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李如初回忆录-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其伟起身快速整理一遍着重,拍拍我的肩膀,对我笑了笑,跟着秘书走入办公室。
………………………………
澳宋:扬帆起航 第三章 面谈
何其伟进入办公室后,秘书小声地关上木门。红木制成的大门隔音性能很好,况且偷听别人谈话不是一件体面的事情。
我便走到小厅门旁的书报架处,随手取了一份《澳宋日报》,又走到窗前,接着油灯看起来。
头版照例是讲述了一番国内的事情,(无外乎歌颂了一堆元老院诸公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议会众议员们为人民劳心劳力,无怨无悔)
我匆匆翻了一遍,便将头版报纸折耗放在窗边的书桌上,开始看对外的版块。
“元老院对明国蓟辽督师袁崇焕干预本国正当商业行为感到遗憾和不满,已通过外交部向明国递交意见书,希望明国政府本着友好互利的精神,妥善处理此事。。。。。。”
“国防部近期透露,我国将向斯里兰卡王国提供一批军火,并将派遣不少于一个团的陆军前往,协助斯国抵御葡萄牙的入侵。”
。。。。。。
我浏览完这面,对何其伟的此行感到遗憾。按照(上辈子的)经验,政府使用这样的措辞,估计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加大直接的影响力度,不知道何其伟的公司能不能撑到共和国发威的时候。
下一版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新闻,占据最大篇幅的是群岛殖民地的移民条件又优厚了一些,不光是农场主们大力招收工人,还有殖民地总督府的公告,现在去的移民可以申请得到按人头租借的土地,前五年免税还提供无息贷款,以及一系列比在本土耕地好得多的待遇。
我想了想,好像是因为上个月发生了一次殖民地土著的起义事件,然后如狼似虎的陆军一番放手施为,嗯,然后得到了许多无主之地。
再下一版就是文化版块了,这里我的日记没有怎么记叙,只是提到《双鸭山伯爵》正式完本了,主角邓地思报答恩情,惩罚坏人,最终皆大欢喜。作者马仲大宣布要继续创作一本小说,初定名是《三个弓箭手》。
接下来的时间有些无聊,我仔细观察了半个多小时的小厅,在脑海里反复构造了小厅的每一处细节,以至于现在我都偶尔在梦中想起那处已经被翻修过、现在作为会议室的小厅。
总而言之,半个小时后,何其伟果然苦笑着走出办公室,向我点点头,也没有说话的性质了,转身走出小厅。
跟着出来的秘书向我招手,我便伸手抹平衣服上的细小褶皱,走入办公室。
明国科的办公室很大,大概有接近一百平方米,十几个穿着白色衬衫的工作人员在办公桌边处理事情。而古象处长正站在窗边吸烟。
我没有打搅他,只是将手提箱放在他的大桌子上,打开它,再从里面取出一包用油纸包好的鱿鱼丝,放在他的位置前。
古象看着窗外飞舞的雨丝,慢吞吞地将嘴里叼着的烟斗拿下来交给秘书,再对着窗外吐出一个漂亮的烟圈,这才转过身子。
“噢,这不是亲爱的李如初吗!”他发出一声夸张的笑声,走到我身前,双手用力拍了我的肩膀一下,上下打量了一番,感叹道:“快三年没见了,如初你又帅气了不少。”
我咧开嘴角:“古老师好。。。。。。”
他发出了一声更大的笑声,引的工作人员纷纷扭头看看自己的上司在搞什么鬼。“你坐吧,让我看看我的好学生给我带了什么礼物。”
他拿起桌子上的鱿鱼丝,右手五根像萝卜一样粗短的手指十分灵活地撕开包装,抓起几根鱿鱼丝丢进嘴里,闭着眼睛细细咀嚼,一副享受的样子。
“这才是正宗的东方省鱿鱼丝。”他说,“这种东西才能下酒,街上卖的那堆大陆产的只能拿去磨牙。”
我扯了扯嘴角,自己这位大学四年级去实习的指导老师虽然胖了不少,但性子还是和以前一样。还好他顾忌这里是办公室,还要假装一点威严的人设,没有直接一条腿蹲在椅子上开始说脏话。
他吞下去嘴里的鱿鱼丝,细心地将包装袋叠好放在抽屉里,脸上呼的换上一副严肃的样子,真个是比变脸还快。
“澳宋共和国海军预备役少校李如初同志,你知道国家征召你回来的原因了吗?”
我也一板一眼地回答:“是的,国防部殖民司大中华处处长古象同志,我知道了。”
古象看着我的眼睛,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你小子可以啊,明国辽东总督区的秦向平总督年底要退休了,上个月专门写信回来,指名道姓要征召你回去,说是不能让祖国的人才继续躺在庄园里晒太阳了,需要锻炼一下。”
我苦笑了一下,这一点在信上没有详细提到,没想到是秦总督点名找的我,这下可有点受宠若惊了。
“哎,说真的,青松子爵阁下现在也痊愈了,你这小子也该出来工作了,总不能真的一辈子当个快活的庄园主吧。”他凑近我说,嘴上的两根粗短的黑胡子一抖一抖,看着有种莫名的喜感,(令我想起吴孟达)
我继续苦笑,道:“我知道,我在家里两个多月也无聊得紧,也想恢复工作了,爸爸也同意了。”
他点点头,从桌子上的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纸递给我:“这是国防部的意见书,如果你没意见,就在末尾签名,签完后就原地恢复现役了。”
我愣了愣,没想到国防部的办事效率这么快。
接过纸,上面大致意思是鉴于我的父亲李国华重病已愈,不符合继续休假的条件,宣布要召回我并恢复现役,签名后一周内即前往原服役地点继续服役。
嗯,我的服役地点是中国辽东,也就是说很快我要从南半球飘到北半球去,顺便体验一下夏天变冬天的快感。
我在末尾签名。顺便提一下,我在签名完毕后,军衔由预备役少校变为现役海军陆战队少校。
古象接过纸,把它放回文件夹里,笑眯眯地越过宽大的办公桌拍了拍我的手臂,道:“小伙子好好干,38届里面我最看好的就是你。”
我嘻嘻哈哈笑了笑,见古象端起水杯,心知是送客的意思,便起身准备告辞。
古象牛眼一瞪:“干什么你小子,给我坐下!”
我尴尬地笑了笑,又坐了下来,看着古象把水杯放到秘书的托盘上,又从上面端下来两杯菊花茶,放了一杯到我面前:“尝尝,明目的。”
于是办公室里只剩下工作人员翻文件和低声说话的声音,哦,还有两个人“呲溜呲溜”小口喝着菊花茶的声音。
喝完后,我把茶杯放下来,看着古象,等他交代接下来的事情。
古象又睁着牛眼看着我:“还有什么事吗,没有就下去吧。”
我:“。。。。。。?”
………………………………
澳宋:扬帆起航 未公开章节1
作者注:本章全文没有送审并公开,已放入青松庄园档案室永久储存。
我是李如初,西元1605年生于澳宋共和国东方省北岛东宁市青松镇青松庄园。用上辈子的名称的话,大概是新西兰北岛哈密尔顿市附近。
嗯,我是一个穿越者。
就像澳宋元老院里面那些元老一样。
要详细交代这个位面的一切是不可能的,我只能尽量选取一些比较重要的部分记叙。
首先是我自身的情况。
我很幸运,自己穿越到了一个小贵族家庭,无需体验工业革命时代底层劳动人民的痛苦。当然我并不是瞧不起工人们,只是能避免繁重而辛苦的劳累总是好的。
我的父亲是李国华子爵,也叫“青松子爵”,在青松镇有一处占地很大的乡间庄园。他老人家今年(截止到1629年)46岁,正当壮年。年轻时当过陆军军官,官至兰芳总督区第二步兵团团长,因为在和土人的战斗中马匹失控摔断一条腿而退伍。后来回乡开了一个枪械工厂,专门生产步枪。
我的母亲在我很小时就去世了,我没有什么印象。她出身在群岛殖民地的一个裁缝家庭,为我父亲修补军装的时候认识了彼此。
我在庄园里生活了6年,父亲雇佣了几个家庭教师为我完成启蒙教育,基本上就是帮我认识了这个古怪的世界。
1611年我上了小学。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小学有6个年级,我跳级一次,1616年就念完。
后来我上了东宁市市立中学。这几年的读书生活乏陈可善。因为我不了解元老院对于其他穿越者的态度,我不敢做出不符合一个本土人身份的事情。
1620年到1621年,我的军国主义者爸爸毫不犹豫地把我送进北岛军事学校学习。我选了海军方向,这一点让父亲大人非常不满。但是这是大航海时代啊,我可不想当一个每天和殖民地土著打游击的陆军。我可是要当海贼王……咳,当一个皇家海军上将的男人。
1622到1625年,我考入国立海军大学北海湾分校学习指挥专业。北海湾市在澳洲大陆的最北端,就是前世尹金诺的位置,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隔海相望(当然这个世界是叫它“北方省”)。在那里我度过了自己三年多的大学生活,这段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它们为我接下来的人生奠定基础。
哦,我要炫耀一下,我是第46期海军大学毕业生第一名,俗称“首席”,现在照片还放在北海湾校区中央大楼的荣誉校友大厅里。
25年秋天我正式进入海军服役。按照志愿,我选择了前往中国总督区,进入太平洋舰队中国分舰队。
那个时候不比现在,中国总督区并不是一个热门的选择。因为那时元老院对中国的态度很不明确,一部分民族主义者元老主张强势介入中国事务,要在满清毁坏华夏文明之前灭掉那些蛮夷。另一部分元老觉得明朝灭亡主要是其自身的原因,现在就灭亡满清这个催化剂不符合澳宋的利益。
当时双方吵得非常激烈,几次几乎发生群殴。最终中立派决定和稀泥,设立中国总督区监控满清发展,殖民重心还是放在吞并群岛殖民地、海峡殖民地以及扩大在印度的存在感这几个方面。
话说回来,我到了中国后,首先担任的是青鱼号炮艇艇长。青鱼号是条不到一百吨的小船,根本不能进入深海迅游,对上大一些的海盗船都不一定打得过。不过放在17世纪初期,它好歹还是一条算得过去的军舰。
在青鱼号上度过了快半年后,我升入飞鸟号驱逐舰当二副。飞鸟号就比青鸟号好得多了,它是共和国开启《远海计划》后新设计的“深蓝”型远洋船,标准排水量780吨,满载排水量接近一千吨,主体是木制,外覆一层钢制护甲,两侧和船首都有130mm以上的线膛炮。在此期间,我和杨树舰长一起跟随中国分舰队最大的军舰——蒸汽混合动力战列舰镇远号——出访日本,迫使德川幕府将长崎设立为自由市,以方便我们倾销商品。
不过说真的,跟着镇远号去日本耀武扬威,总是能令我感受到元老院强烈的恶趣味。(尤其是镇远号专门悬挂了黑色的船帆。。。。。。黑船来访?)
到了1627年1月的时候,杨树舰长调去台北海军学校担任学监,我则继任舰长。
在当年8月下旬的时候,秦向平总督命令我们运送陆军占领了自张盘将军战死后就无人据有的旅顺城,正式介入辽东。
直到现在,我依旧记得自己踏上中国辽东土地时的心情。
那是我们的土地。即使这辈子我是澳宋共和国的公民,国防军的军人,我依旧将中国视为自己的祖国,我相信元老院里高高在上的元老们也一样。
在那时我发誓,不管是李自成当皇帝还是老朱家当皇帝,不管关内的明人搞成什么样子,我都不会让满清得逞。
几天后我们和多铎打了一场,镶白旗被打死四百多人。满清的老式骑兵在我们的排枪和火炮面前不堪一击。据小道消息说多铎当时看着那一排排被打的内脏都喷出来的建奴,流下了属于弱者的泪水。
话说回来,圆嘟嘟那一炮糜烂数十里的宁锦大捷才砍了一百出头的猪尾巴吧?让他来辽南逛一圈我们能给他打四个大捷出来。
后来我们的后金对峙了一段时间,多尔衮也来给他的小兄弟助拳。他们没胆子继续进攻我们,看我们也没有继续前进的趋势,就在金州地峡对面修了一条防线,筑了一座我们叫“北金州城”的小城,似乎要和我们长期僵持下去。
再后来旅顺就被我们占了下来,和东江镇的人一起修了一处要塞,阻断金州地峡。
海军得到了在辽东的第一个基地,分舰队司令刘浩川当即决定设立海军陆战队,从东江镇和驻台湾的本土军队中选人组建。
我志愿转为海军陆战队,担任旅顺海军陆战队第一任司令,兼领旅顺要塞守卫营营长,这是一个陆军编制。
28年9月的时候,国内的信件到了,我的父亲得了重病,卧病在床。我现在疑心是肺炎。
秦总督和我父亲是旧相识了,当即准了我的假,我便请他帮我递交申请,自己跟着邮船,取道台湾、吕松和群岛殖民地,回到东方省的家中。
随后快三个月,我都在庄园里度过,学着管理家族的工厂。
29年初的时候,父亲病愈,只是身体不如从前了。
1月29日的时候,我收到了国防部发来的信函,是征召我回到军队的事情。
随后,我的回忆录便开始了。
………………………………
澳宋:扬帆起航 第四章 老友
我把杯子递给秘书,起身准备告辞。
只见古象身子靠在椅子上,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雪茄塞进嘴里,也不点燃,双手放在自己因为坐姿而愈加凸显出来的大肚子上,笑眯眯地看着我。
我看着他脸上玩味的笑容,挤出一脸笑,不知道他还有什么话要说。
“我和章平男爵很熟。”他说。
我看着他从口袋里取出一盒火柴,放在眼前看来看去像要看出一朵花一样,心中的不安越来越显著。“啊,江,江老师啊。。。。。。您这一提起来,我也很久没看到他了,心里还怪想念着呢。。。。。。”
他继续盯着火柴,反复对它有了莫名的兴趣。“巧了,你江老师上个月来来长安办事,和我一起喝酒,提到要是我有机会见到你小子,一定要你去找他一下。”
“啊,哈哈,哈哈,我其实也很想去看望江老师的。。。您知道嘛,江老师很关心我的,以前经常加班给我答疑。。。只是军务繁忙嘛,我这不是要赶着要报到嘛,要不明年春节的时候我看看能不能回来?”
古象终于抬起头,嘴角的笑容开始狰狞起来。“是吗?我记得你签的复役书上只要求你一周内去北海湾市报到,没让你十万火急赶过去啊!”
他复又露出惯常的笑容,点了点下巴朝我示意:“你看罢,你的好兄弟来蹲你了。”
我僵硬地转过头去,带着更僵硬的笑容。
江小白站在打开着门的办公室前,笑眯眯地向我挥手。
————————————————
“所以你又要去中国了?”他说,着重强调了一个“又”字。
我低下头,不安地避开他的灼灼目光,假装在把辣椒炒牛肉里的生姜挑出来。“组织上给我的光荣的任务,不是我能选择的。。。。。。”我的声音透露出一股浓烈的心虚。
他放下筷子,身子前倾,修长的身躯透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所以,你不打算去我家看看。。。看看我爸了?”他几乎是一字一字地吐出这句话,满满的冰冷气息。
我小心翼翼地抬起头,看着他眼中仿若猛虎欲择人而噬的隐隐杀机,挤出笑容:“既然你都来了,我还是去看看老师吧。。。。。。”
他微微点点头,继续毫无波动地问:“你吃好了吧。”
说着不等我回答,也可能这句话只是通知我一下,并不打算问我的意见。他一拍桌子,震得我的碗都微微跳了一下:“服务员,结账!”
江小白是我的好朋友。具体有多好呢,我们大学三年半的同学,除了大四下学期我在印度洋舰队斯里兰卡分舰队实习的时候分开了几个月,其他日子里我们几乎每天都待在一起。
那时我们同班同宿舍,他睡在我上铺,我给他带了三年的饭,他给我打了三年的开水。那时我们好的和上辈子我读大学时的好基友一模一样,据传闻有人怀疑我们是基佬。当然这他妈的是不可能的,江小白大二就不是处男了啊。。。咳,扯远了。
其实江小白比我大两岁,因为我跳级了几次,所以他才有幸和我当同学。他还有个妹妹,名叫江晓安,比我大一岁,但在学校里是我的学妹,念的是管理专业,不用上舰实习。
咳,看过我前两版回忆录的老读者都知道,江小白与我的关系,一方面是他的爸爸,章平男爵江宇是我的海洋气候学教授,另一方面,他还是我的大舅哥。也就是说,我娶了他的妹妹。
但在1629年初的时候,我还是一个纯正的单身狗,和他还没有那么复杂的交集。
此刻我们正坐在往火车站的马车上。在我们出了国防部去吃午饭的时候,他就委托管家去买了火车票,一副要争分夺秒把生米煮成熟饭的架势,还一直像盯着间谍一样盯着我,似乎在担心我找机会跑路。
实话说起来,我当时确实有跑路的打算的。。。。。。
“我们坐乙414车从长安到章平,你住个三四天,好生和我父亲聊一聊学问上的事情。”他眯着漂亮的丹凤眼斜看着我,慢慢地说,“然后我们再送你去北海湾市报到。”
我点点头,一言不敢发地看着窗外,假装自己在观赏风景。
长安火车站在北区,修得十分漂亮,由帝国建筑学院的院长柳达先生设计,带着半古典主义半现代气息的感觉,在这个世界算得上是头一号艺术建筑。
只是我没有什么欣赏它的心情,满脑子都在想到了章平要怎么办怎么办,有种在念中学时浪了一整个暑假然后在8月31日晚上熬夜苦思冥想明天要怎么让老师相信其实我是写完了作业但是作业都被家里的狗吃掉了的感觉。
江小白倒是一副心平气和的样子。他看着我问:“喂,李如初。你为什么去了中国?就为了。。。避开晓安吗?”
我沉默了一下,没有看他,只是看着摩肩接踵的人群,说:“那是一点点原因。”
见我没有继续往下说,江小白也没有继续问。他只是带着些惋惜地揽着我的肩膀:“上一届的首席去了斯里兰卡分舰队,现在已经是中校巡洋舰舰长了,他可比你晚一届。”
我笑一笑,摆摆手道:“我相信在中国会有更好的前途。”
“但愿如此吧。”他说。
我看他手上一直在翻一份介绍中国的杂志,便问他:“哎,想来中国总督区做事吗小白。”
“不过你学的不是港口管理吗,我这舰上和陆战队安排不了你啊,你要去哪个港口我找人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笑了一下,把杂志收好放在随身的挎包里,对我露出一口整洁的白牙。“我转去情报司工作了,要跟你一班去中国,去北京工作。”
我愣了一下,飞快地把记忆里的己巳之变回忆了一遍,确定北京没有被攻破,江小白这小子待在北京里不会有生命危险,便放下心来,在那里度过这次有惊无险的危机,还能给他增添很多资历。
“到时候着重提醒他不要出城就是了。”我想。
………………………………
澳宋:扬帆起航 第五章 枪与军事改革
“呜!”
随着汽笛声响起,蒸汽车头喷涌出仿若夏季的北海湾市常见的乌云一般的浓烟,煤炭燃烧产生的热能将温水加热到沸腾,翻滚的蒸汽推动着齿轮和杠杆高速转动起来,带动钢铁车轮缓缓前行。
我和江小白坐的是靠窗的上等座,他的管家则坐在靠走道的位置上看报纸。
长安距离章平市有三百多公里,“乙”级列车大概要跑四个小时出头。(注1)
江小白把窗户关的小了一些,防止吹进了的风把我挂在钩子上的帽子吹跑。现在盘踞在长安城上空的乌云已经化为大雨,噼里啪啦地打在铁皮车厢上,发出令人久听欲睡的声音。
江小白示意我靠近他,以便我在雨声中听清楚他说什么。
“你的毕业论文是不是写的和线膛枪有关?”他问。
我点点头道:“对,题目是《关于在数年内推广线膛枪的作用及线膛枪的战术的讨论》,当时发表在校刊上。”
江小白微笑着从管家手中接过一本杂志,翻开后递给我:“你看,这是最新一期的《轻步兵》,上面已经宣布要逐步换装共和1628型线膛枪了。”
我接过来快速浏览一遍,耸耸肩:“上面要现在海峡殖民地和群岛殖民地全面换装,然后是本土。要轮到我们的中国总督区,那没准已经是本世纪四十年代或者五十年代的事情了。”
“但是为什么要在赤道殖民地先换装?打那些未开化的土人还要用线膛枪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