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登基吧,少年-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那之前,就要与蕲春军拼速度,继续抢地盘。
太平府那边预备的差不多了。
“东征”三州府与寿州、舒州两地都到手,剩下太平府那边该打了。
只是之前有冯和尚在那边备战,如今倒不好叫邓健过去。
否则,谁主谁副?
可冯和尚那边只有四万人,人数又差了。
霍五望向霍宝:“既是小宝让青蛇军独立成军,就调仇威去太平府。”
至于霍宝,那是不行的。
倒不是霍五信不住冯和尚,而是不想节外生枝。
邓健是霍宝的表叔兼未来岳丈,地位在霍宝之上。
冯和尚到底是臣下,将霍宝打发过去太平府不像是历练,倒像是抢功劳。
霍宝晓得“西征”要是开始,就不会只攻占一州之地。
金陵与蕲春距离一千里,两地之间的地盘不少都在朝廷治下,这个时候不抢占地盘,什么时候抢占?
“爹,晓明与石三白在金陵也浪费,也让他们去给冯帅打个下手吧?”
如今滁州军可着一路征伐,人手自然是多多益善。
有邓健在金陵,金陵也无需其他战将镇守。
还有水进那边,留了霍虎留守新得的两州,也快回师金陵。
霍五点头道:“史今与贾家兄弟也可以带两万人过去。”
青蛇军补全编制是两万人,史今、贾家兄弟带两万人,侯晓明、石三这里带一万过去,加起来就是五万人做偏军,不算少了。
毕竟冯和尚麾下主力也只有四万人马。
因“西征”之事,童兵众人在金陵休整几日,准备再次开拔。
贾代善征求过霍宝同意,跟父母商量过,就正式入了侯晓明麾下,任了伍长。
他虽只有十一岁,可身形高大,看着像十三、四岁的少年,在童兵中并不突兀。
至于安长生与李裕,这次并没有准备再次随着“西征”。
两人是霍宝的伴当,要是一味追求军功,离了霍宝身边,才是因小失大。
早在三月十八,尤氏早产半月,生下一女。
孩子四斤六两,倒是与正常孩子差不多大,尤氏却是产后大出血,撒手人寰。
这孩子生日不错,可在世人眼中就是命硬了。
未生丧父,生而丧母。
没有人当着唐家人面前说什么,可背后少不得嚼舌几句。
仇威这次回金陵,正好给小表妹过满月。
之前常州、苏州两地分配的缴获,他全部交给唐娘子收着。
在他心中,不无遗憾。
要是个表弟就好了,舅舅在地下会更欢喜的。
有尤家人在前折腾挑拨,他心中也明白,多个表弟与多个表妹到底不同。
如今,也算是两全其美。
青蛇军中众人,更是齐齐松了一口气。
要是尤氏生了男丁,难道青蛇军还能改弦易辙拥立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为主?
可是儿子到底比外甥名正言顺,青蛇军本就是唐光所留,霍五等人留着青蛇军也是念着唐光旧情,要是那孩子长大想要收回青蛇军,青蛇军说不得就要分裂了。
唐光只有这个遗腹女,嫡庶反而不重要了。
旁人劝唐娘子直接将孩子记在自己名下,唐娘子却是不忍心。
到底尤氏生育一场,又送了性命,总不能因人死了就夺人骨肉,到底还是记在尤氏名下。
唐光只有这个遗腹女,嫡庶反而不重要了。
四月十八,唐宅摆了满月酒。
唐娘子寡妇人家,并没有打算大宴宾客,只摆了几桌酒,可是宾客分量委实不轻。
霍五父子、马寨主、杜老八、林师爷等人都去了,领兵在外的冯和尚、水进也打发人回来送了满月礼。
薛彪去了杭州府,不在金陵,可家人也到了。
薛夫人带了继女薛金,跟着霍六婶过来道贺。
唐娘子抱着孩子出来,马寨主之前就说过要认义子女,也兑了前言。
孩子还没有起名,唐娘子请马寨主给孩子起名。
马寨主晓得自己起名不行,否则亲闺女也不会大名叫“马驹子”,就请霍五给孩子起名,也算是多给孩子一个体面。
关于这孩子命硬的传言,他有所耳闻,只是他是不怕这个的。
他就是孤儿出身,六亲无靠,论起来也是命硬。
霍五接过孩子,也是有模有样,道:“这孩子金贵,老唐虽不在,却还有咱们这些叔伯,还有老六这个义父,这是咱们滁州军的千金小姐,就叫唐玉!”
马寨主点头道:“玉姐儿这名字好,如宝似玉、如金似玉,哈哈,好,听着就是小宝、金姐的妹妹。”
从马寨主这里论,他的义女,自然也是霍宝、薛金等人的妹妹。
这样的身份,就算是命硬又如何?
旁人遇到了,也得敬着捧着。
之前霍五、马寨主两个不喜薛彪,这一年相处下来,也生出几分真心。
就算薛彪有些小心思、小计较,可论起来也是滁州军功勋。
没道理对外人宽和,对自己人反而刻薄。
霍五笑道:“就是这个道理,咱们滁州军孩子少,可不是个个金贵?”
唐娘子在旁闻言,不由惶恐,想要说什么,被仇威拽着袖子拦着。
仇威看出来,马寨主是念着旧情,真心待小表妹;霍五等人也念着舅舅的好,会给小表妹一份富贵。
这样正好。
舅舅的遗泽,本就该落在小表妹身上。
就算是乱世,就算女子不容易,可小表妹是霍太尉亲口起名,还是马大总管的义女,日后定会像名字一样“如宝似玉”、“如金似玉”的长大。
薛金拉着妞妞在旁,看着小妹妹也带了好奇。
只是这个小妹妹的名字,薛金悄悄望向继母。
薛夫人的笑容有些勉强,她本是薛彪妾室,生育了薛彪独子,在薛金之母病故后“母以子贵”扶正为继室。
她那宝贝儿子,大名就叫“薛玉”。
如今一个克父克母的遗腹女,凭什么与儿子同名?
只是丈夫不在跟前,她出身低微,底气实在不足,就算是不痛快,也只能自己憋着。
妞妞看着小女婴,既是好奇,又是无奈。
霍英见了低声道:“妹妹怎么了?”
霍英就是穆英,已经过继到霍家四房,成为已故霍七独子霍百岁的嗣子,霍六婶的嗣孙。
霍六婶原本的意思,是等他长大再决定是不是改姓。
穆英少年早熟,知晓什么是嗣子,倒是主动提及改姓,只是也跟霍六婶说了,日后等他结婚生子后,再让一个孩子恢复穆姓。
霍六婶自然求之不得,穆英就改名霍英。
妞妞无奈道:“之前还以为多个小妹妹,眼下却要成小姑姑了。”
………………………………
第三百零八章 好事成双
唐宅的满月酒刚过,滁州就得了好消息。
霍顺回来了。
自打去年六月霍顺去辽东,至今已经十个月。
霍顺北上,背负两个任务,一个是搭救林师爷的独子、发配辽东卫的林清文,一个是找贩马的渠道。
不想这一去,就没了音讯。
去年十月里滁州军又陆续派了两拨人马北上,就是打探霍顺的消息,都是一无所获。
这次霍顺回来,不仅带了林清文,还带了两船战马。
消息送到太尉府,霍五立时蹦起来。
虽说霍顺着一年不在霍五身边,可实际上霍五最看重的反而是这个堂侄。
霍五幼年失父,被长房堂兄、堂嫂抚养了几年,看着霍顺从出生到牙牙学语。
后来霍五被人带走十几年,再回来时与霍顺这个堂侄也没有疏远。
这个侄儿本就命运多蹇,又因滁州军的任务生死不知,霍五每每想起也是难安。
如今终于得了消息,如何能不欢喜?
过来送信的是金陵水师的手下。
这次“东征”军回师,松江那边留了一万水师,防止台州白衫与泰州白衫异动,也防止海匪作乱。
“前天到松江了?那不是快到金陵?”
霍五亲自见了传讯兵,激动的站起来。
松江到金陵水路六百里,逆水行船,也就是三、四天的功夫。
霍五又仔细问了几句,就立时往隔壁寻霍大伯去了。
霍大伯年前想要续弦,闹了一场,最后虽改了主意,可还是搬出太尉府。
只是霍五也不放心他在别处,就安置在太尉府后街。
霍五去时,霍石头也在,正听霍大伯与他絮叨“东征”之事。
这两年经历家破人亡,霍大伯也是怕了,要不是石头身上有着父母孝期,霍大伯早就将孙媳妇娶进门,开枝散叶。
可再急,也没有孝中娶亲的道理。
不能开枝散叶,霍大伯就不想要让石头去战场上。
之前石头跟在于老元帅身边,也只是熟悉水师事。
二月里“东征”,霍大伯私下里就拦过一回。
还是石头不想落霍虎、霍豹等堂侄太远,再三保证会注意安危,才征求了跟着出征的机会。
可他不晓得,大军开拔前,霍大伯找借口见了于老元帅一面,说起对长孙的担忧。
霍家长房,小辈就石头这个独苗儿,实在受不得闪失。
于老元帅心中不喜,既是从武,哪里有不上战场厮杀的?
要是真舍不得让儿孙冒险,就当转了文职,谁还能勉强不成?
如今霍大伯舍不得让孙子转文职,不过是晓得如今滁州军中,军功最重。
可是不想厮杀冒险,那军功何处来?
难道就凭借是霍太尉的堂侄孙,是他的孙女婿,就可以过来蹭资历?
只是看着霍大伯花甲之年,霍磊身上又是好几重的孝,于老元帅也只有感叹。
经历了生死离别,才会越发畏惧生死离别。
等到“东征”路上,于老元帅就没有给石头什么任务。
只是也不会因石头是未来孙女婿,就夺了旁人的功劳给他,因此走了一圈,石头还是曲长,没有什么功绩。
石头心中不无遗憾,可到底老实厚道,当爷爷的面说不出抱怨的话。
饶是如此,在霍大伯看来,战场上走了一遭,也是让人悬心。
“下次可不能跟着去了……等两年,待你成了家,有了儿女,爷爷就不拦你……”
霍大伯叹气道:“不用老想着与老虎、豹子比,安安稳稳、太太平平过日子比什么都好……”
石头带了无奈。
即便之前只是山村少年,经过这一年见识的多了,也晓得霍五以及霍家眼下没有退路。
滁州军胜,霍家鸡犬升天;滁州军败,霍家说不得就是的灭族之忧。
霍虎、霍豹建功立业,挣的不仅仅是前程,还是性命。
他也是霍家子弟,却是一事无成,只凭借着一门亲事在滁州军内立足。
可是在武事上,他本就不出众;又接触陌生的水师,更是摸不着头脑。
于老元帅没有当面说什么,可石头有自知之明,知晓这位太岳父并不喜欢自己。
霍五站在门外,也听了霍大伯这一句,倒是没有想太多。
霍顺之前生死为知,石头要传承长房血脉,可不是平安为要。
”大哥,大哥,好消息,顺子有消息了,前天到的松江,估摸着的明后天就到金陵……”
霍五推门进来,声音大带了轻快。
霍大伯“腾”的起身,身上带了颤栗::“顺子?我家老二?这……真有消息了?”
霍五“哈哈”笑道:“还能扯谎骗大哥不成?安将军在松江,打发人回来说的……顺子不仅回来了,还立了大功,带了林清文回来,还带了战马回来……”
就这两个功劳,就够霍顺升两级。
霍大伯眼睛含泪:“回来好,回来就好……”
至于功劳什么的,他还真不放在心中。
霍五身份在这里,霍顺这个堂侄子就算什么不干也没有人会小瞧。
“大哥可以安心了,日后就让顺子在金陵……”
霍五见霍大伯模样,亦是心酸,想了想道。
霍大伯也是花甲之年,想要拢着儿孙在身边就拢。
滁州军如今并不缺人使唤,霍五也没有任人唯亲的习惯,去留并不勉强大家。
霍虎、霍豹有上进心,霍五会提挈;石头这样想要安稳的,霍五也不反对。
因还要往林师爷那边报喜,霍五没有多留,说好了会派人去码头盯着,就往林宅去了。
*
林宅。
除了林师爷,林瑾、林平安都在。
林瑾在杜老八麾下,如今在金陵守军中任职。
林平安之前在林师爷身边打理庶务,后被马寨主看上,过去在马寨主身边打下手。
之前的军校,这兄弟两个都选为学员,前程可期。
林师爷叫两人过来,说的就是两人的婚姻大事。
林瑾十九岁,林平安十七,兄弟两个都成丁。
两人不是战将,一个是参谋,一个是后勤,比战将要安全许多,可也到了该说亲的年纪。
之前不好提及,是因为林瑾毕竟早年与马驹子有婚约,说亲事说不得提及往事,容易引人诟病。
如今马驹子已经另嫁他人,也有了身孕,之前的婚约也可以翻篇。
林师爷看着林瑾:“上次定亲,是我代你做主,你不乐意闹得悔婚,如今这次就和你心意吧!”
林瑾面上带了羞愧:“祖父,是孙儿不懂事,这自然是祖父做主……”
之前他觉得自己与马驹子能做兄弟,不能做夫妻,那婚约太可笑,退婚也退的理直气壮。
谁让他自诩高才,打心底嫌弃马驹子粗鄙。
可是一年下来,经历这么多,他也反省了许多。
婚姻本就结两姓之好,马寨主高义,早年收留了他们爷孙两个,待他如子侄;马驹子与他相伴长大,做不到情投意合,也是情逾骨肉。
他却浆糊迷了心,背弃两人,实是无义之极。
他早后悔了。
只是覆水难收,过去的终于就过去。
林师爷见了孙子沮丧模样,皱眉:“我舍了老脸陪你折腾一回,再也折腾不起第二回了……你有什么想法就说,实在想不到就再等等,得你明白了选择与担当再自己定……”
林瑾神色讪讪,终是点点头。
林师爷又望向林平安:“平安你呢?”
林平安看了林瑾一眼,道:“祖父,长幼有序,还是等大哥定亲后再说……”
林师爷摇头道:“无需如此,这林宅也需要个女主人……”
………………………………
第三百零九章 患难情分
霍五去霍大伯处,能不经通报,登堂入室,到了林宅,则是贵客。
前面一露面,立时有人往里传信。
林师爷带了林瑾、林给平安两人迎了出来。
眼见霍五喜形于色,林师爷心中纳罕。
滁州军春天兵分两路得了五个州府,眼下又准备“西征”,难道就有什么好消息传回来?
朝廷各位大佬又犯蠢了?
还是蕲春军那边内讧的苗头越发明显?
蕲春军倒成了滁州军的前车之鉴。
就是滁州军这边,随着势力扩张,也该进一步集权,防止有什么分裂的苗头。
霍五并不卖关子,直接道:“先生,霍顺带了大公子回来,前日从松江入江,明后日就到金陵了!”
林师爷闻言。打了个趔趄,差点跌倒。
林瑾、林平安忙上前扶住。
林师爷关心则乱,生出几分畏惧来:“清文……是生……是死……”
人回来了是回来……尸骸回来也是回来……
父子生离十数年,林师爷想过做糟糕的结果。
霍五一愣,随即摇头道:“自是好好的,先生就放心吧……若是有不妥当,安勇也不会打发人先一步回来报喜!”
林师爷这才站稳了身形,对霍五郑重作揖。
霍五忙一把扶住:“都不是外人,先生何须如此客套!”
林师爷却是明白,这不单单是顺手接人的情分,为了北上辽东卫,霍五差点折损了一个堂侄。
霍家五服之内的族人只有零星一个,堂侄辈分的更是只有霍顺一人,要是真的为接人折损在外,林师爷日后心中也难安。
这半年来,霍顺生死未卜,霍五却没有迁怒后悔之意,反而数次安慰林师爷。
林师爷心中如何能不感激?
如今总算有了好的结果,他更是对霍五感念之深。
霍五既扶他,他便也没有再做什么,却是对林瑾、林平安道:“你们父亲平安归来,全赖五爷大恩,你们需记得这份恩情!”
林瑾、林平安垂手听了,双双行了跪礼。
两人小辈,霍五不再拦了,只道:“码头那边已经叫人盯着,你们俩这两日腾出功夫来,好过去接人。”
林瑾、林平安郑重应了,都带了几分激动。
林清文以罪臣之身发配辽东卫十几年,骨肉分离,林家自然要亲迎的。
林平安还好,就是真心为林师爷高兴。
虽说还有林瑾这个独苗孙子在旁,可林师爷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远在辽东的长子。
林瑾心情则有些复杂,有些近乡情怯之意。
生身之父,弱冠之年就是中了三鼎甲,后在皇权变更中被连累成为罪臣,至今已经十几年。
林瑾不记事就随祖父逃亡,虽说后来林师爷画过儿子画像,可上面是文弱青年,与现下的林瑾面容有些相仿……
金陵码头,太尉府与林家都派人了盯着。
等到四月二十二这日,霍五父子、霍大伯爷孙、霍豹、牛清,还有林家爷孙三人,都早早的到了码头。
昨日传回消息,霍顺的船停驻在一百里外过夜,算算时间,今天中午前就能到金陵。
“并没有走大都那条路,而是直接从高丽过来……幸好托了你九叔,要不然什么时候能回来还真是不好说……”
霍五对儿子唏嘘道。
霍顺去年六月带了百十来号人北上,走的是陆路;如今水路回来,这坐船总不会是平白来的。
原来随着黄淮、江南不安稳,辽东也开始不安稳。
同黄淮、江南的白衫不同,辽东是有北蛮部落趁机作乱,地方卫所早已荒废,抵抗无力,就有些混乱。
朝廷则是掩耳盗铃,直接关闭了进出辽东的榆关。
为了防止消息闭关的消息泄露,引起百姓惶恐,朝廷假装严查出关手续,以“不合格”之名,将想要出关的民人商贾都驱除回来。
滁州军派了两次人手,也都是被各种理由驱逐回来,禁止出关。
霍五实没有办法,就给“九爷”去了信,请他帮忙往辽东打探霍顺消息。
这次霍顺回来,就是借了“九爷”的光。
又听到这位“九叔”,霍宝好奇极了:“九叔就没说什么来金陵转转?”
如今虽是乱世,可在淮南与江南这一亩三分地,滁州军也算是站稳了。
霍五摇头道:“老九选择了海上,就不会轻易上岸,等什么时候得空,爹带你去一趟松江……”
这位“九爷”神龙见首不见尾,比不得马寨主、薛彪、杜老八等人在霍五身边,陪着霍五打地盘,可说起来也没有少援手。
霍五念着这异姓兄弟的好。
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两艘大船到了金陵码头。
甲板上,霍顺与一中年文士并肩站着,看到码头众人亦是带了激动之色。
待下了船,霍顺就快步几步下了船,对着霍大伯、霍五大踏步而来:“爹,五叔,我回来了!”
霍顺黑了许多,留着短须,看着比去年老了好几岁,精神头却好,嗓门都洪亮几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霍大伯拍着儿子肩膀,忍不住老泪纵横。
霍五带了欣喜。
去年霍顺遭遇大变,妻女俱丧,整个人都颓废了。
后来报了仇,他也是打心里仇视白衫军。
可这天下的白衫军又同,霍家人就这几个人,总不能再分作两伙儿。
霍五为了解他心结,让他成立监察队,监察滁州军军纪。
等到后来,原滨江知县负责了这一摊,霍顺就被霍五塞过去过了个学生,跟着老和尚学习法学。
不过随后霍顺就奉命往辽东去,这一走就是十个多月。
如今脱胎换骨一般,也算是没有白磨炼一场。
霍家这边父子、叔侄相见,林家那边亦是骨肉团圆。
同霍家这边其乐融融相比,林家那边就有些尴尬。
之前与霍顺站在甲板上的中年文士,不是别人,正是林师爷之子、林瑾之父林清文。
可是他并没有跟在霍顺身后下船,而是返回船舱,又扶出一人。
一个妇人,布衣荆钗,四十多岁年纪。
瞧着这情形……像是夫妻……
林师爷目光落到那妇人脸上,林瑾则是带了几分无措。
他幼年丧母,自不会误认这妇人是他娘亲,那是继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