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

    真的假的?

    我倒是没和王孝杰比较高低的意思,但是……名扬天下的王孝杰真有这么浅薄?

    崔耕满腹狐疑,但苏宏晖可不给他继续发问的机会了,道:“呃……天色不早,诸位贵客已经饿了吧?不如下官这就让人上菜?”

    随后,他轻拍了两下手,就有无数的美酒佳肴流水价一般端上来。

    趁着这功夫,崔耕特意坐到了陈子昂身边,低声道:“子昂兄,你和苏宏晖有交情?”

    陈子昂微微摇头,道:“人家是三品大将军,我是六品侍御史,身份差得远呢,能有什么交情?”

    崔耕更纳闷了,道:“我跟则苏宏晖之前也没什么来往,奇怪,这场招待真是奇怪。”

    “想不明白就别想了。”陈子昂道:“要我说啊,单凭今天这顿饭,咱们就算不虚此行!知道“膳仙子”吗?她做的饭食享誉洛阳城,最关键的是,一个月才肯做一桌菜,咱们能吃上一次,就算是难得的福分了。”

    真的假的?

    崔耕仔细观瞧,赫然发现这些菜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每道菜都实乃平生所仅见!行,这膳仙子真对得起她的名头啊!

    正在这时,有一女子双手托者一道大菜,走进了厅内。

    苏宏晖、王孝杰和陈子昂都认得此女,赶紧站起身来,齐声道:“有劳膳仙子了。”

    这么客气?

    崔耕也跟着起身,仔细端详,发现这膳仙子的年纪在二十左右,长得虽不算丑,但最多也就是中人之姿,唯有那双眼睛又明又亮,格外出挑儿。

    膳仙人把那道菜放下,微微一福,道:“诸位大人快快请坐,妾身愧不敢当。”

    随即拢了拢额前的秀发,介绍道:“这道菜是今天的主菜,叫做“翡翠冻鸡”。先将整鸡放入锅中煮透,然后再取出用油布包好,放入井底冷却,出骨取肉。最后用煮鸡的汤加猪大骨、羊蹄等及葱姜料煨制两个时辰,加纱布过滤掺进菠菜汁调匀,最后将鸡肉下入汤中,冷却凝固而成。诸位大人请用。”

    崔耕等人各尝了一口后,果然感觉滑嫩异常,鲜美至极,又是一阵赞叹。

    按说膳仙子本质就是一个厨子,介绍完这道“翡翠冻鸡”就该退下了。

    可奇怪的是,她依然不走,一转身退到了苏宏晖的身后。

    有这么一位盯着,崔耕是浑身不自在,略吃了几口后,就把筷子放下,直入正题道:“苏将军,您今天请我们几个来,总不会是单单吃顿饭那么简单吧?”

    “呃,当然,事实上,苏某人也是受人之托。”

    噗通~~

    苏宏晖一使眼色,孙伯兴、孙仲立、孙叔雯以及膳仙子,同时起身,给在场的诸人跪下了。

    崔耕等人一看这架势,顿时一阵腻歪。孙家三兄妹也就罢了,这刚吃了膳仙子的东西,着实有点嘴短啊!

    王孝杰身份最高,问道:“尔等是有事要求我们三人?”

    “不错,正是。”孙伯兴连磕了几个响头,道:“还请王将军开恩,救我们契丹部于水火之中啊!”

    “你们契丹怎么了?”

    “今年我们契丹部发生了一场白灾,牲畜冻死无数,可营州都督赵文非但不给予赈济,还让我等加倍缴纳供奉,我契丹八部真是没法维持了。”

    王孝杰道:“你的意思是……让本官约束下赵文?这倒是没问题。你们契丹乃是羁縻,本就不该多交供奉。”

    咳咳~~

    苏宏晖忽然轻咳一声,打断道:“王将军,您约束赵文恐怕是治标不治本啊!”

    他往四下里看了一眼,压低了声音,道:“赵文之所以敢把契丹逼到灭族之境,主要是契丹牵扯到了李昭德谋反一案。所以,他们是想……呃……王将军能否给李昭德求个情,免其一死啊!李昭德都活着,想必赵文也就不敢拿契丹怎么样了。”

    李昭德谋反案,那粘上就没个好啊,王孝杰怎肯这滩浑水?马上就连连摇头,道:“此事关系重大,本将军爱莫能助。”

    膳仙子忽然开口道:“就算不考虑契丹人,王将军也得考虑考虑庐陵王吧?如果李昭德被斩,庐陵王想必也很难独善其身。李氏宗族如今只剩下太子和庐陵王两条血脉,王将军难道真的要见死不救吗?”

    “嗯?”

    王孝杰眼中精光一闪,道:“想不到啊,你膳仙子竟然是庐陵王的人?本将军原来还以为李昭德是冤枉的,如今看来,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啊!”

    “不错,妾身是庐陵王的人。”膳仙子道:“庐陵王对小女子曾有大恩,小女子愿意粉身以报。你王将军世受李唐国恩,难道就想眼睁睁地看着李唐血脉断绝?”

    “哼,李唐国恩?”

    啪~~

    王孝杰猛地一拍几案,恶狠狠地道:“某的功劳,是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某的官爵是当今陛下赐予的,与李唐何干?膳仙子,念你是一个无知女子,刚才那些话本将军就当没听见。以后再敢多说半句,说不得……就让你去丽竞门中走一遭!”

    “是,小……小女子再也不敢了,妾身告退。”

    膳仙子似乎被王孝杰凶狠的样子吓住了,福了福身子,退了出去。

    待他走后,苏宏晖是没口子的道歉,说万不知这膳仙子跟李显是一伙的。她之前跟自己说的是,曾经受过李昭德的大恩,想向王将军讨个人情。

    一个女子能干出什么大事来?王孝杰也不为己甚,只是声称下不为例。

    孙伯兴似乎还不死心,膝爬几步向前,看向崔耕道:“崔著作,您宅心仁厚,当初曾经向我契丹赐下蚯蚓养鸡的技术。如今能否再发慈悲,为李昭德说几句话呢?”

    “我……”

    崔耕可不敢像王孝杰那样严词拒绝。

    一是人家李昭德曾经救过他的命,另外一个,也是最关键的是,他已经想明白了,这里面的水深着呢!

    说实话,武则天心智如铁,无论自己还是王孝杰,都不大可能劝她收回成命。

    以孙伯兴乃至苏宏晖的见识,难道还能看不出来?

    恐怕他们的目的,不是要问自己和王孝杰肯不肯救李昭德,而是借膳仙子之口,问自己和王孝杰对庐陵王的想法。

    历史上王孝杰是怎么死的?就是因为孤军深入,而后队的苏宏晖惧怕契丹,没有及时救援所致!但坑死大周第一名将之后呢?苏宏晖竟然又忽然立了大功,让武则天都不好处罚他。

    仔细想想,真是让人不寒而栗,恐怕王孝杰不是亡于契丹,而是亡于李显!

    自己如今掌握两种报纸,算是入了李显的法眼了,牙崩半个说不字,就得是跟王孝杰同样的下场!

    但要说就此投向李显呢?还是不行,李显毕竟实力远逊于武则天,保得住苏宏晖,却未必能保得住自己。历史上,平定契丹之后,武懿宗对朝廷“通契丹者”大杀特杀,其实就是武李之争的延续。

    所以,如今最好的法子,其实就是……不表态!

    崔耕心思电转,忽然一个典故涌上心头,道:“唉,不是本官不愿意救李相,实在是天数已定,万难更改啊!”
………………………………

第382章 崔耕讲故事

    “突厥盐”和“族盐”的典故早已流传天下,崔耕身上很是罩了几分神秘色彩。

    他此言一出,苏宏晖马上就被转移了主意力,道:“早……早已注定?莫非这个案子还扯连到天意不成?”

    崔耕往四下里看了一眼,故作神秘道:“那是自然。您还记不记得,两年前,李相曾经发出过一项政令:自今已后,公坐徒,私坐流,经恩百日不首,依法科罪。”

    苏宏晖当然明白,这条政令主要说得是,从今以后,公罪徒刑以上,私罪流刑以上,犯罪后百天之内不自守,无论任何原因都不得减罚。

    说实话,苏宏晖才不管李昭德是死是活呢,他主要担心的还是“天意”事关李显。

    “原来是这个啊……”苏宏晖长松了口气,道:“不是本将军说,李相着实太刚愎了些。因为他这条政令,不知多少可死可不死之人,受了那一刀之苦哩。”

    崔耕附和道:“可不是吗?依照李相这条政令,他就必死无疑,谁求情也没用。嘿嘿,死在自己所定的政令下……仔细想来,这其实就是那些人对他的冤报啊,实非人力所能挽回,咱们还是别白费力气了。”

    陈子昂本能地就感觉到今天的气氛很不对劲,赶紧岔开话题道:“一饮一琢莫非前定,李相也是自作自受。好了,多说无益,来,咱们吃菜饮酒,莫辜负了膳仙子的好手艺哩。”

    崔耕端起酒杯道:“子昂兄,小弟敬你!”

    苏宏晖也道:“来,咱们共饮此杯!”

    啪!

    正在一片其乐融融之际,忽然,王孝杰轻拍几案,豁然而起!

    他斜眼瞥向崔耕道:“崔著作,你装神弄鬼,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本将军!”

    苏宏晖赶紧道:“崔著作可不是装神弄鬼,想当初在大理寺的大堂上,他说……”

    “哼!那我不管!本将军只知道,我大周的舆论,决不能落到一个装神弄鬼之徒的手里!崔耕,你等着听参吧!”

    说话话,冲着苏宏晖抱拳拱手,道:“苏将军,多谢款待,告辞了!”

    言毕,毫不给面子的转身离去。

    “诶,王将军别走啊!”

    苏宏晖高举右手,面色阴沉不定,最终“呸”了一声,道:“什么玩意儿啊,早晚有你倒霉的一天!”

    眼看气氛不对,崔耕和陈子昂也客客气气地提出告辞。

    苏宏晖之所以今天叫上陈子昂,主要是想冲淡这次宴请的政治意味,略微挽留了几句也就允了。

    不过对于崔耕,他就极力挽留了,拽住崔耕的袖子道:“崔著作慢走,本将军还有几句心里话,想对崔著作说哩。”

    “好吧,不知苏将军想说什么?”

    “呃……你们退下吧。”

    苏宏晖一挥手,伺候的丫鬟仆役乃至孙万荣的二子一女纷纷离去,大厅内顿时只剩下他和崔耕二人。

    然后,苏宏晖就扯起了闲篇,比如说,王孝杰的军事才能其实也就那样,胜仗打的多,败仗也打的也不少,甚至被吐蕃人俘虏过。要不是他长得像吐蕃赞普的老爹,早就被砍了脑袋了。奶奶的,凭长相活命,这种人也配做夏官(兵部)尚书?

    比如说,庐陵王李显的声望很高,当初要是派李显坐镇前线,默咄未必敢进犯中原,也就没王孝杰什么事了。

    比如说,若是李显受了李昭德的牵连,恐怕天下不安,契丹、吐蕃乃至突厥的反应皆未可知,李唐的忠臣孽子们也会挑事儿。

    ……

    崔耕听着听着,额头上冒出了一阵细密的冷汗。他明白,苏宏晖这是在对自己旁敲侧击呢,若是自己一直装糊涂的话,恐怕就会被视为武氏一党了。

    他想了一下,展颜笑道:“苏将军,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本官给你讲两个故事如何?”

    “故事?什么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夺门之变,发生在万里之外的大明……”

    所谓夺门之变,说得就是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其弟朱祁钰继承皇位,遥遵朱祁镇为太上皇。

    后来朱祁镇被放回来了,但是朱祁钰非但不让位,还把他软禁了。

    一个手握天下权柄出口成宪,一个为阶下囚连身边的人都保不住,双方实力的对比非常明显,朱祁镇表面上绝无翻盘的希望。

    可事情的发展,几乎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之外。四年后,朱祁钰的亲生儿子死了。七年后,朱祁钰身染重病,卧病在床。

    结果,朱祁镇在几个大臣的护卫下,非常容易就闯过东华门,成功复辟。

    崔耕虽然说得是史实,但听在苏宏晖的耳中,这其实就是个寓言!

    朱祁镇是皇帝,李显是皇帝。朱祁镇因为被俘,失去皇位;李显被武则天赶下台,赶下皇位。朱祁钰没有儿子,武则天的儿子都姓李有等于无。后来,一个临朝称制,一个被软禁,更是与武则天和李显的关系如出一辙。

    朱祁镇能重新复辟,李显凭什么不能?

    最关键的是,崔耕的这个主意太符合苏宏晖代表心思了大家啥都不用干,等着武则天病重不起就行了,简直毫无风险啊。

    不过……这样做,真的就万无一失?

    苏宏晖有些迟疑道:“崔著作,因为朱祁镇和朱祁钰并无其他兄弟,所以夺门之变有惊无险,但是如今……”

    苏宏晖没继续说下去,但崔耕也明白他的意思:武承嗣请立自己为太子,被武则天当场否了,他是没什么希望了。但还有武三思呢?就算不谈武三思,当今太子李旦也不可小觑啊!

    崔耕他眼珠一转,道:“这就牵扯到本官要讲的第二个故事了:在万里之外,有一国为清。其时,康熙大帝在位,九子夺嫡……”

    九龙夺嫡的故事,精彩无比,苏宏晖听了个如痴如醉。

    待听到从不结党的四阿哥胤继承了皇位后,他已经是笑容满面。

    苏宏晖道:“前面夺门之变的故事简略了些,本将军还以为是崔著作是现编出来的呢!但这九龙夺嫡的故事极尽曲折又合情合理,莫非……果有其事?”

    “那是自然。”崔耕点头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苏将军现在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吧?”

    苏宏晖激动地道:“崔著作今日一席话,颇有诸葛亮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的风采啊!有朝一日……崔著作当记首功!”

    呼~~

    崔耕这才长松了一口气,有没有大功咱不管,只要你李显老老实实待在房州,别把咱拖下水就成。

    然而,世事岂能尽如人意,就因为他这一番话,已经被人给盯上了。

    ……

    ……

    房州,庐陵王府,书房中。

    “嘻嘻!”

    随着一声娇笑,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从书桌下钻了出来,扯着李显的胡子道:“父王,你看什么呢,那么入神?女儿躲在书桌下那么久,你都没发现!”

    “裹儿?”

    李显先是一惊,见是自己爱女李裹儿才放下心来,道:“父王在看一封信。呃……这个崔耕崔二郎,实在不简单啊!”

    李裹儿忽闪着美丽的大眼睛,兴奋地道:“崔耕?女儿听说过他哩。据说此人不知从哪学了一身神通道法,奇门遁甲占卜算命无所不通。最出名的,还是他擅长点金术,伸手一点,什么都可以变成黄金。人送绰号,点金圣手。”

    “你从哪听的这些奇谈怪论?”李显哭笑不得地道:“说崔耕是点金圣手,那是说他擅长做买卖,一本万利,跟什么点石成金术不挨着。”

    “什么奇谈怪论啊?”

    帘栊一挑,一个美妇走进了书房内,正是李显的正妻韦氏。

    李显对自己的这个老婆是相当信赖的,随手就把那封信递了过去,道:“我们正谈崔耕崔二郎呢。”

    “崔耕?这个人最近搞出了两份报纸,风头正盛呢。”

    韦氏接过信来仔细看了一遍,沉吟道:“不管这两个故事是真是假,崔耕能有这番见识,已经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了。王爷的夹袋里,恐怕没人能与之相提并论哩!”

    李显高兴地道:“可不是吗?最关键的是,他为什么对苏宏晖讲这两个故事?那不正好说明心向本王吗?”

    “哦?是吗?那王爷准备如何对待此人呢?”

    “当然是尽力拉拢,封官许愿。”

    “哼,妾身可不这么认为。”说着话,韦后拿起一个火折子,将那封信点燃了,慢条斯理地道:“崔耕若是有意效忠王爷,早就对苏宏晖挑明此事了,哪还用得着搞什么暗示?依妾身看,他主要还是想首鼠两端啊,您的拉拢,恐怕没什么用。”

    “啊?那可怎么办?”

    韦后冷笑一声,道:“锦上添花哪及得上雪中送炭?不如……让咱们的人给他找点麻烦!”
………………………………

第383章 婚礼进行时

    崔耕最近还真是痛并快乐着,说快乐,是因为婚期将至,他作为一个二十五六的老处男,能不兴奋吗?

    说痛,是因为《大周皇家报》,被武则天从著作局拿走了,交由秘书省弘文馆管理。

    非但如此,《神都时报》也不是大周境内唯一的民间报纸了,来俊臣手下的推事院也办了一份报纸,叫做《洛阳时报》。

    神都就是洛阳,洛阳就是神都,这摆明了是要跟《神都》死磕啊!

    最气人的是,来俊臣毫无下限,在报纸上用偌大的版面搞了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小黄文出来。

    崔耕人称崔青天,当然不能有样学样。两份报纸掐了半天,最后竟然是《神都时报》落了下风。

    当然了,舆论的权柄被分弱,这是早晚的事儿,崔耕也早有心理准备。

    最令他郁闷的是,提出此事的不是来俊臣,而是武则天最宠信的大将王孝杰。

    王孝杰的理由也是非常充分的,崔耕这家伙最爱装神弄鬼了,当初在大理寺正堂上,就说什么“突厥盐”和“族盐”的谶言。

    现在他掌握了两份报纸,若是说什么“天命在李”可怎么办?就算没那么严重,崔耕出于私心打击异己,朝廷也不可不防。

    武则天深以为然。

    王孝杰是保家卫国的大周名将,崔耕还真不想跟他翻脸,也只能是暂时忍了。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不久之后,王孝杰又提出来,《神都时报》和《洛阳时报》刊登的内容太过下流,最好能同时取缔。至于《大周皇家报》的问题么,我大周富有四海,还差这点钱?

    说实话,武则天还真的就差“这点钱”,将他的奏折留中不发了。

    虽然《神都时报》保住了,但王孝杰这份奏章的影响已经造成大家都认为,王孝杰这是要跟崔耕死磕啊!要不然,你一个兵部尚书,左卫大将军,吃饱了撑的屡次三番管秘书省的事儿?

    紧接着,又有不少人开始宣扬,经过王孝杰和来俊臣地不断挑唆,武则天对崔耕成见已深。恐怕用不了多久,崔耕就要倒大霉,大家最好还是离他远点,免得引火上身啊!

    尽管这个说法有些牵强,但架不住说得人多啊。三人成虎之下,渐渐地崔府门前,开始门前冷落马蹄稀。

    时光似箭,眨眼间就到了万岁通天二年,二月十七,崔耕和卢若兰成亲的日子。

    婚者,昏也。

    白天没什么事儿,眼看者天色将晚,崔耕才在崔、小九儿的簇拥下,来到了卢景祚的府邸。

    接下来,就该崔耕大展文才了。

    在大唐(武周)年间,诗风极盛,一下马,就得先做一首《入门诗》。

    进了府门有中门,进了中门有临时搭建起来的人造门,连进了几个人造门之后,就是正堂门。

    哪道门前都有十几个手持棍棒的健妇把守,这时候就要做《求情诗》。做得出来还则罢了,做不出来新郎就得挨一顿揍,虽不致命但绝不好受。

    过五关斩六将,连做十余首《求情诗》,好不容易进了正堂屋吧,人家新娘子还不能立刻跟着走,为啥?废话,新娘子出门子,那不得打扮打扮啊?没奈何,就得做一首《催妆诗》。

    《催妆诗》做罢,新妇满意了,就可以行“奠雁礼”了、

    奠雁礼是这场迎亲之礼的核心,具体过程是:新郎把一只准备好的大雁扔进帏幕之内,卢家人将大雁捉住。婚礼过后,新郎会拿着财物将这只大雁赎回。

    奠雁礼毕,这桩婚事已经无可更改,新娘子撤帐,辞父母,拜家庙,坐上一乘二人抬的小花轿,敲锣打鼓,直奔新郎家。

    当然了,好事多磨,事情是没那么顺利滴。

    在路上,迎亲的队伍会遇上“障车族”要求对诗,对得输了就得送给他们部分财物。对得赢了呢?废话,人家费了那么大力气,你好意思不给点辛苦钱?

    到了崔府之内,崔耕就可以放松了,但新娘子这时候就得面严峻地考验,其名曰“弄新妇”。“弄新妇”跟当初在娘家折磨新郎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文明了许多。

    紧接着,崔耕就该吟出今天的最后一首诗了,道:“闺里红颜如舜花,朝来行雨降人家。自有云衣五彩映,不须罗扇百重遮。”

    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去扇诗》,其目的就是让新娘把遮盖脸庞的扇子或者红盖头取下来,让宾客们看看新娘子长什么模样。

    然后就是这场婚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跪拜天地父母,送入“青庐”了。

    趁着这个空当,崔耕颇有些歉意地道:“若兰,苦了你了。”

    “嗯?夫君何出此言呢?”

    崔耕往四下里看了一眼,苦笑道:“这事儿不是明摆着的吗?哪个新娘子不希望自己的婚礼风风光光的?可是现在……除了你们卢家人,还有我们崔家人,现场哪还有上分量的客人?就是上官舍人,都只是送了贺礼哩。”

    卢若兰安慰道:“二郎你这么想就完全错了。妾身的婚礼,在卢家人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