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琏点点头,示意弟弟闭嘴不准说话,静下心来,准备应对庞煌的问题。

    “两位丁忧期间,宫里一定派人前去探望过吧?”

    刘暻上去想要说话,却被刘琏拉了回来,但是刘琏并不说话,表示认同了庞煌的猜测。

    “诚意伯的遗书密折,应该刘兄也没有看过吧?”

    这次刘琏虽然没有说话,但是脸色却变了一下,犹豫半天,还是点点头,庞煌的心里顿时有了结果,遂不再问。

    以刘琏能将苏德安插进宫内伴读,最后虽然被燕王朱棣要走,但是已经显示了刘琏和皇宫中人的熟稔,所以刘琏虽然在丁忧期间,皇城内的宗室子弟,曾去有目的的探望过,一点也不奇怪。

    而且庞煌身为大明皇室的大宗正府宗正,所有皇室之人出京师,都要在大宗正府备案,在刘琏丁忧期间,庞煌计算了一下,共有六个皇室成员去过苏杭之地,其中还不包括大将军李文忠,还有朱元璋的义子沐英,这么频繁的皇室人员下江南,要说顺便去青田拐一圈,那是很自然的事情。

    所以庞煌才这样问的,而刘琏竟然没有看过自己父亲的密折,这一点就有些匪夷所思了,庞煌只是试探着问了一句,但是却没有想到意外的得到了答案,这一点意外,庞煌已经肯定了,朱元璋已经忍不住了,要找个借口向胡惟庸下手了。

    心里一动,庞煌又问道:“两位是什么时间决定进京的呢?”

    “五天前!”思虑了一下,确定这个问题和关键没有太大的牵连,刘琏回答道。

    庞煌陷入了沉思之中,五天前,正是临安公主中毒的日子,难道是朱元璋已经知道临安公主是中毒了,所以才做出这种反应。

    但是朱元璋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妻子在皇宫之内中毒。是和胡惟庸有关呢,自己查了五六天了。还是没有一点点的头绪,为什么刚刚发生这件事。朱元璋就做出决定了呢?

    还是刘琏兄弟二人进京的事情,根本和临安公主中毒的事情没有关系呢?

    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有任何的关联,但是庞煌依旧感觉到,中间肯定有什么牵连,但是怎么牵连到一起的,这其中的关键,却是一点头绪也没有,只好暂时放弃,庞煌犹豫半天。还是诺诺的说道:“有个不情之请,还望二位见谅,不知道二位可能答应在下。”

    “庞贤弟但说无妨!”刘琏也是犹豫了一下,庞煌问了半天,以刘琏的聪慧,当然知道庞煌想要知道的内容,不过还是答应了下来。

    “诚意伯的遗书密折,不知道可否延缓交给皇上呢?”

    这个要求提出来,双方都陷入了沉默之中。再也没有言语,没有办法,庞煌只好引着刘琏和刘暻兄弟二人继续前行,到自己的别院去休憩。

    在阵阵鸟唱声中。他们沿着一条林荫小道,走进一座厅堂式的小屋。屋子的正面墙上挂着一块小匾,匾上是庞煌亲笔书写的“无为堂”三字。

    厅堂里陈设简朴、古雅。靠墙临窗处。有一书案,摆有文房四宝;厅中有方桌。四周摆着鼓形坐凳。方桌上,已设好三副杯筷。他们刚就座。酒菜就端上来了。都是几样乡里的时新鲜菜:一碟盐煮花生米,一碟炒田鸡,一碟麻辣麂子肉,一碟干子豆腐丁,外加一大碗白银一般的雪花丸子。那碗雪花丸子甚是讲究,外用专为保温的草煲盛着,掀开草煲盖,便冒热腾腾的气。这种雪花丸子,是用精肉末和糯米饭做成,甚是香软可口。

    刘琏抢先夹了一坨雪花丸子送进嘴里嚼着,问道:“这是北平传过来的雪花丸子吗,还是以前的味道啊!”

    庞煌也暂时抛开刚才的沉闷,撇开话题说:“这倒是一句实在话。不过,我得考考你,为什么北平的雪花丸子好吃?”

    刘琏喜欢吃北平怀柔的雪花丸子,却不曾想过为什么它好吃的问题。一时找不到回答的要领,便说:“莫非做雪花丸子还有学问不成?”

    刘暻为自己的哥哥被考住感到有趣,他是曾有所闻的,多少明白一点,便道:“北平怀柔的雪花丸子,在配料和做法上都是很有讲究的。”

    刘琏不满弟弟的逞强,想将他一军,说:“是吗?倒要向你讨教了。”

    庞煌抢过话头说:“你不要为难刘暻了,我告诉你吧。以料来说,精肉必须是贴肚皮的五花精肉,这样既不腻,又有油;做工上主要是火候要恰到好处,太烂则不成个,稍硬则没有了落口消溶的味感。”

    “怪不得这么好吃。”刘琏点头称赞道:“不是庞贤弟到京师,我等哪有这种好口福!”

    庞煌话中却是有所指向,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刚才我的请求,还请刘兄多加考虑,做事就犹如做着雪花丸子一样,火候要恰到好处,太烂了就不圆了,但是太硬了,却没有了口感。”

    “现在朝廷是多事之秋,我认为现在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不宜有大的震动,否则至少对于北方的战事,会有所触动。”

    “我不明白你的目的!”刘琏放下手中的筷子,擦拭了一下嘴角,继续说道:“先不从国事民生上来说,但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这一条,我认为庞贤弟的要求,就有些过分了。”

    听到哥哥说这些话,刘暻也放下了筷子,接着哥哥的话头,继续说道:“我与哥哥一起丁忧,常常谈论胡惟庸此人施政,我不说私怨,就说公恨吧。”

    “哥哥在江西为朝廷效力,若是没有母亲的事情,估计哥哥已经弹劾胡惟庸在江西一省的施政了,皇上下旨减免税赋田赋,但是胡惟庸在江西,税赋田赋竟然是别处的三倍以上,特别是屯田之户,税赋达到了一半左右,这种横征暴敛,已经是惹的天怒人怨,而且去年四川眉县的彭普贵造反,我兄弟二人虽然在丁忧不知道详情,但是听人说,是忍受不了繁重的税赋,才揭竿而起的。。。。。。。”

    “慎言!”庞煌还没有说话,刘琏却已经制止了弟弟继续说下去,一个词“揭竿而起”,要是传到有心人耳朵里,已经是犯了朝廷的忌讳了,看来刘暻还是有些不成熟啊。

    摇摇手,庞煌有些疲惫,多日来的操心,已经让他的精力稍微有些透支了,制止了兄弟二人的说话,庞煌说道:“我的请求,与国仇家恨无关,胡惟庸行事我也略有所闻,我属于宗室之人,干政有些牵强了,所以所为的不是什么国仇家恨,为国除害等等。”

    “而且,你们也知道,临安最近抱恙在皇城之内,其中内情我也不好多讲,索性就和你们谈个条件,若是刘兄愿意将诚意伯的密折延后一个月呈交给皇上的话,我愿意用一个秘密作为交换。”

    说罢,将那方丝帕拿了出来,放在桌子上,注视着刘琏的表情,生怕错过了什么,但是刘琏却是不为所动,只是也将目光盯在那方丝帕上,却是缓缓的摇摇头,拒绝了庞煌的提议。(未完待续。。)
………………………………

242 刘琏质问的结果

    “为什么要这样?”

    刘琏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切换了场景和时间,虽然没有答应庞煌当初的提议,但是刘琏还是将那次谈话的内容放在了心上。

    终于忍耐不住,在从溧水回到南京城的第三天,遂又到公主府,问出了这个心中思量很久的问题,但是庞煌却是低头不语,一直衡量着利弊得失。

    朱元璋对于刘琏的欣赏有多少,而刘琏对于朱元璋的忠心有多深,这个是谁也没有办法猜测的问题,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有多少是能让朱元璋知道,又有多少不能被朱元璋知道,那庞煌心里就一清二楚了。

    虽然自己私下救了刘伯温夫妻二人的性命,并将其隐藏起来,但是这份人情,却是暂时不能亮出来给刘琏看的,庞煌没有疯狂到认为,一个人情就可以隔绝了千古流行的君君臣臣关系。

    所以他很谨慎,只因为上次刘琏坚决的拒绝,让庞煌有了那么一丝丝的警惕。当然,虽然不排除刘琏被父母双亡的仇恨蒙蔽了双眼,但庞煌依旧不敢冒这个险。

    “为什么这样问?”

    此时也算是一个机会,刘琏既然主动提及了这件事,而庞煌正好也可以再次试探一下,所以装着有些听不懂的反问道。

    “我父亲待你如何,我有待你如何?”

    “知遇之恩,没齿难忘,这一点,庞某还是铭记在心的。”

    话一出口,刘琏就觉得有些不对,自己仿佛失去了那颗平常心。上来问人情,似乎有一种携恩自重的嫌疑。这并不是刘琏的本性,但是他被庞煌前几天的举动已经扰乱了心神。特别是在溧水茅山会面期间,对方不止一次的拿出父亲原来的那方丝帕,已经很大程度的扰乱了刘琏的心神。

    庞煌怎么会有父亲的遗物,当时丝帕刘琏并未注意,但是最终去向不明,突然落入了庞煌的手里,难道父亲还有什么遗命给眼前的驸马都尉吗?

    父亲有什么秘密的遗命给庞煌,或者是父亲在临终之前,和庞煌曾经达成过什么协议。这是刘琏这个死板的读书人,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所能想到的最大可能性了,就算是再给他点想象力,估计刘琏也不敢把庞煌的胆子想那么大,不敢想自己的父亲现在依旧在人间。

    看见庞煌回答的这么快,刘琏松了一口气,知道旧情依然存在,但是就是不知道庞煌为什么会那样做,所以反而有些生气。既然记挂着往日的情分,但是为什么要去庇护着胡惟庸呢?

    难道明摆着是胡惟庸害死了父亲这件事,庞煌竟然没有看出来吗?

    还有,父亲死于胡惟庸的暗害。是某位和自己私交很深的皇子透露出来的,刘琏更相信,是皇上通过儿子的口。把这件事暗示出来,就是要为父亲伸冤陈雪。但是为什么庞煌要阻拦呢?

    想到这里,刘琏不由暗自闷气。沉声问道:“难道胡惟庸所作所为,你竟然丝毫不知吗?”

    庞煌愕然,虽然是明摆的事情,但却不是能明说的,他没有想到刘琏会直接说出来,也幸亏是在自己的书房中,戒备还算可以,要是这句话传出去,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估计刘琏的能力或者用途,会在皇帝的心里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愕然之后,是苦笑,难道自己还真的把刘伯温所谓“死”的真相,向刘琏解释清楚,告诉他,胡惟庸之所以会“害”刘伯温,其实也不过是皇帝的授意,而汪广洋的死,就是为了保住胡惟庸,也就是保住所谓的丞相制度吗?

    这些话还是不能说,因为说出来,刘琏也不会相信。

    所谓儒家的读书人,永远都是那种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儿,什么事情都靠想象,事情的结果,往往距离他们的想象很远很远。

    “并不是刘兄所想的那样!”庞煌叹了口气,想了一会,继续道:“其实庞某还是有些私心的。”

    “什么私心!”

    “最近宫中发生的事情,刘兄应该知道吧!关于内子,临安公主生病的事情。”庞煌问道。

    刘琏点点头,知道庞煌不会无的放矢,所以就静心下来,听对方怎么解释。

    “其实,事情有些变化,这些变化,连皇上恐怕此时也不知道。”语不惊人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既然刘琏这么想知道缘由,自己搪塞肯定是不行的,转移话题就要有转移话题的技巧,没有重磅的话题,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所以庞煌索性就透露一些不能说的东西出来,看能不能动摇刘琏的心神。

    庞煌继续说道:“有一个御医,曾经数次服务于公主府,和庞某的私交还算可以,他有一个猜测,不知道刘兄想不想听听!”

    刘琏真的不想听,一知道所谓的事情牵涉到宫内的事情,他就有些后悔的想掩住耳朵,但是是他自己送上门来兴师问罪的,还拿关系套庞煌的口舌,此时不听也不行了,只好叹了一口气,仔细的听了下去,谁知道听完一个开头,只是听了一个开始的猜测,就豁然站起身来,犹豫了半天又坐了下去。

    低头不语,庞煌见起到了效果,将事情的经过讲个差不多之后,低声问道:“刘兄现在知道庞某的用意了吧。此时看上去是内子受害,但是却是直指向皇后,事情可谓严重,此时刘兄若是举动太大,以至于打草惊蛇,那以后真的是很难查下去了。”

    “为何不禀报皇上,请皇上定夺呢?”

    “为臣者不言君非,千古以来皆是如此,所以有些话若是当着别人的面,庞某真的还说不出口,既然此时此地只有你我二人,那么我不妨问一声,这么大的功劳,那潘云为什么不想要呢?”

    “后宫杀戮一起,那么千古骂名,不是皇上承担,还有谁去承担呢?”

    这句话可以说是诛心之语,明着说是害怕皇上朱元璋担负千古骂名,其实是暗喻无论谁将这件事情挑到皇帝面前,都要承受这一切。

    无论是潘云,或者是刘琏,都不是那种心肠狠毒的人,所以他们在没有危及到自己的性命的时候,万万不敢将这件事情捅出去。

    潘云选择的是告诉驸马都尉庞煌,而刘琏此时选择的是沉默。

    有了这个开端,之后的事情就很好把握了,事情往往是在灵光一现中产生,庞煌本来是想用一些事情堵住刘琏的嘴,转移开刘琏兴师问罪的话头,但是看见这个效果不由眼前一亮,有种想法在心里升起。

    自己缺的是什么,是可用之人。

    为什么手里可用之人少呢,首先,在这个君权至上的大明,能和庞煌知情知心的人太少了,庞煌其实每天都在掩饰自己的心里想法,因为他害怕自己的思想被人察觉,就算是有所动作,也只能把一件事情分成若干件小事,让人分别去完成,这样以来,自己的心思或者含义,就可以避免很快的被人发现。

    正是因为如此,自己手下缺失很多可用之人,打一个比方,自己正在通过手工业者,去完成一个大工业的梦想,难度可想而知了。而这些难度,其中还有一个最让人头疼的地方,那就是关于在官场上,庞煌的力量太弱小了。

    也可以说,在大明官场之上,庞煌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基本上没有丝毫后援存在,就算是有私交还算可以的徐达和蓝玉等人,但是文官系统中,却严重的缺乏一个知根知底的人,其实原来的刘伯温算是一个臂助,但是随着刘伯温离开朝堂的日子越来越长,对于朝堂之上形式的判断,也越来越疏远。

    而庞煌始终薄弱的环节,就是来自于朝堂和官场上的情报和信息,这一点也是无可奈何的,因为庞煌是后来者,自从洪武五年之后,大明又停止了所有的科举,当官就是靠举荐,要不是就是靠蒙元时期的旧官僚。

    这些都是世家,或者是功勋之家的专利,庞煌一点点也沾不上边。所以他虽然举办了义学多年,也算是有了一大批比较成熟的学生,但是偏偏没有当官的,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就连黄子澄、方孝孺这样的名门之后,比较在地方上有声望的年轻人,现在依然没有什么官职在身,那庞煌手下的那些学生,更不要说了。

    而且,庞煌更是要避嫌,尽量不去举荐自己的学生,否则,说不定以后的结果,就是耽搁了这个学生的仕途。

    在这些条件的限制下,所以造成了庞煌的根基不稳,在官场上无人可用的局面,但是此时刘琏既然听到了所谓宫内的新闻,又表现出了想要继续隐瞒下去的心思,那就等于和庞煌站在了统一战线上。

    在有些事情上,就可以利用刘琏的优点进行分析了,而且有很多事情,是刘伯温也接触不到的东西。

    因为庞煌发现,刘琏似乎比其父更得朱元璋的重视,也可能是个错觉,但是庞煌认为有赌一把的必要。因为现在,就有一件很让庞煌为难的事情,要一个刘琏这样的人来做分析,并且继续下去。

    想到这里,庞煌下了决心不让刘琏置身事外,不由暗自高兴,拍手吩咐在外面守候的郑虎,去内院取来一些卷宗,顺便让齐泰也过来拜见一下刘琏。

    有些事情,还是摊开了说,比较好些。(未完待续。。)
………………………………

243 相府密谈(上)

    暂且不去提刘琏到底怎么帮助庞煌去排查宫内的宦官来源,也不知道能不能排查出来什么结果。

    几乎与此同时,大明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的府邸内,轻轻的想起了胡惟庸那种有些轻蔑的笑声,胡岚看着父亲似乎很得意,但是却又万分的不解,只好等待着父亲笑完之后,希望胡惟庸能够给出解释。

    胡惟庸得意了一阵,城府本来很深的他,已经多年没有露出这么忘形的模样,别说他儿子胡岚有些不适应,停下笑声,就连胡惟庸自己都有些诧异自己的失态。

    看着儿子胡岚望着自己的神情,不由尴尬的又笑了几声,颇为觉得失去了一些作为父亲的尊严,强要留住自己的面子,装作若无其事的解释道:“你知道为父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谨听父亲的教诲!”莫名其妙的胡岚嘴里这么说,心里却是有些嘀咕,想到,自己怎么会知道一向板着脸的父亲为什么这么失态呢。

    “听为父给你说一件好消息!”由于他们谈话的地方,已经是丞相府的腹地,而且又是在密室当中,所以胡惟庸根本不担心有人偷听,所以说话有肆无忌惮一些,接着继续道:“你知道吗?春节期间,皇上曾经一度想要取缔为父的职位,但是却是错过了一个好机会,而如今,在北方战事没有明朗之前,为父倒是可以高枕无忧了。”

    明明前几天看见父亲愁云惨淡,但是突然遇到今天的突然转变,胡岚倒是真的有些缓不过劲来。几乎是怀疑父亲由于压力过大,所以精神有些失常了。

    看着儿子疑惑的眼神。知道也是该和儿子交一些底的时候了,因为自己已经决定趁着这个机会全身而退。有些话不早些说,恐怕会让儿子做错事情,甚至会让父子之间产生一定的裂痕,这个是胡惟庸绝对不想看到的。

    沉吟了一下,稳定心神,胡惟庸缓缓的说道:“你还记得你小时候,最崇拜的邵伯伯吗?”

    迷茫了一些,邵伯伯这个称呼,已经在胡岚的心里消失了很多年了。如今他已经是两个小孩的父亲,快三十岁的人,甚至需要深思一下,才联想到父亲所说的人物来。

    邵伯伯,叫做邵荣,这个名字已经在大明朝野间让人感到十分陌生了,并非邵荣没有名气,而是没有人再敢提及这个名字了。

    邵荣,在小明王韩林儿的龙凤年间。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红巾军著名将领,先从郭子兴起兵于濠州。郭死后,又从朱元璋渡长江建立了以应天为中心的政权。

    蒙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接受了小明王的册封,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至正十九年五月,小明王又升朱元璋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而平章一职则由邵荣接替。其实邵荣在之前就已是平章了,即现在的大明皇帝朱元璋和邵荣二人一度是平级。

    邵荣功勋显赫。但也颇有野心,他不甘心于位居朱元璋之下。龙凤八年。当他平定处州之乱回到应天后,于是阴谋与另一将领赵继祖发动政变推翻朱元璋。结果消息走漏,反被朱元璋擒获,最终邵荣等人被杀。

    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作为大明还未建国就开始造反的将领,素来都是朝野之间说禁言的人物,胡岚当然知道,当初自己提及所谓的邵伯伯时,曾经被父亲练练阻止,甚至又一次还受了家法,怎么能让胡岚记忆不深刻。

    但是却是不知道父亲怎么突然提及这个邵伯伯,不由惊讶的望着胡惟庸,心道,难道父亲忘了这是一个禁忌吗?

    “你对于朝野之间,关于邵荣的事情,是怎么看的呢?”胡惟庸打了一个哑谜,却要听听儿子从众人耳朵里是怎么听说邵荣之事的。

    胡岚想了一下,回道:“众人皆言,邵荣受人蛊惑,谋反而图皇上,被擒获后,依旧不思悔改,皇上依旧不舍取其性命,无奈常遇春言‘邵荣等反得成,岂肯留我等性命?妻子亦没为奴婢。上位有天命,其事败露,乃天诛之也。今反留之,是违天也。勿教后人仿效。遇春心实不甘。’无奈之下,皇上也怕冷了功臣们的心思,所以无奈之下,下令自缢而死,赵继祖等人同死。。。。。。。”

    还没有说完,胡岚就看见父亲脸上的冷笑声,却是也不让儿子继续说下去,而是详细的和胡岚聊起了一些往事,这些往事,本来胡惟庸是没有参与,也不是胡惟庸能够知道的内幕,但是身为中书省丞相,近几年来,胡惟庸的确接触了很多卷宗,在一些人所谓“善意”的提醒下,对于龙凤八年邵荣和赵继祖的那场谋反,特别的关注了一下,依照胡惟庸的政治眼光,马上就看出了端倪,却是让人有些不安。

    特别是让胡惟庸有着很大的不安。

    邵荣这个人,随着大明建国,已经渐渐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平常的纸张史书里,很少能见他的名字,不但是在大明,就算是在几百年后,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