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一片血色的光芒。

    代州右翼骑军,发生了一次明显的转向,罗士信的将旗在偏移,在侧方猛然插向唐军军阵,后续大军随之滚滚而上。

    轰然一声大响,右翼骑军已如潮水般突入唐军左翼。

    在此之前,唐军左翼早已纷乱不堪,而代州军急于突进,两军在此竟然失去了弓箭互射这一惯常战争的过程。

    在一连串的碰撞当中,成排的唐军被骑兵撞飞出去,践踏于马蹄之下,扬起的环首刀像波浪一般斩落。

    鲜血喷溅如雨,头颅乱滚,残值断臂四处抛飞。

    唐军士卒的惨叫声连成一片,却淹没于战场之上众多的杂音之中,只成为其中的一个个音符而已。

    一场屠杀

    在唐军右翼,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刘敬升统领大军左翼,他和罗士信不同,这人领兵向来沉稳,而唐军也右翼还算完整。

    所以,刘敬升和罗士信的选择就完全不同了。

    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在率领大军征战当中的侵略性比罗士信低,他同样是李破麾下最出色的骑兵将领之一。

    他率先摘下弓箭,同样高高举向头顶。

    “张弓,张弓。”

    传令声立即便散播了出去,同样,刘敬升策马偏移,率领大军做出了第一次转向。

    这个转向很轻松,因为他身后的骑兵大军本就避开了唐军正面,从驰道旁的原野中,疾驰而过。

    这样的变向,让唐军第一次箭雨,大部分落在了空处。

    “射,射,射”

    稍微再一调整方向,左翼骑兵已经铺开在唐军侧面,疾驰之中,弓弦响动的嗡嗡声成片响起。

    箭矢如蝗虫般从骑军阵中升起,向唐军军阵落去,黑压压的,遮的阳光都是一暗。

    两军箭雨一起,便是连绵不绝。

    和另外一面完全不同,箭矢从空中交错而过。

    一些骑兵惨叫着,纷纷被箭矢射落马下,战马在箭雨中穿行,不时嘶鸣倒地,代州军开始出现伤亡。

    可相比之下,唐军则更为凄惨,虽说唐军步卒都顶着圆盾,可仓促迎敌之下,阵列参差不齐。

    在这样骑兵最为经典的远程攻击之下,步军承受的伤亡将是如何惨重,也就不用多说了。

    箭矢带着令人恐惧的锐啸声,不断落下,步军颇为密集的阵型,让他们躲无可躲,避无可避,只能不断的承受伤亡。

    箭矢打在盾牌上的脆响,以及入肉时的噗噗声,是如此的密集,同时也在考验着士卒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的反应。

    大量新兵甚至还在惊恐于骑兵漫野而来的威势,箭雨落下的时候,很多人都还没有将盾牌举起,他们的鲜血立即便刺红了别人的眼睛。

    成片的唐军士卒,像麦子一样倒伏于地,一片片的空白,出现在唐军阵中,鲜血在肆意流淌,人命在顷刻间大量消逝。

    数千骑兵如同狂风般在唐军侧面疾驰而过,对唐军右翼同样造成了恐怖的杀伤。

    疾驰当中,大军前方终于出现了唐军的骑兵,稀稀拉拉差不多有千余众,他们竟是在唐军后方发力,迎向了刘敬升所部。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

第353章摧敌(四)

    唐军彻底崩溃了。

    从两军相遇,到唐军漫山遍野的向汾阳方向逃走,时间不到半个时辰。

    也就是说,唐军根本没挺过第一轮攻击,就已经溃败于代州骑兵的攻势之下。

    崩溃从唐军左翼开始,史承禄部率先开始向后奔逃,随即便波及到了路封部,前军冲动了中军和后军,连锁式的反应,根本非是人力可以阻挡。

    罗士信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率领大军纵横向前,接连击溃两部唐军的阻拦,冲入唐军中军,杀的浑身是血的他,纵马扬刀,一刀便将窦静砍下战马,反手一刀,斩唐军掌旗官。

    纵声狂笑中,一把将并州总管李元吉的帅旗抓在手中,得意洋洋的举过头顶不住炫耀,如潮水般的骑兵从他身边疾驰而过,将唐军中军冲的支离破碎。

    刘敬升率部如斩瓜切菜一般击溃了仓促聚集起来迎敌的唐军骑兵,顺势冲击唐军后军。

    当李破率重骑兵赶到战场的时候,两军已经在唐军中杀出,将数万唐军组成的军阵撕扯的不成样子了。

    罗士信更是用最快的速度,派人将唐军帅旗送到了李破面前邀功,连带的还有窦静的尸体。

    唐军的溃兵,好像已经铺满了视线所及,他们像没头苍蝇一样,扔下一片一片的尸体以及成堆的辎重,四散奔逃。

    李破当即传令,将大军各部分成一个个的千人队,追亡逐北,务求将这支唐军全歼在雁门境内。

    到了晚间,大军扎下营地。

    一队队的唐军降卒,也陆续送到这里。

    当晚,清点战果。

    缴获唐军辎重无数之外,唐军降卒在这一天傍晚,就超过了一万五千人。

    以史承禄为首的唐军高级将领,有四个,剩下的低级军官,足有数十人,而且,这个数字在不停增加当中,可见,唐军已经开始成建制的投降了。

    而在代州骑兵的追袭之下,也不太可能有人能带领几百上千人逃出雁门了。

    降俘太多,一下便延缓了大军的行程。

    李破索性便驻扎在了这里,让大军在此休整一天。

    第二天上午时分,后面的步军终于赶了上来,看着打扫的差不多了的战场,成群的唐军降俘,一车一车缴获的辎重。

    尉迟兄弟和薛万彻等人都羡慕的眼睛快要发蓝了,在耀武扬威的代州骑军面前,他这些步兵将领显得很是多余。

    战功没他们的份儿,却还要辛苦的跟在骑兵后面,给他们擦屁股。

    尤其是此战过后,也许不久李破就要率兵北上云中,步军就更不可能跟去了,草原上,永远都是骑兵的天下,步军到了那里,就不是多余,而是累赘了。

    可也没办法,谁都知道步军的重要性,然而到了如今,代州行军总管李破将骑兵用的出神入化,总能找到机会在野战当中,用类似于突袭的方式击溃敌手。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步军确实难有发挥的余地。

    实际上,尉迟兄弟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琢磨着,让步军骑上战马,仿效大业十一年的时候,李破将步军当骑兵来用的手段,造就出一支行军速度很快,不太依靠后勤补给,关键时刻却能下马作战的骑步两用型步军出来了。

    那样的话,起码他们能跟上大军作战的节奏嘛。

    可那必定是轻型步兵,面临的将是战斗力不足的严重问题。

    而对于军队的改造,李破在恒安镇军时做了一些,可一连串的战争,让他无暇对麾下大军的构成进行仔细琢磨。

    而且,那需要做出方方面面的努力才成。、

    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恒安镇军,还在依照惯性前行,其中很多问题已经暴露了出来,比如新兵的增多,让战力下降的很快,大军协同作战,往往指挥不灵,只靠将领随机应变。

    各地兵马数量一直不很确切,缺乏有力而又严密的征兵制度,让各部的补充都显得过于随意,军中士卒渐渐有些良莠不齐,派系争斗在进一步加剧等等。

    这显然是当世所有军队所面临的局面,连年的战争,让天下群雄都无法仔细的梳理内部,代州这里其实也不例外。

    只不过现在代州军用一场场的胜利,掩盖了这些问题,若是长此以往,李密等人的没落其实就是代州军的榜样。

    当然,在这个时候,李破是不会想到这些问题的。

    当步军一到,他立即命尉迟信率一千步卒,连同两千骑兵,押送唐军降卒回雁门。

    一天的时间,唐军降卒的数量在直线攀升,很快就过了两万人。

    这一战,北上雁门的唐军,几乎全军覆没。

    并州总管府长史窦静,车骑将军张达等当场战死,俘获唐军士卒,两万五千余众,其余陆陆续续,又有雁门民众将逃亡山野的唐军送到雁门郡城领赏。

    此战,晋阳守军主力,一扫而空。

    六月,李破挥军南下,攻汾阳。

    并州总管李元吉这次是真不敢在汾阳多呆了,带着一众逃过一劫的心腹,弃城而逃。

    李破兵不血刃,重新占据汾阳。

    在汾阳休整三日,派罗士信出雁门郡,往晋阳方向试探。

    此时,他其实还有点犹豫,掏了李渊老巢不算什么,可晋阳那样的坚城,以骑兵为主的自家兵马,能不能攻得下来呢

    攻城战他在辽东见过,惨烈之处无法言表。

    一座辽东城,百万大军环攻而上,竟然没攻下来,当然,这里面隋帝杨广帮着高句丽人出力不少,可攻城之战的艰难之处,在辽东城下呆了很多日子的李破也是一览无余。

    而且,几乎是他一手打造的代州军也不善攻城。

    可惊喜又来了,六月中,罗士信派人给李破送来了几个人。

    这几位据称是晋阳王氏子弟,想要见代州行军总管。

    实际上,这会儿李破已经在谋划,先攻榆次,穿插向晋阳侧后,大不了在晋阳后方,再跟唐军战上一场,彻底把河东唐军打疼了再说。

    可曾经对于李破来说高不可攀的晋阳王氏,却在这个时候送上了投诚之意,欲引李破攻晋阳。

    李破一下就有点晕了,见了几个人之后,可谓是狐疑满腹。

    他招来王智辩认了认,几个人还真就是王氏子弟,身份也不简单,其中一个更是王氏主支嫡子。

    王智辩见了,得喊人家一声三叔呢。

    王智辩跟李破嘟嘟囔囔,说主支没好人,总管莫要轻信于他们。

    这种主观臆断自然不在李破考量范围之内,这人和王庆差不多,都跟晋阳王氏反目成仇了,尤其是王智辩,还曾亲手杀了前雁门太守王确,他说的话自然也就不准了。

    当然,使用阴谋诡计使多了的李破,也不由得不考虑一下,是不是晋阳的唐军在用什么诱敌之计。

    前前后后的打问了一下,李破终于问出了来龙去脉,听的他也是新鲜无比。

    逃的像兔子一样快的齐王李元吉,竟然还做了这么多的“好事儿”

    这要是真的攻下了晋阳,那显然不是他李破的功劳,这位李渊的四儿子,才是幕后英雄嘛。

    李破暗自思量良久,又招众人商量了一次,终于决定率兵南下攻晋阳。

    此时,晋阳城中已是一片愁云惨淡,李元吉兵败雁门的消息已经隐隐传开,本就已经人心惶惶的晋阳城,更是暗流涌动了起来。

    在府中“修养”的宇文歆,在李元吉还没逃回晋阳时,便已闻报,大惊之下,差点没被气的吐出一口血来。

    代州行军总管李破以内乱为饵,诱得晋阳兵马北上,近四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于雁门郡,只逃回来一千多人。

    宇文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仗是怎么打的刚出去多少日子就弄的如此惨败

    宇文歆又惊又怒,差点没真病倒了。

    他已经没功夫跟李元吉置气了,连骂一声都觉着多余。

    他立即命人送信往河东各郡以及长安,只两个字,求援。

    他还想征晋阳城中丁壮从军,可被心腹所止,城中人心本就不稳,晋阳王氏更视齐王李元吉有若仇寇。

    此时大举征兵,定有乱事,局面一旦纷乱,城池恐要立即失守之外,城中可还有皇帝家眷呢

    最终,宇文歆狠狠长叹,心里想的则是,晋阳已不可守,但晋阳失守的罪名,又会由谁来背呢李元吉吗还是他宇文歆

    到了最后,他的选择,和窦诞没什么分别,只能以私心为主了。

    还是那句话说的好,贤明的人,用的人多呈明正,昏聩的人,用的人皆现卑污。

    李元吉其实就是最好的例子。

    等李元吉率人狼狈逃回晋阳,还没入城,在城外十余里处,就被宇文歆拦了下来。

    此时,李元吉羞愧无地,却也满心愤懑,觉着宇文歆此时来到自己面前,肯定是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狼狈模样。

    所以也就别想让他亲口认错了,见了面头一句,李元吉就讥讽宇文歆道:“宇文将军不在府中养病怎的出城来了不怕受了风寒,一病不起吗”

    说到这里,李元吉还真就动了其他心思,左右瞅瞅,很想当即下令,将宇文歆斩杀于此,再将战败的罪名,一股脑推到其人的身上。未完待续。
………………………………

第354章晋阳

    月初求月票

    当然,那毕竟只能是李元吉的臆想,唐军败于雁门,随他逃回来的人是很少,可他除非将这些人都杀了,不然的话,消息肯定瞒不住。

    宇文歆敛下眼皮,对李元吉的讥讽之言仿若未闻,摆手示意,将李元吉身边众人赶开,这才恭敬的施礼。

    道:“殿下莫要说笑了,我军新败,兵将殊少,敌军一至,我等该如何守城此事还需殿下早做定夺,不然一旦敌军兵临城下,什么就也晚了。”

    李元吉初遇重挫,此时已是钻进了牛角尖儿,听到什么都不顺耳。

    这会儿闻言,就在想着,这是想让他来收拾残局,将罪名给他坐死嘛,一切都是他李元吉的主意,那要你宇文歆还有什么用

    若非你宇文歆装病不出,何至于有此大败哼哼,想要脱身于外,谈何容易

    他这个逻辑虽不对劲儿,也干了一连串的蠢事儿,可他毕竟并非真的蠢笨,只不过是年纪太轻,经历的事情少不说,也太急功近利而已。

    当然,这里面着实也有些贫儿乍富的原因在里面,一跃而为皇子,立即便是诸多荣耀加身,既不用想长兄一般,在军中磋磨多年,也不用像二哥一般,年纪轻轻便千里投军,用刀枪去赚取功名利禄。

    他好像是一夜之间,就有了诸多的头衔儿,更没费什么力气,就成为了齐王,并州总管,辖有河东诸郡军政大权。

    于是,后面的事情其实也就都有了解释。

    而聪明人办了蠢事儿,最终和李元吉也没什么区别,推诿起过错来,他们的聪明劲儿也就都用上来了。

    “本王如今身心俱疲,如何还有主意宇文将军在军中素有威名,现在病也好了,城防诸事,皆交由将军便是,还望将军莫要辜负了本王重托。”

    “本王也累了,不如咱们先回城,让本王和这些百战余生的将士好好歇歇可好”

    听了这些话语,宇文歆脸上神色不动,心里那火苗是一窜一窜的往上冒,真想抽刀一刀将这厮杀了。

    到了这个时候,还只想着脱罪,成,你还真是个做大王的料儿。

    之前已经隐约冒出来的念头儿也越加清晰了起来。

    你李家的江山,你李家的儿子都无一点顾惜,我宇文歆又奔忙个什么

    宇文歆嘴角一牵,露出些笑意,这也算是奇迹而笑了。

    说出来的话到还和刚才一样,不温不火儿。

    “殿下,末将说的不是这个,您应该明白,晋阳城中守军已不过三千之数儿,怎能守得住晋阳”

    说到这里,他看了李元吉一眼,没容李元吉再阴阳怪气的说些什么,直接继续道:“晋阳已不可守,为今之计,只能弃晋阳而守河东诸郡,边退边收拢诸郡人马再做打算了。”

    “你”

    “殿下莫急,容末将说完,殿下贵为齐王,一旦您被围晋阳,各郡必纷纷来救,代州兵来去如风,数百里之遥,朝发夕至,各郡来援兵马必为其各个击破,到了那时,河东将不为唐属矣。”

    “依末将看,不如先舍晋阳,徐图于后,还能保河东半壁疆土,而且,至尊家室,多在城中安住,若不幸沦于贼手,至尊”

    重重一击,让李元吉恍惚了一下,同时,宇文歆也给了他一个很好的理由,是啊,要是能保得家眷不失,父亲也应该能消消气儿吧

    宇文歆不用瞅,用鼻子都能闻出李元吉意动的味道来。

    心里冷哼了一声,如今的情势,若换了是他宇文歆在李元吉的位置上,哪怕是将晋阳烧成一片火海,也不会留给敌人。

    晋阳啊,那可是你李氏起家之所,晋阳一失,长安那边儿就得震上三震,他这个时候,其实很好奇,李渊会如何处置这个逃回去的败家子呢

    当然,他是不想亲自看到这个答案了,李元吉受到的处罚越重,他们这些人的下场也就越惨。

    李元吉终于收敛起了一身的毛刺儿,逃走的主意一出,他认为宇文歆确实是在为他这个齐王着想,也就和他同乘一条船了。

    瞅了瞅左右人等都离的远远的,于是他终于感受到了宇文歆的“善意”。

    所以,他也投桃报李,有了商量的模样。

    “宇文将军的意思我明白可晋阳真的守不住吗城中数十万百姓,若上城守城的话,代州军皆为骑兵,不善攻城,也许”

    如果他开始就这么说,宇文歆还要对他另眼相看一番,也许说出来的就是另外一番说辞了,可此时嘛,宇文歆就当耳旁风了。

    有时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犯错,将错误都归咎于人,这样的人,谁见了都要敬而远之。

    宇文歆此时说话,也变得分外的“诚恳”。

    “殿下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城中王氏不稳,人心思变,一旦兵败雁门的消息传开,又有人觉得晋阳城防空虚,一旦征兵,城中必定暴民四起,敌军未至,也许我等便为他人鱼肉矣。”

    “末将请殿下速下决心,拖得一日,情势便要危急一分殿下放心,末将为至尊信重,交托重任,如今事败,末将不敢存苟安之心,待殿下一走,末将便会率人烧毁晋阳粮秣,谨守城池,以待来敌我到要看看,李破那贼子怎么安置晋阳这数十万百姓。”

    李元吉终于心安了,动容间深施一礼,“将军忠义无双,元吉回去之后见了父皇,必定会禀明将军功绩,善为养育将军妻儿老小”

    宇文歆也是深施一礼,“有殿下一言足矣,还请殿下速离晋阳。”

    两人此时惺惺作态,不远处,窦诞等人在冷冷看着,根本不想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只在担忧自己等人的安危。

    隋大业十四年,唐武德元年,六月中。

    齐王李元吉败归晋阳,在少有人察觉之下,李元吉以及其心腹趁夜收拾行装,带着一众家眷,悄悄出了晋阳城,向南边儿逃去。

    一败之下,齐王李元吉确实成了兔子,一路的逃啊,当然,这也给他积攒了宝贵的经验,他的两位兄长,可没有这样的丰富经历呢。

    糊弄走了李元吉,宇文歆也松了一口气。

    他和李元吉陈说的,可并不都是假话,晋阳确实没法守了,形势也一如他所言,齐王若被困晋阳,河东说不定就会迅速糜烂。

    至于劝服李元吉带走李氏家眷,他存的就大部分都是私心了。

    我出的主意,保全了你李氏一族亲眷,你若是过后杀了我的妻儿,还有何人愿意全心全意的为你效力

    当然,这也是他权衡了几天的无奈选择。

    他只要不想回去面对丢失晋阳的罪责,为李氏赔上身家性命的心思也早被李元吉给打消了个干净,于是,他的选择也就显而易见了。

    李元吉一走,宇文歆可没去烧什么粮草,他只是亲自带着兵卒,守住了晋阳的大仓,又命幼子带着自己的书信,秘密出城北去。

    李破这下惬意了。

    在汾阳的时候,接到了晋阳王氏的投诚书信,等他带兵出汾阳不久,就又接到了唐右卫将军,晋阳守将宇文歆的密信。

    信上说的什么,那就不用问了。

    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让他狐疑更甚,可看了宇文歆的书信,又问了他的侄儿,此事却又好像顺理成章的样子。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代州军还未兵临晋阳城下,晋阳城已经成了李破的囊中之物了。

    这一年六月十八,代州行军总管李破率军至晋阳。

    晋阳守将宇文歆率晋阳官吏将领,拜于道左,以城降。

    晋阳王氏反应比较缓慢,落后了一步,却也派了百余子弟迎于晋阳城门处。

    李破入主晋阳,简直是受到了晋阳军民的夹道欢迎。

    当李破派人镇守四门,又带了许多护卫在身边,进入晋阳的时候,瞅着晋阳高大的城墙,一群一群拜倒在路旁的晋阳土著,他都有些惊奇,之前也只是听人说起,现亲眼见到,才相信齐王李元吉在这里简直就是搞的是天怒人怨啊。

    兵不血刃拿下晋阳坚城,这对于代州而言,太重要了。

    并代二州,唇齿相依,代州为并州北方门户,并州则为代州南边咽喉,自古以来,两州便分据南北,有并存同亡之势。

    李破南下汾阳,便让晋阳守军寝食难安,而同样的,当李破据有代州三郡后,晋阳守军对代州三郡的威胁也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李破。

    而晋阳一下,并代二州立呈自成一体之势,南下可略河东诸郡,有了晋阳依托之后,北面对突厥也已是进可攻退可守了。

    东去可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