目光;无不横扫而来。

    李建勋心中叫苦;他刚才听到〃赐婚〃;不由自主的想起安仁义告发之词;一时之间慌了心神;这才脱口而出。由此也可看出;自己的心性修为;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般强大。

    李建勋刚想找一个借口;来补救自己的失言;却又忽然心中一动:自己何不干脆趁着这个时候;将事情全盘交代出来?

    思念及此;李建勋跪拜下来;禀告道:〃在来吴王府之前;建勋曾去了大牢一趟。〃

    杨行密自然知道李建勋去见何人,闻言轻哼道:〃安仁义徒具这么个好名字,却是个忘恩负义之人,你去见他,有什么好说的。〃

    李建勋望了望徐温、又望了望乃父李德诚,最后一脸认真的对杨行密道:“安仁义说是有密事相告,建勋不能明辩其真伪,也不知道该不该说与大王知晓。”

    杨行密道:“这里并无外人,你不妨当众说来。”

    李建勋遂将安仁义在大牢之中、有关朱延寿叛。乱的说词,全都一字不漏的交待出来。

    话音落后,大厅内,一片寂静,久久没人出声,包括杨行密在内,三人全部都是一脸凝重之色。

    最后,还是李德诚率先出声,道:“大王,指不定这是安仁义的离间之言,不可尽信。”

    杨行密微微点头,转而问向徐温,道:“敦美,你怎么看?”

    徐温想了想,道:“田頵之乱,刚刚平息,不管安仁义所言是真是假,总之以现今江淮的状况,咱们最好不要再妄动干戈,不然徒增内耗,臣民厌战,必为朱全忠所趁。”

    杨行密皱了皱眉,道:“此事,你尽快给本王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出来!既不能不防,又不能逼迫朱延寿造。反,你必须拿捏好分寸。”

    徐温欣然领命。

    李建勋看着应付自如的徐温,这才知道,这个被朱延寿耻笑为“三十六英雄之末”的人,实是一个城府极深、藏而不漏的厉害角色!

    就仅仅以刚才的回答而言,此人的心智,尚要比父亲李德诚更要高明。

    杨行密继而挥了挥手,道:“今日就先到这里吧,你们都先退下。”

    众人应诺告退。

    等到厅子里,只剩下杨行密一人,他的脸色,才显露出深深的疲态,他乏力的躺在椅背上,愣愣的望着屋顶出神,好久才叹息的摇了摇头,离开厅子。

    *************

    走到文院之中,李正伦看着阔别数月的一切,竟然都是井井有条的,颇觉意外。学院的情况,要比他想象中好了许多,在两个院长都不在的情况下,李正伦与鱼上尘,将所有事情,很是不负责任的,全都丢给了杨千寻。

    而杨千寻也是喜闻乐见,因为这样一来,她就可以用一个“忙得抽不开身”的、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拒绝杨行密以及朱夫人的召见。

    杨行密是宽容的性子,也由得杨千寻自把自为,而朱夫人虽然严苛,但毕竟杨千寻是她的亲生女儿、唯一在世的亲骨肉,催促了几次杨千寻回家不果之后,倒也没再苦苦相逼。

    李正伦从课堂外走过,与看见他的学生们,一一招手。

    随即也看到了在讲台上、正在给“商论”班子上课的骆知祥。

    李正伦心中若有所悟,他开始有点明白,学院为何能保持如此好的状态。

    骆知祥,应该是出力不少!

    早在两年前,骆知祥还是宣州长史,是田頵手下的得力干将。但在田頵还没谋反之前,骆知祥却又主动要求,从宣州调到了扬州。

    在杨行密手下,骆知祥担任了淮南支计官,掌管财政。只是后来,此人心切出头,而得罪了杨行密的心腹高勖,结果才被一降再降,至今沦落为“一介先生”。

    如果是在以前,李正伦并不怎么看好骆知祥,此人虽然蛰伏于鱼龙山庄之中,但功利之心仍然没有洗净,早前此人,急于向李正伦投效,就是一个佐证。

    但回头想想,骆知祥此人,绝对不是表面看来的那么简单。

    这个时候,骆知祥感受到李正伦投来的目光,他朝李正伦稍微挥了下手。李正伦微微点头,然后做出了一个“下课后来找我”的手势。

    清风湖中。清心亭。

    李正伦在这里赏了一会儿的红鱼,就见骆知祥划着小船进来。

    这里平时是李正伦与鱼上尘商量要事的地方,因为清心亭的四周围,都是一片湖水,是以从来不用担心,隔墙有耳。

    大凡鱼龙山庄的人,都知道这个规矩,若没有两位院长的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

    骆知祥还是首次来到这个地方,眼神中,流露出一份难以掩饰的激动。因为这正说明,李正伦已经开始重视他、并倚重他了!

    李正伦开门见山的道:“这阵子,我与方夫人都没在,难得学院还能秩序如常,这一切,可都是知祥你的功劳啊!”

    李正伦虽然没有刻意打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