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白纸黑字,朱红的大印,冯朴你可给我看仔细了!”

    啪~~

    那份公文,被扔到了冯朴的面前。

    随后,张子瑞也从自己怀里拿出了一份公文,道:“这是武安抚使让本官代行州事的公文,冯刺史要不要也看一看?”

    “好,好,好!”

    噗~~

    冯朴连叫了三声好后,气血翻涌,猛地喷出了一口血。

    现在他算是明白过来了,原来梁波和张子瑞早有勾结,自己和崔耕的那些小动作,在他们的眼里,就跟跳梁小丑差不多!

    老冯朴把头顶的乌纱缓缓摘下,脸色惨白,涩声道:“想不到老夫终日打雁,今天却让雁啄了眼。张大人,是你棋高一着,老夫认输。不过,你能不能让我输个明白?”

    张子瑞脸上眉飞色舞,顺手就拉了把椅子坐下,志得意满道:“没问题,冯朴你想知道什么?”

    “你在泉州毫无根基,单凭一个别驾的名头,怎么能做那么多事?”

    张子瑞从怀里掏出了一份名单,得意洋洋道:“那是因为你多行不义必自毙。冯老头,你想护着崔二郎,其他人却不想跟武安抚使为敌。例如司功魏无咎,便是本官派去告密的。”

    “原来是我错算了人心……”冯朴长叹一声,继续道:“不过,老夫倒是要提醒你一句,这些卑鄙小人能背叛我,也就能背叛你!”

    张子瑞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又哈哈大笑,道:“这时候你还想着挑拨离间?还是省省吧!”

    冯朴把乌纱帽端端正正地放在桌子上,正色道:“老复言尽于此,张大人慎思之。”

    虽然他最后表现的从容不迫,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这方大势已去。

    不管再难,日子总要过下去的。

    林知祥和张元昌对视了一眼,站起身来,深吸一口气道:“梁都尉,张大人,我等也认输。多余的话老夫也不说了,不知要花费多少钱财,你们才肯把这件事遮掩过去?每人十万贯够不够?”

    这已经相当不少了。

    武良驹凭着皇亲国戚的身份耍无赖,一年也不过勒索两家各一两万贯。

    泉州刺史衙门,一年从刺桐港截留的税收,不过是十万贯。

    崔耕费了那么大力气,又是开聚丰隆银号,又是弄木兰春酒坊,家产也没有十万贯。

    再举个不大恰当的例子,林知祥想要武良驹的命,两万贯就行!。

    在**二人的想法里,就算他们人心不蛇吞象,最多讨价还价,要求加上个几万贯。

    出乎他们预料的是,梁波猛地一拍几案,怒而连连冷笑,道:“十万贯?你们也真说的出口?这是打发叫花子呢!”

    林知祥忍气吞声,道:“那梁都尉要多少?说出个数目来,在下也好筹措。”

    梁波伸出一指,遥对着林知祥虚空画着圈圈,笑道:“林知祥,你不是有个外号叫林百万吗?这可是关系到你身家性命的事,某家要个一百万贯不算多吧?还有你——”

    说着他又将虚画圈圈的食指点向林知祥身旁的张元昌,道:“记住,是林家和张家,各一百万贯!”

    “嘿嘿~”

    张子瑞阴笑一声,伸出右手五指比划了一下,好整以暇道:“本官不贪心,两家各五十万贯便好,只当是你们两家对本官即将接任泉州刺史的贺礼吧!”

    两人一张嘴便是三百万贯!!!

    真是狮子大开口,不,简直是海里的鲸鲨大开口啊!

    **两家虽说家产不止此数,但大部分变成了产业和船只,要说能拿出这么多现钱来,绝无可能!

    再说了,敲诈勒索这种事,怎么可能就一次?

    林知祥站起身来,却是平静如水地看着梁波,沉声道:“两百万贯钱委实太多,梁都尉吃下去,恐怕会撑坏了肚子。不如,就二十万贯钱?”

    梁波坚定地道:“两百万贯钱,一分都不能少!本官胃口甚好,就不劳林大财主费心了。”

    “你不要欺人太甚!”张元昌猛地一拍墙壁,大叫道:“梁都尉听没听过那句话,财可通神?恐怕你是有命拿,没命花啊!”

    “呀嗬,老棺材瓤子还敢威胁某家?”

    梁波气笑道:“本官还真不怕这个!你的钱再多,还能有我的刀快?来人,给我把张元昌和林知祥拿下!”

    “喏!”

    众府兵呼啦啦往上闯,就要捉拿**二人。

    咚~咚~咚!

    这时,一阵踏地而颤的脚步声!原是一直肃立在崔耕身后的封常清动了!

    他那副大块头往那一站,几乎所有人都会把他当成一个莽汉,甚至崔耕有时候都会有这种错觉。

    然而,在历史上,这位却是以智计出名。论起随机应变的本事,他认了第二,岭南道都没人能认第一!

    就在梁波的话刚一出口,封常清就意识到,今天不行非常手段是不行了!

    他当机立断,猛然往前一撞,如同一个肉坦克般,把梁波的护卫撞了个七零八散。

    当当当~~

    几把刀砍在封常清的重甲上,跟挠痒痒差不了多少。

    寒光闪烁,一把匕首突现于封常清的手中,横于梁波的脖颈!

    他大呼道:“别动,谁再动老子宰了他!老子本就是贼寇,再上山落草也没什么。”

    梁波还真是条疯狗,毫不在意地道:“大伙别怕,本官就不信了,他好好的朝廷军士不做,会重新跑回去做贼寇。尔等快快动手,擒拿**二人!”

    “我看谁敢?!你们看看,下面是什么?”

    张元昌哗啦一下,将雅间的几个窗户猛地推开了。

    众人往下面看去,但见**两家的私兵都到了,密密麻麻排成了四个方阵,每阵五百人,足有两千人。

    人人白布包头,赤~裸着上身,浑身筋肉虬结,下身穿牛鼻短裤,手持缠着红绸子的鬼头大刀,看起来勇悍无比!

    张子瑞见这阵势忍不住腿肚子转筋,颤声道:“梁…梁…梁都尉,这下面可都是些海上的亡命徒啊,此事是不是应该从长计议?依本官看,二十万贯也不少了。”

    “不行!”梁波牙关紧咬,冷笑道:“下面的人是亡命徒,我就不信了,张元昌和林知祥也是亡命徒?众将士听令,上!某家就不信了,他们还真杀官造反?”

    “怎么不敢?”郭恪豁然而起!

    他早就看梁波不顺眼了,当初在泉州城外,三分是做戏,还有七分是真怒。

    在听说梁波把自己的驻地砸了个稀巴烂后,郭恪心中的那份怒火已经到达了临界点。

    今天梁波的嚣张跋扈,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郭恪拔刀出鞘,遥喝道:“姓梁的,你是真不知自己招惹了什么样的人物啊!老子杀你,如杀一狗尔。”

    骂毕,他虚空挥了一下腰刀,高声道:“封常清听令,给本都尉砍下这土狗的脑袋!出了什么乱子,自有姓郭的扛着!本都尉扛不住,还有长安姓郭的扛着!”

    看書惘首发本書
………………………………

第147章 岭南肃政使

    “封常清,把刀给我放下!”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崔耕突然发声阻止。

    梁波杀不得!

    杀了梁波,无异于造反!

    他明白,就算这事郭恪真能扛得起来,也不过是护住自己和封常清罢了,而且所费的代价绝对不小。

    至于**两家,公然对抗朝廷,郭恪还真未必能护得住他们。

    认真说起来,这些人都是为了自己才硬扛武三忠,能做到如今这地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难道真要连累得人家家破人亡?

    罢了,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待之!

    想到这里,他冲着郭恪、冯朴、张元昌和林知祥拱了拱手,道:“崔某人看来是躲不过这一劫了,某家死则死矣,还请大家伙看在以往交情的份上,照顾在下的家人。”

    这番话发自肺腑,倒也不矫情。

    不待众人表态,他便走向梁波,耸耸肩,看似洒脱地说道:“姓梁的,你赢了!我这就跟你走,我一人之事跟**两家毫无干系,你也别牵连两位老东主。”

    言下之意,崔耕认输了!愿一己之性命,换众人之平安。

    谁知梁波根本不买账,冷笑几声后,龇牙笑道:“姓崔的,你算个屁啊,还想拿自己换张元昌和林知祥?不怕告诉你,本官抓你不过是为了好向武安抚使交差,抓他们才是我真正的目的!某家下半辈子,就指望今天这一票了!”

    说罢,他便转身向众府兵高声鼓劲道:“兄弟们,下半辈子吃肉还是喝汤,可就看今天的了,谁都别掉了链子。本官答应你们,事成之后,每人分一千贯大钱!”

    “谢都尉大人!”

    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众人齐声应和,声震云霄!

    从这些声音听得出来,望海楼的一楼和二楼,都有不少梁波的人,恐怕那五百精锐府兵都到了!

    五百甲胄齐全的府兵,对两千私兵悍卒,真动起手来,鹿死谁手,殊未可知。

    双方都下定了决心,退无可退,一场惊天大火并就要发生!

    ……

    “住手!官军互斗,你们这是要造反吗?统统罢手,各自后退!”

    正在这时,有人扯着脖子大声聚喊,声音由远及近,直至跟前。

    紧跟着一阵马褂銮铃声响,一队二十来人的骑兵飞驰而至。

    为首的是两个人,一个身穿深绿色官袍,看年纪在三十岁左右,相貌周正,眉宇间颇有几分英气,正是原来的泉州录事参军沈拓。

    还有一位,穿一身深青色官袍,细目长眉,手中不伦不类地拿着一把拂尘,却是原来的海寇头子“大师”陈三和!

    冯朴从窗户中望见这二位到来,不由高兴得老泪纵横,放声大笑道:“哈哈,任你张子瑞机关算尽,也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瞧见没,沈拓回来了!看清楚沈大人身上的官袍没?那是深绿色的官袍!哈哈,换言之,他已经是我泉州长史了。就算老夫被罢了官,也轮不上你张子瑞来顶替!”

    虽说别驾在长史之上,但那不过是个名义罢了。

    按照朝廷规矩来讲,若不从外地调来一个新刺史,就得由长史接任。

    不错,武三忠是有权暂时把冯朴停职,但具体到朝廷五品官的升迁贬谪,就不是他能做主的了,那是远在长安城端坐政事堂的大周宰相们应该干的活。

    所以现在的情况,要么是沈拓接任,要么是调来一个新刺史,总而言之,张子瑞是别想着从万年老~二升到泉州一哥的位置了!

    张子瑞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不由得心中一凉。

    不过失落转瞬即逝,他想着大周岭南道有七十余州呢,只要巴结好了武三忠还怕没有合适的官位?看来,今天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把武三忠交代的差事办好!

    想到这里,他又恢复了战斗力,不屑道:“就算沈拓来了又如何?本官一心为武安抚使办事,难道他一个六品长史,也敢违抗武安抚使的命令?”

    “嘿嘿,有时候武安抚使的命令也不一定好使呐。”冯朴淡然一笑,道:“沈长史来得这么急,肯定是带来了朝廷的封赏。崔二郎若能连升数级,武安抚使想对付他就没那么容易了。如果被调出了岭南道,他就管不了人家啦,老夫当然也就无罪。”

    张子瑞一阵冷笑,道:“冯刺史倒是会异想天开啊!”

    冯朴闷哼一声,不再理他,自顾道:“老夫不跟你这卑鄙小人做口舌之争,咱们就拭目以待吧。”

    既然沈拓从长安回来了,局势自然会有所变动,崔耕眼见着梁波这狗日的软硬不吃,劫持着他也没什么用,便示意封常清将他放开。

    很快,沈拓和陈三和快步上了楼。

    张子瑞向二人引荐了梁波之后,便迫不及待地问道:“沈参军,可是带来了朝廷的封赏?”

    沈拓对张子瑞也不感冒,眼皮子都没冲他眨巴一下,惜字如金回道:“正是。”

    张子瑞又问:“不知对于冯刺史,朝廷是如何封赏的?”

    沈拓答道:“官职不变,朝廷许其荫二孙为宣德郎。”

    宣德郎为正七品的文散官,一般来讲,这种荫官如果没有具体职司的话,待遇会调下一级。

    也就是说,冯朴的两个小孙子,啥都不用干,就相当于朝廷的八品官了。

    冯朴如今这么大岁数了,在官场上的上升空间俨然不大,如今能沾着崔耕他们的功劳为膝下的孙子铺条路,朝廷也算待他不薄。

    不过既然是擒拿倭王的大功,这种封赏也绝不算厚,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张子瑞当年好歹也当过扬州刺史,熟知朝廷规矩,瞬间心里就有底了,不由哈哈大笑,乐道:“冯朴,本官就说嘛,看来朝廷也没将你们这场大功当做大事儿啊。照你这封赏,他崔二郎顶了天也就是升一级,从七品升成正七品罢了!正七品的宣德郎,还能调到大周其他府道去?别痴心妄想了!来呀,传武安抚使之命,速速拿下崔……”

    “你敢!”

    此言一出,众人齐齐色变。

    张元昌和林知祥齐齐将手按在墙壁上,就要向楼下发出进攻的信号。

    郭恪脸色铁青,抽刀在手!

    封常清上前一步,挡在了崔耕的身前,以躯挡刀,忠心护主!

    唯独沈拓气定神闲,双手微微下压,苦笑连连道:“大家还请稍安勿躁,就算要动手,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的吧?还请听本官把崔大人的封赏说完了。”

    “那个,打断一下哈,沈长史!”

    从长安同归得来封赏的陈三和,忍不住打断道:“崔大人对陈某有再造之恩,不如就由下官宣布此事吧?”

    “算你还有些知恩图报之心。”

    沈拓嘴角含笑频频颔首,大手一挥道:“好,就由陈大人来亲自宣读吧。”

    没错,如今沈拓也不再以“江湖术士”来称呼陈三和,而是以同僚相称。

    一股极为不祥地预感涌上了张子瑞的心头,暗道,莫非我推断错了?朝廷对崔二郎有一番大恩赏?

    陈三和上楼许久,也早已知道谁是人谁是鬼,面露讥讽之色地瞥了眼一肚子疑惑的张子瑞,揶揄道:“怎么着?张别驾心里不安了?不过你也没猜错,朝廷此番的确就是仅仅将崔大人的从七品宣义郎擢升为正七品的宣德郎,成了某家的顶头上司!”

    唔?话里有话啊!

    梁波和张子瑞齐声问道:“你又得了啥官儿?”

    陈三和很神棍很骚包地一甩手中的拂尘,似官非官,似道非道,不伦不类,捻着黑髯说道:“某家啊?蒙朝廷恩赏,蒙陛下看重,封了某家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而已。品秩也不高,仅仅是八品下,和您二位六品官比起来,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啊!”

    听到陈三和的封赏,梁波和张子瑞差点没气哭了!

    八品的监察御史和其他官员的八品,那能一样吗?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御史台会把全国分成二十四个片区,派下二十四个监察御史。

    没错,人人都是八品下,连一个下县的县令都大大不如。

    但是,那又如何?哪个地方官不得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殷勤地巴结着。

    人家的御史的职责里写的明白,御史出京巡视,“若不能地动山摇,震慑州县,为不称职!”

    就是要嚣张跋扈,就是找地方官的毛病,就是要弄得你官府鸡犬不宁!

    就是三品的上州刺史,也得老老实实的受着,因为这是朝廷法度,除非你不想当朝廷的官了!

    君不知当年清源县的老县丞张柬之,升了八品监察御史后,在长安城中连索元礼都敢喷口水大骂?

    八品下的监察御史尚且如此,那崔二郎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又该如何威风?

    正七品的御史,还成了陈三和这个监察御史的顶头上司?

    那崔二郎干不死武三忠,还收拾不了自己俩人?

    梁波和张子瑞面面相觑,各有心思。

    “咦?不对!”

    张子瑞猛地一拍大腿,发现里其中一个不合理的地方,急忙问道:“按照朝廷规矩,八品监察御史以上,只有六品侍御史,不设七品职事!从来没听说过有御史是正七品的品秩,陈监察御史莫不是在诓骗我等?”

    “呵呵,贫道,哦不,本官诓骗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陈三和啐了一口唾沫,道:“那是因为,朝廷任命崔大人的职司是……岭南道肃政使,这是个临时差遣,故设正七品品秩,这回听清了吧?”

    噗通~~

    膝盖落地,有人跪倒。

    跪地之人,并非别人,正是梁波!

    原来还软硬不吃,还嚣张跋扈,还任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梁波,听到崔耕的职司后,竟痛痛快快干净利落地跪了下来。

    砰砰砰~~

    不待众人反应过来,他已经接连磕了十余个响头,声音奇大,额头上鲜血淋漓!

    不少人都觉得心中一紧,这姓梁的疯了吧?

    这逼还真舍得下本钱啊,这么个磕法,多磕几个说不定真能磕死!

    当然,像冯朴、沈拓这等有见识的官场中人,自然都理解梁波的所为。

    没办法呐,这可是肃政使,剑南道肃政使啊!

    被画风突然转进搞得懵圈的封常清,轻轻凑到冯朴身边,扯了扯老冯的袖子,低声问道:“冯老大人,这是咋地啦?这个岭南道肃政使究竟是什么职司,竟能吓得梁波这狗日的如此之怂?”

    ps:周一我要爆发啦,关注我的公众v信号:nd0621第一时间了解更新动态和读者福利哦~

    本文来自看書网
………………………………

第148章 狂风仍为止

    冯朴一通解释,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全场诸人都听得一清二楚,一字一句钻入众人耳中。 ()

    肃政使,往大了说也是朝廷御史,但又略有不同。

    想当初武则天还没篡夺大宝,却一直临朝掌着权,整个大唐说一不二,她的儿子皇帝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她为了与李唐切割,很喜欢搞些新朝新气象。比如把中央很多部门改了名字,再比如对御史台进行了改革。

    原来的御史台是以御史大夫为主官,御史中丞副之,其下还有领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全国上下都在其监察之列。

    武则天改革后,将原来的御史台改为左肃政台,负责监察中央官员和军队。后又新成立了一个右肃政台,专门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按说这权责也挺明确,然而双方都不满意。

    左肃政台觉得,尼玛我的权力平白无故少了一半,这叫什么事儿啊?

    右肃政台觉得,咱干御史品级又低,不就图个名扬天下吗?不能弹劾各位朝廷大佬,专门去找地方官吏的麻烦,这还有什么意思?

    于是乎,两边都向武则天上表,要求扩大自己的职权。

    武则天作为皇帝,当然是不希望手下一团和气的,手底下互相钳制,她才能高枕无忧嘛。尤其是像御史台这种类似皇帝耳目的机构。

    所以,她对左右肃政台上表的奏章呢,基本上采取模棱两可,既不同意也不反对的态度。

    哪怕具体到某件事情上,即便插手的那个肃政台不合规矩,她也故意视而不见。

    这也就加剧了两个肃政台的权责混乱。

    尤其是右肃政台,按理说是新近成立的,论资格可比由御史台改名的“左肃政台”差远了,双方既权责不明确,又无先例可循,于是乎就给了狄仁杰一个“徇私”的机会。

    他本身既是宰相,又因为擒倭王荐才有功被封了右肃政使,掌管着右肃政台。

    于是乎,念及着冯朴的情谊,沈拓的请求,还有此番他占了倭王之功的便宜功劳,他就趁着职权便利徇私了一把,作为顺水人情给崔耕安排了这一个“岭南道肃政使”的临时差遣,秩七品,任期只有一年。

    右肃政台负责监察地方百官嘛,所以这个岭南道肃政使正好可以监察岭南道各州县的官员。

    将崔二郎擢升至这个位置,狄仁杰可谓是仁至义尽,恩情满满。

    但凡官场中人都知道,御史是个镀金的好差事,但凡任期一满再调到别的职司,都会连升数级,此乃惯例。

    有了岭南道肃政使这个跳板,崔耕只需安安稳稳呆上一年任期满,便可想办法调出右肃政台,再不济升个六品或从五品,不再话下!

    届时,用心运作一番调往小州小府的,主政一地,未尝没有可能。到了那时,武三忠这个岭南道安抚使就算想要对付他,也是鞭长莫及啊。

    至于临时任期满后该如何运作……那就得看崔耕自己了,狄仁杰又不是他崔二郎的野爹,能做到如今这一步已经难能可贵,人情欠大发了。

    甭管别的,至少这临时一年的任期内,武三忠想要仗着安抚使之位压人,公报私仇对付他,那是想也别想了。

    岭南道肃政使啊,有监察弹劾岭南道的地方官员,谁敢对御史动手?那不是要打朝廷的耳目吗?借他武三忠十个狗胆,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