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登基吧,少年-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年滁州军打扬州时,泰州军参合了一腿,拐走了两万扬州军。

    滁州军没有追究,可不代表泰州军不心虚。

    过后张诚打发使者往金陵来,想要与滁州军联姻化解此事。

    最后联姻之事不了了之,这昔日恩怨也就没有化解。

    霍宝无语。

    这个张诚脸皮还是不够厚。

    该顾忌的时候胆大包天,不该顾忌的时候又瞎顾忌。

    如今是朝廷的平叛军南下,不管滁州军应不应援,泰州白衫都该求援。

    到时候滁州军出兵,能缓解泰州白衫压力;不出兵的话,难免就落了口舌,让人有说嘴的地方。

    这样不求援,滁州军就不“趁火打劫”了?

    “亳州那边,什么动静?”

    霍宝问道。

    亳州军之前是两州之地,亳州与楚州。

    “主力在打徐州,就算想要回援泰州,怕是有心无力。”

    邓健道。

    霍宝心中有数,这就是没有什么援兵的意思。

    至于黄州白衫那边,多是大同小异。

    大家各自为政,平素里恨不得吞并对方,又怎么会真心帮对方联手御敌。

    即便这敌人是大家共同的敌人,大家也多抱着能拖就拖的念头。

    像霍五与徒三这样,实在姻亲,互为犄角的关系,到底少见。

    既是泰州白衫不求援,滁州军这边就只做不知。

    如今只关注江北战况就行。

    要是泰州白衫胜了,那不用说没有滁州军的事;要是泰州大败,那扬州危险。

    不过滁州军主力在江南,长江就是天险。

    要是扬州危险,滁州军能立时调派兵马北上。

    相反朝廷兵马,要真的打算“乘胜追击”的话,就容易陷入亳州白衫、滁州白衫的包围中。

    滁州军稳坐钓鱼台,才不想在苏州之战时太浪费兵力。

    苏州城是老城,城池比寻常州府更难攻克。

    “再围三日!”

    邓健发话。

    滁州军全员休整。

    不过在这之前,也派了好几拨人马出去,拦截几处官道,收获颇丰。

    苏州知府的老娘与幼子、苏州同知的妻儿、苏州都统的如夫人、苏州都统的兄弟……

    苏州府数得上的官员,都有家眷南逃。

    随着被拦截的人,还有一车一车的财物。

    这些是官员,还有随后消息灵通的士绅人家,也无一幸免。

    滁州军攻了好几个州府,早有经验。

    大军还没有从常州府开拔之前,就派了人手出去,结果堵个正着。

    不管是往杭州府跑的,还是松江府跑的,官道上都有滁州军等着。

    就是官道外的小道,也都有人守着。

    几日下来,滁州军缴获财物上百车,堪比攻城所获。

    “宝爷,一车车的金元宝,还有这么大的珠子,这样高的珊瑚……”朱强去看过,回来提及时都眼睛发亮。

    要是这些官员士绅,老实在苏州城里待着,没有合适原因,滁州军也不好真的抄家求财。

    可这样半路截获的,自是毫不客气的收了。

    霍宝这一路虽是偏军,却是人数占了“东征军”六分之一,可以分公中缴获的六分之一。

    这数百车的财物,就有不少归属于霍宝部。

    霍宝眨眨眼。

    邓健对苏州府围而不攻,除了想要减免不必要的伤亡,会不会也是为了这个?

    毕竟滁州军军规森严,无故侵吞民财是严令禁止。

    可是将士出来打仗,哪有不求财的?

    苏州城外,滁州军上下为了“缴获”欢喜;苏州城里,局面越发紧张。

    市面上的商铺都关了。

    富庶人家还好,多多少少有些存粮;寻常百姓,经过数日围城,也都陆续断粮。

    几日前城门口的战斗,出现了伤亡,死了军官,也抓了不少涉事百姓,使得大家生出畏惧之心。

    官兵,手中有刀枪,人多势众。

    大家都晓得军粮粮仓所在,可几万守军也晓得苏州城里正缺粮,之前还有官仓被放火之事,自是重兵把守。

    军粮抢不了?

    那民粮呢?

    面临生死之局,原本软弱如羊的百姓就凶狠如狼。

    他们畏惧刀枪,就将目光放在了左邻右舍的士绅富户。

    有了第一家哄抢,就有第二家,第三家……

    苏州城里的秩序,陷入混乱。

    “疯了,都疯了!”

    苏州知府面上带了绝望。

    几日功夫,苏州府监狱已经爆满。

    越来越多的百姓变成了暴徒。

    江南东道守军都帅高都帅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

    之前滁州军打扬州,驻扎扬州的淮南道都帅直接被斩首。

    人都怕死。

    高都帅在军中,消息比地方更灵通,知晓朝廷调山西兵南下平叛。

    要是苏州军民一心,坚守城池,说不定就能等到平叛军南下。

    这次朝廷出动兵马,肯定不单单是为收复黄淮。

    江南是赋税种地,怎能一直旁落?

    可是眼下苏州城里治安败坏,已经大乱。

    站在城墙上,看着下头井然有序的滁州军,高都帅心中十分沉重。他不由自主的望向北面,苏州真的能等到平叛军么?

    ……

    二月二十,苏州城已经被围八日。

    守军等得躁动,百姓越发混乱。

    “他娘的,滁州军到底在等什么?”高都帅站在城墙上,脸上带了烦躁。

    难道朝廷平叛军长驱直入,滁州白衫贼主力已经北上?

    看着漫无边际的军帐,高都帅的心跳加速几分。

    这是虚张声势?

    “嘭!嘭!嘭!”

    随着惊天动地几声巨响,城墙也跟着摇晃起来。

    “啊,怎么回事?”

    “快跑?”

    城墙上一片混乱,城墙下满是硝烟。

    高都帅瞪大眼睛,望向城外。

    滁州军军帐方向,依旧是没有动静。

    “都帅,有内奸在城墙下埋了雷震子……”

    副将灰头土脸上来禀告:“几处着火,小子们已经去灭火……”话音未落,又有几处轰炸声响起。

    城墙越发开始摇晃起来。

    城头众人簇拥着高都帅匆匆的下了城墙。

    城门口一侧的城墙轰然倒塌,击起漫天烟尘。

    等到烟尘落下,正对着众守城将士的,就是一排炮车……

    从炮声响起,到滁州军进城,前后不足一个时辰。

    苏州城易主。

    四个城门,只有一个城门的官兵负隅抵抗,死伤数百人,剩下三个城门的官兵在炮车的逼迫下投降。

    战场上苏州军与滁州军的伤亡不大,可苏州城被围八日,城里各种打砸抢伤亡百姓过千。

    滁州军接手苏州的第一日,就是整肃地方治安,又抓暴民上千人,直接将杀人、奸**女的恶徒处决了上百人,地方治安才逐渐恢复正常。

    之前闻白衫军色变的百姓,看着白衫军成了“救世主”,进城放粮。

    大家都迷糊了。

    这该死的世道,到底该恨谁啊?


………………………………

第三百零三章 稳定

    常州府因为有铁矿,留守的就是擅长后勤的朱都尉。

    到了苏州府这里,谁人留守?

    这里的地理位置重要。

    北面长江天险不用说,东边松江府,西边常州府,南边是嘉兴府,西南是湖州府。

    嘉兴府与湖州府,如今还是朝廷治下。

    嘉兴挨着的杭州府,杭州府从去年开始驻扎着几万朝廷兵马。

    要是杭州府那边兵马北上,苏州府就危险。

    留守的人最少要抵抗几日,熬到邓健的主力能从松江府回援。

    同样的苏州府城里十几万人口,因为百姓富庶的缘故,弥勒教传播不广,对于滁州军没有认同感。

    如何稳定地方,也是眼前要务。

    苏州府衙后堂,随着邓健东征的滁州军诸将面面相觑。

    留守苏州,这需要一员战将。

    邓健的目光直接落到霍宝身上。

    霍宝坐在邓健西侧首位,下首坐着之前的扬州降将金错。

    东侧首位是于老元帅,他下首是安勇。

    邓健目光望过来,霍宝当然不会误会邓健让金错留守。

    金错毕竟是降将,苏州府地理位置又重要。

    那人选就是自己了。

    霍宝倒是并不意外,只是有些遗憾。

    不能跟着去打松江府,那就没有机会去见那位“九爷”。

    之前还想着趁着这个机会,见见那位“九爷”。

    只是童兵出来一趟,总不能打个过场就在苏州府驻守。

    自己不缺战功,下头小子们盼打仗都盼的红了眼。

    仇威还罢,之前打晋陵立了功劳;侯晓明与石三两人,还没有上战场。

    自己留守苏州府,麾下童兵多半会留在苏州。

    苏州府是大府,府城所在的两个县之外,另有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嘉定县、崇明县和太仓县六城。

    这次打苏州与打常州不同,是集中兵力先围苏州府城,下头县城还没有出兵。

    “表叔,苏州府六县,嘉定、崇明、太仓临着松江,正好在大军‘东征’路上,其他常熟、昆山、吴江就交给侯晓明他们吧?”

    霍宝直接划分了苏州府没有攻下的六县,与邓健请战。

    这个时候不请战还要等什么时候?

    以邓健的速度,晚了就什么都轮不着了。

    邓健点了点头,算是允了霍宝所请。

    在邓健眼中,考虑的不是一州一县之地。

    不过邓健麾下诸将,听着都觉得舍不得,却也没有说什么。

    霍宝部本就是作为偏军,随着邓健“东征”,在打常州时也表现不错。

    如今想要苏州三县,也是力之所及。

    要是他们拦着,就不知趣了。

    霍宝可是滁州军“少主”,又是邓健女婿,不是外人。

    谢二敬陪末座,看着霍宝,目光闪烁。

    这是滁州军少主!

    十四岁,比自己的长女小两岁,比自己的次女同庚。

    谢二自己长得好,当年成亲时眼也高,不挑岳家地位与家财,就挑娘子美貌,结果拖到二十多岁,顺心如意,娶了个绝色美人回来。

    夫妻两人成亲十八年,生了两女两子,两对“好”字。

    哪里有比联姻更好的结盟方式?

    只是,这个高枝不是好攀的。

    谢二看了高坐主位的邓健一眼,邓家会拦着吗?

    可是霍宝是独子,邓家那位小姑娘还小,子嗣为重,这其中……未尝没有什么法子。

    谢二越发心热起来。

    看到于、安翁婿两人,他就很是不以为然。

    放着霍宝这个正主不盯着,与霍氏族人联姻有什么意思?

    不过是个名儿,难道还能借上什么光不成。

    苏州的三万二守军,伤亡一千三百人,俘三万零七百。

    这些兵马是江南东道守军,与常州府的府兵还不同,其中只有几千是的苏州府人氏,其他都是异地兵源。

    对于苏州籍的兵卒,罚入苦役营执役三月,修缮之前因火炮倒塌的城墙与城门,役满后四十五岁以上卸甲还乡,四十五岁以下入滁州军预备军。

    其他府的兵卒,发配到常州执役三月,执役后同样是四十五岁卸甲还乡,入滁州军预备军。

    这一路收编官兵,都是这个政策。

    不抵抗的官兵,直接清除老弱,剩下入预备军;抵抗过的,则要先罚为劳役再整编。

    二月二十二,苏州府易主后三日,两万五降兵押往常州府。

    二月二十三日,邓健留下五千兵马协助霍宝镇守苏州,带了剩下兵马,从水路前往松江府。

    同日,仇威率四千兵马出府城北上攻常熟县,侯晓明率四千兵马南下攻吴江县,石三率四千兵马东进攻昆山县。

    童兵出金陵,总共是两万兵卒,之前留在晋陵两千人、宜兴两千人,进苏州一万六,三路兵马带走一万二,就剩下四千人随霍宝留守苏州府城。

    这七千人,加上之前邓健留下的五千兵马,总计九千人。

    其中,一千人是霍宝亲卫,随霍宝驻扎在苏州府衙。

    两千人后勤兵,看守五千降卒,开始修复苏州府城墙。

    苏州府被围了一次,如今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粮草不足。

    谁让之前城中最大的几个粮食铺子,与两处官仓都被焚烧殆尽。

    霍宝直接下令,开了东西城门大营的粮仓。

    同一日,在城中各处贴了告示,苏州本地居民,可以凭借户籍册子,往衙门登记领取一旬粮食。

    这粮食是按照人头领取,壮丁每日一斤粮,老弱妇女十岁以上幼丁每日七两,十岁以下小儿减半。

    吃不饱,却也勉强能裹腹。

    只是想要藏匿人口,就不容易了。

    另外这粮食,不是白给的,需要“以工相抵”,家中没有成丁的,则是用银钱补上。

    粮食的价格,比照之前苏州城里的粮价。

    如此一来,也是解了士庶百姓的燃眉之急。

    十日以后,地方差不多也平稳了,自然有粮商开通商路。

    霍宝既留守苏州府,肯定不会只等着各处捷报。

    苏州府,繁华不亚于金陵。

    十几万人口,这样的大城,又对白衫军没有归属感,想要真正安抚也不容易。

    “清查人口,继续整肃治安!”

    霍宝将任务派了下去。

    负责清查人口的是朱强,按照户籍册子,逐一入户核查登基。

    负责继续整肃治安的是邬远。

    邬远如今暂代霍宝的亲卫队长,没有机会下去攻城,留在苏州。

    霍宝没让他闲着,让他清查青楼、赌场、酒肆这些地方。

    这些地方,最是容易藏污纳垢。

    金陵都有各处白衫军的间人,苏州自然也不能幸免。

    苏州人口这样密集,要是被人蛊惑引发民乱就不好了。

    大家都有私心,加上顾忌几万守军,行事都十分小心,并不像其他地方那样发展教徒。

    不过有人的地方,就少不得纷争。

    苏州府也是有弥勒教会首的。

    府城所在的两个县,各有一个会首,就是没有什么教众,影响力不大。

    霍宝整肃地方之前,就叫人将两个会首“请”到府衙。

    两个会首,一个姓张,一个姓李。

    前者是落第秀才,后者是个布商。

    前者去年曾派子弟往亳州“觐见”小教主,后者早年曾在淮安府走商。

    “两位日后有何打算?”

    霍宝直接问道。

    张会首挺胸抬头,带了几分清高道:“自然是弘扬教义,传播教法,使得世人知晓明王降世!”

    霍宝望向李会首。

    李会首忙躬身道:“苏州府已是太尉大人治下,我等小民自是遵从太尉大人法旨!”

    张会首闻言,怒目而视。

    霍宝却是笑了。

    这个李会首是个明白人。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识时务者为俊杰。

    至于冥顽不灵的张会首,霍宝也有安排,直接派人“送”往亳州觐见小教主,聆听小教主宣法。

    那个李会首,也人尽其用,推他在台前,“清查”府城里的真假教徒。

    至于什么是真教徒,什么是假教徒,那自然是滁州军说了算。

    一时之间,苏州府城里,格外肃静。

    等到二月底,不管是邓健部所经过的三县,还是童兵去攻打的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陆续来了捷报,苏州府全境纳入滁州军地盘。


………………………………

第三百零四章 杀与抚

    苏州府都是滁州府地盘,“东征”目的地三府,如今就差一个松江府。

    邓健麾下人马与水师人马加起来,没有十万,也是八万人,一个松江府自然不在话下。

    霍宝这里,侯晓明等人也陆续回府城交差。

    说来也巧,仇威负责的常熟县知县开了城门,侯晓明、石三两人进攻的吴江县、昆山县两个县令守城不出。

    等到三个县城都被滁州军占据,吴江县、昆山县两地的官员就是押解来苏州,常熟县官员是降臣,也到府城求见霍宝这位少主。

    立场不同,霍宝也说不好这三地官员到底谁好谁坏,也没有耐心与精力去辨别,左右都是自己的选择,求仁得仁。

    对于失败者来说,有的时候活着比死艰难。

    杀人并不是上策,可杀人也是最好的警示。

    吴江县攻城战损耗不小,侯晓明部下伤亡近千人。

    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吴江县令行事颇为刚正,并无明显劣迹,霍宝也不会想着照拂此人。

    主战的吴江县令、吴江县尉,都是抄家,阖家皆没。

    主降的吴江县丞之前被卸职,霍宝直接让他官复原职,协助滁州军稳定吴江县。

    昆山主战的官员,都被拘押,家眷罚没入苦役营。

    对于常熟县降的官员,滁州军没有考验他们的忠诚,直接调离常州,阖家往金陵待命。

    苏州府城的士绅,都在留心滁州军的动静。

    滁州白衫与蕲春白衫不同,滁州白衫所到之处,多士绅多是招抚;蕲春白衫,则是直接分了士绅土地,均贫富给那些泥腿子。

    三县官员进府城,多少人看着。

    常熟县不用说,没卵子的怂货,连反抗都不反抗,直接开了城门的。

    另外两县,都是主战后战败,看似都是拘押拿人,可处置结果又不同。

    昆山县官员家眷已经处置。

    苦役营!

    吴江县的官员家眷,最先拘押回府城,随后就没了动静。

    一府之地,官绅之间,本就是千丝万缕的联系。

    倒不是大家惦记着给吴江知县说情,而是想要看看滁州军处置三县官员的手段,想着是不是想办法为府城众官员说情。

    大家都有一份香火情,要是能说情的,就早点说情;要是不能说情的,就想办法将关系撕把开,别被拖累了。

    都在府城,要说一点没有干系,那也是自欺欺人。

    等到三月初一,苏州府衙贴了告示,初三午时三刻,吴江知县、吴江县丞以及两家成年男丁斩首示众,祭奠吴江之战中的数百英魂。

    众人皆惊。

    “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就因为不降,就要阖家斩首?”

    “太过了,太过了!”

    “吴江县战了,府城也战了,吴江知县被斩首,那府尊大人?”

    “邓阎王不是走了吗?怎么留守的还杀人?”

    城中士绅被这消息惊得难安,想要寻门路打探也寻不着。

    谁让弥勒教在苏州府传播不广,大家对滁州军实在生疏。

    城中两个教首,张教首已经阖家被“送”出府城;李教首离开府城,去各县分辨真假教徒。

    吴江县令是流官,吴江县尉却是当地士绅大姓。

    虽说吴江县尉阖家被拘押,可还有亲族在,少不得往府城走动。

    只是府城也是乱糟糟的,数得上的官员全部都拘押,士绅耆老也都安静如鸡,不敢妄动。

    吴江县尉家跟没头苍蝇似的乱转,实在没有门路,就舍了上千两银子砸门路。

    结果砸到邬远这边。

    邬远眼下负责苏州府城治安,带人整顿青楼、赌场、酒肆等场所,在外露了脸,就让人留心。

    邬远哪里会收银子?

    只是他怕耽误霍宝布局,也没有将话说死,而是直接禀告给霍宝,看霍宝的意思。

    霍宝既决定杀人,就不是虚张声势。

    也不会为了所谓名声,就等到邓健回来再杀人,让邓健背黑锅。

    “还真是胆大,没有诛连亲族已经是宽厚,还敢上蹿下跳找关系?”

    霍宝颇为意外,却也没有放过吴江县尉的意思。

    吴江县尉早在带了县兵拼死抵抗滁州军时,就该晓得是这个后果。

    数百滁州军,不能白死。

    只惩罚“首恶”,没有迁怒吴江百姓,已经是霍宝的仁慈。

    吴江被俘虏的县兵,早已经一个不落,统统送到常州铁矿。

    吴江县尉的族人,得了回复,倒是后怕起来,不敢再上蹿下跳,立时老实躲回吴江去了。

    之前他们冒头,也有试探的意思。

    这世上最不乏落井下石之人,就算他们不被县尉拖累,可要是保不住顶梁柱,随后也少不得被“趁火打劫”。

    如今得了准信,保不住县尉,可也不会被迁怒,剩下的就是回乡自保了。

    等到三月初三,苏州府前的校场上,吴江县令一家、吴江县尉一家,成年男丁全部斩首。

    至于两位自诩为对朝廷忠贞的臣子,临终前说点什么,那是没有的。

    不管逼逼叨叨说什么忠心朝廷百姓,还是咒骂滁州军什么的,都是笑话。

    霍宝也没有给他们机会,每人嘴里塞了一个大核桃。

    十几个人头落地,在地上滚来滚起,围观百姓都觉得胆寒。

    一个县城抵抗还是如此,那府城这边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