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2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即日起,军中禁止议论逆臣完颜雍,一经发现,不论何人,立斩不赦!这条禁令,今晚之前务必传令全军,若传达不通畅,一样治罪!”完颜亮望着众臣,忽然下了一条禁令。

    这条禁令还是颇为意外的,在随军大臣和各路将帅看来,完颜亮对完颜雍造反之事并不太担心,因为刚刚他还为有人提议赶紧回辽阳灭掉完颜雍而生气,他以为完颜雍在辽阳那是小打小闹,不值一提,等拿下江南,挥手之间就能灭了他,根本不用多费任何心思,还告诫大家,眼前最重要的事是渡过长江,那下富庶的苏州、杭州。

    既然皇上下了禁令,众臣和将帅不敢多问,赶紧齐声接令。

    随后完颜亮又道:“我们大金国发迹于白山黑水,灭了辽国,拿下燕京,攻破汴京,拿下中原地区,历经几代人,我们学习汉文,引用汉制汉典,如今迁都汴京,拿下江淮,中原之地尽入大金手中,我们才是中原正统!即日起,所有占领的和将要占领的区域都是大金国土地,士兵攻占城池后,不得破坏骚扰当地百姓,对待他们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如若违令,杀!”
………………………………

第616章 破局

    秀州行营,在宰相陈康伯主持下,抛开皇帝赵构,一众朝臣议事,研讨现今的局势,以及如何抗击金人,反败为胜。

    兵部侍郎分析总结道:“从这几个月来的战报来看,西路川陕一带无须忧虑,吴麟甚至还派人收复了凤翔府、京兆府、华州等地,如今相持不下,金军已经没有进攻能力,只能防御。中路襄阳、枣阳、信阳一线,我军跟金军互有胜负,如今也是相持不下的局势,金军兵力有限,很难夺取汉水。总之,西路和中路,我们能与金人相持,如果金人不增加兵力,战局不会有太大变化。东路敌军五六十万,远超西路和中路兵力之和,显然一开始金人就把攻击主方向定在两淮地区,中西两路不过是策应,我们一开始把主要防御方向放在两淮和荆襄,兵力较为分散,两相对比,我们在荆襄的兵力较为充足,驻军和援军总数达十五万,而淮东淮西驻军和渡江北上的援军总数不足二十万。”

    户部侍郎道:“金人主攻方向在荆襄还是两淮,一开始我们谁也不知道。兵力部署较为平均,粮草筹集运输也较为平均,只能两路同等重视。既然现在已经知道金人主攻方向不在荆襄,把军队调回建康、镇江如何?”

    兵部侍郎道:“金人大举陈兵瓜洲渡,远水不救近火,荆襄、鄂州一带的军队距离建康、镇江数千里,回援的兵马多,速度必然慢,如果乘船而下,回援的兵马就不会太多,兵力不够来了又如何?”

    陈康伯道:“那该如何破局?”

    兵部侍郎回道:“金人千里南下,后勤供给撑不了太久,只要我们能依靠长江再拖住他们一个月,粮草补给困难,肯定要退兵。我们在镇江有数十万兵力,守住江防的机会很大,但短期内想渡江反攻,收复扬州、和州等地不太可能,镇江方向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守江防,决不能让金人渡江。襄阳、枣阳、信阳等地的兵力与金人相当,如果让驻守鄂州的五万大军北上支援,我们在中路的兵力就会优于金人,以优势兵力夺取邓州、蔡州,而后经信阳一路向东,直取寿春,一旦夺回寿春,在整个淮西地区的金人断了退路肯定会向东逃,夺回淮西,淮东金军不会无动于衷,到那时他们就要考虑,如果大宋军队从寿春一带沿淮河东进,占据主要渡口,在淮东的几十万金人夹在淮河长江之间,就没有退路,要想不被困,他们会在寿春、庐州被夺回之后,马上带兵撤回淮河以北!”

    “张大人的意思是,我们现在应该马上传令成闵,让他率领驻守鄂州的军队北上信阳,而后向东夺取寿春、庐州?他只有五万兵力,能击败驻守寿春、庐州的金人吗?还有,如果成闵从鄂州北上进攻寿春失败,或是走漏风声,让襄阳、枣阳一带的金人得知消息,他们趁机增加兵力攻破枣阳、襄阳,夺取汉水,沿汉水南下长江怎么办?鄂州守军扼守长江、汉水,一旦丢水,金人在北方的物资粮草就能经汉水,源源不断的运抵长江,金人就不会有后勤补给之忧,他们就能牢牢占据江北,一旦形成这种局面,且不说我们能不能收回两淮的土地,就连江南也守不住。成闵在鄂州的五万军队绝对不能调走!”工部侍郎坚决反对冒进。

    兵部侍郎则道:“如果不调集荆襄、鄂州一带的兵力给淮西金军施加压力,淮西淮东的金人没有后顾之忧,就会肆无忌惮,想何时发起渡江就何时发起,镇江、建康不足十万兵力,能守到几时?何况大宋军队一个月内从淮河败退到长江以南,士气全无,逃兵溃散无数,原本江淮有将近二十万大军,现在连一半都不到了。建康半个月之久没有主帅,不久之前,池州的李显忠才赶过去临时接任,再看镇江帅府,刘锜重病,半个月来无力处理军务,若不是同安郡王请缨,镇江军务谁来主持?中路、西路兵力如果不回援,即使我们能守住长江,两淮地区也会长期被金人占据。”

    陈康伯道:“张侍郎思虑长远,若要收复江北失地,的确要从襄阳、枣阳、信阳以及淮西发力,二十多年前金人几次南侵,最终都是先从襄阳、信阳发起反攻,淮西配合,牵动淮东战局,而后才将入侵的金人赶回淮河以北。可眼下金人陈兵江北,随时都会渡江南下,说反击收复失地,为时尚早,当务之急是稳住东线战局,不要进一步恶化,先稳住才能谈反攻。从各路军报、战报来看,金人渡江地点已经完全从和州转移到扬州,而泰州还在我们手里,浙东还没丢,还有除了扬州之外,暂时不用担心金人从其他地方渡江,目前看来金人目的很明确,他们就是要从镇江渡江南下。金人这次南侵是否能抢到他们想要的结果,就看能不能攻占镇江,攻占镇江,则江南唾手可得,拿不下镇江,他们要么退兵,要么坚守扬州等待机会,继续向东夺取浙东,而后伺机渡江的可能不大,他们不会不知道泰州以东的长江江面有多宽,不能从镇江渡江,越往下游越不可能。总而言之,朝廷上下当务之急是调集兵力,全力协防镇江,阻止金人渡江,等把战局稳定下来,在考虑其他。”

    “陈相,我们还有多少兵力可以调往镇江?”忽有一个三十余岁的青年人发问。

    陈康伯道:“建王,实话说吧,目前真没有多少兵力可调了,御营禁军五万不能动,秀州一万驻军也不能动,平江府三万守军是预防金人渡江南下的最后屏障,更不能轻易调动,现在只能从各州各府征募士兵,或是从南方州府征召州府兵。”

    此建王便是数年前鹜州选将营统帅普安郡王赵瑗,一年前被选为皇子,改名赵玮,进封建王。

    赵玮微皱的眉头皱的更厉害了,如此看来,即使杨存中领两万新军北上,镇江恐怕也是守不住的。

    “没有更多兵力支援,镇江守得住吗?”赵玮终究是忍不住,问出了心里的疑问。

    陈康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回道:“镇江现在有近十万守军,杨郡王再带去两万,镇江就有十二万兵力,防守天险长江,跟守一般城池不同,即使对方兵力再多,也不可能同时进入长江,没有那么多船,能一次装几十万人,杨郡王身经百战,跟金人打过十几年的仗,他肯定会有办法的,建王就放心吧,不会有事!”

    一听这话,赵玮心里咯噔一声。

    早不立皇子,晚不立皇子,偏偏在一年前听到金人准备大肆南侵后,选立他为皇子,难道三十多年前的那一幕要重演?

    赵玮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往那方面想,但就是克制不住。

    皇上抗金的意志并不强烈,甚至根本就没有,如果不是陈康伯等主战派大臣相逼,皇上可能根本不会离开临安,甚至会迁往福州、泉州,现在皇上依然这么想,不然不会将行营设在秀州十天之久,还没有动身北上的迹象。

    如果金人攻破镇江,皇上是一国之主,满朝文武都不会同意将皇上至于险地,一定会马上撤离,去到绝对安全的地方,但大宋土地不会突然之间全部被金人占据,各州各府的军民也会开始抵抗,为激励军民抗击金人的士气,收拢民心,朝廷必定会在外面留下一个代表皇上、代表朝廷的尊贵之人,而皇子就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真到必要的时候,皇上带着一帮大臣离开,皇子赵玮只能留下,带领军民,抗击金人,最终的结局,要么被金人抓住或杀死,要么金人退走,他继续做皇子,但金人几十万大军南下,如果他留下,继续做皇子机会十分渺茫,很可能很快就死了。

    这些天赵玮提心吊胆,他将自己即将面临的命运想了一遍又一遍,每天都是祈祷镇江传来捷报,因为他很清楚,一旦镇江丢失,金人大举渡江南下,皇上能带着一众大臣远远的逃走,但他肯定要被留下,鼓舞军民继续抵抗金人,他的结局就是一个死字。

    想要不死,镇江就必须守住,金人不渡江,皇上不会带着一众大臣走,他就能继续做皇子。

    镇江的局势关乎他大宋的安危,也关乎赵玮的生死,他对这一点很清楚。

    “陈相,听说镇江各军无人统领,士气低落,全无斗志,如果朝廷派人去镇江慰问一番,会不会有所好转?”赵玮看着陈康伯,提出一个建议。

    陈康伯思索片刻,而后回道:“应当有用。只是眼下局势微妙,事务纷繁复杂,我们要坐镇中枢,不能轻易离开行营,不知建王可有合适人选?”

    赵玮马上问道:“陈相觉得我如何?”
………………………………

第617章 冷水惊梦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

    陈康伯忙道:“不可。建王身为皇子,身份何等尊贵,怎可去镇江前线,万万不可!”

    赵玮回道:“皇上都已经御驾亲征,我又何惧危险?身为皇室宗亲,当此危难之际,若不所有作为,不为皇上、朝廷分忧,怎能心安?我意已决,还请陈相和诸位大人不要阻拦,就让我代皇上先去前线探探路,了解最真实的军情战况,好让诸位大人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陈康伯本来还想阻止,毕竟皇子身份尊贵,但考虑到皇上选立皇子的深意,一旦出现巨大变故,就需要皇子抗局势,若他在行营,很多事就不好操持,如果到时候皇上心一软,要把皇子一起带走,那大宋天下真就没救了。与其让皇子跟在皇上身边倒真不如送他去镇江,刚好杨存中要领兵北上,他掌兵多年,保护皇子周全应当不会任何问题。

    一念及此,陈康伯马上抬手,深施一礼:“建王有此尽孝尽忠之心,老臣佩服之至!建王请放心,老臣会说服皇上,让建王同去镇江!”

    其他人一听这话,惊讶不已,片刻之后,纷纷向赵玮行礼。

    “诸位大人不必如此,身为宗室,当此之时,略尽绵力而已。”赵玮赶紧回礼。

    议事完毕,当天陈康伯就去面见赵构,当赵构说起赵玮请命代他亲自去镇江慰问军民之时,陈康伯明确表达了赞同的意思。

    原本还有些犹豫的赵构,听了陈康伯的建议,最终下定决心,同意赵玮北上镇江。

    隔天,传出诏命,任皇子赵玮为江淮巡慰使,先一步赶往镇江,慰问坚守镇江府的军民。

    同一天,杨存中率领新军临行前,陈康伯代表朝廷,亲自赶来为将士壮行。

    “郡王,大宋安危、建王安危就交给你了,如果战事不利,务必保证建王安全,切记!切记啊!”陈康伯语重心长的将赵玮托付。

    杨存中抱拳回道:“陈相放心,就算我这条老命丢了,建王也绝不会有事!”

    陈康伯道:“朝中无可用之将了,郡王也不能白白送命,如果事不可为,撤回来,我们再从长计议就是了。”

    杨存中道:“但愿能守住镇江吧!走了,皇上的安危就交给你了!”

    “保重!”

    陈康伯望着杨存中带着两万新军离开,北上镇江,他心里实在没底。

    虽然他是朝中最坚定的主战派,但能不能守住长江,他真的没有多少信心,毕竟这次金人南下可是准备了好几年,为了南侵甚至就连国都都迁到离大宋更近的汴京。

    但愿他们能守住镇江,不然金人三两日内就能来到临安城下,一旦江南丢失,任谁也无力回天,到那时大宋就真要亡了。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年过六十的陈康伯只能默默为北方的将士祈祷。

    镇江,精武军营地,聚将议事。

    “这几天对面敌军天天都在江里训练,能不能找个机会再打他们一次?”潘诚问道。

    “那帮龟孙子,胆小如鼠,自从被我们打了一次,一再江里看到我们掉头就跑,再骂他们都不出来,根本就没法打,都不知道他们要憋到什么时候。”薛望笑骂道。

    “从和州到瓜洲渡,连败两次,损失惨重,他们人再多又如何?不是我吹,在水里他们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出来一次打一次,打到他们不敢出来为止!还想训练?还想渡江?做梦去吧,不进江里喂鱼就不错了。”苏仲如今对敌军不屑一顾。

    “瞎吹什么,你们以为赢了两场就天下无敌了?有本事你们打到对面去?”杨丛义当即训斥。这种赢了两场就自以为是,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以后难免会吃大亏,敌人可不是傻瓜,不会第二次上当。

    众人闭嘴,鸦雀无声。

    “薛望,今天对面可有异动?”训斥完毕,杨丛义问起敌军详情,对面四十五万大军,千艘大船,威胁是实实在在的,敌军不退,他不敢有半点掉以轻心。

    薛望回道:“没有异动,跟前几天一样,不少船都在距离江岸不足十丈远的水上训练,训练内容好像还是调头、转向等操控船只的基本技能,没有特别的动向。”

    “每天有多少船在训练?”杨丛义并不感觉意外,连吃两次亏,他们没道理不好好练练操控船只的能力。

    “估计上百艘,沿江好几里都是他们的船。”薛望回想了一下。

    “你们好好听听,好好看看,敌军在做什么?他们在训练!等他们千艘船,数万人都学会操控船只,适应了长江,你们还能在长江里拦住对方?一两场胜利就得意自满,敌人可还抢占了我们整个江淮,随时准备过江抢占江南!你们一个个告诉我,这些天有谁在长江里训练时间超过三个时辰?”杨丛义寒着脸,扫视众人。

    众将沉默不语,不敢直视杨丛义的眼睛。

    自从五天前,他们大胜一场之后,就成了整个镇江府的英雄,州府官吏、乡绅大户、普通百姓轮番前来慰问,送来大批肥猪肥羊、鸡鸭鱼肉等好吃好喝的物资,那生活简直比过年吃的还好。

    不光口腹之欲得到满足,经前来慰问之人一番吹捧之后,个个都觉得自己立下了旷世奇功,是了不得的大英雄,飘飘然,眼高于顶,连其他禁军都不看在眼里。

    这些天喝饱喝足之后,不是跟人炫耀,就是相互吹牛,就像对岸敌军已经被他们全都打跑了一样。

    杨丛义很看不惯他们这种行径,但镇江各军好长时间没有胜过一场,士气十分低沉,需要他们用战果、用他们轻松获胜的事迹来激发全军信心与斗志,可这种情形绝对不能持续的太久,时间一长,他们很可能会在各种赞美声中迷失方向,最终要吞下难以承受的恶果。

    来到瓜洲渡的完颜亮很快会被叛军杀死,他的命运杨丛义是知道的,但在他死之前,必然是要尝试渡江的,若让他们渡江成功,也许结局或者历史就会变的不一样了,谁会知道呢?

    杨丛义知道完颜亮会死,敌军会撤退,可他敢让大宋守军放弃江防,都回营睡大觉吗?他不敢,他承担不了敌人渡江成功的结局。

    如果敌军在杀死完颜亮之前刚好渡江成功,那他们还会杀死完颜亮吗?显然不会,完全没理由。

    敌军反叛,杀死完颜亮的唯一理由就是他太过残暴,嗜杀成性,且以身家性命威胁属下将帅必须限期渡江,如果不能在期限内渡江成功,就要杀人,这段历史,杨丛义是有印象的。

    那么现在就不能排除敌军在完颜亮逼迫下突然尝试渡江,若妄自尊大,不做准备,敌船突袭而来,江防必失。一旦丢掉江防,大批敌军趁机过江,镇江必然混乱,七八万人有多少会留下来抵挡敌军?

    如果敌军登陆成功,先不说他们能不能夺下镇江,至少主持渡江的敌军将帅不会被完颜亮治罪杀头,没有性命之忧,他们就没有造反的理由,完颜亮不死,四五十万敌军也不会退,那么大宋就要亡了。

    亡宋,杨丛义绝对不想看到,击败敌军,将他们赶回淮北,他也不太敢想,毕竟对方是四五十万大军,而他能指挥的军队只有六七千人。

    现在最好的结果就是守住长江,等敌军反叛,杀死完颜亮,等敌方大军混乱撤退之时,他趁机率军渡江,尾随追击,杀敌立功。

    总之,在完颜亮死之前,在敌军撤退之前,他不敢有任何疏忽。这些天一直派薛望去江中抵近监视敌方动向,其目的就是要看看他们是否有撤离的迹象,结果却发现他们一直在训练,时刻都在准备渡江。

    如此看来,他们如果不再渡江失败一次,不被完颜亮以杀头威胁一番,是不会被逼反叛的,看他们大下功夫,训练操控船只的劲头,近期必定要再次尝试渡江。

    而这一次,大军水军必须胜,还不能是惨胜,必须是大胜,要彻底击溃敌军渡江的信心。如此一来,等完颜亮拿性命威胁他们限期渡江的时候,他们才能铤而走险,杀掉完颜亮。

    所以接下来,精武军、扬武军,还有虞允文调遣给他的两支水军,必须马上开始准备迎接一场恶仗,而如果想获胜,镇江其他水军也必须以高昂的士气投入战斗。

    因为要准备迎接战斗,杨丛义不得不狠狠的给飘飘然的苏仲、潘诚等人脸上泼冷水,让他们重新正视自己,以及对面强大的敌人,让他们明白,即使取得一场小胜利,巨大的威胁依然还在。

    面对杨丛义泼来的冷水,众将瞬间清醒过来,无不后背发凉。

    “大人,末将知错了!”苏仲当先起身认错。

    “大人,末将马上带手下的兄弟入江训练!”潘诚随后。

    “大人教训的对,末将马上传令,任何人不得接受外来物资,禁止闲杂人等入营!”袁华立即反思。
………………………………

第618章 三战一身

    一众将官的思想、心态很快纠正过来。

    因为他们都是想赢而怕输的人,赢一场固然可以吹几天,可一旦失败,即使不丢命,往日的赞扬和恭维也会变成刺骨的刀枪,刺的他们浑身滴血,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臊的他们不敢在人前露脸。

    得意时有多少赞美,失意时就有多少挖苦。

    在苏仲、潘诚等人带领下,众将一一表态反思。

    见众人认错态度很好,杨丛义便不再多言,马上安排训练任务。

    “即日起,所有战船全部进入长江训练,上下二十里水域状况,每一艘船都必须清楚。十艘战船为一个作战单位,每天巡航两个时辰,操练阵型三个时辰。这是阵图,我就不细讲了,你们拿回去自己看,如果看不懂,就找能看懂的人。”

    杨丛义说完,就让一旁的亲兵将阵图一一分发给众人。

    “巡航期间,一旦发现敌方有异动,马上派人回来。”

    “是,大人!”众将领命而去。

    杨丛义如今有些头疼,敌军从和州到扬州,连败两场之后,吸取了教训,越来越谨慎,别说再赢一场,就算想跟他们近距离接触一次都办不到。

    而虞允文今天却在跟他说,皇上和朝廷非常关注镇江,上次一场大胜,朝廷大加赞赏,马上就会派重臣亲临镇江嘉奖犒赏,在朝廷派的人到镇江之前,最好能再打一次胜仗,用胜利迎接重臣,再次激励全军士气,坚定朝廷继续抗金的信心!

    在眼前这个危难的局势下,抗金信心固然非常重要,虞允文的想法虽然很好,但要取得一场胜利,谈何容易?敌人不出来,他们不可能打到对岸去,敌人也不傻,即使知道宋军无力打过对岸,他们也在江岸布置了防御,就是防那万一。

    敌人已经吸取了冒进的教训,接下来一旦再次行动,必定是雷霆万钧,千船齐动,不会再给他们像前两次那么好的攻击机会。

    杨丛义没有给虞允文明确答复,没有告诉他一定能再取得一场大胜,只是告诉他,一旦敌军渡江进攻,他必定会全力以赴,尽力抗击,至于能不能再胜,不是他们能单方面决定的。

    胜了两场,虞允文显然也有些膨胀了,可能在他眼里敌军都是任人宰杀的草包猪羊,之前那些带兵逃跑的将军都是被敌军人多势众的虚影吓倒,自乱阵脚,弃城而逃,只要敢打,敌人一定不是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