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登基吧,少年-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这两人处置,州府关于先前那些人家的下落也有了消息。

    张家、尤家两家,竟然阖家没事,被“礼送”到亳州。

    张家送柳元帅处,尤家送冯元帅处。

    消息灵通的人家,谁不晓得那两位正是两家的靠山!

    想想带了六千精兵投了滁州的冯和尚,没有人会质疑这个消息的真伪。

    要是霍五爷真的杀了尤家人,那冯和尚怎么会毫无嫌隙来投奔?

    又有吴家的消息。

    吴家家眷,具罚没为苦役营,迁往滨江执役十年,这次的赵家家眷同样处置。

    还有前几日违反征兆令的隋老爷,阖家罚入苦役营,执役三年。

    至于举家搬迁那三家,反而没有什么消息传出来。

    不过张家、尤家这样的间人,霍五爷都没杀。

    吴家家眷,也都留着,就更不会费心再那三家人身上。

    说不得也往亳州去了。

    亲眼目睹过霍宝直接捶杀吴老爷的各家主,心中都疑惑。

    难道只是误会?

    实在是这霍家父子初登场给人印象太深刻。

    霍五爷“非友既敌”!

    霍宝“辱父即杀”!

    使得大家从骨子里生畏,遇事就想着是这父子两人下杀手。

    可仔细想想上,父子两人真正杀的,只有吴家父子三人。

    且是师出有名,杀的是可杀之人。

    “五爷仁义啊!小宝爷肖父!”

    鲍二爷亲历此次风波前后,结果废了两个文书,一个传教护法,一个童兵头目,他们父子却完好无损,怎么不叫他感恩戴德?

    来寻他打探消息的多,就听他吹了一通霍家父子。

    “五爷若真是弑杀之人,怎么会送徒三爷平平安安离开滁州?难道你还不晓得,那徒三爷从亳州南下才带了二十四人……是五爷见小舅子艰难,从中牵线,让黑蟒山几个寨主带了几千人马投了徒三爷……徒三爷下来,是奉柳元帅之命‘收复’曲阳,又是五爷从中牵线,让表弟邓爷改弦易辙,换上白衫军旗号,成了徒三爷盟友……就是金陵巨贾薛爷,也是五爷的把兄弟,看在五爷面上,出银子支持徒三爷……哎!这姐夫小舅子好好的,五爷带十几车的贺礼,打算随着徒三爷北上亳州参加婚礼……不想徒三爷身边的江平小人心窄,嫉妒五爷人缘好不服,想要拿小宝爷开刀给霍爷给教训……五爷只有这个独儿,如何能忍?想要处置江平,徒三爷又拦着。没有法子,只好翻脸!却是没伤徒三爷身边一人,见江平都毫发无伤,借口不舍水将军,送了徒三爷八千兵卒……这回五爷命小宝爷、水将军他们北上援亳州,也是听了亳州被围的消息……五爷仁义啊……”

    霍五爷得滁州的真正原因,自此为人所知。

    没有人会怀疑鲍二爷扯谎。

    要不然当初霍、邓过渡太平缓,也不会接二连三有士绅人家冒出来找死。

    若是霍五爷当初杀光徒三与其手下,接手滁州,那这些地头蛇早就安静如鸡。

    只是没想到,竟是这样厚道。

    这是相当于白送了小舅子一份基业。

    江平为人行事,许多人都记得,看似温和,实则心窄不能容人。

    为了维持州府日常政务,启用不少吏员,江平却是一次也未将众人引荐给徒三。

    使得滁州士绅与白衫军始终隔了一层。

    直到霍五爷当家,才用了宋老大人、鲍家父子等人。

    之前强硬征招入水进麾下的子弟,也逐渐冒头。

    就是小元帅那边,也点了州府子弟为伴读。

    之前大家都惶惶难安,如今看下来,滁州上下不知不觉与滁州军已经融为一体。

    何老爷最是感动,亲自往州府缴了罚金五百两银给儿子做赎罪银,又带儿子求见马寨主道谢。

    “这孽畜犯下恶事,全赖六爷宽容,我们父子感激不尽!”

    何老爷谢的真心实意。

    马寨主摆摆手道:“五月里白衫军进城,何家最先投靠,五爷记得此事,与我专门交代过……只凭这个,只要何家子弟不是谋逆,其他小错都可网开一面!”

    何老爷惊诧不已,面上更是感激:“万没想到五爷还记得这等小事……是犬子辜负了五爷……”

    被上头记在心中的人,早提拔晚提拔都会挑拨。

    儿子走错了!

    何伯光死罪活罪都逃过,并无庆幸之心,反而心灰意冷。

    他才而立之年,确实有为民之心。

    一州吏科文书,是州府文官第三人。

    一下子前程断送,心中懊悔不已。

    听了马寨主的话,他立时“噗通”一声跪了下去,带了祈求道:“六爷,学生愿为刀笔吏,继续为五爷效力,求六爷成全!”

    刀笔吏是州府中的初级吏员,打杂的。

    马寨主亲自扶起何伯光,道:“监察大人为了防止官员腐败,与五爷提议异地为官之策,五爷允了……九月初,会在滁州考试,选人往和州为吏……”

    何伯光眼中,烁烁发光!

    ……

    那两个儿子被发配回家的人家姓苗,是个中不溜的人家。

    倒是几辈子的教徒,家中一直供奉着弥勒的。

    在滁州各家各户中,也数他们与薛彪私交最好。

    只是再信奉弥勒,他们也舍不得儿子落发当和尚去。

    当家的老爷子吃了半辈子素,倒不是糊涂人。

    “兵营本来就是主杀的,心中不忍杀生怎么能当好兵?小宝爷宽厚,允了人补缺,那就另选两人吧……至于他们两个,也莫要留在城里碍眼,去庄子上避几年,等到事情过了再说!”

    却是不敢托大,将六十的人,亲自带了另外两个孙子,送到童兵营。

    ……

    一日之间,方向大变,霍家父子在滁州士绅口中就成了宽厚仁义之人。

    ……

    京味楼中。

    郭老爷站在二楼走廊,听着堂上食客对霍家父子的称道,对儿子唏嘘道的:“见识了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还真是仁义无双的霍五爷、霍小爷啊!”


………………………………

第一百四十六章 疑似东王

    州府衙门,马寨主与霍宝提起冯和尚那两千兵马。

    “都是先锋兵的材料,直接留在州府守城可惜!不过现下也不好派到和州去,你问问你爹,到底是什么安置?”

    这种悍卒其实适合做攻城敢死队。

    可冯和尚才来投,让他们的旧部做敢死队,有削弱其势力的嫌疑。

    还有寻常攻城战,用上这些人也浪费。

    要是还按照原计划打扬州,说不得正好得用。

    可是随着徒三进楚州,扬州打不打还难说。

    霍宝闻言,知晓马寨主不想留这些人,就将新兵一千拨给马寨主,补了前几日分拨童兵的人数。

    冯和尚这两千兵卒,霍宝直接接手。

    他留下侯晓明,吩咐道:“这次去和州,你留守,新兵要操练,最主要的是这两千冯爷旧部……按照咱们的练兵法子,从新操练一遍,务必要达到令行禁止……至于习经,只要不是《弥勒真义》,是《金刚经》还是《地藏经》,随他们!”

    “尊令!”

    侯晓明立时应了,又问道:“那二十几个僧兵?”

    “去外头买些正经佛书,让他们好好抄经,为出征将士祈福!”

    霍宝随口吩咐道。

    要是那些人像冯和尚麾下这些悍卒一样,霍宝还真会高看三分。

    不过是发着白日梦,只会耍嘴皮子的东西,已经废了。

    ……

    童兵即将再次出征。

    出发之前,霍宝召集童兵诸头目。

    他没有直接召集宣布留守人选,反而先评定定远之战的功劳。

    千户兼斥候队长侯晓明,定远之战有功升都司,卸任斥候队长。

    千户兼弓兵队长霍豹,定远之战有功升都司,卸任弓兵队长。

    副千户暂代辅兵队长李远,定远之战有功升千户,卸任辅兵队长。

    曲长兼刀兵队长朱刚,定远之战有功升副千户。

    百户兼刀兵教头邬远,定远之战有功,升曲长,兼刀兵副队长。

    代百户兼斥候副队长仇威,定远之战有功,升曲长,领斥候队长。

    另有百户六人因军功升曲长,其中一弓兵百户因率人埋伏敌军有功,升弓兵副队长。

    屯长十一人因军功升百户。

    什长三十二人升屯长。

    伍长五十七人升什长。

    白身九十八人升伍长。

    霍宝的另一个伴读宋谦之因军功,在这次升级中绞首十一人,连升三级为屯长。

    另有百户三人、屯长五人、什长四人、伍长七人,在战事中或畏战、或抢功,各有惩戒。

    评定完功绩,霍宝才宣布这次留守人选。

    都司侯晓明留守,总理童兵营事务。

    千户李远留守,总理参谋兵事务。

    那三百参谋生,总要再看看。

    石三以白身身份,兼弓兵教头,随侯晓明、李远留守。

    另有几个在安定之战中负伤的新曲长、新百户等各级头目,全部抽出来,按级别充入新兵营,养伤顺带协助操练新兵。

    除了这些人,剩下头目全部随之出征。

    还有朱强,以白身暂领辅兵队长,随军出征。

    ……

    朱强雀跃,就算是白身,只要跟着宝爷身边好好效力,总有升回来的时候。

    李远一路升迁,凭的都是后勤的功劳。

    一下子多了好几个曲长,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被人取而代之,他也很紧张。

    ……

    石三失落,弓兵队有了新的副队长。

    霍豹的弓兵队长已卸任,这副队长以副队长之名,行的是队长之事。

    若是没有过错,这人再赞赞资历,就是队长。

    那原本是宝爷留给他的位置,是他自己弄丢了。

    ……

    梁壮,忐忑不安。

    之前他两次留守,深得宝爷信任。

    在五个队长之中,位列侯晓明、霍豹之后,第三位。

    没有军功,只凭着练兵勤勉,也一路升到曲长,没有与当初的几个队长差距太远。

    以后,却是不好说了。

    ……

    就是那些负伤的新曲长、百户们也都顿足不已。

    军功升职最快。

    这少跟着征战一次,说不得就落下一大截。

    就是跟着出征的新头目们,也都心中警醒。

    打胜仗不说,还得护好自己少负伤,否则也耽误事啊。

    ……

    九月初一,回到滁州州府休整两日的霍宝,再次带兵离开州府。

    同行的除了水进与银将军以及他们麾下的五千将士之外,还有秀秀主仆与穆英。

    穆英就是之前霍宝叫人送回州府的定远孤儿,今年七岁。

    州府里没有女性长辈,没有人照看。

    霍宝就带到滨江,打算交给霍六婶代为抚养。

    至于秀秀,也是先在霍六婶那里暂住,等邓老爷过江来接。

    总不能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带了几个养娘小婢自己过江去。

    ……

    怕秀秀无聊,霍宝就带了穆英上了秀秀的马车。

    秀秀见过穆英。

    穆英前几日被送回来时,就是秀秀吩咐人给收拾的住处。

    眼见他乖乖巧巧模样,秀秀拿了一盒杏脯递上去:“喏!马车颠呢,吃这个压一压!”

    穆英先是看霍宝,见他点头了,才接了,小声道谢:“谢谢姐姐!”

    秀秀看着好奇,凑到霍宝耳边,低声问道:“表哥……这是要收养子么?”

    霍宝正拿着水囊喝水,听了这话,差点呛到。

    养什么子啊?

    他十三,穆英七岁,差六岁的父子?

    “那表哥作甚对他另眼相待?”秀秀小小声道。

    霍宝哑然。

    另眼相待了么?

    是吧!

    送回滁州,又带往滨江!

    因为他冷眼旁观了官兵恶行,累及穆老头惨死?

    还是因为他姓穆,姓氏与开国四王的东平郡王对上?

    定远孤儿身份,还有这个“英”字,又与太祖养子沐王相似。

    可惜的是,《红楼梦》中没提东安郡王始王名讳,只描写贾家荣禧堂对联时,署名“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手书”。

    “同乡世教弟”,不能就说穆王是金陵人。

    那个时候还有祖籍、原籍、现籍的说法。

    “勋袭”,而不是“功封”,说明这个穆莳不是初代王,而是其后代嗣王。

    荣禧堂是国公府正堂,两代主人是贾源、贾代善父子。

    对父子两人中的一个,自称“世教弟”的,多半是二代嗣王,三代嗣子资格不够。

    “或许,是因为碰上了吧!”霍宝轻声道。

    秀秀听了,点头道:“我晓得了,表哥就是心软!”

    所以才会对遇到的一个孤儿尽心尽力,生怕有看顾不到的地方。

    表哥就是这样好心肠的人啊!

    霍宝望向穆英,见他小口小口吃着蜜饯,难掩惊惶不安,道:“滁州这里没有女眷,没人照看你……滨江是我霍氏老家,我堂婶在滨江,先让她照看你几年……等你像我这么大了,再来战狼营……”

    穆英眼睛一亮:“真的?我还能入战狼营?”

    在州府几日,他已经知晓霍宝是少主,战狼营是其一手操练出来的嫡系兵马。

    失去相依为命的祖父,远离故乡,到了陌生之地,本就不安,又再次换地方,很是担心怕丢弃。

    “真的!所以你过去好好长大,平平安安的,莫要让你爷爷走的不安心!”

    穆英使劲点头,望向霍宝的目光中满是信赖。

    ……

    早上出发的早,当天傍晚就到了滨江。

    霍宝直接吩咐朱刚、梁壮两人带兵卒去大营扎营,自己招呼了霍豹,叔侄两个带秀秀、穆英去了霍六婶处。

    霍六婶正好开饭,见霍宝叔侄来了,十分欢喜。

    待知晓秀秀身份,老人家便拉着秀秀不撒手。

    她还没想到什么霍氏未来的女主人,只想着这是小宝的未来媳妇。

    “俊!与小宝正匹配!”

    霍六婶不住嘴的赞道。

    见过马驹子后,霍六婶实是担忧,生怕霍五粗心,给霍宝也找个那样的媳妇,到时候被欺负都没地方说理去。

    眼见小姑娘斯斯文文的,霍六婶的心就踏实了。

    秀秀被赞的多了几分腼腆,忙叫养娘奉上见面礼:“不知婶娘喜欢什么,准备了几匹料子,还请婶娘莫嫌弃。”

    霍六婶笑得更欢喜:“婶子老了,哪里配用这好的料子?回头婶子给你们扯衣服穿!”

    不是她贪图东西,而是见秀秀年岁小,行事说话却落落大方的,很是体面知礼的小姑娘,为侄儿欢喜。

    秀秀忙道:“都是素淡端庄的颜色,专门孝敬婶子的,穿在婶子身上,才显我们孝心。”

    霍宝也道:“孝敬六婶的,六婶就穿着,可别舍不得用,只留箱底……”

    霍六婶笑着点头道:“好,好!那婶子就老不羞一把,穿穿这好料子!”

    妞妞、金姐在旁,好奇地看着秀秀。

    眼见几个人说完话,妞妞就拉了霍宝衣袖:“宝叔,妞妞要叫小姐姐婶子么?”

    霍宝囧,忙道:“跟着你豹哥一起叫表姑……咱们霍家与邓家祖上有亲,论起来是表亲……”

    “表姑!”妞妞脆生生叫了一声:“我是妞妞,是宝叔的侄女!”

    秀秀早听霍宝提过霍家这几个堂亲,摸了摸妞妞脑袋:“好,妞妞乖,你叔叔老提你,夸你懂事!”

    妞妞被夸得羞红了脸。

    秀秀叫人送了表礼,素缎两匹,银项圈一个。

    妞妞见霍六婶点头,才低头接了:“谢谢表姑!”

    薛金在旁,倒有些手足无措。

    这像是霍家人的认亲,她不是霍家人呢。


………………………………

第一百四十七章 蠢蠢欲动

    霍宝招呼薛金上前,对秀秀道:“这是七叔的长女金姐儿……”又对金姐儿道:“你们同辈,叫姐姐就行……”

    “秀姐姐……”金姐儿福了福。

    秀秀见她挂着金项圈,珠圆玉润,极有福气模样,也不由喜欢道:“妹妹长得真好……”

    这么好的闺女,却被送去做童养媳,薛七爷好狠的心。

    幸好接回来了。

    同样表礼一份,只是缎子换了鲜亮颜色,银项圈换成了带铃铛的金手镯一对。

    不是厚此薄彼,而是妞妞守孝在身。

    几个小姑娘虽是辈分不同,可年岁差不了几岁。

    秀秀人小鬼大,另外两个一个早早被送到婆家教养后又被嫌弃丢开;一个亲眼目睹爹死娘殉,都不是天真不知世事的孩子。

    都是彼此有心交好,倒是很快就亲近成一团。

    ……

    霍宝将霍六婶拉倒一边,说了穆英出身:“这么小的孩子,滁州那边也没人能照看,我就想到六婶……”

    霍六婶先是觉得孩子可怜,随即欢喜的不行。

    她一辈子未生育,做梦想的都是给霍家传承子嗣。

    早年寡妇弟媳吃他们的,穿他们的,却是将他们两口子防贼的,不让儿子与伯父、伯娘亲近。

    如今照看妞妞与薛金姐两个,可到底与小小子不同。

    她拉了穆英近前。

    同样是七岁,穆英又瘦又小,看着比妞妞、金姐儿还要小半个拳头,胳膊细细小小,摸着都是骨头。

    穆英带了拘谨,不知该如何叫人,望向霍宝。

    霍宝看着穆英道:“这是我的婶子……你跟妞妞一般大,就随着妞妞叫奶奶吧!”

    囧啊,不是养子,也多个小侄儿。

    不过总不能让穆英叫伯娘,真的高了霍豹、妞妞一辈去。

    霍六婶年过不惑,在这个时候也是当奶奶的年纪。

    “奶奶!”穆英带了几分怯怯叫道。

    “哎!好孩子,到了家里,以后就跟奶奶作伴,不用外道!”霍六婶放缓了音量。

    霍豹在旁打趣道:“六奶奶得了新孙子,就忘了旧孙子了!”

    霍六婶拍了他两下道:“眼看就要成家的人,还跟小娃娃争宠的?忘不了你这个旧孙儿,给你大哥准备喜服,顺带着连你那份也预备出来了……”

    霍豹臊红了脸,却是双手作揖,对霍六婶躬身谢过:“都劳烦六奶奶费心了!”

    他才十五,王家姑娘也没有及笄,婚事且等两年;倒是霍虎这里,马驹子年岁实是不小了,约定了十月里霍虎出了祖父的孝嫁娶。

    霍豹这道谢,是代胞兄谢的。

    霍六婶拿了他起身,道:“我这里就盯着些琐碎的,银子是你五爷爷预备的,体面的物什托人在金陵帮着张罗……就是你这边,以后少不得也是你五爷爷操心,回头你好好孝顺你五爷爷,他没少为你们兄弟费心!”

    霍五已经说过视马驹子为女,说到做到,就给马驹子预备了一份与马寨主差不多的嫁妆。

    再加上没露出的九爷给马驹子的那十来车嫁妆,马驹子的嫁妆不能说富可敌国,也是不亚于宗女出降。

    当初议定婚事,霍虎是上门女婿,可以不出聘礼。

    可是霍五就这几个晚辈,哪里忍心让霍虎被人轻视。

    连带着马驹子,嫁妆再丰厚,没有婆家聘礼,背后也容易让人说嘴。

    上门依旧是上门,可聘礼也要有。

    又因马驹子的嫁妆,老虎的聘礼就不能太薄。

    霍五这个长辈,很是出了血,拿了大钱给金陵那边,托邓老爷置办聘礼里面的体面物什。

    霍虎、霍豹兄弟两个,都是联姻。

    霍虎如此,霍豹那里即便不能比肩,也不会相差太多,否则倒像是慢待王家。

    这银钱花得太多了,就是亲孙子,也就做到这个地步。

    霍六婶看在眼中,少不得提点霍豹一声。

    霍豹满脸感激的点头:“嗯,孙儿往后好好孝敬五爷爷与宝叔,也孝敬六奶奶……”

    ……

    安顿好秀秀、穆英,霍宝叔侄出来。

    霍六婶亲送出来,将到门口,才带了几分不安道:“小宝……现下与过去不一样……婶子要收嗣子,是不是只能从霍家子孙里选……”

    霍宝疑惑:“六婶是听谁说什么了?”

    南山村霍氏五房,是霍五最近的堂亲。

    如今都在滨江祖籍之地给盖了院子,以示叶落归根之意。

    即便是只剩下孤女的二房,还有只有一寡妇的四房,也不例外。

    相比于这几房与霍五的关系,二太爷一脉,与其他霍姓族人,都要远了一层。

    有人打霍六婶的注意了?

    “是这边的族人,打听到这边……这十来日,带了孩子来了几回,瞧着实不像样子,先说送儿子给婶子做嗣子,随后又带了什么侄子、外甥过来让婶子相看……还挑剔起妞妞命硬,呸,什么东西?见了金姐带了金项圈,又问起金姐儿亲事……”

    霍六婶提起这些人,不由愤愤:“还打听起婶子的私房来,可笑不可笑?婶子有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