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如初回忆录-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方的亮光逐渐明显,鱼肚白占据了天际的一角。天上的热气球再次投下一轮照明弹,正巧照在贺宝刀部上方。在正上方的光线照耀下,两侧的十几名连排长们移动到每排前方五米处。他们没有携带马刀,而是配备带着三角旗的骑枪,举在头顶能让全排的骑兵都看到。这些基层军官不时转头观察全队的位置,其他前排骑兵则观察各自连排长位置,控制着自己的马速,整个骑兵阵列平直地往后金兵推进。

    原先担任侦察兵的夜不收骑兵和狼人们三五成群,跟在骑兵营的后方,形成松散的第四排。他们将担任游骑兵,消灭经受墙式冲锋后残存的建奴。

    等到骑兵营开始加速时,我们已经被拉开了三百多米的距离。五百多匹健马集体冲锋,两千多个马蹄击打在大地上,形成的震动即使在我这里也能清晰感到。

    远方的后金骑兵也适应了照明弹的光芒。他们吹响了号角,骑兵们以一种散乱的阵型朝贺宝刀部冲来。两翼有一百多骑兵分散开,似乎想绕过贺宝刀骑兵群,攻击我所在的队列。

    后金大队里分出上百骑,快马跑到两股骑兵群的中间,用弓箭抛射骑兵营。这是蒙古人常用的放风筝战术。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一般会动用一个千人队,形成一道宽大的弧形散兵阵线骚扰敌阵,由千夫长控制散兵的作战,引诱敌军离阵或动摇。后阵的集群则寻找对方薄弱的位置进行集中突击,进而引起敌阵全体崩溃。

    不过女真人是渔猎民族,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多少还是有些差距。虽然建奴们面对明国也自称弓马娴熟,不过他们现在的表现只能算捣乱。散乱的游骑从距离贺宝刀前锋五十米到一百米都有,轻箭以明显的抛物线落入骑兵营中。

    长生岛上的骑兵营是东江军序列里第一批接受军火援助的单元,距离最后一个骑兵装备胸甲已经过去了几年。这次出动的骑兵营里,所有骑士都装备了钢打造的头盔、胸甲和护臂、护腿,浑身上下背着二十斤重的板甲。面对这种算得上奢华的防具,后金的步弓就算用重箭,也只有贴脸才有击穿的可能。

    骑兵们放下头盔上的铁面具,透过面具的间隙看着越来越接近的后金骑兵。游骑们射出的轻箭击打在铠甲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贺宝刀冷冷地盯着前方的一名游骑,那家伙注意到自己背着旗帜,从一开始就一直针对自己,连着射中自己三四箭。现在两人只相距三十几米,贺宝刀几乎能看到对方的眼睛。他决定,若是两军对撞时这厮还在自己身前,自己一定砍掉对方的脑壳。

    一分钟后,贺宝刀挥舞旗帜,下达了冲锋的指令。

    三排骑兵同时催动马匹,如雷的马蹄声愈发密集起来,轰隆隆地让阵中的所有骑士听不到其他声音。双方间距很快拉进到两百米左右。由于对进的原因,贺宝刀把距离当做只剩一百米。这在骑兵冲锋中属于微不足道的空间。平整的阵列如同一道移动的马墙,面前的游骑兵没有多少机动的空间,抓紧时间在密集的骑兵面前退去。

    后金骑兵完整地出现在贺宝刀眼中,兵阵铁甲闪耀。他们的武器大多是长矛大刀,也有用狼牙棒和刀棍的,同样阵列严整地在慢跑。但这种严整只是相对于普通明军来说,他们的骑兵间隔更宽,兵力不是平均分布,左中右阵后各有一个驻队,开始慢跑后便稍稍显出了散乱。

    贺宝刀热血上涌,放平骑枪,大吼道:“全速进攻!”

    骑兵方阵里传来嘹亮的号角声,三排的军官们把骑枪转圈后前倾四十五度。骑兵们听到号角声,同时打马加速。隆隆的马蹄声如同天边由远而近的奔雷,一排排明盔上的红缨跳动着,如同无数闪烁的红色火焰。

    对进之下,第一排骑兵与建奴的距离只剩百米,所有人都涨红了脸,眼神死死锁定正前方的目标,右手握住马刀直直指向前方,形成一排整齐的刀线。

    贺宝刀张大嘴,顶着迎面吹来的大风,竭尽全力大吼:“冲锋号!”

    最后一轮号角声响起,五百多人同时怒吼:“杀!”

    对面的建奴同样传来号角声,同样放平长矛举起大刀,双方都在飞速接近,将死亡和伤痛带给对方。来自辽东各地的长生岛士兵和从原始森林里钻出来的女真人,终于要在辽南大地上拼死一战。

    密集的阵形让双方都无路可退,也没有丝毫躲避的空间,杀人和被杀只在马身交错的一瞬间。这时的个人战技和骑术已经毫无作用,男人的勇气在骑兵战中得到最大的体现。很多人、很多战争小说把这当做男人的浪漫,我可去他妈的浪漫。这是生与死的交锋,每个人都必须在杀死对方和被对方杀死中选取其一,没有和平的选项。
………………………………

明国:风起辽东 第九十四章  流沙口血战(1)

    数千只马蹄击打在地面上,隆隆巨响如同夏季的雷声。

    贺宝刀已经无暇去顾及队形是否完整。事实上,即便是苦练数年的长生岛骑兵,在这次冲锋中依旧把阵线拉成一个微微凹陷的弧形。不过,与他们面对的后金骑兵相比,他们足以被称为不可抵挡的力量。

    五十米,三十米,二十米,对撞的时刻终于要来了。透过铁面具的缝隙,贺宝刀死死锁定正对着自己的建奴的眼睛。对方面对着整齐如墙面的骑兵队伍,脸上是肉眼可见的慌乱。如果他反应速度足够的话,他将恐惧地发现,自己无时无刻不要同时面对超过两把马刀的攻击。

    越来越多的建奴骑兵在下意识地减速,原本还算得上严密的后金骑兵队伍变得愈发松散,人与人的距离接近一丈,完全无法与严丝合缝的长生岛骑兵相比。在建奴本人恐惧的同时,他们胯下的坐骑,马匹这种聪明的动物同样在畏惧。

    锋利的马刀在照明弹的照耀下闪烁着尖锐的寒芒,出于智慧动物的本能,建奴驾驭的马匹自发地减慢速度,并且往墙式骑兵们的两翼逃散。双方距离越近,正中央的建奴骑兵就越少,整个场面形成一个箭头形。

    “轰”!

    连绵的巨响响起了。以接近四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相撞的双方骑兵瞬间人仰马翻。马匹相撞的闷响,刀尖、枪尖、狼牙棒击打在铠甲上的脆响,以及人体血肉被切开特有的撕裂声同时响起。

    最后的时刻,贺宝刀的宝马也不听话地向左侧偏转,但没有让贺宝刀的刀锋偏离太多。交锋刹那,贺宝刀紧盯着对面的建奴,身子轻巧地向右微微偏移,猿臂轻舒,将对方刺来的长矛夹在左手腋下。等到对方从自己与同袍的间隙穿过时,贺宝刀右手抓着马刀猛地刺出,差之毫厘地插入对方的脖颈,再借助马力切开目标的脖子。温热的鲜血喷洒在贺宝刀左后方脸上,在银白色的头盔上留下一道散乱的血痕。贺宝刀来不及多想,身子又迅速向左摆动,避开一骑建奴挥舞的狼牙棒,挥舞马刀劈砍对方的腰部,却被棉甲挡开。

    马匹交错只有零点几秒,贺宝刀来不及补刀,便被坐骑带着面对新的敌人。右后方传来马匹撞击的巨响,一名骑兵和刚刚袭击贺宝刀的建奴相撞,一起摔下马去。

    在穿越建奴阵线的几秒,贺宝刀全凭本能地避让、挥刀,紧张的交战让他连自己具体击杀几人也记不清。等他面前豁然开朗时,竟已冲出后金骑兵的集团,直面已经绽放出第一缕阳光的东方。

    长生岛骑兵的密集阵型在交战中大占优势,蜂拥而来的三百多骑后金骑兵被击落了一百多人,还有四五十骑在交战前就从阵型两侧逃出。仅剩不到一半的后金骑兵们速度大减,还来不及回过神,又要面对迎面而来的第二排长生岛骑兵。

    又是一次毫不留情地对撞,晕头转向的建奴已经失去动能优势,如同一排排靶子被狂奔而来的长生岛骑兵席卷。等到第二排骑兵冲过后,后金骑兵的阵型一片打乱,碰撞的地方转眼间倒下大片的人、马尸体,未死者的惨叫和呻吟充斥生还者的周遭。两轮冲击只间隔了几秒,幸存者还是无法调整好状态,正在努力控制住发狂的马匹,第三轮墙式冲锋又迎面而来。

    这一轮的长生岛骑兵们稍稍拉大间距。在他们面前,散乱的后金骑士们正控制马匹在原地转悠,落马的建奴和长生岛骑兵正在地上搏斗,还有不少建奴坐在地上,似乎还没清醒过来。

    骑士们呐喊着穿过战场。他们依然保持着阵型,锋利的马刀被轻巧地拎着。接近目标时,骑士们才举起马刀,借助马匹的动能,不需用力挥舞,只要在错身而过时握紧刀柄轻轻一挥,就能带起飞舞的肢体和一蓬蓬血雨。

    落马的后金骑兵自发聚集在一起,面对扑面而来的长生岛骑士也毫不示弱,疯狂地举起大刀长矛试图防抗。面对这些难啃的骨头,长生岛骑士们在密集的队形中无法转向,只能大吼着撞去。前排的建奴被马撞飞,后排的建奴立刻扑上来,狠狠地举起凶器刺杀停滞的骑士。

    其余的骑兵没有减速,转眼间便拉开距离,奔驰在被扫空的战场上。他们径直跑出上百米才停下,在原先的第一排骑兵后方整队,再次形成一排队伍。

    三轮冲击如同疾风骤雨,将后金骑兵们打得支离破碎。后金兵大约被击杀两百余骑,仅剩六七十个落马的或停滞的建奴猬集在遍地死尸的战场上。所有人都失去了指挥,原先带队的甲喇额真早就死在乱战中。但打击还未结束,迎接他们的是游骑兵们的火铳轰鸣。

    自由游走在墙式骑兵后方的游骑兵们找到战机,如草原上的狼群一般围了上来,在三十几米的距离上抽出卡宾枪射击。这群残存的建奴几乎没有弓箭,即使弓还在身上,箭袋也早已丢失。失去远程火力的建奴们在游骑兵的火铳和弓箭射杀下毫无还手之力,一旦试图冲出去攻击近在咫尺的游骑,就会被游骑兵们拉开距离放风筝,或是遭到游骑的集结冲锋。

    此刻距离建奴发现我军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东方的天际已经完全放白,初升的朝阳刺破黑夜的静谧,将一缕缕阳光洒满辽南大地。之前尚被夜盲症困扰的建奴大军逐渐展现出火力,穿着各色铠甲的建奴游骑出现在战场周围,和我军的游骑纠缠在一起。

    刚刚被打垮、歼灭的接近三百个后金骑兵来自多尔衮麾下的正白旗。事后参谋部分析,这批能在夜晚出战的精锐骑兵被部署到流沙口大营的西方,用来防范可能的救援,恐怕是皇太极打着削弱多尔衮的主意——如果他真是这样想的,那他确实达到了目的。

    6时许,贺宝刀部已经抵近流沙口大营两公里内,望远镜里清楚地出现黄斯通的大旗。天上的热气球发来旗语,建奴正沿着流沙口营地北面迂回兵力,似乎想把我部包围在沙河北岸。

    骑兵交战中,我部已牺牲五十余人,并有三十余人负伤失去战斗能力。若是想依靠四百多名龙骑兵和体力消耗许多的四百名骑兵与三四千名建奴对抗,还是未免过于托大了。

    挡在我们和流沙口大营之间的,还有正白旗的五百多名步兵。这批正在列队的建奴之前碍于夜盲症,只能待在原地等着骑兵们打完。当阳光照耀在被鲜血染红的大地上后,遍地的死尸、残骸、折断的兵器与无主的马匹,一副惨烈的沙场画面便映入他们眼帘。自然,跟明国打了几十年的后金兵不会被尸体吓倒,只是建奴尸体占大多数的情况,着实让他们受到深深的震撼。

    受到热气球的警示后,我下令加快速度进军,至少要在建奴合围之前汇合黄斯通所部。大战一场的骑兵们和龙骑兵交换了马匹,骑乘体力较好的新马继续作战。贺宝刀亲率两百骑静坐休息,准备在建奴步兵被打垮后投入追杀。而剩余的两百骑则在夜不收和狼人的带领下分散开,用于遮蔽战场,掩护我军侧翼。

    在后金和明国的战斗中,明军最大的劣势,大约就是缺少堪战的骑兵。步兵们排成队列,又没有合用的火器,只能在建奴骑兵下当挨打的靶子。今天,这种被动的局面,终于要由后金兵来感受了。

    在长生岛骑兵们的保护下,下了马的龙骑兵们排成三排横队,行走在沙河北面的大地上。随军前来的鼓手腰间挂着腰鼓,敲出有节奏的鼓声,指挥着步兵踏出整齐的节奏。

    我站在队伍右侧举着旗帜,眼角的余光一直在观察左方的步兵们。这批从登州出海到来的登州镇士兵训练十分好,一点不逊色与在第一线成长起来的长生岛军队。朱国斌本人行走在第一排中央,鲜红的旗帜在风中飘扬。他此时正死死地盯着一百多米外的建奴队伍,心中满是仇恨。

    这次深入流沙口,随队的政治委员没有一同前来。因此,以往每次战前都有的政治动员自然也不会再有。但是,第一批出征辽南的登州军战士,全部由泛海逃至山东的辽东人士组成。无需政委动员,他们天生就对后金有着刻骨的仇恨。随着鼓声逐渐加快,四百多名战士一言不发地加快脚步,手中的钢枪慢慢握紧,满腔的热血愈发沸腾。
………………………………

明国:风起辽东 第九十五章  流沙口血战(2)

    正白旗的建奴是第一次接触新式陆军。因此,在流沙口战役中,他们表现得非常拙劣,应该是把我们当成明国军队一般对待。

    虽然对骑兵被打成那样感到震惊,后金步兵们依旧按惯例展开战斗。大部分建奴在牛录额真的指挥下排成队列,刀牌手顶在第一排,长矛从他们的间隙中伸出。一丈左右长度的长矛顶部安装了铁制的矛头,在朝阳的光辉下闪动白色的冷光。在他们的最前方,则安置了几排弓箭手,平举着八力弓,等待我军接近后开始射击。

    严整的步兵队列一步步接近,少数士兵离开队伍,在前方十几米的距离外游荡。他们是专门的猎兵,从全军中选取射术优良者担任,负责在战列线外对抗敌人的散兵。在他们对面,是建奴第一线的散兵,总计有七八十名,已经前进到了他们五十步外,有些建奴已经抽出了箭支。

    这些猎兵与建奴散兵不同,他们并没有像对手一样十分分散,而是在士官的指挥下三五成群,分布在战列线的两翼。在五十米的距离上,他们首先举起燧发枪,对着选定的目标集火射击。七八个建奴应声而倒。

    随后,猎兵们把步枪背在背上,取下了身上的蹶张弩。这是从澳洲千里迢迢运来的老古董,可能是在上个世纪储存在仓库里的,年纪比在场的所有人都大。若是看它的设计年代的话,甚至可以往上追溯到神臂弩时期(注1)。

    当然,弓弩这种东西,三百年前和现在,变化其实并不很大。

    猎兵们当着建奴的面,将弩臂踩在脚下,双手一起发力拉开弓弦,装好三棱箭头后端起弩对准对方。这种专门为蒙古人的怯薛军射击的大弩可以在三十米内击穿铁骑的铠甲,对付建奴的棉甲或是锁子甲,有效穿透距离可以达到六十米。除了造价昂贵以及射手训练困难,它完全不逊色于燧发枪。

    弩弦弹动的声音陆续响起。在士官们的口哨声中,每一组的猎兵同时扣动扳机。轻轻的破空声后,锋利的箭头穿越三十几米的空间,在后金散兵的身体里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

    强劲的弩箭轻松地穿透后金士兵的棉甲或锁子甲,扎破胸腹的皮肤,切开紧实的血肉。若是弩箭前进的路线上恰好有几根骨头,还能恶狠狠地把白森森的骨头打成两截。十几个后金散兵惨叫着摔倒在地上,其中的少数人比较不幸,没有立即死去,还可以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觉到着血液顺着三角形的伤口涌出的奇妙触感。

    后金散兵们同样松开弓弦,将重箭发射到猎兵们身上。为了追求灵活,猎兵们装备的护甲比普通战列线士兵们轻薄许多。面对二十几步外射来的重箭,几名运气很差的猎兵被击中护甲的薄弱处,闷哼一声倒在地上。

    受伤的猎兵没时间惨叫,他们立刻丢开沉重的弩箭,竭尽力气朝队伍两侧翻滚。胳膊上绑着白色袖章的医疗兵弯着腰小跑到他们身边,抓着猎兵的双手一路拖走。等到离开步兵们的前进路线后,医疗兵才有时间把伤者抬起来,运到后方处理伤口。

    这场对射无疑是后金散兵吃亏很大。根据战后统计,大概有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七十五的猎兵,击中他们的弓箭没有破甲。而实际受伤的猎兵中,又有大约一半人并未受到致命伤害。

    在双方散兵互相射击十分钟后,朱国斌所部的步兵和建奴大队,已经接近了两百米的决战距离。两方的散兵们很有默契地散开,将战场留给列队接近的步兵们。

    等到身上插着箭的猎兵们离开,所有士兵们都能清晰地看到对面的建奴。此刻,建奴们已经开始小跑,最前方大概有一百多名腰间挂着顺刀的弓箭手,正手抓着弓箭朝我们跑来。

    身旁的方海朝我投来目光,我摇了摇头,示意无需请求热气球支援。面对这种普普通通的后金步兵,消耗热气球上仅有的一些燃烧弹,实在得不偿失。

    “准备战斗!摆开队形!”朱国斌大声发出号令。随着号手吹响喇叭,连长们迅速走到队伍左侧,将拔出佩刀高高举起。原先以纵队小跑前进的步兵们迅速向两翼展开,不到十秒便变换成三排横队。

    “杀!”四百余人同时发出大吼。在吼声中,第一排战士单膝跪下,第二排战士微微弯腰,第三排战士则挺直站好。四百多杆步枪从人们身子的间隙伸出,黑洞洞的枪口一动不动地指着正在奔来的后金军队。连排长们单手执刀握在胸前,左手严整地贴着裤线,等候朱国斌的命令。

    后金军后方的流沙口大营里又发射了一发信号弹。很快,对面的后金兵大队便混乱起来。我站在马上,越过后金大队看向后方。在那儿,两百多名磐石营的幸存士兵正在黄斯通的带领下冲出残破的大营,朝建奴的后背袭来。

    这下建奴们必须做出选择:是向前击溃我们,还是向后击溃黄斯通。在我军士兵的目光中,一个穿着银白色铠甲的高大建奴喊叫几声。很快,原先踟蹰的建奴们再次向我军前进。他们选择先跟我们打一场,大概是觉得我们更加危险,不敢把后背交给我们。

    前排的建奴弓箭手开始射击。他们不敢靠近我军,只敢使用轻箭抛射。面对钢制的铠甲,这些轻飘飘的箭头毫无作用,打在铠甲上叮叮当当的响。等建奴弓箭手射了十多轮后,后排的甲兵开始前进。六十几米外响起铁甲甲叶互相碰撞的叮叮声。建奴阵线上人头耸动,密集的铠甲和头盔在清晨的阳光映照下反射出无数光点。一些零散的后金兵手执三眼铳和鸟铳,冒险性地冲到三十几米的地方开火。这种距离上的鸟铳已经可以对我军造成伤害,几名士兵被击穿铠甲,惨叫着向后倒在战友的怀里。

    但所有的战士依旧保持平静,如同三排木头人。两翼的猎兵集火将过于接近的后金兵打死。

    朱国斌一动不动地看着越来越接近的后金步兵。紧张的情绪让他的肾上腺素加速分泌,脸色变得通红,右手死死握住刀柄。终于,他确信建奴已经踏入四十米死线。

    “开火!”

    随着一声怒吼,连长们和朱国斌一起向前挥动军刀。三道苍白的烟气瞬间出现在步兵前方。由于距离很近,这些浓郁的白烟混合在一起,如同一堵忽然出现的白墙,隔开双方的视线。

    直径13毫米的铅弹在零点一秒后飞过了四十米距离,轻松撕裂后金兵的棉甲和锁子甲,在他们身体中变形解体,形成空腔效应,伤者的血液顺着那些孔道向体外激喷而出,化为一股股血箭。原本密集的后金队伍哗啦啦倒下一片人。站在前方的刀牌手就像台风里的稻草人一样迎面倒下,盾牌的碎片纷纷飞起。

    这一轮打击让后金阵列里倒下了大约一百人。空虚了许多的后金队伍里传来连绵的惨叫和哀嚎,侥幸逃过一死的幸存者们发出疯癫的嚎叫。在鲜血和破碎的肢体组成的地狱里,没有人还能保持冷静。一些建奴脱离了队伍,大叫着朝我们扑来;而大部分人则留在原地,一副想跑又不敢跑的样子。

    此时我的心中已经一片轻松。后金的远程火力向来一般,象征性地轻箭和极少数的鸟铳对我方造成的伤亡只是个位数。这样恐怖的伤亡比是后金不能忍受的。

    仅有的两门虎蹲炮发出吼声,将一百多枚铅弹喷向冲来的建奴。在漫天的血雨中,排成整齐队伍的步兵们已经呐喊着站起,在军官的带领下大步奔跑,挺着刺刀冲向被打乱了的建奴。

    “全军突击!”

    “万岁!”

    后金步兵的总崩溃开始了。单薄的阵线无法抵御刺刀步兵的集群冲锋,被齐射打懵了的建奴也没有丝毫反击的信念。三四百个建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敢于反抗,其余人就像被狼群追猎的绵羊一般慌乱地向后逃亡,一路丢弃武器和盔甲,试图跑得更快。

    休息了一段时间的贺宝刀们欢呼着从步兵方阵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