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兴-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低。

    但是帝国的人口生育率正在上升,死亡率则下降很快。

    这里的一个原因是帝国国内的社会已经稳定下来,外敌已经无法对帝国构成威胁,战争损失的人口比以往越来越低。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帝国医学的快速发展。

    占领台岛之后不久,帝国科学院下属的医学部门发明了牛痘,以种痘法预防天花,这使得帝国国内因天花而造成的人口死亡数量锐减。

    内阁有计划在五年内,给所有帝国人——包括庶民和奴隶,全部种痘,以此消灭天花。

    还有就是磺胺的普及率正在提高,这个东西价格仍旧很贵,庶民和奴隶还是用不起,但是公、平民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医疗保险报销部分费用,这也有效降低了人口死亡率。

    文季所属的统计局估计,等五年后种痘全面铺开,磺胺的生产数量加大,即使不算外来人口,帝国公、平民的人口增长率也能达到百分之二左右。

    这个数字已经足够令人满意了,毕竟帝国还可以指望在五年内消灭江南大周政权,把江南的五、六千万人口纳入管辖。

    至于奴隶和庶民人口,增长率一直处在一个很低的状态。

    这个也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庶民、奴隶的死亡率很高。

    他们的营养补充远不及公、平民,干的活通常又重很多,医疗保障也跟不上,自然死亡率就高。

    第二,庶民有机会升级成平民,这也会造成这方面的人口减少。

    其实,升级最简单的方法,不是帝国宣传的军功,而是女子嫁给汉人,生下子嗣后通常就有机会升级。

    毕竟年轻女子占庶民、奴隶两个阶层的很大比例,因此每年都有不少人脱去奴籍。

    第三,庶民、奴隶能够娶到妻子的机会很小,因此生育率一直不高,这也是影响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单纯生育率减去死亡率,庶民、奴隶的人口是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

    这两个阶层的人口之所以年年增长一大截,就是因为随着帝国征服面积的扩大,很多异族被整体变成奴隶。

    基本上,每次帝国征服新的领土,在图表上,庶民、奴隶人口就会有一个直线拔高过程,而这期间,就是统计局的人最忙碌的时候——他们必须在新年度会议季到来之前完成人口增长的统计工作。

    “战前,我们估计伪夏有三百万人口。”

    文季对妻子说道:

    “战争中会损失很大一部分,估计能有八十到一百万人,剩下的人还有一些流落的汉人要区别出来,不过估计仍然能增加一百到一百二十万奴隶。”

    “这还只是伪夏的人口,现在东方大海上还有个扶桑战场,预计那边能提供的奴隶人口更多。”

    “所以战争是胜利了,我的工作就要忙起来了。”

    “还真是辛苦啊。”徐世玫笑道:“听起来就很累。”

    “是啊,不像你们。”文季开玩笑道:“孕期三个月带薪假,我加班的时候都想,若是我们男人也能生孩子就好了。”

    “呵,男人……,叶公好龙。”

    ……

    共和1793年五月,华夏帝国正式宣布收复被伪夏窃据了数十年的国土。

    原伪夏的势力范围,东部部分地区被划分给陕省;其核心的兴灵地区和部分内地地区合并为新的宁省;凉州以西,包括甘州、肃州、瓜州、沙洲,一直到玉门关一带,被划分成新的甘省。

    至于原伪夏北部地区,有大片沙漠,包含了河套的黑山威福军司、黑水镇燕军司等地区,被合并为黑山省。

    这样,帝国获得了三个新的省份,至少两百一十万人口,基本消除了西北方向的军事威胁,同时还对蒙兀草原形成了一个半包围圈。

    ……

    另一方面,作为这场平夏战争的最后尾声,左鹤林所部西出玉门关后,在高昌、楼兰一代歼灭西域诸国联军,五月占领高昌;六月占领龟兹;七月占领乌孙。

    在伪夏灭亡的消息传到西域后,其余西域各国纷纷向左鹤林投降——他们也不想被华夏和帕尔斯两个巨无霸夹击,只能选边站。

    8月初,左鹤林战斗群抵达葱岭,与帕尔斯人隔葱岭对持。

    双方并未直接开战,因为帕尔斯方面的指挥官是曾经在齐省游历过的达尔克,双方都觉得对方似乎不太好惹,因此都保持了冷静。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而已。

    左鹤林与达尔克达成一系列临时的和平协议,双方约定都不越过葱岭(因为谁越过葱岭进攻谁的后勤都会被葱岭拖垮),但是允许商人和不超过一百人的护卫在两军、两国之前贸易往来。

    趁着西域的短暂稳定期,华夏方面把西域的各个民族规划为八个外蕃国家——高昌、龟兹、乌孙、于阗、精绝、楼兰、疏勒、焉耆。

    与其他外蕃一样,这些国家在军事、外交、教育等方面接受华夏的全面“指导”。


………………………………

第624章 医药

    实际上,左鹤林抵达的时候,西域并非只有这八个国家,如果每一个独立势力都能算是一个国家的话,那么三十个不止。

    毕竟西域地广人稀,遍地沙漠,大部分国家其实可以算是沙漠中的绿洲邦国。

    这些绿洲依靠旧丝路商道联系,互相之间交通并不发达,因此即使是出一两个强国,也难以形成统一——就像是一个个沙漠中的孤岛。

    既然西域国家自己很难形成一个强力政权,那么他们就不得不依靠外人维持,不是抱东边来的大腿,就是抱西边的。

    以前的时候,西域诸国选择了党项人,因为大家都信佛,与拜火教的帕尔斯则无法走到一起。

    现在党项人亡国了,那么他们自然而然的又选择了更强的华夏——不选择也不行,毕竟左鹤林已经大兵压境了。

    与之前那些西域国家投靠的统治者不同,华夏帝国对西域采取了一种强力的整合政策,8个较大的绿洲邦国本授予外蕃侯爵爵位,成为帝国的外蕃侯国,其余小型邦国则被取缔。

    这些小型邦国的人口有一半被强行要求迁往辽东,前往北大荒开拓,空余出来的土地则给华夏移民分配部分,然后准备再从辽东索伦中抽调部分人口来西域戍边。

    这是华夏的既定策略,西域移民在冰天雪地的辽东只有依靠帝国政府的支持才能在索伦部落环伺的环境中活下来,辽东移民在西域也是一样。

    除此之外,保留下来的西域八国也要视情况掺杂一些外来人口,作为对外蕃侯国的监视力量。

    毕竟这些侯国控制着丝路东段最大的绿洲,拥有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实力,他们的存在,在华夏完成统一,把目光重新聚焦在西域之前,是很现实的安全收益。

    ……

    华夏共和1793年,大周隆道八年,七月二十。

    江南,闽省,章府。

    章明义自从江北回国后,就因在江北监军不利,致使江北复叛,而贬官闲赋。

    不过他倒是也想得开,既然朝廷非要说江北独立是他的过错,那就是好了,与其做那些无用的争辩,还不如在家好好休息几年。

    当然,休息不代表不关心国家大事,章明义在江北的时候就养成了看报的习惯,回到江南后,他不仅收集江南各地的报纸,也会定期派家人去收集江北的报纸。

    每天清晨,章明义都会习惯性的命家人在院落里支开一张江北传来的逍遥椅(躺椅),再沏上一壶好茶,舒舒服服看上一个时辰的报纸。

    在这些报章中,章明义最喜欢的是江北发行的《帝国日报》和《科技日报》,以及江南发行的《天下新闻》(徐世柳的产业)和《科举文摘》。

    四份报纸中的三份都与江北有关,其中《帝国日报》主要报道国家大事,以及江北的各种政策解读。

    《天下新闻》像是《帝国日报》的江南版本,如果不是在江南获得即时的《帝国日报》比较困难,章明义会觉得两份报纸只订阅其中之一就好。

    至于《科技日报》,主要是帝国科学院刊登专业性论文的报纸——大部分内容章明义根本看不懂,但他知道这玩意很有用,看不懂也要收集起来,或许将来用得着呢?

    何况章明义能看懂的部分,往往会给人带来一些惊吓式的惊喜。

    “科学院找到了剿灭天花的方法?”

    这条新闻差点让章明义从椅子上跳起来。

    实际上,报纸上说的是预防的方法,而不是治疗,更非剿灭,不过在这个时候的人们眼里,能保证种过痘的人不再得天花,就相当于把天花剿灭了。

    “如果这是真的,那发明这种药的人说是万家生佛也不为过吧?”章明义小声问着自己。

    确实不为过,天花在这个时代属于无解的致命传染病,通常一次爆发就能造成大面积人口下降,若是江北真的能找到剿灭天花的办法,那么名垂青史是必然的。

    其实,仔细想想的话,北边报纸这样说恐怕还真有底气,毕竟他们搞出来的那种叫做皇安的药被证明确实有奇效。

    章家自己的家医就曾经对章明义说过:“如果这世上真有包治百病的仙药,那就是皇安。”

    这似乎已经成了医生们的共识,以至于虽然从江北进口皇安稍微贵了点,但现在江南的各大药房若是不备皇安,就会被人认为不够专业。

    还有驱虫的糖药(海人草外包裹糖衣以改善口感),这东西在江北涌出远没有江南广泛,毕竟江南水乡,各种寄生虫滋生远比江北多得多。

    而糖药对驱虫确实有很大好处,现在江南稍微富裕一点的人家,都吃过江北的驱虫糖药,连章明义本人都不例外,而且他也确实观察到自己排出来的虫子。

    江北医学界曾经搞出过这么多神奇的药物,现在说能剿灭天花,也由不得人们不信。

    接着看下去,《科技日报》表示,种痘法预防天花确实有很好的效果,处于人道主义考虑,帝国政府将首先在国内普及种痘——包括庶民和奴隶。

    于此同时,作为血脉相连的同胞,江北希望江南政府能够开放医药行业,允许江北医生到江南普及种痘法——江北只收最起码的工本费,连带路费和医生的个人花销在内,预计每个人只收五文钱。

    嚯,这就厉害了。

    皇安在江北就不便宜,在江南更是昂贵。

    糖药价格也不低,至少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吃得起的。

    却没成想,这更厉害的天花药(他把种痘当成药物了)却这么便宜,而且人家还要上门推广!

    章明义眯着眼睛想了想,他在思考江北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邀买人心?”

    “还是说真的只是想要剿灭天花?”

    “嗯,大概两个目的都有吧。”

    章明义毕竟在江北干了这么多年,自然知道徐世杨对核心人口有多么重视,在江北不分地位普及天花药物,估计就是想彻底剿灭天花这个地狱恶鬼。

    至于在江南普及,估计是因为徐世杨已经开始把江南人口视为自家国民了。


………………………………

第625章 扶桑局势

    实际上,北方的这个决定,是给大周朝廷出了个难题:

    若是不同意北方来给民众种痘,那么就是朝廷不重视老百姓,大周政权的合法性会更加动摇。

    若是同意北方来给民众种痘,那么老百姓只会记得北方朝廷的好,不会把感谢给大周的朝廷。

    章明义躺在这里都觉得朝廷现在肯定左右为难。

    不过,朝廷为难跟他一介草民有何关系?

    “来人!”

    章明义呼唤一声,一个家丁小步跑来,垂首恭候在他身边:“老爷有何吩咐?”

    “拿纸笔来。”

    不管江北到底有什么目的,既然《科技日报》上都刊登了,那至少从技术上就没问题。

    如此,章明义当然要从中给自家先争取些好处——比如请北方先派医生来,给自家孩子们种痘。

    这点面子,江北还是会给章明义的,实际上他经常谋取类似的好处,比如从江北获得授权,成为闽省的皇安和糖药代理商。

    这买卖不坏,给章家带来了大量财富和很好的民间声誉,因此章明义打算把这些生意继续下去。

    实际上,江南很多人都从跟江北的贸易中赚到大量好处:江北愿意大量进口粮食、生丝、煤炭、铁矿石、硝石等物资,也愿意让豪绅或依附官员的豪商代理特效药、玻璃制品、皮草、东珠、鹿茸、肥皂、火柴、香水、蒸馏酒、糖等等能获得高利的商品。

    华夏能从中获得大量原材料,士绅豪商能从中赚到大量利润,向章家这样代理药品的,还能赚到好名声,而老百姓也能享受到江北药物和生活物资。

    大家都能或多或少的获得一点好处,除了朝廷本身。

    章明义觉得,这样继续下去,等华夏帝国渡江打过来,恐怕朝廷上下愿意抵抗的人已经不会剩下多少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这跟他章明义有何关系?

    甚至,华夏把大周吞并,他章明义还能再次出仕,到时候也不会再有人说他侍二主了——毕竟大周还在的时候他没有出仕华夏不是?

    ……

    江北,燕京。

    西北方向的战争终于结束了,这让徐世杨多少松了一口气,实际上,对于现在的华夏帝国来说,同时进行两场出兵十余万的战争还是很困难的。

    不是说打不赢,而是耗费实在太大了。

    西北的平夏战争,从开始筹备到最终解决全部问题,先后花费了大约六千万两!

    即使华夏有钱,财政状况一直不错,这个花费还是让人感觉太心疼了,以至于徐世杨几次想亲自赶赴前线,让过于小心谨慎的李井槐尽快发起进攻。

    最终他没有这样做,唯一的原因是李井槐的打法,至少能将己方的伤亡降到最低。

    好在这一切终于结束了,伪夏已经灭亡,华军已经可以享受胜利果实。

    党项贵族积攒的金银财帛、马驼牛羊能给耗费巨大的国库大量补贴,甚至有可能弥补帝国在平夏战争中的花费。

    党项的土地人口,则是现实的丰厚收益。

    在这种状况下,仍在继续进行的扶桑战争给国库带来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当然,事实上此时扶桑的战事本来也已经趋于平稳了。

    ……

    林冲替代冯三虎担任扶桑远征军团司令后,华军继续在扶桑攻城略地。

    与冯三虎的严酷镇压政策不同,林冲采取了一些怀柔的办法,比如他虽然也镇压一向宗,但林冲从国内请来了一些高僧,向扶桑人推广本土佛教,这种做法在精神信仰上安抚了扶桑人。

    其次,林冲在扶桑实施减租政策。

    以往扶桑本土大名的税率,大多是六公四民,高的甚至有三公七民乃至八公二民的,因此,在扶桑农民看来,能五公五民就算仁政。

    林冲卡着这个“仁政”的下限,在占领区宣布四公六民这个前所未闻的“超级仁政”,这让扶桑农民在经济上获得了很大好处。

    当然,四公六民也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当地人不得抵抗华夏的统治,若是一个地区有超过一百人的抵抗组织,那么超级仁政就会变成五公五民的普通仁政。

    若是抵抗者超过五百人,那么六公四民。

    如果抵抗者超过一千人……,那就没有公民之分了,林冲会命令华军清扫这一地区,把所有人贬为奴隶。

    很标准的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政策,扶桑民间的抵抗渐渐平息下来。

    对于此时仍然存在的扶桑大名,林冲同意与他们谈判,他的底线就是就地结束这场战争,各方以现在的控制线为边境。

    这个底线实际上就是华军最开始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后来曾经改成彻底征服扶桑,现在又改回来了)。

    不过,林冲要求,若是停战,必须全面停战,也就是说,除了华军不再继续进攻之外,羽柴秀吉、柴田胜家、北条氏直、上杉景盛、德川家康等扶桑大名互相之间的战争也得停止。

    这是为了避免他们之间有谁能获得全面胜利,从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势力。

    在全面吞并扶桑之前,维持扶桑的分裂对华夏更加有利。

    现在,林冲的政策,唯一的缺陷是他不可能把扶桑皇帝送回来,这对所有扶桑大名来说,是个绕不过去的门槛。

    于是,羽柴秀吉提出,各方可以暂时停战,但并不签署任何纸面上的条约,停战期为两年,给各方一个缓冲的时间。

    羽柴秀吉的目的当然还是尽可能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毕竟他在之前的战争中损失相当大,而且目前控制的地盘被各方夹在中间,若是战争继续,已经吞并毛利的华军下一个目标肯定是他控制的地区。

    其他扶桑大名距离华军之间都至少隔着羽柴秀吉,因此他们对现在停战兴趣不大,至少跟羽柴秀吉同属织田系统的柴田胜家有先解决羽柴秀吉,然后再停战的想法。

    而北条氏直、上杉景盛等非织田系的大名同样对停战兴趣不大,他们的期望是把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等织田信长余孽全部消灭之后再停战。

    各方都有自己的想法,这种谈判就不可能成功,但至少能给各方争取一些时间。

    包括林冲在内,大家都在趁着秋天的好时机囤积粮食,征募士兵(林冲在征收占领区的粮食),做着应对接下来局势的猪呢比。


………………………………

第626章 海外开拓

    到共和1793年9月,林冲消灭毛利家以后,华夏帝国在扶桑占据着九州、四国全部,以及本州岛从京都往西的领土。

    按照扶桑人自己的检地数字,这些土地产出合计约为800万旧石,大概占扶桑全部领土产出的三分之一以上。

    但是由于连续战乱,今年肯定无法达到这个产出,实际上,按照华夏人自己的经济调研,这个数字能够达到四成就算不错了。

    如果按照四成计算,再根据林冲在扶桑的减租政策,华夏帝国占领区今年的预计税收大概是100到120万旧石。

    这个数字足以支撑十三万占领军的军粮耗费,甚至还能有很大余额反供国内。

    由于林冲无权在占领区给扶桑人免税,那些因为战乱而无法耕作,进而无法缴纳税赋的扶桑人,就会被带走,贬为奴隶卖给国内——这并非很困难的工作,因为高达500万石的减产已经成为定局,那些没能种到粮食的人要是不想饿死,那么卖身为奴本就是唯一出路。

    实际上,不仅仅是华夏占领区,即使是依旧在扶桑大名控制下的领土,也因为今年的混乱局势而普遍大幅度减产(男丁和牲畜被调走打仗,土地自然会荒废),虽然这种减产程度会比华夏控制区低一些,但2到3成还是有的。

    更何况大名们都知道现在只不过是暂时停战,他们不敢放松人力物力上的征用,估计很多土地明年还是无法耕种,普通扶桑老百姓能选择的道路其实已经不多了。

    要不然选择饿死,要不然当盗匪吃别人,在要不然,就逃亡华夏控制区,给华夏人当奴隶混口饭吃。

    实际上,最后一条路反而是最好走的。

    帝国内阁已经同意今年在扶桑,无论收入多少税粮,全部给远征军留用,甚至,徐世杨还同意从国内运来六百万斤咸鱼,用以安抚饥肠辘辘的扶桑民众。

    如此,只要自愿卖身为奴,至少吃饱还是没问题的。

    于是很多扶桑人从扶桑大名的控制区逃亡华夏控制区,以此来谋求生路。

    对于华夏帝国来说,征服扶桑目前已经进入一个足够以战养战的理想状态,帝国虽然今年没要那些税粮,但他们可以通过大量涌入的扶桑奴隶来收回部分成本——预计到年底,国内的扶桑奴隶就会超过400万!

    还有扶桑的矿藏,特别是华夏一直念兹在兹的石见银山和四国的别子铜山(石见和别子分别是这个时代,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银、铜矿脉)已经落入华夏手中,这对缓解帝国硬通货储备压力有很大好处。

    此外还有九州的硫磺矿,也是工业部门和兵部重点关注对象。

    帝国可以就地利用扶桑本地人力资源开采这些重要矿脉,预计今年仅此一项就可以为帝国带来六百万新币两的收益,若是一切正常,明年甚至可以翻两番。

    这样庞大的收益,内阁甚至可以指望在二到三年内完全弥补征服扶桑所需的耗费,如果能够征服扶桑其他地区,那么甲州金矿、足尾铜山,以及剩下的扶桑人和土地都能给帝国带来更多利润。

    这也是帝国对扶桑和对高丽的态度为何有如此大区别的原因——高丽是如此穷困,乐浪郡在高丽时期年税只有区区二十万石,就算把高丽完全吞下,其所能带来的收益和占领支出相比,也是极大的亏损,因此吞并这个国家不如维持高丽王朝的统治,间接获得好处。

    但扶桑就不同了,这个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