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姨母别着急啊,这小抄运作好了,不仅不会赔钱,还会赚钱呢。另外,小婿也没想专登上官体的诗词,我是想把它办成一份……报纸!”

    没错,崔耕就是由来俊臣的招数,想到了后世兴起的报纸。

    其实他这个想法也不算太超前。

    首先从汉朝起,就有报纸的雏形邸报。其次,二十年后,唐玄宗李隆基秉政,就会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正式报纸,名曰《进奏院状报》。

    这份报纸以报道朝廷政事为主,如某日皇帝亲耕籍田;以农为本;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赏赐有差;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僚廷争……等等。

    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崔耕知道报纸的干系太大,大体思路就是按照《进奏院通报》来的,只是想在其中加一个版面,专门刊登诗词歌赋。

    如此一来,首先是经费的问题解决了,这可是官报,当然得是朝廷出钱啊。

    其次,在官报上登的文章,那得是多大的权威?上官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顿时不同!

    还有最关键的,这份官报接受普通士子投稿!

    别忘了,这年头考进士,都是不糊名的,考官一是看你的文章写的怎么样,二是看你有没有名气。

    因此,产生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社会风气行卷。也就是考试之前,考生们会把自己以往写的的文章投给达官贵戚看,想办法为自己扬名。

    后来行卷的人太多了,达官贵戚们看都看不过来,人们就想出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招数,以求脱颖而出。比如陈子昂为了扬名,亲手把一张价值千贯钱的古琴砸了,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现在好了,有官报了,只要在上面刊登诗歌,马上就能名传天下,这可是一条得官的捷径啊,但凡有点追求的士子,谁敢不按照官报的风格来做诗?

    上官婉儿听完之后,如同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一般,呼吸都有些急促了,道:“本舍人已经尽量高估二郎了,但想不到,还是低估你了!报纸,报纸……这个法子好,婉儿可要好好地谢谢你。”

    “婉儿?自称的可真是亲热呢,这是当姨母的样儿吗?”太平公主语气有些怪异地道:“你别高兴的太早了,能不能办官报,还得过母上那一关呢。”

    上官婉儿此时已经眼角眉梢都透着笑意,道:“公主你就别担心这个了,婉儿可以肯定,陛下对此事肯定非常支持。”

    “为什么?”

    “你想啊,当初陛下为何要制铜匦,鼓励天下人告密?为何要重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

    太平公主道:“当然是怕有心人谋反,这跟报纸有什么关系?”

    “哼,若百姓们尽皆以为陛下乃是圣人降世,即便有个把丧心病狂之徒,又能掀起什么风浪来?婉儿以为,这官报一出,天下人心就尽归陛下了。”

    这话当然是夸张了一点,不过,报纸的作用还真的无法低估。什么童谣啊,谶言啊,还不是有心人放出来操纵舆论的?这些跟报纸比起来,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武则天掌握了这一利器,可以大大的稳固统治;上官婉儿掌握了这一利器,可以操纵诗歌的走向!

    太平公主冰雪聪明,瞬间就秒懂了,道:“这么说,想出报纸这个主意,还是大功一件?走,咱们俩马上就入宫面圣!”

    “且慢!”崔耕赶紧阻拦道:“二位,你们是不是忘了一件事儿啊?”

    上官婉儿道:“什么事?二郎放心,本舍人早就命人去洛阳县衙,给陈子昂销案了。”

    “不是那个……”崔耕道:“您别忘了,要发扬光大上官体,除了把官报办出来之外,还得把它牢牢掌握在咱们手里。所以,不如就把这个差事,交给我们著作局吧。”

    著作局本来就是专管一些抄抄写写的事儿,求得武则天的同意不难,最关键的是,崔耕是著作局的正管啊,上官婉儿稍微一考虑,就点头应允。

    直到现在,崔耕才开始诉苦,说起著作局经费的问题。

    结果上官婉儿非常痛快地大笔一挥,写了个条子给崔耕,让他去户部领钱五百贯。至于名目么……报纸筹备金!

    别管户部的人懂不懂啥是“报纸筹备金”了,上官婉儿这四个字,难道不值五百贯钱?

    崔耕拿了纸条,非常嚣张地回到著作局,道:“彭春,赶紧召集人手,跟本官去户部领钱去!”

    别嫌五百贯不多,想当初崔耕荒唐大梦初醒,把自己的房子质押了,也才一百五十贯!这五百贯钱,足够著作局的人快活个把月了。

    也别嫌崔耕兴师动众,这年头铜钱和布帛才是主要流通货币,五百贯钱重达三千斤,人去少了还真不成。

    当一大车铜钱进了著作局,整个著作局顿时沸腾了。

    “崔著作不愧是点金圣手啊,才上任两天就把经费的问题解决了。”

    “那是,崔著作是什么人?跟来俊臣斗了多少次了,哪次落了下风?瞧着吧,这才是个开始呢,有了崔著作,咱们著作局可要兴旺起来了!”

    “那敢情好,这领不了银子回家,娘子都不给好脸色呢!说起来,真是斯文扫地啊!”

    ……

    彭春此时肠子都悔青了,低声道:“卑职有眼不识金镶玉,今日多有怠慢之处,还望崔长史恕罪啊!”

    崔耕也没想跟他一般见识,道:“好说,好说,皇帝还不差饿兵呢,彭佐郎心里有怨气,本官可以理解。还是我告诫周冉那句话,下不为例!”

    “多谢崔长史宽宏大量。呃……”

    眼见崔耕如此有手腕,彭春马上就开始为他出谋划策起来,道:“秘书监刘自立不是个省油的灯,依卑职看,这五百贯钱咱们得省着点花,以备不时之需啊!”

    “省着点花?”

    崔耕轻笑一声,道:“这五百贯钱才哪到哪啊,听本官的,今天大家去云来酒楼吃酒,庆祝本官走马上任!”

    云来酒楼虽不是长安城顶级的酒楼,但也算相当高档的所在了。

    彭春当时就有些含糊,道:“云来酒楼也就是名气大,其实也没什么好吃的。要不,咱们去清风楼?云来酒楼一百贯的宴席,清风楼五十贯就能置办出来。”

    “哼,一百贯?今天咱们照着两百贯花。”崔耕拍了拍彭春的肩膀,安慰道:“彭佐郎,别担心,咱们著作局以后的经费充足着呢。另外告诉你,从今往后,借给他刘自立俩胆子,也不敢对咱们著作局炸刺!”

    ……

    ……

    三个月后,洛阳城,张家老店。

    洛阳如今是大周国都,茶楼酒肆林立,张家老店的装修和饭菜只能算是中等偏下,全靠着本店自酿的张家酒有些名气,才能招揽些上档次的客人。

    “卖报嘞,卖报嘞,最新出的《神都时报》,十个大子儿一个,上面还有洛阳最当红姑娘柳含嫣的画像呢!”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吆喝着进了店内。

    “神都时报?这是什么玩意儿?”

    一个国字脸,满脸络腮胡子的壮汉嘟囔了一句,招呼道:“小孩儿你过来,本将军有话问你。”

    那少年别看岁数不大,混迹市井已久,招子毒得很,他一搭眼就知道,这壮汉的“将军”之名,恐怕不是自吹自擂,赶紧走上前去,掏出一份《神都时报》,殷勤地道:“这位将军,您是为了这个?”

    那壮汉“嗯”了一声,接过《神都时报》一看,就不由得微微皱眉。

    这上面有民间奇谈,有家长里短,有连载的俗讲……这些就不说了,甚至还有商家的广告,香艳故事,乃至一个酥胸半露的美女画像!

    壮汉不悦道:“这是什么东西?斯文扫地!朝廷怎么会允准这种东西流传?”

    那少年听了这话,顿时有些不乐意了,道:“这东西怎么啦?没有这《神都时报》,我还得做乞索儿呢!再说了,这份报纸乃是陛下亲自允准成立的,莫非你对她老人家有意见?”

    “我……”那壮汉被顶了个缩鸡大窝脖,但洛阳乃天子脚下,他还能不敢发作,只得恨恨地道:“那陛下一定是被无耻小人蒙蔽了!”

    少年轻笑一声,道:“蒙蔽?哼,依我看啊,陛下英明得很呢。我知道您想看什么样的,喏,这份给您……”

    说着话,他将一份《大周皇家报》递了过去。

    这上面的文字就很对那壮汉的胃口了,总共是三版。第一版。大体意思是天下太平,陛下英明,众官僚尽忠职守。当然了,一些害人之马还是有的,但都被御史台消灭在萌芽之中了。

    第二版,讲的是朝中一些大事,比如某官因何事去职,陛下最近发布了什么政令,乃至我大周战神王孝杰将军,又打了什么大胜仗,近期准备进京述职等等。

    第三版,就是诗词歌赋专版,大多都词藻华丽,绮错婉媚。另外也有一些新体诗,但读起来晦涩难懂,不成气候。

    那壮汉点头道:“都像是《大周皇家报》多好,编这《神都时报》的人简直该死!”

    那少年嘴角微翘,道:“照您这么说,编这《大周皇家周报》是忠臣,编这《神都时报》的,就是大大的奸臣了?”

    “呃……也可以这么说!”

    “告诉您,这么想就完全错了。因为……”

    “什么?”

    “建议编这两份报纸的是一个人,那就是著作郎崔耕崔青天!”

    “啥?崔耕?”那壮汉颇感兴趣地道:“这崔耕如今的名气大得很呢,他为啥要建议办这两份报纸呢,你给我说道说道。”

    说着话,已经随手递了一个金豆子过去。

    那少年顿时高兴地道:“您问我就算问对人了,关于这事儿的前因后果,且听小的慢慢道来!”
………………………………

第380章 舆论握手中

    那少年口舌便给,很快就把事情的经过交代得清清楚楚、宛若亲历。

    三个月前,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联袂入宫,请办报纸。武则天非常重视,马上就在通天宫(明堂)召集朝廷重臣议事。

    这其中包括五位新鲜出炉的宰相:娄师德、苏味道、李峤、李元素、孙元亨,以及几位当红的朝廷亲王:梁王武三思、魏王武承嗣、河内王武懿宗,另外还有司农少卿来俊臣、内舍人上官婉儿。

    一听“报纸”这个主意是崔耕想出来的,来俊臣马上就表示反对,理由有三。

    其一,孔圣人不是说了吗?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朝廷大事由诸位大臣决定就行了,交给百姓们议论干啥?恐怕这报纸就是祸乱之源啊。

    其二,报纸发行的少了,就跟邸报差不多,用处不大。发行多了,其费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朝廷连年对吐蕃和突厥用兵,支撑得住吗?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百姓愚氓,谁关心朝局有什么变动啊。至于诗词歌赋,对于那些下里巴人更是毫无意义。所以,即便报纸印出来了,恐怕也只是白白浪费朝廷的钱财而已。

    这三条理由一出,还真把大家伙难住了。没奈何,只能把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崔耕招来,当庭问对。

    崔耕道:“其实来少卿的三条疑议,完全不知一驳。咱们先说第一条,莫非没有报纸,百姓们就不会议论国政了?不见得吧。当初徐敬业起兵之时,为什么有几十万百姓官吏附逆?还不是听了一些心怀叵测之徒的挑唆?”

    顿了顿,崔耕特意加重了语气,继续道:“舆论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万万不可轻忽啊!”

    “舆论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这句千年之后的名言甫一出现,就打动了对政治极为敏感武则天。她轻拍着几案,微微颔首道:“崔著作此言甚是,看来这报纸是非办不可了。”

    来俊臣再大的胆子也不敢跟女皇陛下对着干啊,只得道:“报纸虽好,但朝廷没钱怎么办?崔著作有点金圣手之名,不知何以教我?”

    这个问题当然就更难不倒崔耕了,他马上就提出了订阅加广告的概念。

    广告就不用说了,如何让百姓们肯花钱订报纸呢?和尚们的俗讲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参照。

    把民间故事、稗官野史、奇闻异事,乃至种种才子佳人的故事登上去,百姓们肯定大感兴趣。

    最后,崔耕甚至提出了一个思路,和尚们的俗讲深受欢迎,俗家人完全可以讲报纸啊!

    这报纸上的故事都是新的,那些读了点书却没有功名的人,完全可以靠着在茶楼酒肆中给不识字的人读报,换取一天的嚼裹。

    这些人本来是社会上最不稳定的力量,通过一份小小的报纸,就把他们和朝廷联系在了一起,何乐而不为?

    武则天听了崔耕这些理论之后,直乐得脸上的核桃纹都裂开了,赞叹道:“三十岁不到,就制崔药、做糖霜、平蝗灾,现在又发明了报纸,崔爱卿实在是上天赐予朕的股肱之臣啊!”

    女皇陛下话音刚落,来俊臣就急了。

    他心中暗想,崔耕当五品官的时候,本官就奈何他不得。他要是真成了什么“股肱之臣”,我还有个好吗?侯思止被李昭德杖毙的前车之鉴,可就在眼见。

    他眼转一转,跪倒在地道:“陛下,微臣以为,崔耕是奸臣,理应立即正法,以儆效尤!”

    “嗯?为什么?”

    “朝廷发布的官报上,既有香艳故事,又为们商人们做“广告”。陛下请想,后世会如何看待我大周?是霪荡无耻还是铜臭味实足?崔耕这是要拿您的名声换钱花啊,实在是居心叵测之至极!”

    这还的确是个问题,武则天今天都七十多了,既要考虑眼前的利益,也得考虑身后名啊。

    她看向崔耕道:“崔爱卿,你以为呢?”

    崔耕胸有成竹地道:“微臣只说四个字,陛下就会明白,来少卿的担忧完全是杞人忧天。”

    “哪四个字?”

    “捉钱令史。”

    “妙啊!”

    武则天瞬间就秒懂了,大唐开国之际财政困难,贞观十五年,李二陛下下令朝廷发放高利贷。

    钱是得了不少,但反对的声浪也很多,这其中以宰相褚遂良为首,劝说道,陛下乃万民表率,怎么能干这么毁人品的事儿呢?

    李二陛下从善如流,说,那朕以后就收手?

    褚遂良说,您收手了,那国库没钱给百官发俸禄咋办?微臣的意思是,这事儿啊,得招一些名声比较臭的人来干,咱们朝廷等着收钱就行了。

    于是乎,大唐朝廷的御用黑手套捉钱令史就此诞生。

    武则天道:“崔爱卿的意思是,这份报纸就不由朝廷发行了?”

    崔耕摇头道:“报纸不由朝廷发行,一来是不够权威;二来,如此利器不为朝廷控制,恐怕太阿倒持。所以,微臣以为,可以办两份报纸,一份由著作局主管,是为《大周皇家报》;另外一份由朝廷特许商家经营,是为《神都时刊》。然后,用《神都时刊》得的钱贴补《大周皇家报》。”

    ……

    ……

    那个自称将军的壮汉听到这里,一阵摇头道:“崔耕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两份报纸,肯定是《神都时报》影响大。他只为著作局划拉了一个《大周皇家报》,那不是得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那少年可是崔耕的忠实粉丝,道:“您这么想就完全错了,事实上,这《神都时报》也在崔著作的掌握之中哩。”

    “哦?此言怎讲?”

    “崔著作人称点金圣手,他说《神都时报》能赚钱,达官贵戚们顿时趋之若鹜,最后争竞来争竞去,还是四海商会罢了头筹。您知道四海商会的大董事是谁吗?崔著作啊。怎么办《神都时报》,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儿?”

    那壮汉将军屡屡被少年驳倒,深感面上无光,质疑道:“我说小孩儿,你一个卖报的,怎么知道这么多事儿?该不会这些都是你编的吧?”

    “小的哪敢骗您呢?”说着话,少年从背后的报囊中最里面,抽出来一份报纸,道:“您看看这就全明白了。”

    壮汉接过来一看,不由得脸色微微一变。

    原来,这是《神都时报》发行的第一期报纸,里面用一个非常大的版面,将这场廷争的过程描述了一遍。每个人说了什么话,什么动作表情,乃至他们的所思所想,都刻画的栩栩如生。

    整个过程中,武则天英明神武,上官婉儿沉稳干练,各位宰相为国为民,几位王爷忠君爱国,唯一的小丑,就是大周司农少卿洛阳令来俊臣。

    他卑鄙无耻,嫉贤妒能,简直就是人渣的典范!

    不过……《神都时报》又不是来俊臣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不用问,这是在故意编排来俊臣啊!

    ……

    ……

    待那少年走后,壮汉旁边的一个伴当疑惑道:“来俊臣倒霉,王将军您不是应该高兴吗?怎么现在好像……”

    没错,这壮汉就是有大周战神之称的王孝杰。

    他说道:“没错,当初害死黑齿将军的人里面,就有来俊臣,某真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不过……恐怕去了来俊臣,又来了一个比他更卑鄙无耻的小人啊。”

    “您是说……著作郎崔耕?”

    王孝杰道:“不错,就是他!如今大周两份报纸,都掌握在崔耕手里。今日他能用这招对付来俊臣,来日就未必不能用这招对付朝中的忠直之士,本将军深以为忧啊。”

    那伴当挠了挠脑袋,道:“不能吧,俺可是听说,那崔耕的名声好得很,人称崔青天哩。”

    “崔青天?”王孝杰轻哼一声,道:“掌握了这两份报纸,就几乎等于掌握了天下舆论。有了如此权柄,他能否还坚持本心,那可就不好说得很了。”

    ……

    ……

    朝堂上都是人精,王孝杰能得看出来崔耕如今的分量,其他人自然也能看得出来。这些日子,崔耕真可谓是炙手可热,邀请他赴宴的请帖纷至沓来。

    这一日,崔耕又得到了一份请帖,上面言辞恳切谦卑至极,邀请他务必今晚赏光赴宴,万勿推脱。落款是:左羽林将军苏宏晖。

    苏宏晖?不认识!

    崔耕暗暗寻思,我再怎么牛逼,也不值得三品将军如此巴结吧?恐怕这场宴会大有蹊跷啊!
………………………………

第381章 夜宴有文章

    当天傍晚,左羽林将军府。

    “崔著作,里边请!”苏宏晖亲自出迎,将崔耕引进了一个大厅。

    嗯?

    崔耕稍微一扫,就是脸色微变。

    客厅内是四男一女,一个是面色粗豪的中年人,一个是崔耕的至交好友陈子昂,另外三个却正是契丹酋长孙万荣的儿子孙伯兴、孙仲立和女儿孙叔雯。

    当初这兄妹三人一起到定州偷学蚯蚓养鸡的技术,被封常清识破了身份,最后崔耕仔细权衡,还是把他们放了。怎么如今,他们成了苏宏晖的座上客了呢?

    苏宏晖却误会了崔耕的意思,赶紧解释道:“今日难得“膳仙子”大驾光临,苏某就多请了几个客人,崔著作不介意吧?”

    “哼,本将军都不介意,他一个小小的著作郎凭什么介意?莫非真以为主管了两份报纸,就可以视天下人如无物了吗?”那个面色粗豪的壮汉道。

    擦!

    我招你惹你了我?

    崔耕微微皱眉,语气有心生硬地道:“敢问这位是?”

    “本将军乃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清源县男、左卫大将军,王孝杰!怎么?你姓崔的不服气?

    “我……”

    崔耕哪敢不服气王孝杰啊,别说这一长串头衔了,光凭人家乃是黑齿常之死后大周唯一的名将,就足够压制他了。

    他赶紧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礼,道:“下官崔耕,参见王将军!久闻王将军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实在是三生有幸!”

    “起来吧。”王孝杰挥了挥手,淡淡道:“本将军有句话,想送给崔著作,不知崔著作想不想听?”

    “下官求之不得,不知王将军送的那句话是……”

    王孝杰道:“宁从直中取,莫从取中求!崔著作要想得到高~官厚禄,还需走正道啊。”

    我哪不走正道了我?

    崔耕再傻,此时也听明白王孝杰对自己有很深的成见了,沉声道:“王将军这话是大有深意啊,能否说明白些?”

    苏宏晖今天宴请崔耕等人,还指望这几位以后精诚合作干一件大事呢,万没想到崔耕和王孝杰一见面就掐了起来。

    他赶紧打圆场道:“呃……崔著作,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和王将军素昧平生,唯一的交集不就是突厥吗?人家王将军是想和你谈谈突厥哩。”

    “突厥?”

    苏宏晖道:“如今我大周和突厥的和议已成,太后封默咄为右卫大将军、归国公。王将军的意思是,崔著作和突厥公主勾勾搭搭的没用,真正想让突厥俯首称臣,还得靠王将军这样的无敌猛将哩,哈哈!”

    真的假的?

    我倒是没和王孝杰比较高低的意思,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