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是左鹤林他们为何要走那些名额的原因——这里面每一个汉兵都是成为奴隶主庄园主的机会,将来他们建立自己的二级封国时也会有更好的基础。
实际上,内阁对秦王的决策十分满意,他们甚至愿意立刻给每个自愿参加远征的士兵发一个便宜的扶桑奴——士兵可以自由选择男女,不过徐代炫希望他们选择扶桑男丁当做辅兵,想要暖脚的女人可以在新征服地抓当地女人。
除了五百近卫军、四千五汉兵之外,内阁专门给秦王殿下征募了一千外蕃索伦。同时允许秦王在西域的外蕃国家随意征兵。
这些外蕃兵享受庶民待遇,他们装备比汉军差最少两代,也没有奴隶人口税方面的优惠,但他们有自由的人身权利,到时候也会分给他们一份土地。
秦王希望这些外蕃人能够成为秦国自耕农阶级的主体。
………………………………
第640章 扶桑战争落幕
按照秦王的设计,秦国没有各种工业,所有国民只有“耕战”一事,华夏的阶级划分被移植到秦国,只不过那里只有三个阶层:
上层是帝国来的公、平民,他们是秦国的军官、官吏、奴隶主、庄园主,总之,核心统治阶层。
总而言之,贵族,只是按照耕战体制,他们被称为兵。
中层则是随征的外蕃,他们是自由民、市民、自耕农,这些人简称民。
下层则是被抓来的奴隶,简称奴。
像母国华夏一样,秦国也允许阶级流通,不过秦王只看重军功,有军功者可以升级,没有就不行。
该说不愧是秦王吗?
有学识的华夏人很快发现,徐代炫的政策除了吸收部分华夏的政策之外,本质上脱胎于古时候的暴秦。
用来夺天下说不定可以无往不利,但用来治天下,恐怕会出大问题。
不过这没什么,秦国只是华夏的封国,就算他的经济和管理出了问题,帝国也有实力替他弥补。
五月二十,徐代炫带领五百近卫兵和在冀省一代招募的一千多名志愿兵离开燕京,向西京进发。
月底,王启年率领六百上马贼与徐代炫会师。
除了兵力外,王启年还带来了三千匹马,六百峰骆驼,两百头牛。
徐代炫随即给了这位上马贼大当家三百兵的名额——另外三百人是蒙兀人,因此只能算是民。
队伍抵达西京后,在当地停留一段时间,补充山陕的志愿者,随即朝廷给每个兵发了一个免费的奴——如徐代炫所愿,大部分都是扶桑男丁,可以当做辅兵使用。
如果稳定下来,也能拿来当庄头之类的农奴头子。
说是只有三个阶级,其实还可以细分奴隶头子和奴隶的奴隶,甚至是奴隶的奴隶的奴隶。
这都是有可能的。
离开西京后,队伍速度略有加快,六月底抵达兰州,与折可适会师。
折可适已经等待着属于自己的一百兵等在这里了,同行的还有作为外蕃的一千吐蕃人。
七月,秦王率领的队伍抵达凉州,与左鹤林会师,随即几个主要将领率领少数亲兵继续前进,在七月底前抵达瓜州,与驻扎在这里的甘定郡王徐世桢会师。
大部队此时还在后方缓缓前进,因为这一路行来人烟稀少,补给并不顺畅,数万人的大军不可能走的像是在核心本土时那样快点到肆无忌惮。
不过,这也给了徐代炫更多的时间,用来整合西域的外蕃势力,为接下来的远征做些最后的准备工作。
……
就在秦王徐代炫暗戳戳打着葱岭以西帕尔斯人的主意时,远在万里之外的东海扶桑,沉寂了半年多的战争,终于又一次爆发了。
重燃战火的是扶桑人自己。
以原织田家的两员大将,柴羽秀吉和柴田胜家为首的两个势力首先爆发了事关谁是织田信长接班人的内部战争。
一开始双方打得难分难解,但随后,北条、上杉等非织田系的大名开始出击,夹击柴田胜家。
这又迫使原织田家的盟友德川家认定柴羽秀吉是叛徒,与柴田胜家结盟。
于此同时,德川还派遣使者联络华夏人,希望华夏人能够加入到攻击羽柴秀吉的战争中。
德川开出条件,一旦灭亡羽柴,扶桑可以和华夏以安土城为界,若狭、近江、伊势三国以西所有领土割让给华夏,以东归扶桑。
林冲很客气的把德川的使者礼送出境,他并未给德川任何答复,但随后,在1793年五月底,华夏帝国扶桑远征军对羽柴军控制区发动进攻。
看样子林冲似乎是想执行德川那个联合夹击羽柴的计划,但得知华军悄无声息的行动之后,德川家康被吓得肝胆欲裂。
华军这不是要跟柴田胜—德川联军夹击羽柴秀吉,而是要把扶桑的本土势力一扫而空!
有此明悟的德川家康急吼吼想要跟羽柴秀吉,以及上杉、北条等扶桑大名停战,以便大家集中力量共同抵御华夏。
想法很好,但已经打红了眼的扶桑大名根本不听他的,德川家康也根本没有那么大威望。
倒是因为德川并未按约定出兵帮助柴田胜家,结果在一场关键性战役中,柴田胜家被羽柴秀吉彻底击败,随即在其居城自杀。
柴田胜家的另一个盟友泷川一益随后向羽柴秀吉投降。
至此,扶桑本地大名中,还未与羽柴结盟或被其降服的大名,已经只剩下德川家康一人了。
好在羽柴秀吉并没有时间收拾他,解决柴田胜家之后,羽柴秀吉立刻率领联军主力西进。
1793年7月初6,羽柴军与向东进攻的华军在安土城附近决战。
此战,羽柴联军拼凑了十五万人,而华军出兵十万(含外蕃兵),扶桑人只有一倍半的兵力优势,却要面对华军一百倍以上的火力优势。
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变成一场单方面的屠戮,华军先用重炮轰开扶桑军军阵,随即重骑兵引导轻骑兵,从扶桑军的阵型缺口中涌入,对扶桑军进行包抄。
关键时刻,羽柴秀吉亲自率领本队对华军骑兵反击,试图封堵堵破口。
他反应不慢,可以算是个优秀的将领,但他的士兵战力太差,被胸甲骑兵一冲即溃,羽柴秀吉本人阵亡在战场上,被一个外蕃索伦骑兵捡了人头。
战斗的最后阶段,华军步兵涌上,完成对扶桑军的整体合围,扶桑军崩溃,但完全无法逃出华军的包围圈。
华军围困扶桑军一夜,至七月初七上午九时发动最后总攻,十一时左右战斗结束。
羽柴军十五万人,自羽柴秀吉本人以下死亡四万一千人,其余全部被俘。
损失轻微的华军继续进攻,海军在七月二十,在江户湾附近登陆,随即海军陆战队和上岸水兵共八千人击败北条军主力,占领相模、武藏、上总、下总、安防等地。
八月初大明德川家康向华军投降,八月底北条家主北条氏直自杀。
九月初华军占领上野,随即对越后发动进攻。
上杉景胜拼死抵抗二十七天,与九月底无奈开城投降。
在1793年11月之前,林冲借助扶桑人自己的混战,已经完成对本州岛的全面控制。
………………………………
第641章 分割扶桑
控制整个扶桑后,华夏帝国迫不及待的分割自己的战利品,扶桑三岛(不含虾夷岛)被划分为两个省:以琵琶湖以东不远的伊吹山地为界,本州岛西部、九州岛、四国岛合并为东海省。
本州岛东部则为东瀛省。
华军反动征服扶桑的战争之前,曾经估计扶桑有大约300万户,1500万人口。
经过一年多的混战,以及之前冯三虎血腥杀戮和掠夺人口,如今这个数字已经降低到200万户,1000万人口左右。
对于华夏来说,征服这样一个庞大人口的国家还是第一次,所得自然丰厚,但后续问题也必须加以重视。
首先就是该如何处理多达近千万的扶桑人。
让他们留在本地是不可能的,毕竟帝国还需要大量的奴隶人口填补边荒地地区,全都迁走则有点脱离现实,毕竟人太多了,远征军十多万兵也不可能始终蹲在东海东瀛两省不走。
因此华夏采取了一种分化管理的办法:多大多数贵族,包括那个名义上的皇帝,绝大部分大名,家老,中上级武士,僧侣,以战俘的名义强制为奴。
这些人原本的生活还算富足,帝国征服扶桑摧毁了他们人上人的生活,因此跟华夏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干脆撕破脸皮全部贬为奴隶。
还有一部分,比如德川家康这样战争期间投靠华夏的大小领主,内阁的意见是把他们限制在几个固定的地区,以外蕃的形势继续存在。
比如德川作为扶桑现存最大的大名,被允许保留三河一国三十五万石的领地。
帝国皇帝册封其为三河伯爵,允许德川以三河伯国自称。
对于贵族之外的普通扶桑人和下级武士,则分成几个部分处理:
第一、战争中直接被俘的扶桑人,先后有多达三十多万,加上他们的家属(如果能找到的话)直接作为奴隶运回国内。
第二、战争中破产者和无地流民(山贼、强盗、野武士之流),同样直接卖做奴隶。
第三、华夏政府过程中进行了坚决抵抗的地区,所有扶桑人都要卖做奴隶。
第四、抵抗相对较为平和的地区,老百姓可以授予庶民权利,但帝国内阁要强制其中至少一半人迁徙。
根据这个处理结果,一千万扶桑人中有四百万人被贬为奴隶,大约六百万人算作庶民但其中三百万人正等待迁徙。
扶桑本土的扶桑人将在未来几年迅速下降到三百万左右,然后沦为华夏矿山、农场、服务公司的庶民劳工。
为了两省的稳定和统治需要,把扶桑人口强行压低到三百万,当然该需要有一些信得过的人口填补进来。
内阁的设想是,调外蕃索伦一万户、外蕃高丽三万户、外蕃琉球一千户,主动投靠的蒙兀人一千户,以及外蕃西域拼凑一千户,总计三万三千户填补东海、东瀛两省。
这些人会得到一块土地,成为庶民自耕农——虽然纳税不享受优惠,但相比扶桑庶民来说,至少人身自由可以得到部分保障。
同时这些人也会成为当地驻军的一部分,用以镇压扶桑人的抵抗。
另外就是汉人移民。
按照扶桑2200万石出产的耕地统计,三万三千户外蕃移民每户分得60石土地(150俵,按扶桑人的观念已经算是下级武士了,而且帝国即使对庶民收税也比扶桑大名对农民低),合计大约200万石。
其余耕地,则是汉人的财富。
其中一百万石土地被内阁谨献给皇室,作为皇庄。
八百万石作为政府直辖的国营农场。
其余一千多万作为吸引汉人移民的奖励或分配或出售。
除了矿山和港口,预计扶桑的这些土地可以养活至少两万户汉人小农场主(平均每户分500石,当然实际没那么高,因为有些大家族会多占一部分)。
这些汉人移民不限于帝国本土,江南汉人也有权利移民扶桑(也是挖大周墙角的手段),只不过江北移民以奖励有功将士(可以用功劳换取土地)、或者平民贷款低价买地为主。
江南汉人就得以花钱购买土地或者贷款为主了(虽然价格和利息与江北相同)。
分食扶桑这样一个国家,对华夏来说是难得的盛宴。
庞大的金、银、铜矿藏缓解了帝国贵金属储备不足的压力,特别是甲州金矿的产出,让帝国增发金币作为纸币的保证金有了坚实的基础。
大量的廉价人口涌入,则让不堪重负的帝国劳力穿过一口气来,吉、黑两省的北大荒开发终于不在担心劳力问题——把扶桑人扔到那里开荒就好了,更妙的是,由于大多是些奴隶,将来北大荒开拓成功,把这些奴隶迁走,让汉人摘取劳动果实,根本不会有任何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一些危险,重要但眼前收益比较小的工作,比如兴修水利、治理河道,矿井作业和大农场里的农奴,都可以用扶桑劳力填充。宝贵的汉人人口可以更多的集中到越来越快的工业生产中来。
另外,大量汉人劳力的释放,也使得军队可以获得更强大的动员力,让继续扩张变成受益颇高的工作。
当然,对老百姓来说,这次胜利同样十分甘美——至少,即使是最穷的光棍也能花点钱买个扶桑婆娘过日子了。
实际上,随着大量扶桑奴的涌入,帝国国内的光棍率有了一个陡然下降的过程。
甚至东海、东瀛两省的港口城市,都出现了不少来自江南的奴隶贩子——这些人大多是替江南的姬院挑选年轻女孩,充当瘦马的。
因为家世清白的汉人到了江北,就有活下去的资本,因此现在江南姬院中汉人瘦马的比例越来越低,至少自卖己身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
这让很多行院老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现在好了,扶桑女孩便宜且听话,购买一些送到江南去,养几年就可以接客了。
这给江南的姬女来源提供了庞大的保障。
除了扶桑人,其他几乎所有人都胜利从中受益,自然也会让受益者和这次没有捞到足够好处的一部分人期待着帝国的下一次征服战争。
………………………………
第642章 父亲
泉城,美泉宫。
华夏帝国的皇帝和太子坐在一个院子里,摆上茶点果脯,周围只留下几个太监和宫女伺候,父子二人享受难得的片刻休息时间。
“哈哈,只要给扶桑人糙米和腌菜吃,他们就会老老实实干活?”
皇帝徐睦河大笑着说道:
“这扶桑人真好养活啊,五公五民就算仁政!以二税一!要是咱们华夏也是这个税率,咱们国内恐怕早就反旗遍地了。”
“话是这么说,但咱们也不能压榨的这么厉害。”
徐世杨摇摇头,微笑着说道:
“我打算明确规定,对庶民出租耕地,租子最多收到四成。”
东海、东瀛两省的土地全都属于汉人和外蕃移民,扶桑虽然有三百万庶民,但是他们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想要活下去,他们必须租种汉人的土地,或者在各种国营和私营农场工作。
帝国平民的农业税是三十税一,庶民是十税一,以在扶桑的汉人移民平均每户500石计算,纳税是16石6斗7合,按照最高4成租,收入是200石。
也就是说,移民即使把所有分配到手的土地全部都租出去,每年净收入也可以达到糙米183石3斗3合。
用不了几年,移民各个都能偿清贷款,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地主。
“呵呵,在咱们的帝国,发财真的是件很简单的事啊。”
徐睦河满意的说道:
“这样任谁会反对我们呢?天下万民都得到好处,我徐家天下江山永固!”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现在是帝国处于上升期的大扩张,才能获得如此多的好处满足社会的各个阶层,一旦帝国的扩张停止甚至开始收缩,各种被扩张时期越做越大的蛋糕掩藏的社会矛盾就会爆发。
那个时候帝国也许还能维持百多年,不过最后终究是要崩溃的。
所以徐世杨绝对不会停止扩张——这也不是徐世杨想停下就能停下的。
当然,这么煞风景的话,徐世杨也不会在这时说出来,毕竟,帝国还是要烈火烹油很长时间的。
“不过,为父这里有个问题。”
得意的大笑一阵之后,徐睦河突然认真的问:
“你到底打算留大周到什么时候?”
华夏的军队和工业都是徐世杨一手创建的,华夏的大多数政策也是出自他这个太子之手,实际上皇帝更像是个太子政策的执行人。
因此,不管徐睦河再怎么想统一天下,徐世杨不行动,他就没办法。
所以他才直接询问,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催促。
“等东海、东瀛两省的局面稳定下来,野战军逐步回国,我们可以集中力量的时候。”
徐世杨很坦然的回答:
“然后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借口,我们就出兵,完成统一。”
当然,这得是在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从江南回来之后——如果期间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的话。
“我现在估计,应该是在明年下半年开始吧。”
徐世杨给出了一个稍微具体一点的时间表:
“到时候大周再不给我们借口,我们就自己制造一个借口。”
其实徐世杨也不想把这个问题拖延太长时间,现在,随着东海的平定,帝国在北方的扩张实际上已经到达地缘边界,再扩张就只能是类似分封秦国那样的间接统治了。
所以,想要继续把蛋糕做大,控制江南,从而获得南下的通道,是下一步战略的重中之重。
对于儿子的话,徐睦河听得很认真。
他是真的十分关心这个问题,因为这将意味着他作为“北朝”皇帝的结束,而正式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
如果不解决大周问题,徐睦河永远只是个占据天下半壁的“皇帝”,那未免太让人失望了。
“世杨,为父也不瞒你。”徐睦河轻声说道:“为父觉得,能做上一任真正的天下之主,为父这一生也就可以满足了。”
“我也知道,这个帝国其实是你一手建立起来的,帝国也一直是按照你的想法和设计发展。”
“为父做这个皇帝,实际上是占了你的便宜。”
“世杨你也不用担心,为父在这里向你承诺,等天下一统,为父在皇位上再坐五年,之后就让给你。”
这话倒是让徐世杨感到有些惊讶,他以为自家老爹在皇位上坐的很舒服,会恋栈不去呢。
实际上徐世杨对皇位没有什么急迫的心理,毕竟皇帝老爹也没有给他制造什么障碍。
当然,老爹活着的时候退休不是什么坏事,对徐世杨将来构建新型政权也有一定好处——至少自己在老到昏聩之前退休,然后制定皇帝的退休年限时,国民不会因此而感到太过惊讶。
“五年之后,朕要去江南安度晚年。”
徐睦河没去看徐世杨的表情,他舒服的躺在躺椅上,感慨的说:
“江南繁华,朕向往已久,但在位期间肯定不能久居。等朕成为太上皇,应该就没问题了。”
“这个帝国啊,到时候就完全交给你吧。”
……
江南,临安,文府。
文相公已经十分虚弱了,今年开始几乎都下不了地,整天吃不进饭,很多时候还会疼的脸色发白,满头虚汗。
他只是从来不喊疼。
文月从北方带来的御医使用了很多办法,甚至还用了皇安,遗憾的是,依旧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到最后文相公厌烦了,拒绝那些医生继续折腾。
用他的话来说,这是老病,任是妙手回春,也不会有任何办法。
他现在只想跟自己的家人呆在一起,渡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特别是几个孙子,以及外孙。
医生本来建议文相公应当静养,不过现在这种情况,他们也心知肚明老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还不如热热闹闹的过完最后这点时间呢。
这自然很符合文相公的心意,只是他很少把所有儿女凑在一起,而是喜欢分别跟他们说话聊天。
文相公似乎刻意把儿女们按阵营分成了两拨,如果他见文仲,那就不会同时见文季和文月。
如果他见文月,那么同样也不会见文仲。
今天同样如此,他见得是文月和她的孩子们。
………………………………
第643章 父亲2
“你们太拘束了,这本来就是你们的家。”
文及甫半倚在床头,略有些不满的对女儿说:
“孩子们都被你管的一点孩子样都没有了。”
文月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歪头看了看自己的儿女。
徐代灼和徐代焕排排做在一起,老老实实一言不发,徐代煣略微显得活泼一些,她正拿着小刀认真给一只苹果削皮。
小孩子力气和技巧都不足,一个苹果削了半天,连皮带肉削掉快三分之一。
不过削完之后,徐代煣把苹果双手捧给文及甫,甜甜的说一声:“姥爷,吃苹果。”
外孙女的声音还是很治愈的,文及甫乐呵呵的接过来,啃那个严重瘦身的苹果。
“都是好孩子啊。”他感慨道。
“爹,他们也只是在我面前才会这么老实。”文月小声辩解道:“特别是这两个小子,平时很皮的,信不信现在放他们出门,今天之内他们就能惹出大事来?”
“能惹出什么事来?”文及甫笑道:“跟他们爹上次那样,火烧都亭驿?”
“不过现在都亭驿没有鞑子给他们杀了,那里现在只有些南洋土国的使者——来朝贡的。”
“他们都是皇子皇孙,有这个身份,不管好他们就是容易惹事。”文月说道:“让他们老实点,总比出去欺男霸女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