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登基吧,少年-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师爷目光落到那妇人脸上,林瑾则是带了几分无措。
他幼年丧母,自不会误认这妇人是他娘亲,那是继母?
林平安则淡定多了。
养父二十来岁就发配辽东,至今十几年,续娶也是寻常。
“爹!”
林清文扶着妇人下了船,才放下妇人,对着林师爷跪了下去。
当初父子生离,一个是青年,一个是中年;如今再相见,却是一个中年,一个老年。
林师爷拉起儿子,并没有像霍大伯那样老泪纵横,只是微微红了眼圈。
他没有急着与儿子叙旧,而是望向那妇人:“是春樱……”
那妇人忙福了下去:“婢子春樱见过老爷!”
林师爷欣慰道:“回来就好,这些年多亏你照顾清文了!”
这是林清文身边大丫鬟,后在林清文成亲后收为通房,林家落难时被官卖,后被人赎买,悄悄送到辽东,照顾林清文起居。
那妇人带了不安道:“都是婢子分内之事……”
“爹,至顺五年,儿扶了春樱为继室,未来得及禀告爹……”
林清文带了几分忐忑道。
林清文是至顺元年被发配辽东,至顺五年已经是在辽东五年后。
林师爷点头道:“你们患难的情分,是当给春樱一个名分……”
………………………………
第三百一十章 想不到的厚报
霍顺与林清文回来,是霍家与林家的大喜事,也是滁州军的大事。
尤其是霍顺这里,还带了关外消息。
当天晚上,霍五就在太尉府开宴,来的都是滁州军众头目。
除了在杭州的薛彪与在太平府备战的冯和尚,其他人都到了。
待听说辽东混乱,众人面面相觑,竟然不知是喜是忧。
喜的是大宁后院都乱了,只有京畿与两广还算安静,这个国家已经乱了大半。
“成了破灯笼,补不过来了!”
林师爷带了几分感叹。
霍五却是与马寨主对视一眼,兄弟俩都带了沉重。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于读书人来说,这句话或许只是一句口号,可是对霍五、马寨主等人,却是验证过这句话是道理。
大宁皇族虽也是异族,却是受过儒家教化,才会在几十年前凭借着骑兵之厉,尤北到南,推翻了前朝。
北蛮在辽东崛起,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大宁?
不能给北蛮崛起时间。
两兄弟两个默契,心中都有了打算。
看来还不能松懈。
“西征”过后,说不得就要“北伐”。
霍五被北蛮有了防备,就暂时先将北蛮事放下,问起战马之事。
两人运回来八百战马,外加一百匹种马。
路上折损了一百多匹,还剩七百多匹。
金贵的不仅是战马,还有贩马渠道。
霍顺道:“说起这个,还要感谢宋老大人,辽东那边的马场分为官马场还有私人马场,官马场又分了太仆寺马场兵部马场。兵部马场形同虚设,里面早就没有什么马了;就是太仆寺马场那边,实际存栏数与账面上记的马匹数量也差了好几成……反而是私人马场,后头都是京中权贵,存栏数许多……最后是太仆寺那位场监牵线,从私人马场订了马,这是第一批,后头还有四千二百匹……只是如今马贵,战马十两银子,种马十八两银子……带的金子做了定金,说好了这次去时补尾款……”
霍五却听出其中不对。
宋林致仕前是太仆寺卿,与下属有些香火情正常,可是一场监不过是七八品官,说给滁州军牵线正常,要说别的不至于。
霍顺之前北上任务是有找到贩马渠道这一条,也带了不少金银傍身,可数量有限。
那私人马场却只收了定金就允许他运九百匹马出来?
“可打听了,那马场背后是哪一家?”
“是京城樊国公府!”
“竟是他家!”
霍五有些意外,也有些意料之中:“那边可是晓得你是滁州过去的?”
霍顺不由一怔:“对方是探问了一次,侄儿说是金陵人氏。”
霍顺六月从滁州出发,中秋前到辽东,当时金陵还在官府治下。
等到与太仆寺马场场监联系上,知晓官马场的马匹没戏,再联系其他马场,已经是年底的事了。
霍五摇头道:“你拿了宋大人的引荐信,对方应该心中有数。”
宋林是滁州人氏,在滁州养老。
滁州,五月被白衫军所占。
马寨主摸着下巴道:“咱们俘虏了步健、庞亮,樊国公那边只是装死,倒是背后卖了咱们一个好!”
林师爷点头道:“庞国公性子护短,要不然不会再长女被慢待后接了女儿大归,又抢了外孙回府,倒是比其他权贵人家更有人情味儿……”
滁州军也是打听了这些,才在俘虏了金陵水师都统庞亮后,囚而不杀,用他牵制扬州水师都统步健。
这表兄弟两人打小一块长大,情同手足。
步健果然存了顾忌,才会在滁州军打扬州时掣肘,败给了滁州军,与表弟庞亮成了难兄难弟。
霍五爱惜人才,知晓这两人亲眷都在京中,并没有逼迫两人投滁州军,只想等着京中乱了再说用人。
没想到,眼下竟有这样厚报。
在座都是滁州军头目,没有外人,可霍五还是嘱咐一句:“辽东事为机密,日后勿要外传。”
众人齐声应诺。
不管樊国公是因为孙子与外孙安危示好滁州军,还是对朝廷失望投机,对滁州军来说都是好事。
这次两艘海船运输了九百匹马,回头船队过去,说不得剩下的四千多匹一两次就能运回金陵。
就算两成折损,滁州军也能拉出一支四、五千人的骑兵。
骑兵,加上火器,滁州军还有什么怕的?
如今东边的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还有西北处的寿州、舒州,五地都在征兵。
单丁不抽,三丁抽一,五丁抽二。
等到兵丁征下来,就是十几、二十来万的新兵。
加上滁州军眼下的二十多万人马,就是三、四十万的兵力。
大家底气十足。
“霍顺与宋大人参赞军务有功,需要论功行赏!”
霍五对马寨主道。
马寨主点头道:“应该的,尤其是霍顺,奔波数千里,终于功成,当连升三级为千户!”
滁州军讲究“有功必赏”、“有赏必公”,去年侯晓明、李远两人去常州铁矿探明消息,后追到杭州,为滁州军开通了军械买卖,都是连升三级。
霍顺去年六月出发,是在滁州之变后,滁州总兵力两万余人。
霍顺是监察队副手,挂着百户的职,连升三级,就是跨过曲长与代千户,直接是千户。
如今滁州军二十多万兵马,千户两千多人,千户实不算什么分量。
可是监察队那边,如今改为监察司,总编制才一千人。
老和尚这个司长,也不过是五千人副将待遇,手下设左右副手是千户职,如今左右副手都出缺,其中一个就是给霍顺预留。
大家心中有数,因此听马寨主说是“千户”也没有轻视,反而都恭喜霍顺。
林清文作为辽东亲历者,也在座。
霍五想了想,对林师爷道:“林贤弟远归辛苦,先休整几日,过后如何安置,还看先生意思。”
林师爷道:“他之前在翰林院,也不知这些年荒废了没有?要是没有荒废,让他先在太尉府挂个文书……”
众人听闻,都有些意外。
林清文科举征途出身,又是三鼎甲出身,比许多降臣资历都深。
放出去做个一州执政,或是先给宋林为副手,都是好出路。
可是林师爷提了翰林院,安排林清文做文书,这是无意让他掌实权的意思。
霍五心中叹气,道:“不着急,等休整两日,看看清文贤弟意思,咱们如今可是处处缺人……”
这句话就不实了。
滁州军并不缺人,缺的是高层。
林清文学问够了,也做过官,又背靠林家,很不必从底层熬起。
可是林师爷顾忌也多,林清文早年再出色,如今在辽东流放十数年,行事不算周全,要是冒然高位,除了纰漏就不好了。
就像在码头上,刚见老父,就先表明扶正春樱之事,就有些不合时宜些。
不是说让他不念情义,慢待共患难的妻子,而是没有这样这样摆在头里。
如此一来,让林瑾这个初次见亲爹的元嫡之子如何自处?
还有当时还有霍家众人在,不是林家的亲朋好友,其中霍五是滁州军之主,与林家有主从之分。
林清文就算不认主,也当先谢霍五派人北上接人之恩……
………………………………
第三百一十一章 人团圆
霍顺的回归,使得霍大伯来了精气神儿。
之前带了郁气不安,眼下也都一扫而空。
同霍磊这个长孙相比,霍顺才是霍家长房的顶梁柱。
太尉府这边的接风洗尘,是公;霍宅摆酒,则是私。
如今霍家的亲族都在金陵,滨江那边就剩下五服外的族人与管事。
霍五今非昔比,可也不是任人唯亲之人,真正用起来的亲族,除了霍顺叔侄、虎豹兄弟,就只有霍林、霍柏从堂兄弟两人。
其中虎豹兄弟是共患难的交情,且是霍五父子照拂提挈;霍顺这里也是出了力气,霍磊借光的多。
滨江这边的族人,霍林的这一脉先近后远;霍柏那一脉,反而是先远后近。
不管如何,这一日霍大伯摆酒,霍家几房就都来了。
南山村诸人不用说,都是堂亲,霍顺自是相熟,给霍六婶请安,给嗣侄霍英见面礼,又摸了摸妞妞的头顶,对霍豹也问了几句。
对于二太爷这房几人,霍顺之前在滨江也见过;反而是霍洪这一房,霍顺还是初见。
霍洪是爷爷辈,霍柏、霍椿是族叔、族姑,霍瑞、霍珍是族弟、族妹。
霍顺三十多岁,亦是觉得十分酸爽。
他之前就是在布庄任掌柜,待人接物,自是让人如沐春风,片刻功夫就同霍柏叔侄熟悉起来。
如今他回来,霍大伯最惦记的就说他续娶之事。
去年三月陵水白衫攻占曲阳,霍顺妻女皆丧,如今已经过了周年,张罗续娶也是符合世情。
霍大伯有的时候偏执,有的时候也明白。
作为霍五的亲族,霍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既是都造反了,少不得也会想想日后如何。
虎豹兄弟、霍洪那边的姑侄、还有霍磊,这几人亲事都是霍五做主,联姻滁州军高层。
如今到了霍顺这里,霍大伯也没有自专的意思。
“老二的亲事,就看你这个叔叔的了,他三十好几了,也拖不得了……”
霍大伯跟霍五道。
霍五倒没有推脱之意,点头应了。
霍家长房没有女主人,也不像回事。
霍磊还有一年半的孝期才能迎亲,霍顺续娶,总比霍大伯续娶要好。
就这几个堂亲,霍五即便之前对霍大伯有所不满,也不希望真的疏远了去。
况且霍顺、霍磊叔侄都是好的,霍五少年受过堂兄、堂嫂照顾,也念着情分。
霍顺在旁听了,微微一怔,却是没有说什么拒绝的话。
回来不过一日,不过霍顺也将家里打听的差不多了。
霍六婶带了两个孩子还在太尉府偏院,霍大伯爷孙却搬了出来,总要有个因由。
竟是为了续娶?
霍顺打听清楚,也很是无奈。
真要如霍大伯之前的安排,续娶了碧玉年华的甄家女,那他与霍磊还真是为难。
到时候同一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也容易出口舌是非。
去年的这个时候,他妻女俱丧,满心怨愤,没有想过会续娶之事。
如今仇也报了,去辽东走了一趟,心中郁闷也散了差不多,倒是并不排斥续娶。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霍家人口实在太单薄了。
五服之内就眼前这些人,加起来男丁都凑不成两桌。
提及小一辈的亲事,霍五望了霍柏一眼,没有说什么。
这个族弟去年过了吏员试,如今在金陵知府衙门当差,稳扎稳打的,并没有冒然出头,可也没有出什么纰漏,且并不以太尉族人自居,是个稳当人。
只是霍椿姑侄的亲事,都是太尉府这边做主,霍柏与霍瑞叔侄的,霍五就打不打算插手了。
他又望向坐在霍宝下首的霍瑾、霍瑜、霍瑞一个。
霍瑾是霍林长子,比霍宝小一岁,今年十三;霍瑜是霍林侄儿,与霍瑞同庚,今年十一;霍瑞是霍洪长孙,霍柏侄儿。
如今三个少年都在读书。
按照霍五的意思,这几人都该跟在霍宝身边,历练几年也就能使唤了,就跟之前霍豹一样。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都是族兄弟,培养起来,用起来也顺手。
只是这几人都带了书香气儿,明显是读书种子,也就不免为其难。
他却是不晓得,霍二太爷与霍洪都是故意如此。
两人都是读书人,自是晓得乱世之中兵权为重,越是如此,两人才越是克制,限制儿孙插手兵权。
这大半年来,随着滁州军扩张,霍五这个滁州之主的地位也如日中天。
太尉府那边巴结不上,就有不少人打霍氏族人的主意。
只是有霍满家为前车之鉴,霍二太爷与霍洪都不敢疏忽。
霍五的和气,是霍五愿意待他们和气。
要是过了哪一条线,连霍大伯这这个亲堂兄都能被迁出太尉府,何况他们这些半路认的族亲。
不越雷池,不插手滁州军军权,是两人给儿孙划出的线。
再说就算他们想要插手兵权,儿孙也不是那个材料。
霍虎、霍豹如今是居高位,可那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刀枪无眼,战场之上,哪里有十成十安全?
不说别的,霍瑾、霍瑜、霍瑞几个小的,都去过童兵营,可是看着那边的日常操练都缩了,反而不如霍英这个小的。
如此心性,就算勉强留在军中,成就也有限。
霍家的家宴其乐融融,到了林家这边就有些冷场。
霍家人数再少,也是南山村五房,外加上滨江两房族人。
霍大伯父子爷孙三人、霍五父子两人、豹子一人、霍英一人,滨江霍氏霍太爷、霍池、霍瑾、霍瑜,霍洪、霍柏、霍瑞,五代人十四人,就差霍林、霍虎不在跟前。
女眷是霍六婶、妞妞,还有霍椿、霍珍姑侄。
大大小小加起来两桌,将近二十人。
到了林家,阖家三代加起来也只有五人。
林师爷、林清文、春氏(春樱),与林瑾、林平安。
其中林平安并不是林家血脉,是林师爷收的养孙,算下来是林清文的养子。
等到林瑾大礼见过生父与继母,林平安也就出来叩拜养父、养母。
林清文看着如修竹般的长子,亦是动容,双眼含泪扶起来:“当初你们父子作别,你还在牙牙学语,说不清‘父’,一口一个‘不’,如今已经是大人了。”
林瑾不是神仙,哪里会记得小时候之事?
他心中很是酸涩,一个十几年的不见的儿子,自是比不得陪伴十几年的枕边人。
自己是该庆幸生母早逝吗?
要是生母还在,面对这样共患难的夫妾情深,该如何自处?
是不是也该庆幸父亲与继母没有在辽东生下一儿半女?
否则连自己这个长子,处境也尴尬了。
之前对生父的期待有多深,心中就有多失落。
只是他这一年来也长大许多,不再是之前那个恃才傲物、喜形于色的少年。
林清文面对长子真情流露,面对林平安则是带了伤怀:“十七了,也成丁了,腊月里生的?那论起来,比小二就小两个月……”
旁边春氏也给了林平安见面礼,听丈夫的话,红了眼圈。
林师爷心中叹气,并不觉得意外。
辽东苦寒,大人尚且难熬,何况婴儿?
倒是难为春氏,能陪着林清文这些年。
林清文是罪籍,春氏却是良民。
能陪着林清文吃了这些年苦头,这个继妻之位,春氏也算当得。
………………………………
第三百一十二章 根由
如今滁州军拿下了苏松,整个长江下流水路都畅通无阻。
霍顺回来没几日,滁州水师副将于大海就带了船队从金陵顺江而下,走海路往辽东。
随船带了不少金银,在松江还会带海盐。
辽东盐贵,几船海盐过去,马价就出来大半。
除了海盐,还有铁枪头,这个是霍宝提议的。
总不能任由北蛮崛起,辽东还有不少汉人。
这些人培养起来,一能遏制北蛮发展,二说不得什么时候能出一支奇兵。
一个船队,两座楼船,四座海船,三十多战船,还有护卫的舰船两百多艘,水卒五千余人。
兵卒虽不多,船只不少。
出动这些人马,又是借了“九爷”的光。
“九爷”在高丽有门路,拿着“九爷”的名牌,可以从高丽过境。
既是霍顺、林清文是受“九爷”的安排回金陵,那船上除了战马,还有两样高丽特产,一种是高丽参,一种是高丽美人。
四十个高丽少女,年少的十三、四岁,年长十五、六岁。
霍五留了四个不会汉话的,其他分赠给马寨主、邓健、林师爷、杜老八、宋林等人。
水进是没有份的。
霍椿已经过了兄嫂孝期,就等着数月及笄后出嫁。
水进这个那是纳妾,那才是打霍家人的脸。
冯和尚远在太平府,倒是给他留了四人。
不管冯和尚要不要高丽女,以他的资格倒是不好将他落下。
剩下的数人,则是送了于老元帅几人,剩下的都是挑着“东征”功臣分配了。
如此一来,太尉府内宅就有了三个女子,一个是马寨主赠的清倌人,两个是高丽女。
不管是滁州军的高层,还是金陵士绅,都看出霍五用意。
霍五会收女人,但不会接受背景复杂、有娘家势力的妻妾。
这是为了保证霍宝的地位。
邓健是霍宝的岳父,自是乐意眼见如此。
其他人之前也规劝过,都是徒劳无功,就不再旧话重提。
眼见着太尉府这边后院是进不成,就有人盯着霍宝,可也只是心中想想而已。
有邓健在,除非是想要结仇,否则谁有胆子掺和霍、邓联姻。
太湖的匪头谢二,作为新投之将,随着邓健打了苏州、松江,也立了些功劳。
之前他就盯上过霍宝,待亲眼见证邓健的善战,也见过其凶残,就死了这个念头,少不得开始留心霍氏亲族晚辈。
可是霍五的堂亲晚辈,霍磊联姻水师于老元帅,霍虎联姻马寨主这个滁州军后勤大总管,霍豹那边联姻邓健旧属。
剩下的就是滨江出来的霍家两房人。
霍林这个族弟,如今执政松江。
霍洪那边没有人任要职,可女儿、孙女都联姻滁州军将帅。
谢二打听一圈,很是心动。
不管是霍林的儿子霍瑾还是霍柏,都是不错的联姻对象。
前者与次女年岁相当,或者与长女年岁相当。
谢二正犹豫不决,霍顺回来了。
霍顺年岁虽大,却是霍五的亲堂侄,比族侄要亲近许多,还是霍氏宗族的长房嫡脉。
霍顺之父,是霍五的堂兄。
说句举例子的话,要是霍五得了天下,霍顺这一脉就是宗人令的最佳人选。
再说句异想天开的话,霍五只有霍宝这个独子,要是霍宝以后没有儿子,挑着血缘过继,也多半会从霍家长房选人。
到底是霍顺,还是霍柏、霍瑾?
谢二满心打算,很是犹豫不决,少不得跟妻子商量一二。
“有什么好犹豫的,老爷既看着好,就都挑了是。”
谢妻想的简单。
霍氏既是滁州白衫之主,将女儿嫁给霍氏亲族,总会一番平安富贵,比其他人家要好。
谢二想想也是这个道理。
只是自古以来,都是男方上门求娶,没有女方上门子主动嫁女的,他少不得又联系安家,拜访安二将军,旁敲侧击提及此事。
滁州水师,如今就于老将军与安二将军在金陵,安勇在松江,于大海去了辽东,于大江跟着冯和尚在太平府,于大河在巢湖老巢操练新兵。
水卒与步卒不同。
步卒操练三月,就能上阵厮杀;水卒这里,操练的时间要长些,正经需要学些水上水下功夫。
水火无情,要是没有操练好的水卒上船,临阵自保都艰难,更不要说杀敌。
安二将军名叫安壮,人如其名,身形比一般人高壮,三十来岁。
他外憨内狡,是个内有丘壑之人,才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