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登基吧,少年-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霍宝也没有给他们机会,每人嘴里塞了一个大核桃。
十几个人头落地,在地上滚来滚起,围观百姓都觉得胆寒。
一个县城抵抗还是如此,那府城这边呢?
高都帅与知府等人也主战了,会是什么结局?
这位大公子,到底会如何行事?
要是杀,会不会牵连旁人?
要是不杀,又会如何处置?
苏州府城毕竟是苏州人的府城,地方士绅总要说话。
天下已经大乱,朝廷……不行了。
大家都是读书人,知晓王朝更替之事,如今这是危机,也是机遇。
“拿钱来赎!”
霍宝倒是没有与这些人卖关子,直接叫人传话下去。
赎的不是因战败被拘押的高都帅、知府等人,而是……这些人的家眷,什么苏州知府的老娘与幼子、苏州同知的妻儿、苏州都统的如夫人、高都帅的兄弟……
啊?
一窝端?
这府城上下之前出逃的官眷一家没有落下。
霍宝自不会说这些人要跑,被滁州军全逮了,只说这些人欲“有通敌之嫌”,暂时扣押,允家属赎回。
这些人之前是想要往杭州府、松江府跑,滁州军与官兵敌我分别,说他们“通敌”倒也不算冤枉。
“谁不是带了家底跑路,这家财都收了不说,还要刮第二回!”
“之前吴江孙家求告无门,还以为这位小太尉是不贪的,想来是瞧不上孙家那三瓜两枣!”
“到底是松了口了,家眷允许赎回,那高都帅与知府他们……”
“这些官老爷的浮财之前都拿走了,剩下的就是铺子宅子,说不得能捡个漏,嘿嘿!”
“……”
不等士绅商贾们幸灾乐祸瞧热闹,随后也见滁州军上门。
人人有份。
早在滁州军围府城之前,半路拦下的除了官眷,还有士绅商贾之流。
罪名也是“有通敌之嫌”,允许各家赎买。
赎买的金额,每一家数额不同,大致是全部家产的三成到五成,足以伤筋动骨,又不至于逼得狗急跳墙。
最先交钱的,就是那些官眷。
当官的,不差钱,都晓得保住性命在图富贵。
等到他们的赎金缴纳完,家属都放回去,士绅商贾那边就坐不住了。
不想给,舍不得给,可是敢不给吗?
菜市口十几个人头落地就在前几日,非要逼得滁州军“杀鸡儆猴”再砍一批?
还是想跑?
城门可一直是关着,许进不许出。
但凡有一点异动,当上万滁州军是吃素的?
随着缴罚金最后期限,城中士绅商贾一个不落的缴纳赎金。
滁州军这边也没有再为难大家,直接叫人放人。
三月初七,随着松江府捷报过来,苏州府城城门也开了。
朱强得了之前拦截的甜头,这次也心动,跟霍宝请示道:“宝爷,要不要安排人在几处官道预备着,万一有人再想走?苏州府实在富庶啊!”
霍宝摇头道:“不必,他们舍不得走了!”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之前在滁州军围城时,他们做了一次离乡背井的决定,损失了半数产业。
如今滁州军稳定地方,让他们跑,他们也舍不得再次冒险。
………………………………
第三百零五章 发财了、发财了
正如霍宝预料的,苏州府城门大开,士绅商贾都安静的很,没有哪一家举家搬迁的征兆。
或有二、三旁支子弟出行,也带了几分试探的意思,多是轻车简行。
滁州军刚拦截过人,扣大家一顶“有通敌之嫌”的帽子,谁还傻缺的敢重蹈覆辙?
这样的世道,往哪里跑呢?
跑到杭州府去?
滁州军打下了苏州府,就打不下杭州府?
就算想跑,就能跑得了吗?
之前拦人可以赎买,再次被拦截会如何?
谁也不敢尝试。
要是滁州军是软柿子,也不会江南江北占据数府之地,不知不觉成为庞然大物。
长江南北,已经都是白衫军的天下。
路上就太平吗?
黄淮连年大旱,去年开始就有不少流民在江南作乱。
王朝末世之象。
大家最关系心的,反而是滁州军什么时候在苏州府举行吏员试。
从滁州开始,到和州、庐州府,再到太平府、金陵府,滁州军占领地方后,都举行了吏员试。
自愿报名,公平应试。
这是滁州军用人的准则。
说实在话,这对地方士绅的态度略显生硬。
地方大儒,本该礼敬,不能说“三顾茅庐”,也当礼贤下士。
可滁州军的态度,却是并不勉强人,爱来不来,并不缺人使的意思。
士绅大户觉得不够体面,可寒门士子却是觉得正好。
真要是按照门第选拔官员,那权利肯定被高门大户把持,还有寒门士子什么事?
只是既存了争权夺利之心,大家就想的更多。
“这世道,军权为重啊!”
“滁州军清查城中户籍册子,离征丁也不远了吧?”
“征丁去做个大头兵,何时能出头?眼下滁州军的各级将领,多是滁州人氏,到底占了地利之便!”
“听说滁州军曾在滁州、和州、庐州三地征召士绅子弟为霍大公子亲卫,这些少年日后前程也错不了。”
“咱们苏州人就差个牵头的!”
“这回打苏州的就有扬州降将,那高都帅那边?要是降了,说不得也做个牵头的。”
“高都帅就算被重用,也不是苏州人啊!”
“太湖谢二爷也投了滁州军……”
“谢二爷啊,好像与城东苏老爷家有旧……”
太湖湖面辽阔,占地极广,位于常州府与苏州府之间。
太湖水匪的赫赫声势,不仅在常州响亮,在苏州也同样让人不容小觑。
这样纵横太湖十数年的悍匪,对滁州军望风而降,那岂不是说明滁州军比太湖悍匪还要凶悍?
众士绅商贾想起太湖悍匪,后知后觉,开始后怕起来。
之前怎么就没拦着知府大人呢?
要是苏州府上下早点从了滁州军,大家说话也能多几分底气,不至于这般被动。
大家格外留心府衙动静。
府衙里,霍宝等到了来接手苏州府事务的太平府执政高骏与庐州执政李遥。
其中高骏是原庐州通判,是最早降滁州军的官员之一。
因他能力出众,且爱惜百姓,就得到重用,让他担任太平府执政,成为降官中地位最高之人。
半年下来,高骏将太平府梳理的太太平平,去年年底还被选为二十五个参谋生之一,成为军校生,算是刷新了资历。
如今上上下下,都将他当成了自己人。
李遥不是别人,就是曲阳的捕快李四,李远胞兄,邓健麾下老人,擅长政务。
霍五父子与邓健在曲阳时,就是李遥打理曲阳县庶务。
等到霍五父子去了滁州州府,接手滁州军,就调李遥去滁州接手州务。
在滁州军的文官体系中,李遥能力出众,资历也老,仅次于林师爷与宋老大人,也是二十五个参谋生之一。
这次调人接手常州、苏州、松江三府,霍五也与几位元帅商量过人选问题。
毕竟这三地,各有所重。
苏州府人口最多,事务最繁杂。
常州府境内山脉连绵,有铁矿,还有太湖悍匪,需要强有力的人镇守。
松江看似偏远,也有众多盐场,还沿海,要防着海匪,也需要有人统领全局。
霍五与大家商量过,就调了朱都尉接手常州府,顺带着常州府内剿匪事宜。
朝廷官员出身的高骏接手苏州府,稳定地方为主。
带过兵的李遥接手松江府,可以清查沿海盐场,肃清地方。
朱都尉之前闲职,就跟着大军出发;其他两人则是回去交接了一番差事后,才匆匆赶来。
霍宝年岁虽小,可身份地位在这里,两人面对少主,都十分恭敬。
“苏州维稳为主,可以进行吏员试了,依旧是异地为官……还有征丁纳银事宜,也该开始预备起来,只是不可耽误春耕,粮食为要。”
霍宝对高骏交代道。
去年在太平府、金陵府、镇江府三地征兵十几万,眼下镇江、苏州、松江三地也是差不多数目。
只是有了新执政过来,就无需另派人手负责征丁之事。
征丁不同说,按照户籍册子,“单丁不抽”、“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不想出丁的可以纳银充丁。
常州府百姓还差些,苏州府、松江府两地是鱼米之乡,百姓比较富庶,性格绵软,并不是好的兵源地,这丁银会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高骏起身听了,恭敬应了。
霍宝又望向李遥:“九叔给我的两个盐场就在松江,如今李大人过去,可顺便帮我监看,还有我家九叔,是我爹与六叔、七叔、八叔等人的异姓兄弟,此去松江,若是得见九叔,可代我向九叔问好。”
李遥道:“下官从金陵出来前,五爷、六爷也私下嘱咐过此事,九爷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却是助咱们滁州军良多,下官只有恭敬的,万万不敢怠慢。”
不说别的,只说去年攻打和州前那两艘大船,就给滁州军助力不少。
使得滁州军不那么被动,要不然巢湖大战时,就要全凭借巢湖水师的船。
还有九爷送霍宝的两个盐场,这大半年来也源源不断了运了不少船海盐过来,使得滁州军在食盐上比较富裕。
要不然的话,江北的盐场多是泰州白衫占着,江南的盐场大部分在台州白衫手中,要是滁州军被这两方势力卡了盐供应,也是一件麻烦之事。
松江府那边着急用人,李遥在苏州府休整半日,就继续往松江府去了。
苏州府这里,高骏接手了政务,霍宝就叫人准备回军之事。
之前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三地占领后,都是童兵分兵留守。
如今要准备回军,这三地驻守兵马也要替换调回。
“宝爷,关键是库房那些,也该分分了!”
朱强带了激动道。
所谓库房里的东西,就是之前在官道截获的那些财物,还有过后苏州府城官员士绅“赎人”的那些银钱。
这些都算是战时缴获,是要分配下去的。
大的分配对象是邓健部、水师部与霍宝部。
至于下一步分配,都有份额规定,也不会弄混。
还有仇威、侯晓明、石三下去攻打县城的缴获,也要按照规定上缴分配。
只是上缴的部分是小部分,童军内部分配的是大部分。
银钱上最容易出纰漏,因此滁州军的分配条例格外细致。
早在滁州军进金陵后,就全军清查过一次,处置好几个千户,砍下好几个脑袋。
朱强这么惦记分配缴获,也不是想要多贪多占的意思。
就是想着早点到自己手中,早点做内部分配,让将士们也早点欢喜。
霍宝没有异议,就允了。
这次苏州府城的缴获,会按照五、三、二的比例分配。
邓健率领的主力占五成,于老元帅率领的水师是三成,霍宝部是两成。
每部缴获,再按照比例上缴太尉府一部分,后勤保障一部分,剩下是主帅、中层将士、兵卒分配。
朱强这几日就在仓库,对其中财物银钱都心中有数。
……
说是分配,不过一日功夫,就分得清清楚楚。
“不管是古董珍玩,还是金银布帛,都是按照比例分配,其中古董珍玩,是请府城几个铺子的供奉来估价作保……咱们只分了两成,也有古董珍玩十车,金三万两,银二十五万两……”
朱强手中捧着小算盘,眼睛发光,跟着霍宝回禀:“这还只是府城这边的缴获,另有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分给咱们的缴获金四万两,银三十万两……在这之前常州晋陵县、宜兴县两地缴获金两万四千两,银十七万两……”
………………………………
第三百零六章 四方消息
战争是一种新的财富分配。
从二月初五在金陵开拔,到朱强清算缴获,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童军就收获黄金将近十万两,白银七十多万两。
这些银钱中,有两成归太尉府,一成归滁州后勤,剩下七成则是上下将士分配,加上战损抚恤。
饶是如此,每个人收获都丰厚。
其中有军功的将士,除了真金白银的奖赏,还要上功劳册子,按功劳升迁。
霍宝的两个伴当安长生、李裕、贾代善几个,这回跟着出来也没有闲着。
安长生与贾代善两人习武,并没有跟在霍宝身边不出,而是跟着侯晓明部打了吴江县。
因吴江县知县、县尉主战,县兵拼死抵抗,使得吴江战事十分惨烈。
童兵战死三百余人,重伤轻伤七百多人。
同样,童兵杀敌五百余人,重伤、俘虏两千来人。
安长生与贾代善两人都立了军功。
“我斩首一人,重伤两人!”
贾代善吊着胳膊,说起数日之前的临阵,依旧是带了颤栗。
战场上,没有时间思量太多;打完仗,想起利刃入肉的声音,他直觉得寒毛耸立。
不过几日过去,想起战场上的紧张与激动,他就只剩下回味。
要是重来,他不会那么挫。
不会只斩首一人,还让自己受了伤。
想到这里,他看了安长生一眼,带了感激。
当时情况紧急,一个县兵盯上了贾代善。
他年岁在这里,经验又不足,十分危急。
要不是安长生拉了他一把,他就不会是皮外伤,说不得胳膊就要被砍断了。
真要第一次上战场就成了独臂,那他就成了大笑话。
安长生比贾代善稳重的多,并没有像他这样咋咋呼呼地说着自己的功绩。
战功都有功绩册子上记着,有什么宣扬的,该知道的都会知晓。
霍宝看着两人,觉得牙疼。
一个装大人,一个是真老成。
要是按照他的本意,并不想让两个少年这么小就直面杀戮。
两人都是十一、二的年岁,搁在后世还是小学生。
可贾代善年岁不大,已经露出好战的一面,这次随着出行也是死磨硬泡的想要临战。
安长生这里,出身将门子弟,水师日后的接班人,也不能当寻常孩子看待。
贾代善斩首一人,安长生斩首三人,要是按照军中规矩,前者可升伍长,后者可升十长。
“代善日后跟着大圣吧!”
霍宝有了安排:“长生的功劳记着,享什长待遇。”
贾代善要做战将,就要一步一步熬资历。
未来的二代国公,总不能养废了。
安长生则是在霍宝身边历练,过后要回水师任职,军功就先攒着。
两人自是无异议,李裕看着两人,眼中带了艳羡。
霍宝看在眼中,没有说什么。
这次出征,李裕跟在朱强身边打下手,也有些功劳,只是比不得军功,还不到计入功劳册子的地步。
且看以后。
等到三月底,邓健为首的“东征军”主力回到苏州府城。
又休整了几日,大军兵分两路,从水路、陆路返回金陵。
水师诸将士,押送三府降臣、俘虏水路回金陵。
邓健与霍宝两部,则是陆路返回金陵。
水师有楼船,自然是水路比陆路舒坦。
可是水火无情,眼下又是长江春汛,水流湍急,为了稳妥,邓健就携霍宝走的陆路。
苏州府到南京四百二十里,邓健等人走了十日,四月十五回到金陵。
两个半月,三府之地,全部归了滁州军。
金陵城上下都惊动了。
之前苏州的几万守军,始终令人难安,如今荡平地方,滁州军才真是稳了。
就算是杭州的十万朝廷兵马真的有动静,滁州军没有后顾之忧,也不会畏惧。
霍五带了金陵留守诸将,亲自迎到城外。
“好,好,伯康居功至伟!”
霍五看着数万大军,看着上百车的缴获,拍着邓健的肩膀感慨至深。
泰州白衫之前被平叛军包围,泰州军求救无门。
不想三月中旬突然有了变故,平叛主将被贬官调离,赐了毒酒,数十万山西军群龙无首,被泰州军击溃。
泰州军趁机俘虏收编了十来万朝廷兵马,之前还准备渡船,想要过江攻占苏州、松江两府。
待得了滁州军攻占三府消息,泰州白衫才调转方向,才没有过江。
江南滁州军人多势众,河南道诸府白衫却如散沙,泰州军自然不会来碰滁州军这块硬骨头。
“东征军”顺利赶在泰州军之前攻占常州、苏州、松江三府,得了铁、粮、盐三种资源,也顺带着了操练了兵马,还有这些缴获,实在是一举数得。
“庐州那边也有捷报,二月底得了舒州,三月中得了寿州!”
霍五对众人报喜道。
年初制定“五州攻略”,都到手了。
不过让人忧心的是,蕲春军的老巢被朝廷平叛军给抄了,蕲春军寿天万手下第一大将战死,蕲春军主力退出江北,南下至武昌府。
武昌府距离金陵府一千里。
因去年蕲春军“东征”、“南征”的缘故,如今蕲春军与滁州军中的地盘,已经大部分被蕲春军占领。
就算这次折损了人马,失了老巢蕲春,蕲春军实际占领的州府也有十数个。
滁州军就算今春战略完成,也只有十二个州府,暂时还比不过蕲春军。
“可是京中有变?”
邓健问道。
蕲春军那边距离金陵千里之遥,两处一时还对不上;泰州军那边,紧邻扬州,与苏州、松江也只有一江之隔。
好好的平叛主将,说毒死就毒死了,也太蹊跷了。
“皇帝立太子了!”
霍五摇头道:“真是昏了头,竟为了这个,毒死了平叛大元帅!”
皇帝而立之年,是到了立太子的时候。
可是因没有嫡子,皇帝爱重贵妃之子,引得后族不满。
皇后出身勋贵人家,叔伯兄弟都是领兵大将,掌握天下四成兵马。
皇后所出嫡子夭折,想要立抱养的宫人子为太子。
为了立太子之事,皇帝与后族角力,对地方糜烂先是置之不理,随后还借此削弱后族势力。
早在去年朝廷派兵马“收复”杭州府,皇帝就做了手脚,调离了后族出身的一员元帅。
这次调山西兵南下,又是故技重施。
“这是疯了!”
霍宝提起这位皇帝,也是觉得莫名其妙:“这是怕天下败亡的慢吗?有能耐的大将,不是弄死,就是闲置,当初娶人家闺女是为了借力,这借完力就想要过河拆桥?要是真有那个能耐也行,找到替换的人,能收拢兵权也好,偏偏是个糊涂蛋,好好的局面都给败坏了!”
泰州白衫虽是招摇,却只有两州之地,数十万大军下来平叛,围得死死的,胜利就在早晚问题。
可这败家皇帝,不想着“收复”地方,反而怕将帅胜利了不好处置,找借口将主将调离,使得战局立时逆转。
林师爷摸着胡须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马寨主撇嘴道:“磨磨唧唧,立个太子,立了三年,要是真干脆点儿,就直接废了皇后……这一会儿用,一会儿削的,就不怕将后族逼反了!”
邓健挑眉道:“要是金家能反就好了!”
金家可是当今最大的将门,一门上下将帅十数人。
金错只是私生子,养在庶支,资质也比寻常人强得多。
这次“东征”中,立功最大的将军就是金错。
邓健爱才,还真是巴不得再来几个金家人。
顶点
………………………………
第三百零七章 如金似玉
今年春天,胜利是的泰州白衫,扩张的却不只是滁州白衫。
亳州军之前北上徐州,两个月下来,也拿下了徐州与颍州,加上之前的亳州、楚州,就是四州之地。
一山难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亳州军与泰州军都要攻略河南道,总要碰上。
大宁朝已经失去半壁江山,分崩离析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滁州军来说,算是好事。
不用直接面对朝廷兵马,可以在江淮经营。
不过,同样在江南之地,滁州军日后发展,少不得与台州白衫、蕲春白衫对上。
就算其他州府,还有其他白衫势力,如今也落后一步,比不得这五方势力。
“台州白衫行事缩手缩脚,难成大器,日后还要看蕲春那边。”
林师爷道。
霍五点头,心中有数,接下来少不得继续派人手往武昌去。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在那之前,就要与蕲春军拼速度,继续抢地盘。
太平府那边预备的差不多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