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登基吧,少年-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元帅闻言一愣,抬头望向徒三。

    徒三敢让自己去楚州?

    自己去了,可是压在他头上?

    他不是早存了自立之心?

    “打完楚州,咱们回亳州!”徒三又道。

    “什么?”

    柳元帅露出惊讶。

    “亳州是岳父的亳州,总要抢回去!”

    柳元帅嘴唇颤了颤:“回去?能么?”

    “能的,肯定能!”

    徒三神色坚定。

    姐夫已经取三州之地,自己也不能落得太远。

    楚州、亳州……

    剩下的,到时再说……

    柳元帅望向北方,那是亳州方向。

    亳州,真的能回去吗?

    ……

    柳元帅、徒三翁婿来的仓促,走的仓促,没有随送殡大部队回州府,直接就在黑蟒山作别。

    柳元帅来之前本有心结亲,将嫡出幼女许给霍宝,可因昨日不快,放下了这个念头。

    原本就差了辈分,何必再惹的徒三不快。

    瞧着滁州上下与徒三的关系亲近,不是三言两语能挑拨的,且往好了看。

    多一个盟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

    糊涂了许久的老元帅,此刻清明几分。

    他颇为乖巧了。

    不想再多事,倒是真想要靠着徒三,重返亳州。

    他是亳州元帅,如今在自家占领的陵水县,也待的不踏实。

    能回亳州,自然是好。

    临别,霍五拉着徒三,小声道:“你年岁实是不小,该想想儿女之事……别只顾着打仗,回头与小妗子生下一男半女,徒家也就有了血脉传承……”

    徒三点头道:“姐夫放心,这个我记得……”

    他之前主动邀请柳元帅北上楚州,也是有这个原因。

    看过了滁州的上下一心,他也在反省亳州军现状。

    亳州军想要发展,就不能这样一直分裂下去。

    他与柳氏新婚夫妻,也没有一直两地而居的道理。

    霍五道:“也不知铁蛋的外祖搬到哪里去了,多半不在滁州,否则当知晓你我消息,早该寻了来……”

    提起这个侄儿,徒三也带了惦念。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他还没有儿女,就算生下来,养成也还有好多年,有个成丁的侄子在身边就不同。

    之前已经有人旁敲侧击,问他收不收养子。

    只是他心中,最好的养子人选就是侄儿与外甥,并不想要外人。

    霍五看着徒三神情,心中不由生出念头。

    要不要先一步,在徒三之前找到那个内侄?

    毕竟那是小宝嫡亲表兄弟,血脉最近之人。

    随即霍五放下这个念头。

    表亲就是表亲,抵不过一个“徒”姓。

    就算他们先找到徒铁蛋,回头徒侄叔侄相见,也不是他们能隔开的,不必多此一举。

    翁婿两人骑马,带了两千亳州军离开。

    滁州上下,折返回州府。

    ……

    缅怀数日,还有大事等着。

    巢湖水师几人没有耽搁,次日与霍五等人告别,打算先一步回巢湖。

    之前定好的九月二十号过江,这也没剩下几日。

    在临行之前,于都统道:“小宝爷身边都是少年英豪,日后都错不了,属下就倚老卖老与五爷讨个人情,能不能允我那外孙过来给小宝爷做个伴当,学个眉眼高低?”

    霍五笑道:“都是自家人,作甚说这外道的话?之前就听林先生夸了长生,要是长生没有亲事在身上,我还想多事,做个大媒!”

    巢湖水师上下想要亲近滁州军,霍五这边也想着加深双方牵绊。

    联姻,是最直接可信的手段。

    于都统大喜:“能得五爷为大媒,是长生的福气。”

    不过他心中也纳罕,滁州军头目中,小一辈并不多,小一辈中的女子马驹子与邓秀都名花有主,不知霍五爷会提何人。

    “我是曲阳人,去岁时疫,亲族凋零,堂亲中剩一兄、一侄、两位侄孙之外,还有一位侄孙女,如今养在滨江……”

    说到这里,霍五有些迟疑:“我祖父五子,传下五房……我这侄孙女就算外嫁,需过继一子传承霍氏二房……”

    于都统闻言大喜。

    这世上,除了血脉至亲,其次就是姻亲。

    分个曾外孙姓霍有什么?

    到时霍、安两家血脉交融,密不可分。

    欢喜之余,他也心中可惜。

    三个孙媳妇,前头生的都是孙女,最大的孙子才五岁。要是霍、于联姻,就更好不过了。

    “能与五爷做亲家,是我们于、安两家之喜。”

    于都统大笑应道:“别说是分一子出去,生的多了,分两个也中!”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老都统虽答应的痛快,可霍五还是望向旁边站着的安勇。

    这么好的亲事,安勇立时点头道:“五爷做媒,岳父做主,我就代长生感谢您二位了。”

    巢湖水师看似亲如一家,可到底是两姓。

    虽说于都统如今就将外孙带在身边,有培养他为两家继承人之意,可谁晓得随着长孙长大,会不会改变心意。

    如今有了这门亲事,巢湖水师以后也算安定了。

    于大海站在父亲与姐夫身后,脸上也带了欢喜,倒是真心为外甥高兴,全无嫌隙。

    霍宝站在老爹身边,也是啧啧称奇。

    于都统目光长远,这于大海心胸也敞亮,不亏是一门三侯的人家。

    还有安勇,以女婿身份,继承巢湖水师,建立功勋,也能做的上下宾服,算是文武双全。

    怪不得在那个历史,巢湖水师会封爵数人。

    霍五喜于家人厚道,道:“我与都统一见如故,倒是想要再结一门亲事……”

    于家父子愣住。

    于家适龄的只有于都统的长孙女、次孙女,于大海的长女、次女,长女及笄之年,次女豆蔻芳华。

    既是结亲,那就不是给霍宝纳侧,那长幼有序,提的应该是长孙女。

    于都统苦笑道:“五爷抬爱,我父子两人感激不尽……只是我这长孙女之前与盛家长子有婚约……如今盛家人没了,可到底订过亲……”

    世道对女子苛责,订过亲这种也是会被人挑剔说嘴。

    若是次孙女他们可以坦然应承亲事,长孙女的却需要说明缘故。

    霍五道:“那不是正好?我那侄孙霍磊之前也订了一门亲事,去岁时疫没了……”

    霍磊,石头的大名。

    于都统也是爽快人,闻言道:“还真是难得的姻缘!”

    于大海在旁,带了感激,对霍宝抱拳道:“谢五爷体恤!”

    要是霍五直接换人,提了于家次孙女,于家父子也会应下。

    可是那样,于家长孙女身份就要尴尬。

    自家孩子自家疼。

    霍五此举,可谓厚道。

    霍五之前就琢磨这联姻之事,定礼自是早叫人预备下。

    安家是一块青玉平安牌,于家是一支金钗,都用锦盒装了。

    安家回了一串十八子手串,于家回了一把匕首。

    巢湖水师众人忐忑而来,踏实而去,走路都带风。

    亲如一家的滁州军,他们也是其中一员了。

    霍五目送巢湖水师众人离去,面上还着笑,可眼中多了阴霾。

    堂亲要庇护关照,族亲也该处置了。

    ……

    从七月分头剿匪来时,滁州军就时常开拔。

    州府传下消息,明日滁州军再次开拔。

    如今滁州上下,听闻大军出动,已经是习以为常。

    只有士绅人家消息灵通,知晓这次将是往和州、庐州去,因为前两日放榜的士子,有一百人随大军开拔,前往和州、庐州两地赴任。

    打下和州时,满城捷报。

    打下庐州,却是因唐光之死,没有刻意宣传。

    直到那些榜上有名的士子收到通知,才知晓此时赴任之地,不仅是和州,还有庐州。

    滁州军的地盘又扩大了。

    四方楼里,食客们的八卦从唐光的死后哀荣,变成了猜测滁州军下一步征伐方向。

    庐州西北的寿州?

    庐州心安的舒州?

    还是……与滁州、和州挨着的扬州?

    郭老爷子站在二楼,笑眯眯地听着楼下的动静,不知不觉也开始猜测。

    寿州?

    舒州?

    都是精穷的地方。

    抢下来做什么?

    只能是江淮腹地。

    扬州?

    或是金陵?

    郭老爷子心下一动,转身去寻次子。

    “老邓在金陵?”

    郭二爷点头道:“邓叔在那边好久了,好像帮着滁州军后勤采买……”

    郭老爷带了几分激动:“将柜上的银子与家中继续都提出来,去金陵……”

    郭二爷闻言,吓了一跳,忙开门探头望一望外头,见四下无人,才低声道:“爹这是不看好滁州军?那作甚还让大哥收拾行李去和州?就是三儿那儿,也得想个法子叫回来了呀!”

    郭老爷白了儿子一眼:“扯哪儿去了?叫你去就去,也不用着急置产,等等看,若是房价降了、田价跌了,再多多的置产。”

    郭二爷迷糊道:“好好的,房价、田价怎么会跌?江南多富户,只有买地买屋的,哪好赶上卖地卖屋的?”

    言多必失,郭老爷只是猜测,就板着脸道:“叫你去你就去,啰嗦什么?”

    郭二爷素来孝顺,固然心中不解,也是老实应下,下去准备银子去了。

    金陵啊,龙盘虎踞之地。

    郭老爷怔然。

    。搜狗


………………………………

第一百八十三章 清理败枝

    滁州州衙。

    堂上坐着的都是霍家人,霍五父子,霍大伯,霍二太爷、霍林爷孙。

    躺下死狗似的堆萎在地的,也姓霍,四十多岁,就是那个曾经鼓动心智不全的霍池与陈举人家争水的那位“满哥”。

    数日的拘押拷打,使得霍满这位养尊处优的举人老爷十分狼狈。

    看到高座主位的霍五,他脸上露出畏惧,不敢直视。

    看到霍二太爷,他又似见了救命稻草,哀嚎道:“二叔……”

    霍二太爷却是冷冷的看这个族侄,满脸厌恶。

    之前他们在宾静县折腾,想要算计霍大伯、霍六婶,闹出动静来,牵连到霍林身上,已经让老爷子愤怒,拉着他们骂过一通。

    没想到他不长教训,又算计到滁州来。

    霍五起身,走到那人跟前,道:“你我本出了五服,很不相干……可你不该打了老子的旗号耀武扬威,又来谋算老子……这样吃里扒外,老天爷都看不过去……”

    霍满被拷打几日,能说的都说了。

    无非是因这个霍姓,生出野心来,想要攀上霍五这个滁州之主。

    可霍五身边有南山村各房,就是滨江这边,也有血脉更亲近的霍二太爷这一支。

    这霍满就想要使手段,先排挤了南山村各房族人,再挑拨霍二太爷这边疏远,那自己就能凑上前了。

    没想到撞上铁板。

    霍满求生欲很强了,眼泪鼻涕都下来了:“五爷,我错了,我再不敢了……念在一个祖宗的情分上,就饶了我这一遭……”

    论起来他是霍五的族叔,还是个举人,可此刻辈分啊,风骨啊,什么都顾不上了。

    一日三遍的拷打,使得霍满晓得,霍五真的会杀自己。

    他很是畏惧了。

    霍五心中恼极。

    只会满心算计的废物,不能与自己半点助力,却差点挑拨了他与霍顺的骨肉情分,还差点折损了张千户这一员战将。

    “韩家的银子收得舒坦么?”

    霍五阴恻恻道。

    霍满脸色一白,露出惊骇。

    他这几日反复招供,将全部事情都归结于自己对其他族人的嫉妒不满上,就是想要瞒下此事。

    霍五已经转身回到座位,望向霍二太爷,冷冷道:“就这么个东西,二太爷还想要与他说情?”

    二太爷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老头子老了,糊涂了,本不该走这一遭。”

    二太爷爷孙过来,就是被霍满家人哀求而来。

    只是看了霍满的口供后,霍二太爷就改了念头。

    霍五又望向霍大伯:“大哥呢?是抹不开脸来,也要帮着东西说话?”

    霍大伯咬牙道:“我是来看他,怎么个死法!”

    泥人还有三分土性,更不要说霍大伯能做到一村之长,本就不是个面性子。

    儿子死里逃生,几多不易。

    如今该报的仇报了,好不容易放下心结,霍满却拿带着儿子的旗号做坏事,实在可恶。

    若是霍五、小宝真的因此迁怒到儿子身上,那两房关系就真的如霍满所愿疏远了。

    霍大伯很有自知之明,自己年老无用,以后一子一孙都要倚仗霍五。

    “当杀!”

    霍大伯不耐烦再做老好人,直接痛快道。

    霍二太爷望向霍大伯,很是吃惊了。

    霍五却挑了挑嘴角:“本就该死,既然咱们这两方苦主都觉得该杀,那就杀吧!”

    霍满瘫软在地上,吓尿了,地上多了一堆水渍。

    “别杀我,别杀我,我说,我说……是韩家人指使的,韩猛想要打滁州,故意让人在滁州捣乱……还问过滨江的防卫,想要找机会绑架那几房去……”

    霍五、霍宝父子对视一眼,生出几分后怕。

    韩猛,就是如今瘫痪在床的陵水韩将军。

    算算他布局的时间,是在七、八月,正是邓健带人扫荡滁州全境的时候。

    当时陵水县也被扫荡,韩猛还派人来了个滁州见霍五抗议,实在没地方说理去,才避城不出。

    因这个缘故,当时大家还轻鄙韩将军性子怂,没胆子。

    还真是小瞧了人。

    没想到他胃口不小,竟然抱着打滁州的主意,而且还暗中出手布局。

    幸好早瘫了。

    要不然上月滁州军主力开拔,有这样的人隐在暗处,说不得还真要闹出祸患来。

    以后还真是不能小瞧人。

    霍二太爷原本还觉得霍五他不讲人情,此刻却是怒视霍满。

    以霍满的德行,要是陵水白衫军真的到滨江,祸害的就不仅是霍大伯、霍六婶他们,肯定也少不得他这一房。

    霍五却是看都懒得再看霍满一眼,道:“霍满绞,家产罚没,阖家流放!”

    霍满还要哭叫,早有人上前,捂了他的嘴拖下去。

    除了留着全尸,霍五并没有对霍家人另眼相待。

    这个流放之地,倒是也便宜,直接用船送到松江为奴。

    至于霍满儿孙是不是有无辜的?

    霍满这个家主对霍五父子不善,他的儿孙怎么会有善意?

    杀亲之仇,不共戴天,霍五才不会留着这些祸患。

    霍二太爷重重叹了一口气,却也没有说什么劝阻的话。

    霍大伯倒是怔然,不知想些什么。

    霍五看着霍林道:“滨江县是你治下,霍满又是你族人,记你个失察之过,可觉得冤枉?”

    霍林起身,满脸羞惭:“是我无能,辜负了五爷看重。”

    霍五点头道:“你是让我失望了……希望莫要有第二回!”

    “是!”

    霍林郑重应道:“再不会有下一回!”

    霍氏是滨江县老姓,不止霍满那一家。

    霍五沉吟道:“其他各家也都盯紧了,心罪不罚,但凡举止有异,可以错抓不可错放!”

    霍林道:“五爷放心,绝不容有人败坏五爷名声。”

    事情处理完毕,霍二太爷、霍林爷孙下去收拾,准备即日折返滨江。

    霍大伯被留了下来。

    “滨江县离开陵水太近了,还是以防万一的好……大哥回去就收拾收拾,与六弟妹她们娘几个一道搬到和州去!”

    霍五有了定夺。

    滨江县霍氏族人,不过是倚仗自己是霍五族人,霍五的几个堂亲都在滨江,颇为看重祖地的缘故,那就“釜底抽薪”好了。

    霍大伯没有反对,滨江县之前重要,是霍五的后路。

    如今滁州军地盘大,水陆人马齐备,还有了新的码头,滨江也就没有了之前的作用。

    八月里打和州,石头随霍五出征。

    等到巢湖事变,滁州军将领尽数出动,霍五就吩咐石头带了一千人留守和州,总不能真的让宋老爷这个文官一人留守。

    霍大伯此去和州,也是祖孙团圆。

    “和州离巢湖近,到时候大哥带石头往巢湖水师走一遭……”霍五道。

    妞妞的亲事,霍五自己拿的主意;石头的亲事,却是之前问过霍大伯的。

    若只是为了与巢湖水师将领联姻,有妞妞这一门亲事就够了。

    之所以画蛇添足又有一门,却是为了石头想了。

    虎豹兄弟、牛清等人都崭露头角,各领一军。

    石头却是没有什么功勋,只因是霍五侄孙的缘故,暂代千户一职。

    霍五冷眼旁观,这个侄孙忠孝有了,却缺乏勇武。

    三岁看老,更不要说十七岁的大小伙子,性子已经长成。

    靠着石头自己在战场上建功立业,难度不小。

    说一门好亲,两家拉扯着,做个富贵闲人应是不难。

    霍五才择了婚事有瑕疵的于家长孙女,而不是条件更好的于家次孙女。

    霍五看出霍石头的短处,霍大伯如何不知?

    他对霍五很是感激了。

    霍五这些晚辈中,霍虎的亲事不算,那是出赘,其他几人中,石头的亲事最好。

    霍大伯不通军事,却也晓得,想要征伐江淮之间,这水师作用极重。

    巢湖水师将领的分量,不会亚于邓、马等人。

    他既是念着堂弟的好,也是真心为堂弟考量,道:“既是认了那边,也要多少给些好处……霍林年轻有不周全之处,可他这几个月也算尽力……”

    一个秀才做县令,能维持地方安定不变,也是竭尽心力。

    霍五带了遗憾道:“学的太慢了,我原是打算大用他的,如今只能先放放!”

    论起来,霍林之前是秀才,李千户却是连童生都不是。

    可李千户前面接手曲阳,这两月留守滁州,都没有什么错处。

    有李千户对比,难怪霍五对霍林不满。

    霍大伯劝了这一句,就不再啰嗦了。

    就算想要“任人唯亲”,这“亲”也得是拿的出手的,否则拉后腿,何苦来哉。

    霍宝在旁听了这半响,道:“庐州、和州两地,我叫豹子、小侯打我的旗号,征召州府与下头各县士绅子弟为亲卫……滁州这边,之前只在州府征召,这回正好可以滨江、曲阳补召几十人……”

    霍氏族人,想要攀上霍五父子,没有门路,才会出昏招,那就给他们开一个门路好了。

    霍大伯连忙点头道:“这样好,管他用不用,先拢到身边来。”

    霍五若有所思:“一群少爷兵,能当什么用?小宝是想要选他们做第二批参谋生?”

    霍宝点头道:“考核一番,再从里面遴选吧……之前在滁州那一批参谋生,征的太仓促了……”

    像什么死忠教徒之类的,肯定要排除去的。

    还有存私心有反骨的,让他们去做思想工作,那就是坑自己了。


………………………………

第一百八十四章 点将(上)

    九月十七,霍五带着滁州军诸将,再次开拔,离开滁州,前往和州。

    霍宝带了五百亲兵,四千青蛇兵(唐光所遗兵卒,暂时以青蛇为番号),随之前往。

    滁州,依然是马寨主留守。

    不过霍五已经与他约定好,等李千户、宋二从亳州回来,马寨主就率众移驻和州。

    和州,将成为滁州军新的大本营。

    随之同行的,还有一百过了吏员试的士子。

    第一日,大军还是在滨江县驻扎。

    稍做休整,霍五带了儿子,亲自往霍六婶处。

    如今是霍六婶抚养妞妞,孩子的亲事定了,总要与她说一声。

    妞妞与薛金同庚,今年六岁。

    霍六婶听闻许婚的消息,并不是很吃惊。

    她在小县城闭门不出,却也晓得自己那位五伯如今牛气,不仅是滁州之主,还打下了和州。

    霍虎、霍豹这侄孙辈的都定亲,妞妞这个侄孙女也不会缺人求娶。

    “是个不错的人家,那小子也是出色的,唯一的不好,就是比妞妞大了六岁,年岁差的大了。”

    霍五没有将过安长生,林先生却是见过的,点评颇佳。

    巢湖水师如今是于家、安家并立。

    虽为姻亲,可到底是两家,且两家船只水卒数目相当。

    两家和合,相辅相成;两家对峙,两败俱伤。

    于氏父子四人称雄,安氏昆仲也无需多让。

    若是除去掌舵的于都统,年代一辈,安家兄弟要比于家三子略胜一筹。

    于家三子都以勇武扬名,缺乏谋略。

    安家兄弟,却都是文武兼备的人物。

    于都统想必看清楚这点,才培养外孙为接班人,而不是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